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2573|回复: 11
 1熊猫
 呆子 发表于: 2005-3-21 23:34:2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1950-1977年] 中国实施的三线建设战略工程 迁徙上百万人移上千工厂

 [复制链接]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极为困难,但是三线建设也为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呆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呆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呆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呆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呆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呆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雏菊花 发表于: 2019-9-9 11:53: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实施的这个战略工程 迁徙上百万人移上千工厂

源自:瞭望智库公众号
原文标题:美苏皆为敌!中国实施了这个战略工程,迁徙上百万人,移植上千工厂……
⊙作者:李浩然

  从1964年到1980年,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极为罕见的一幕在中国发生:
  当全球工业发达国家按照煤铁复合型、临空型和临海型的布局原则,尽量向着交通发达,原材料和能源供应方便的地方集结时,中国上千大中型企业却从东部和北部,纷纷迁往偏僻闭塞的西南和西北;
  当城市化进程在全球日益加速时,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工人、解放军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却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召唤下,从大城市钻进了小山沟。

1444-iekuaqs7707308.jpg
(图为全国各地抽调的建设者们日夜兼程汇集攀枝花进行建设)

  这就是“三线建设”,短短十几年间,上千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星罗棋布于中西部地区,成为推动中国中西部工业化的“加速器”。
  在那个年代,中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惊人之举?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又是如何展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一:美国曾计划炸毁中国的核设施
  “当年为什么进行三线建设?”现在很多人可能会有此一问,在和平年代生活久了,人们很难想象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为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数十年缠斗。在日益升级的核军备竞赛中,两个超级大国都手握可以把地球毁灭好几遍的核武器。而当时的中国,与美国长期对峙,又与苏联关系恶化,处在两个超级大国核威慑的阴影下,让人隐隐感觉,危险在渐渐逼近。

e70d-iekuaqs7707354.jpg
(图为美苏冷战期间的漫画: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多余──
  1994年美国解密的一批档案证实,1964年4月白宫曾秘密起草了一份与中国有关的绝密报告,内容主要是对中国进行突然袭击──建议对中国罗布泊核基地进行彻底打击和摧毁,设想的方法是,台湾方面派出特种部队,美国出动运输机,直接对大陆后方核基地进行袭击。
  当时美国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四个月前,中国原子弹同步聚焦技术关成功突破,这让美国大为震惊。
  除此之外,1964年的中国边境也不太平──
  8月,美军介入越南战争,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越战”,中越边境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东部,败退到台湾的国民党不甘失败,时刻不忘反攻大陆;西部,中印交恶,摩擦升级为小规模战争;北部和西北部漫长的边境线,以往因背靠苏联而倍感安全,但随着中苏关系破裂,“老大哥”便成了最危险的敌人。
  抗美援朝的硝烟味道并不遥远,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环境足以让中国警觉。
  更让人担忧的是,当时中国并没有自己可靠稳固的大后方。
  中国古代几千年都处于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游牧民族,而东部的浩瀚大海则形成可靠的屏障,十分安全。
  但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就转了180度的大弯,从1840年到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而我国富庶区域和经济文化中心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地区。1938年到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的25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样的布局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 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
  正是看到了这些,毛泽东开始酝酿调整中国工业布局的宏大构想。
  1964年8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所以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在毛泽东看来,中国按地理区域可以划分为“三线”,第一线主要为边疆和沿海地区,第三线包括云、贵、川大部分,湘西、鄂西等西南地区,陕、甘、宁、青四省区大部分,以及豫西、晋西等西北地区,共涉及13个省区。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的地带,就是二线地区。

9c53-iekuaqs7707404.jpg
(图为中国三线建设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源: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此后不久,全国上百万人从沿海来到内陆城市,开始了“备战备荒”的“三线”建设。就是想在一个比英、法、德面积总和还要大的区域,对整个经济与文化进行再造。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国防工业体系,可以保持中国工业化进程不被彻底打断,这样,即便遭到强敌夹击,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然后伺机反击。
  1964年9月,当中国核试验已经箭在弦上时,经过一番犹豫后的美国人最终没有按下战争按钮。
  “在中国爆炸原子弹与美国对中国进行秘密打击之间,还是后者更有风险。”
  然而,此时安静荒芜的中国西部已因数以万计年轻人的到来而沸腾起来,整个西南、西北地区的命运,以及数万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

二:迁徙百万人、移植上千工厂的神秘行动!
  1964年的中国西部荒芜宁静;1964年的中国东部热情喧闹。
  热情似火的人们、耳畔时常响起的革命歌曲,还有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建设标语,为那个时代注入了无限激情。一句“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燃起了无数青年的西部创业梦。
  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民工等,伴随着这首《我们走在大路上》,开始了他们的迁移
  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
  披荆斩棘奔向前方
  向前进 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
  向前进 向前进
  朝着胜利的方向
  歌曲中洋溢的革命乐观主义,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味道。

5961-iekuaqs7707453.jpg

  与今天人才从西部向东部流动相反,在这场由国家推动的人口迁徙大潮中,东部沿海地区扮演了人口输出的角色,输出的同样是那个年代的精英,他们技术过硬,而且有某项专长。
  很多人都是第一天被批准可以去,第二天就开始做准备,第三天背起行李就走了。
  “当时也没说我去跟爱人商量商量,也没跟父母商量商量,就是自己决定去,组织科问有什么困难时候也回答没有,认为提困难就是一种羞耻。”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西南、西北,很多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用缝纫机缝衣服就算很先进了,仅仅依靠自身基础实现工业的发展,几乎就不可能。
  所以很多从东部迁来的工厂,基本整个厂被“连根拔起”,往西部移植。但这不是说搬就能搬的,肯定是道阻且长,首当其冲的就是新工厂的选址问题。
  当时,“靠山、分散、隐蔽”是三线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靠山”就是要求企业远离大城市,去偏远不易受敌人攻击的山区;“分散”就是不能太集中,比如一车间在这个山沟,二车间就得在那个山沟;此外,高精尖工业不仅进山,还要钻山洞,比如三线兵工厂中的“国营147厂”,就是依山势而建。

1a3d-iekuaqs7707503.jpg

  其中就有很多300多米深的洞中车间,最多能容纳600人同时工作。

5ab9-iekuaqs7707570.jpg

  这十多层楼高的车间怎么上去呢?三线建设者们用了这样的缆车,工作日时候分批上去,等到下班时候再分批下来。

3cd1-iekuaqs7707627.jpg

  从中我们就能看出,找个合适的厂址有多难,直到1965年大部分企业才基本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三线建设者也随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建设工作中。
  在贵州大山深处的六盘水,10万建设大军集结完毕。来自东部繁华之地的时代精英,闯入了这片“夜郎之地”,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荒芜,但眼下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怎么生产,而是怎么生存,因为这里根本没有房子住!
  下面这种建筑叫“干打垒”,由石头、泥巴和竹木构成,是建设者们自己动手垒起来的。

ed9e-iekuaqs7707698.jpg

  三线建设初期,能住进“干打垒”已经算幸运,油毛毡、席棚子、寺庙,甚至猪圈、马棚都曾经成为建设者的“家”。
  “每家之间就隔着薄薄的一层席子,有时候睡觉一蹬腿,就伸到别人家去了。”
  而且,西南腹地蛇鼠毒虫遍地,有时干活回来掀开被子,就能看到盘踞在里面的蛇,半夜还可能被蜈蚣咬醒。
  “四川的太阳云南的风,贵州下雨赛过冬”,低纬度高海拔的六盘水,即便在最炎热的夏季,平均温度也不过20度出头,在阴雨连绵的雨季,雨一下能长达两三个月。湿冷的天气使建设者们夏季也不得不穿上棉袄,棉袄外还得套个雨衣,每天就这样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他们晚上回到宿舍,水鞋里能倒出一杯水来,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脚都被泡白了,很多人都出现了不适症状。

1692-iekuaqs7707760.jpg

  煤矿开采最重要的就是解决电力问题,但在山区铺设高压电线谈何容易。为了早日送电,建设者们组织了一支专门的运输队伍,架线需要的钢材、水泥,甚至和水泥用的水,都是他们肩挑背扛一点点运到山顶的,这一根水泥电线杆,就有一吨多重。

1089-iekuaqs7707834.jpg

  在基建工程兵们的不懈努力下,一座座高压输电塔屹立起来,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铺设电线。将50多斤一捆的电线从山顶铺到山脚,对男兵来说都并非易事,更何况,接到这项任务的是一队女兵。
  她们想出了一个能顺利完成任务但极具风险的方法──把线套在身上,然后从山上连人带线滚下来,等到了山下,线也就放完了。

488c-iekuaqs7707906.jpg

  当六盘水的建设者们遭受雨淋时,在金沙江畔的攀枝花,西南高原的烈日让每一位建设者都脱了一层皮。但满载着年轻人的大卡车还是一辆辆开了进来,车上的他们喊着“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
  同样被晒得脱了皮的,还有奋战在西北黄土高坡上的建设者,他们开始昼伏夜出,工地的灯光成为秦岭山脉的点睛之笔。
  不论在哪,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工作成为每一位建设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以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为代表的企业投入生产,工业文明的星星之火渐渐在中国西部蛮荒之地开始燎原。

4d64-iekuaqs7707975.jpg
(图为三线地区主要建设示意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6月)

三:从地图上消失的中国地下核工程基地
  有了冶金、燃料、机械等工业后,接下来就是建立最关键的国防工业。“三线建设”时期,大部分国防工业基地都围绕重庆渐次铺开,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
  为什么选在了重庆?
  一是因为重庆有较强的军工实力。这里的兵器工业本身就有一定基础,特别是在民国时期,如果不算关外,军火工业80%都靠重庆生产。重庆的望江、长安、建设、空压等兵工厂,在全国举足轻重,解放后又进行了扩建,尤其是1956年引进、消化了苏联的制式武器生产,更是实力倍增。
  二是因为重庆的煤钢工业也有一定基础。重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就开始开采南桐、天府煤矿,1959年后很多煤矿又进行了扩建;重庆还有以重钢、特钢为代表的钢铁工业,重钢是清末张之洞建立的汉阳铁工厂,在日本侵华时期被国民党整体搬迁到了重庆,特钢原来是四川军阀刘湘的兵工厂。
  三是因为重庆坐落于五省交界处,周围多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

41ef-iekuaqs7708059.jpg

  于是,重庆就成为导 弹、火炮、飞机、舰船等常规兵器,甚至核工业的制造中心,100多家军工企业渐渐聚集到了重庆周围。

56e3-iekuaqs7708123.png
(图为三线建设中重庆新建、迁建的部分军工企业 图源:根据《四川江津县地名录》整理)

  就是这些深藏于西南群山中的军事基地,打磨出各种国之利剑。其中就有中国第一枚国产地空导 弹──红旗-2。
  1960年台湾从美国接收了U-2侦察机,并秘密成立了U-2侦察机部队“黑猫中队”,仅1962年上半年,黑猫中队就11次侵入大陆领空实施侦察活动,它能飞到2.2万米的高空,当时大陆的歼击机、地炮等都够不到,U-2侦察机也就更加大摇大摆、明目张胆。
  后来,虽然中国从苏联引入了萨姆-2地空导 弹,但击落U-2侦察机仍十分困难,因为黑猫中队对这些导 弹在大陆的位置早就了如指掌,他们绕开走就能安然无恙。而且,62枚萨姆-2地空导 弹经几年的消耗后,所剩无几。
  所以,1964年起,三线兵工厂开始了红旗-2导 弹的研制,20世纪60年代后期,三线厂共生产出红旗-2导 弹1500余枚,并列装人民空军。
  1967年9月8日上午9点30分,一架国民党飞行员驾驶的U-2侦察机从台湾桃园机场秘密起飞,两个小时后,在浙江嘉兴的上空被红旗-2地空导 弹一剑封喉。此后,曾经不可一世的国民党U-2侦察机再也不敢随便进入大陆进行侦查。

6fbe-iekuaqs7708234.jpg
(图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4架U-2侦察机残骸 图源:CNR国防时空)

  重庆三线厂生产的利器还有033型潜艇,在山区建造潜艇看起来有些疯狂,决策者和军工建设者当然也知道其中的不便,但在那个备战备荒的特殊年代,安全隐蔽才是头等大事。

65f4-iekuaqs7708325.jpg
(图为生产033型潜艇的国营432厂)

  国营432厂是原川东造船厂的代号,这里生产的船只对外叫船舶,事实上,这里制造的就是中国海军的033型潜艇。
  在远离中国沿海的西南山区,建造一艘70多米长的潜艇,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很多工程师是从上海江南造船厂调过来的,但更多的是根本没见过潜艇的工人,他们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823f-iekuaqs7708395.jpg

  潜艇造好后,如何让它通过三峡的激流险滩顺利到达千里之外的上海?在众人集思广益下,建设者给潜水艇量身打造了一个槽型驳船,这才把这个庞然大物安然无恙的交付。

ee8b-iekuaqs7708484.jpg

  从1976年建成投产到1985年,432厂总装交付了3艘033型潜艇,潜艇建成要举行仪式,当时厂里的职工都舍不得泼香槟,庆祝的方式就是每人可以吃一块红烧肉。
  在重庆三线兵工厂中,最重量级的要数位于白涛镇的“816核工程”,这是中国最大的地下核工程基地,也曾是一个重大国家机密!
  在当年不断恶化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唯一的核反应堆甘肃“404厂”已经受到了战争威胁。于是,我国开始在西南深山腹地建设第二个核原料生产基地。重庆白涛镇比较隐蔽,地质结构稳定,且靠近乌江,能提供大量的冷却水,成为合适的核原料基地。此后,白涛镇就从地图上消失了,后来出版的地图都不再标注白涛镇。

c027-iekuaqs7707267.jpg
(图为816核工程外围鸟瞰)

  从1967年到1984年的17年间,先后有6万多人从全国各地聚集到白涛镇,负责施工的工程兵以连为单位分成四批,昼夜不停地轮番对金子山冲锋掘进,挖空了150余万立方米的岩石,金子山几乎被掏空!挖出的130多条大小导洞、隧道、竖井如骨骼般支撑起整个816工程,总计有大约21公里。

5882-iekuaqs7707327.jpg
(图为816核工程内部的导洞、隧道、竖井)

  这些洞穴不仅高大,而且安全牢靠,设计时可承受200万吨原子弹的破坏力。
  816核工程有十分严格的保密纪律,所有进厂的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政审,大部分工人在山洞工作了半辈子,却从没在里面完整地走过一圈。

32b3-iekuaqs7707376.jpg
(图为816核工程外门 图源:央视网)

  整个掘洞和建设过程中,先后有一百多名官兵牺牲,他们的尸骨被掩埋在附近烈士陵园,这些年轻的战士平均年龄不到21岁,有的甚至连准确的家庭地址都没有留下。
  但当1984年6月工程接近完工时,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作出了军转民的战略改变,816核工程建设者也收到了停建通知,这让他们始料未及,很多建设者痛哭流涕。
  有人说,816工程因和平而建,又因和平而停。
  2009年4月下旬,816核工程以旅游景点身份对外开放。

c6d5-iekuaqs7707426.jpg
(图为816核工程核反应堆大厅 图源:央视网)

  有媒体曾采访参与816核工程建设的老人,当时一位80多岁的老人已丧失了部分思维能力,有时连儿子都认不出来,但始终没忘自己保卫者的身份,一听要采访,神志突然清醒:“这是党和国家的机密,我无权告诉你。”
  也有人想写一本相关的书,让国人知道这个地方曾经发生的事情,为了写书,他寻访了很多当年的建设者。但他发现,直到今日很多老兵还在坚守着当年的承诺,对为之流血流汗的816核工程守口如瓶。
  他们都不知道:816核工程已经解密十几年了,连基地都对外开放了。
  除重庆外,豫西、湘西、鄂西等三线地区也都有常规兵器生产基地,湖北、四川、陕西等还能生产军用汽车、坦克,这样就基本形成了内地常规兵器生产体系。据统计,到1980年三线地区生产的常规武器已经能占到全国的一半多。

四:改变2000万人命运的成昆铁路
  1965年深秋,邓小平视察了川西一带,确定了“三线建设,两基一线”的布局,“两基”就是前面提到的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和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而“一线”指的就是成昆铁路。

30af-iekuaqs7707468.jpg

  有了成昆铁路,贵州六盘水的煤才能运往攀枝花,供其锻造钢铁;而攀枝花的钢铁也可以运往重庆,用来制造武器。
  但要修建成昆铁路谈何容易?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成昆铁路沿线地带被外国专家们称作“铁路禁区”,长期被认为是不可能修筑铁路的地方。
  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中国曾设计了东线、中线、西线三个方案,苏联专家看完之后斥责说,三个方案中,只有中线勉强可行,西线根本就不能修建铁路。
  如果仅仅是想修一条路,那中线和东线既保险又容易,但这两条线所经过的地区,没多少经济据点,资源也不怎么丰富,辐射带动能力很有限。相比而言,西线的诱惑力极大──沿途蕴藏着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辐射包括四川、云南在内的13.6万平方公里土地;沿途也盛产粮食和经济作物,急需运输通道与内地联系。
  但西线也是线路最长、难度最高的,中苏两国专家由此展开了激烈争论,最终经国务院研究后确定了穿越攀西大裂谷的西线方案。

8588-iekuaqs7707547.jpg
(图为成昆铁路上的一线天桥)

  这也招来了一波波质疑,“这是一个禁区,死亡这门”、“即使建成,也不能投入使用”。当时美国《当代》杂志曾指出“面对如此复杂的地质构造,加之比活火山还可怕的泥石流,世人对未来的成昆铁路将拭目以待”。
  在一片怀疑声中,1964年8月,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加入到修建成昆铁路的大决战中。
  选择了西线,也就选择了难以想象的艰难。
  成昆铁路从四川成都出发,经过西昌、攀枝花、黑井,最后到达云南昆明,全长1100公里,在地图上这只是不起眼的“小线段”,但在这段高山峡谷与激流险滩组成的拼图上,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地质状况──摇摇欲坠的危岩落石,潜伏着泥石流和滑坡的不稳定山体,纵横交错的溶洞,行踪诡秘的地下暗河。
  除此之外,成昆铁路要通过地质大断裂带,有两百公里的线路,都处在八至九烈度的地震区。拦在铁道兵前面的,简直是九九八十一难,随便拿出一样,即使放在现在,也需要先进的设备和精密的设计才能很好地完成好。但当时的铁道兵,只有手中的大锤、钢钎,连手持风钻都是稀罕物。
  铁道兵来到之后,首先就是想办法在这“气死猴子吓死鹰”的地方安营扎寨。为了让营房尽可能靠近施工现场,他们就在超过45度的峭壁上建立足之地,用绳子吊着在峭壁上进行开凿。生活条件当然也很恶劣,白天暴雨冲走了被子,夜里帐篷又被大雪压塌。

0e19-iekuaqs7707620.jpg

  按照工程设计,在全长1100公里的成昆铁路线上,共建有铁路桥梁991座,隧道427条,仅桥梁和隧道的总长度就超过400公里。也就是说,行进在成昆铁路的列车,有三分之一时间,不是在穿隧道,就是在跨高桥。
  但在这里开凿隧道,就是在危险边缘行走。有时候挖到暗河,水一下子冒出来,瞬间把人从里面冲出来了。有时候大大小小的地下溶洞出现,最大的溶洞直径能到近50米!而洞中封存的积水更是深不可测。还有那些随时可能发生的塌方,能塌成篮球场大小的“通天洞”,这不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也极大地增加了铁道兵的工作量,他们既要清理塌下来的渣石,又要用混凝土补上一个个硕大的缺口,而搅拌混凝土所用的水泥都要一袋袋从山下扛上来。

881b-iekuaqs7707696.jpg

  没有现代化的机械搅拌混凝土,他们就人工搅拌,有时候为了赶进度,一天干上18小时也不停下来。
  就拿修建沙马拉达隧道来说,一天往往只能前进半米,而仅在这条全长6.38公里的隧道上,就牺牲了136人,相当于每前进一公里就有21人诀别。

9264-iekuaqs7707753.jpg
(图为奋斗在成昆铁路施工工地上的铁道兵官兵 图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按照工序,打风枪时需在外面接上水管,这样可以减少灰尘,但很多战士为了抢进度,省去了这个环节,直接打起了干风枪。在缺少现代防护装备的条件下,有的铁道兵战士在隧道的烟尘中患上了无法治愈的肺部疾病,有些人至今还被这种疾病困扰。然而,这些老兵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和那些为了成昆铁路牺牲的战友们比起来,自己这些病痛实在不算什么。
  1970年7月1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在1100公里长的铁路沿线,像下图这样的烈士陵园就有30多座,1200多名铁道兵烈士埋骨其中,可以说,平均每一公里铁轨,就有一位烈士在永久守护。

4c84-iekuaqs7707827.jpg

  成昆铁路建成后,与美国阿波罗号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一起,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20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成昆铁路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不便的状况,一位经济学家曾这样评价道: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成昆铁路的建设,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2000万人的命运。
  除了成昆铁路,襄渝铁路、贵昆铁路等也在三线建设期间缝合着中西部铁路网缺口,新建成的约8000公里铁路,占1965年~1980年间全国新建铁路的55%。与此同时,以西部地区为主的三线铁路里程数从占全国的19%跳跃式地增长至35%。

6f42-iekuaqs7707905.jpg
(图为主要三线铁路的建设年份和长度 图源:《柯尚哲:三线铁路与毛泽东时代后期的工业现代化》)

五:当“三线建设”已成往事
  当那些千里转战的三线建设者们已经习惯了三线地区的生活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大批的军工企业面临着艰难的军转民阵痛。走出封闭世界,跳入商海,面对扑面而来的商品经济大潮,他们一时措手不及。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合并了,一些企业停办了,一些企业则选择了迁出,也有很多企业通过改制、转型、重组后重获新生。
  今天我们知道的攀枝花钢铁集团、重庆长安汽车、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葛洲坝水电站等都是三线建设的直接或者间接产物。

f8d9-iekuaqs7707983.png
(图为三线建设的部分成果)

  就此,很多人发出疑问:最后并没有发生战争,三线建设究竟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着众说纷纭的见解,但如果我们把“三线建设”放在历史长河中,对各个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这样一句话也许是合适的:三线建设使我国建立了巩固的西部战略后方,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成绩是主要的;同时,在当时的环境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偏差。
  先来说成绩,最主要的就是把西部带入了工业化时代。
  从1964年到1980年,国家在三线地区国防工业和科研建设投资累计近200亿元。1963年西部云、贵、川、陕、甘、宁、青七省工业总产值占全中国的10.5%,到1978年上升到13.26%。
  许多交通不便甚至与世隔绝的地区通过三线建设得以与外界联系起来,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也有效缩小了东西差距。比如,成昆铁路的修通,使沿线凉山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跨越了50年。
  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在西部荒山僻野中拔地而起,如攀枝花、六盘水、十堰、金昌过去都是山沟野岭,现在发展为著名的钢城、煤都、汽车城、镍都。几十个古老的县被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现代化工业科技都市和交通枢纽,如四川绵阳、德阳,贵州遵义、安顺,云南曲靖,陕西宝鸡、汉中、铜川,甘肃天水、青海格尔木等。

ccd3-iekuaqs7708039.png
(图为1963年与1980年西部七省区工业总产值指数比较<以1952年为100>图源: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9)》)

  三线建设还给西部带去了科研人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部地区占有天时(国家决定优先发展东部)、地利(地理条件优越),而西部地区要发展,只能靠“人和”,三线建设给西部带去了大批知识分子,陕西各类科技人才就有82万多人,四川更是有150多万人,连人口相对稀少的新疆也有科技人才43万人。他们的加盟,使80年代西部地区科技人才的比例高于全国的平均数。
  正是前三个“五年计划”把近40%的投资放到了三线地区,才建立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之后,中国才可以顺理成章的缩减军备,集中投资东部地区,全力发展经济。同时,这样可靠的后方基地,也起到了保险作用,中国才能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
  如果单纯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三线建设的成绩就更明显了。三线建设是面临美苏袭击的危险下进行的,并非无的放矢,档案证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当时有战争打和打不起来两种考虑。问题不在于哪种可能性大,而在于没有后方基地的中国,无疑是拿国家命运赌博!
  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高科技优势对伊拉克进行空中精确打击,取得了入侵战争胜利,更说明了三线建设的重要性。现代战争虽然减低了地域的作用,但并不是“无纵深、无前方后方之分”,美国和多国部队之所以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取得胜利,除了被打击国家与美国军事实力的差距外,很重要的是他们自身都没有可靠的后方。

79e3-iekuaqs7708107.jpg
(图为美军空袭下的巴格达)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横贯上万里,即使入侵者在东部公海发射导 弹,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西部地区,飞机则要花更多时间,短期内不可能摧毁中国西部崇山峻岭间的各个军事基地,拥有强大后方,完全能对入侵者形成有效威慑,在持久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但毋庸置疑,由于“靠山、分散、进洞”的原则,企业选址不少选在不利生产的地区,且由于缺乏论证,上马过急,很多三线建设企业经济效益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从下图一、三线地区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也能看出这一点,三线地区的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总产值、百元全部资金实现利税均不及一线地区的一半,这也造成了后来诸多三线企业在市场化的大潮中举步维艰。

12c9-iekuaqs7708178.png
(图为1978年各地区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重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比较 图源:马泉山《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到了今天,三线企业已成为特殊时代的工业标本,而一批又一批的三线人,也早已不再年轻。
  但当年他们无反顾地跋山涉水,扎根在大西北、大西南的深山峡谷中,这段史诗般的历史,是我们艰苦卓绝、自力更生的印记。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伟大的三线工程和三线人致敬!

§ 参考文献
  [1]纪录片《大三线》|央视网;
  [2]纪录片《永远的铁道兵》|央视网;
  [3]纪录片《军工记忆系列之三线风云》|央视网;
  [4]神秘的中国核工程,那些不肯忘却的人|微信公众号“8号路口”;
  [5]探秘中国最大地下核工程“816”:从绝密计划到开放景点|米艾尼,北京日报;
  [6]中国最绝密地下核工厂曾为生产原子弹服务,如今对外开放了 | 参考消息;
  [7]失落的光荣:中国三线建设五十周年回眸 | 聂作平,《同舟共进》2014年第6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红星 发表于: 2018-2-19 12:08: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这项战略工程影响深远 当下年轻人却少有所闻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这项中国史上空前的战略工程 影响深远 当下年轻人却少有所闻

urYw-fyrswmu0254578.jpg
陕西汉中,三线建设旧址

  “三线”,一个当下年轻人听起来十分陌生的词。
  什么意思? “三线”城市?还是什么股票名词?
  都不是。
  “三线”也称为“三线建设”,指的是1964年到198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科技和工业交通为主的大规模基础建设。
  再说点你熟悉的。
  你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你也许知道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集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城、葛洲坝水电站……这些中国响当当的名字,它们,都是三线建设的直接或间接的产物。
  你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你也许用过或者听过“长虹”电视机、“风帆”蓄电池、“东风”汽车、“嘉陵”摩托车,这些都是军民转型中最为人熟知的民用产品,也都是三线建设的产物。
  你不知道三线建设,但是你也许看过电影《青红》、《山楂树之恋》、《二十四城记》。这三部电影的背景,就是三线建设。

_qB4-fyrswmu0254827.jpg
《山楂树之恋》剧照

  那究竟什么是“三线”,三线建设因何而起呢?
  看一条视频,告诉你什么是“三线建设”(100秒)
  根据当时的地理划分:
  “一线”地区指位于边疆沿海的前线地区;
  “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
  “三线”地区指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三线又有大、小之分,中部及沿海各省的偏远腹地称为“小三线”,西南、西北地区的川、贵、云、陕、甘、宁、青称为“大三线”。

xuCL-fyrswmu0255258.jpg
图中深色区域为“三线地区”覆盖省市区

  为什么要建设“三线”?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初说起。
  当时,随着国际形势的演变,我国周边形势异常严峻。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铁路等过于集中在沿海城市,一旦发生战争,我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工业布局非常脆弱。
  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从1964年到1980年,三线建设历时15年之久,实现了国家建设的重点由东部向西部的迁移,建成了巩固的战略后方;
  合计新修8000多公里铁路线;
  完成上千个建设项目;
  十堰、六盘水、攀枝花等多个新兴工业城市平地而起;
  超过400万人迁移到了三线,涉及了数百万家庭。
  三线建设者从上海、沈阳等工业重镇向西部偏僻深山里转移,支援“三线”发展,在穷乡僻壤之地扎下了根。
  他们风餐露宿、肩挑背扛,将自己的热血青春献给了祖国的三线建设。

rczi-fyrswmu0255495.jpg
攀枝花建设之初,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在平整土地

NtEb-fyrswmu0132779.jpg
-VM_-fyrswmu0132854.jpg
为了建设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在成昆铁路尚未修通的情况下,几万名建设者在人烟稀少和山岭陡峭的金沙江两岸展开会战

xy3v-fyrswmu0132899.jpg
当时,交通部队从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抽调了1500多辆汽车、几千名驾驶员,同四川、云南的运输队伍一起,组成“钢铁运输线”,将数十万吨建设物资及时运到工地,保证了攀钢一号高炉按时出铁

pTpp-fyrswmu0255916.jpg
贵州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

  贵州六盘水,10多万人参加的煤炭大会战,按期拿下了年产近1000万吨的矿井建设任务。

EoOi-fyrswmu0132985.jpg
汉江油田“石油会战”

  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40多万建设者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荒山野岭,架起一个又一个钻探井,打出一口又一口产气井,找到了江汉、南阳两大油田。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三线建设”在当时是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字眼,直到80年代建设结束才公开见诸报端,让更多人知晓。

2TBJ-fyrswmu0256471.jpg
重庆涪陵区,三线工程之一的816地下核工程,洞体外招贴画呼吁“不要战争,要和平”

  1980年代后,“三线”企业由于位置过于分散、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部分企业经过“军转民,以民养军”的调整改造实现了凤凰涅槃,有些成为了新一代大国重器的摇篮。而有些“三线”企业或搬迁、合并,或破产、重组,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7nIG-fyrswmu0256725.jpg
东风汽车集团的前身是三线企业十堰第二汽车制造厂

v9QJ-fyrswmu0257349.jpg
“嘉陵”摩托车集团前身是重庆兵器工业基地

yWND-fyrswmu0257925.jpg
西昌导 弹基地变为卫星城,用长征系列火箭为世界多个国家发射了卫星

PaZs-fyrswmu0257668.jpg
酒泉航天基地,也就是现在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现了中国人邀游太空的梦想

V1ZK-fyrswmu0258233.jpg
“风帆”蓄电池

  很多身边随手可见的产品,其实也来自三线。比如“风帆”蓄电池。
  您家里如果有车的话,不妨可以打开车盖看一下,不管是新能源车,还是电动汽车,躺在里面的供电设备很有可能就来自“风帆”。而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就是从当年“三线”的保定482厂走出来的,如今则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9GJW-fyrswmu0258927.jpg
“成飞”干洗机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简称“成飞”)──我国飞机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歼十”、“歼-20”都是在这里诞生的。然而,就是这个如此“高大上”的企业曾经也做过非常之接地气的民品,就是上面这台干洗机。
  尽管只是一台不起眼的干洗机,却也融汇了“钻研到底”的三线精神,应用先进的航空技术结合国内外用户对洗涤设备的需求,精心设计研制。

YL8_-fyrswmu0259272.jpg
红阳厂手工敲制的第一台大客车

  这台1975年产于湖北远安的红阳厂的大客车,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具,没有生产作业流水线,全靠厂里的人自己动手、一敲一击独立完成。到今天,厂里的老人还会说,这台车叫做“争气”车,是三线人从“零”到“一”,永不放弃的缩影。

KsKF-fyrswmu0133372.jpg
87KD-fyrswmu0133404.jpg
航天科工061基地,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地空导 弹的发源地,也是这一批“风华牌”家用电器的制造商。怎么样,看着是不是很亲切?

iInr-fyrswmu0133435.jpg
2WXV-fyrswmu0259865.jpg
“504”雪糕

  504厂,是中国最早建设的核燃料生产基地,曾先后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氢 弹、第一艘核潜艇和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没错,“不生产雪糕的核燃料厂不是好军工”。知道为什么“504”雪糕那么好吃么?有人半开玩笑说:“因为他们的牛奶是用核工业离心机转出来的(几万到十几万转每分钟),纯度很高!”

o4MF-fyrswmu0133555.jpg
ue2q-fyrswmu0260270.jpg
长虹电视

  长虹电视机,可能是所有军民转型中最为人熟知的产品,但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长虹”是当年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像这样的“三线”基地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民用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puKx-fyrswmu0133663.jpg

  关于“三线”,它绝不仅仅是一段尘封的历史,那是一段无数人的拼搏岁月,是默默奉献的家国情怀,是我们现在所有安稳、和平和幸福的基础。
 孟良 发表于: 2011-4-21 01:32:15|显示全部楼层

大三线建设

──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
  工程总投资:2053亿元
  工程期限:1958年~1978年


20081116202959.jpg

  “三线建设”,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即使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何谓“大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1978间展开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工业建设运动。
  简单地说,就是在以四川为中心的广大西南地区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备份”。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 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用心可谓极其良苦!
  1938年到1940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全面对中国进行战略合围时,国民政府才仓促把华东和华中250余家工厂迁入四川。和蒋介石不同,毛泽东是有计划地实施战略布局。由于“大三线”建设,是在一个比英、法、德面积总和还要大的区域,整个经济与文化得到再造,即使没有战争,也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经济学意义。
  为了抗御外敌,毛泽东提出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大三线。按照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沿海地区是第一线,包括沿海和边疆省区,如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西藏和内蒙古在内的中国中西部。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地带,就是二线地区。
  中国属于均衡型国土形状,东西南北外围至中心地区距离相差不大,可以明显地分出内外线、前后方。从四个方位最顶端测量中国的中心点,大致在甘肃兰州至陕西西安之间的宝鸡。再从自然地形看,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由南至北是云贵高原、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天山山脉、贺兰山脉等,海拔几千米以上,地势险峻,气候复杂,形成难以逾越的天然半月形屏障。历史上曾经远征欧、亚、非的马其顿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至此而止,从未有任何一支外国军队能够从西部入侵中国内地。东北部有大小兴安岭,也易守难攻。陆地疆域中惟有北部内蒙古高原中部,相当开阔,大部为沙漠、草原,是一条易攻难守的通道,须后退到陕西秦岭、山西雁门关一带方有险要可守。相对而言,东部沿海地势较为低缓,多为丘陵和平原,后退到太行山脉方有利据守。于是,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确定将川、贵、云、陕、甘、宁、青和鄂、豫、湘西部作为三线战备后方。
  中国古代几千年处在“陆权”时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威胁大多来自西北部游牧民族。在东部,浩瀚的大海形成可靠的天然屏障,十分安全。当世界进入“海权” 时代,中国的安全格局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从1840年至1945年的105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七次大规模战争,无一不是从东部沿海地区发端。而我国最发达、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又都集中在东部沿海柔软的腹部。国家没有可靠的战略后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实行军事包围,对新中国的威胁依然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由于当时对苏联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和接受苏联经济援助,实际上将苏联作为大后方,建设重心放在东北、华北地区。建设战略后方的问题并不紧迫。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什么要进行三线建设?
  说到大三线的来由,就需要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又面临着严峻的周边局势。1960年中苏两国的关系急剧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盘踞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咄咄逼人,妄图反攻大陆;1962年,印度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直接导致中印军事冲突。1964年,美国制定了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试图出动空军袭击中国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并打算联合苏联进行。美国总统约翰逊和国务卿腊斯克、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就此进行了讨论,并与台湾进行了具体商议。美军在台湾海峡举行了核战争演习,1964年8月2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越南战争规模扩大,并延烧到中国南部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 弹,直接威胁中国安全。
  面对战争威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毅然决定,中止原来“抓吃穿用”的“三五”计划设想,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10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决定从1964年起转而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在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面对战争威胁,中国人民不得不付出暂时不能更快地提高生活水平的牺牲。1969年,在珍宝岛发生中苏边境大规模武装冲突,苏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了用“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消灭中国内地核基地的计划,并打算联合美国进行。面对再次的战争威胁,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响彻天南海北,每一位中国人都同仇敌忾,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的三线建设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大三线建设历时1964~1978计14年,若包括1958~1964的前期6年共20年整,核心时间段为1964~1972计8年,横贯三个五年计划的三线建设中,国家在主要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四川大三线建设头三年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以作为战时军工生产的核心。“一线”就是修建成昆铁路干线,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题,满足工业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

大三线建设主要成就
  中国二汽          (湖北省十堰市)  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
  江汉油田          (湖北省潜江市)
  长庆油田          (陕西省)        中国第三大油田
  酒泉钢铁集团      (甘肃酒泉)
  西北铝加工厂      (甘肃兰州)
  攀枝花钢铁集团    (四川攀枝花)    中国第五大钢铁集团
  贺兰山煤炭基地    (宁夏石嘴山市)
  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甘肃酒泉)      中国最大航天发射场
  西昌航天发射中心  (四川西昌)
  金川有色金属公司  (甘肃金昌)
  嘉陵摩托车集团    (重庆市)        世界最大摩托车生产商
  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贵州六盘水)
  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四川德阳)      超大型机械生产商
  洛阳玻璃厂        (河南省洛阳市)
  东方电机厂
  东方汽轮机厂
  东方锅炉厂
  成昆铁路          (成都—昆明)   全长1091公里
  焦枝铁路          (焦作—枝城)   全长 772公里
  湘黔铁路          (株洲—贵定)   全长 905公里
  襄渝铁路          (襄樊—重庆)   全长1411公里
  青藏铁路一期      (西宁—南山口) 全长 814公里
  刘家峡水电站                         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7亿度
  丹江口水电站                         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
  葛洲坝水电站      (湖北省宜昌市)   总装机容量271.5万千瓦,年发电量161亿度
  中国西南物理研究院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leikang 发表于: 2005-3-22 00:36:48|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的好话题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呆子 发表于: 2005-3-21 23:42:34|显示全部楼层

解秘四十年前的三线建设秘密

  共和国的三线建设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四川人的的命运。今年3月4日是攀枝花建设上司十周年纪念,这里转帖几页来自攀枝花政府网上的文章。从当年建立攀枝花特区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可以窥见老毛的远见!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国家“三五”计划和国防布局问题。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鉴于美国在我南方邻国发动侵越战争,苏联在我北面边境屯兵百万,印度支持达赖挑动西藏事端,告诫全党“要准备打仗”提出全国作一、二、三线设防,要求调整一线、充实二线、加强三线,在国家腹心的西南、西北山区配置冶金、石油、煤炭、兵器、航天、机械工业体系,勾通铁路交能,建立巩固的国防后方,防范战争于未然。攀枝花以其地处纵深、山势险要、资源丰富而被列为三线建设重点,再次提上国家建设议程。
  27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三线布局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第一线是沿海,第二线是包钢、武钢、兰州,第三线是攀枝花。原子弹时代,没有后方不行,搞攀枝花,第三个五年不一定全建成,打个基础,战略布局才展得开。为了搞攀枝花,就要搞煤、铁路、电、机械,其他工业也跟着上。不搞第三线,总是在沿海现有基础中转,就展不开”。

  1964年6月19日,周恩来总理召集国家计委、冶金部、地质部、铁道部、交通部、电力部、一机部等负责同志传达党中央、毛主席开发建设攀枝花的指示,责成国家计委牵头组织中央各部联合前往攀枝花调查规划,并指定程子华为调查工作组组长,全面负责调查规划组织工作。23日,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冶金部、煤炭部、电力部、铁道部、林业部、交通部、一机部、劳动部、西南局、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360名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汇集成都,“攀枝花调查工作组”正式成立。程子华任领导小组组长,杨超、王光伟、熊宇忠任领导小组副组长。调查工作组下设冶金、煤炭、电力、林业、农业、铁道、交通、地质、劳动、布局、军工、综合12个专业组。各专业组由各有关部委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组成,负责各专业体系规划布局。
  24日,为满足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需要,冶金部决定改造西昌28立方米高炉,恢复西昌高炉冶炼试验。8月5日得到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批准,西昌28立方米高炉试验厂改造工程正式立项。
  26日,攀枝花调查工作组从成都出发,沿乐山、泸沽、西昌抵攀枝花一线实地考察.7月15日结束室外考察回到西昌汇报总结。
  冶金组完成乐山黄田坝、太平场、九里,西昌小庙、礼州、牛郎坝,德昌宽裕、王所,米易挂榜、丙谷,攀枝花弄弄坪等11处厂址踏勘,提出弄弄坪、牛郎坝为推荐厂址,规划建厂以100万吨铁、80万吨钢为初定规模。
  煤炭组完成宝鼎矿区踏勘,规划开发宝鼎110平方公里煤田,建设摩梭河、营盘山、灰家所、太平场、宝鼎山5个矿井,年产煤225万吨。
  铁道组完成云南、贵州、四川三省选线踏勘,规划“三五”期间修通成昆、川黔、滇黔3条铁路,形成西南环形交通。
  地质组完成《攀枝花地区矿产资源概况》编制,推荐攀枝花、白马、太和3矿为先期开采矿山,并围绕攀枝花建设需要,决定对3矿再次进行补探。
  林业组完成西南林区调查,规划打通金沙江、雅砻江水上漂木通道,开发金沙江、雅砻江流域1291万公顷林区,年伐木500万立方,以保证基地木材供给。
  电力组完成铁矿、煤矿、钢厂、林区用电调查,规划利用宝鼎矿区洗煤副产品作为发电燃料,靠近矿区建立20万千瓦火力电厂,以供基地生产、生活用电。
  交通组完成攀西交通调查,规划改造川滇路、宜西路、美娥路等公路干线,新建大桥至攀枝花等矿区内线,开辟金沙江航道,水陆并举,保证基地运输。
  布局组完成攀枝花市镇规划,拟定攀枝花工业区布局于弄弄坪相近的金沙江两岸,弄弄坪为钢铁联合企业区,攀枝花为矿山区,大水井为洗煤电力区,宝鼎山为煤矿区,新庄为石灰石矿区。

  1964年8月3日,四川省交通厅“金沙江航道勘察组”抵攀,摩梭河至燕子岩621公里航道开始勘察。
  5日,冶金部批准,四〇公司(攀钢)筹备处成立。该处以原西昌钢铁公司留守处为基础,李原任筹备处主任。
  6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提交《攀枝花地区地震情况报告》。测定西昌、冕宁、德昌为8~9度震区,攀枝花为6~7度震区。指出攀西建设应进一步弄清其地质结构、地震规律、震级强度、波及范围、破坏情况。
  8日,重庆煤矿设计院王志龙、宋作辉等20余人设计队伍抵达宝鼎,宝鼎矿区总体勘测设计开始进行。
  9日,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批准地质部《关于加速攀枝花和酒泉地区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的报告》。四川省106地质队奉调抵攀,攀枝花、白马、太和3矿补探开始进行。
  12日至14日,西南局召集云、贵、川党政军负责人会议听取攀枝花调查汇报,研究厂址选定问题。会议围绕厂址选定争论激烈,多数同志认为攀枝花近矿、近煤、近水、近林,主张建厂弄弄坪;少数同志认为西昌地势开阔、场地平坦,主张建厂牛郎坝;还有部分同志认为乐山农业优厚,供给方便,主张将厂放在太平场。几种意见相争不能统一,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最后作了三点会议总结:一、厂址根据多数人的主张可以初定弄弄坪,但须继续找点比较;二、攀枝花地区钢铁潜力很大,规划应考虑形成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多点布局;三、争论意见上报中央定夺。
  14日,冶金部为满足攀枝花钢铁基地科研需要,决定鞍山钢铁研究院搬迁四川。10月10日得到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批准,1965年1月1日该院正式迁址西昌,改名“西南钢铁研究院”,主攻攀枝花钒钛磁矿科学研究。
  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研究三线建设问题。毛泽东主席指出:“攀枝花是战略问题,不是钢铁厂问题。现在抓是抓了,但要抓紧,要估计到最困难的情况,有备无患。现在再不建设第三线,就如同大革命时期不下乡一样,是革命不革命的问题。成昆线怎样?要快修,要多开点,五十个点少了搞六十个,再不够开一百个,总而言之,成昆线要快修。三线建设,要越热心越好,那怕粗糙一点也好。……要抢时间”。
  18日,西南局、攀枝花调查工作组联合向周恩来总理、李富春副总理汇报攀枝花调查规划情况和厂址选择问题。周恩来总理、李富春副总理对西南局所提“厂址初定弄弄坪,继续找点比较,统一规划,多点布局”意见表示赞同,并责成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西南局第二书记闫秀峰负责落实厂址继续选择和多点布局规划,抓好先期建设准备工作。
  26日,攀枝花各路考察、勘测、规划往返人员与日增多,西昌汽车运输公司两台25座“峨眉”牌客车奉调抵攀,仁和至大渡口短途客运开通运行,是为攀枝花客运开创之始。
  28日,冶金部和国家科委制定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方案,决定攀枝花铁矿冶炼试验分三步进行:一是在承德利用承德低钒钛矿按照一定比例逐渐掺合加大钒钛成份作模拟试验;二是在模拟试验取得经验基础之上回到西昌利用原矿进行验证试验;三是验证试验成功之后前往昆明利用昆钢大型高炉进行工业试验。

  1964年9月6日,四川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袁宝林率领67名邮电职工携带50余吨器材抵攀,大田、仁和服务点设立开业,是为攀枝花邮电创业之始。
  7日,国家计委和西南局根据周恩来总理、李富春副总理“继续选点比较,进一步作好基地规划”指示,再次组织“攀枝花工业基地规划工作组”进行攀枝花基地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参加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的有中央各部及云、贵、川专家、学者、领导干部475人,程子华任规划工作组组长,闫秀峰、贺光华任规划工作组副组长,规划工作组下设冶金、化工、煤炭、铁道、电力、地质、机械、交通、公用、财贸、林业、综合、生活、秘书14个专业组,各专业组由各有关部委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组成,负责各专业具体规划布局。
  8日,成都变电工程处主任马述义率领6名电力职工携带3千瓦柴油机抵攀,次日在大渡口江边安装发电,是为攀枝花电力创业之始。
  9日,中央10部和云、贵、川三省在大田召开现场联席会议研究攀枝花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问题。中央各部和云、贵、川三省领导、攀枝花基地规划工作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主持,西南局第二书记闫秀峰传达周恩来总理、李富春副总理关于基地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的指示,并对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工作作了安排,要求全体规划成员克服困难,务将基地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工作搞好,基地继续选点和进一步规划工作正式展开。
  10日,武汉冶金勘察公司、四川省气象局、云南省卫生厅防疫站、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相继抵攀,弄弄坪、地质科研综合考察开始进行。
  11日,中共中央批准,西南三线建设筹备小组成立。该小组由西南局、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及中央各部15人组成,李井泉任组长,程子华、闫秀峰、蒋崇璟任副组长。筹备小组下设: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规划工作组、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配套工作组、钢铁厂选址工作组。程子华、闫秀峰负责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工业基地规划,蒋崇璟、鲁大东负责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配套,徐驰负责钢铁厂选址。
  12日,毛泽东主席在杭州听取西南铁路规划的汇报。当谈到西南四条铁路同时上马,川黔、滇黔两条尚存困难时,毛主席指出:“把川滇黔停下来,又不打别的主意,不搞攀枝花,这是没有道理的。不是早知道攀枝花有矿嘛,为什么不去搞?!你们不去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如果说没有投资,可以把我的稿费拿出来。”
  13日,云南省地质局审查1958年永仁地质队所送《永仁煤田纳拉箐、华坪矿区地质勘探报告》,发现报告存在“煤层对比不祥”,“矿床规律不清”等问题,遂对该区提出再次详勘。
  14日,四川省煤炭厅第四建井公司70余人的土建施工队伍抵达宝鼎矿区,宝鼎矿区太平煤矿动工修建。
  15日,冶金部“攀枝花铁矿冶炼及综合利用科学研究技术领导小组”成立。该领导小组由王之玺等18人组成,王之玺任组长,范杰良、王力方、李公达、蔡博任副组长。同日,四川省金沙航道工程处在攀成立,选址炳草岗,编制职工1100,金沙江从挹泡江至龙川江口河段整治开工。
  16日,攀枝花邮电通讯开通。长途电话可接北京、成都、昆明、西昌、楚雄。为保守秘密,攀枝花工业基地规划工作组决定工地单位一律使用信箱代号:基地规划工作组领导小组为1号信箱,冶金专业组为2号信箱,化工专业组为3号信箱,煤炭专业组为4号信箱,铁道专业组为5号信箱,电力专业组为6号住处,地质专业组为号信箱,机械专业组为8号信箱,交通专业组为号信箱,建工专业组为10号信箱,财贸专业组为11号信箱,森工专业组为12号信箱,综合小组13号信箱,生活小组为14号信箱,秘书小组为15号信箱。这种代号后为各专业系统一直沿用,至1974年7月13日取消。
  22日,中共西南局批准,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立。该小组由西南局、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及在攀中央各部委负责人19人组成,程子华任组长、闫秀峰、贺光华任副组长。受西南局和西南三线建设筹备小组领导,负责基地筹备协调工作。
  24日,攀枝花工业基地规划工作组完成攀枝花工业基地“继续选点”和“再次规划”。规划攀枝花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及其相邻云、贵、川三角地带为范围,工业配置以钢铁、煤炭为主,兼备电力、交通、化工、林业。交通以修筑成昆、滇黔、川黔三条铁路为主干,次修相应公路,构成三角环形运输,改变区内封闭环境。钢铁以攀枝花矿山龙头,沿铁路分建弄弄坪、牛郎坝、太平场、安符坝、昆明、威宁等6个钢铁厂,总产量600万吨,产品为钢板、钢管、带钢、线材、轨梁等。煤炭以六枝、盘县、水城为主,同时开发宝鼎、羊场等矿,年产原煤465万吨。电力围绕攀枝花、六盘水建设需要,分别在攀枝花、六盘水利用洗煤副产品就近建立火电厂,并在稍后修建偏窗子、龚咀、铜街子等水电站,以备后期发展需要。林业规划打通金沙江、雅砻江水上漂木通道,开发金沙江、雅砻江中上游1291万公顷林区,年伐木500万立方。6个钢铁厂采取分期方式建设,第一期先建弄坪,年产铁100万吨,钢80万吨,钢材60万吨。攀枝花工矿市镇布局于弄弄坪相近的金沙江南北两岸60平方公里之内。钢铁厂摆在弄弄坪,瓜子坪为铁矿区,宝鼎山为煤矿区,河门口为洗煤、电力区。
  25日,地质部“宝鼎地质勘探指挥部”成立。云南省地质局副局长李汉震任指挥,云南省地质局勘察大队党委书记胡立健任副指挥,云南省地质局工程师戴恒贵任技术总指导。
  30日,韶关地质702队、湘潭地质401队、衡阳地质406队、浙江地质探矿队奉调抵攀,宝鼎矿区详勘开始进行,矿区汇集勘探人员5000之多,开动钻机38台。

  1964年10月4日,重庆船厂副厂长左鸿初率领100名技术骨干抵攀,四川省交通厅内河局鱼鲊选船厂成立。选址金沙江鱼鲊渡河滩,定向为金沙江通航生产中小船舶。
  7日,交通部公路二局四处4166人抵攀,大宝鼎至摩梭河矿区公路动工修建。该路全长24.67公里,1965年12月24日建成通车,6级公路标准,泥石结构,基宽7.5米,路宽6.5米,最大纵坡10%,最小平曲半径20米,设计荷载13吨重车、60吨拖车通行。
  8日,西南局再次召集云、贵、川党政军负责人会议听取攀枝花工业基地规划布局和厂址选择汇报。西昌方案因地震和水源问题被否决,会议主要围绕弄弄坪方案开展讨论,西南局、四川省部分同志认为弄弄坪建厂,粮食供给、劳动调配等俱多困难,投资较大,主张将厂放在乐山,攀枝花只搞煤矿和铁矿。国家计委、冶金部等同志则认为乐山无矿无煤,运程遥远,不利生产。两种意见争论激烈,弄弄坪建厂仍未形成统一认识。
  14日,建工部云南建筑总公司一处500名房建职工抵攀,攀枝花工地指挥部在大渡口东坡开工建设。干打垒油毛毡平房,依山分层布局,总面积1万平米,是为攀枝花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政治、商贸中心。
  16日,云南省518名建材职工抵攀,市一砖厂动工修建。选址仁和老街,占地20亩,1965年10月10日建成投产,设150型砖机2台,18门和38门轮窑各1座,年产烧结红砖3000万块,是为攀枝花建设时期主要墙体材料生产基地。
  22日,毛泽东主席召见广东省委听取广东国防工业和战备工作汇报。当谈到国防工业和战备的指导思想时,毛主席指出:“必须立足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工业放在第一位,加强三线建设,逐步改善工业布局”。
  24日,四川嘉阳煤矿193名建井职工抵攀,小宝鼎龙树湾煤窑启封复建。
  25日,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为解决攀枝花基地规划和厂址选定问题亲临攀枝花调查研究。10月26日,在昆明听取规划工作组、西南局、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各方汇报情况,10月31日抵达攀枝花察看弄弄坪厂址、攀枝花矿山等选点和规划,11月4日回到北京,11月5日向毛泽东主席呈送攀枝花调查规划和厂址选择的《情况简报》。简报详细介绍了攀枝花的自然条件,矿产资源,调查经过,规划选点等情况,认为攀枝花矿产丰富,辅助材料齐全,丛山峻岭,深谷急流,地形隐蔽,是建设国防后方基地的理想场所;提出该处建设当以开发矿山资源为龙头,围绕矿山开发,沿铁路在攀枝花弄弄坪、西昌牛郎坝、乐山太平场、宜宾安符坝、云南宜威、贵州水城和威宁等地分期多点建厂,形成产品齐全、布局分散的钢铁体系。并认为7个厂址之中,弄弄坪近矿、近煤、近水、近林,条件最好,宜于首先建设。
  29日,国家储量委员会审查通过《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储量计算报告》。确认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尖包包3矿储量6.3亿吨,同意攀枝花矿山以此3个矿点作为建矿依据,矿山建设开始规划设计。3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朱德慰等22人抵攀推广蔬菜生产和畜牧饲养技术。1977年7月15日返院,在攀13载,不畏严寒酷暑,深入农乡田园,指导农民育苗栽培,帮助农民选种繁养,开创攀西蔬菜、畜牧专业生产,是为攀枝花菜、肉自给作有很大贡献。
 楼主|呆子 发表于: 2005-3-21 23:41:55|显示全部楼层

启示

一:战备形势紧迫、建设正急正快
  1964年,国际局势动荡,战争因素急剧增长。美国扩大越南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台湾当局制造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争形势,国防安全已经成为头等大事。
  在5月间进行的中共中央北京工作会议上,毛泽东要求全党把三线建设当作一件很重要、很紧迫的战略任务来看待。他指出,国防工业建设要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争时间,抢速度,对沿海工厂搬迁和三线建设要热心些,不能冷冷清清,积极性越高越好,哪怕是粗糙一点,也要赶快搞起来。1965年4月,针对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的趋势,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明确指出,美帝国主义在越南采取扩大侵略的步骤,直接侵犯越南,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安全,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和工作上要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面,要加强备战。
  当时的判断是,战争会早打、大打,因此要抢时间、争速度,赶在战争爆发前尽快建设“三线”战略大后方。
  当时,各级“三线”建设指挥部都把抢时间、争速度放到了突出地位。结果一些建设项目未经周密勘探就盲目定点;当时还采取“三边”原则,即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没有搞好总体设计就全面施工;片面追求速度,忽视施工质量;辅助和配套设施没有建成就凑合投产。不仅造成了许多返工浪费,而且把一些工厂建在断裂层、滑坡带、山洪口或缺水区,遗留一些以后不好解决的工程建设问题。许多建设项目长期形不成生产力,给国民经济背上了一副十分沉重的包袱。

二:计划经济的运作模式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三线建设是一种发展封闭的内向型经济:国家是惟一的投资主体,所有制结构是单一的国有经济,调节机构是国家计划和行政命令,动力是单一的精神动员,格局是依靠国内自有资金、自有资源。党和政府一声令下,几百万建设大军就浩浩荡荡地向西部转移,一大批工厂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就纷纷内迁,一批批建设物资就源源不断地调往三线,三线建设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
  计划经济最大问题是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三线建设形成了一大批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在当时只是国家机关的行政附属物,丧失了人、财、物、产、供、销的自主权,既无动力,又无压力,也没有活力。结果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浪费惊人,据有关部门测算,1966~1972年,无效投资达300多亿元,占同期国家用于三线资金的18%强。

三:政治运动影响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主要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搞起来的,明显地带有政治性。当时推进三线建设的办法主要是政治手段,包括:政治动员和号召,阶段斗争和大会战等。
  三线建设开始时进展迅速,“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形势发生剧变,许多三线建设的各级领导干部“靠边站”,造反武斗浪潮更使地方“三线”建设工程陷于混乱之中,许多科技人员遭到伤害,重要科研攻关项目停滞不前。从1967年~1969年初,不少三线建设项目如成昆铁路、重庆兵器工业基地等处于停顿和半停顿状态,其余的也在艰难维持之中。
  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后,国内政治局势稍趋缓和,三线建设领导班子、施工力量、物质资金得到充实,重新展开。
  政治运动给三线建设的影响很大,特别表现在所谓“政治建厂”上。
  1970年1月下旬,国家建委召开的全国基本建设现场会,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推广属于“大三线”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江山机械厂与焦枝铁路的经验,即走“政治建厂”的经验;发动贫下中农参加基本建设,大打人民战争的经验;边建设、边施工安装、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先厂房后宿舍的经验;发扬“干打垒”精神,节约建筑材料的经验等等。这些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和基建程序,给三线建设造成了危害。

四:积累率过高,投资结构不合理
  首先是农、轻、重产业结构比例失调。三线建设投资方向主要集中于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根据安排,在国家整个基本建设850亿元的投资中,重工业、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共628亿元,占74%;农业120亿元,只占14%;轻工业37.5亿元,仅占4.4%。“三五”计划期间,三线地区的国防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和铁路运输的投资,占该地区总投资的72%,结构显然不利于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其次是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由于三线建设形成基本建设规模过大,积累率过高,抑制了消费,人民生活受到了影响。“三五”、“四五”时期,职工工资事实上处于冻结状态。这一时期,全国消费水平是1949年以来增长最慢的。

五:“山、散、洞”的方针影响开发效益
  作为战备工程,根据三线地区的地形地貌,毛泽东提出“大分散,小集中”和“依山傍水扎大营”的意见,中央进而确定的“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方针是有它的合理性的,特别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一些国防尖端工程,更应首先考虑其隐蔽性。但是,过分强调了山、散、洞原则,势必违反经济规律,达不到应有的效益。
  如一个三线企业,下属的研究所和生产车间分散在5个县11条山沟里,最长距离146公里,内部连结公路达700多公里。联系十分不便,造成工序之间重复倒运,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很多现代化程度极高的尖端技术,深山里的条件显然不适合其发展,由于远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布点过于分散,并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开发,所以这些镶嵌在西部大地上的一个个现代工业基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受到限制。

六:忽视沿海老基地的发展,影响整体国力的增长
  由于集中建设三线地区,全国有380多个项目、14.5万人、3.8万台设备从沿海地区迁到三线地区。由于西部当地经济基础比较落后,措施难以配套,大量资金和设备闲置,施工队伍窝工严重,生产、生活问题较多,造成长期不能开工或开工不足。第3个五年计划中,累计三线地区投资为482.43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2.7%,整个内地建设投资为611.15亿元,占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66.8%,沿海投资为282.91亿元,占30.9%。在底子厚、本来能取得很高经济效益的沿海地区,投资相对严重不足,影响了生产规模的扩大。

七:忽略的三线人员待遇差距和基本生活保障
  三线建设是出于国家战备国防考虑的。正面意义是除了国防外,拉动落后地区经济和人才提高,同时集中一批产业发展。反面意义是强行推动经济并不因地制宜,导致大量破产和关停并转,造成极大损失。
  最大危害支援三线人员,造成返城返乡极大待遇差距,当年“献完青春献子孙”就是真实写照,涉及人数约几千万,无数家庭子孙成长的巨大悲剧,国家因此特别保障,在此呼吁,尤其三线退休人员,从京沪省会发达地区流落至山村三四级城镇待遇,在当地也许还行,但大部归乡痛苦不堪,无法本地化医疗和收入平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呆子 发表于: 2005-3-21 23:40:45|显示全部楼层

成果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贺兰山煤炭基地
重庆建设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钢铁公司
重庆川维股份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重庆川仪股份有限公司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丹江口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玻璃厂西北铝加工厂
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二汽襄渝铁路(襄樊──重庆)
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江汉油田青藏铁路一期西宁至南山口
重庆珠江光电集团葛洲坝水利工程湘黔铁路(株洲──贵定)
重庆望江船舶集团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昆铁路(成都──昆明)
重庆816核工厂(816地下核工程)长庆油田焦枝铁路(焦作──枝城)
 楼主|呆子 发表于: 2005-3-21 23:40:11|显示全部楼层

过程

一:三线建设
  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有的还要进洞。三线建设宣告拉开帷幕。
  在1964──1980年期间,国家在三线地区共审批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大批原先位于大城市的工厂与人才进入西部山区。更有“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等口号号召人们前往三线地区。文革早期,三线也是大量知青的去处,前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曾经分配到甘肃刘家峡水电站。由于国防考量,这些工厂的位置都偏僻而分散,导致企业的后续发展进入瓶颈。如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下属28个单位分散在两个地区,7个县的范围内,其中一个企业被分散在6个自然村中,装配零部件需要汽车往返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员工上下班也非常不便。
  陕西新建的400多个三线项目,将近90%远离城市,分散在关中平原和陕南山区的48个县,多数是一厂一点,有的甚至是一厂多点,布局被讥讽为“羊拉屎”、“瓜蔓式”、“村落式”。而且山区内信息闭塞,生产出来的产品往往无法跟上世界潮流,显得过时落伍。有时山区内爆发山洪等自然灾害,企业也往往损失惨重。冬季大雪封山后,工人更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时人用“洞中方数月,世上已千年”来形容这些工厂的闭塞与环境的恶劣艰苦。也因此,许多的厂矿单位里医院、商店、学校设施一应俱全,成为一个封闭的社会。十堰等城市更是因三线建设才得以出现。1973年,国家正式发文重点建设贵阳、重庆、安顺、绵阳四个重点城市,后来这四个城市成为全国三线企业的核心。
  贵州、四川东部山区、四川中部平原地区、汉中、秦岭北麓等地区新建的项目数量多,规模大,迁入工业人口多。其中,四川成都主要接收轻工业与电子工业,绵阳、广元接收核工业与电子工业,重庆为常规兵器制造基地,甚至包括第三个钚生产堆(816工厂)和常规潜艇制造业(望江造船厂);贵州贵阳主要接受光电工业,安顺主要接受飞机工业。需要注意的是三线建设并不都是沿海工业内迁,还有大量基础工业如长庆油田、攀枝花冶金工业、六盘水煤炭工业以及大量配套的铁路公路等新建项目。
  1980年代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冷战趋于缓和,三线建设由保密名词逐渐见于报端。而改革开放后,许多三线建设单位由于位置偏僻闭塞而难有发展。1983年12月,中国政府在成都设立国务院三线办公室(1990年代改为国家计委三线办公室,21世纪后又改名为国防科工委三线协调中心)。
  1984年11月在成都召开会议,确定第一批调整121个单位,迁并48个,全部转产15个。其后一些三线企业陆续迁往邻近中小城市,如咸阳、宝鸡、沙市、襄樊、汉中、广元、德阳、绵阳、天水附近。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军工科技企业则移往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大城市。
  这些企业迁移后,多半进行了改制,由军用企业转为民用企业。如位于十堰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改制为东风汽车公司;重庆兵器工业基地改为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长安集团、嘉陵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建设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而一些未迁移的企业,则逐步走向荒废关闭。也有部分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得以继续生存,但生产门类已经发生发生巨大变化,如重庆著名的816工程。1965年2月26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体制问题的决定》,成立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以加强对三线建设的领导。3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批复》,同意以李井泉为主任,程子华、阎秀峰为副主任。后来彭德怀、钱敏任西南三线建委副主任。

二:部分基地
  011基地:安顺。歼击机和教练机生产基地。
  012基地:汉中。预计建设成歼击机生产基地,1975年,中央决定西安飞机设计所研制的运八飞机由012基地继续研制,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地。1979年彤辉机械厂、劲松机械厂和012飞机设计所分出单独设立陕西飞机制造公司,012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产基地。1980年,运八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013基地(湖南航空):张家界—长沙。管辖几个航空配件厂(主要是3028厂湘陵机械厂)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第三设计院。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 弹研究院):洛阳。158厂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空空导 弹。
  061基地(江南航天)遵义。防空导 弹生产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天七院)万源—成都(现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火箭/弹道导 弹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天四院):西安。
  064基地(并入062基地):达州。
  066基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中国三江航天集团)):远安—孝感。飞航导 弹生产基地(红鸟)。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航天六院):凤县—西安。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天):邵阳4县1市—长沙。航二院分建。1970年始建,1978年停建,1994年搬迁到长沙。
  081基地(川北电子):广元。原0821指挥部,1965年开始兴建,为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082基地: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基地。
  083基地(振华电子):都匀。
  541总厂:坦克制造基地,机关在山西省闻喜县东镇,厂区分布在闻喜县、绛县、翼城县、夏县。
  531工厂:现中原特殊钢铁厂,总部在河南省济源市,其余分布在济源西部山区各个山沟。可生产坦克炮、重炮,并通过焦柳铁路与洛阳相连,可和洛阳拖拉机厂在战时快速生产坦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呆子 发表于: 2005-3-21 23:38:54|显示全部楼层

“三线”释义

  所谓“三线”,一般是指当时经济相对发达且处于国防前线的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粗略从行政区划看:一线地区: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新疆、西藏。三线地区: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的腹地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介于一、三线地区之间的地区,就是二线地区。
  同时,地处一线二线的省份,各自建一批省属的“小三线地方军工企业”,由省国防工办领导,生产半自动步枪、7.62毫米中间威力步枪弹、手榴弹、引信、迫击炮弹、重机枪、中小口径迫击炮、火箭弹、火箭筒、高射机枪、无后座力炮,也就是步兵营连级的火力。力争做到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省”自卫战坚持抵抗。黑龙江的小三线是阿城和尚志,吉林的小三线是辉南,辽宁的小三线在朝阳凌源,河北的小三线沿太行山麓,山东的小三线是沂源,河南的小三线是济源,湖北的小三线是襄阳。湖南的小三线是娄底,广东小三线是连江,广西小三线是河池,安徽小三线是六安,上海小三线是皖南,江西小三线是万载和安福,福建小三线是三明,浙江小三线是云和与龙泉,江苏小三线是盱眙,新疆的小三线是和静县阿拉沟,甘肃小三线是平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19 16:19, Processed in 0.655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