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56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道由心学 发表于: 2019-6-26 14:43:5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探讨研究伊斯兰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云南学派”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马良成
  明末清初,在云南以马注为代表的“经儒两通”思想的倡导,至清中后期马德新、马联元述作并重,因地制宜地改革了云南经堂教育“经书并授”“中阿并授”和“经书两通”的经师教育思想传承体系,形成了“以儒诠经”和“回儒互补”的学术传统与经学传承体系。4 Q9 T. k) M( P2 ^7 v- I! V http://www.phoer.net
  这两种体系交互并存,形成了自成体系、思想鲜明、视域独特、学术传承脉络清晰、学术风格务实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成功促进了伊斯兰教在云南的本土化,推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形成了中国伊斯兰教独特的学术派别“云南学派”。
http://www.phoer.net 3 n: T& u; \* |3 }* R0 I: j$ N  “云南学派”注重“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明末清初以来,为了更好地传承伊斯兰文化,云南穆斯林学子主动向外学习。马注可谓中国游学时间最长(近20年)、拜访名师最多、跨越区域最大的穆斯林学者,他的这一学习传统为后来的经师和学者所承继。清代鸦 片战争之际,马德新除了主动到陕甘地区求学外,还远赴麦加,进行在外8年的游学;清后期,马联元沿着马德新的路线拜师会友,10年游学;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之际,马安真执教缅甸和保山,马瑞图执教广州等地;白亮诚坚持“中阿并授”传统,改革经堂教育,著书立说于缅甸、泰国等地;马坚则有8年埃及留学的经历。, k! \$ L# ^0 Q$ X4 F/ d' v# J- Z% m http://www.phoer.net
  从马注“立志回儒,遍学全国,阐扬正教”,到马德新“壮游川秦,诚意朝觐,开创学派”,再到马联元“天方游学,教育改革,力挽危局”以及马坚“留学埃及,执教国内,中阿交流”,这些学者都具有独特的历史使命和眼光。他们能够知行合一,具备了独特的国际视野,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文明对话。, q9 t+ _; f  [/ ~4 ?2 }+ ?4 z http://www.phoer.net
  “云南学派”注重“开阔视野,学教并重”。不论是早期经师马举、保善、蔡璿、纳之秩、王云从等,还是后期的经师和学者,他们的一大共性就是主动赴外求学,有的是受业于多位经师、阿訇,求学于多个地方、学校(包括纯粹传统经堂教育培养模式、新式国民教育模式、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真正做到“学教并重”,主张“诸科分进”,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取长补短,自编教材、翻译教材、注解教材。比如马坚曾以阿拉伯文译《论语》《茶神》《河伯娶妻》《中国格言谚语》,在开罗刊行并作教材使用。同时,自创教学方法,将经学教育与社会密切联系,不唯经堂教育,也重视国民教育,其培养的人才不仅“经书两通”,而且更加具有务实的社会融入性。
http://www.phoer.net - R+ ]5 ]2 e) ?/ W. }4 t  “云南学派”不是单纯地以培养宗教人才为己任,也不在狭隘意义上培养“经书两通”之人才,而是将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培养“回儒兼具”“经学—学术并举”的穆斯林人才。1 y$ a7 W2 u" R1 W! v http://www.phoer.net
  “云南学派”体现了云南回族穆斯林精英由对传统礼俗的重视转向了伊斯兰学理层面的研究;由坚持传统经堂教育到改革倡兴,再到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由寺学或家学传承伊斯兰文化到出现经学-汉文译著和现代翻译著作;由“以儒诠经”的“回儒对话”到“回耶对话”,再到“中阿对话”与“文明交往”;由单一宗教人才培养到“经书两通”人才培养,再到以国家和民族发展为己任的人才培养等。而且,“云南学派”始终以“爱国爱教”为核心理念,其一以贯之的学术传统和一脉相承的经学体系与经师谱系的发展与演进,都在践行伊斯兰教中国化。
http://www.phoer.net 3 B4 A0 [- K3 s# @+ O2 m0 X
http://www.phoer.net / u# l4 B( p8 v4 ~$ q3 Z@ 联系方式
http://www.phoer.net - U! i' E7 @3 y0 e( B: K  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
http://www.phoer.net ! w9 p1 Q& L) k4 g0 V- T% Q  《中国民族报》(2019年06月25日 06版), x  J1 M/ A$ Q/ X4 B7 M http://www.phoer.net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zjnews@vip.163.com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道由心学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道由心学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道由心学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道由心学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道由心学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道由心学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应重视对宗教古建筑的保护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碧桂园不断探索积极有效扶贫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1 00:26,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