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4578|回复: 11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1-13 03:27: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若无“985”“211”工程等门槛 拼爹现象恐怕更烈

 [复制链接]
网传“985”“211”废除多所高校未接通知
源自:新京报
图解985 211工程图解985 211工程

  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层干部透露该校“985”工程新款项仍在进展中。

  有教育部内部官员昨日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目前,“国家既没有说不做,也没说下一步该怎么做。”

网传源头出自中南大学校长讲话
  网上传闻多援引了中南大学校长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作为“取消论”的佐证。

  中南大学新闻网公布的讲话,根据张尧学的讲话录音整理。张尧学在谈到该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太少时,提到为何要重视ESI表示,“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学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

  而中南大学是国家首批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其校长说法是否可信?

  “去年(学校的)‘985’已经到期,新一轮建设还没有启动。”昨日,张尧学接受新京报记者电话求证时指出,目前,教育部和财政部在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可能会按照国家需要、学校办学好坏拨款。”

教育部表示将正式回应此事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985工程”相关规定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而“211工程”的相关规定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昨日,包括张尧学在内的多名受访高校人士均证实,截至目前,还未收到有关废止“985工程”、“211工程”的文件。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处处长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今年的‘985工程’也没说停止,新的款项还在进展中。”该校也是入围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

  对于该传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日未做正式回应。由于在京国家部委尚在“APEC假期”,续梅表示,将对本报答复此事。

  一名教育部官员昨日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就其了解到的信息,目前,“教育部既没有说不做,也没有说下一步怎么做──是继续做‘985工程’,还是操作类似985精神的新项目。”

  其实,根据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有关文件精神,各入围高校已被要求研究制定各自从2010年起,面向2020年的“985工程”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其中的重点是学校2010-2013年的“985工程”建设规划和改革方案。

■ 分析

“‘211’‘985’取消或启动新项目均正常”

  上述科研处处长介绍,“985工程”和“211工程”都是国家通过经费投入支持高校建设的重点项目。其中,“211工程”侧重以学科为重点支持,目前,有112所高校入围;而列入“985工程”的高校数量较少,目前共39所,资金使用更为密集,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希望整体提升入围高校的办学实力。

  他认为,即便网上传闻成真,乃至未来,国家启动新的“985后”高校建设项目,都是正常的。例如,为落实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的“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就是另一种国家重点项目,意在通过打破现有学科、行政格局局限,在关键领域上通过协同创新取得突破。

  由于“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已暂停“招新”,有业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当前,没被纳入“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就希望能在“2011计划”协同创新平台申报上取得突破。但上述教育部官员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是投资高校整体,但“2011计划”主要投资的是协同创新平台,范围显得小得多。

  该官员认为,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决定精神,未来,教育部将逐渐减少专项经费拨款,以增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另一名要求匿名的985工程高校内部人士也透露,在学习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也发现,有高校已提出,希望国家将“985”“211”等类似高校建设项目经费转为日常拨款,由高校自行统筹划分,算是政府在高校拨款改革上放权给高校的尝试。

本组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西蜀教师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西蜀教师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西蜀教师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1-13 12:07: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教育部官员回应取消985和211高校传言:没说不做

源自:华声在线
  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近日,这样的传闻在网上流传“发酵”。对此,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层干部透露该校“985”工程新款项仍在进展中。

网传源头出自中南大学校长讲话
  最近网上流传一段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张尧学在谈到该校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的学科数量太少时,提到为何要重视ESI表示,“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学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

  张尧学这段录音,让民间盛传“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而多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尚未收到有关国家废止“985工程”和“211工程”的正式文件。其中,有高校中层干部透露该校“985”工程新款项仍在进展中。

  有教育部内部官员昨日向记者介绍,目前,“国家既没有说不做,也没说下一步该怎么做。”

  “985工程”和“211工程”都是国家通过经费投入支持高校建设的重点项目。其中,“211工程”侧重以学科为重点支持,目前,有112所高校入围;而列入“985工程”的高校数量较少,目前共39所,资金使用更为密集,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希望整体提升入围高校的办学实力。

涨姿势:关于“985”、“211”工程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重点建设。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建设。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大100周年校庆大会上宣告,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985”“211”院校教育拨款优势
  高校中通常所说的"教育拨款",分为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多年以来,中国对高校教育经费拨款的基本依据一直是在校学生数量。教育事业费采用"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基本上依据在校生数和生均成本确定,现在的水平是每个学生拨款1万元左右;专项补助则依据学校特殊需要申请。基本建设投资,经常性部分按规定的生均固定资产缺额和高教基建拨款总量限制来确定,限额以上的大型建设项目另行报批。

  而加入"985工程""211工程"的高校所获得的教育拨款可不止这些,例如"985工程"(一期)中,清华、北大所获拨款有14亿之多,其余高校,多则10亿,少的也有4亿。

  在北京高校圈甚至有这样的说法,当初巨额教育资金投入学校的管理层,手头上没有储备项目可供投资,所以拿到拨款后就"提着钱袋到处找项目"。陆续获批的高校,情形也大同小异。"这些学校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会拿到这么多钱,结果最后大都用来搞了校内基建。" 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善迈说。"比照我在日本和美国的多年留学体验,某种程度上说,北大、清华的校园现在已经过于美轮美奂,更别说两所大学校园的硬件现在仍在升级。"对外经贸大学的贾保华副教授说。

  社会助学奖学金对"211""985"这样的院校是相对倾斜的,一些普通高校可能不会有太多社会助学奖学金,但一些"211""985"高校社会助学项目会有几十个。教学资源方面,两院院士、长江 学者等多集中于"985"高校,国家实验室也如此。

高考择校 民调显示受访者首重“985”“211”
  调查中位于前三位的有:“985”、“211”(46.5%),心仪专业的水平(35.1%),学校所在城市(24.6%)。此外,国际国内的大学排名(23.5%)、学校的硬件条件(20.7%)、学校社会声誉(15.9%)、学校对学生的重视程度(14.3%)、政商界校友的影响力(6.5%)、学校硕博点数量等(4.5%)和学校建校史(4.1%)等因素也在考生的考虑范围中。

附录:
  985

  一期(34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南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东南大学 武汉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二期(5所)

  中国农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211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上海(9所)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4所)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重庆(2所)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1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11所)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河海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安徽(3所)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2所)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1所)郑州大学

  湖北(7所)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3所)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4所)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广西大学

  四川(5所)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陕西(7所)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西北农林科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新疆(2所)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

  西藏(1所)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3所)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

据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1-13 14:47:00|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大学:未听说废除211和985一事

源自:大众网-齐鲁晚报
  本报济南11月12日消息(记者:王光营 许亚薇)“985工程”和“211工程”一直是重点高校和知名高校的象征。10日,有“国家废止985与211,中国大学六年内重新洗牌”的传闻。经核实在鲁部属高校,该传闻不属实,实为改革拨款机制。
  10日,微博、多家门户网站出现“2014年中国已低调废止985工程与211工程,今后将根据大学的绩效来分配资源”的消息。经核实,该新闻出自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谈到中南大学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1%的学科太少时,张尧学说:“因为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学校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数目。”
  就废止“985工程”、“211工程”一事,在鲁部属高校山东大学工作人员表示,未听说废除“985”和“211”,教育部也未下达相关文件。
  10月31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同意《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备案的函文。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培养机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中建议,将“985工程”经费转为日常拨款,由高校自行统筹划分。
  一直以来,“985工程”高校的经费按照项目来划拨,但高校常常出现临时增加项目的情况。业内专家认为,清华大学出台的意见为国内大学改革提供了样本,高校拨款机制改革,是让政府放权给高校。
原文标题:废止高校985、211?没有的事)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1-13 19:47:00|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不存在废除“211”“985”的情况

源自:教育部网站
教育部: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教育部: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4-11-14 07:47:01|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不存在废除“211”“985工程”情况

源自:南方日报
  (记者:雷雨)近日,网上传言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对此,13日,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发布微博辟谣: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微言教育”微博中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据了解,“985工程”和“211工程”都是上世纪末国家通过经费投入支持高校建设的重点项目。其中,“211工程”侧重以学科为重点支持,相关规定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目前,有112所高校入围;而“985工程”相关规定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高校数量较少,目前共39所。广东“985工程”高校只有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2所,“211工程”大学则有4所,分别是: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连日来,多名受访高校人士证实,截至目前,未收到有关废止“985工程”、“211工程”的文件。
原文标题: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情况)
 楼主|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4-11-14 13:47:02|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有高校称“211建设”已暂停

源自:现代快报
  近日,有传言称,国家已低调废除高校“985工程”“211工程”,中国大学格局面临重新洗牌。昨晚,教育部政务微博“@微言教育”澄清,“不存在废除‘985’‘211’的情况”。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和南京多所“985”“211”高校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11”三期建设项目在2012年结束后,截至目前,近两年时间未再启动建设。另有专家表示,未来,国家对一流学科的建设或将不再局限于是否是“211”高校,非“211”高校的优势学科也将得到更多支持。 见习记者:徐岑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项凤华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重点论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想,工程名即源于此。
  1999年1月,“985”工程正式启动。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教育部官网显示,“211工程”三期建设从2007年至2011年实施。但截至目前,记者未发现有明确提及国家层面启动“211工程”四期建设的官方消息。

江苏的985高校: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江苏的211高校: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211工程”所需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按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建设资金主要由学校所属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筹措安排,中央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对工程建设起推助、指导和调控作用。
  教育部:
  不存在废除985工程和211工程
  近日,网传高校“985”“211”工程将废止,这源起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一次会议上的发言,“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学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
  张尧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去年(学校的)‘985’已经到期,新一轮建设还没有启动。”他说,教育部和财政部在研究制定相关规定,“可能会按照国家需要、学校办学好坏拨款。”
  不过,包括张尧学在内的多名高校人士均证实,还未收到有关废止“985工程”“211工程”的文件。
  而教育部官员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教育部既没有说不做,也没有说下一步怎么做。
  “985”“211”将废除的传闻在发酵一天后,昨晚教育部政务微博“@微言教育”回应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中国特色,强调战略引领,突出绩效原则,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虽然教育部称不存在废除“985工程”“211工程”,但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教育厅以及南京多所高校获悉,新的高校绩效考核体系正在酝酿。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11工程’建设三期项目在2012年已经结束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启动。”
  这一说法在南京多所高校得到证实。南京某211高校发展规划处重点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说,“今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由‘985’高校完成,一流学科则以‘211’高校为主,同时向一些非‘211’高校的优势专业投入建设资金,‘985’‘211’的身份标签将逐渐淡化。”
  另有南京高校专家表示,国家正在酝酿建立一套新的高校绩效考核体系,并将其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拨付建设经费的依据,“绩效考核可能会涉及教师获得国家奖教金的数量、优秀博士论文的数量、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数量、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等。”该专家称。

南京高校:
新的高校考核体系正在酝酿

  据南京高校多位教育专家透露,酝酿中的改革一旦启动,一流学科的建设将向非“211”高校敞开,这些学校也将得到国家的专项经费支持。
  “江苏省有很多学校以前比较吃亏,他们有的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但因为不是‘211’,所以得不到教育部的相关经费支持,例如南信大的大气科学,还有南林、南中医、南医大。”相关专家表示,如果改革实行,部分学校的优势将体现出来。
  “根据酝酿中的综合改革,一流学科还有退出机制,每个建设周期都会有考核,如果不合格,会退出‘一流学科’平台,经费支持会终止。”南京某高校学科办主任说。

非211高校有望得到专项经费支持
☆ 相关资讯
Nature发布2014自然指数
凭借高质量科研论文,南大排世界第38位

  昨天,Nature出版集团首次正式发布全球前200名科研机构与高校的自然指数。根据发布,南京大学在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的发文表现优秀,2014自然指数在世界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中排名第38位,在全国高校中,仅次于北大清华。
  《Nature》执行主编暨Nature出版集团大中华地区总监尼克·坎贝尔说:“自然指数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中国科研的持续成长,尤其是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增长。我们希望能提供一种新层面的分析,并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期望使用者能梳理出科研的模式,关注趋势,分析各项实力,并了解机构和国家如何进行合作。”
⊙通讯员:陈晓清
⊙ 记者:俞月花

经费使用弊端
  目前,入选“985”工程的高校有39所。而“211工程”侧重以学科为重点支持,有112所高校入围。南京某高校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国家每年都会为这些学校拨付专项建设资金。“‘985’高校的经费申请项目有很多,例如重点学科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项目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该负责人表示,除了教育部拨款,江苏省教育厅还会给予1:1的配套经费。“211”高校也如此。
  “但目前的经费使用有弊端,例如以某个项目的名义申请的经费,专款专用,只能用在这个项目上,如果项目发生变化,这笔钱就没法用。但学校毕竟花了好多心思才争取来的,就不会让它浪费,有时会为了用而用。”南京某高校教育专家表示。
  专家建议,如果启动改革,不妨给高校更多的经费使用自主权。

就业歧视
  对学生而言,“985”“211”高校的名头,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为求职简历加码。
  虽然去年4月教育部就发出通知,用人单位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而现实中,仍有单位把“985、211院校毕业”作为招聘的门槛。
  前天举行的江苏省2015届医药卫生类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上,不少用人单位都打出“985、211毕业生免笔试”“985、211毕业生重点培养”等条件。徐州一所医院给优秀博士提供了很优厚的条件:安家费住房补贴28万,科研经费30万。而海报上对“优秀博士”作了严格界定,必须是世界高校排名前200名,985高校、211高校、中科院等学校毕业的。
  在现场投简历的硕士生小李,在碰了不少“软钉子”后,有点郁闷地说,虽然用人单位没有明确表明,只招“985、211”院校毕业生,但又是免笔试、又是优先考虑,让他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南京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表示,用人单位设置“院校门槛”,对于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公平没有好处,应引起社会关注。
  华为公司南京研究所人力资源经理张小康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985、211不是区分人才的标准,淡化‘985’‘211’,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力将更具说服力。”他说,近几年,华为在筛选人才时,更看重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南邮虽然不是211,但该校的毕业生很受欢迎,“最近我们发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毕业生比较优秀,就会格外关注。”
  东南大学高教所所长仲伟俊也说,淡化“985”“211”,将避免用人单位因为学校的身份,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缓解招聘歧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11-18 08:07:01|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科研经费流向梳理:211与985高校拿走七成

源自:南方都市报
  废除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传闻日前引发广泛关注,尽管教育部迅速澄清传言不实,但针对这两项工程的争议并没有迅速平息。“985”和“211”工程向来是高校的金字招牌,废除传言一出,教育资源的失衡、大学等级、利益固化等弊端又被再次提起。根据教育部科技司的统计,南都数据梳理发现,中国的高校资源特别是科研经费向少数“211”和“985”高校集中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
  截至2014年7月,中国各类普通高等院校已达2246所,其中公办本科院校就有782所。而目前列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名单的高校只有112所,在公办本科院校中占比还不足15%。如果把民办高校和专科院校算进来,这一比例将下降至5%,也就是每20所高等院校中才会出现一所“211”或“985”高校。“211”或“985”高校成为稀有品种。
  而且这种稀有也是高度失衡的。全国31个省区市中,“211”和“985”高校数量最多的6个省区市就占有了这些高校的一半以上。按校本部所在地算,北京、江苏和上海的“211”和“985”高校均达到10所以上,其中北京高达25所。而在广西、贵州、云南等中西部地区,“211”和“985”高校均只有1所。最为尴尬的是河北,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辖区;华北电力大学校本部迁移到了北京,保定的华北电力变成了一个校区,河北的“211”高校若有似无。
  “211”和“985”高校在科研经费上的“吸金”能力则进一步扩大了高教资源的失衡。教育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09-2013年的五年间,政府拨付的全国高等院校科研经费达到2647.69亿元,但其中的72%被112所“211”和“985”高校瓜分,剩下超过2000所高校只能分摊剩余的700多亿。
  39所“985”高校更是受到政府拨款的青睐。以2013年的科研经费为例,清华大学获得政府科研经费27.75亿元,高居榜首。而非“211”和“985”高校中获得政府拨款最多的首都医科大学仅得到4.59亿,不到清华大学的1/5。
  不过,“211”和“985”高校的高投入也带来了高产。如2009-2013年中国高校发表在全国性和国际性刊物的论文,有2/3来自“211”和“985”高校。历年科技成果受奖,特别是国家级奖项,“211”和“985”高校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 注释
  由于“985高校”亦 同时 是“2 1 1高校”,为区别讨论,文中所指“211高校”仅表示指“985工程”以外的211高校。北体、北外、对外经贸、中央音乐、国防科大、四军大、二军大、中央财大、上海财大、中南财大、西南财大11所“211高校”无经费及论文数据,故本文统计高校总计101所。
  资料来源: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南都数据新闻工作室出品 主持:邹莹
  数据采集与分析:南都记者万明
原文标题:211、985高校拿走全国七成政府科研经费)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11-19 02:47:00|显示全部楼层

“211”“985”高校拿走全国七成政府科研经费

源自:综合
重点高校科研经费重点高校科研经费
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

  近日,国内某大学校长透露教育部将取消“211”“985”工程建设。这一消息后虽被教育部否认,但引发了全社会对“211”“985”工程的再次关注。

  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虽然在促进中国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211”“985”在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学生就业方面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现状1

“211”“985”成高校贫富分水岭

  事实上,两个工程不仅给高校划出了“三六九等”,更决定了大学的“贫富”──它的背后就是教育经费拨款。高校对“211”“985”的角逐,说白了就是对专项经费的争夺,这笔可观的经费既有国家拨款又是省级配套,入围与否对高校的发展是天壤之别。

  这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的比重中可见一斑。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

  然而,各高校对“211”“985”的争夺却天然不在“同一起跑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广东就业率最高的高校之一,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在不少“211”高校之上,但却不是一所“211”高校。其原校长徐真华告诉记者:“我们从未申报过‘211’,因为我们连竞争的资格都没有。当时,‘211’入围要么是部属院校,要么各省只能推荐一所省属院校,我们既不是部属,也没进入省里重点培养的视野,先天没有机会。”

现状2

评选强调“平衡”和“经济实力”

  表面上,“211”评审主要指标有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师资、研究生规模等,实际上却受很多与“办学水平”无关的因素影响,如经济实力、学科地位,以及行政思维中的平衡主义、贪大求全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哪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强,争“211”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最典型的就是江苏。其他经济实力相对弱的省市,“211”评选就受到影响。比如全国其他部属师范类院校都进了“211”,仅有一所地处西部的院校没进,原因却仅仅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储朝晖还介绍,由于是行政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所以申报评审过程又同时存在很强的“平衡思想”──哪一个行业有了“211”重点学科,其他行业也得有;某一个地区有了“211”,就要考虑其他地区,“并不完全按学术标准,一些不够条件的也拿到了‘211’。”

现状3

为突击上马学生被拉搞“接待”

  为了能上马“211”,符合各项指标,不少高校采取了“运动式”突击战:上马基建项目,增加学科专业,招兵买马挖“老师”。

  据一些当年评“211”的在校生回忆,“那时候学校要评‘211’,到处是美化工程,一些从来没有的专业突然冒出来,学生老师甚至没几个,我们学生会干部都被拉去搞各种‘接待’”。

  “恶性竞争”手段也相当普遍。储朝晖说,有一些学校为了评上“985”“211”,从其他高校挖了很多师资。“如南京某一所高校为了参评,挖了很多江西、安徽的老师,哪怕对方会违约,也重金挖走了很多人。挖了这些老师以后,人事档案不给没关系,另外建档,以至于邻省高校人人自危。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破坏了整个高等学校发展的生态。”

“211”工程
  “211工程”是我国政府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和学校整体条件建设3部分,其中重点学科建设是“211工程”建设的核心。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985”工程
  “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其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5个部分。名称源自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1999年1月,“985工程”正式启动。

☆ 相关资讯

全国112所高校进入“211”,其中39所上榜“985”

湖南有4所“211”高校

  (记者:徐媛)“985”和“211”工程向来是高校的金字招牌。截至2014年7月,中国各类普通高等院校已达2246所,其中公办本科院校就有782所。其中,全国共有112所“211”学校,分布在31个省市;39所“985”高校,分布在18个省市。湖南共有4所“211”高校,分别是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其中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国防科大既是“211”又是“985”高校。

  据资料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中,“211”和“985”高校数量最多的6个省区市就占有了这些高校的一半以上。按校本部所在地算,北京、江苏和上海的“211”和“985”高校均达到10所以上,其中北京高达25所。而在广西、贵州、云南等中西部地区,“211”和“985”高校均只有1所。

  近年来,不少单位都把“985”、“211”院校毕业作为招聘的硬性条件。许多大学毕业生认为,这形成了一种隐性歧视。教育部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明确规定: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

  “211”“985”高校拿走全国七成政府科研经费

  (2009-2013年数据)

  “985”高校

  1394.94亿元

  “211”高校

  510.66亿元

  其他高校

  742.1亿元

  “211”“985”高校数量占公办本科不足15%

  (数据截至2014年7月)

  “985”高校39所

  “211”高校73所

  其他公办本科院校670所

※ 注释
  由于“985”高校亦同时是“211”高校,为区别讨论,图中所指“211”高校仅指“985工程”以外的“211”高校。资料源自: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专家解读

“985”“211”已造两大弊端

争抢经费 加剧教育不公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教授黄崴说,“985”“211”的产生在当时中国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差距大,需要集中资源办好一部分高水平大学时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一些教育专家同时指出,近20年前制定的“985”“211”工程,与现今的中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并不太完全适应,并且容易引发一些弄虚作假、教育“懒政”等“副作用”,应该尽快作出相应的调整。

  比较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争抢经费、加剧教育不公。

  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围”参评资格,也需要“跑部钱进”拿项目。广东省政府督学钟院生说,由于专项资金不是采取公开竞争的分配方式,更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完全依靠行政手段、长官意志,专家依据上报材料评审,封闭运行,有寻租空间,所以很多高校在北京都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跑到了的学校钱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则钱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加剧分化。

招聘设“门槛” 加剧大学生就业难
  另外,由于有“985”“211”的存在,导致一些招聘单位以此作为“门槛”设限招聘大学毕业生,从而使很多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教育专家指出,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高校的发展已经远非当年的“弱、小、散、少”的状况,而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万马奔腾。因此,有比较浓重的行政干预色彩的“985”“211”,在现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中国高校在一个公平环境中良性竞争、协同发展的“负能量”。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已经基本完成使命的“985”“211”,未来如何更契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如何调整和改革,不至于沦为“沉睡的规定”,值得人们期待。

新华时评

争议的背后是高校改革之问

  在近日引发的“211”“985”高校的争议中,记者调查发现,人们不满的并不是“211”“985”学校本身,而是背后隐藏着的高校改革之问。

  现在人们质疑的,其实是近20年前的一个行政决策,在现今的实际工作所衍生出的弊端──以行政手段来划分学校的等级,强化了高校领导政治级别等行政化色彩,并产生就业歧视、择校、教育不均衡等不良导向。

  目前,国际上也对大学进行分级,但分级依据是高校分层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市场自然会形成社会认同和专业认可,然后自然分层。而行政手段划分很难照顾到专业层面,经常出现“拉郎配”的现象,是发展机制的误导,一旦延续,会给高校发展埋下很多暗礁。

  因此,我们需要取消按工程、计划配置教育资源、学术资源等传统高等教育模式,还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和拨款体系。比如,可以尝试成立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负责结合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模、实际办学水平(社会评价和专业评价)制定高校拨款预算,并进行有效监督。

  同时,政府管理公办学校,要建立由官员、人大代表和校领导、师生及社会人士代表等共同组成的大学理事会,负责制定大学发展战略、预算,监督学校行政公开、透明使用经费。这就从管办评一体、行政治校,过渡、改革到管办评分离、教育家治校。

  总之,从现实的需要和时代的改革命题出发,曾经一度作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举措的“211”“985”工程,应该走出历史的负担,转变思路、再举改革,应对好公众的高校改革之问。(源自:长沙晚报)

◎ 图:王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4-11-19 03:47:00|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高校被曝为上马“211”拉学生干部搞接待

源自:新京报
1416336676_ckeaIW.jpg

  图解211985高校拨款
  近日,中南大学校长透露教育部将取消“211”“985”工程建设。这一消息后虽被教育部否认,但引发了全社会对“211”“985”工程的再次关注。
  已经走过了近20年历史的“211”“985”工程,虽然在促进中国高校水平、能力提升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211”“985”在获得国家科研经费拨款、学生就业方面的“含金量”越来越大,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申报 增学科招兵买马挖老师
  为了能上马“211”,符合各项指标,不少高校采取了“运动式”突击战:上马基建项目,增加学科专业,招兵买马挖“老师”。
  据一些当年评“211”的在校生回忆,“那时候学校要评‘211’,到处是美化工程,一些从来没有的专业突然冒出来,学生老师甚至没几个,我们学生会干部都被拉去搞各种‘接待’”。
  “恶性竞争”手段也相当普遍。储朝晖说,有一些学校为了评上“985”“211”,从其他高校挖了很多师资。“如南京一所高校为了参评,挖了很多江西、安徽的老师,哪怕对方会违约,也重金挖走了很多人。挖了这些老师以后,人事档案不给没关系,另外建档,以至于邻省高校人人自危。这种现象比较普遍,破坏了整个高等学校发展的生态。”

评审 受学校经济实力影响
  表面上,“211”评审主要指标有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师资、研究生规模等,实际上却受很多与“办学水平”无关的因素影响,如经济实力,学科地位,以及行政思维中的平衡主义、贪大求全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哪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强,争“211”的可能性就大得多,最典型的就是江苏。其他经济实力相对弱的省市,“211”评选就受到影响。比如全国其他部属师范类院校都进了“211”,仅有一所地处西部的院校没进,原因却仅仅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
  储朝晖还介绍,由于是行政主导下的资源配置,所以申报评审过程又同时存在很强的“平衡思想”──哪一个行业有了“211”重点学科,其他行业也得有;某一个地区有了“211”,就要考虑其他地区,“并不完全按学术标准,一些不够条件的也拿到了‘211’。”
  以湖南为例,湘潭大学是该省教育部共建大学、唯一没有经过大规模合并的老牌综合性全国重点院校,至今没能评上“211”。另一方面,一些教育水平、科研能力、学科建设都非常一般的高校,但出于搞地区平衡的行政需要,“分果果”一样均在“211”之列。

拨款 科研经费相差23倍
  事实上,旨在为建设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而设的“211”“985”工程,是在近20年前以行政计划手段配置教育资源的结果。
  “211工程”、“985工程”分别是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先后提出的高校重点建设工程,前者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目前总共有112所高校进入“211”;后者是在“211”范围内进一步甄选世界一流大学,仅有39所高校“上榜”“985”。
  事实上,两个工程不仅给高校划出了“三六九等”,更决定了大学的“贫富”──它的背后就是教育经费拨款。高校对“211”“985”的角逐,说白了就是对专项经费的争夺,这笔可观的经费既有国家拨款又是省级配套,入围与否对高校的发展是天壤之别。
  这从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占高校科研经费的比重中可见一斑。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 ●

■ 追问
资金分配谁来监管?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教授黄崴说,“985”“211”的产生在当时中国教育资源有限,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差距大,需要集中资源办好一部分高水平大学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一些教育专家同时指出,近20年前制定的“985”“211”工程,与现今的中国高校的发展现状并不太完全适应,并且容易引发一些弄虚作假、教育“懒政”等“副作用”,应该尽快做出相应的调整。
  比较明显的一个弊端就是争抢经费、加剧教育不公。
  一些高校即便有了“入围”参评资格,也需要“跑部钱进”拿项目。广东省政府督学钟院生说,由于专项资金不是采取公开竞争的分配方式,更没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完全依靠行政手段,长官意志,专家依据上报材料评审,封闭运行,有寻租空间,所以很多高校在北京都设了“资金办”,“跑部进京”争经费。跑到了的学校钱越来越多,其他学校则钱越来越少,恶性循环,加剧分化。
  另外,由于有“985”“211”的存在,一些招聘单位以此作为“门槛”设限招聘大学毕业生,导致很多非“985”“211”高校的毕业生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已经基本完成使命的“985”“211”,未来如何更契合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如何调整和改革,不至于沦为“沉睡的规定”,值得人们期待。 ●
原文标题:“211”“985”被指成高校“贫富分水岭”)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11-22 03:07:00|显示全部楼层

逾四成受访者:985和211工程不应继续搞下去

源自:新京报
U9373P1T1D31184354F21DT20141122025243.jpg

  985和211工程
  近日有传言称“985、211工程将被废除”,这遭到教育部辟谣,但985、211工程也成为舆论焦点。新华社刊文指出,985、211的存在易引发弄虚作假抢经费、加剧歧视等,并称“211和985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上已经基本完成使命”。公众对此怎么看?本期“京报调查”(新京报与优数咨询联合推出)就此展开调查。

■ 旁边评论
去985、211之弊,别止于锯箭疗伤

  连日来,媒体和舆论痛陈985、211积弊,指责这顶“金帽子”已成高校的“贫富分水岭”,它造成校际恶性竞争,带来身份歧视……而与之对应的,就是要求将其废止的呼声。“京报调查”的“逾四成人觉得985、211不应继续搞下去”的结论,即为印证。
  毫无疑问,附着在985、211上面的某些问题,确实需要正视,但若只是“取消”这两个项目,挺多只是锯箭疗伤。毕竟它只是行政主导的管理体制的衍生物,而非体制本身,时下最需要的,是将高校办学跟行政化环境隔离,让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规律主导型”模式,减少行政干预,进而带动拨款方式、竞争机制等一揽子的改革。若“去行政化”顶层设计臻于完善,改革举措得以落实,985、211也必然会从行政治校的承载符号变为空头标签,到那时,985、211“存与废”还是问题吗?
  新京报评论员 佘宗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9:45,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