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8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19-2-15 13:45: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服务国家特殊需求 彰显民族教育特色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黄胜 陈亚萍 陈世军 李茹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单位。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生,设有学前教育、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体育)等10个相关培养项目,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了教育硕士培养工作,服务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殊需求。

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培养区域急需的教育硕士
  国家历来重视并支持民族教育事业,要求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2010年前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发展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大突破性工程,把积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作为重要的战略工程。贵州民族基础教育时适逢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实现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战略需要。
  贵州省及毗邻的桂北、滇东、湘西等民族地区存在基础教育薄弱、发展滞后等问题,师资队伍与教育质量急需提高。担任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学历、学位提升任务相当艰巨,各学校对教育硕士的需求十分迫切。而贵州省教育硕士培养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对教育硕士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也存在培养单位少、培养服务面向较窄的问题,能到民族地区工作的教育硕士少之又少。因此,在2011年国家启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时,适逢贵州省及毗邻的桂北、滇东、湘西等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对教育硕士的特殊需求时期。
  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自身教师教育传统优势和民族教育办学特色,在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试点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核心区,是西南地区当年唯一培养“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教育硕士的试点单位,在培养区域急需的教育硕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优势。贵州省及黔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教师熟悉民族地区教育状况,能有效地将民族元素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融入教育过程,使教育硕士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在培养能扎根民族地区的教育硕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多措并举探索创新,彰显民族教育特色
  (一)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确保人才培养规范实施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多措并举,确保教育硕士培养试点目标的实现。
  健全机构。学院成立了研究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职能部门和专家组织,建立校、二级学院分层指导与管理体系。
  建章立制。针对招生、导师遴选与考核、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学生管理等人才培养各环节,学院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确保教育硕士培养质量。
  夯实队伍。学院实施“硕导工程、质量工程、培训工程”三大工程,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尤其在实施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上,强化导师队伍和任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生教研水平。
  建设平台。学院搭建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省级名师工作室、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等多元化的教学科研平台。
  强化监控。学院制订了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学位论文、就业等方面的监控办法,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常态监控和重点环节监控。制订研究生学习任务考核机制,即通过构建课程达标、基本教学技能达标、教学实践达标、论文达标的“四标考核”体系,对教育硕士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考核。
  提供保障。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学院予以政策倾斜,确保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三性”培养特色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试点工作突出教育硕士的专业学位特性,探索并实施了“课、教、研、训”多阶互动、四维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课”即理论课、实践课学习;“教”即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研”即教育调查研究、创新性实践研究和学位论文研究等;“训”即教育实习、实训等实践。围绕这一培养模式,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教育方式:一是施行“1+0.5+0.5”多阶互动学习模式,将“课、教、研、训”融合于培养过程各阶段;二是实行“双平台、双导师”的联合培养方式,即充分利用校内、中小学(幼儿园)两个培养平台,校内外导师集体指导,协同培养教育硕士;三是实施“六合一”的综合实践范式,即通过“见习+技能实训+校内实践+顶岗实习+教研活动+应用研究”提升教育硕士的综合素养。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三性”特色:
  民族性。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开发、师生教育研究、学位论文等方面将民族文化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育人环境、育人内容、育人方式、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彰显了民族特色。
  地方性。在招生、培养、研究、就业等方面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能力;50%左右的学生来自贵州省及周边地区,60%以上的毕业生于试点项目服务区域就业;导师100%承担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并取得有关成果;学生中60%的学位论文选题、64%的科研课题、52%的发表论文关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与地方中小学、幼儿园联合开展教师的培养工作,共建了6个省级名师工作室,院内外导师带领研究生参与“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为地方中小学、幼儿园培训了骨干教师6000余人次。
  实践性。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六合一”的综合实践范式,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培养全过程,尤其是创新实践平台和探索实施案例教学,成效显著。一是创新实践育人平台。与地方幼儿园协同共建了贵州省学前教育领域的第一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与黔南州教科所共建了“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学院还自建了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研究生教学技能实训基地等,学院师生充分利用这些实践平台开展教研实践活动,成效显著。二是探索实施案例教学。形成了师生全员参与,学院与联合培养基地协同共建的案例建设机制,探索并实施了“研赛课”一体化案例教学模式。即通过组织师生进行案例课题研究以研促教,开展案例教学大赛以赛促教,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以课促教;出版了《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集》《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等论著;师生获得5项省部级课题,其他相关课题8项。
  (三)人才培养效果显著,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学生教学技能扎实。利用院内外实训平台和实践基地,强化研究生教学技能训练,学生在全国教学技能大赛等相关竞赛中成绩突出。
  学生研究成果突出。学生主持获得基础教育研究课题189项,其中省级课题12项,发表论文322篇,参与导师3篇案例入选全国专业学位中心案例库。
  用人单位满意度高。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毕业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和较强的教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导师教研水平增强。指导教师主持获得各种科研课题184项,其中国家及省厅级课题78项;发表学术论文350篇、出版论著45部、获科研成果奖34项、3项案例入选全国专业学位中心案例库。
  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声誉。通过开展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连续成为贵州省“十二五”“十三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学科成为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教育学学科成为贵州省重点学科;建成36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等等。2018年,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试点工作高质量通过国务院学位办的验收评估,圆满完成“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内容,实现了预期目标。学院教师教育专业群转型发展的成功做法被列为全国20个典型案例之一。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开创高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模式 英伟达第四财季营收22亿美元 净利同比降4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05:09,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