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608|回复: 0
 雏菊花 发表于: 2019-4-18 16:38: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 张衡以后,谁制造了中国第二台地震仪?

 [复制链接]
源自:上观
原文标题:张衡以后,谁制造了中国第二台地震仪?
# L( f1 p7 D" {( { http://www.phoer.net
  导语:用他们的话说,“地震局无钱无权,却有天大的责任。”
http://www.phoer.net 4 e( h+ e5 \. b2 F# I
f2kS-hvvuiyn0900026.jpg
东汉时期张衡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候风地动仪,虽然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震仪,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研究人员称,其设计原理与现代地震仪有相似之处。1800多年后的1943年,一位名叫李善邦的人,在抗战时期物资极端匮乏的重庆制成了地震仪,这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二台地震仪。7 r: n0 R  H  r' o http://www.phoer.net
  李善邦研究地震的生涯始自上海徐家汇地震观测台。1920年震级8.5级的海原大地震后,时任北洋政府地质调查所所长的翁文灏希望设立地震台站,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叶企孙先生向翁文灏推荐了他在东南大学的学生李善邦,到上海徐家汇外国人办的地震台学习。
http://www.phoer.net # {6 F3 d; ]9 o) E  初到徐家汇地震台的李善邦过得并不愉快。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地震台的负责人龙相齐认为“中国人研究不了地震”,他便只好到图书馆自学。学到有疑问处主动请教,龙相齐最初是用考校的口吻难为李善邦,后来发现中国人并非研究不了地震。
http://www.phoer.net * n- D, y2 F3 [( P# `  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李善邦之子李建荣告诉记者,龙相齐后来和李善邦成了亦师亦友、关系很好的朋友。李善邦之后出国学习,龙相齐的推荐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 i$ v; h  v! M9 \ http://www.phoer.net
B_sL-hvvuiyn0900064.jpg
李善邦之子李建荣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
http://www.phoer.net 3 {. ?) ?) j5 P/ A+ U$ x  1938年,李善邦随地质调查所辗转来到重庆,其苦心经营的鹫峰地震台和购自国外的地震仪却因战火而损毁。因为战乱,再进口地震仪器已没有可能,李善邦及其助手秦馨菱等人决定:自行研制。  ?- A0 k0 U) W http://www.phoer.net
  李建荣说,那时的研制环境极其艰苦。工具只有车床、小台钻各一台,工人只有师徒二人。因为电厂电力不够支配,车床没电转不起来,就用手摇;没有飞轮,则请石匠打一个石头轮子当飞轮用。这样做出的零件精度难以达到要求,不合要求的还得不断修改,费时颇多。李善邦经常亲自跑到旧货摊,选些废品改成配件。试制样机时,甚至连鞋油盒,铁皮罐也用上了。
http://www.phoer.net . j' O$ F2 o; Q  传说李约瑟1942年来中国时见到战乱环境下仍潜心研究地震的李善邦,极为赞赏,希望回国后给他们寄些营养品。李善邦说营养品就算了,制造地震仪急需一根弹簧,能否从国外寄来。李建荣接受采访时澄清,见李约瑟是有的,但寄弹簧的故事多半是讹传。对当时的情形,李善邦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李约瑟来华,办中英文化合作馆,曾数度来北碚参观余手制之地震仪。当余告以余如何苦难做成,彼甚感动,又见余之地震仪甚为敏感,更表示难能可贵,曾做文章在Nature上为余吹嘘。”
http://www.phoer.net " |; j, f8 U+ D  I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李善邦等人终于1943年夏基本完成了一台机械记录式水平向地震仪,并开始试记。李建荣说,自己整理父亲日记时,看到那几年的日记中反复提到地震仪运行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1943年6月22日清晨,记到成都附近的一次地震。这是继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后中国人自己制成的第一台地震仪。其恩师翁文灏字咏霓,为纪念他首创我国近代地震学的功绩,李善邦为仪器定名为“霓式地震仪”,亦称I式。. e: I( U+ ^# k0 ]0 b: j9 B# z+ @" ?2 Q1 L http://www.phoer.net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大规模国民经济建设的要求,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地震台。李善邦等人在霓式地震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发了 51 型地震仪并投入量产,短短几年间建成了太原、临汾、大同、包头、西安、兰州、西宁、武威、银川、玉门、张掖、天水、渲关、佛子岭、官厅、陕县、禹门口、长春、大连、哈尔滨、绥化等一批地震台网,为新中国的地震观测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http://www.phoer.net 8 m4 O7 C$ k( X  |  回顾父亲的地震研究生涯,李建荣说父亲最大的工作特质是玩命。在他的记忆中,父亲身体一向很不好,更在战乱中坚持科研工作。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如今在地震局的科研工作者中常常能感受到。他向记者提到,自己刚参加过一次地震局的会议,发现很多老科学家是在没有国家资金支持下进行研究工作,完全出于对科研事业的使命感。用他们的话说,“地震局无钱无权,却有天大的责任。”
http://www.phoer.net 9 f/ D/ C. f  Q+ Y! @1 S3 p! t  栏目主编:樊江洪文字编辑:樊江洪题图来源:IC photo图片编辑:朱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雏菊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雏菊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雏菊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雏菊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雏菊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雏菊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01:53,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