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张建|查看: 20670|回复: 25
[--乐山大佛·乌尤寺

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正体检 大佛头部下周将被遮蔽

 [复制链接]
5# 华蓥山
 沈小婷 发表于: 2005-4-27 17:03:23|只看该作者
看来,河南和四川多有渊源,原来只知道诸葛亮,杜甫在四川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哪今我又看到了河南新野的岑参。
4# 金佛山
 铁木小平 发表于: 2005-4-27 15:41:2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转帖]乐山大佛诗文选

登嘉州凌云寺作(岑参)  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  博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朦胧,夏雨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作者简介】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新野县)人,唐玄宗天宝三年进士。始任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写过许多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肃宗时,历任左补阙,起居舌人,州长史。大历二至三年(767-768)人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后客死成都。有《岑参集》10卷。  【说明】  唐大历三年(768)七月,岑参被罢去嘉州刺史,即将离去之前,他游览了凌云寺,写下了这首咏颂凌云胜景的佳作。诗中的"夏月寒飕飕"与接到罢免令的七月相切。他心情不愉快,故有"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的念头。他十分留恋秀甲西蜀的嘉州,所以感叹"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送张嘉州(苏轼)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  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谪仙此语难解道,请君看月时登楼。  谈笑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  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知密州、徐州、湖州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时病逝常州。高宗时追谥文忠,赠太师。有《东坡前后集》传世。  【说明】  此诗写于元佑五年(1090),苏轼时任杭州太守,从浙江寄赠张伯温,抒发了对嘉州山水无比热爱的感情,并期望张太守对嘉州人民有所建树。乡关之思与劝勉之意相融汇,清逸豪放。特别是开头四句脍炙人口,常为后人引用,"载酒时作凌云游"成为乐山典故。今凌云山上刻有明崇祯时嘉州太守郭卫宸书"苏东坡载酒时游处",并在石刻对面依诗意建"载酒亭"。
  初发嘉州(苏辙)  放舟沫江滨,往意念荆楚。  击鼓树两旗,势如远征戌。  纷纷上船人,橹急不容语。  余身虽江阳,末省至嘉树。  馋馋九顶峰,可爱不可往。  飞舟过山足,佛脚见水浒。  舟人尽敛容,竟欲楫其拇。  俄顷已不见,乌牛在中渚。  移舟近山阴,峭壁上无路。  云有古郭生,此地苦笺注。  区区辨虫鱼,尔雅细分缕。  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  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览物悲古人,嗟此空自苦。  余今方南行,朝夕事鸣橹。  至楚不复留,上马千里去。  谁能居深山,永与禽兽伍?  此事谁是非,行行重回顾。
  【作者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佑四年与兄苏轼同登进士。哲宗时为翰林学士,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初被贬。晚年自号颖滨遗老。卒追复端明殿学士。有《栾城集》传世。  【说明】  此诗记述了初发嘉州的见闻,清新翔实。作者认为凌云山"可爱不可往"。不可往的原因--"谁能居深山,永与禽兽伍?"但这地方又实在可爱,所以"行行重回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twnchn 发表于: 2005-1-21 18:12:03|只看该作者
  我去过乐山 在哪也有不愉快和美好的经验 我是从自贡搭的巴士前往乐山 到了乐山 就有人带我去买门票 结果是一个新建的景区 花了门票事小 但却让我折腾了老半天 天色却也晚了 扫了整个兴致 第二天一早 才看到真正的乐山大佛 的确是壮观无比
2# 四姑娘山
 long4978 发表于: 2004-11-28 08:49:37|只看该作者

游乐山大佛寺

  我的家乡四川乐山,有个大佛寺,是蜀中的旅游胜景之一。
  念书时,每年春季学校都组织游大佛寺,在儿时的我眼里,它又高又大,如果要说对它有什么感想,不外乎,大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及至成人了,再上大佛寺,感受和儿时完全不同了。
  进得大佛寺山门,拾阶而上,沿途古树参天,绿叶成荫。右边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滚滚而来,汇合之后又滔滔而去,水与水的交合处,白浪翻卷,景象蔚为壮观。左边的崖壁上的杂草丛中,不时有历代名流游大佛寺留下的墨宝,其中最醒目的是蜀籍才子苏东坡那遒劲有力的九个大字:苏东坡载酒到此一游。
  入得内山门,迎面是平整的坝子,中间有几株合围的大树,显然有点年代了。大佛呢?前面人群熙熙攘攘,在他们的身后有一个硕大的石像头,盘着密密的螺髻,这就是大佛的头了。在栏杆边往下望,大佛真大呢!它背靠山壁,坐在山间,两边是笔直的悬崖,脚下是湍急的流水。大佛总高71米,头高14.7米,宽10米,眼长3.3米,耳长7米,耳朵里可容下两个人,肩宽28米,头顶可放置一张大圆桌,脚背可坐百余人。人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确是那样。
  大佛左边崖壁上有先人们凿出的石阶,嵌在石崖上,呈“之”形延伸,共有九个拐,雅称九曲栈道,俗称“九道拐”,沿石阶而下,可达大佛的脚部。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栏杆,紧盯着脚尖,一步一步往下挪,一抬眼,崖下湍急的流水,看得我心惊胆战,腿直发软。好不容易下到一小块平台,从这个角度看,大佛体态魁伟,雍容大度,正襟危坐,慈祥端庄。盯着大佛安祥的眼,那一刻,我的心竟一片安宁,暂时忘了身边的危险。
  下到大佛脚部,我已经汗流浃背,脸红心跳,气喘吁吁了。仰视大佛,它双手护膝,稳稳地坐在山间,双目微启,俯视着滚滚南流的三江,若人站在它的手掌里,就象一只蚊子在人的手掌里那般大小。大佛脚前有一只巨大的香炉,香炉下有几只蒲团,供信佛的人们跪拜。也知道,佛的保佑是意念中的事,但我仍虔诚地双手合一,在心里默默祈求着佛主保佑远方的亲人平安吉祥。
  重新登上山顶,放眼远望,峨眉山在天际处隐隐约约的,呈淡青色,沿河两岸葱绿一片,一派水乡风景。在河心坝的鹅卵石上不时有水鸟驻足,水面上还有一群野鸭正在戏水,游轮一来,惊得鸟啊、鸭啊噗噗直飞,游轮一去,它们又飞了回来,悠然自得地继续嬉戏。也许因为大佛就在身边,生灵们显得比别处的生灵更有灵性些,它们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跟环境和弦地融在了一起。
  向河的上游望去,乐山城林立的高楼大厦清晰可见,大佛微睁着双眼,不分昼夜地看着这个城市近千年的变迁,不论是繁荣、富足,还是战乱、饥荒、瘟疫,一点一滴都逃不过它的眼睛,如果它能开口说话,一定会骇世惊闻的,沉淀了近千年的语言会是什么样的分量?然而,佛什么也不会记,什么也不会说,它是净土一片。
  试想苏东坡游大佛寺时,在急流中泛舟而下,看着两岸的美景,品着美酒,用心贴着自然,任滔滔的江水洗涤去心中的杂念,感悟着佛理,在他多灾多难的一生中是件多么难得的美事!苏东坡在官场上沉浮了几十年,悟了几十年,终于在晚年时皈依了佛门,他在为心灵找到净土后,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从古到今,佛理是一样的,也许只有忘淡官职、荣誉和名声,忘淡奢侈的物质享受,回归于清纯和空灵,才能找回真实的自我,明白真正的人生。
  成年后,每游一次大佛寺,我的心便要被洗涤一次,终有一天,我也会找到自己的净土。
  写于2003年5月20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周进 发表于: 2004-11-27 23:05:07|只看该作者
  哟荷,乐山大佛重刷了漆呀,飘去的时候看着就没这么鲜艳漂亮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8:18,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