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2644|回复: 12
[探讨研究

梅晓春教授评量子计算机等之殇

 [复制链接]
11#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3-31 22:16:33|只看该作者
没有一个歪理的解释,算什么解释呢──一般量子力学教科书中波函数被称为纯系综波函数,由纯系综波函数组成混合系综波函数──早期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中并没有测量理论的地位,它是在后来加进去的。但它并且不是必要的,按照系综解释,就不需要测量理论类似文革。测量理论的波函数崩塌假设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还导致更多的问题──从量子系综的角度类似文革,哥本哈根解释的荒谬性是一览无余的──然而科学界也存在强权,学术权威主导一切,同时还受制于意识形态的世界划分图穷匕见,看吧
量子力学系综解释由前苏联物理学家布洛欣采夫提出
布洛欣采夫名气不大,人又在信仰唯物主义的前苏联,与西方世界的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就像作者(梅晓春教授))──尽管量子力学系综解释比哥本哈根解释更为合理,却始终无法变成主流思想。而且被还日益边缘化以至于现在几乎没有人提到,甚至没有人知道这种最接近真相的解释看来梅晓春教授想要“以苏解马”哲学,而中国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还要搞“一带一路”双赢共处
我们讨论系统中所有的粒子都处于相同的状态如果粒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就要考虑波函数的叠加原理。比如氢原子中,有些电子处于基态,有些处于激发态,系统就不能用单粒子波函数来描述,就需要考虑波函数的叠加原理。假设系统中有一部分粒子用单粒子波函数A表示,另外一部分粒子用单粒子波函数B表示。
如果不考虑全同对称性,由于量子力学的基本运动方程关于波函数是线性的,总的波函数就用两个波函数的线性叠加A+B来表示。从量子系综的角度,波函数A和B代表系综里两个不同的系统。在任意时刻,体系只能处于其中的一个系统,不可能同时处于两个系统。从我们对世界基本认知的角度,如果一个粒子在某个时刻处于A态,它就不可能同时处于B态。这是一个最起码的逻辑,如果不承认这个逻辑,就可能陷入超自然的范畴梅晓春教授说,国内有三个科学院院士参与其中──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处于基态,它就无法同时处于第一激发态。因为电子从基态进入激发态需要能量的,电子不能自发地从基态变成激发态真空量子起伏不存在吗?
物理学上从来没有发现氢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可以同时处于基态和激发态,这种事情违背基本的经验和逻辑──量子力学的哥本哈解释,就在这里陷入迷途──它根据波函数的叠加原理,认为一个微观粒子可以同时处于A态和B态。到底处于A态还是B态,在测量之前是不确定的。测量使粒子波函数崩塌到其中的一个态,而不是粒子只能处于其中的一个态──用波尔的话说一个现象只有在被观察到时才能称为是一个现象。如果没有进行观察,物理现象的客观性是不存在的──用广泛流传的话说就是“月亮在没有被看到时是不存在的”──这种看法的荒谬性不言而喻的,却被视为金科玉律,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不类似“以苏解马”教育
微观粒子的全同性原理与纠缠态──宏观物体总是可以区分的。比如两个玻璃球,哪怕多圆多光滑,用显微镜观察,总可以看出微观结构上的差别。两个双胞胎兄弟,即使再相像,也是可以区分的。然而同类的微观粒子被认为是无法区分的──我们无法区分内秉状态相同的两个电子和两光子──所谓微观全同粒子指粒子的质量、电荷、自旋等内秉量子数完全一样的粒子。粒子的能量,动量等可变的物理量不是内秉量子性质,可以不一样。实验表明对量子系统的计算必须考虑到全同对称性这种对称性体现在波函数对粒子坐标的交换对称性──假设有两个电子,电子1位于北京,电子2位于上海按照全同对称性原理,可以认为电子1位于上海,电子2位于北京。
微观粒子的这个性质与宏观物体完全不一样──微观粒子的本质特征──宏观物体比如两个双胞胎兄弟,老大在北京,老二在上海不可能又说老大在上海,老二在北京。如果双胞胎兄弟是两个电子,我们就可以这样说──这种全同对称性只是做量子统计计算时才需要的。计算量子几率时需要算两次,而经典统计只要算一次,但也并不意味着真的瞬间可以把电子1从北京变到上海,把电子2从上海变到北京──把一个电子从北京运到上海是需要通过另外的物理过程来实现的,不是通过全同性原理就能实现的──这里就能猜到纠缠态的猫腻──所谓的量子纠缠态是微观粒子的全同对称性潘建伟说可以把一个人瞬间从合肥变到北京,利用的就是微观粒子的全同对称性。他把微观粒子的全同对称性当成纠缠态。
潘建伟从来不提微观粒子的全同性,他总是用纠缠态来代替全同对称性,并用纠缠态来描述人!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中根本没有纠缠态的概念,只有全同对称性概念类似“以苏解马”哲学──纠缠态概念是爱因斯坦为了反驳波尔的哥本哈根解释,作为反面的东西而提出的爱因斯坦将它称为鬼魅。想不到几十年后,纠缠态竟然变成正面的东西,堂而皇之地进入量子力学厅堂,并喧宾夺主,把全同性原理给边缘化──这样的结果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看来梅晓春教授想要“以苏解马”哲学,而中国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还要搞“一带一路”双赢共处)──微观粒子又分成费米子和玻色子,二者的统计性质不一样,具体体现在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不一样。
电子和质子是费米子,光子是玻色子。费米子的波函数交换是反对称的,波色子则是对称的。两个粒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并不意味着没有关联,如果两个粒子的初始状态存在关联,如能量守恒与角动量守恒等,分开后二者的关联仍然存在。如果两个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波函数就不能写成坐标分开的形式。如果说两个粒子存在纠缠的话,所谓的纠缠应当理解为相互作用。如果两个粒子分离很远,二者间已经没有相互作用,就只能说存在关联有全同对称性,没有纠缠到此为止一切正常。然而现在却混肴了关联与纠缠的概念,把全同对性性说成纠缠,事情完全变味──按照哥本哈根解释
两个相互远离的粒子处于纠缠的状态──没有测量前每个粒子的状态都是不确定的,测量使粒子从不确定状态变成确定状态尽管这两个光子相距非常远,相互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因此纠缠态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超光速的甚至速度无穷大的超距作用因为“以苏解马”不承认有类似虚数或复数超光速,到今天才知反马列主义──荒唐──对一个粒子的测量能够瞬时改变另外一个粒子的状态──导出各种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理论,比如薛定谔猫佯谬,比如量子隐形态传输问题。量子力学被认为是非定域性的理论,微观粒子被认为不存在确定的轨道运动。量子纠缠作用被认为是超时空距离的、瞬间就能实现的过程──唯物论和因果律遭到彻底的破坏看来梅晓春教授想要“以苏解马”哲学,而中国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还要搞“一带一路”双赢共处)──由于测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人的观察,延伸就得出人的观察可以改变微观粒子的状态的结果──进一步延伸到宏观世界,得出“我们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存在”的谬论──这就是朱清时院士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量子力学证明了佛学”说法的由来。

12#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3-31 22:17:36|只看该作者
量子统计系综与多世界理论不同于量子力学用几率振幅描述微粒子,增加了波函数的全同对称性原理──这种量子力学与经典统计力学是在一个层次上的理论──它不是描述单个微观粒子,而是描述大量微观粒子,使量子力学不只有一种解释──哥本哈根解释只是其的一种,而且是最糟糕的一种──量子系综解释波函数描述统计系综。在不同的时刻,只能出现其中的一个系统,不可能两个系统同时存在。在现实的测量过程中,每次只能测到其中的一项,再次测量时发现另外一项。在每一项中粒子的状态是确定的,根本不存在对粒子1的测量突然改变粒子2 状态的事情。
经典统计物理学用几率描述宏观粒子,没有全同对称性统计系综是一个假设的概念──它由大量的系统构成,每个系统则代表体系的一个真实的状态。这些系统具有完全相同的力学性质,其微观状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当一个体系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综的平均值是确定的。设经典统计系综描述N个宏观粒子,它的一个系统代表的一种可能的运动状态,可用3N维相空间中的一个相点来表示,由大量系统构成的系综则是相宇中大量相点的集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相点分别沿各自的轨迹运动,类似于流体的流动。
系综好比一本大书,系统则是书中的一页,其中有4000个不相同的常用汉字。把这4000个汉字进行任意排列,可以得到不同的页面。所有这些页面的订在一起,就构成一本书,称为汉字系综书。在这本书里,不但可以找到现有图书馆的任意一本书上任意一页的内容,还可以找到未来出版的任意一本书的任意一页的内容。但任意时刻只能翻到其中的一页,看到某页时就看不到其他页──量子统计系综比经典统计系综多了全同对称性原理,就好比系综书的每一页有8千个汉字,其中有4000个字是相同的。用这8000个字进行任意排列,得到更多的页面。将这些页面钉在一起,就得到一本更大的书。但也存在某种限制,比如书中不允许有文字排列完全相同的两页存在──量子力学的语言就是泡利不相容原理。
平行宇宙埃弗雷特提出的多世界解释
采用量子统计系综,量子力学哥本哈根解释大部分问题都烟消云散。比如根本不需要测量理论,因为波函数描述大量微观粒子,在任意时刻空间的任意点上可能都存在粒子,根本不存在测量导致波函数崩塌的问题──所谓的量子纠缠问题根本不存在。量子力学除了哥本哈根解释,还有埃弗雷特提出的多世界解释──该解释认为存在平行宇宙,每个宇宙用不同的波函数表示都是真实的存在,但任何事情只能在其中的一个宇宙中发生。
在测量过程中,初始状态波函数描述的宇宙“分裂”成许多个相互不可观测的宇宙分支。不断测量导致宇宙不断分裂,最后出现无穷多的宇宙分支。多世界解释只是系综解释的变种一家之言,量子起伏,有生于无、霍金辐射、彭罗斯的宇宙轮回等,都类似平行宇宙多世界解释──它的每个宇宙分支就是系综里的一个系统──不同系综解释认为系综内的每个系统不可能同时存在──多世界理论认为,测量产生的分支宇宙是平行的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分支宇宙中存在──多世界解释是为摆脱哥本哈根解释而生,却相似性多──它导致的荒诞性新问题──宇宙分裂自不必多言──量子力学系综解释才是真正合理的──量子统计系综的运动方程与经典统计系综的运动在形式上都是完全一样的,量子力学只是描述纯态的系综理论,量子统计力学则描述混合态系综──因此作者梅晓春教授),劝那些不遗余力地鼓吹哥本哈根解释,相信超时空距离传输和量子纠缠的学者,先去读懂量子统计物理学,不要无知而无畏。
薛定谔猫徉谬和量子消相干──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的提出者薛定谔不但不接受哥本哈根解释,还提出著名的薛定谔猫徉谬薛定谔嘲笑哥本哈根解释──用纠缠态比喻一只猫,处于不可理喻的半死半活状态──猫徉谬其实是一个讽刺,一个假命题但现在有些人却当真──猫是宏观物体,没有全同性,世界上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猫。因此猫的波函数不能写成全同对称性叠加的方式,就没有所谓的纠缠态。但薛定谔猫徉谬,是将宏观物体与微观物体混肴。
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认为量子力学描述单个微观粒子在本质上是一个统计理论。它只描述大量微观粒子的统计系综,不描述单个微观粒子──统计系综解释,我们说一个系统中有许多猫,其中一部分是死的,一部分是活的,就不会有任何矛盾。
目前实验上实现了一些所谓宏观猫,似乎证明的确存在活猫和死猫的纠缠状态。然而这些实验中所涉及的都不是真正的宏观态,而是多粒子多能级的系统──比如被捕陷与离子阱内的硼同位素离子,它们仍然是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具有全同对称性,而不是真正的宏观猫──按正统量子力学微观粒子有二重性,即是粒子又是波,说明微观粒子是非定域的。如何从微观的非定域状态变成宏观的定域状态,量子力学引入消相干作用认为量子系统与环境存在的相互作用导致消相干,使我们在宏观过程中看不到微观粒子的相干性──量子干涉有时很脆弱,稍不小心就会使相干态消失。
然而情况也并不总是这样──自由平面光波本来强度分布均匀,与狭缝相互作用后导致干涉条纹分布──所谓的非定域性起源于对波函数的本质和纠缠态的误解,量子相干性的本质是微观粒子的全同对称。用统计方法计算物理量的平均值时,量子力学的计算结果与经典力学的计算结果一般是不一样的。量子相干性是一种统计性质,而不是单个粒子的瞬时行为。比如对于宏观物质气体和固体的比热,实验测量结果证明用量子理论计算比用经典理论计算精确,超出经典理论的部分就是量子相干性的结果。
这种量子相干效应稳定存在,并没有因为是宏观物体而消失。又比如气体玻色子凝结,量子超流现象,约瑟夫结超导环,以及低温和高温超导现象等都是宏观量子现象,量子相干性在其中起作用。我们需要将导体放在液氦或液氮中才能产生超导现象,恰恰是这种低温环境造就了相干性。环境因素的存在并没有消相干,而是量子相干效应存在于环境中。问题也取决于以什么基本单元来描述系统,如果以原子和分子为基本单元,由于存在全同对称性,系统就一定有量子相干性。如果以沙子或金属球为基本单位,由于没有全同性,系统就没有相干性,也就不存在消相干的问题。但单个沙子和金属球的某些性质中包含了量子相干性,比如它们热力学和电磁学参数。
综上所述所谓的量子纠缠态实际上是微观粒子全同性的结果。由于微观粒子不可区分,才产生所谓的相互纠缠。物理学家没有正确认识微观粒子的全同性与纠缠态的关系,才导致微观粒子间存在鬼魅纠缠的误解。量子力学中真实的物理量用算符对波函数的期望值来表示。将多粒子波函数写成线性叠加的形式,是为了满足这种量子统计的要求。真实的世界中不存在超时空的非定域相互作用过程──物理学家对量子纠缠态,是做过多的解读把量子纠缠态理论引伸到宏观世界,声称可以隔空传输宏观物体,则更是荒谬可笑的无稽之谈。
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的真正原因──有许多人认为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的量子理论,是量子力学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反对的是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他与波尔就量子力学本质争论到死,从不妥协。

13#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3-31 22:18:22|只看该作者
他与波多尔斯基和罗森提出的EPR佯谬,试图证明量子力学不完备,哥本哈根解释是错的。爱因斯坦之所以说量子力学不完备,是因为他认为量子力学是统计理论,描述的是大量的微观粒子,而不是单个微观粒子。在统计理论的背后,应当还有一套描述单个微观粒子的确定性理论。这就像经典统计物理学理论的背后,是牛顿动力学理论,可以确定性地描述单个粒子。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促使玻姆提出的隐变量理论。在此基础上,贝尔于1964年提出贝尔不等式,可以用实验来进行检验量子力学的背后是否存在隐变量。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大量的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因此目前物理学家普遍认为,实验判定爱因斯坦错了,隐变量不存在。量子力学被认为具有非定域性,在其背后不可能有更深层的确定性描述理论,描述单个微观粒子。然而贝尔推导贝尔不等式时,用到的是经典统计方法。众所周知经典统计方法不适合于微观粒子。
量子力学采用的是几率波振幅的叠加方法,而经典统计方法采用的是几率的叠加方法,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原因在于微观粒子具有全同对称性,经典宏观粒子没有全同对称性。因此推导贝尔不等式的前提是错的,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是自然的,没有什么可奇怪。如果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成立,等于证明微观粒子满足经典统计规律,那才奇怪──因此尽管实验证明贝尔不等式不成立,但并没有证明隐变量不存在。量子力学并没有被证明具有非定域性,确定性和定域性是一个科学理论合理性的两个要素。支配单个微观粒子的运动,仍然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在高能加速器中,微观带电粒子都是按确定性理论(狭义相对论力学)预言的轨道运动的,谁能说微观粒子没有确定的运动轨道呢?2018年4月22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7:33,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