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谁说的等待|查看: 52910|回复: 79
[2019年

嫦娥四号进入第26月夜休眠

 [复制链接]
20#
 灰头 发表于: 2019-1-4 09:3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缔造历史 外媒:中国航天巨大里程碑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缔造历史 外媒:中国航天巨大里程碑

  参考消息网1月4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3日成功地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全球首次同类登月活动,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堪称中国航天领域巨大里程碑。
  太空探测器首次登陆月背
  据法新社1月3日援引新华社报道说,嫦娥四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10时26分顺利在月球着陆。随后,嫦娥四号向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星发送了月球表面的照片。
  与始终对着地球的近地月球正面不同,没有任何探测器和信号抵达过月球的另一面。月球正面有很多平坦的地方可供着陆,但月球背面多山、地形起伏且布满了撞击坑。中国数年来一直在为这一技术难度很高的登月活动做准备。
  最大挑战之一是与登陆月球的机器人进行通信:月球背面始终背向地球,如果不建立中继站,信号很难直接传输到那里。因此中国发射了定位月球同步轨道的“鹊桥”中继星,它可以在地球和探测器之间传输指令和数据。
  为了让此次任务内容更丰富,嫦娥四号被送往月球南极地区的艾特肯盆地,这里地形极为复杂。探测器主要将进行低频射电研究、矿物组份研究并培育马铃薯等植物。
  中国在航天领域投入巨资,将很多本国卫星──观测卫星、通信卫星和“北斗”导航卫星等──送上轨道,也为其他国家发射卫星。中国还希望发射火星机器人或实现载人登月。
  另据德新社1月3日报道,中国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3日降落在月球南极附近的艾特肯盆地。此前,太空船和宇航员已多次登陆月球。但中国现在是第一个将探测器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国家。嫦娥四号搭载了一辆机器人月球车,接下来它将探测着陆点周围的地形。
  报道援引中国专家的话说这项任务要求非常高。这次登月任务的顺利进行将证明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取得重大进展。
  此次登月任务还计划进行低频射电实验。在没有地球大气层和其他干扰的情况下,天文学家能在寂静的宇宙中更好地接收信号并希望获得关于恒星形成的新知识。嫦娥四号还携带了种子,以检验能否在月球表面低重力条件下在封闭环境中种植蔬菜。
  中国计划在2019年再次实施无人登月计划,把岩石样本送回地球。到2030年,中国人将首次踏上这颗地球卫星。登月任务只是中国太空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还包括在2022年左右建成一个空间站。
  此外,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月3日也报道说,北京时间3日上午,中国成功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随后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
  嫦娥四号此次任务的工程目标包括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以及首次实现地月拉格朗日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和数据传输。
  中国的探月工程“嫦娥工程”2004年启动,最终目标是实现载人登月。
  人类探月行动掀开新篇章
  美联社1月3日报道说,中国的一个航天器当天首次登陆月球背面,这是中国不断发展的太空计划取得的最新成就。
  嫦娥四号在上午11时40分拍摄的一张照片由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发布在网上。照片上的一个小陨石坑和一片光秃秃的表面似乎被探测器发出的光照亮了。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上午10时26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此次着陆凸显出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与日俱增的雄心壮志。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了自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以来的首次登月。另外一个进行过登月的国家是美国。
  中国计划在未来一年将嫦娥五号送上月球并在采集样本后返回地球,这也将是自1976年苏联探月任务以来的第一次。嫦娥是中国神话中一位仙女的名字,传说她已经在月亮上生活了数千年。
  路透社1月3日也报道说,中国一个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从而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英国《镜报》网站1月3日报道说,中国成为世界首个成功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国家,从而创造了历史。中国希望在2030年前探索月球极地地区。研究者们希望探索月球南极的行动能提供关于月球土壤年龄和构成的新信息,而探索月球北极的行动旨在揭示月球上是否有水冰存在。未来,中国可能还会建立一个永久月球基地,以支持今后的行动。
  此外,英国《卫报》网站1月3日也报道说,中国航天器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人类航天器,这是人类太空探索迈出的一大步。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资深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夸赞此次成功着陆是“中国的巨大荣誉”。
  堪称中国航天巨大里程碑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月3日报道说,中国有史以来首次成功将一枚月球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因为它正努力将自己定位为领先的航空航天大国。
  此次登月成功是人类航天探索领域的里程碑。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琼·约翰逊-弗里兹说:“很可能,随着嫦娥工程的成功,还有同时取得的神舟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这两个计划最终可能共同完成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下一个从月球传回来的声音是普通话的可能性很高。”
  埃菲社1月3日也报道说,随着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中国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中国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推迟三年后成功发射,飞向了月球背面。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实现了历史上的首次。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月3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祝贺中国取得这一成就,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也表示祝贺。
  根据中国2016年发布的航天白皮书,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
  日本《读卖新闻》网站1月3日也报道说,中国发射的无人探测器嫦娥四号3日上午成功实现世界上首例着陆月球背面。中国政府提出建设太空强国的目标,正在推进太空开发。
  报道称,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显示出中国太空开发事业的飞速发展。可以认为,今后,嫦娥四号将利用搭载的探测车收集月背地形、地质结构和月球内部结构等数据。
  另据时事社1月3日报道,着陆月球背面需要克服难度较大的通信环境和地形等课题,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显示出致力于建设宇宙强国的中国的高超技术实力。
19#
 楼主|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9-1-4 08:4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嫦娥四号着陆器巡视器分离 玉兔二号月背留首道痕迹

源自:新浪科技
文章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2018年8月15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组织了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海内外各行各业民众积极参与,收到确认有效名称14847个。经征名提交、评委函审、入围初审、网络投票、终审评审五个阶段,“玉兔二号”最终以最高分入选。

  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于1月3日22时22分顺利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驶抵月球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以及降落相机拍摄的降落过程均通过“鹊桥”中继星顺利传回地面。

上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
  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后,科技人员按计划开展了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各项准备工作,对“鹊桥”中继星状态、着陆点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太阳入射角度等两器分离的实施条件,进行了最终检查确认。
  1月3日15时7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探测器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屏幕上显示,嫦娥四号着陆器矗立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随后,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转移机构正常解锁,在着陆器与月面之间搭起一架斜梯,巡视器沿着斜梯缓缓走向月面。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
  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后,将进行两器互拍成像,携带的有效载荷将陆续开机,开展一系列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活动。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首次月背软着陆以及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克服了大量新问题与新挑战,验证了大量新技术与新经验。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飞几十万公里,关键是着陆,要不翻车,月球车要安全走下来,所以着陆过程很关键。苏联连续失败16次,主要是下去的瞬间翻车了。”
  嫦娥四号任务的实施是极具风险与挑战的。月球背面地形相比正面更加复杂,着陆区相当于嫦娥三号着陆区的八分之一。另外嫦娥三号的轨道是有倾斜弧度的,但嫦娥四号落区有海拔10公里高的山,落在凹地海拔负6公里处,所以嫦娥四号的着陆基本上是垂直降落,而且着陆时间短,航程短,风险高。
  另外,玉兔二号月球车在电缆设计与材料应用等技术上均有改进,而且可以爬20度坡,跨越200毫米的障碍,确保科学探测任务的圆满完成。
  玉兔二号月球车顺利踏上月球背面,是我国月球探测事业的“一大步”,这一刻,让我们一起为中国探月喝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8#
 楼主|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9-1-4 08:42:00|只看该作者

揭秘嫦娥四号月背之旅:攻克三大挑战终抵"蟾宫后院"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 揭秘月背之旅三大挑战
⊙作者:邱晨辉

  1月3日,嫦娥四号在举世瞩目之下成功踏上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此前,嫦娥四号已经飞越38万公里,一路走来,历尽艰辛。
  嫦娥四号探测器包括两器一星,即月球软着陆探测器、月面巡视探测器、“鹊桥”中继卫星,飞行过程则包括发射、地月转移、环月、动力下降等阶段。这其中每一步面临的挑战都不可小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副总指挥兼副总设计师张玉花表示,不管是地球与巡视器间的通信延时,还是月球背面着陆区的地形崎岖,抑或是没有光照的漫长月夜,都将考验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好在,落月这一步已经顺利走完。

挑战一:至少数分钟的通信延迟
  月球的一面对着地球,而另一面则永远背对着地球。嫦娥四号任务与嫦娥三号任务的首要不同,就在于探测器降落地点由月球正面改为了月球背面,这就使得探测器与地球的直接通信信号受到月球遮挡,必须通过“鹊桥”中继星进行信号中转。
  2018年5月21日,八院研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鹊桥”中继星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卫星随后进入环绕地月L2点的使命轨道,为后续着陆器、巡视器与地面站之间的测控和数据传输提供中继服务。
  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地球与巡视器间的通信延时大大增长。
  张玉花说,在动力下降过程中,着陆器不能对地直接通信,只能通过中继星进行上下行操作,这些都是此次任务的难点。
  八院804所测控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汪莹也提到,不同于嫦娥三号任务时,科研人员可以在监控屏前实时观察到巡视器对指令的执行状况,此次从指令发出到行动图像传回,至少有数分钟的延迟,对于巡视器的移动和机构活动有较明显的影响。
  科研人员为此计算并设定了巡视器每项行动的最大耗时,连同每次行动指令一同发送,同时赋予巡视器一定的自主功能,以便有效应对可能的突发状况。
  汪莹告诉记者,与嫦娥三号巡视器相比,嫦娥四号巡视器测控数传分系统不仅要承担与着陆器的数据通信的功能,还要与中继星进行遥测和数据传输,这就要求测控数传分系统充分考虑冗余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

挑战二:漫长月夜靠谁供给能量
  一个月夜相当于地球上14天。同时,月夜最低温度可达到零下180摄氏度。
  在没有光照的漫长黑夜里,对于依靠太阳能提供能量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如何凭借自身存储的能量,安全度过月夜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科研人员提出休眠唤醒的概念:当太阳缓慢地升起时,着陆器和巡视器将开始忙碌的14天工作──着陆器在原地实施科学探测,巡视器则“东奔西走”开始探测。
  而当月夜降临时,巡视器会为自己找好栖身之所,收起桅杆,合上太阳翼,开始休眠。一直到太阳照射到月球车太阳翼的电池片上,唤醒“沉睡”的巡视器和着陆器,开启又一次勘测。
  探月工程太阳电池电路负责人陈城透露,嫦娥四号采用了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升。而且,新电池降低了太阳电池片的厚度,为太阳电池“减重”了10%。

挑战三:着陆区地形崎岖撞击坑大且密
  嫦娥四号着陆区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张玉花说,嫦娥三号的虹湾着陆区整体地形平坦,与之相比,嫦娥四号着陆区地形比较崎岖,撞击坑大且分布密集,这就对探测器着陆区的选择和着陆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巡视器还要面对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大、低重力环境以及细小微尘的污染等问题。
  比如,月球重力只有地球的1/6,科研人员要针对这种低重力环境,对巡视器的移动速度、距离、越障能力等状态和参数进行充分的地面力学分析和验证,并结合月面散落的陨石和撞击坑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障碍识别和自主避障能力。
  张玉花告诉记者,在整个任务过程中,科研团队为巡视器定义了感知、移动、探测、充电、安全、月昼转月夜、休眠、月夜转月昼7种工作模式,以应对不同的月面环境。
17#
 摩天方 发表于: 2019-1-4 07:38:00|只看该作者

早参丨美军“忽悠”亚太国家围堵中国?;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缔造历史;美代理防长要五角大楼“牢记中国”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早参丨美军“忽悠”亚太国家围堵中国?;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缔造历史;美代理防长要五角大楼“牢记中国”

  以下是今日报纸要闻目录及早间新闻推荐:
  今日报纸要闻目录:1、习近平宣示祖国统一坚强决心;2、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缔造历史;3、美代理防长要五角大楼“牢记中国”;4、NASA展示“天涯海角”雪人形状;5、特朗普否认促朝加快去核进程……

早间新闻推荐:
  “忽悠”亚太国家围堵中国?美军欲靠盟友解压日韩恐不甘陪绑……详细
  岁末年初,因国防部长更迭而充满变数的美军并未停下“围堵”中国的脚步。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2018年12月底,美国国防部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防长兰德尔·施里弗接受澳媒采访时,突然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称应“警惕”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动作”,并为美国在南中国海进行的所谓“航行自由”行动辩解。
  随后,施里弗话锋一转,称如果想要给中国“造成更多压力”,需要其他美国盟友和地区伙伴的参与。施里弗甚至表示,只要这些盟国参与联合巡逻等显示“力量存在”的常规活动,也能对美国有所助益。

资料图片:澳大利亚海军“图文巴”护卫舰。
  #军情锐评# 高超音速武器竞赛开启 美媒关注中国动向……详细
  2018年12月26日,俄罗斯“先锋”高超音速导 弹成功完成了入役前的最后一次测试,普京全程观看了这款“无懈可击”导 弹的试射,并将其称为送给俄罗斯的“绝妙新年礼物”。
  鉴于俄罗斯此前在高新技术武器项目上的日常“夸口”,其高超音速导 弹的进展也一直被“小看”。而这次试射也超越了此前最乐观的预期,无疑将大大刺激各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竞争,以及在新型防御系统上的研发和投入。

资料图片:俄总统普京观摩试射“先锋”高超音速导 弹。
  为什么嫦娥四号上没有美国仪器?美媒:美遏华法案自缚手脚……详细
  美媒称,2019年1月3日,一个以中国古代月亮女神命名的登陆器降落在月球背面,此前还没有人类或机器人冒险进入这一区域。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并于12月12日进入绕月轨道。现在,该探测器已经降落到月球表面。但是嫦娥四号上没有美国仪器,因为美国的限制,中美的合作非常困难。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019年1月2日报道,在完成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着陆之前,有关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的细节少之又少。在着陆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纷纷在网上论坛和推特网上打探消息,交流从消息灵通的记者、微博账号及追踪嫦娥四号所在轨道的天文学领域业余人士那里听说的最新情况。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展开太阳翼(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大陆释放重大政策信号后,岛内这个群体集体鼓掌……详细
  1月2日上午,《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4000余字的讲话,释放重大政策信号,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不少台湾媒体都报道了台商群体对这一讲话的兴奋之情。
  在两岸互动过程中,台商是对两岸“温度”十分敏感的人群。台湾《旺报》刊载题为《深化两岸融合 台商看好陆再释优惠》的报道称,回顾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的40年之间,两岸往来如就学、就业越发密切深入,尤其去年国台办提出“惠台31条”与核发台胞居住证,更是提升台胞在陆生活便利的里程碑。

在福建平潭创业的台商潘莲琴(中)和来自台湾屏东县的客人在平潭“台湾商品免税市场”合影留念。新华社
  港媒:中国已着手修复南海生态系统……详细
  港媒称,中国自然资源部说,已着手修复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2日报道,自然资源部说,永暑礁、渚碧礁与美济礁已经安装设施,用于保护、修复珊瑚。2019年1月1日正式启用。
  保护和修复工作包括:启动定期调查评估,确定需要重点保护和修复的珊瑚区域,采取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逐步建立适合南沙群岛生态特点的保护修复技术方法体系。

守卫在南沙群岛永暑礁上的海军官兵在防波堤上巡逻(2016年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查春明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6#
 一对山 发表于: 2019-1-4 07:0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 人类移居月球还有多远?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深观察|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人类移居月球还有多远?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新华社 图
  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中部冯·卡门环形山成功着陆。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3分升空后,经过110个小时的飞行,12月12日在距离月球仅100千米的位置实现了“太空刹车”,即近月制动,让航天器减速,使其被月球引力捕获。在发射26天后,这颗3.8吨重的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背负众多的科学探索任务,其中一个任务可能更让人关注,因为它关系着生物是否能在月球生存,以及随后而来的是,人类是否可以移民月球。
  这项任务就是实施“月面微型生态圈”试验。通俗地说,就是在一个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里,装入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营养液和空气等,通过光导管引进月球表面自然光线,并且保持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以及1-30摄氏度的湿度和适当的湿度时,考察动植物是否能在月球表面生存。
  当然,月球是否欢迎“地球来客”并非三五日就能定夺,而是需要一定时间或较长时间,后者也要满足月球“移民”的条件,最低条件是是否适宜月球环境,最高条件是不能对月球有害并共建月球。
  地球来客是否适宜月球,主要是看能否适应月球上的辐射、气候、温度、大气和水等自然条件。这些情况目前来说多是未知数,但是从已经完成的一些研究中可以获得部分解读。
  根据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刊物《地球健康》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描述,如果人类能在月球生活,那么月球上危及生命的主要危险将不是宇宙射线、高能粒子等辐射,而是月球尘埃,其中包括大量的有毒和致癌物质。人们如果长期接触月球灰尘,不仅会导致肺部出现严重问题,还会引起炎症和发生癌变。也就是说,过去人们认为人类移居太空和其他星球的主要危险──辐射,并非月球对人类不友好的第一大障碍。
  而要解决最危险的月球上尘埃,似乎比解决辐射更容易一些。在月球设计和研制能够防止灰尘进入居室的系统,甚至有必要研发一种带电的让月球尘埃不粘的材料,或者建造清除宇航服表面颗粒的气闸室,就能解决难题。
  英国《职业与环境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另一项研究报告也提示,在月球上生活,辐射并不会让人早死,至少对男性宇航员是如此,他们没有因辐射而减少寿命。
  不过,这项研究也有缺陷,因为参与研究的宇航员逗留太空的时间不算太长,因而接受的辐射量也不算多。在未来,如果宇航员执行任务的时间更长、任务更复杂,会接受更长时间的辐射,这一研究的结论也要等待进一步证实,而且这项研究也没有分析女宇航员的情况,因此是一个不太完整的研究。
  当然,这只是人类进入月球或其他星球的第一步,辐射、尘埃等也只是其中的危险之一,可能还有更多的危险因素并不知晓。就目前的认知而言,在月球两极的一些陨石坑里发现了大量的水资源,或者人们可以在月球融冰为水,以3D打印建造房屋和生活工具,再加上如果“嫦娥四号”带上月球的马铃薯与拟南芥种子等能种植并收获等,就证明,月球可能对人类还是比较友好的。
  当然,如果经过探索,发现月球对人类并不友好,也从另一个角度促使人类定下心来,只有地球才是人类的家园,需要更加细心努力地呵护它。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15#
 wsch1688688 发表于: 2019-1-4 06:23: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月背着陆获国际航天界点赞 NASA局长祝贺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月背着陆获国际航天界人士点赞 NASA局长:祝贺!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新年刚过,距离我们30多万公里的月球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带着中国人美好梦想的“嫦娥”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它们的“亲密接触”不仅令中国人欢欣鼓舞,也引来诸多国际媒体点赞,更让航天爱好者沸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这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代表着人类太空探索的一个里程碑。文章还引述专家的话称:“下一次从月球传来的声音很可能是普通话。”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也称赞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正因挑战巨大,嫦娥四号的突破受到国际航天界人士纷纷点赞。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在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也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转发此消息并表示祝贺。
  “有些人可能会问,‘那又如何?’”《纽约时报》援引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名誉退休教授约翰·罗格斯顿的话说,“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是航天器从未去过的地方,因此这是一次真正的探索”。
  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进行一系列探测、研究工作。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纽约时报》称,中国探测器登陆的地方是月球上最古老、最深的陨石坑,因此探测器的发现可以为了解月球的起源和进化提供线索。一些科学家猜测周围的盆地可能富含矿物质。如果开发月球资源是太空发展的下一步,一次成功的登陆可能会让中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BBC称,由于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波干扰,被视为天文观测的极佳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四号的着陆器还携带了一个3公斤重的小型实验室“微型生态圈”,内含蚕卵、土豆和拟南芥种子,该实验由28所中国大学设计。
  “此次探测任务中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突破值得关注。”航空航天专家庞之浩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探测器在后面的工作中还会遇到挑战。一个是移动关,月球背面地形相当复杂,最高的山峰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大坑套小坑,月球车顺利完成表面移动也是一大突破点。另外便是在长月夜的生存关,零下180摄氏度的极端低温是一个考验。“要知道嫦娥三号在夜间是不能工作的,这次能实现夜间工作,测量月球表面温度,可谓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嫦娥四号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一步。《华盛顿邮报》称,中国旨在为航天员最终登陆月球铺平道路,中国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发射嫦娥五号,从月球采样并返回地球。CNN称,中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实现探测器登月的国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琼·约翰逊-弗里斯表示:“随着嫦娥的成功,以及载人航天神舟计划的成功,这两个计划很有可能最终合二为一,成为中国载人航天登月计划。”她说:“下一次从月球传来的声音很有可能是普通话。”报道还称,北京计划在2020年前后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到2022年建成全面运行的空间站。而由于资金不确定性和复杂的政治因素,国际空间站的未来存在疑问。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勇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彭泽锋 魏辉 王伟 柳玉鹏]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卡罗门 发表于: 2019-1-4 05:10:55|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登陆月背 外媒:这两个太空大国都没做到

源自:海外网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 外媒:这两个太空大国都没做到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图源:新华社)
  海外网1月3日消息,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外媒对此事有多关注?看看下面这些图就知道了。

  这一天,嫦娥四号着陆成功的新闻迅速“霸榜”CNN、BBC、NHK、《世界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国外主流媒体首页的头条区。

“探索月背表面,美国没有做到,俄罗斯也没有做到”
  先来看看外媒怎么说。
  《纽约时报》:“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起步较晚,但该国太空科技正迅猛发展,并有可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赶超其他国家”“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实现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是太空探索方面的里程碑事件。”
  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嫦娥四号’着陆的地点从未有任何人或是机器踏足。美国圣母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月球地质专家尼尔表示:‘嫦娥四号的着陆意味着,首次有国家尝试在月球的另一侧放置一个软着陆器,然后部署探测器进行探测。’”
  法国RTL电视台:“将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去触碰月背的土壤,这件事美国没有做到,俄罗斯也没有做到”。
  彭博社:“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是首个在月球另一侧着陆的探测器,这也将对中国继续开展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提供动力。”
  加拿大电视台(CBC):“此次开创性的着陆显示出中国作为太空强国的雄心越来越大。”

  无一例外,“首次”、“突破”和“前所未有”成为了报道中的“高频词”。

  就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也发推特表示:“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成功登陆月球背面。这是人类的第一次,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何时登陆?外媒和网友早就“翘首以待”

英国《每日邮报》2日就撰文预测嫦娥四号的落地时间。(图源:截图)
  事实上,诸如英国《每日邮报》等许多外媒从昨天就开始“苦等”,还多次刊文进行落地时间的推测:“尽管中方对着陆的确切日期和时间守口如瓶,但天文学家们估计,嫦娥四号将于周四凌晨1点或北京时间9点左右着陆。”

  法国著名科学人文杂志《新发现》(Science & Vie)和《天空与太空》(Ciel et Espace)等科普网站也在近一个月内多次刊文,跟进嫦娥四号的着陆进程:“2018年12月7日成功发射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进入了月球轨道,这是使它能够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必要条件。”

  此外,社交网络上,还有国外天文爱好者提前根据专家推测的着陆时间,为嫦娥四号着陆“倒计时”:“预计还有三小时就到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时间了!这是史上首次!”

  还有网友回复这位天文爱好者说,“要是中国的同事们发布了什么的话,要记得发出来哦!这才是真正的创造历史!”

成功着陆,外国网友纷纷“发来贺电”

  网友:“哇!科技真的很发达。中国干得漂亮!”

  有网友表示,“这太酷了!希望他们发现一些厉害的东西。”

  有国外网友感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这是太空探索的一项多么伟大的成就。”

  还有网友留言提到Pink Floyd的著名歌曲称,“这真的是‘月之暗面’了”。

  有法国网友笑称,中国成为第一个将探测器成功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它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在月球上种西红柿……

  有法国网友表示,“当我们沉浸在‘黄背心’和足球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准备好将探测器降落在月球背面了”。

  法国《空间和探索》的推特官方账号也发来祝贺:“欢迎来到月球背面!中国干得好,今晚着陆的嫦娥四号干得好。”(海外网/梁毅)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13#
 帮5买 发表于: 2019-1-4 05:10:55|只看该作者

告别“闭眼着陆”,嫦娥四号“睁眼”首登月背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 嫦娥四号“睁眼”登月背
⊙作者:钱童心

  过去,月球探测器都是“闭着眼睛”着陆,整个着陆的过程被业内人士称为“黑暗时刻”。如今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王建宇说,有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最新的激光三维成像技术之后,这几百秒的“黑暗时刻”可以重见光明。
  在经过26天的等待之后,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下称“嫦娥四号”)终于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嫦娥四号还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这也意味着通过中继卫星,地球正式与月球背面建立了联系。
  “从嫦娥三号在月球的虹湾实现软着陆开始,我们的探测器就是‘睁着眼睛下去的’。”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院士王建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让嫦娥四号顺利“睁着眼睛下去”,依靠的是三大装备:激光测距敏感器、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和红外成像光谱仪──负责这三大设备研制的正是王建宇团队。他称,这是目前人类登月过程中使用的最为先进的技术设备。

三大设备助力安全落月
  “激光测距敏感器和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是落月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眼睛’,是确保探测器安全着陆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装备。”王建宇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有了它们,探测器就能准确地知道自己距离月球的距离,并清楚地看到着陆区域的地形地貌,从而寻找到安全的着陆地点。”
  王建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嫦娥四号激光测距敏感器的激光光源、探测器、高压电源等核心元部件均为国产自研,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化、轻量化程度。
  过去,月球探测器都是“闭着眼睛”着陆,整个着陆的过程被业内人士称为“黑暗时刻”。如今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变。王建宇说,有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最新的激光三维成像技术之后,这几百秒的“黑暗时刻”可以重见光明。
  在嫦娥四号到达月球表面100米左右的悬停位置时,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开始工作:采集月球表面的三维图像,精确识别障碍,确保探测器降落在安全区域。王建宇说,这些精细的扫描成像工作,只需短短几秒就能完成。
  以上两个设备属于工程设备,解决了嫦娥“落月”的问题。当成功着陆后,未来的科学实验探测才真正开始。为此,王建宇团队还为嫦娥四号装上了“红外眼”──一个重量不到6千克的红外成像光谱仪。这台仪器能够通过获取精细光谱信息,帮助科学家识别月壤及月面岩石的成分。
  王建宇透露,红外成像光谱仪将于1月4日开始投入工作。

往返地月,飞向火星
  嫦娥四号的“落月”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阶段的顺利完成。未来的三期工程将由嫦娥五号任务组成,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的科学目标,并开展月球样品的地面分析研究。嫦娥五号探测器(下称“嫦娥五号”)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前往月球,并带回采集的样本。
  王建宇称,嫦娥五号将在发射后的几年内返回地面──这也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并返回地球的壮举。
  “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固然意义重大,也象征着中国在航天技术能力的提升,但目前嫦娥四号发回什么样的图片以及探月真正的科学意义可能还存在矛盾。”王建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说,目前传回的照片只是为了说明“在月球上”,象征意义更大,但是未来要实现的科学意义,比如探测地面的光谱等,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
  值得一提的是,在登月计划之外,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也从未终止,就如王建宇所言,“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研究在火星的‘探’与‘落’”。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50年里,人类发射的全部着陆器和漫游车只有约40%安全地降落到火星表面。
  2018年5月,NASA向火星发射了InSight探测器,在历时6个月的旅行后,InSight探测器已于2018年11月26日在火星着陆,将于今年3月完成所有仪器的科学配置,并开始地质勘探。
  2018年7月26日,《科学》称,意大利科学家通过欧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车”(MarsExpress)探测器的雷达系统,监测到了在火星南极1500米冰盖下的大面积液态湖泊。这一发现也成为火星探索旅程中的重大突破,不仅为火星的生命搜寻提供了关键证据,还为数十亿年间的火星环境的转变提供了新的线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楼主|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9-1-4 05:10:55|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 玉兔二号驶抵月背

源自:新华社
↑图为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玉兔二号巡视器走上月面影像图。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 供图)
⊙记者:胡喆

  新华社北京1月3日消息,1月3日晚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
  嫦娥四号探测器1月3日成功落月后,工作人员按计划开展了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各项准备工作,对“鹊桥”中继星状态、着陆点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太阳入射角度等两器分离的实施条件,进行了最终检查确认。
  15时7分,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图为嫦娥四号巡视器车轮。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 供图)
  飞控大厅大屏幕上,嫦娥四号着陆器矗立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随后,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转移机构正常解锁,在着陆器与月面间搭起一架斜梯,巡视器沿斜梯缓缓走向月面。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印迹。
11#
 浊气 发表于: 2019-1-4 05:10:54|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定了!嫦娥四号成功落月月球车命名“玉兔二号”

  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结果也于近日揭晓:“玉兔二号”最终胜出,正式成为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的名字。

↑图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展开太阳翼(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据介绍,此次全球征名活动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组织,经历了征名提交、评委函审、入围初审、网络投票、终审评审五个阶段。2018年8月15日征名活动启动后,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在提交名称的22天里,广大民众通过新华社客户端、中国网、腾讯网和邮寄信函等途径,提交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的名称42945个,经合并整理重复的提名,最后确认有效名称为14847个。
  为提高征名的质量,主办单位成立了由航天科技方面专家、高校语言文化名人和国家主流媒体总编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提交的名称进行函审筛选,推荐了153个名称进行入围初审,经过讨论、交流和最后投票,选出了“逐梦、光明、玉兔二号、探索、征途、精灵、无畏、望舒、行者、金兔”10个入围名称,再通过新华社客户端等平台进行网络投票,收到投票共计448206张。在网络投票的基础上,评委进行了终审评审,评出“玉兔二号”、“光明”号、“望舒”号作为报批备选名称。
  更多群众对“玉兔”一往情深,建议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应该使用“玉兔二号”,这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的文化渊源,与嫦娥三号“玉兔号”、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一脉相承,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又便于记忆和传播。同时,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最终确定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和巡视器(月球车)组合体发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嫦娥四号任务,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的中继通信,首次实现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将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着陆地在艾特肯盆地,这是月球背面一个巨大的撞击陨石坑,也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月面凹凸不平,“玉兔二号”面临着比“玉兔号”更大的挑战。

↑此图片为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巡视器将朝此方向驶向月球表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 供图)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7:20,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