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泡泡老忍者|查看: 13299|回复: 67
[2014年] 

[中国制造2025]麻省理工校长:中国不是那种国家 美对华政策犯错

 [复制链接]
 牛涨 发表于: 2017-6-28 12:26:01|显示全部楼层

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不是将来不买国外装备了

源自:新华网
  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实施离不开中外合作
  新华网大连6月28日消息,第十一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大连举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上午会见部分与会嘉宾,同工商、金融、智库、媒体界人士对话交流。
  在回答代表关于“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问题时,李克强表示,中国企业要提高它产品制造的质量,必须提高它的工艺水平、装备水平,在这个提高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跟发达国家合作。
  【文字实录】
  美国江森自控集团董事长 穆安礼:大家都看到,在过去几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中国提高生产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您在回答前一个问题的时候,已经部分谈到我个人关注的某一个领域,就是外商在中国的投资,以及为外资提供公平的环境。我所想要向您提出的问题,是有关未来“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继续落实方面,面临哪些挑战?您认为在落实这一战略方面是否还有什么障碍或者阻力?如果有的话,中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予以应对?
  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是根据中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和放眼未来所制定的,核心内容是要提高中国产品和中国装备的质量和水平,一方面,中国制造可以说是已经誉满全球,但是中国制造的水平总体还处于中低端。另一方面,中国的装备比中国制造的水平更低,我们还需要大规模地引进购买国外的装备,而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在中外合作中,推动中国装备的水平能够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现有的层次上不断提高质量。
  第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会给中外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因为中国企业要提高它产品制造的质量,必须提高它的工艺水平、装备水平。在这个提高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跟发达国家合作,比如我们现在和德国工业4.0有合作,和美国方面也有合作,会有更多的国外装备制造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的市场。
  第二,必然会有更多的中外企业在装备技术领域合作。因为国外的装备进入中国要有更多市场的话,它需要把产品当地化。比如美国的通用在中国现在已经占了17%的市场份额,但是它是和中国企业合资的,它按照中国的道路状况、气候条件等进行了改造,所以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地扩大。有一点,我要强调,这种合作是企业自愿的,是有利于开拓中国市场,甚至第三方市场的。中国政府不允许中国企业强迫对方转让技术,或者侵犯知识产权。
  第三,关于在“中国制造2025”有关领域,比如绿色发展领域、《巴黎协定》、世贸组织都鼓励政府予以政策支持。只要是外国的企业在中国注册,中国政府将给予和内资企业一样的政策支持。
  现在对“中国制造2025”有一种误解,好像我们出台的这些政策的目的是将来不买国外的装备了。第一,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个全球化的世界,企业购买装备有他自主的选择。我们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下应该给企业选择的权利。第二,任何一个国家都愿意提高自己装备的质量和水平,这本身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关起门来提高自己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在全球化的条件下等于是闭门造车,是达不到应有的目的。第三,中国这样巨大的市场在追求产品质量和装备提升方面,自身的水平提高了,也必然会促进世界市场的扩大。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7-6-14 10:42: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集成电路地位空前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TPhu-fyfzfyz3956296.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自2015年由国务院正式印发以来,为稳定我国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罗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继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优先发展两个核心基础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重点突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云计算、大数据、虚拟显示、绿色计算、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等战略性、先导性产业;而新材料产业要着力突破一批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先进钢铁材料、石化材料等先进基础材料。
  罗文介绍,《中国制造2025》实施两年来,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建设均有所提升。“未来,一方面要继续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速与互联网融合;另一方面要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提升核心基础产业实力。”
  现状:五大工程均已启动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表示,《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年来,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并形成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11个专项规划为骨干,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等绿皮书为补充的政策体系。
  目前,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大工程实施指南在内,《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五项工程均已启动。当前,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已挂牌成立,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中心进入创建阶段。我国已经开展了226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和新模式应用项目,遴选了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安排工业强基工程47个方向61个项目。
  “当前,重大标志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2016年遴选了4G演进系统、柔性复合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等15个项目,集中政策资源加快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目前,部分重大标志性项目完成情况良好,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罗文介绍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自《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来,我国重大制造业创新成果取得突破的案例包括: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首款柔性复合工业机器人研发成功;世界最大单体射电望远镜建成;世界最大基因库投入运营等。
  规划:制定重点领域投资指南
  罗文指出,当前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装备、核心芯片、控制系统、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距自主可控有较大差距。“要围绕重点领域,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库,形成持续不断、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机制和良性循环,来稳定工业投资。”
  其中,新材料产业将着力突破一批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先进钢铁材料、石化材料等基础材料,攻克一批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高性能纤维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强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
  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突出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云计算、大数据、虚拟显示、绿色计算、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等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突破核心通用芯片设计与制造瓶颈,推动5G研发与产业化发展。
  启赋资本创始人傅哲宽认为,新材料行业是基础性产业,应用的方向非常广阔,无论是精密电子产品,还是喝水的杯子,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应用。“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的技术高度密集,研究和开发投入相对比较高,融资缺口大。总的来说,大部分企业融资规模都在500万到5000万元之间。”
  傅哲宽表示,正是因为国内技术落后于国外的现实以及用进口产品替代的现状,所以相关产品未来的机会是很大的。“3D金属打印、富勒烯等都是新材料创新的成果,这些新型材料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但这个战略不会是一蹴而就,而是要分步走实施。“在2015到2017年的两年间,一方面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十大战略重点领域,为整个制造业高端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重视新一轮工业革命背景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影响,要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创新创业’三大政策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责任编辑:李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5-30 07:56:00|显示全部楼层

党报海外版评中国制造2025: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国机遇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中国机遇
  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杨俊峰
PL6w-fyfquww9455535.jpg

伊朗首都德黑兰5条地铁线全部由中国公司承建。图为德黑兰工人在组装车辆。
PFXu-fyfrfvv5093215.jpg

人们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京东方展厅内参观车载异型仪表盘。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摄
b2Kn-fyfquww9455537.jpg

4月20日,工作人员对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进行系统装配。
  “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这是写在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里的开篇的话。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计算机时代,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对制造业的历次重塑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国家命运和世界格局。
  2009年12月美国政府公布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开启了“再工业化”的序幕,随之而来的,是“工业互联网”计划的全面铺开。2013年4月,德国推出“工业4.0”,“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前夜,中国也拿出了自己的方案:2015年,《中国制造2025》──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印发。
  这一次,在新时代即将开启之际,中国和世界一道,拥抱新的机遇。

兼收并蓄的行动纲领
  从制定到执行,兼收并蓄,广泛吸纳国内和国际各方意见,是《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以德国为例,“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合作对接渊源已久。2013年4月,德国政府正式推出“工业4.0”战略。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同年10月,中德两国宣布,将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共同推动新工业革命和业态。
  为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德国的制造理念和制造品质在全球是有目共睹的,德国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如果能够对接起来,将产生非常大的合作优势。”不仅如此,张建平表示,“德国的技术和中国的资本之间也有非常好的对接优势。”
  不仅是德国,中美两国也就“中国制造2025”与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进行过交流。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对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及“中国制造2025”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美国高端制造业企业对华投资合作的意愿在不断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国外的机构意见建议对我们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的制定还是组织实施过程,我们始终秉承公开、透明、开放的原则。制定过程中,我们问计于内外资企业,许多跨国公司也积极做出响应,为我们制定《中国制造2025》贡献了智慧。”
  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制造2025”方案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形成了以《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11个专项规划为骨干,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工业“四基”发展目录等绿皮书为补充,各地落实文件为支撑,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面协同的政策体系。同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还成立了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培育建立了19家省级创新中心。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在加深,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载体也在不断涌现。

一视同仁的发展机遇
  “自主发展,开放合作。”在发展机会上公平对待,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原则。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明确写道:中国要继续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各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也更加看好。
  关于中外企业在中国的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这样形象地比喻:“一花不是春,百花春满园,中国与发达国家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空间很广阔,通过构建多方协作的平台,‘中国制造’的性价比能够插上高精尖的翅膀,完全可以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好第三方的市场,实现多方之间的互利共赢。”
  5月19日,被称为国内“工业4.0”应用典范的宝马新大东工厂在辽宁沈阳正式开业。这座投资76亿元人民币的新工厂,充分实现了德国的“工业4.0”理念与“中国制造2025”的契合,是宝马集团深耕中国本土市场的又一战略举措。
  “中国市场见证了我们的合资企业和BMW 5系的成功发展,而新大东工厂再次表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宝马集团负责财务的董事彼得博士在揭幕仪式上说道。
  5月24日,德国知名工业企业科德宝集团亚洲地区代表许倍帝在北京表示,该集团将持续对中国进行投资,助力“中国制造2025”,并为中国成为全球科技强国提供支持。
  对于“中国制造2025”,许倍帝颇为看好。她指出,该战略提出创新、研发高质量和高技术产品,并大力推动自动化、数字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力,这体现出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重视可持续发展。
  科德宝欧洲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索伊博士也表示,当前中德各领域关系蒸蒸日上,“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合作紧密,希望借此机会进一步推动两国技术和贸易流通。德国企业将持续关注这一机遇,利用其技术优势助力中德合作不断深化。
  除了与中国企业平等享受在华发展机会之外,外企还利用“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机遇,与中企在中国国内的一些重要制造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以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为例,这一飞机是中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其中一级供应商中的海外企业就有十几家,二级和三级供应商约有数百家。C919成功首飞以后,GE公司专门发了新闻,声明参与了中国大飞机项目。
  在5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辛国斌再次强调:“中国制造2025”对内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的政策措施,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也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更不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小微企业。中国在推行《中国制造2025》实施过程中,一直秉承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利用各种双、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企业间务实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有的放矢的发展目标
  从诞生伊始,《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在于把中国打造成世界制造强国。为此,我们制定了“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到2025年,让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2015年初,一则“中国电动大巴打入日本市场”的消息在国内外引发关注。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商用车销售部总经理王杰说,我们企业今年供应市场的电动大巴总量将达到6000台,比去年翻一番。在他看来,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追赶者,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中国制造2025”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汽车企业以“弯道超车”思路赶超欧美发达国家车企的突破口所在,“在这个领域大家都是处于探索阶段,谁的创新能力更强、实现创新的能力更强,谁就能跑在前面。”
  制造业的核心在于创新,狠抓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成为中国接下来的重点任务。辛国斌说:“我们知道,‘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所以我们也要突破智能制造方面的一些短板和瓶颈,要把这些工作解决好。”因此,下一步中国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在七个方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
  一是攻关键,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强基础,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和一条龙应用计划;三是抓示范,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四是促融合,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分类推进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智慧园区建设;五是提质量,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开展优质制造行动,建立优质制造标准体系;六是育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七是优环境,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
  辛国斌表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更多地使用传感器、工控系统和工业互联网系统实现智能决策。所以我国要突破智能制造方面的一些短板和瓶颈,要把这些工作解决好。落实《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 图:潘旭涛
 牛涨 发表于: 2017-5-18 06:56:00|显示全部楼层

国务院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 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

源自:证券时报
  国务院力促制造业转型升级
⊙记者:孙璐璐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和降低物流用能成本,为企业减负助力;部署以试点示范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会议指出,下一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创新驱动和政策激励,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与“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打造勇于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方阵”,促进整个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一要攻关键、强基础。以高端装备、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等瓶颈制约,集中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急需装备的工程化、产业化,启动实施新材料等研发和应用重大工程,持续提升基础研究、开发应用和系统集成能力。二要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积极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结合,鼓励制造、电信、软件等企业跨界合作,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三要抓好试点示范。因地制宜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区,择优创建一批“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支持在政策和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打造新的增长区域。四要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创客品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优质制造标准体系。对接多样化消费升级需求,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五要优化发展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完善市场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技术入股、股权激励等收益分配机制,更好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通过整合中央多种专项基金加大担保贴息力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等,形成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合力。六要扩大开放和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会议确定,在落实好前期已出台涉企减负政策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新的降费措施。一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二是推进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合理降低输配电价格。三是减少经营服务性收费。实施上述措施,一年将减轻企业负担约1200亿元。
  渣打银行资深中国经济学家颜色认为,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从低端到中高端的升级,中高端制造业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另一个动力是现代服务业。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基础已经很牢固,而且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有人才优势,且人才成本相对较低;加上现有市场份额、基础设施,以及政府从研发、税收、融资方面提供的帮助,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随着技术创新、互联网创新的推动,未来制造业拥有巨大的成长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也表示,《中国制造2025》规划涵盖了信息科技、数控工具和机器人、空间设备、铁路设备、新材料等十大领域。这一新国策连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所支持的“一带一路”国际策略一旦成功实施,中国将从一个低端制造国转变为高端制造业强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锦泉 发表于: 2017-5-12 17:24: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制造2025 携手德国工业4.0带来新机遇

源自:成都商报
  在2017国际创业孵化峰会上,乌尔里希·森德勒带来演讲“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携手德国工业4.0带来的创业孵化新机遇”。
  乌尔里希·森德勒说,现在美国都是在谈工业互联网,而在德国这个概念被称为工业4.0,其实两者都是指同一件事情,也就是互联网和物联网,“在中国,我们看到了这方面非常多的发展和突破,有些在德国我们都没有看到。”
  “德国和中国签署了备忘录,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基础设施和资金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乌尔里希·森德勒表示,“去对旧的机器进行更新换代,我们面临很大的机会,可以去使用尚未开发的区域和领域,这就是我们能够购买的一些新的模式和新的发展极,每个公司都必须要思考一下,下一步要怎么去走。”
⊙记者:叶燕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5-8 13:56:01|显示全部楼层

工信部评估中国制造2025试点工作 考察多家上市公司

源自:工信部网站
  规划司组织对天津滨海新区、郑洛新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进行现场考察及评估
  2017年4月26-28日,为扎实做好“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工作,按照试点示范相关工作程序,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组织国家制造强国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中国工程院部分院士组成专家组,赴天津滨海新区、河南省郑洛新城市群现场考察评估“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创建工作。本次考察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副院长田红旗院士带队,部内原材料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电子信息司、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参加了考察。
8k-5-fyeyqem1161182.jpg
  专家组听取了天津滨海新区、郑洛新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的汇报,在天津滨海新区实地考察了赛象科技、力神电池、生物医药联合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在郑州市实地考察了汉威电子、宇通客车、中铁工程装备,并对天津滨海新区、郑洛新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进行了现场咨询评估。
B7TR-fyeyqem1161219.jpg
HX7H-fyeyqem1228725.jpg
Hnly-fyeyqem1161320.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红星 发表于: 2017-4-13 01:28: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制造2025”引领制造业从“大”到“强”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财经观察:“中国制造2025”引领制造业从“大”到“强”
  新华社记者马湛
  “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加强制造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高科技天堂”──美国《福布斯》杂志、西班牙《世界报》等海外媒体日前这样评价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2015年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持续引起海外制造业专家和舆论的普遍关注。专家认为,“中国制造2025”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迈向创新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福布斯》杂志网站日前刊文说,“中国制造2025”表明中国正在推进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中国需要通过创新在全球发展中保持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澳大利亚罗伊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蔡源说,中国经济现在正处于转型阶段,传统制造业的优势正逐渐降低,水、电、土地等生产资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也不断攀升,这促使中国制造业必须升级。
  近年来,中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明显提速,促使智能制造水平持续提升,一批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取得新突破,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
  蔡源说,中国有一些产业,包括轨道交通装备、通信、电力装备等已经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以通信产业为例,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纽卡斯尔商学院终身讲席教授熊榆说,中国引进或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技术或创新,在经过中国市场培育后,又催生了创新和变革,进而形成了世界性的影响力。

目标瞄准新兴产业
  在信息化浪潮下,工业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制造2025”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瞄准全球新一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与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紧密结合。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说,中国企业正开始主导过去30年来一直由韩国和日本制造商引领的锂离子电池行业。随着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以及汽车制造商加大对电动车的投入,锂离子电池生产至少在未来10年内会是一项重要技术。
  研究机构基准矿业情报总经理西蒙·穆尔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从小型电动自行车到大型纯电动汽车都在快速发展,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正在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据基准矿业情报测算,202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将占全球的62%,美国和韩国分别占22%和13%。
  此外,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在新旧动能转换之际,机器人产业成为新亮点之一。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34.3%。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800家。
  熊榆说,中国同时具备庞大内需和科技实力,推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的制造业革新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

国家推动长远发展
  “中国制造2025”针对全球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结合不同产业发展现状,合理制定了逐步提升制造业的方案,使中国在全球各产业的价值链地位全面提升。
  专家认为,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行动,要想确保持续竞争力,还需要国家财政支持和不断的科技研发。埃及埃中商业理事会副主席穆斯塔法·易卜拉欣表示,产业升级不能单纯依靠商业利益驱动,还需要国家从远期规划和财政两方面提供指导和支持。
  为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日前公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西班牙《世界报》报道,中国希望到2025年成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最具活力的“高科技天堂”,雄厚的资金投入无疑将使很多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秩序中占据优势。
  中德“工业4.0”联盟执委会副主席罗家福说,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有类似之处,政府都在其中发挥引导和扶持作用。中国企业只要有创新能力和高质量的产品,就会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参与记者:徐海静、孙鸥梦、温希强、乔继红、郑凯伦)
 牛涨 发表于: 2017-3-30 07:56: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制造2025获政策大红包 拓宽走出去融资渠道

源自:证券日报
  主持人包兴安: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积极拓宽技术密集型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专家认为,实体经济是现代金融的基础,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制造业强,则实体经济强;实体经济强,则国家强。

金融支持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前提条件
▲ 本报见习记者:杜雨萌
  当前,我国制造业振兴越来越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日央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改进对制造强国建设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制造强国建设的资金支持。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支持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前提条件,一方面通过建立多层次、全流程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对外投资、工程承包、贸易融资等资金需求,让企业走得远;另一方面,通过创新金融工具,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汇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管理的需求,让企业走得稳。
  《意见》指出,要持续改进对“中国制造2025”的金融支持和服务,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同时围绕“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和关键任务,改进和完善制造业的金融服务,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难题,一是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国内需求相对不足;二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其中包括人力、环境、土地和融资等成本,特别是融资成本;三是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和产品竞争力偏弱。
  为拓宽制造业“走出去”的融资渠道,《意见》提出,支持“走出去”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贷款,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外汇资金池、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支持制造业企业在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框架下进行跨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制造业企业利用境外市场发行股票、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
  “提升企业融资能力无非就是两条路,即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依赖于企业的自身利润积累,虽然速度缓慢,但较为稳健;而外部融资包括股票、债券融资,还有信贷融资等,这些有赖于外部金融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支持力度。”
  黄志龙认为,一般而言,企业境外资产和股权等权益本身已纳入走出去的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抵押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许多金融机构对境外股权、境外资产的定价机制不健全,难以对企业境外资产、股权进行合理评估开展抵押贷款业务。不过,随着近年来金融机构的大规模“走出去”,目前也已具备开展境外资产、股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基本条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3-12 07:26:00|显示全部楼层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不歧视外企 部分观点存在误读


  “中国制造2025”不歧视外企(热点聚焦)
  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李 婕
  在3月11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针对外界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予以回应。日前,一份来自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指出,中国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并提出贸易保护主义的担忧。国家工信部对此予以澄清。专家也表示,“中国制造2025”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根本目的在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关政策对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部分观点存在误读
  这份名为《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认为,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推动的产业政策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不符;欧盟商会相关负责人还指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国内和国外市场份额指定了精确的目标,这令欧洲及其他地区的人感到担忧。
  苗圩澄清了这些误读:
  第一,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制定和近两年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未来还要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也是制定“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政策的出发点。为了发展本国制造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类似“中国制造2025”这类文件。近两年欧盟有工业复兴战略、美国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有“工业4.0”。
  第二,“中国制造2025”并没有刻意追求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文件发布以后,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一个绿皮书,中国欧盟商会的报道当中所引用的绝大部分就来自于此。但是,绿皮书中的指标是预测性而非强制性的,没有约束作用,更不是政府的行为。
  “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国际双边、多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我希望中国欧盟商会要正确理解、看待这个问题。”苗圩说。

转型升级追求共赢
  有关人士还指出“中国制造2025”违反自由贸易原则。但从规划的制定初衷与内容来看,贸易保护主义恰恰是中方反对的。
  “目前发达国家的一些技术和产品还对中国严格限制出口,‘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有所抬头。中国政府历来是反对这种做法的。”苗圩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是加快推进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内市场对各种装备、工业产品的需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新兴产业的开发取决于市场前景、消费需求以及价格和预期收益率。一些发达国家对部分商品设置过高的价格、不时实行禁运,恰恰倒逼了后来者的赶超。部分国家将太多精力放在为别国设置障碍上,中国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则表示,“中国制造2025”绝不是闭门造车,它有九大任务,其中第九项就是要加强国际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和国际工业发达国家做到双赢或者三赢。

外资企业一视同仁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中还举了一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例子,称相关政策要求欧洲企业以先进技术换取近期市场准入,造成欧企的巨大压力。
  对此,苗圩回应:“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掌握新能源汽车全套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这个要求不只针对外资企业,更不是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让到中国来。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防止有些企业利用政府补贴,钻政策的空子,买来总成件拼装一批汽车、赚一把钱就走人。这种情况既是对用户利益的损害,更是对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的伤害。”
  对于2016年中欧双方境外投资的反差,梅新育指出,应该看到客观经济运行的情况。欧洲企业在中国本土的竞争力相对优势削弱,整体环境的变动也损害了欧洲企业对华投资的能力。而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正是金融资产膨胀的时期,中国企业有动力和足够的资金进行海外收购。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并不支持其他说法。
  苗圩重申,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享受一视同仁的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制定当中,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任何歧视性的政策。
 台北人 发表于: 2017-3-11 10:56:01|显示全部楼层

工信部部长苗圩等就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答记者问

源自:中国网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1日9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副部长辛国斌和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峰就“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钟雪泉: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先生,副部长辛国斌先生,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张峰先生,就围绕“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一主题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有请苗部长。
  苗圩: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这次记者会主题是围绕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我和我的同事回答大家的所有问题,也借此机会感谢一下新闻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苗圩: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有关情况,我们在会场已经提供给大家新闻稿,我想在这里就不再占用大家更多的时间。我非常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对这方面所有感兴趣的问题,谢谢大家。
  钟雪泉:下面请提问。
  中国日报和中国日报网记者:《中国制造2025》颁布实施已经近两年时间,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将如何加快推进落地实施?同时我们注意到,近日中国欧盟商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对弈市场力量》的报告,认为提出的相关政策与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请问,您对此有何评价?
  苗圩:“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以来,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国家制造强国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之下,我们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联动,特别是在发挥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
  苗圩:我们按照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发挥重大工程的带动作用的思路,按照引导、保护好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原则,在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格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已经将书面材料发给大家,共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在这里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苗圩:我重点回应你提出的第二问题。我们已经关注到中国欧盟商会最近发布的报告,报告很长,中文的页数就有58页。把这个报告读下来,总的感觉,报告当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做好今后的工作还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报告当中也有一些观点、有一些说法存在对“中国制造2025”的误读。在这里,我想重点就这个问题谈一下。
  苗圩:第一,在“中国制造2025”文件的制定和近两年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也是我们制定“中国制造2025”及相关政策的出发点。
  苗圩:大家都知道,在促进经济的发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为了发展本国制造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都制定了类似“中国制造2025”这类文件。近两年欧盟有工业复兴战略、美国有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有“工业4.0”。
  苗圩:应该看到,目前发达国家在一些技术和产品对中国还实行严格限制出口,“逆全球化”的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也有所抬头。中国政府历来是反对这种做法的。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于先进技术和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根本目的也是在加快推进中国的工业转型升级,来满足国内市场对我们各种装备、各种工业产品方面的需求。有些设备和有些产品,西方对我们还是禁运的,我们市场上又有急需的,如果我们不做,何以说满足经济的发展,何以说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何以谈到保护我们国家的国防安全。
  苗圩:第二,报告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发展的指标,提出了一些质疑,比如设定了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我要说明一下,我们在文件制定过程中并没有刻意追求这一指标。当然在文件发布以后,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发布了一个绿皮书,中国欧盟商会的报道当中所引用的绝大部分都是绿皮书上所发布的指标。但是,在绿皮书发布的时候,他们已经声明,这个指标是预测性的,不是强制性的,没有约束的作用,更不是政府的行为。
  苗圩:第三,“中国制造2025”及其相关的政策措施,是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的企业,包括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比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我们准入条件要求企业必须掌握新能源汽车全套的开发技术和制造技术。这个要求不是只针对着外资企业,更不是强制要求外资企业把技术转让到中国来。我们制定这个政策的初衷就是防止有些企业利用政府补贴钻政策的空子,买来总成件拼装一批汽车、赚一把钱就走人。在这种情况下,既是对用户利益的损害,更是对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的伤害。所以,我们制定这个政策并不是说要限制外资企业,我们对内外资企业都是一视同仁的,而且技术转让、掌握这个技术是指包括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也包括在境外母公司所设立的研发中心,只要有这个技术就可以,我们并没有说一定要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强制地转让到中国来。
  苗圩:各位也知道,政府对国有企业还没有这种强制力,更何谈对外资企业要强制转让技术呢?而且,这种转让若是是谈不好,我也强制不了,没有任何强制手段。所以,这个问题在此澄清一下。
  苗圩:我再重申一下,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当中,外资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分享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加强国际双边、多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举一个例子,我们和德国签署合作协议,就“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已经建立合作机制,并且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一些细分领域都取得了积极成效。所以,我希望欧盟商会要正确理解、看待这个问题,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下我们的观点,澄清一下误读的内容。谢谢。
  德国世界报记者:欧盟工商会报道里面,非常担心2025年的重复建设。我最近看您写的一个报告,也是有同样的担心,特别是对机器人的生产,在这方面能不能阐述您的观点?谢谢。
  苗圩:我们注意到,过去在一些行业发展中,“中国制造2025”在实施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所以,在去年一年当中,我们跟省里同事们反复沟通,研究确定了一个在各个细分领域里重点优势的产业名单目录,尝试用这种方式,让各省市找出自己的优势所在,集中力量支持这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在这些细分领域里脱颖而出。
  另外,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大家低水平重复建设,能够实现差异化发展格局。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你刚才提到的机器人,下面我想请我的同事辛国斌副部长接着回答这个问题。
  辛国斌:关于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据我们不完全了解,全国有20多个省市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发展。这几年,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了40个,短短几年时间,机器人企业的数量超过了800个。这里确实有如这位记者指出的问题,在自主品牌方面,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大多还都是一些中低端产品,六轴以上多关节的机器人供给能力相对较低,所以,我们也确实觉得在机器人这个领域,有高端产业低端化和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的风险。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现在我们和各个省市,包括机器人产业联盟加强沟通和交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分省市的差别化实施指南。还有通过制定工业机器人的行业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等一系列的政策,落实推进各地科学发展、理性发展。谢谢。
  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央视新闻移动网记者:让网速不折不扣提上来,让费用实实在在降下去,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请问工信部过去两年在推进提速降费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会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谢谢。
  苗圩: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一起推动了网络提速降费这项工作,在三家电信企业和中国铁塔公司大力支持下,我们取得了积极成效,在3月6日,我们部副部长陈肇雄先生在国新办专场组织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在网上还可以查到取得的成效,在这里就不过多去讲了。
  正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提速降费工作不仅是给老百姓送的一个大红包,更对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苗圩:首先,提速降费可以促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新动能的成长。
  第二,提速降费也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服务使用成本,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孕育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拓展就业的新空间。
  第三,提速降费工作普惠民生,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来激发信息消费的潜力,扩大内需的市场。
  第四,通过这项工作还可以缩小城乡之间数字化的鸿沟,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在农村的发展,为农民脱贫、为农民增收起到很大的作用。
  苗圩:另外,我也注意到关于取消手机的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再说两句。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全面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这项工作。据了解,现在三家企业正在抓紧进行相关准备工作。这项工作还是一个挺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多个系统的改造、调试,还要进行业务的调测和验证,千万不能搞乱了,更不能搞错,把好事办好。
  另一方面,还要对大量正在使用的套餐进行调整,原来收费标准和取消后的标准,计费系统都要进行相应调整。我们也注意到,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讲到这个的时候,在人民大会堂响起了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下来以后通过网上也听到一些声音,为什么到10月1日才取消,能不能提前?有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分组审议讨论的时候,也提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这几天也在加紧跟三家电信企业做工作。我在这儿表个态,我们会积极推动企业加快工作进度,克服各种困难,在确保相关准备工作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力争提前完成这个目标。谢谢。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材料,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春节前,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对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的发展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请问,工信部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新材料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谢谢。
  苗圩:过去大家常说“一代材料、一代装备”,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新材料对整个工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的影响和作用比过去更加重要了,现在普遍认为是“一代材料、一代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们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2016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的组长。今年年初,领导小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部署整个新材料发展的工作。另外,2016年底,由我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共同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经过国务院同意以后,已经正式印发。“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指南》的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我们国家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大体上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苗圩:第一,要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各个部门之间分工和协同,发挥好专家委员会、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聚焦重点领域,力争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
  第二,注意分类施策。根据新材料发展特点,从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性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方面着手,解决一些共性的技术问题,提高政策精准性和有效性。
  第三,坚持需求导向。以解决应用需求为目标,推进新材料有关政策的落实。比如:搭建实验检测平台,生产应用示范平台。还要研究把首批次的新材料纳入保险补偿范畴,来解决新材料刚开始投放市场时候下游用户“不敢用、不好用”等方面的难题。谢谢。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我想追问一下机器人产业问题。刚才辛部长提到,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高端产业低端化、低端产能过剩的问题。我想请问,对规范行业管理、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方面,工信部今年是不是还会有新的举措出台?请您介绍一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进展?谢谢。
  辛国斌:看来机器人产业是一个热点行业,关注度比较高,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
  关于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的一些新进展,我想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个概括。
  第一,产业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人机协作机器人等高技术含量机器人已经推向市场,骨科手术机器人在三甲医院已经实现了批量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等一些机器人的专有技术,现在在国际上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一些产业短板也有突破,比如关键零部件,像RV减速器现在已经实现了批量应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的研发和产业化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辛国斌:第二,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工业机器人已经从传统的汽车制造向机械、电子、化工、轻工、船舶、矿山开采等领域迅速拓展。服务机器人也已经在医疗手术、康复、餐饮、消费、消防、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应用。
  辛国斌:第三,龙头企业在日益成长当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少数企业脱颖而出,目前已经成长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有一些企业在细分领域也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辛国斌:第四,国际合作在进一步深入推进。无论是从产品、技术、标准认证、合资合作等方面,国际交流日益广泛。我想进展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做一个概括。
  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已经达到7.24万台,同比增长了34.3%,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辛国斌:关于下一步工作,工信部将从以下两方面着手推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方面,刚才那位德国记者讲到了,我们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和苗头,下一步,我们要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第一是要推进创新。进一步整合产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第二是要补齐短板。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重点支持机器人产业关键零部件质量及可靠性能的提升,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第三是开展机器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推进机器人在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应用。第四是培育人才。进一步实施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加大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办好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
  辛国斌:其次,在防止行业无序扩张,规范行业发展方面,再补充几条。第一,要加强规划引领。继续贯彻实施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引导作用,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性发展。第二,尽快制定实施工业机器人的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第三,推进机器人行业组织建设,建立有利于研发、创新和公平竞争的行业规则,加强行业自律。第四,加快完善检测认证平台,做好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进一步促进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完善。
  谢谢。
  中国网记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是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我国要有效缓解这一难题。请问工信部,在未来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是否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情况?谢谢。
  苗圩:我们既需要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需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落实,社会各界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去年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仍然还很突出。据我部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金融方面来看,由于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金融风险高、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成本都相对较高,综合回报率也比较低,加之受到贷款规模限制和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所以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仍然是持一个比较慎重的态度。
  第二,从外部配套环境来说,由于小微企业所具有的资产的抵押物和信誉都还不够,急需担保体系的建设,但是我们担保体系建设相对还比较滞后,社会信用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小微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也比较低。
  第三,从小微企业自身来看,也存在着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财务核算不规范、企业主个人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问题,还达不到金融监管部门所提出的对企业融资门槛的要求。
  苗圩:针对这些情况,下一步,我们想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会同人民银行开展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三年专项行动,引导大企业积极如实地确认对小微企业欠款的数额,便利小微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融资。
  二是配合财政部研究加快担保体系建设,引导各方面建立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并且推进落实担保公司有关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和免征增值税政策。
  三是进一步发挥现有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支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是落实好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普及教育行动,帮助小微企业增强融资能力和技巧,来提高获得贷款的能力。谢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国际在线记者:近年来,因为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等多重因素,我国一些消费者往往选择通过“海淘”等方式购买境外的高端商品。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一批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请问工信部将采取哪些实的举措落实这些要求。谢谢。
  苗圩:我们也发现,近几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多中国人到海外购买一些高端的产品;随着网购的发展,也出现了“海淘”的情况。
  回过头来说,中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年代,那是一个产品短缺的时代,在那个年代,我们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民生也有了很大改善,所以现在再用一款产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过去我们那个年代,特别男士衣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中山装,要么军干服,颜色要么是灰的,要么是蓝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我听说年轻的女孩子们如果走在街上,碰到一个穿着和自己一样的衣服,叫“撞衫”,这样觉得很不好意思,这就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苗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有满足基本需求的消费,也有崇尚品牌、崇尚价值,甚至要面子方面的消费需求。针对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我想说一句话,就是国货当自强。
  这反映出我们在供给端还是发生了问题,虽然很多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但是对中高端的需求还不能满足。所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和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的任务,这就为我们国家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工信部将认真贯彻落实总理提出的这方面要求,从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苗圩:第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增加中高端消费品的供给。我们今年要组织行业协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出一批个性、绿色、时尚精品。加快国际标准化转化,全面提高奶粉、尿布、药品、马桶盖、电饭煲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努力满足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
  苗圩:第二,进一步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供给能力。在“增品种”方面,进一步加强轻纺产品工业设计和纺织服装创意设计;发展智能消费品和营养与健康消费品;新增一批药品和医疗机械上市。在“提品质”方面,组织一些产品开展国际对标和品质对比活动,特别要建立一批食品质量检测示范中心,新增一批制剂和原料药企业通过GMP的认证。在“创品牌”方面,支持一些行业协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轻纺品知名品牌,支持行业和地方政府办好消费品博览会等重大展示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苗圩:第三,继续实施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消费品产品质量稳定提升。根据行业的不同特点,继续在家电和纺织行业推广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企业加强研发、生产、营销和服务模式创新。支持鼓励企业从过去简单的数量增长朝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型转变。
  第四,营造良好环境,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特别是要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还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教育,厚植工匠文化,培育出更多精工巧匠,支持消费品走向市场、走向国际,增加品牌产品的出口,而不是无品牌产品的出口。今年主要是想从以上这四个方面,加大对消费品工业发展的支持。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让他们能够分享“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请问苗部长,可不可以进一步介绍?谢谢。
  苗圩: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开放发展的理念。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我们将深入地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积极地推动开放式的发展,协作式的创新,坚持走开放发展的路子。
  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一样,都是中国的企业,都应该享受一视同仁的政策,应该对他们公平对待。在“中国制造2025”相关政策制定当中,我在这里再重申,我们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任何歧视性的政策,同样所有的政策、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没有区别的,在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适用于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国境内的企业。当然,我们也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根据刚才我说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消费结构的变化,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更多地投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我们一起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谢谢。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我的问题是,早在“一五”时期我们国家支持建设了像内蒙古包头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同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些老工业基地也具备了自己的优势和基础。下一步,国家会怎么充分地利用好这样的优势?您多次提到,要让制造业更加数字化、网络化,去年内蒙古成为首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从全国产业发展和布局上,内蒙古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谢谢。
  苗圩:促进区域产业的协调发展,也是我们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对东北、西北能源资源型产业特点比较突出的省份,对于重化工业占比比较高的省份,现在他们工业发展、制造业发展出现一些比较大的困难。对这个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在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这些省份负重爬坡的时候,我们更要助一把力。
  苗圩:具体来说:第一,研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每一个省都有,特别支持东北、西北制造业发展比较困难的省份,找到相对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支持这些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苗圩:具体来说:第一,研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每一个省都有,特别支持东北、西北制造业发展比较困难的省份,找到相对的比较优势,突出重点,支持这些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第二,出台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的目录,指导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同时,我们还印发了《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引导国内的沿海地区产业有序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也引导中西部地区合理承接这方面产业的转移。
  第三,支持东北、西北地区率先启动一批基础条件好、近期有望突破的“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项目,发展一批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基地和专业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强的特色优势产业。
  第四,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支持对东北、西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的建设。
  苗圩:至于你提到的包头,是我们“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制造业的老基地,我们也注意到,要发挥他们的比较优势。比如稀土,包钢这么多年随着矿山的采掘,现在有大量的尾矿,尾矿当中就蕴含着很多稀土资源,所以我们要支持像包钢利用尾矿库发展稀土产业,延伸产业链,这是你们特有的比较优势。再比如,内蒙古地区处于北方地区,自治区也提出建立大数据存储中心,现在有一批大数据中心纷纷落户内蒙古,我们还是要继续支持帮助完善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利用,同时也为数据流动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方面支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也会向这些老工业基地继续予以倾斜。总而言之,我们要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谢谢。
  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工商时报记者:工信部过去几年积极推动两岸产业界合作,在未来“中国制造2025”,两岸不管是在科技还是工业,有哪些重点领域可以进行密切合作和交流?第二,工信部大力推行半导体发展,在财政和政策上都给了很大的支持。去年,大陆紫光集团在台湾收购力成和南茂上市公司半导体业,因为某些原因受阻而破局,我想了解这会不会影响之后两岸在半导体产业的合作和交流,我想了解一下部长您的看法?谢谢。
  苗圩:两岸之间产业协同发展,在过去的30年当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是台湾的一些企业在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后,进入到大陆来发展。我了解很多的企业,在大陆发展的都很好。两岸之间产业有竞争性,但是更多的还是互补性。台湾在一些细分领域中,产业还是有很大的优势,比如你刚才提到的半导体产业,台湾有很大的优势。大陆也在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发展包括其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半导体芯片,所以我们还是继续欢迎、支持台湾产业到大陆来发展,来分享我们发展的成果。
  在这方面,我了解到,去年比如像台积电已经在南京建设了新的项目,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还有其他的企业在福建都有一些新的项目加紧建设,在未来的一两年之内很可能就会投产,实现产品销售。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是鼓励的,支持的,在政策上也是一视同仁的,没有任何的歧视。
  至于你提到的清华紫光想收购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这完全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一种行为。当然,我们希望开放将来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我们既鼓励和支持台资企业继续到大陆来发展,同时台湾也应该对大陆企业进入台湾,持一个更开放的态度。这样两岸之间产业携起手来发展,对两岸经济都是有好处的。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们也想表明这么一个态度。谢谢。
  钟雪泉:谢谢三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参加,上午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20:36,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