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928|回复: 19
 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1:34|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历史文献] 石云龙请高翔院长父亲转呈审阅的长信

 [复制链接]
石云龙请高翔院长父亲转呈审阅的长信
石云龙(盐亭县粮食局92岁退休老干部)
盐亭石云龙揭开古蜀文明史长信目录
1.呈送高局长阅后请转呈中国历史研究院高翔院长审阅批;2,古蜀文明史为何长期被人为地泯灭3.世界人类始于青藏高原;4.黄帝的先祖少典氏居住在岷山山脉,黄帝诞生于汶川;5.李学勤教授论述三星堆文化是独特的世界性文化;6.《蜀王本纪》蜀地建国是黄帝,明代继《蜀王本纪》篡改成为蚕丛;7.石云龙从2017720日开始编《蜀王本纪》再辑;8.20181128日九旬翁石云龙破解《中次七经》老子隐意寓言,自言是他修著《山海经》;9.201913日中国成立历史研究院,标志历史研究“春天的到来”;10.《山海经》条条经文黄帝诞生在岷山;11.研究中国上古史,必须坚守门槛;12.西平、西陵远离古,不是古代真西陵;13.概述古蜀文明史,江水、若水皆在蜀;14.破解老子隐意修著《海内经》“九丘”与三星堆出土“九枝”青铜神树之迷;15.南海水域自古属于中国,有丹书铁券;16.扬雄撰《蜀王本纪》:蜀地开国之君是黄帝的先祖少典;17.九旬翁再辑《蜀王本纪》;19.春秋末年,三圣辈出(老子、孔子、左秋);20.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天子,家庭没有两个主人;21.左秋明著,第一部别国史;22.黄帝诞生在姬水,即江水,姬、江同一音序;23.老子被周王朝驱逐,孔子悲叹《诗》云:鹊巢鸠占;24.《山海经·中次七经》老子隐意自言,是他修著的《山海经》;25.揭开《山海经》作者之迷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大转折点;26.老子被驱逐,悲愤修著《道德经》与《山海经》;27.老子悲愤著《道德经》见第十三章和二十章;28.黄帝诞生地轩辕之丘《山海经》有条条答卷;29.独得老子真传的庚桑楚寓言:凡炫耀才智,标榜仁义者,则远离自己,批评尧舜那样分辨世上的美恶贤愚,天下大乱的根源是产生于尧舜的时代,而它的流毒和遗害又一定会留存千年之后;30.老子著《道德经》核心是:“无为之治”,君王能以德化民,无事于刑”;31.司马迁著《史记·周本纪》陶虞不善待九族,以寓言编养神龙的故事,揭周王朝的腐败;32.周景王崩,王子争位,老子被驱逐,避世隐居虔心隐意修著《山海经》;33.《山海经》与《黄帝内经》的作者于2018年终于曙光;34.长江上游石云龙破解《中次七经》老子自言他为何要隐意修著《山海经》与《道德经》;35.2018 年长江下游高也陶著秦太医署编纂《黄帝内经》出版发行;36.司马迁著《史记》为什么要为扁鹊仓公列传?老子有答卷;37.诚请中国历史研究院支持组建老子《山海经》文化研究会,从新认识《山海经》;38.1993年李学勤撰文《古文、考古学与炎黄二帝》正确认识古蜀文明史严厉,批评疑古思潮的谬论
作者:四川盐亭嫘祖故里石云龙   现年92。 201971
尊敬的高局长,你好,别来无恙,实念!
我名石云龙四川盐亭人,生于1928720日,现年92岁,自19491228日盐亭解放至1980年退休,30年间,都在盐亭县玉龙区粮站工作(任站长)。高局长曾经在盐亭县玉龙区高灯乡任教,后任盐亭县文教局局长,是盐亭文化系统颇有声誉的好局长,可钦可佩。本文请转呈中国历史研究院。
愚老一生热爱研究中国上古文化,阅读了一些上古史籍,西汉末年扬雄著《蜀王本纪》明确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颛顼,颛顼封其次妃的儿子名蚕丛於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国也参”至秦灭蜀,历时二千三百多年的古蜀文明史,为何长期被人为地所泯灭,为后世密切关注和惦念,因为它关系着黄帝和嫘祖的出生地,关系着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西南地区大片疆土的主权归属,其中包括新疆西藏,特别是南海诸岛的主权问题。这些地区自黄帝时代开始就属于中华民族的疆域,该因舜驱四凶把黄帝元妃嫘祖的子孙成为了边裔,至元世祖奇渥温氏,铁木真成吉思汗经过50年的鏖战,黄帝元妃嫘祖的子孙才回到母亲的怀抱,实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2:28|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现行疆域始于黄帝,相传人类发源於昆仑山,如上世纪考古学家在云南省出土的元蒙人化石。特别是本月上旬即201955日《参考消息》报导:“化石证据显示,16万年前已有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路透社华盛顿51日电》,在中国青藏高原一处洞穴发现的一块颌骨,提供了有关人类的惊人信息。中国的这块化石,是1980年一名佛教徒在中国甘肃省夏河县发现的,后来被转交给科学家。它揭示了有关人类一些非常有趣的细节,包括他们的地理分布,身体外观和征服极端环境的惊人能力。这块化石来自海拔3280米的白石崖溶洞,它表明不仅曾广泛分布与欧亚大陆东部,而且还住在并不宜居的高海拔缺氧环境中。”
正所谓:无独有偶,《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左秋明著《国语·晋语》云:昔少典娶于有,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上文说明少典氏族,始于中华鼻祖伏羲氏族时期,少典氏长期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夏河县一带,夏河县地处岷山山脉的上沿,距黄帝诞生地轩辕之丘近在咫尺。据《成都晚报》2009618日报导,市文物考古研究获悉,该所与汶川县,阿坝州文管所,联合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在汶川县威州镇发现和确认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布瓦遗址。该遗址距今约4800年,即黄帝遗址,与成都宝敦遗址为同一文化体系,是三星堆文化的前身。黄帝于岷江上游迁移至成都平原的传说,于此找到了一定历史依据,说明黄帝的故乡就在汶川,早期的成都人,先祖故乡就在汶川。
当今史学大师,断代工程组长,李学勤教授关于三星堆文化的论述指出:“像三星堆这样古老,这么大规模遗址的发现,完全可以和世界考古史上一些重要的发现相比,比如特洛伊和尼尼微。可是这一点由于种种的历史条件,(人为的历史偏见)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证。我们应该把三星堆这样重要的,有相对独立起源的文化放在更大的考古文化背景里面来看,而不是仅仅看三星堆文化本身,也不仅仅看三星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对比和相互关系,而是要放在更大的背景里去看,这样能看得更清楚。” 三星堆文化的繁盛时期是以两个祭祀坑为代表的,这两个祭祀坑属殷墟早中期,属于商代早期。商代和埃及的新王国时期,在时间上基本差不多,不仅如此,和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明等也基本相当。三星堆文化与世界上最兴盛的古文明时间相似,是有自己特点的发达的区域性文化,所以说这一发现意义重大。
李学勤强调,三星堆文化的繁盛时期是以两个祭祀坑为代表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相当于中原商代的早期即公元前1600年左右,这个时期和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期也基本相当,与世界上最兴盛的古文明时期相似,三星堆是有自己独特的发达的区域性文化。关於殷墟早中期,殷墟是指商朝中晚期武丁好婦墓,即公元前1200年左右,考古学在好婦墓中只出土了两把青铜铲,然而在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的“青铜树鸟,青铜立人像和大小青铜跪蛹”,堆积成山,不可胜数。有人说三星堆文化来源于中原文化,纯属痴人说梦。三星堆文化的结论是:三星堆文化起于黄帝,行于蚕丛,繁盛於夏商。夏朝的始祖是禹,禹出生于汶山郡石纽乡,其地在古蜀。(详文请见“蜀王本纪”再辑,第十四集。作者石云龙辑著。彭加慧校订20185.31日)
西汉末年杨雄撰《蜀王本纪》至宋代,原书已佚。明代万历年间,郑朴继编《蜀王本纪》该书篡改了原意,首言:“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等语,显与扬雄《蜀王本纪》所载的开国君主完全相悖,篡改删掉了黄帝与古蜀国的关系,其谬非浅。为了恢复古蜀文明史,愚老从2017720日开始编《蜀王本纪》再辑。至20181128日,已写完一至十六集,即将结尾之际,突然发现《山海经·中次七经》记载:“老子自言是他隐意修著的《山海经》。(详文见后)《山海经》既然出自老子的笔端,则可以弥补中国上古无史论的说法。时隔38天,即201913日,“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成立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了贺信,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中国社科院各单位出席大会共襄盛举,中国历史研究院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学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略举措,显示了党中央对历史研究的重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全国人民知道特别是研究和关心中国上古史的老人,内心充满激情,知道历史研究的春天来了。一定会纠误理顺中国上古史,特别是古蜀国的文明史。
这个春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充分发挥历史研究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成立中国历史研究院,就是通过历史科学的研究,大力培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史观看中国和世界,看历史与未来,从古往今来璀璨如珠的中国优秀历史传说和世界文明史中吸取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促进当代人的整体文明素养的提升,克制地方本位主义的错误行为。纠正历史研究长期存在南北派系於国土领域而不顾的错误倾向。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历代名家猜测了几千年,现在既然知道是中国三大圣贤之一的老子所作,《山海经》是地地道道一本难能可贵的历史经书,因其含义深奥,又加之是隐意,寓言,历代注家难弄懂其真意,竟把《山海经》说成是不可信的神话巫书,从而把《山海经》打进了死牢。愚老从2017720日开始编著《蜀王本纪》再辑,共十七集,其中最后十七集名称为:拨乱反正。《山海经·中次七经》老子自言:是他隐意修著的《山海经》,愚老为其主要章节作了新的注解。《蜀王本纪》第一集,论述:《华阳国志·蜀志》的内容源于西汉扬雄撰《蜀王本纪》;第二集,论述: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先贤诸子与传统文化之光辉;第三集,论述:扬雄继《五帝本纪》撰《蜀王本纪》;第四集,论述:黄帝诞生古蜀国;第五集,论述:中国56个民族都是黄帝嫘祖的子孙,为何几千年来同室操戈;第六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由来与渲变;第七集:李学勤1993年就确认黄帝出生于古蜀;第八集:西陵圣地架宫室,龙凤呈祥西陵宫;第九集:黄帝宝墩建都城,青阳昌意诞生在江水;第十集:皇帝和元妃嫘祖北上,统一中原;第十一集:大禹的先祖出生于汶山郡;第十二集:李学勤任“断代工程”组长,总编《炎黄汇典》为黄帝出生在岷山定调;第十三集:古蜀建国;第十四集:信古与疑古针锋相对;第十五集:梁启超著《中国上古史》言黄帝出生在昆仑山—岷山,李学勤为之写序;第十六集:历代名家猜测著《山海经》的作者没有定论;第十七集:拨乱反正,老子自言是他隐意修著的《山海经》,条条经文黄帝出生在岷山。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3:00|显示全部楼层
愚老现将《蜀王本纪》第十七集老子自言是他隐意修著的《山海经》有关章节,重新作了注解面呈。中国历史研究院高翔院长审阅。(请高局长阅后转呈)希望重新深入研究《山海经》的涵意为弥补中国上古史的空白,一定会相得益彰。现把《蜀王本纪》十七集重点辞意作如下说明:第二集,第一节:研究史前文化,必须坚守门槛石。《五帝本纪》言: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关于黄帝故里“轩辕之丘”,嫘祖故里“西陵氏”究竟在哪里,《史记》没有言明,这两个非常敏感的词,历代学者,争论了几千年,特别近年来争论黄帝和嫘祖故里,非常激烈,没有定论。没有定论是因为没有坚守门槛石。什么是门槛石呢?2006112日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在河南省西平县召开嫘祖文化研究会,以“威武汉简载有”汝南郡西陵氏,就认为嫘祖故里在河南省西平县。
中国民间文艺家学会,命名西平县为“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并同意建立“中国嫘祖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鲁淳强调指出:西平作为嫘祖故里的主要依据有以下三点。一是,甘肃威武出土的西汉王杖简有“汝南郡西陵县”的记录。这个汝南西陵县就在现西平县;二是,西平县有大量龙山文化黄帝时期的遗物;三是:西平距河南新郑轩辕之丘是黄帝故里较近,与黄帝联姻这个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的。鲁会长又非常明智地指出他说:但是,嫘祖与黄帝距今五千年前的中华民族人文嫘祖,由于年代久远,有些问题见仁见智,难有定论,是完全正常的,也为我们留下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有些学者认为,炎帝、黄帝作为族团世袭领袖的称号,都经历了若干代的传承发展,又不断迁徙,嫘祖也应该是同样的情况;因此他们的故里,陵墓等文化遗址,多处并存就不奇怪了。致于具体年代孰先孰后,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是学术繁荣和文化普及的好现象,也促使大家进一步学习研究的机会。
为此来自全国56个历史学专家与会,关於嫘祖故里“西陵氏”的定位,订立了四条原则:嫘祖功盖华夏,凡是其足迹所至都有嫘祖的传说流传,不乏嫘祖生活遗迹存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出生地只能有一处,换句话说,故里应该只有一处,而且出生地肯定故里。嫘祖文化也有原生地和次生地之别,因此在论及嫘祖故里时提出四条原则:①某地必须有西陵地名,这个地名秦汉之前已有,而且有史籍记载;:②于轩辕丘所处的位置远近要适当;③有考古文物做支持;④当地有嫘祖传说的故事及植桑养蚕的风情民俗。近年来李学勤又增加了两条,一是要有出土的青铜文化;二是要能容纳5000人的祭祀场地。会后于20079月文物出版社印制了《嫘祖文化研究》一书刊载了62篇论文。2008年初,愚老有辛获得这本《嫘祖文化研究》,经反复阅读发现该书关于嫘祖故里在西平之说,全属误导。
例如为该书写序的朱绍候教授在序言中说:“如果没有《威武汉简》这一条,嫘祖出生地在哪里就不好说,因为《史记》虽然指出嫘祖是西陵之女,但并未说明西陵在何处,而且争论由来已久,分歧很大,你凭什么说西陵就是古西陵呢?”后来这位朱教授觉得汝南郡“西陵县”不是古代真西陵氏,他又写了一篇论文,标题是:《嫘祖故里试探》该文说,在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封于定国为西平侯,与威武汉简所记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汝南郡有个西陵县相矛盾。请想:在公元前51年汉宣帝就封于定国为西平候,而于定国的西平候后来为其子孙所继承,直到更始元年(公元后23年)才被撤销,怎么会在于定国封为西平候之后的23年,在汝南郡有出现一个西陵县呢?所以说:武威汉简汝南郡的西陵县不能定为古西陵。蔡万进历史研究员亦同样提出“汝南郡西陵县”不是古代真的西陵。
愚老2008621日写了一篇《浅析西平嫘祖文化研究》否定西平是古西陵之说,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堂甲为《中华之母嫘祖大型画册》写序赞扬说说:石云龙先生博学多才,近年来,又有多篇文章问世,在炎黄文化尤其是嫘祖文化的研究上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如:一论、再论、三论《山海经佐证轩辕之丘在岷山,西陵氏之女嫘祖诞生在川北盐亭》的文章论点、论据、论证很充分,很深刻,很有说服力,影响很大,很受关注,他撰写的《摆脱疑古思潮,宏扬古蜀文明》也是一篇力作,据事据理,很有辣味。最近撰写的浅析西平《嫘祖文化研究》的文章,很有深度,很有见地,很值得一读,敢于为先,敢于“革命”,不怕“得罪”,怕“得罪”写不出好文章。愚老于200871日写了一篇嫘轩寻根颂受到盐亭县委陈朝先、袁明二位书记的称赞,袁明书记并说:“石老,我把你攥写的嫘祖诞生在盐亭的二十三条论文送中央文化部去了,才迎来了2016年海峡两岸的祭祖大会。”愚老概述古蜀文明史其一:江水、若水皆在蜀。《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西聚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器,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其二:武王伐纣,蜀以参与。《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仍誓曰:“远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国冢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西方的蜀、庸、羌、髳、、纑、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上文说明武王伐纣,蜀国率领西方民族也参与了。
其三:欲富国者,务广其地。蜀地地广民富,秦欲争霸诸侯必先有蜀。《史记·张仪列传》记载:秦惠王欲先伐韩,后伐蜀,恐不利,欲先伐蜀,恐韩袭秦之敝。犹豫未能决。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惠王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什谷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翟之伦也,敝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於朝,争利者於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而王不争焉,顾争於戎翟,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原先从事於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所不欲,危矣。臣请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弗能止也。此臣之所谓危也。不如伐蜀。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3:30|显示全部楼层
惠王曰:善,寡人请听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富厚,轻诸侯。上文的关键词是:“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等语。”既说明蜀国之富饶,又说明秦国能成为七雄之一的强国,是因为占有,山多河多出产多的天府之国的大后方,最终统一了战火飞纷中原。说明古蜀国在上古时期的重要性。
其四:破解老子隐意修著《山海经·海内经》“九丘”之谜。三星堆出土的“九枝”青铜神树。《山海经·海内经》言:有九丘,以络之:名曰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无独有偶,1986年三星堆一号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青铜神树三层九枝上铸造出九支青铜凤鸟和一日居上枝,九日居下枝的太阳凤鸟形象。石云龙译题:
老子隐意修著《山海经》叙述上古在亚洲的东部居住的中华民族,其疆域东至今日本海,南至今南洋群岛,北至今北冰洋,西至今地中海,故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祖先分别是:伏羲、炎帝、黄帝和黄帝元妃嫘祖的子孙,号称九丘,最早都居住在以昆仑山脉为中心,化名“建木”,即今天的成都平原。为什么说无独有偶呢?春秋时期老子隐意修著《山海经》记载居住在青藏高原的中华民族的先祖命名为“九丘”。当今考古学家亦在成都平原三星堆出土的九枝青铜神树,难道是巧合吗?不是巧合,是历史的必然。
石云龙注释:①九丘:九丘是中华民族祖先的名讳,三星堆称为三层九枝青铜神树。有人说“九丘”是《禹贡》九州,此说是误导,因为九州是地域名,非人名。②络:尤绕也。③陶唐:五帝之一的帝尧号。④叔得:叔均也《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姬姓食穀,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帝喾)生后稷,稷降以百穀,稷之第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穀,始作耕。《大荒北经》言叔均乃为“田祖”⑤孟盈:孟:首也,始也,大也。春季之首曰孟。盈:充满曰盈。故三皇之首的伏羲曰孟盈,一说是孟涂,《海内南经》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即古巴国也,与蜀同囿⑥昆吾:楚陆终之子曰昆吾。夏商时为诸侯。⑦黑白:黑:五色之一,物体受日之光线全行“吸收”而不反射,则见为黑。黑白;尤言善辩是非善恶者。《史记·五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轩辕于是乃以征不享。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与炎帝三战于阪泉,然后得其志。”最终统一了中原,其功不可没。故三皇之一的黄帝称“黑白之丘”。⑧赤望:炎帝号称赤帝,故三皇之一的炎帝为赤望之丘。⑨参卫:昔高辛氏有二子,兄弟不睦,长子曰阏伯次子曰实沈,日寻干戈,以相侵讨,帝迁长子阏伯于商丘,主辰。迁次子实沈于大夏,主参见《左传》。大夏是今阿富汗北部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地域。故帝次子称参卫之丘。⑩:武夫:夏禹晚年于浙江会稽武夫石会诸侯,故夏禹称“武夫”。⑪神民:神农为民种植五縠,故神农为神民之丘。⑫有木:名建木,《淮南子·形篇》云:“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蓋天地之中也”。即今之成都平原。⑬百仞无枝:尤言建木高大。⑭九欘:尤言建木上枝弯曲。⑮九枸:尤言建木根部盘根错节。⑯其实如麻:麻是伏羲神农时代制衣衫的主要原料。⑰如芒:远大  《左传》芒芒禹迹。⑱大嗥爰过:尤言三皇之首的伏羲曾经在这里居住过。⑲黄帝所为:尤言黄帝以建木为化名,在都广之野,即成都平原,统治宇宙的最高行为。黄帝元妃嫘祖的子孙以九丘为掩体繁殖生育。五帝时有帝喾之子实沈称参卫,帝后裔;帝尧称陶唐;夏代有颛顼之裔禹称武夫;商代有昆吾;周代有叔均田之祖,都在九丘繁殖生生不息。历代名家注解九丘,除陶唐、昆吾、武夫外,其余如叔得、孟盈虽有注而不合普;黑白、赤望、参卫均无注。九丘本是中华民族九位先祖的名讳。老子隐意巧妙构成为神树、仙山之说。“九丘”之说,既有老子修著《山海经》的记载,又有三星堆出土的“三层九枝”的青铜神树,佐证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来龙去脉,揭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秘密。
石云龙,现年92岁,2019620日,今天是习近平主席访问北朝鲜大喜之时,于嫘祖故里四川盐亭小楼。其五:南海水域主权自古有定论。《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并天下,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塞,并阴山至辽东。
上文是说秦统一六国后的疆域。关键词是:东至海,包括朝鲜在内。然而西至临洮、羌中。临洮即秦蒙恬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至辽东,以防北方的匈奴。临洮即今甘肃岷县与四川九寨沟接壤。也是岷江的源头。从南至北向户,“向户”即南荒之国,是舜驱四凶之一的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即今之湖南县。上文说明黄帝时开辟的疆土《禹贡九州》道九州:“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弱水:此水指甘肃省的张掖河,往北流入流沙泽。
合黎:山名,在今甘肃省张掖、酒泉地北,与南部的祁连山相对。山侧有合黎河,即弱水的上游。“流沙”:此处指流沙泽(即居延海)。余波:进入沙漠地带后的弱水,水量减少,水势减弱,故称余波。“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黑水:《尚书·禹贡》与《史记·夏本纪》在梁州、雍州、道九州,三处提到黑水。有人认为三处的黑水,是三条不同的河流。究竟是哪三条没有指明,其实是指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金沙江古名黑水,故称华阳黑水为梁州,成都平原自古有华阳县与双流县齐名。古代误以为长江发源于岷山,故有岷山导江,东别于沱之说。“澜沧江”即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之黑水。“澜沧江”发源于西藏与青海边境的莫云地区。流经四川境内的德钦县入云南至景洪市进入老挝,经万象流经泰国,至泰国境注入南海。“怒江”发源于西藏北部的安多,流经云南的镇康注入缅甸,为萨尔温江,入土瓦注入南海。上文说明,澜沧江和怒江,凡流经过的区域,都是上古黄帝时期所开辟的疆域,中华民族的祖先五千多年前就在南亚这块土地上包括南海水域,经营繁殖生息,有铁卷丹书在案。当今南海水域主权之争,是没有道理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4:11|显示全部楼层
其六,黄帝及其先祖少典氏开辟古蜀文明,为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扬雄者,西汉末年,四川成都人,生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五十三年,距秦灭蜀仅二百余年,古蜀文明史故撰《蜀王本纪》: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则络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夏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而分为九江。其宝,则有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罽、牦、犀、象、毡、毦,丹、黄、空青(桑、漆、麻、纻)之饶,滇、獠、賨、僰,僮、仆、六百之富。
其卦值坤,故多斑彩文章。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星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在《诗》,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同咏,故有夏声也。其山林泽渔,园囿瓜果,(百谷蕃庑)四节代熟,(桑、漆、麻、纻)靡不有焉。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魚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继关为后戶,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決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略)上文开头就言:蜀地建国始于人皇,至黄帝,其关键辞是人皇和黄帝的关系。司马迁著《史记·五帝本纪》首言:“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左秋明著《国语·晋语》亦言:“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说明少典氏是一个古老的氏族,始于伏羲氏时期。故《国语》言,昔少典氏生黄帝和炎帝。自古有三皇之说,天皇伏羲氏,地皇炎帝氏,人皇自然是少典氏,少典氏末,而为黄帝所代。故此《蜀王本纪》首言:蜀地开国是从人皇开始的,到了黄帝时,黄帝为他的儿子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儿,生下儿子高阳,这就是帝颛顼,颛顼后来分封他的儿子名叫蚕丛于蜀,世世代代为侯伯,历经夏、商、周三代,周武王伐纣王时,蜀国也参与了作战。
其七:蜀地建国本始于黄帝的先祖少典氏,明朝万历年间,郑仆继《蜀五本纪》蜀地建国篡改为蚕丛,扰乱了古蜀文明史。《蜀王本纪》本西汉末年扬雄所撰,原书至南宋已佚,至明代万历年间,郑朴授求于散见《汉书》、《史记》诸类书中注过《蜀王本纪》的内涵揖集成为《继蜀王本纪》,遗憾该书篡改了扬雄的原著本,舍弃了《蜀王本纪》第一节首言:“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颛顼封他次妃的儿子名叫蚕丛于蜀,世代为侯伯。”……第二,“有周之世,限以秦巴,虽奉王职,不得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轨。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魚凫。后王曰杜宇,教民务农。其相开明,決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明代郑朴继《蜀王本纪》则首言:“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语。”此语显与扬雄原本《蜀王本纪》所载蜀地建国是黄帝的先祖少典氏开始的,完全相违背,致使黄帝诞生地几千年来,没有定论,成为历代猜测、推想的课题。
其八,九旬翁,再揖《蜀王本纪》。愚老石云龙2017720日,迈进九旬老人之列,开始撰写《再揖蜀王本纪》,其目的是欲恢复古蜀文明史,使被湮没的光辉形象再现。为何被湮没简述如下:(1)古蜀国为何成为边裔。《蜀王本纪》记载:蜀地建国,是从黄帝的先祖少典氏开始的,到了黄帝时代,黄帝为他的儿子昌意取蜀山氏的女儿,在若水今西昌平原,生下儿子颛顼,颛顼继承帝位后,分封他次妃的儿子名蚕丛于蜀,世代为侯伯。历经夏、商、周,至周显王五年(公元前316前),秦遣司马错灭蜀,历时二千三百余年,古蜀国都在蜀地为侯伯并称王。既然在蜀地长期称王,为何古蜀国后来成为了边裔呢?什么叫“边裔”呢?“边裔”者夷狄之总称,见《方言》华裔充王庭。《左传》“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史记》“边裔”迁於四周。裔者,末孙也,尤言远代子孙,《尚书》德垂后裔,黄帝元妃嫘祖子孙也。(2)尧选女婿,舜驱四凶,古蜀国成为边裔。《史记·五帝本纪》《尚书》有这样的记载:尧老,认为各种事情都兴办起来了,遂对大臣们说:“谁能够继承我的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情达理。尧说:“哼!丹朱愚顿、凶恶,不行”。尧又问众人:“那么谁能行?”颛顼的儿子灌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有一定的功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心术不正,实则欺骗上天,不行”。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逆天而来,毁败同族,不可以”,四岳说:“先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因此尧听从了四岳,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尧认为没有取得任何功绩。
过了几年,尧又说:“唆,四岳,我当政已经七十多年了,你们谁能顺从天意,履行我的职责?”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过于鄙陋,实在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选吧。”这一下,四岳才明白了帝尧在继承帝位上是在挑选女婿,因为尧有两个掌上明珠的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因此,大家都对尧说:“民间有一个没有妻子的人,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之途。”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放下尊贵的身段,到河边的家中去住,遵守妇人之道。尧认为舜做得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的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最终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就是尧的太祖。尧将帝位让给了女婿舜,尧的儿子丹朱在丹水反抗,颛顼的儿子三苗在江淮带兵支援丹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北狄;把灌兜流放到崇山,以便南蛮,把三苗迁徙到三危,以便西戎,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东夷。舜以为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就会太平。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4:42|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实得其反,所谓四个罪人都是黄帝元妃嫘祖的子孙,后来成为边裔,实为边患,同室操戈了几千年,他们在边远山区修养生息,羽毛丰满,时隔1464年。犬戎在周王室申侯及太子平王的请求下,带兵杀死周幽王于郦山下。迫使周王朝东迁洛邑以避西戎,始称东周,又名春秋,从此周王室衰败3)春秋时,圣贤辈出。《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宠褒姒,竟废申后及太子,申后父申侯怒,遂贿赂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周幽王于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公元前770年平王立,东迁于洛阳,以辟戎寇,始称东周。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出方伯,周王不能治。公元前723年,鲁隐公元年春秋编年自此始。《始记·齐世家》记载:公元前678年,齐桓公以管仲为相,始称霸于诸侯。《史记·宋徵子世家》记载:宋襄公欲霸诸侯,其相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襄公不听,与楚成王战于泓,宋师大败,襄公伤其股。十四年夏、襄公病伤于泓而竟卒。
《史记·晋世家》:公元前482年,晋侯与吴侯会于黄池争当霸主。吴王曰:“于周室我为长。”晋定公曰:“于姬姓我为伯,赵鞅怒,将伐吴,乃长晋定公。自始争战不息,兴兵伐越。《史记·秦本纪》记载:公元前620年,秦穆公伐晋,遂称霸主。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卒,从死者177人,秦之良臣子与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鍼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衰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穆公广地益国,东服彊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614年,楚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则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是岁灭庸。六年,伐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国都洛阳,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徵舒。因徵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群臣皆贺,惟申叔时使齐来,不贺。王问,对曰:“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乃复国陈后而去。楚庄王二十年,围宋,以杀楚使也。围宋五月,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宋华元出告以情。庄王曰:“君子哉!”遂罢兵去。春秋之后,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相继称霸,政出方伯,周王朝不能治,先后称强者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以及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整个春秋之时苦不堪言。常言道:天有涪生之德,地有万物滋生,人类文明靠群能,必有贤能应运生,济世为民成功者,自古天降非凡人。于公元前571年至551年,二十年间,在中原地区先后降生了老子、孔子、左秋明三位圣贤,应运出生。老子大孔子二十岁,大左秋明十五岁,同时大西方昆仑之虚的释伽牟尼十四岁,老子为四位圣人之长。然而他们的降生正当五霸争强,战火飞扬,民不聊生,乱世之时,他们胸怀忧国忧民为己任,一片赤诚之心报效于国民。
三圣鼎立齐名。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时代思想有、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年少就好礼为人师。鲁南宫敬叔,言于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上文的关键辞是“毋以有己”。其意是不要显示自己的功劳。后来成为孔子“克己服礼”的铭言,流芳百世。说明孔子的礼学学于老子。
孔子年三十五,齐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谤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上文的关键辞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意是: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君爱臣,臣雍君,父爱子,子尽孝。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却被晏子误解为是油嘴滑舌,累世不能殚其学。此说实为误导了几千年。
孔子年四十二,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吴使数问仲尼,仲尼皆对答致善。吴客曰善哉圣人也。孔子年五十,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春,鲁与齐平。夏,齐大夫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同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会间有得罪于鲁公事,于是齐侯乃归还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迷鲁君。鲁君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而歌曰:“吾歌可夫?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遂去卫。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年而反乎鲁。鲁衣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5:17|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睢》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 及西狩见麟,:“吾道穷矣!” 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孔子一生忧国忧民,光明磊落,为相,会夹谷,两语即齐,齐桓公归还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罪。年老归田,撰诗、书、易、礼、春秋、乐,教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颇受业者甚众。六艺堪称治国之宝典,流芳千载而不朽。如《礼记》涵七十二节,其核心是以儒家思想而制定的,三纲、五常为基本内容的各种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妇。五常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又称五伦。或曰:仁、义、礼、智、信。
《礼记·坊记》译文全录于下:【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道,不正是堤防吗!是防备民众有过失的。即使是再严密堤防,仍有人越规。所以君子要用礼来防备道德的过失,用刑罚防备淫邪的行为,用政令防备不正当的欲望。”孔子说:小人贫穷就会显得窘迫,富裕就显得骄横。窘迫就会盗窃,骄横就会犯上作乱。礼就是顺应人之常情而制定用节制情感的标准,作为民众的规范。所以圣人制定富贵的限度, 使民众富裕而不致骄横,贫穷而不致窘迫,地位虽尊贵但不会对上级不满,这样犯上作乱的事就一天天减少了。” 孔子说:“贫穷而爱好乐,富有而爱好礼,家族强大又能安守本分,这样的人世上很少的。《诗经》说:‘民众想要作乱,必定受到伤害。’古代的制定,诸侯的兵车不超过一千辆人,都城的规模不超过百雉,大夫家的兵车不超过一百辆,用这种制定防范民众。即使如此,诸侯还是有叛乱的。”
孔子说:“礼是用来裁决嫌疑和不清楚的事情的,是用来防范民众的。因此贵贱有了等级,衣服有了分别,朝廷上下各有职位,民众也就会互相谦让。”孔子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没有两个天子,家庭没有两个主人,至尊的地位没有两个,这是向民众显示君臣的区别。《春秋》不记载自称为王的楚越两国国君的丧事,《礼》规定国君不可自称为天,大夫不自称为君,就是怕民众迷惑。《诗》说:‘那只盍旦鸟夜里呼唤天亮,人们就讨厌它。’”孔子说:“国君不和同姓人乘一辆车,和不同姓人乘一辆车时要穿不同的衣服,作出标志以免使人迷惑。用这种方式来防备民众,民众仍有同姓杀国君的。”孔子说:“君子推辞尊贵而不推辞卑贱,推辞财富而不推辞贫穷,这样作乱的事就会日益减少。君子与让俸禄超过人的才能,不如让人的才能超过所受的俸禄。”孔子说:“一杯酒一盘肉,应反复推让再接受那差的一份,即便如此,仍有人冒犯长者。坐席之上,应反复推让然后坐在下位,即便如此,仍有人冒犯尊贵的人。朝廷上的职次,应反复推让然后接受较低的爵位,即使这样,仍有人冒犯君王。《诗经》说:‘民众行为不善良,相互都怨恨对方。为爵位不知谦让,最终使国家灭亡。’”孔子说:“君子尊重他人而贬低自己,他人优先而自己居后,这样民众就学会了谦让。因此称呼别人的国君叫‘君’,称呼自己的国君叫‘寡君’。”
孔子说:“利益和荣誉,应先给死者后给生者,这样民众就不会背弃死者;要先给国外的人再给国内的人,这样民众就会感到国君可以托付。《诗经》说‘念及去世的先君,孝养未死的寡人。’虽然用这样的方式防范民众,还有人背弃死者,使有些活着的人有苦无处诉说。”孔子说:“拥有国家的人,要尊重人而轻视爵禄,这样民众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要崇尚技能而轻视车服,这样民众就会乐于学习技能。所以君子说话少,干事多,而小人则事还没做,就先说大话。”孔子说:“国君能够听取民众的意愿,民众就会把国君的政令当成天意。国君不听取民众的意愿,民众就会犯上。民众不把国君的政令当成天意,就会作乱。所以君子以信用和礼让来统治百姓,民众也会回报以厚礼。《诗经》说:‘先人有遗训,有事有请教樵夫。’”孔子说:“有功劳要归功于他人,有过错要归咎于自己,这样民众就不会争执。有功劳归功于他人,有过错要归咎于自己,抱怨就会一天天减少。《诗经》说:‘又占卜又算卦,上面没有不吉利的话。’”孔子说:“有功劳要归功于他人,有过错要归咎于自己,这样民众在功劳面前就会谦让。《诗经》说:‘武王考察龟卜,计划建立镐京,龟卜表明这是吉兆,武王完成了这件大事。’”
孔子说:“有功劳把它归功于君主,有过错把它归咎于自己,这样民众就变得忠诚。《尚书·君陈》说:‘你有好主意好方法,进去告诉你的君主,但在外面实行时要谦称这个主意方法是我君主的功德。啊!贤良的君主真伟大啊!’”孔子说:“有功劳归功于父母,有过错归咎于自己,这样民众就会孝顺。《尚书·大誓》说:‘我们打败了商纣,不是靠我们的武力,而是我父亲本来没有过错。如果商纣打败了我,并不是父亲有过错,而是我没有良好的德行。’”孔子说:“君子应忘记父母的过错,而敬重父母的美德。《论语》说:‘三年不改变父亲生前的主张,可以说是孝顺了。’殷高宗说:‘居丧三年不发表言论,一旦发表,天下欢迎。’”孔子说:“和父母的亲族和睦相处,才可以称作孝。所以君子为了和睦常聚会宗族。《诗经》说:‘兄弟友善,生活宽裕和气;兄弟不友善,互相伤害。’”孔子说:“对父亲同辈的朋友,可以乘他的车子,不能穿他的衣服。君子就是这样推广孝道。”孔子说:“小人也同样供养他的父母,如果君子缺乏孝敬的精神,又和小人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说:“父子不能处在尊卑相同的位置上,这是为了敬重父亲的尊严。《尚书》说:‘作君而无君主的威严,那就辱及祖先了。’”孔子说:“父母在世,儿子不应该称老。只能谈对父母孝敬,不要议论父母对自己是否慈爱。在家中,面对父母要有说有笑,不可唉声叹气。君子用这种办法来防范民众,但民众仍自己缺少孝心而企图父母更多慈爱。”孔子说:“作为民众的君主,如能在朝廷上敬重老人,民众就盛行孝敬的风气。”孔子说:“祭祀时要有尸,宗庙中立有神主,是向民众显示有尊敬的对象。修建宗庙,恭敬祭祀,是教导民众追念死者,保持孝心。用这种办法防范民众,还有人仍忘记父母。”孔子说:“为了表示对宾客的尊敬,在宴会上就用祭器。君子不因物品缺少而废弃礼仪,也不因物品丰盛而掩盖礼仪。按照食礼,主人主要亲自馈送,客人就要行祭食之礼;主人不亲自馈送,客人就不要行祭食之礼。所以君子如果遇到无礼的对待,即使是华美食物也不要享用。《易》说:‘东邻杀牛祭祀,不如西邻杀猪祭祀,切实受到了神灵的保佑。’《诗经》说:‘已经喝醉了酒,又感受到恩德。’用这种办法来指示民众,民众仍然争夺利益而忘记礼义。”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6:26|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说:“七天散斋和三天致斋期间,把一个人作为尸来侍奉他,从他面前经过的人都要快步行走。这都是教导人们要恭敬。醴酒放在室内,醍酒放在堂上,澄酒放在堂下,这都是向民众表明不要贪图享乐。尸喝三次,众宾喝一次,这是向民众表明上下尊卑的区别。借着祭祀的酒内,把宗族的人聚焦在一起,是为了教导民众和睦共处。因此堂上的人以室内的人为榜样,堂下的人以堂上的人为榜样。《诗经》说:‘礼仪都合乎法度,谈笑也很得体。’”孔子说:“迎宾之礼,每进一步都要谦让。丧葬之礼,每进一步死者都离得更远。浴尸是在室内,饭尸是在窗下,小殓在户内,大殓在堂上主位,停柩在殡宫,祖奠在宗庙,埋葬在野外坟墓,表示越来越远离。殷人在墓穴吊丧,周人在家里吊丧,这都是教导民众不人背弃死者。”孔子说:“死是人生最后一件事,我赞同周人的作法。用这种作法规范人们,诸侯仍有死后不能如期安葬的情况。”孔子说:“送葬返回,儿子从西阶登堂,在宾位接受吊问,这是教导民众要继续保持对死者的孝心。丧期没有结束,不能称‘君’,这是向民众表明不急于争取君位。因此鲁国《春秋》记载晋国的丧事说:‘里克杀了他国君的儿子奚齐和他的国君。’用这种方法防范民众,仍有人杀害自己的父亲。”
孔子说:“要像对父亲孝顺一样侍奉国君,像对兄长孝悌一样侍奉上级,这是向民众表明不要怀有二心。所以国君的儿子在国君健在时有谋求官职,权在代替国君进行占卜时,才自称国君的副位。为父亲服丧三年,为国君也要服丧三年,这是向民众表明尊崇君主是无可置疑的。父母健在,儿子不也专有自己的身体,不敢私自保留财物,这是向民众显示上下尊卑的区别。天子在四海之内没有做客的礼,因为没有人敢作为天子的主人。因此国君到臣子家里,要从臣子家中主人才走的东阶不登堂,到堂上就位。这是向民众表明臣子不能专有自己的宫室。父母健在,儿子不能把车马等贵重财物送给别人,这是向民众表明儿子没有专有财产。即使用这些方法来防范民众,仍有人忘记父母背叛君王。”孔子说:“相见时要先行礼,然后赠送币帛,这是希望民众先做事而后再求得利禄。若是先赠送财物而后行礼,那么民众就会贪图利益。所以君子对送礼物的人,如果不行见面之礼,对礼物看都不看。《易》说:‘不耕种就有收获,不开荒就有良田,这是不吉利的。’用这种方法防范民众,还有人仍然看重利禄而轻视德行。”孔子说:“君子不占有全部利益,而是留一部分给民众。《诗经》说:‘那里有遗漏的禾捆,这里有未收的禾穗,都是留给寡妇的。’君子做了官就不再种田,种田就不再打鱼,吃饭时不能山珍海味齐全,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狗。《诗经》说:‘采来葑啊又采菲,不要把根一齐拔。美好的话某违背,和你但求同日死。’用这样的方法来防范民众,还有人仍忘记道义,不惜拼掉性命云争夺利益。”
孔子说:“礼是用来防范民众淫乱的,表明男女的分别,避免发生嫌疑,最终被民众奉为纲纪。男女之间没有媒人就不能交往,没有定婚的礼物就不能见面。就是怕男女之间没有分别。《诗经》说:‘怎样去砍柴呢?没有斧头不行。怎样去娶妻呢?没有媒人不行。’‘怎样才能种麻呢?先要整理田亩。怎样才能娶妻呢?先要告诉父母。’用这种办法防范民众,还有人仍然私奔。”孔子说:“娶妻不娶同姓的女子,是强调宗族的区别。如果所买的妾不知道她的姓就要占卜决定是不是合适。用这种办法规范民众,可是鲁鲁昭公仍娶同姓的吴国女人为妻,所以鲁国《春秋》记载她的死,只记她的名,只说‘孟子卒’。”孔子说:“礼规定,不是祭祀,男女不能在一起交杯敬酒。用这种办法防范民众,阳侯仍然杀掉了缪侯,占有了他的夫人,所以后来就废除了夫人参加大飨的礼节。”孔子说:“对寡妇的儿子,如果见他没有特殊的才能,不就要和他交朋友,君子是为了避免嫌疑。所以朋友交往,如主人不在家,又没有重大变故,就不要进入朋友的家门。用这种办法防范民众,还有人仍把美色看得比德行重要。”
孔子说:“爱好美德要像爱美色一样。诸侯不能在本国挑选妻妾,君子把远离美色作为民众的纲纪。所以男女不能亲手传递东西。男人给女人驾车,要用左手向前,身体稍背女人。姑姑、姊妹及女儿出嫁,回娘家时男人不能和她们同席而坐。寡妇不在夜里哭泣。女人有病,男人去慰问不要问得什么病。用这种办法防范民众,还有人仍然淫乱放纵败坏伦常。”孔子说:“婚礼规定娶亲时新郎亲自去接新娘,见到岳父岳母后,他们把女儿亲手交给新郎,并告诫女儿要听众丈夫。用这种办法防范民众,还有女人不肯随丈夫回去。”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五经》要旨为历代君主以此为鉴,流传至今仍以为治国经要。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进一步发扬春秋时倡导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名言,以此为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指针。
近年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重建东西方古老的丝绸之路的主张,是为宏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继续。与此同时在全世界许多国家成立了孔子学院,认同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展现了它深邃的眼光和宽广的胸襟。说明人类社会的进步是在文明互鉴中实现的。不同文明间的共通性与包容性是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国际关系史上不乏与文明相关的冲突。有人问,相异的文化有可能构成一个共同体吗?不同文明源于各自国家不同的国情,历史与文化,常常具有不易更改性,但不代表历史长河中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的事实。所以说,孔子的道德观念,属于世界的。
左秋明:鲁之太史,孔子尝曰:巧言令色足恭,左秋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先儒以为秋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父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又作国语,司马迁云:“左秋失明,厥有国语,是也,后人因其失明,秋为盲左。又按左氏,左秋明,相传为左史倚相之后,亦有以左丘为复姓者。左秋明的父亲名倚相,春秋时楚国的左史,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五典: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2.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八索:古书名,八卦之说,谓之八索。九丘:古书名,《尚书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皆聚此书也。左秋明的父亲倚相是楚国的左史,能精通上古时期的历史。左秋明子承父志,著《左传》起于鲁隐公止于鲁衰公。后经孔子删定,成为《春秋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明的编年史,所记年代大致与鲁国官修史书相当,都是依照鲁国十二个君主的次序书述历史的。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于鲁衰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该书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周王朝和各主要诸侯国的盛衰兴亡,以及当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一系列重大事件。如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州吁、曹刿论战、齐桓公下拜受胙、介之推不言禄、晏子不死君难、吴许越成等34篇名著,被载入《古文观止》,成为今天大专院校教学的必读文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6:58|显示全部楼层
《国语》:左秋明眼睛失明而著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别国史。它记载了从西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至周定王586年期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贵族的一些言论,其中记晋语较详,记齐语、郑语、吴语和越语是侧重于几个人物和事迹。《国语》故事流传到战国中期,经儒家之手,汇编并加工而成书。儒家的思想在《国语》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西周贵族蔡公,很不满意穆王穷兵黩武劳师远征的举动,因而向他进谏。他进谏的方法一是讲述周先王的传统经验,注意以德服人,而不轻易动兵,一旦动兵,就可达到“动则威”的效果;二是讲先王规定的法制,对荒远地区的民族只要求保持名义上的宗主关系就行了。但穆王不接受劝告,结果威信扫地。得到的只是“狼”、“鹿”八只而已。讽刺文笔,极为尖刻。祭公对无辜受欺凌的犬戎表示同情,这种态度应予肯定。
公谏厉王止谤,译文:周厉王暴虐无道,国都里的人都在咒骂他。召公告诉厉主说:“百姓忍受不了你的命令啦!”厉王很恼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叫他去监视咒骂王的人。只要卫巫来报告,厉王就把被告发的人杀掉。住在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了,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能彼此互递眼色而已。周厉王很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移消除人民对我的咒骂了,他们居然不敢讲话了。”召公说:“这是堵塞了他们的嘴!封住人民的嘴,比堵截江河的水还危险得多;江河的水被堵塞.就要决口奔流,被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禁止人们讲话也象这样。因此.善于治水的人要排除水道的壅塞,使它畅通;善于治理人民的人。要引导他们敢,讲话。所以天子处理政事,让公卿大夫直到列士都献诗,盲艺人献乐曲,史官献古文献,少师进箴言,瞍者朗诵,矇青吟咏,各色工匠分别谏诤。百姓的议论辗转上达,左右近臣尽心规功,亲室姻亲补过纠偏,乐官史官施行教诲,元老重臣对天子经常劝诫,然后由天子亲自斟酌裁决,因此,政事施行起来才不违背情理。“人民有嘴,就像土地上有山有水一样,财富、器物才从这里生产出来;又像那大地上有高原、洼地、平川和沃野一样,衣服食物才从里产生。由于人民用嘴发表意见,国家政事的成功或失败才能从这里反映出来;做人民所赞成的事,防止人民所憎恶的事,这正是增加财富、器物、衣服,食品的好办法啊。人民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能堵住他们的嘴呢?如果堵住他们的嘴,那末,跟随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劝告。从此,都城里的人没有一个敢讲话。过了三年,人们便把他赶到彘地去了。襄王不许请隧,单子知陈必亡,展禽论祀爱居等二十二篇名著被选载入《史记》和《古文观止》。《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生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义以导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乃能摄固,保其土房。今子于子圉,道路之人也,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上文左秋明言:昔少典氏娶有嬌氏女生黄帝,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同出一脉的母系氏族时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它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炎帝姜水成,徐旭生外《水经注·渭水》条下说:“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按《世本》,炎帝姜姓。岐水在岐山的南面,当在今陕西岐山县城的东面,在宝鸡城南门外就临着渭水,过渭水南二里,叫作姜城堡,堡西有一条小水,从秦岭中流出,叫作清姜河,堡的东面,有一个很大的神农庙,庙前有一个泉,叫作九圣泉,相传为神农皇帝洗三的地方,这个姜城堡,《宝鸡县志》记载就是《水经注》据说的姜氏城。足以说明炎帝氏族发发祥地在今陕西境内渭水上游一带。
至于姬水,不知道是现在的哪一条水,历代没有定论。然而姬水即是江水,姬、江同一音序j。《山海经》条条经文均言,黄帝出生在岷山的江水。可是历代注家言《山海经》是神话不可信。20181128日,四川盐亭嫘祖故里草民石云龙破解了《山海经·中次七经》老子自言是他以隐意修著的《山海经》,否定了《山海经》是神话,巫书的错误说法,《山海经》是地地道道一部圣人的历史经书,揭开《山海经》之迷,是历史的转折点。老子:《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景王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上文大意是:孔子闻听老子贤明,疾速到周王朝去拜会,学习礼是什么意思。老子说:你所问的人,他已经死了,骨头都朽坏了,但宝贵的言行,还长期存留在人们的心中。有学问的人,如果遇着贤明的君王,出行就可以乘坐马拉的车,如果遇着昏庸无道的君王,有学问的人出行只能在长满蓬蒿的道路上行走。我听说:物质优美,不须大造声势,知识渊博容貌像似愚蠢。去掉你的骄气不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盛气凌人和塑造过多的淫威,对你没有好处。我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罢了。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9-7-12 17:17:28|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回去,对弟子说:“鸟,我知道能在空中飞翔;鱼,我知道能在水里游泳;兽,我知道善走。走兽能用网捕捉,鱼可以用锦纶垂钓。鸟可以用箭射捕。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因为龙可以乘风云而上天,我今天见到老子,他与龙一样可以乘风云而上天。人们传说老子修道德经,其学术以隐意自己不图名利为本,长期担任周景王守藏室史官。周景王卒,诸王子争夺王位,国事衰败,仍隐退,至涵谷关,关令尹喜说,老子你将隐退了,为我著书吧!于是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经五千言,而弛去。从此不知他的情况一。有人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余岁,又有说活了二百岁,因为他修道而能养身长寿。自从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41年死后129年,即公元前350年,而《史记》言:周朝的太史儋,见秦献公说:公元前850年周厉王29年秦仲为大夫与周合,合500年而离。70年间秦称霸于诸侯,有人说儋即老子,又有人说不是老子,究竟是与否,并不清楚,老子者,隐君子也。世之学者说老子指责儒学鲁莽不足,儒者指责老子鲁莽不足,学术观点不同,不能融合,难道这样的说法对吗?老子是无为而顺其自然,清静自然安定。庄子,出生于蒙地,姓庄名周,尝为漆国吏,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旨,本归于老子之学,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率皆寓言,楚威王听其贤,迎以为相,辞不就。
上文主要有以下七点。其一,孔子专程驱车前往周王朝虔心向老子学祀,然而老子没有直言“礼”出于周公,仅言其人已死,但他的大礼任长期永存于人们的心中。其二,老子处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五霸争雄的历史时期,故言:难道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时则为蓬蒿。其三,老子教导孔子要大智若愚,不要盛气凌人。其四,孔子高度赞扬老子的德行,似蛟龙能行云飞天。其五,孔子说,老子著道德经是自我隐意,或寓言,不为名声显赫为目的,后世称为隐君子。其六,老子著道德经第二章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何谓无为?其意是:圣人能以德化民,无事于政刑,《论语》无为而治者,圣人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庄子之学,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学。庄子谓无为者,无所不窥也。然后世把无为误导为:道家消极的处世态度和哲学思想,不主动地有所作为,听任自然发展变化。故此有必要重新复原老子高深莫测奥妙无穷救亡图存的哲学思想。其七,老子去周,留道德经五千言,遂隐姓埋名,唯独孔子著《诗》赞叹:“维鹊有巢 维鸠居之”,方言:“鸠蜀谓拙鸟,不善营巢,占鹊巢居之。”今以为占据他人地位之喻。可叹世人少之其意,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景王18年,后太子圣而早卒。二十年,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王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猛为悼王。晋人攻子朝而立丐,是为敬王。晋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子朝执政四年,晋侯率诸侯入敬王于周,迫子朝为臣。”相传子朝离开王城至楚地南阳。老子认为王位的继承人应是先皇认定的王子朝,其他的王子争位,诸侯雍立王子丐都属叛逆行为,老子自然站在了王子朝一边。后来王子朝被杀,老子被周敬王驱逐,故有孔子前文所言:“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究竟隐居何处,历代纷纭。然而孔子著《诗经》言:“鹊巢鸠占”。“鹊”字源于《山海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鹊山在楚地,是老子的宗祖国。老子被逐,《诗》云:“鹊巢鸠占”,据《辞源》载云:“蜀地方言,鸠,蜀为谓之拙鸟,不善营巢,占鹊巢居之。”今以为占据他人地位之喻。老子在涵谷关为关尹喜著《道德经》后留言“千日后在青观见”。青羊观即今天成都市青羊宫。世人认为老子一生仅著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吗?历代是迷中之迷。直至20181128日笔者在考证春秋时三位圣贤的诞生地时,始揭开《山海经》的作者是老子隐意寓言修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两条经文15年字,老子自言是他修著的《山海经》。并言他是被周王朝驱逐以隐意修著的《山海经》,以及如何要著《山海经》。因此,笔者给盐亭县委政府有关领导呈报,研究中国上古历史的最新发现,标题是“特大号外”。《山海经·中山经》两条经文十五字断言是老子名李聃修著的《山海经》。第一条经文:苦、休、与、棋、五色文、鹑,八个字。其中苦、休、与,三字老子自言是他修著的《山海经》。第二条经文:苦膏、逐、丹、詈、黄棘,七个字。《山海经》记载黄帝出生在四川岷山,嫘祖出生在四川盐亭,不是孤证。
为防剽窃,待新闻发布后再揭开详情。
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顾问、盐亭县嫘祖文化研究会顾问、《山海经》研究断言人石云龙。手机号:13398497249。20191128日,现年91岁。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有石焉,曰帝台之棋,色而文,状如鹑卵。……略历代注家解:袁珂本,①苦山:无注。②休:无注。③与:西晋郭璞云:“与或作舆。”④帝台:神人名,棋谓博棋也。⑤五色文:无注。⑥鹑:无注。当今草民石云龙注:①苦:中次七经有19座山,苦山是第一座排头山,因为它是老子的故乡。②休:不是退休或休闲,而是老子修著《山海经》。③与:又通舆。实言老子修著舆地图书,即《山海经》。④棋:帝王在石上博棋。⑤五色文:文:这里指修绘地图,谓会集众彩,以成锦绣。《礼》五色成文而礼焉。文辞也,合集众字,也成篇章。《尚书序》是由文籍生焉。字也道之显者曰文。这里指老子任守藏室史所掌握的历史材料。把三皇、五帝、三代帝王的史迹合编成《山海经》成为五色经典文彩。⑥鹑:鹑居也,《庄子》贤人鹑居而殷食,而其居无定所,如鹑鸟也,喻老子被驱逐如鹑鸟一样居无定所。
上文八个字大意是:老子自言他修著《山海经》,曾任周王朝守藏室史时所持有三皇、五帝、三代帝王的历史资料,编辑成五色成文的《山海经》。他如鹑鸟一样居无定处。第二条经文: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略历代名家注:《袁珂本》:①苦:无注。②膏:无注。③逐:西晋郭璞云:“即豚字”。毕沅云:“借遯字为之,逐又遯省文。”郝懿行云:“遯,当读为豚,小猪也。”④詈:郭璞云:好骂人。毕沅云:“即山都也”。袁珂案:毕沅是也,是蓋山都、山狰、山揉、枭阳之类,乃传说中的猩猩、狒狒之神话化也。《礼·曲礼》云:“猩猩能言。”《唐国史补》云:“猩猩好酒与履,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诱之。猩猩始见,必大骂曰。”云云,此同于山膏之“善詈”也。⑤黄棘:无注。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07:49,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