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谁说的等待|查看: 52906|回复: 79
[2019年] 

嫦娥四号进入第26月夜休眠

 [复制链接]
 浊气 发表于: 2019-1-4 05:10:54|显示全部楼层

外媒:嫦娥四号登陆月球 下次传来的可能是普通话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美专家:下次从月球传回的可能是中文

  [编译/观察者网 童黎]
  “突破性进展”、“里程碑”、“巨大飞跃”……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不仅登上了中国媒体的头条,也出现在了众多外媒的重要版面。
  他们语气有“甜”有“酸”,既肯定了“中国人做了美国人还不敢尝试的事”,设想了“下次从月球传回的声音很可能是普通话”,又渲染中国对太空的“野心”,即便特朗普已经下令成立太空司令部。

FaLQ-hqzxptp2843803.jpg
CNN首页截图

T4JO-hqzxptp2844028.jpg
《每日邮报》首页截图

fEuR-hqzxptp2844099.jpg
《纽约时报》首页截图

“中国人做了美国人不敢尝试的事”
  不少外媒都承认了此次着陆的历史意义。
  “今日俄罗斯(RT)”使用“突破性进展”一词总结了这次太空探索。俄媒将中国与传统太空强国俄罗斯、美国比较后指出,中国起步相对较晚,但它正快速赶上。
  “中国探测器登陆月背,太空探索实现突破性进展” RT报道截图

Mvha-hqzxptp2844184.jpg
“航天器在月背着陆,中国创造历史” CNBC报道截图
  确实,“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于月球表面最古老、最大且最深的陨石撞击坑──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阴暗面因通讯不畅,对人类来说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未知”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在2018年早些时候,先一步成功将“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它相当于架设在嫦娥四号与地球间的“通信中继站”。

QBVC-hqzxptp2844232.jpg
  CNN则指出,中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后,第三个实现登月的国家,但此次着陆是人类太空探索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美国《纽约时报》援引与中国航天局有密切合作的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朱梦华(Zhu Menghua,音译)称:“这次太空任务表明,中国在深空探索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中国人做了美国人还不敢尝试的事情。”
  “从技术和象征意义上说,这都是一项重大成就,”为美国国防部密涅瓦研究所撰写太空研究报告的独立分析师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说。
  与俄媒一样,该报援引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在太空领域晚发展了数十年,但中国正迎头赶上,并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
  英国BBC也将其称作一次“大胆的”任务。《卫报》把这次“历史性的”的着陆定义成“人类太空探索的巨大飞跃”,这对中国来说确实是一项“值得夸耀的成就”。

5j53-hqzxptp2844287.jpg
t5SO-hqzxptp2844338.jpg
嫦娥四号登陆时,中国科学家注意力高度集中

“下次从月球传回的很可能是普通话”
  在肯定技术成就之余,美媒还从大国竞争的角度解读了此事。
  《华盛顿邮报》称,美国禁止中美两国在太空领域进行官方合作,而这次着陆显示了中国成为太空及科学强国的“雄心”。
  CNN文章渲染“中国威胁”的同时,也对美国当局略有微词。
  据报道,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约翰逊-弗雷泽(Joan Johnson-Freese)称:“中国渴望以其太空成就载入史册。下次从月球传回的声音很可能是普通话。美国认为,中国在太空的行动几乎都具有威胁性,但美国的太空行动也是如此。”
  该专家建议,军事与外交双管齐下,将能最有效地遏制各方威胁,但“不幸的是,美国似乎没兴趣在太空安全方面发挥外交领导作用。”
  相比之下,尽管美国近期成功向火星发射了“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多年来一直面临预算限制。
  《卫报》也强调了中国对太空的“野心”,称中国“渴望军事统治太空”,而这一消息将“激起美国人的热情”,后者应该不希望下一个登月的是中国宇航员。
  此外,《纽约时报》从登陆意义上分析称,这不但有利于了解月球的起源与演化,一些科学家还推测,着陆点周围可能富含矿物质。“如果太空探索领域发展到开发月球资源这一步,此次任务可能会让中国处于有利地位。”
  实际上,除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埃隆·马斯克外,另一位美国“同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Jim Bridenstine),也在社交媒体上向嫦娥四号登陆月背表示了祝贺。

useP-hqzxptp1451596.jpg
  在特朗普不但要在2020年前成立太空军,还下令成立太空司令部的情况下,中国外交部曾多次强调,外太空是人类共同财产,中方一贯主张和平利用外太空,反对外太空武器化和军备竞赛,更反对把外太空作为新战场。
  竟搬出了“劳模”天宫一号……
  分析完中国在太空领域的“雄心”后,《纽约时报》又找到了一个与太空技术无关的角度,“天宫一号”“失联”后于去年4月坠落地球一事,从2015年起,外媒就曾多次渲染“天宫一号将失控并撞击地球”。

krSY-hqzxptp2844976.jpg
  实际上,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成功,打破前苏联和美国在全世界对载人航天对接技术上近50年的垄断后,“天宫一号”于2013年9月走完了长达两年的设计寿命,状况良好的“天宫一号”随后转入了发挥余热的拓展任务飞行阶段,并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堪称“劳模”。
  直到2016年3月,我国才中止了与“天宫一号”的数据连接,使其进入最终返回地球阶段。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到,4月2日8时15分左右,“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当天也在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据我了解,目前没有发现对地面造成损害。
  不过,在外媒提到了“天宫一号”的同时,很多网友还想到了月球车“玉兔”。
  2016年,在月球上孤独工作972天后,“玉兔”向大家道了再见。如今,网友们忍不住向这只“看过最多星星”的兔子喊话:“玉兔,咱家里来人了!”

OEhq-hqzxptp2845109.png
rhPb-hqzxptp2845192.jpg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孽角 发表于: 2019-1-4 05:10:54|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传回世界首张月背近照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 传回世界首张月背近照

  (新闻联播):今天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是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11点40分,嫦娥四号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cfZa-hqzxptp2507782.jpg
上午10点15分,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通过姿态调整,悬停避障,于10点26分在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内自主着陆。
  11点40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bM2-hqzxptp2507837.jpg
嫦娥四号选择月球背面进行探索,是因为这里常年背对地球,可以屏蔽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为利用宇宙低频辐射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同时,月球背面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是,探索月球背面,面临着无法与地球直接通信的难题,同时月球背面地形复杂,有大量的撞击坑、环形山,对着陆精度要求更高。因此,历史上人类探测器有20次着陆月球正面,而背面着陆次数为零。嫦娥四号在世界上首次借助地月中继通信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依靠自主避障等功能确保了首次月背着陆的成功。

dyWe-hqzxptp2507889.jpg
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择机实施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利用地形地貌相机等科学设备展开巡视探测和就位探测。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携带了多台国际合作载荷和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为中外科学家探索太空提供了机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灰头 发表于: 2019-1-4 05:10:53|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 为何以近乎垂直的方式下降?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传回全球首张月背“近照”

Qwv4-hqzxptp3256982.jpg
6lLN-hqzxptp3257252.jpg
“玉兔二号”车轮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昨天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月球“探险”
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昨天10时15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在6-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约690秒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了多张着陆区域影像图。
  落月后,在地面控制下,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11时40分着陆器监视C相机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图中展示了巡视器即将驶离着陆器、驶向月背的方向。后续,嫦娥四号探测器将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在地面控制下,开展设备工作模式调整等工作,择机实施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2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上安装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4台载荷;巡视器上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通过就位和巡视探测,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此外,着陆器还搭载了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对话专家
地面没干预嫦娥四号自主“盲降”

  嫦娥四号3日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为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整个降落过程可谓惊心动魄,嫦娥四号在近乎垂直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过程中,地面工作人员是没有机会对它进行干预的。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完全自主判断,实现“盲降”,靠的是GNC系统的神通。探月专家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老家在四川。他比喻说:嫦娥三号好比降落在华北大平原,而嫦娥四号好比降落到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中。
  他说,嫦娥四号着陆区相当于嫦娥三号着陆区的八分之一,且落区周围有海拔10公里高的山,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海拔为负6公里,因而与嫦娥三号平滑的抛物线降落轨迹不同,嫦娥四号是接近垂直降落。
  “着陆时间短、难度大、风险高,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吴伟仁说。
  他说,在落月过程中,嫦娥四号绝大部分继承了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技术,整个过程约700秒,全部依靠探测器自主完成,地面可通过中继星看到降落过程,但不实施干预。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说:“我们对于月面地形的信息主要来自以前环月遥感数据,包含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以及一些国外卫星的遥感数据。但这些数据都不能给我们提供足够精度的地形信息,我们不可能知道哪个地方有大石头,更多的是整体的宏观信息和统计概率,最后着陆还是要靠探测器自主识别障碍与避障。”
  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总监张熇说,嫦娥四号在系统设计上考虑了如何提高着陆的精度,在环月阶段增加了轨道修正,在动力下降控制策略上进行了调整。探测器要在距离月面比较高的时候就达到着陆区的上方,然后垂直下降,这样航迹上复杂崎岖的地形就不会对着陆带来影响。
  五院嫦娥四号着陆器总体主任设计师李飞介绍,落月阶段首先通过变推力发动机让探测器减速,将探测器相对月球的速度从1.7公里每秒降到接近为零,就像汽车刹车,然后调整探测器的姿态,垂直下降。
  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吴学英说,探测器距离月面两公里左右时,先实施一次粗避障,通过光学成像,利用太阳光造成地形的投影来识别障碍,这时它可以识别大的陨石坑和大石块。
  之后,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100米处悬停,利用激光扫描来实现精避障,这时它能识别更小的障碍,同时也能识别地面的坡度,通过计算,寻找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地点作为着陆点。
  然后探测器再次下降,最后距离月面2米时发动机停止工作,探测器以自由落体的方式降落,着陆器上的四条腿把着陆的冲击能量缓冲掉,让着陆器稳稳地落在月面。

揭秘
为何要以近乎垂直的方式下降?

  据介绍,嫦娥四号之所以要以近乎垂直的方式下降,是计划落月地点──冯·卡门撞击坑的特点决定的。
  冯·卡门撞击坑所在的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环境十分复杂崎岖。那里被层层叠叠的撞击坑覆盖,几乎没有大片平坦的地方。但这个盆地是太阳系内已知最大的陨石坑,也是月球上最深、最古老的大型撞击盆地,其直径达2480公里(月球直径为3400公里),深达12.8公里。对艾特肯盆地的实地探测有助于加深人类对月球深处成分、月球地质历史的了解,因此嫦娥四号选择在这里落月并进行探测。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中有大片被月海玄武岩覆盖的区域,是月球背面少有的平坦区域,因此被嫦娥四号选择为软着陆的地点。
  尽管如此,嫦娥四号在这里落月的难度仍然很大。因为冯·卡门撞击坑的直径只有186公里,一旦下降过程中发生偏差就可能撞上附近的山谷区域。在这样凸凹不平又“巴掌大”的地方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因此嫦娥四号没有选用嫦娥三号的抛物下降轨迹,而是以近乎垂直的方式下降着陆,以减小着陆位置的不确定性。
  专家表示,嫦娥四号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完全自主判断,实现“盲降”,靠的是GNC系统的神通。
  据嫦娥四号着陆器GNC系统主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程铭介绍,费时三年研发的GNC系统负责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奔月、环月、落月整个过程的控制。科研人员将原本依赖人工处理的故障预案全部放手交给着陆器自行决断,大大提高了故障的应对速度。为了防止在最紧张的、不可逆的月球背面着陆过程中,“鹊桥”出现问题影响数据上传,GNC系统设计了延时数据注入功能,就是提前把要注入着陆器计算机的数据发送到着陆器上的某个地方暂存,这个数据包是带有时间标签的,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这样原本赖以生存的通过“鹊桥”的实时数据注入就沦为了备份手段。还有,系统可以“全程自主故障诊断与重构”,即万一真的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进行“诊断”,找到病灶并剔除病灶,通过身体各部分功能的优化再组合,确保机体整体功能的正常,确保落月过程的万无一失。
  此外,五院下属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打造的“着陆缓冲机构”,为在月背着陆的嫦娥四号着陆器装上了四条灵活的“长腿”和四只稳健的“大脚”。着陆时,四条“长腿”中的副腿推着主腿向外侧展开到规定角度并锁定,然后主腿负责支撑住着陆器的身体,吸收各方的强大冲击力,副腿也会辅助主腿缓冲冲击力,最终让四只脸盆大的“大脚”稳稳地“站”在月面。
⊙记者:雷嘉

☆ 相关资讯
月球车命名“玉兔二号”

  (记者:雷嘉)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昨天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
  据了解,去年8月嫦娥四号月球车征名启动后,海内外民众积极参与,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7岁。在提交名称的22天里,通过多种途径共收到名称42945个,最后确认有效名称14847个,其中2人以上重复提交的名称3192个。广大参与者引经据典,表现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喜爱和传承。有的在提交的名称中引入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天狗食月、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等文献神话记载,有的源于古代传说故事,包括后羿、吴刚、金蟾、玉蟾、天狗,甚至天蓬、八戒、牛郎、织女。
  更多群众对“玉兔”一往情深,建议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使用“玉兔二号”,与嫦娥三号“玉兔号”、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一脉相承,既容易为广大群众接受,又便于记忆和传播。同时,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立场。
  在网络投票的基础上,评委再次投票并与公众投票结果加权计算排序,“玉兔二号”最终以最高分入选。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雏菊花 发表于: 2019-1-4 05:10:53|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青年报:“嫦娥四号”书写人类太空探索新篇章

源自:北京青年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书写人类太空探索新篇章

  今日社评
  本报特约评论员
  “嫦娥四号”成为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中国与前苏联、美国有了并列第一的荣誉。“嫦娥四号”的探索将拓宽人类的视野和想象,我们在仰望星空和认知月球之后,必须为人类文明发展探明方向和路径,创造崭新的思维和方式,开辟浩瀚无限的时空和未来。
  昨天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相关报道见A3版)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书写人类登月史和太空探索史上新的篇章。1959年前苏联“月球3号”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图片,1966年“月球9号”成为人类第一个成功软着陆在月表的探测器(着陆器),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此次中国“嫦娥四号”成为人类第一个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中国与前苏联、美国有了并列第一的荣誉。
  “嫦娥四号”着陆月背,表明中国航天技术控制的精准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包括在垂直着陆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嫦娥四号”的垂直着陆,是要将先前的着陆器在主减速段结束后由斜向前运动的轨道,改为垂直向下定点运动的轨迹,这就要求大幅提升“嫦娥四号”的着陆导航敏感器的性能,增加着陆导航敏感器的作用距离,以便“嫦娥四号”能像蜂鸟一样,眼观六路,飞行平稳,悬停空中,落点更准。
  由于月球背面的地形阻碍,光声电和图片信息很难传送到地球。为解决这个难题,中国早就在月球另一侧布局,于2018年5月发射了一颗鹊桥卫星到“光环轨道”上,让鹊桥卫星在月球背后6.5万千米之外的Halo轨道簇上运行,通过它的中转,月球背面的信息可以传递到地球。“嫦娥四号”传回地球的第一张月球背影照片,充分见证了此次探月的高科技创新成果。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也是国际协作的成果。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嫦娥四号”要用装备的多项国外技术完成多项探月任务,如利用德国基尔大学研制的月表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探测月表的辐射剂量,用瑞典研制的中性原子探测仪测量太阳风粒子在月球表面的作用,用荷兰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仪聆听遥远宇宙的声音,等等。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良好开端,既具有民用意义,同时具有军事价值;既有理论和抽象意义,也具有实用和具体意义。探索月球表面和月下的物质资源,可以回答月球探索是否有实际意义。过去的研究表明,月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核聚变材料氦-3,此次“嫦娥四号”后续的探测,将进一步证明这种核材料是否丰富和可带回地球使用,并探测月壤下的其他丰富宝藏,看是否能成为解决地球能源和材料匮乏的新来源。
  探索月球表面环境的辐射剂量,可以得知月球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这也是探索生命起源,并回答人和生物“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的另一个线索和渠道。此次“嫦娥四号”携带了“月面微型生态圈”试验装置,内有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设备,以进行全方位的生命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月面微型生态圈”通过光导管能引进月球表面自然光线,以考察在真空、微重力、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以及保持“月面微型生态圈”内1-30摄氏度的温度和适当的湿度时,动植物是否能在月球表面生存。
  “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的探索,还要探清月球上是否有水、有氧气,月球背面是否因为有天然的“屏蔽”(没有任何来自地球的辐射干扰)而适宜在这种无比完美的安静环境做天文观测,以及月球矿藏组分、月表浅层结构勘探……所有这些都将拓宽人类的视野和想象,我们在仰望星空和认知月球之后,必须为人类文明发展探明方向和路径,创造崭新的思维和方式,开辟浩瀚无限的时空和未来。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1-4 05:10:53|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嫦娥四号上没有美国仪器?美媒:美遏华法案自缚手脚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为什么嫦娥四号上没有美国仪器?美媒:美遏华法案自缚手脚

  参考消息网1月4日报道 美媒称,2019年1月3日,一个以中国古代月亮女神命名的登陆器降落在月球背面,此前还没有人类或机器人冒险进入这一区域。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2018年12月8日发射升空,并于12月12日进入绕月轨道。现在,该探测器已经降落到月球表面。但是嫦娥四号上没有美国仪器,因为美国的限制,中美的合作非常困难。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019年1月2日报道,在完成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着陆之前,有关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的细节少之又少。在着陆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纷纷在网上论坛和推特网上打探消息,交流从消息灵通的记者、微博账号及追踪嫦娥四号所在轨道的天文学领域业余人士那里听说的最新情况。
  为什么嫦娥四号上没有美国的仪器?
  报道称,即便美国航空航天局和中国国家航天局愿意这样做,美国的这一机构也很难与中国展开合作。一项被称为“沃尔夫法案”的规定禁止美国航空航天局与任何中国实体展开合作,除非项目得到美国国会的明确授权或者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认证。
  支持这一规定的人士认为,这有助于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因为太空技术既可以用作和平目的,也可以用于战争。然而,许多美国科学家嘲笑这一规定实施的限制是毫无必要的,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已经可以将人类送入太空、服务于本国的空间站并且发射像嫦娥四号这样的科学探测器。
  美国圣母大学行星科学家克莱夫·尼尔说:“也许这个‘沃尔夫法案’除了禁止对所有人都有好处的合作以外,没有任何威力。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报道指出,甚至在地球上的紧张关系持续的时候,也有国家间开展太空合作的范例。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合作开展像“阿波罗-联盟号”这样的太空项目。包括“阿波罗11号”宇航员迈克尔·柯林斯在内的一些观察人士甚至主张美国和苏联联手启动火星探测行动。
  月球探测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报道称,中国制定了宏伟的探月计划。它的下一次飞行任务──嫦娥五号将尝试在月球表面着陆并将采集的样本送回地球。如果中国此举取得成功,它将成为第三个把月球上的东西带回地球的国家,也是第二个采取机器人技术完成这一任务的国家。虽然目前掌握的细节不多,不过中国研究人员在概括本国2020年以后的探月计划时,谈到了将人类送上月球和在那里建立基地的内容。
  报道还称,制定此类计划的并不只是中国人。欧洲航天局宣布了建设“月球村”的目标。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将在近期向月球南极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美国航空航天局则在与私营公司合作,向月球运送更多的科学设备,同时勾勒了一项雄心勃勃──尽管有些模糊不清──的计划,要在本世纪20年代在月球附近建立一个“门户”空间站。
  为美国航空航天局探月任务提供支持的月球探测分析组的商业事务主管库尔特·克劳斯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可以集结全世界的资源来做这些事情,情况会好得多。不过我们目前离那种境界还差多远,我说不清楚。”(编译/李凤芹)

7P3C-hqzxptp3169838.jpg
图为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展开太阳翼(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sunsu888 发表于: 2019-1-4 05:10:53|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四号落月背 美网友:我们还在争要不要建堵墙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锐参考 | 这件美国人不敢尝试的事,今天中国人做成了!

  参考消息网1月3日报道(文/逸轩 小薇)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
  随着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缓缓落下,这一串数字被写入人类太空探索的历史篇章。
  经过约38万公里、26天的漫长飞行,嫦娥四号于今天(1月3日)进入距月面15公里的落月准备轨道,最终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从此,这颗陪伴着地球上亿年时光的古老星球不再陌生,人类终于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她的全貌,而非远远一瞥她朦胧的背影。

LDAz-hqzxptp2807322.jpg
图片为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巡视器将朝此方向驶向月球表面。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 供图)
  在外媒铺天盖地的解读中,这是中国探索浩瀚宇宙征程中新的里程碑,也是人类对广阔太空探索的一大突破。

NASA、马斯克祝贺中国
  今天上午,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的新闻,瞬间“引爆”了国内外网络。
  反应最大的媒体,要数美国和俄罗斯──毕竟过去多年里,美俄在太空探索领域的地位和成绩都无法被忽略。
  但这一次,主角显然是且只是中国。
  小锐注意到,在不约而同拿美俄过去的探月成绩与中国进行比较之余,外媒都发出惊叹:中国创造了历史。
  “1959年10月7日,苏联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图像,但直到今天,还没有任何来自地球的航天器到达那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感慨“嫦娥”成功登陆月背时,这样回忆道。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则直接以“作为第一个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国家,中国创造了历史!”作为标题报道嫦娥四号。

hCvo-hqzxptp2822848.jpg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文章指出,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一项技术挑战,因为在着陆过程中,没有直接的方式能与航天器交流。
  正是因为这样的困难,多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航天器成功登陆月背。
  “尽管人们见过也描绘过月背,包括美国‘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们。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是人类第一次触及月背。”文章强调。
  同样感到惊叹的还有国外航空航天领域的“大佬”们。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专门发推特向“嫦娥四号”团队表示祝贺,“这是人类史上的首次,更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特斯拉首席执行官艾隆·马斯克也在第一时间留言祝贺。

lLBO-hqzxptp2823046.png
图片来源:新华网
  《纽约时报》亦援引与中国航天局密切合作的澳门科技大学教授朱梦华的话表示,中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虽然几十年来一直是太空探索的后来者,但中国正在迅速赶上。
  “我们中国人做了美国人不敢尝试的事情。”朱梦华说。

美国网友:看看人家!我们竟在争论一堵墙?!
  无数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为这一历史性时刻欢呼、泪目。毕竟,26天的等待有些漫长。
  “嫦娥四号怎么还没有消息?焦急!”
  在嫦娥四号登陆的确切消息传来之前,这样的既期待又不安的声音并不少见。

-iDm-hqzxptp2823268.png
  事实上,正如外媒所注意到的,从去年12月8日的成功发射,到今天的成功着陆,近一个月来中国官方对嫦娥四号进度的播报都相当“低调”。
  《纽约时报》网站就指出,因为此次登月具有相当的难度,且涉及敏感技术,所以中国在进行发射计划时十分低调,特别是其他太空计划的相对开放性相比。
  “在着陆之前,关于‘嫦娥四号’的报道相当稀少。”文章说。
  当中国网友屏息等待的同时,外国网友也在集体焦急等待着,甚至有人一度吐槽中国电视画面:“怎么一直在播英国脱欧和中国功夫的内容……”
  最后,当中国终于宣布“嫦娥”成功登陆的消息后,外国网友们紧张的情绪也得以全部释放:

xExN-hqzxptp2823397.png
  有意思的是,在对中国的赞叹与佩服声中,许多美国网友还情不自禁地@了本国政府。

ojhO-hqzxptp2823642.png
lc1c-hqzxptp2823771.png

“嫦娥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通过嫦娥四号,外媒更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野心”。
  路透社认为,中国关于太空的长期目标是赶超俄罗斯和美国,成为航天大国。
  彭博社刊文则解释道,这是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发起的一系列月球任务的成果之一,是其到2030年成为世界三大航空航天大国之一的计划的一部分。
  或许如何称赞嫦娥四号所取得的成就都不为过。美国《天文学》杂志网站指出,这次登陆成功,是太空探索历史上的第一次,将会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全新数据宝库。
  而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系,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宇宙。

EtHo-hqzxptp2824085.jpg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则早在去年12月29日就认定,中国在探月方面将领先世界一步。在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只有中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也称,直至今日,科学家对月球背面的地质和电磁条件知之甚少。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意味着科学家们将有机会探索月球的环境。
  “此次任务成功,不仅对中国,而是对整个世界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文章写道。

7pzq-hqzxptp2824171.jpg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十余年过去,中国科研人员一路走来,正在将神话传说化为新的奇迹。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那样:
  “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的宏图大愿,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闪亮山 发表于: 2019-1-4 05:10:51|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四号”盲降11分钟着陆月背 何以步步惊心?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发回世界首张月背近景图

OzBW-hqzxptp3213333.png
  昨天上午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并通过“鹊桥号”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嫦娥四号于2018年12月8日乘坐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离开地球,经历了27天太空之旅,并在太空中度过了新年。
  嫦娥四号开创了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历史。布满撞击坑和奥秘的月球背面,迎来首个“地球行者”。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等到巡视器(月球车)驶下着陆器,在月面进行巡视探测,人类将第一次获取有关月球背面地质等领域的一手信息。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NASA)吉姆·布里登斯廷昨天在社交媒体向中国嫦娥四号团队表示祝贺,称这次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将通过“鹊桥号”中继星的通信链路,在地面控制下,开展设备工作模式调整等工作,择机实施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

历程
自主避障选址 11分钟着陆

  昨天,嫦娥四号着陆过程历时约11分钟。
  10时15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
  在距离月面6-8公里处,探测器快速调整姿态。到达距月面100米处,为了保证落地时每只脚都不踩到石头上或坑里,嫦娥四号稍稍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和自主避障,找好理想着陆点,然后缓速垂直下降。
  约690秒后,嫦娥四号自主着陆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了多张着陆区域影像图。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2所嫦娥四号GNC系统研制人员介绍,嫦娥四号最后采取垂直下降。这个垂直下降动作,就是与嫦娥三号落月最大的不同,因为着陆区太崎岖,如果水平方向持续移动,就会让着陆器不能准确测量所处的高度。
  落月后,在地面控制下,通过“鹊桥号”中继星的通信链路,嫦娥四号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11时40分,着陆器监视C相机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图中展示了巡视器即将驶离着陆器、驶向月背的方向。
  整个过程中,地面人员都通过“鹊桥号”中继星观看了“直播”。

揭秘
月背“盲降” 步步惊心

  相较于2013年落月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落月难度更大,主要因为月球背面这一特殊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形容,嫦娥三号相当于在华北平原著陆,而嫦娥四号则是在崇山峻岭的云贵川地区着陆。嫦娥三号月球正面着陆区地形起伏仅800米,而嫦娥四号着陆区起伏达到6000米。
  而同样困难的是,落月过程地球方向不直接可见,所有信息传输都需要由中继星“鹊桥号”中转,无疑增加了风险。因为落月过程由GNC系统自主操控,加之回传画面延迟,所以对地面人员来说,整个过程近乎“盲降”。
  研制人员也考虑了“盲降”的风险,尤其是如果下降过程中,“鹊桥号”的信息传输“卡住”,影响数据上传,怎么办?
  为此,GNC系统设计了延时数据注入功能,就是提前把要发送给着陆器计算机的数据发送到着陆器上暂存,这个数据包是带有时间标签的,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如此,“鹊桥号”就成为了备份手段。
  系统还可以全程自主进行故障诊断与重构,万一发生故障,探测器可以随时给自己“诊断”,找到病灶并解决。通过各部分功能的优化、再组合,着陆器可以确保机体整体功能正常。
  为了化解着陆瞬间的巨大冲击力,设计和制造人员为嫦娥四号精心设计了特殊的“着陆缓冲机构”,即主腿和副腿配合的结构。着陆器的每条着陆腿都包含一个主腿和两个副腿,各有分工。在着陆前,副腿推着主腿向外侧展开到规定角度并锁定,主腿负责在着陆时支撑住着陆器,将冲击力传递、吸收,是着陆器主要的支撑结构。副腿也会辅助主腿缓冲巨大的冲击力,使落月更稳定、安全。

■ 释疑
  1 嫦娥四号的着陆点选在哪?
  嫦娥四号原本为嫦娥三号的备份,嫦娥三号任务完成后,嫦娥四号被赋予了向月球背面进发的新使命。
  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冯·卡门撞击坑的南部地势在月背已经较为平坦,从北往南着陆航迹的高程起伏较小,因此被选定为嫦娥四号着陆和探测区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等曾撰文指出,冯·卡门撞击坑具有较高的科学探测价值,坑内的钍、氧化铁、二氧化钛等含量均较高,同时物质组成的异常空间分布可能提供火山活动以及月壳活动线索,有利于开展月壳活动研究,并对月幔玄武岩起源研究有重要意义。
  2 为何比嫦娥三号多飞半月?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14日成功着陆,历时12天。而嫦娥四号从去年12月8日发射到1月3日着陆,历时27天。为何嫦娥四号比三号多飞了整整半个月?
  嫦娥四号去年12月8日搭乘火箭发射,12月12日进入环月轨道,12月30日进入月球背面着陆准备轨道。12月12日后,嫦娥四号进行了2次环月轨道修正,与“鹊桥号”中继星进行了4次中继链路测试,开展激光测距、三维成像等导航敏感器在轨测试。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着陆器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许应乔介绍,嫦娥四号与三号在地月转移轨道运行时间相当,但是环月段时间更长,长达20多天。原因一是进行月球背面下降的轨道调整,二是进行中继星的测试,从而更精确地降落。
  3 嫦娥四号着陆后要做什么?
  为完成科学探测任务,“嫦娥四号”把8台有效载荷和1台科普载荷带到了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器上安装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4台载荷;巡视器上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着陆器还搭载了月表生物科普试验载荷。
  这些仪器将在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研究,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研究。
  科学家认为,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月球背面也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记者:倪伟

  嫦娥四号首次月背软着陆 传回月背影像图
 闪亮山 发表于: 2019-1-3 14:08:00|显示全部楼层

揭秘嫦娥四号月背“盲降”:垂直降落,步步惊心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揭秘嫦娥四号月背“盲降”:垂直降落,步步惊心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并通过“鹊桥号”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ZJHy-hqzxptp0235736.jpg
嫦娥四号发回的首张月球背面影像图。这是嫦娥四号着陆器监视相机C拍摄的着陆点南侧月球背面图像,巡视器将朝此方向驶向月球表面。国家航天局供图
  相较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落月难度更大,主要因为月球背面这一特殊环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曾形容,嫦娥三号相当于在华北平原著陆,而嫦娥四号则是在崇山峻岭的云贵川地区着陆。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502所嫦娥四号探测器GNC系统研制人员介绍,月球背面崎岖不平,嫦娥三号月球正面着陆区地形起伏仅800米,而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区地形起伏达到了6000米。
  而同样困难的是,落月过程地球方向不直接可见,所有信息传输都需要由中继星“鹊桥号”中转,无疑大大增加了落月任务的风险。因为整个落月过程由GNC系统自主操控,加之回传画面的延迟,所以对地面人员来说,整个过程近乎“盲降”。
  月背“盲降”:因地形崎岖采取垂直降落
  地形的崎岖使得原有近似嫦娥三号的飞行轨迹无法适用。在充分研究月面预定着陆区地形特点基础上,科研团队设计了适应新地形的落月轨迹方案。
  今天,嫦娥四号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盲降”历程。
  今天10时15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嫦娥四号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
  在距离月面6~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距月面100米处,为了保证落地时每只脚都不踩到石头上或坑里,嫦娥四号稍稍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找好理想着陆点,缓缓降落。
  约690秒后,嫦娥四号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了多张着陆区域影像图。

xXM7-hqzxptp0235968.jpg
嫦娥四号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国家航天局供图
  据502所科技人员介绍,嫦娥四号在距离月面6公里的高度时调整至垂直下降。这个垂直下降动作,就是与嫦娥三号最大的不同,因为着陆区太崎岖,如果水平方向持续移动,就会让着陆器不能准确测量所处的高度。
  整个过程中,地面人员都通过“鹊桥号”中继星观看了“直播”。
  规避风险:探测器自我诊断与重构
  研制人员也考虑了盲降的风险,尤其是如果下降过程中,“鹊桥号”的信息传输“卡住”,影响数据上传,怎么办?
  为此,GNC系统设计了延时数据注入功能,就是提前把要发送给着陆器计算机的数据发送到着陆器上暂存,这个数据包是带有时间标签的,待到着陆器上的时间和该标签相同时,数据便自动注入。如此,“鹊桥号”的实时数据注入,就成为了备份手段。
  系统还可以全程自主进行故障诊断与重构,万一发生故障,系统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进行“诊断”,找到病灶并解决。通过着陆器各部分功能的优化、再组合,着陆器可以确保机体整体功能正常,实施落月。
  着陆器的“腿”:主副腿配合缓冲巨大冲击力
  嫦娥四号的四条腿学名为“着陆缓冲机构”,能够利用缓冲功能,将着陆瞬间所产生的冲击有效地吸收,防止巨大冲击力对探测器及其重要仪器设备造成损伤。

i2yD-hqzxptp0509122.jpg
嫦娥四号探测器示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为了确保良好的缓冲作用,设计和制造人员在研制过程中想尽办法,在探测器的“腿“里配备了两个秘密武器。
  首先是“大脚掌”。着陆器的“脚掌”是与月球表面直接接触的部位,被设计成盆状,盆状结构可以更好地防止着陆月面时倾倒。其外观简单,但金属表面的内部构造却十分的复杂,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试验,进行了上万件材料的筛选,才敲定了最终工艺方案。
  其次是主腿和副腿配合的结构。着陆器的每条着陆腿都包含一个主腿和两个副腿,各有分工。在着陆前,副腿推着主腿向外侧展开到规定角度并锁定,主腿负责在着陆时支撑住着陆器,将冲击力传递、吸收,是着陆器主要的支撑结构。副腿也会辅助主腿缓冲巨大的冲击力,使落月更稳定、安全。
  为了减重,主腿和副腿的外壳是又长又薄的圆筒结构,为了确保圆筒强度,设计师优选了强度很高的铝合金材料。圆筒中还填充有缓冲蜂窝材料,在前期试验中,工作人员先后加工了约6000件规格各异的缓冲蜂窝,最终筛选出性能稳定、成品率高的缓冲蜂窝。在着陆时的巨大冲击下,主腿和副腿都能依靠挤压蜂窝吸收冲击力,让着陆器平稳地着陆。
⊙记者:倪伟 编辑:于音 校对:王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9-1-3 12:42:00|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四号成功通关开启新副本:月之背面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中国科普博览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搭乘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升入太空。
  升空后,嫦娥四号动作频频,近月制动、轨道修正、姿态调整、鹊桥通信测试、微波测距测速……
  每一步,都是在为进入那黑暗神秘的未知之地做准备。
  毕竟,那里不仅是通信禁区,还是出了名的“坑王”……

X0sb-hqzxptn9927675.jpg
终于!
  根据新华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姐妹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然而这并不是任务真正的终点。
  新副本—月之背面正式开启!
  月背不是新手村,而且这是事关人类未来的一次重要探测,所以我们姐妹俩都是“重装上阵”。

lUyu-hqzxptn9927754.jpg
b3Pc-hqzxptn9927841.jpg
月背地图已开,冒险即将开启!

dzi0-hqzxptn9927921.jpg
  都会有哪些冒险任务?我们下期见!

8idc-fyrkuxs738907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0:10,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