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huangzhihua|查看: 9601|回复: 20
[企业

英特尔披露未来三年营收“个位数”增幅 股价下跌逾2%

 [复制链接]
11#
 dyliaoge 发表于: 2018-7-24 08:06:00|只看该作者

英特尔:2013年后开始以数据为中心 PC逐渐边缘

源自:快科技2018
  大概近5~6年的时间,用户多感受到了Intel“挤牙膏”的满满恶意,不仅包括IPC性能,还有散热膏。
  HOP在Intel上周庆祝公司成立50年的活动中发现了一张PPT文档,似乎解释了他们这么做的原因。
  Intel以2013年为时间节点,称之前公司是以PC(个人电脑)为中心,之后则以数据为中心,PC从顶峰的位置一路开始走下坡路。
  数据为中心该怎么理解?
  比如Intel在存储领域发力就是一个显著的信号,还有FPGA芯片的开发、限制Xeon E3的民用并最终砍掉等等。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PC平台的处理器这些年经历着“得过且过”的日子了。
  报道还担心,尽管Raja加盟Intel开发独立GPU产品,然而按照Intel目前的战略,其早期定位涵盖桌面游戏显卡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10#
 chiaki 发表于: 2018-7-22 08:26:00|只看该作者

英特尔跨入知天命之年:不能再靠摩尔定律打天下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cnbeta

  摩尔定律──出自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之手──意指:每两年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就会翻一番。但在摩尔最初发表在《电子学》杂志上的论文中,他的预测是,在1965-1975年这10年之间,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约每年会翻一番。后来在1985年发表的修订版论文中,摩尔把晶体管数量翻一番的时间改为了2年。
  无论是否是故意的,摩尔定律及其制定的芯片发展节奏,一直是英特尔本身的一个核心部分。英特尔──其实也就是计算产业──的发展节奏一直是由它确定的。最近数年,英特尔确立了tick-tock芯片发布策略,一年发布更小架构尺寸(集成的晶体管数量增加)的芯片,隔年发布架构相同的改进版芯片。
  令人遗憾的是,摩尔定律开始不那么奏效:晶体管尺寸已经相当小了(英特尔目前在开发10纳米制造工艺──一种原子级的尺寸),物理学定律已经开始阻碍芯片的发展。虽然缩小晶体管尺寸并非完全没有可能,但进一步缩小晶体管尺寸(晶体管数量也会相应增加)的速度将大大放慢,而且成本也越来越高昂。
  芯片的发展速度已经开始放慢。2015年,时任英特尔CEO的科再奇(Brian Krzanich)表示,“最近两次技术升级已经表明,我们的节奏接近2年半而非2年。”英特尔的10纳米工艺已多次跳票,目前预计10纳米工艺芯片发布时间是2019年,标志着技术升级间隔将超过3年。
英特尔第八代酷睿芯片
  英特尔已经发布了一代14纳米+芯片(Kaby Lake R)和一代14纳米++(Coffee Lake)芯片,它们都基于上一代架构,致力于提升电池续航时间和增加集成的内核数量,而非增加晶体管数量。
  虽然业内提出针对这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创新性的新型晶体管、使用新材料、甚至考虑全新的计算机工作原理,但最终都会碰壁。
  无论喜欢与否,英特尔都在发生变化。英特尔错过了以智能手机兴起为代表的新一波计算浪潮,不得不面对高通骁龙系列芯片称霸手机领域的局面,自己在智能手机领域几乎没有什么立足之地。
  另外,在未来数年,Spectre和Meltdown漏洞的幽灵将继续挥之不去。AMD和高通等对手则卷土重来,在桌面和服务器领域试图挑战英特尔霸权。甚至有传言称苹果可能在考虑开发自己的计算机芯片。在科再奇因与属下关系不正常而下课后,英特尔还需要选聘一名能继往开来的新任CEO。
  人们可能这样认为,在英特尔最需要它的时候,摩尔定律掉链子了。
  不过,这未必一定是坏事。更慢的节奏,使得英特尔有更多时间对现有架构进行优化,最近卷土重来的AMD等公司将有更多时间赶超,推动市场竞争。最终,这会让所有人受益。
  但这意味着未来英特尔必须求变、向前发展,而非仅仅依赖连绵不断的迭代周期。这一点在英特尔第八代酷睿芯片上已经初见端倪,四核和六核处理器成为了台式机和笔记本标配:借助并行多核处理技术,充分挖掘现有技术和晶体管数量的潜力,而非一味地提升原始处理能力。
  今年早些时候史无前例的英特尔-AMD合作,催生出CPU-GPU混合芯片──集英特尔酷睿处理器与AMD Radeon显卡芯片于一体。英特尔以一种全新方式利用现有处理器技术,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延长笔记本电池续航时间,而无需再与摩尔定律和分子物理学“死嗑”。
  可能不会是目前,或甚至未来10年内,但摩尔定律迟早会失效。下一步的技术──或英特尔未来50年(不再依靠摩尔定律)的技术,可能会再次改变计算领域。
9#
 nekoda 发表于: 2018-7-20 08:06:01|只看该作者

英特尔成立50周年 半个世纪以来它定义了PC行业

源自:虎嗅APP
  1968年7月18日,因为不满前雇主仙童半导体温吞的风格,工程师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选择了离职,并投资创建诺伊斯-摩尔电子公司,随后公司支付了 1.5万美元从 INTLECO 公司买到了“INTEL”名字的使用权,并更名为英特尔公司。
  (2018年7月18日),是英特尔 50 岁的生日。
  从1968到2018,这家公司没停止过对于微处理器的探索,并逐渐成为信息时代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几家公司之一。可以这么说,没有英特尔,就没有 PC 行业的今天。
  谨以此文,祝这家处理器巨头 50 周年生日快乐。
英特尔的两位创始人

一:飞速发展
  就像松下最开始是一家电器配件厂、任天堂最早是一家玩具厂一样,成立之初的英特尔,主营业务也并不是微处理器,而是内存,也就是 RAM。
  1969年,英特尔推出自己的第一批产品──64K的双极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代号 3101。英特尔早期的产品偏向于中低端,物美价廉,很快打开了市场。
  但是,日本、韩国的半导体公司开始崛起,他们生产的存储器更便宜、合格率也更高,英特尔的份额开始下滑,营收也遇到了瓶颈。
  英特尔下定决心,开始朝微处理器市场转型。
  1971年,英特尔开发出第一个商用处理器 Intel 4004,片内集成了 2250 个晶体管,能够处理 4bit 的数据,每秒运算 6万次,频率为 108KHZ,这是世界上第一块商用微处理器,从此,微处理器开始了改变世界的进程。
  1974年,英特尔又推出了 Intel 8080,其性能是 4004 的 20 倍,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款个人计算机 Altair 的核心。
  1981年,当年的 PC 老大 IBM 为了更“短平快”地推出新品,没有采用自研芯片,而是直接采购英特尔的 8086 处理器,这使得英特尔迅速扩大了份额。PC 厂商负责硬件,英特尔们负责芯片的模式延续至今。
  1985年,英特尔推出了自家第一款 32 位处理器(同时也是世界第二款,第一款为摩托罗拉生产),集成了 27万 5 千只晶体管,超过了 4004 芯片的一百倍,每秒可以处理 500万条指令,同时也是第一款具有“多任务”功能的处理器。也是在这一年,英特尔彻底放弃了存储器业务,专攻芯片。
  1992年,英特尔的销售额达 58亿美元,利润首次突破 1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
  1993年,英特尔放弃了过去一直沿用的数字命名法,而是申请了一个全新的品牌,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奔腾(Pentium)”,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采用了 0.60 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 320万个晶体管组成。支持计算机更轻松的集成“现实世界”数据,如语音、声音、手写体和图片等。
  1999年,英特尔市值最高达 5090亿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这一数字相当于 2012年的 7025亿美元。
  2006年,英特尔推出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平台,包括采用英特尔 955×高速芯片组、主频为 3.2GHz 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至尊版 840,宣告处理器正式进入双核时代。
  2008年,酷睿(Core)处理器的诞生,酷睿 i7 处理器拥有超线程技术,性能远胜 AMD 等竞争对手,酷睿也让英特尔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
  2009年,英特尔又马不停蹄地推出了四核处理器,进一步提升了 CPU 的处理效率。
  2011年 3月,在 32 nm 工艺的桌面级和移动端处理器新品上,英特尔第一次采用了i3、i5 和 i7 的产品分级,划分出了低、中、高端清晰的市场策略。
  2014年,英特尔首发了桌面级 8 核心 16 线程处理器:i7-5960×,这是第一款基于22nm工艺的八核心桌面级处理器,拥有高达20MB的三级缓存,主频达到3.5GHz浮点数计算能力是普通办公电脑的10倍以上。
  2017年,《财富》美国 500 强排行榜中,英特尔位列第 47 位。
  2018年,为纪念 X86 架构 40 周年,英特尔破天荒的和竞争对手 AMD 合作,宣布推出搭载 Radeon RX Vega M 显卡的酷睿 i7-8086K 限量版处理器。6月,英特尔宣布进军显卡领域,将于 2020年推出首款独立显卡。
  得益于对制程及核心数的不断追求,英特尔摆脱了早年只会做做低端处理器的帽子,开始担任微处理器探寻性能天花板的先锋,也逐渐成为 PC 处理器的代名词。而公司本身,也从两个人创始人成立的存储器厂,发展成为拥有 10万名以上员工、市值 2400亿美元的科技巨头。

二:艰难时刻
  英特尔一度统治了全球个人电脑及服务器芯片市场 80% 以上的份额,但是在其他领域,英特尔就没有这样统治级别的优势了。
  首先,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英特尔几乎完全把移动芯片这块大蛋糕拱手相让,X86 架构也被 ARM 釜底抽薪。
  英特尔曾拒绝给第一代 iPhone 提供芯片,随后的诺基亚、黑莓等厂商崛起的红利,英特尔同样错过了。等他们纳过闷,移动处理器早就是 ARM 的天下了。英特尔曾试图在移动平台继续沿用 X86 架构,并试图说服厂商们购买,但收效甚微。时至今日,英特尔只能靠给苹果提供基带芯片来延续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参与感。
  英特尔似乎已经放弃了当下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追求,转而开始布局更代表未来的 5G。
  其次,竞争对手也逐渐赶了上来。回顾英特尔的历史,不能忽略的就是其与 AMD 延续数十年的相爱相杀。两家公司成立的时间仅相差一年,并且早期的核心人员也都是来自仙童。
  过去几年,得益于技术优势,英特尔对于 AMD 几乎呈碾压姿态,无论是高端市场还是入门级产品,AMD 甚至被认为只是因为反垄断法的存在,英特尔需要一个名义上的对手。但是,英特尔因为缓慢的更新幅度,被冠以“牙膏厂”的戏称,而 AMD 则靠蛰伏多年的 Ryzen 处理器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没人会拒绝物美价廉的产品,Mindfactory 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份,英特尔“只”拿下了 53% 的市场份额,而 AMD 则拿下了 47%,两家已经接近五五开,甚至去年 8~11月份,AMD 实现了对英特尔的反超,这在过去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好事,在竞争对手追赶的压力下,英特尔拿出了近些年更新幅度最大的产品:8 代酷睿,而性能怪兽 i9,则是进一步亮出了自己在高端处理器上的肌肉。
  当然,英特尔还要面对内部问题,时值 50 周年的大喜日子,CEO 柯再奇却因为办公室恋情而请辞,英特尔现在还在寻找合适的继任人选。

三:转型之路
  PC 已经进入饱和乃至衰退期、移动芯片市场的发展期已经错过,而未来属于 5G、云和人工智能。英特尔深谙这点,并且也在积极转型。从去年开始,英特尔开始频繁向外界释放信号,称英特尔未来会成为一家“数据公司”。
  在 AI 上,英特尔通过收购和整合不断提升技术实力,推出了 Nervana 平台,打造 Lake Crest 深度学习芯片;在无人驾驶上,英特尔在去年推出横跨汽车、连接和云的全新汽车解决方案品牌──英特尔GO,以 15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Mobileye;在 5G 上,CES 2017,英特尔推出了 5G 调制解调器,是首个全球通用的 5G 调制解调器;英特尔还跟中国移动、Sprint 等运营商合作,宣布推出基于 5G 的设备,同时,英特尔还是 2020年 iPhone 5G 芯片的提供商。
  一个必须要承认的事实是,PC 已经是夕阳产业,就像曾经舍弃存储器业务那样,英特尔也需要放下身段,去寻找新的增长点。未来,依旧挑战重重。
  但必须要说的是,在过去的 50年里,英特尔这家公司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个人电脑的出现及发展,提升了微处理器性能的上限,最终提高了人类社会的效率,这些都将被历史铭记。
  最后,再次祝英特尔 50 岁生日快乐。希望英特尔的下个 50年,依旧如此精彩。
8#
 nekoda 发表于: 2018-7-19 17:06:00|只看该作者

今天,英特尔五十岁了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IT时报

  1968年7月18日到2018年7月18日,英特尔走过风风雨雨五十周年。
  可以说,PC时代带来的生活便利,背后绝对离不开英特尔这位大功臣,作为全球最大的CPU制造商,你的手机和电脑,都要靠它。
01
戏说“英特尔”

  英特尔创始人鲍勃·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在创业之初,并没有想给公司起英特尔这个名字。当时最伟大的科技公司是惠普,它的英文名是 Hewlett Packard,是两位创始人姓氏的排列。摩尔和诺伊斯本来打算仿照这种命名方式,但是他俩的姓一组合就是“Moore Noyce”,发音非常像“More Noise”,也就是“更大的噪音”的意思。这对于一个电子产品公司来说可能有点不吉利。
(鲍勃·诺伊斯)
  后来,他们花了15000美金买来了“Intel”这个名字,含义是“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的单词缩写。就这样,英特尔公司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戈登·摩尔)
  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也是摩尔定律的提出者,“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当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摩尔定律”时,集成电路才刚刚诞生六年。从那时起,摩尔定律便一直指引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最早的时候,英特尔并不是依靠处理器来起家,而是通过记忆体打开了市场。这也是摩尔给英特尔的第一个方向,早期业界使用的磁圈记忆体虽然原理简单但工艺非常复杂,机器难以生产,需要手工制作,成品的质量不太好,而且体积非常大。摩尔就想着用三极管的原理来制造记忆体,于是英特尔当时生产的记忆体要比磁圈记忆体存储量更大,体积小非常之多,并且制造成本也要低。全面的技术优势之下,市场选择可想而知,英特尔也随之成名。这也让1968年成立的英特尔,到1969年就获得了盈利,并且在此后的绝大多数年份中都能够保持盈利能力。一直保持著作为技术的创新者,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的公司。
  由于弗得里克·法金(Federico Faggin)的坚持,英特尔于1972年开始研发设计世界上第一款单芯片微处理器8080。
  在法金的主持下,英特尔于1971年成功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即4位的4004处理器),紧接着在1972年推出了8位8008处理器。这两款芯片在当时都是重大突破,并且它们的推出时间相隔不到五个月。
  英特尔的诞生也创造了历史,在只能使用固定电话认购股份的情况下,开放融资48小时后英特尔便融资完毕。这次融资的成功鼓励了潜在的创业者和工程师,造就了一波创业大潮,高科技公司真正开始引领时代。
  现如今提起“硅谷”这个词,人人耳熟能详,事实上,这个词正是由英特尔催生的。上世界60年代,无数人投身以“硅”为新材料的半导体行业,创立了英特尔的鲍勃·诺伊斯 和戈登·摩尔也是其中的代表。60年代末的时候,美国西部湾区积聚了一大批半导体公司。1971年,一位记者在报道中使用新闻电头──“今日报道来自:美国,硅谷(Silicon Valley)”。就这样,“硅谷”一词正式诞生了。
  当下,很多科技公司都以轻松、平等、自由的文化自豪。比如雅虎的大堂是个游乐场;谷歌有大厨做饭,有按摩室和乒乓球桌等等。2015年的时候,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还晒出来一张自己办公桌的照片,大家发现他没有自己的专属办公室,然后大加感叹与称赞。但实际上,在鲍勃·诺伊斯近乎“放任自流”的管理风格下,这种文化从英特尔开始就建立起来了。
  除了鲍勃·诺伊斯 和戈登·摩尔,后来加入的安德鲁·格鲁夫也被称为共同创始人
  有一个英特尔的员工回忆说,当其他公司都在严格地穿西服,对领导毕恭毕敬的时候,英特尔开会的时候,大家则凑在一起吃巧克力蛋糕,甚至有时候还有威士忌喝。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而且,不仅员工如此,当时公司的创始人也没有架子。如果你走进那时候的英特尔公司,就会发现里面全是大片的格子间。甚至哪栋建筑算总部也不太明显,因为诺伊斯、摩尔和格鲁夫经常到处乱窜,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办公。而 深受大家爱戴的鲍勃·诺伊斯所谓的“办公室”,就是一个大一点儿的格子间。他和所有人一样,坐在一个白色硬塑料桌前。唯一的区别是别人贴在案前的是家人和孩子的照片,而他放的是国家发明奖章。
  英特尔作为一个不直接面对用户的品牌,能拥有当下的知名度与“等灯等灯”的音效也分不开。这要感谢英特尔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营销计划,1991年左右,英特尔推出了“Intel Inside”这个口号,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英特尔的处理器就在里面。另外,这个口号还配合了一个大众非常熟悉的音效,就是著名的“灯~等灯等灯”。
  为此,英特尔请了奥地利著名的电子音乐艺术家亲自撰写了“等灯等灯”的音效,每一个音符都是用木琴、马林巴琴等各种乐器合成的。这轮广告可以说是广告营销史上的一个经典。在将近十年后的2000年,英特尔在一次全球的品牌调研中,成为了世界最知名品牌的第二位,仅次于可口可乐。
02
跨越半个世纪风霜

Intel处理器进化史(图片来源:电科防务研究)
  1968年,戈登·摩尔和罗伯特·诺伊斯在硅谷创办了英特尔公司。
  1969年,凭借首批106名员工,英特尔公司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的米德菲尔德路365号开始运营。
(Intel第一款CPU 4004)
  1971年,英特尔开发出第一个商用处理器Intel 4004,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频率为108KHZ,前端总线为0.74MHz(4bit)。微处理器所带来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
(Intel 8086处理器)
  1978年,英特尔生产出了著名的16位8086处理器,是所有IBM PC处理器的祖宗。
  1981年,IBM生产的第一台电脑使用英特尔的8086芯片,因此,英特尔一举成名。
  1982年,英特尔推出和8086完全兼容的第二代PC处理器80286,用在IBM PC/AT上。
  1985年,康柏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IBM PC兼容机,兼容机厂商们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但是为了和IBM PC兼容,处理器都是使用英特尔公司的。
(英特尔研制的32位微处理器80386)
  1985年,英特尔继摩托罗拉之后,第二个研制出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英特尔靠80386完成了对IBM PC兼容机市场的一统江湖的地位。同年,英特尔进入中国。
  1987年,安迪格鲁夫正式担任CEO,英特尔开始了快速发展的10年,并且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
  1989年,英特尔推出了从80386到奔腾处理器的过渡产品80486,其实就是80386加一个浮点处理器80387缓存。依靠80486,英特尔一举超过所有日本半导体公司,坐上了半导体行业的头把交椅。
  20世纪80年代,英特尔果断停掉传统的内存业务,从此专心做处理器。
  1993年,英特尔推出奔腾处理器Pentium,从此英特尔不再以数字命名处理器了。但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仍然习惯称呼英特尔处理器为X86系列(比如Pentium就被称为586)。
  奔腾处理器的诞生,让英特尔公司甩掉了只会做低性能处理器的帽子,其运行速度达到工作站处理器的水平。随后十年里,英特尔推出了很多代的奔腾处理器。
  1999年的时候英特尔公司市值最高突破了5000亿美元,最高峰为5090亿美元
  2000年,英特尔的手机处理器XScale问世。
  2001年,英特尔的64位服务器处理器Itanium问世,英特尔在服务器市场彻底超越RISC处理器的代表太阳公司。
  2005年,苹果开始使用英特尔处理器,摩托罗拉彻底退出个人电脑处理器市场。
  2006年,英特尔和AMD主要产品都采用65纳米的半导体技术,但是英特尔在最新45纳米技术上明显领先于AMD,并且已经开始研发集成度更高的32纳米的芯片。从那时起直到今天,英特尔对AMD一直保持绝对优势。
  2006年,双核处理器问世。
  2008年11月17日,英特尔发布四核core i7处理器。
  2009年,四核处理器问世。英特尔继续在服务器处理器市场占优势。
  2012年,英特尔宣布重返移动终端市场,但是效果不佳。
  2014年2月19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E7 v2系列采用了多达15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
  2015年1月8日,英特尔发布世界上最小Windows电脑Compute Stick,大小仅如一枚U盘,可连接任何电视机或显示器以组成一台完整PC。
  2015年6月,英特尔收购了头显设备厂商Recon。
  2015年12月斥资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公司,这是英特尔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一次收购,意味着英特尔要考虑CPU之外的新技术应用,在PC市场不断萎缩且移动市场迟迟难以打开的背景下,英特尔希望布局物联网市场。
  2016年11月30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英特尔正在组建一个专门的事业部来从事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它的名字就叫做Automated Driving Group(自动驾驶事业部,简称ADG)。
  2017年3月,英特尔收购Mobileye,“算法+芯片“整合成AI制胜关键。
  2017年6月7日,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英特尔公司排名第47位。
  2018年4月,英特尔宣布2019年大规模交付10nm芯片。
03
在“困境”中自我突破

  进入2018年,英特尔在处理器路线图上遭遇了难题,核心问题在于10nm工艺难产,英特尔不得不继续使用14nm工艺再撑一年,官方表态2019年底10nm工艺都不会量产,这意味着2020年之前英特尔的处理器还都是14nm工艺。
  从服务器芯片到桌面芯片再到移动芯片、超低功耗芯片,14nm依然是英特尔的主打,10mm还要再等一年。没有10nm工艺支撑,但是英特尔的处理器还是要继续更新,推特网友Dayman做了一份英特尔2018-2020年的处理器路线图,可以清楚地了解英特尔的处理器在未来一年半内将会如何升级进化。
  正值英特尔成立50周年之际,其CEO科再奇却在6月21日因职场绯闻闪电辞职,这也让英特尔陷入舆论漩涡,大家纷纷猜测科再奇的卸任背后是否另有隐情。有分析师认为他的离职的其他原因,可能是因为10nm芯片难产问题,导致英特尔在芯片制造工艺上首次落后于竞争对手AMD和台积电,也可能是由于英特尔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中PC中心的CCG(客户端计算事业部)收入增长率不高,科再奇是迫于压力辞职。
  不可否认的是,PC 已经进入发展饱和乃至衰退期,未来将会属于 5G、云和人工智能。英特尔也正在积极转型。从去年开始,英特尔开始频繁向外界释放信号,称英特尔未来会成为一家“数据公司”。
  但不管如何,在过去的50年里,英特尔在处理器上的创新突破以及对电脑发展的极大推动,这些功绩都会被我们永远铭记。人至50,半生已过,而对于英特尔,纵使前方荆棘遍布,也希望它可以坚持砥砺前行,在接下来的10年,20年,50年里,继续为每一个人带来更大的福利。
7#
 dyliaoge 发表于: 2018-7-18 19:06:00|只看该作者

面临英伟达和AMD等严峻挑战 投行调低英特尔股票评级

  北京时间7月17日晚间消息,美国投行Evercore ISI今日将英特尔股票评级从“跑赢大盘”调低至“与大盘持平”,称英特尔仍在寻找下一任CEO人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因素。
  英特尔上个月宣布,公司CEO科再奇已辞去CEO和董事之职,公司CFO罗伯特·斯万(Robert Swan)出任临时CEO,该任命即刻生效。英特尔当时在一份声明中称,科再奇曾与英特尔员工有“两情相悦”的关系,这违反了英特尔的“不深交”政策。
  美国投行Evercore ISI分析师缪斯(C.J.Muse)今日在一份调研笔记中称:“当前正是英特尔的关键时期,科再奇的离职为英特尔带来了额外的不确定因素。当前,英特尔正面临英伟达和AMD等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其芯片制造技术似乎也落后于台积电的7纳米制造工艺。”
  受该报告影响,英特尔股价今日一度下挫1.5%。同时,缪斯还将英特尔目标股价从64美元调低至54美元。 ●
6# 青城山
 天涯蓝天 发表于: 2018-7-8 09:26:00|只看该作者

英特尔两三年后或有巨变:计划拆分晶圆厂?

源自:快科技2018
  曾经,最先进的半导体工艺是英特尔最强有力的杀手锏,但是这几年台积电、三星乃至是GlobalFoundries都一路狂奔,纷纷走进或者走近7nm时代,英特尔10nm却持续难产。尽管我们说过多次,英特尔的制造工艺在技术角度方面着实领先对手们一个时代,但问题是别人都量产了,你还在PPT上,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尤其是台积电的7nm已经量产了,英特尔10nm明年何时大规模量产自己也说不准,弄不好还会再跳票。
  所以除了技术上加速突破,如何调整制造业务,对于英特尔来说也是个当务之急。
  意大利媒体BitChips官推近日曝出一条猛料,声称根据自己在晶圆厂工作的朋友送上的线报,英特尔计划剥离自己的晶圆厂,时间在2020-2021年。
  BitChips还特意强调,英特尔采取的模式会更像IBM而不是AMD。
  AMD 2009年剥离了自己的晶圆厂制造业务,将股份陆续卖给中东石油大佬,成立了GlobalFoundries专门做代工,自己变成其大客户,减轻了负担,不过也把命运交给了别人。
  IBM则在2014年把自己的半导体制造业务卖给GlobalFoundries,但不仅没赚钱,还倒贴15亿美元以便其为自己代工处理器。
  英特尔拥有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晶圆厂,即便想卖掉,这个地球上恐怕还没有谁能一口吃的下,台积电也没那个胃口。
  因此结合BitChips的意思,英特尔很可能不是单纯出售制造业务,而是剥离拆分出去,单独成立一家公司,一方面自己变成只做设计的Fabless模式,另一方面为制造业务引入外部战略投资,同时掌握控股权。
  这样一来,英特尔就能大大减轻自己在技术研发、资源投入方面的压力,也降低未来风险,毕竟10nm都这么难做了,以后的7nm、5nm、3nm谁能保证不再出什么事儿。
  同时,英特尔依然可以牢牢掌控制造工艺的发展基调,确保和自己的产品同步,而不像AMD那样很多时候要看“女朋友”的脸色行事。
  其实这几年,时不时就有声音提出英特尔是不是该考虑调整制造业务,拆分出去,而在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英特尔也不可能没有想法。只是,谁有魄力去投资英特尔呢?
英特尔全球制造封、装工厂网络
5# 华蓥山
 nekoda 发表于: 2018-7-7 00:26:01|只看该作者

报道称英特尔在失去苹果订单后停止了5G调制解调器的开发

源自:cnBeta
  一份新报告称,苹果公司已经知会英特尔,称其不会在 2020 款 iPhone 中使用这家芯片巨头制造的 5G 移动调制解调器。以色列网站 CTech 周三报道称,他们已经看过了英特尔的内部通信、并与“知情人士”进行了交谈,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Calcalist 表示,苹果被描述为 5G 移动调制解调器的一位重要客户和推动力量,凸显了本次业务调整对这家芯片巨头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英特尔高管在通讯中提到,该公司已被苹果告知,它将不会在下一代移动设备上使用他们开发的移动调制解调器芯片。
  在其内部被称为‘阳光峰’(Sunny Peak)的项目开发已被搁置,相关产品团队将被重定向至其它领域。
  苹果在自家 5G 移动战略的推行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英特尔高管将该公司的‘出局’归结于多重因素,包括引入更快的 WiGig(802.11ad)无线标准,因为这带来了全新的和未曾预料到的挑战。
  在回应 Calcalist 的置评请求时,英特尔一位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不会对与客户有关的问题发表评论。
  在此之前,一位分析师在上周预测,未来苹果可能会转而选用联发科制造的调制解调器。
  Northland分析师 Gus Richard 没有给出预期的转换时间表,但随着 2018 款 iPhone 以基本落定,预计此事不会在 2019年前产生任何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与高通谈崩、直至法院互诉之后,苹果也被认为在自行积极研发调制解调器芯片。不过在内部解决方案成熟之前,iOS 设备仍会继续采用第三方芯片。
  近日有传闻称,英特尔为苹果 2018 产品线供应了大约 70% 的 LTE 芯片,其余部分则来自于高通公司。
  不过最让英特尔担忧的,应该是苹果 Mac 产品线也在逐渐脱离该公司的芯片。有传闻称,苹果正在开发有望用在 Mac 上的自研定制芯片。
  [编译自:MacRumors]
4# 金佛山
 去哪里 发表于: 2018-7-6 05:43:00|只看该作者

5G商用进入下半场:英特尔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5G商用进入下半场:英特尔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导读
  目前来看,在5G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URLLC、mMTC)中,eMBB基本完成,相对应的智能手机终端即将开始升级。但是在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URLLC)、海量物联网(mMTC)等方面,诸多场景诉求并没有完全覆盖。
  日前,MWCS(世界移动大会·上海)落下帷幕,5G成为绝对的主角,英特尔、华为、爱立信、以及运营商们纷纷披露5G部署进程。2019年,基于5G芯片的商用终端就会面世,包括英特尔的全互联PC、华为的5G手机等。
  而预商用脚步的推进,离不开今年6月3GPP正式确立的5G全球统一标准(Release 15)。在英特尔院士兼英特尔无线技术与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看来:“5G的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个产业从Release 16开始聚焦于物联网,从新应用、新产业合作对5G进一步推进。所以现在对整个产业来说,既是一个值得庆贺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下一步工作的开始。”
  从标准的发布时间表来看,Release 15主要针对eMBB(增强移动宽带)和URLLC(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的应用需求,Release 16计划于2019年9月完成,将支持eMBB、URLLC、mMTC(海量物联网)等各类场景。
  吴耕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阐述道:“目前的标准能够覆盖基本的要求,比如说在Data Rate上,在低延时上初步的要求达到了,但是Release 16是要对超高可靠度和低延时上做进一步的推进。比如说工业应用,它对可靠度的定义是可依赖和可用性,而3GPP现在基本是以空中接口的错误率作为定义的。所以说有一些产业之间还是在商榷之中。”当下,英特尔早已着手Release 16的布局,同时也面临挑战。

抢滩5G商用
  对于英特尔而言,事实上在移动端领域长期面临困境,虽然一直在寻求更大的突破,但和其在PC领域当年的行业地位依然不可同日而语。英特尔在移动端的败退,大的背景是其所在的PC联盟的整体败退,比如微软在移动端的毫无建树。如果说PC时代是属于微软+英特尔,那么移动时代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谷歌Android+高通。在失去了整个4G时代之后,英特尔亟待5G来获得新的市场空间。
  一项新的重大技术变革需要经过漫长的产业化过程才能呈现最终的产品形态。即便到5G真正商业化,也就是等终端用户用上5G手机,目前来看至少还需要1-2年的时间。但事实上,为了实现5G的终端产品,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非常庞大和复杂。
  在目前5G标准已经完全确定下来的情况下,5G基带芯片是争夺的焦点之一,这是5G产业产品化的前站堡垒。在5G方面希望有所突破的英特尔推出了自己的5G基带芯片。另一方面,在终端产品化方面,英特尔依然希望在C端市场再振旗鼓,急切地推出全互联PC,让电脑也可以像手机一样实现移动上网,而不需要依赖固定的WiFi。
  先来看高通和英特尔都争相发布的5G基带芯片。Strategy Analytics手机元件技术研究服务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2017年基带芯片市场份额追踪:英特尔,海思半导体和三星LSI出货量呈两位数增长》显示,高通占据了53%的份额,拿下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半壁江山,而英特尔虽然增长强劲,目前依然只排在第六位。英特尔对这一块业务的野心显然不至于此,因此其在5G领域非常早就进行布局。
  在2017年11月,英特尔发布了支持5G新空口(5G NR)的多模商用调制解调器XMM 8000系列,首个5G基带型号定为XMM 8060。同年,高通宣布成功基于一款面向移动终端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实现5G数据连接。英特尔宣称XMM 8000系列比高通5G Modem 更先进的是,其不仅支持28GHz毫米波频段,而且还同时支持6GHz及以下波段,是全球首个同时支持毫米波及sub-6GHz无线的5G Modem。
  5G波段主要分为两个技术方向,分别是 Sub-6GHz 以及mmWave(毫米波)。其中Sub-6GHz 基础设施将继续利用2.5-2.7GHz,以及增加3.3-3.8GHz和4.4-5GHz,顾名思义就是利用6GHz以下的带宽资源。国内目前工信部采用了Sub-6GHz方案,去年11月工信部就正式宣布规划3300-3600MHz、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其中3300-3400MHz频段原则上限室内使用。包括华为在内的厂商都将全面支持该方案的波段。事实上,就目前5G商用而言,Sub-6Hz技术相对更成熟,英特尔推出支持Sub-6GHz的芯片也显然考虑支持中国市场。
  在商用芯片的量产方面,英特尔中国区通信技术政策和标准总监邹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在标准制定的时候,很早就开始了技术试验。尤其在中国,我们连续参加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技术试验。近日我们和华为也结束了基于NSA全协议栈的互联互通试验。这些技术试验都是为了我们真正的商用产品做准备。我们现在的芯片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当中,预计在2019年年中提供基于我们5G芯片的商用终端设备。”

下半场任务“艰巨”
  除了根据Release 15继续试验之外,英特尔也在探索下一步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场景。目前来看,在5G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URLLC、mMTC)中,eMBB基本完成,相对应的智能手机终端即将开始升级。但是在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物联网等方面,诸多场景诉求并没有完全覆盖。
  在吴耕看来,5G的第二个阶段,基本上是要实现5G对各个产业的应用,特别是能够支撑工业4.0,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具体应用。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制造业、虚拟现实、在线医疗等等。他告诉记者:“对以人为本的网路支持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现在主要是物联网的支持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另外就是在Release 16的时候也要和产业一起研究,就是关于52.6GHz之上频谱的利用,因为我们在第一阶段的时候,实际上是聚焦在6GHz之下和52.6GHz之下。”
  具体到物联网的发展,英特尔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设备连接上网,NB-IoT和Cat M1均在此列;第二个阶段是连接上网的终端不断地提升智能化和计算能力,从而进一步普及,达到海量化;第三个阶段,面对海量的终端,人工管理已经不现实,就需要人工智能、5G等技术来处理大数据,进行协调管理。
  因此,可以看到5G发挥更大的效应还需要产业积淀。吴耕谈道:“目前NB-IoT相对来说是低速的广覆盖,所以它基本上满足大规模连接的场景,它的终端是趋向于低端化的。它的优势是它比较符合现在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换句话说,我用很少数目的基站可以提供大规模广余的覆盖。但是NB-IoT还有Cat M1,这些都是一个起点,5G对整个物联网终端的支持也处于起点。到下一步随着高频的引入,随着应用的高端化,比如说更加智能的终端,它对通信的要求也会提升,它的网络要一步一步地向更高密度的网来演进。这个时候空中接口的需求是5G NR(新空口)要解决的。”
  这意味着,要实现5G对物联网的支持,还需要网络构成的进化。因为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引入,网络除了通信的功能外,还聚集了海量的数据,也需要拥有计算、存储能力。所以,吴耕也多次强调:“从5G开始,一直到6G、7G、8G,实际上网络是通信、计算、存储、控制之间进一步的升级和融合。”
  在网络进化的过程中,切片化是伴随着5G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横切片和纵切片来支持不同的应用场景。吴耕解释道:“切片技术基本上都是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纵切片是运营商把它的网络纵的切成几片,分别对应一个应用,而横切片更多是为了能够让边缘云和终端共同通信,共同运算,等于是通信和运算的一体化。”
  例如智能眼镜的增强现实功能,需要很强的运算能力,但是眼镜本身体积小、运算能力弱,我们通过眼镜看见的内容不会是在终端存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背后的网络存储、计算、通信等能力。而这项切片化技术就可以更好地构建网络,使终端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本身的硬件水平。
  他还指出,5G NR就是一个可以切片化的空中接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特别关注的,是它的前向兼容性。以前的设计,空中接口都是后兼容性或是不兼容。前兼容性是增加新的空中接口切片,达到未来所不知道的应用场景,而且整体的空中接口仍然是互相兼容的。网络切片,实际上纵切片已经能够实现,在下一步,我们会增加加入横切片,使得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整体合为一体。”
  吴耕表示,随着应用的演化,网络引入更多的数据化,英特尔也在考虑在互联网之外需不需要加新的网络形式,数据中心的网络、移动终端云和超密集小小区能解决我们的需求。随着边缘云的横切换,今天的基站都是固定的,以后的基站会变成移动化。而且,当网络变得更小的时候,我们今天设计小基站的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去设计,这都是下一步的研究课题。
3# 峨眉山
 nekoda 发表于: 2018-7-2 19:46:00|只看该作者

英特尔CPU发布延期 各大PC厂商研发或停滞不前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本文来自太平洋电脑网
  英特尔的新工艺延期不仅影响着它自己的产品路线图,因为它在PC业界处于龙头地位,所以英特尔CPU还会影响整个产业链。业内消息称笔记本厂商现在就遇到了问题,英特尔CPU发布延期已经开始影响到了笔记本厂商出货,内部研发几乎停滞不前,今年的出货量也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有消息称,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宏碁、华硕等在内的全球笔记本厂商已经无法按照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CPU型号的笔记本,主要原因就是英特尔新品发布太晚了,赶不上今年的旺季了。
  CPU延期将导致笔记本品牌厂商调低2018年笔记本电脑出货量目标,同时也削弱了供应链厂商的增长动力。消息人士称,如果没有英特尔新一代CPU支持,笔记本厂商也将无法刺激消费者升级换代的需求。
  现在笔记本厂商能做就是更多地推广游戏及商用笔记本,同时多种手段进一步降低成本,包括暂停导入原本针对新一代CPU研发的创新软件及功能等。来自笔记本ODM厂商的消息称他们的研发几乎事实上停滞了。
  IC芯片设计商也认为下半年的旺季营收将蒙上阴影,笔记本厂商暂停高价值功能设计将导致指纹识别芯片、触控笔、Type-C等需求下降。
  笔记本厂商正在采取偏向保守的营销方式,2018下半年推出的笔记本价格不会很高,因此OEM及ODM厂商必须一起想法降低零部件成本。
  由于英特尔新一代CPU不能支撑起2018年下半年笔记本的出货量,预计全年笔记本出货量相比2017年会进一步下滑,并且这一趋势会一直持续到明年第一季度甚至明年上半年。
2# 四姑娘山
 红英 发表于: 2017-4-30 12:40:11|只看该作者

Intel Atom处理器惊天Bug坑死大波队友

  本文来自快科技
  日前,Intel对外确认,部分Atom C2000处理器存在一个致命BUG,具体来说就是设备会随时间降低时钟信号。而时钟信号降级影响了处理器执行任务的能力,导致服务器效率大大降低,甚至造成网络瘫痪和变砖。
  其中,思科拿出8亿元来应对可能的产品更换,群晖也不得不对部分NAS宣布延保一年。
  为此,Intel先是上线了C3338处理器,现在,又以C0步进的C2000同型号替代老款BUG芯片。
  因为这批芯片几乎没有面向零售市场,而都是大客户,预计替换、维修等效率也会比较高
  目前确认受影响的多是NAS、小型服务器、网关等,涉及的品牌包括戴尔、思科、惠普、网件、希捷、Supermicro、群晖(Synology)、华擎、Aaeon(研扬)、NEC、广达等数十个知名IT企业。
  其中群晖影响比较大,已经有报告称DS1815+已经硬件损坏,DS415+,DS1515+ DS1815+,DS2415+,RS815(RP)+,RS2416(RP)+也都搭载的是Atom C2538芯片。
  另外,受波及的其他产品还有Atom C2308,C2338,C2350,C2358,C2508,C2518,C2530,C2538,C2550,C2558,C2718,C2730,C2738,C2750 en C275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19:1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