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871|回复: 0
 八神 发表于: 2019-4-23 10:57:38|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 巴蜀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四川特色文化的构建

 [复制链接]
源自:四川省地方志网
  随着我国加入WTO时代的到来,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如何构建西部特色经济和特色文化,是西部开发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四川来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和研究如何从整体上宏观把握巴蜀文化的特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确定四川特色文化建设的取向,并根据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沿着这一正确的取向来建设四川的特色文化。
http://www.phoer.net ; F9 {% S* A7 R/ K  一、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 ~2 J! K& y+ S1 ]# s7 d% e& g http://www.phoer.net
  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系统中两支各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并行生长、生存和发展,并互相交错影响和相互融汇的主体文化。长江文化作为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文化体系,主要由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湘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三支主要文化构成。巴蜀文化是指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具有从古及今的历史延续性和连续表现形式的区域性文化。早在人类起源时代,就有巫山人和资阳人的先后出现,这是传说的“巴蜀同囿,肇于人皇”的时代,可见其始源就具有悠久性和独特性。到新石器时代,特别是晚期由文化积累到文明诞生的时代,巴蜀经历了独特的灰陶文化时代、玉器文化时代和青铜文明时代。距今4500年前以成都平原六座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宝墩文化,昭示着部落的集聚终于诞生出初期的城市文明。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衍变起来的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为代表的殷商西周时期古蜀国文化,展示了玉器时代的独放异彩和青铜文明的不同凡响。成都商业街战国早期船棺葬和新都马家大墓的发现,证实了古蜀开明王氏的存在不再是子虚乌有。古蜀国传说五祖从蚕丛、柏灌、鱼凫到杜宇、开明,这些不同时代的蜀族的生息和发展,就植根在考古发现的这一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成都平原是当时长江上游古文明发展的中心,是长江文明的结穴处和生长点,这就是整个先秦时期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 _/ k1 A: J9 F  Q8 O. J" h http://www.phoer.net
  两千年来巴蜀文化的不断积累、变异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和神妙的心灵世界三方面的不可多得的独特的历史遗产,丰富和延展了长江文化的内涵,铭刻着长江文化突破传统、突破自我、探索创新的精神。在长江文化体系中,巴蜀文化具有独特的璀璨多彩的历史地位。4 q) J* c+ L- W  S- q( x http://www.phoer.net
  二、巴蜀文化的历史特征9 z; b+ h- Z7 y5 E8 @ http://www.phoer.net
  纵观巴蜀文化的历史地位,它具有如下三大特征,值得我们在实施西部开发,构建四川特色文化中加以重视。8 d( f. _7 _- L( ^2 L7 O. {, k. m: F http://www.phoer.net
  第一个特征是它的开放性。
http://www.phoer.net , ?, k, L; C4 p& s7 `; Q0 d$ ^7 M  早在巴蜀文明的初生时期,它就是一个善于容纳和集结的开放性体系。作为农耕文明的典型,巴蜀文化自然有其封闭板结和落后保守的一面,这是自然经济带来的必然的特征;但它确实又含有渊源于古典工商城市生活方式的极具开拓、开放性因素的另一面。巴蜀虽为盆地,虽为“内陆大省”,但它有很早就发达的“货贿山积”的工商业城市和充满向外扩张活力的水文化,努力冲破盆地的束缚,尝试突破传统、变异自我、超越自我。正是这种静态的农业社会的小农生活方式与动态的工商社会的古典城市生活方式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巴蜀文化既善于交流和开放,又善于长期保持稳定和安定的多彩画面,引起了思想领域和思维方式的相应变化。掌握这一矛盾运动的特征,充分利用其开拓性、开放性因素的精华,对于推动今天四川城市化进程,无疑是有益的经验。- b& g/ u1 ]1 w* s# E http://www.phoer.net
  第二个特征是它的整体性。2 `: M( f' h' s5 m( y http://www.phoer.net
  巴蜀文化从其诞生时期开始,即开始了向大一统的中原文化凝聚和集结,实现“最广泛的文化认同”(美国学者亨廷顿语)的历史进程。一方面,从文化认同角度看,其特质和内涵从秦汉以后即融入中原文化之中,成为汉族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区域特色的延续性角度看,它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蜀人自身的思维方式,努力实践其区域性文化个性的更新与崛起。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看,巴蜀文化始源独立发展的时期相对甚短,而其与汉文化融合融汇的时期则较长,表明巴蜀人历代对于母体文化体系有最广泛的文化认同的整体观念和大局观念。$ a0 @4 ]4 @. w http://www.phoer.net
  第三个特征是巴蜀文化的特色性在于开创性与完美性的结合,在于顺应社会结构转型和更新的超前性、冒险性精神。
http://www.phoer.net 3 h; Z5 C8 n  J/ W  四川人在历史上一个突出的思想特征是先乱后治的精神。“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是句古话,最早见于明末清初人欧阳直公的《蜀警录》。而更早的渊源则可追溯到《北周书》上蜀人“贪乱乐祸”的说法。这一说法带有一定的贬义,好像四川人好乱,难治,刁顽。但如从文学角度看,它说明巴蜀人的先乱后治精神是一种建设性的竞争思想。郭沫若认为“能够先乱是说革命性丰富,必须后治是说建设性彻底”,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他还认为“四川人的丰富的革命性和彻底的建设性是由李冰启发出来的”,是“李冰的建设,文翁的教化,诸葛武侯的治绩,杜工部的创作”感化和启迪的结果。这是很有见地的。今天看来,先乱后治的精神,说明四川人的开创性、超前性和风险性意识强。它的社会根基正同巴人的冒险进取性、超前性与蜀人的追求完美性、稳定性的结合有密切关系。这种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
http://www.phoer.net ) n* b( w/ ], h) v( U+ V  三、承传巴蜀文化的特征,构建四川的特色文化6 U( a# h! L) A8 }3 h9 `3 L http://www.phoer.net
  认识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和历史特征,对于今天构建四川的特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上述三大特征对于培育四川人的改革开放意识、改革大局意识和开创跨越意识有着极大的作用。
http://www.phoer.net % A  L! x" A4 D  R9 ?, n  通过巴蜀文化开放性的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巴蜀文化的特征:“封闭中有开放的活力,开放中有封闭的观念”。今天讲西部开发,讲解放思想,就要把握这一文化特征,对阻滞社会结构转型和更新的封闭性习惯势力要首先在观念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抑制其糟粕一面。而对其极具开拓、开放性因素的精华,则要善于发掘和积聚。只有这两方面的研究和认识深入了,工作扎实了,解放思想,勇于开放的行为模式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http://www.phoer.net ) r: W6 c  B% J4 D- q% T  文化的整体性也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对于巴蜀文化特别突出。举例来说,巴蜀人的方位观念就与北方和中原不同。远在古代,中原人是东、南、西、北的观念顺序,而蜀人的《山海经》和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其方位顺序观念则是南、西、北、东,这充分表明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直到现在,成都人与北方人的方位观念也有明显差别。北方人习惯用语是向南向东来指示方向,这是以宇宙为坐标体系,人是服从于这个坐标体系的,所以用东南西北的坐标来指示方向。成都人的口头语是“倒左手、倒右手、端端走、抵拢倒拐”等话来表示方向,这是以人的身体为中心,人是坐标体系的主人,所以用人的身体的前进方向来指示道路。这种人本思想十分可贵。特别是在城市功能和结构以及城市布局日益趋同化、单一化的今天,城市生态与城市文态被建设性的破坏所消极影响的今天,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搞好环境配置,重视历史资源的保护,对于提升城市特色和城市形象是大有益处的。( Z1 l: H( n4 M; ~" y' X http://www.phoer.net
  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发展例证来看,四川在县级经济改革、扩权试点、股份制试点等方面均曾走在全国前头,创造了全国第一的纪录,但这些纪录一是持久性不强,二是整体性滞后。这同历史上的情况类似,往往单个超前多,整体超前少,且不易持久,这是巴蜀文化长期积累形成的消极因素,是需要整体性思想和大局观念来加以整合和消除的。) z5 c4 r3 @0 ^$ p+ w( T" E http://www.phoer.net
  开创性、超前性和追求完美性的结合,这就是我们建设四川特色文化的方向。这就是我们通过对巴蜀文化历史定位和历史特征的研究得出来的一些认识。因此,建议加强对区域性文化的历史定位和历史特征的研究,为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域性特色文化,准备必要的条件,奠定必要的基础。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八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八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8 13:59,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