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74|回复: 7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医护“拉响警报第一人”张继先现在怎样了

 [复制链接]
  张继先,女,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现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
  擅长诊治气道疾病,间质性肺部疾病及呼吸危重症,能熟练应用纤支镜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9年12月27日,张继先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为湖北“疫情上报第一人”。2020年2月4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给予张继先同志记大功奖励。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李雪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李雪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李雪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李雪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李雪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李雪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艾滋病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力芝)将开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美卫生部长:美专家愿立即前往中国 协助防控疫情
8#
 快乐一家 发表于: 2020-3-28 02:55:04|只看该作者

“拉响警报第一人”现在怎样了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拉响警报第一人”现在怎样了

源自:南风窗


  武汉战疫故事,正在迎来尾声。
  3月1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按照病情分别转到金银潭医院和该院的两个分院,开始恢复医疗秩序,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
  3月12日,作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在医院里处理一些工作,她以为3月13日她就可以先回家了。晚上收到通知,“明天要去医院消毒”。
  医院做空气消杀,还有一些物体消杀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做,比如擦桌子。跟武汉当地很多医院一样,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几乎没有后勤工作人员。“很多人因为害怕,早就跑了,也有一些人因为放假又封城,回去了又进不来。”

张继先(图/长江日报 陈卓)
  回溯疫情前前后后的那些事情,那些重要的节点和深刻的印象,流过的眼泪和欣慰的笑,张继先说她现在只想“好好休息,好好睡个觉”。
  2019年12月27日、29日,张继先发现“新的”病例,坚持上报,被称作“拉响疫情警报第一人”,现在回头再去看当初的果决,张继先觉得自己就是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只是,“疫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
  只能是新的
  2019年12月26日这天,武汉天气晴朗。
  距离华南海鲜市场2公里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来了两个就医者,一对年老的夫妻。
  妻子因为主要症状体现在呼吸,被张继先收进了呼吸科,丈夫因为乏力,浑身没有劲,收入了神经内科。
  12月27日,医生给丈夫做常规检查,发现他的肺部有问题,几大科室医生过来会诊,发现不是神经系统的疾病导致他没有力气,而是肺部感染更重于他的乏力症状。
  “两个人都有病,CT类似,我们就开始警觉了。”张继先说。
  陪同老夫妻来的是儿子,张继先就让儿子也去做检查,儿子的检查结果出来后,张继先发现他的肺部也有问题,“这就是一家三口”。

2月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区,医护人员正在教患者练习中医养生操八段锦
  哪有一家三口同时得差不多的病呢?
  那时,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还没有浮出水面。
  张继先就问他们去过哪里,有没有跟哪些病人有过接触?他们都说没有。
  结束了这样的问询以后,12月27日下午,张继先将她的发现和疑惑上报给了医院。
  在此之前,张继先给一家三口做了甲流、乙流、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全是阴性,“不是这些病,只能是新的。不是我们常见的疾病”。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报给了武汉市江汉区疾控中心,疾控中心下午到医院来做了流行病的调查。
  “传染病信息应该不是由临床医生来发布。临床医生就是根据症状觉得这个病有传染性,可以传染人,但是传染性到底有多大,数据是由流行病学告诉我们的。临床医生得不出这样的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的个体,我们看不到整体。”所以出现这种事情,“我们需要向疾控部门报告,由流行病学专家来定义、研究这个病,进行推断、预判”。

1月29日,市民经过已经被封闭的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
  张继先说她奉行《执业医师法》和《传染病防治法》相关条款,认为这样的发现必须要上报。
  12月27日这天,张继先又收了一个类似的病例,28日、29日再收到3个病例。
  这4个人到医院以后,发现他们认识,都是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仔细询问后,张继先发现“他们4个人还在同一家诊所打过针”,那对老夫妻所在的小区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两站地的距离。“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对的。”张继先再上报。
  29日当天下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分管院长夏文广召集了呼吸科、院感办、心血管、ICU、放射、药学、临床检验、感染、医务部的10名专家,大家对7个病例进行逐一讨论,影像学特殊,全身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肌酶、肝酶都有变化,这种情况确实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视。
  傍晚,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ICU主任吴文娟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把病人接走了。“接走了6个人,应该是接走7个人的”,最早的一家三口中年轻的儿子没有太多症状,坚决不愿意去金银潭医院。

1月29日,疫情“风暴眼”中的武汉金银潭医院
  张继先跟那个病人好好说话,告诉他“不能到处乱跑。还给他找地方,不能让他再传染给别的病人”。这位患者1月7日出院。
  隔了两天,又来了很多病人,“有发烧的,也有气短的”。元旦以后,“天哪,病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明显就看到门诊量多了起来。“没得办法,就临时加医生下去帮忙。”
  别的医生也会报
  最开始时,张继先根据自己看病的经验,觉得“新的病传染性没这么强”。病人量突然多起来是在1月7日以后,“它怎么突然变得这么狠的?这个过程要找。”
  1月8日,抵汉的国家专家说是新型冠状病毒,不传人。张继先就觉得不对:“怎么可能不人传人呢?”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说“人传人”。“那时候武汉的病人已很多了,很麻烦了。”这时,张继先才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说人传人了。问题是,病人量这么大,怎么办?完全收不进来。”
  当时,来医院最多的是看急诊的人。但是看急诊的人很少戴口罩,张继先经常跑下去对工作人员说:“不戴口罩,就把号根退了,让他们走。”病人不理解,在一旁嘀咕:“这人怎么这么狠?”
  张继先说她实在是太着急了。有一次急得厉害了,她直接让不戴口罩的人“滚”。有病人看到她这么狠,就从口袋里掏出口罩来,“气死人了”。
  遇到过极端的病人。“有一个病人要住院,但是住不进来,他拿刀子要杀人。”但是他的病情不重,后来是警察把他给带走,送到别的医院办理了住院。“当时我们医院确实没有病床了。”

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副主任宋立强(中)护送81岁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去做CT检查

因为在2019年12月27日、29日两次上报,武汉医生张继先被称为“疫情上报第一人”,在她上报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进行了关闭处理,避免了人们去该地“过年打货”而造成的新一轮感染。
  回过头来看,假设华南海鲜市场不关闭,“那感染的人数比现在肯定还要多,翻一个跟头还不止”。
  张继先收到了很多“很高的评价”和荣誉。“是不是给得太多了?我有点配不上。”张继先觉得她是一个医生,就应该那么做。“如果不是我,别的医生应该也会报。”
  跷跷板
  现在回想整个过程,张继先说她当时就是觉得奇怪,“不对劲”。“一定要想办法弄清楚这个病是什么病。”
  没想太多,就是要想办法落实。
  整个上报过程,没遭受压力,也没遇见阻力。就是一步一步按正常程序走。只是走完程序之后,半天没有确切的消息,找不到病原体。后来又听说别的医院也有类似的病例,张继先一听,心想,“完了,这是啥病嘛”。
  当时最大的困惑就是他们查了半天,为什么还是查不清楚。“其实也能理解,因为这毕竟是一个新发的病,包括到现在,所有人都还在更新对病毒的认识”。
  事情发展到现在,“没有经验可循,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决定,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医生在查看新入患者的胸部CT

在张继先看来,如果能够早一点说“人传人”,对公众可能会好一些。
  2020年1月8日,到武汉来调查的专家说是新型的冠状病毒。“2003年的SARS也是冠状病毒。它是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可能不传人呢?这从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他说他的,我们按照自己的判断来做我们的。”
  张继先意识到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护,尤其是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以及急诊。于是,他们四处采购全套标准医用防护用品,包括帽子、口罩、防护服、鞋套等,但市场存量有限,新年又将至,很多工厂停工,“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
  “没有哪家(综合性)医院会提前预备那么多的防护用品,防护用品是有有效期的,提前备着不用,会造成浪费。现在突然一下子又要生产这么多,原料又没有,工人也没有。”张继先说。
  防护物资特别紧缺,张继先用特别简陋的方式做自我防护。“达到几层防护是一回事,但是防护一定是要做的。”

(图/长江日报 陈卓)
  没有星期天,也不知道星期几,每天一睁开眼就上班,晚上下班时都到了很晚,天天都忙活。跟很多医护人员一样,张继先不方便回家也不敢回家。家里有老人。“万一我身上带病毒呢?”
  “医生护士啥都干,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病人住院了以后,电梯不能用,所有东西都是医生护士扛上楼。”
  “事情更多了,人更少了,就像是跷跷板,往一头翘,翘得老高老高。”张继先说。
  装得很辛苦
  封城没有给张继先带来恐慌,但是给她的工作带来了不便。
  “因为我是医生,我得上班,我得去医院。”张继先说她当时最大的问题是怎么上班,武汉人住得很分散,单位没有办法提供公交。
  坐了几天出租车,后来依靠民间志愿者组建的爱心车队解决了交通问题。
  把交通问题解决了以后,“还有吃喝拉撒的问题呢”。
  最开始一段时间,城内食材有限,“油水太少,工作量又很大,晚上睡觉肚子饿”。
  当时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整个一层楼(呼吸科)一共47张病床,改装结束后,只有37张床,“根本就不够用”。看门诊的有很多,需要住院的人很多,“但是收不进来”。
  很无奈,一点办法都没有。
  后来病床开始增加,一层楼一层楼地增。“一共十七八个病区,快1000张病床。”

(图/长江日报 陈卓)
  张继先哭过很多次。人前哭,人后也哭。
  看到医护人员特别苦,病人又特别多,有点崩溃。“有点失态了。”
  1月24日,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抵达武汉。“看到他们的感觉,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就是你在前线打仗打得很艰难的时候,马上弹尽粮绝,突然看见有人带着资源来了,后援来了。”
  那是张继先第一次当众哭,很激动很感动,百感交集。“还有终于找到靠山的那种放松。”
  当着很多人的面,还是要保留,不能让很多人看到她流眼泪,她赶紧转过身子。
  更多时候,张继先都是一个人回到酒店里哭,“怕那些护士看到”。张继先说她需要在别人面前装得坚强,她要传递给同事以及患者以信心,“告诉他们可以撑得下去”。


  “病人实在太多了。我们人真的不够。把这件事做完了,后面跟着更多的事情过来,望不到尽头,没有希望。”
  装也很辛苦。“太累。”
  看到那么多病人,但是救不了。张继先对自己很否定,也觉得无奈,“也可以说是孤独,什么样的情绪都有”。
  各省市的医疗队陆续进入武汉,让张继先觉得“我们不是孤军在奋战”,这给了她很大的力量。
  回 应
  新冠肺炎现在已经全球大流行,这超出了张继先的预期。“湖北武汉是最先发现的,但是病毒的源头不一定在武汉。科学家应该赶紧再研究研究,仔细研究它的源头到底在哪。”
  这件事情比非典要厉害得多,张继先是从病人数量上感觉到的。“医院里人山人海,病人洪水潮水般地涌向医院。”
  武汉各大医院都是这样,这比当初非典的发病率要高。
  看到这么多病人,张继先怕了。
  更重要的是,“他们到医院来了,没有病床提供给他们。作为医生,我们就好像有拳脚但施展不开”。


  回头来看疫情的发展轨迹,病人洪水一样涌向医院让感染率上升。“他们本来可能不是这个病,到医院来了以后,反而就成了这种病。”
  张继先率先提出来无论轻症、重症,都需要集中收治。“只要是病人都应该得到治疗。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能是重症病人才能收得入院。轻症的病人没有办法住院,只好在家居家隔离治疗。”
  轻症患者口服药或者是去门诊打针,打完针就回家,因为医院没有床位提供。“医生说这样的话,其实是很无奈的。”
  2月5日,方舱医院的建成回应了张继先的“无奈”,很多轻症患者到了方舱医院。
  居家隔离,一家人有一个人生病了,带着全家几个人生病。建方舱医院的道理,也就是把所有的病人都集中起来,由医生看着,把他隔离起来,对他的家人是一个保护,对病人来讲,有医生看着他的治疗。病人有变重症的苗头时,就赶紧转到正规医院来治,如果康复了,就可以回家了。对病人来说,方舱医院是很好的过渡。

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帮助新冠肺炎治愈患者(中)拿行李
  “他有地方可以去了,也不耽误他的治疗。”
  李文亮去世的消息让张继先有所触动,她的关注点是他到底怎么感染的?他是眼科医生,不是呼吸科医生。“那就是说这个病人首诊到眼科,没有去发热门诊?”
  看到那么多医护人员因新冠肺炎去世,其中不乏专业领域里的顶尖专家,张继先很难过。“医生培养的周期很长。要做一个好医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治好一个,下一个又来了
  很多人出院的时候,感谢张继先救了他(她)一条命。张继先就想:“真的是我救了他的命吗?我没有那么伟大吧?!”
  “把病人治好了,就行。不管怎样,我都是好好地做事,我把他治好了,下一个病人又来了。”
  “医生看病不都是这样子吗?平常是这样的,这次也是这样子。我们尽最大的可能进行治疗。”
  病人也变了。以前就医时,形形色色的病人中,总有一些病人,“他们自己不懂专业,又要问。他问了123456,回头再问你123456,同样的问题,循环往复地问,很耽搁时间”。
  这一次疫情中,张继先发现病人就不太会纠结地去问医生那些123456了。张继先首先告诉病人,得了这个病以后,有活的也有死的,说一遍,病人和家属都表示理解,“要是放在以前,要说N多遍”。

(图/长江日报 陈卓)
  张继先觉得这源于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很多人都患了同一种病,大家在各种媒体上反复说这个病是怎么回事,他就没有那么多要问的了。“也有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很多病人不理解医护人员。“其实医生护士的时间很有限的,我们更愿意把更多时间用来做与疾病相关的研究,好好看书,好好学习,实际上,我们学习的时间很少很少。”
  对张继先来说,这次疫情,让她认识了一个新的疾病。“治疗知识又增加了很多。知识永远在更新,我们永远需要学习。”
  封城之前,张继先的新年计划是“去我姐家,把我父亲接过来一起过年。一年好不容易有这么一次机会,全泡汤了”。
  现在她只想好好休息,好好睡一觉。“很多事情也得要走一步看一步。因为事情是在不断地变化中。”

(图/长江日报 陈卓)
  有一年,张继先休闲去了福建。刚到地方的时候,天快黑了,太阳正在落山,“感觉特别好”,别人拍下了她迎向太阳的照片。“那个阳光,你可以理解为日出,也可以理解为夕阳,主要是你怎么看,你的角度是什么。”
  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都没时间。她想去西藏,“西藏是不是离天最近?”但是也有点担心,她怕自己会缺氧,所以想了很长时间,一直未成行。
  除了西藏,张继先还想去新疆,“都是地广人稀的地方”,想看看不一样的人与事。
⊙作者:陈莉莉
7#
 魏承 发表于: 2020-3-12 15:44:00|只看该作者

“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

源自:中国日报网
原文标题:“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 来源:中国日报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柯皓/for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3月12日消息,3月11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按照病情分别转到金银潭医院和该院的两个分院,开始接诊非新冠肺炎患者。张继先一早来到医院,赶在患者转院前进入隔离病房查房,为患者鼓劲加油。

张继先(中)和同事们合影留念。柯皓/for china daily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先。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右一)和同事讨论安排新冠肺炎患者转院工作。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工作中。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工作中。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工作中。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隔离病区和患者交流。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隔离病区忙碌。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隔离病区忙碌。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隔离病区忙碌。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隔离病区忙碌。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在隔离病房和患者交流。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房。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房。柯皓/for china daily

张继先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隔离病房。柯皓/for china daily
6# 青城山
 表裱表裱 发表于: 2020-2-25 08:05:50|只看该作者

“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拟推荐为全国劳模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拟推荐为全国劳模

源自:武汉发布

  近日,湖北机关党建网发布了《关于对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此前广受关注的“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作为省直机关2020年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出现在公示栏中。
  公示称,根据省总工会《关于印发2020年全国劳模推荐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经基层民主推荐、逐级审核把关、集体研究,拟将省卫健委张继先、省农科院龚自明、省生态环境厅涂超、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周怡、省法院郑小红、省公安厅龚联坤、省监狱管理局姚刚作为省直机关2020年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公示期为2020年2月20日至24日。
  张继先现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今年54岁。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第一人,2月4日,张继先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记大功奖励。
5# 华蓥山
 我叫小风筝 发表于: 2020-2-9 13:45:55|只看该作者

武汉大学发文:校友张继先,“疫情上报第一人”

源自:武汉大学
原文标题:武大校友张继先:“疫情上报第一人”
⊙记者:付晓歌 ◎摄影:陈卓、崔萌 供图:么冬爱、张继先 编辑:陈丽霞

  2月6日,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给予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和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记大功奖励。
  张继先是武汉大学1989届临床医学专业校友,作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新华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她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后,最早和院方一起上报。为什么她能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


“感觉自己做对了”
  事情要追溯到2019年12月26日,医院附近小区的一对老两口来医院看病,以为只是普通的发烧、咳嗽,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
  2019年12月27日早上,呼吸科交接班时,张继先看到胸片后,凭借自己医学思维和敏感性,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她赶紧让老两口把儿子叫到医院来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发热咳嗽等症状,但CT片上显示肺部有相同的表现。

  这一天,医院还来了一位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一样的发烧、咳嗽,一样的肺部表现。“一般来说,一家人来看病,很少三人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张继先给这些患者做了甲流、乙流、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与流感相关的检查,全部呈阴性,从而将流感排除。
  “这到底是什么病?”张继先心中的疑团越来越大,12月27日,她把这四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
  12月28日、29日两天,门诊又收治了3位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患者。到这时,就有7个一样症状的患者了。
  “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病症,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有4个患者了,这肯定有问题。”张继先判断,7个患者,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轻重有区别。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又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并建议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
  12月29日下午1时,分管副院长夏文广召集了呼吸科、院感办、心血管、ICU、放射、药学、临床检验、感染、医务部的10名专家,大家对这7个病例进行了逐一讨论,影像学特殊,全身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肌酶、肝酶都有变化,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确实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视。当知道还有两例华南海鲜市场类似病史患者,在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接受治疗,医院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报告。
  12月29日是星期天,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快速反应,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始流行病学调查。
  傍晚,武汉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相关专家来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逐一查看了这7名患者,接走了6名,其中轻症3名、重症3名,另1人留下继续治疗,于1月7日病愈出院。
  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张继先说。
  “张继先能够敏锐发现疫情并及时上报,我们都不感到奇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么冬爱说。读书时,张继先和么冬爱是同班同学,睡上下铺。
  “上学的时候,她学习非常好,有一股子钻研精神。”“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她对待专业有一种刨根问底的劲头。”采访中,张继先的大学同学们这样评价她。

张继先在武大上学时的登记照

第二排右二为张继先

  么冬爱认为,张继先能如此敏感地发现疫情,得益于上学时培养的扎实专业功底和医学思维体系。再加上,她对工作有着勤于钻研、精益求精态度。“她是一个心系工作的人,她也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和同学们分析疑难病症,时刻不忘本职工作,连同学聚会时也不例外。”

张继先(中)与同学们在一起

“SARS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正是因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张继先意识到情况不对,“这个病到底是否具有传染性?”
  收治最初的一家三口患者住院时,张继先就在呼吸科病房隔出一块相对独立的地方,打造了一间隔离病房,共有9张病床。张继先再次向医院报告了患者的收治情况。
  从27日发现那一家三口起,张继先就要求所有的呼吸科医护人员戴口罩,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医院给他们科室批了N95专业防护口罩,“我们只有进入那个区域才戴N95,其他区域还是一般医用口罩。”张继先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两家三级医院之一。6位患者被金银潭医院接走后,张继先的呼吸科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类似的患者。到元旦时,这9张隔离病床不够用了。
  仅有口罩,张继先觉得还不够。她又在此时嘱咐科室人员在网上订购了30套细帆布的白色工作服,当做隔离服。2019年12月31日,这批工作服寄到了医院。在进入隔离区域时,张继先要求大家多加一层防护。“不管怎么说,我们多穿一层,对自己防护就好一点。”张继先说。她还明确要求隔离区内的所有医疗用品均不可与其他患者混用。“为了避免二次感染,医疗废弃物做好单独处理。”
  一直到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能够人传人,这30套“防护服”终于完成自己的使命。当天,医院给他们配备了三级防护服。
  随着疫情的发展,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的门诊量开始激增,有相似症状的患者越来越多。张继先担心出现患者交叉感染,和同事们一起给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患者做工作,让他们尽快出院。有的患者不愿意出院,医护人员就耐心地找各种理由劝说。
  尽管防护装备跟不上,但医院处处小心,尽可能把防护做到极致。由于处理得当、上报及时,在疫情大面积爆发前,张继先所在的科室做到了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无患者交叉感染。
  张继先说,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生根于SARS。2003年抗击SARS时,当时37岁的她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
  “我从那个时候就认识到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张继先说,医生看病,要问患者的住址、职业,这一下来了四个华南海鲜市场的,怎么会没有问题?“这就是SARS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元旦期间,呼吸科的门诊量开始激增,由原来一天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有着相似病情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1月17日,医院将住院部一楼改造成为专门的隔离病区。1月30日,医院作为第三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定点医院。医院改造成立了6个病区,设置了160张床位,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张继先“像救火队员一样”,在离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她告诉记者,医院采取的是三级负责制,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危重病人由她来负责。其他同事忙不过来时,她也会主动顶上去。
  疫情的逐渐蔓延,考验着无数医护人员。“从12月底到现在,我们几乎都没有休息过。每天从睁眼忙到天黑,已经没有什么时间概念了。下班倒头就睡。”张继先说。
  据了解,医护人员仅脱一次防护服就需要耗时半小时,有27个步骤,需要12次消毒双手。防护服不透气,还要戴N95口罩,几个小时下来,身上全部都湿透。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医护人员几乎一天不吃不喝。因为N95口罩贴合很紧,许多人鼻梁和眼下都生了压疮。
  随着疑似患者越来越多,呼吸科人满为患。需要救治的病人太多了,时间完全不够用,医护人员面临巨大的压力。看着身边的医护人员被感染,张继先心痛又无奈,“我们已经是超负荷运转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做到万全的防护。”
  2月8日,中西医结合医院收到了一封信,信封上用稚嫩的笔迹写着“张继先收”。这封信来自广州市五羊中学一位中学生。“公司可以晚上班开业,我们可以推迟开学,可你们却敞开大门,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贴心的治疗,你们不顾危险,前赴后继地冲向战场……武汉加油!”信封里还夹了这个孩子捐的五百元钱。


  “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感觉非常温暖。”张继先说,“谢谢这位小朋友,正是因为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我们感到很振奋,很暖心。我们现在坚持工作,才能让更多患者得到治疗。”
  张继先说,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同学们通过微信、电话纷纷给她加油打气,提醒她注意防护,注意安全。这也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
  据悉,经过治疗,已经有不少医护人员痊愈出院了。张继先不断为同事们加油鼓劲,她告诉团队,以前我们是“白衣天使”,现在我们是“白衣战士”,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采访手记:
  当记者用微信联系上张继先时,她还奋战在抗疫一线。工作间隙,她表示晚上可以通电话。
  “喂,你好,我是张继先。”在元宵节的晚上,记者拨通电话时,听筒那头传来的声音有一丝沙哑,疲惫感扑面而来。
  由于抗疫工作十分繁重,张继先一开始并不想接受采访。她说,这些工作并不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共同努力。后来在同学的再三劝说下,她决定接受来自母校的采访。她说,同学们认为她的亲身经历能够激励学弟学妹,听到这句话时,才下决心接受采访。
  “医护工作者肩负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张继先希望医学生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认真,并且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她认为,大学时期认真学好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再学习更加重要。仅仅是经过5年、8年的学习,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不断了解最前沿的医学进展,还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检验,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此外,她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还要有人文关怀。“尤其是要注意与病人的沟通方式,要尽量用病人听得懂的话语与他们交流,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当得知母校还有部分留校师生后,她十分担心,让记者务必转告各位老师和同学,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防护工作。“能不出门尽量不要出门,我们再熬一熬!”
  一件事情做一次容易,如果能坚持做10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热爱。但如果一件事情坚持做30多年,除了热爱以外,或许就还有更多的原因了。记者在张继先身上体会到了,这是一名武大学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更是一名医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 金佛山
 楼主|李雪 发表于: 2020-2-8 21:25:54|只看该作者

“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源自:环球人物
原文标题:“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作者:隋唐

  作为第一个为湖北乃至全国拉响疫情警报的医生,张继先在前天被湖北省卫健委记大功奖励。
  迷雾中的哨兵,总是会被人铭记。
  这位个头不足一米6的女医生,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在她柔弱的身体里,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与勇气。一个月前,就是她最早发现了这场疫情的苗头,并坚持与院方一起上报。

张继先
  其实,她成为第一位上报疫情的医生并非偶然。当年参与非典“战疫”的经历,早已让她具备了分辨“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的能力。
  这是一个常年坚守在一线的医生,更是曾为国“冲锋陷阵”过的“老兵”,而时刻挂在她胸前的工牌上,印着鲜红的四个大字──共产党员。

“这肯定有问题!”
  2019年12月26日上午,一对老两口来到张继先所在的医院看病,当时正好是她在值班。
  两人当时的症状很像流感──发烧、咳嗽。为了保险起见,张继先让他们去拍了肺部CT片。
  结果出来,她眉头一皱。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是流感或普通肺炎,但CT片的结果与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张继先曾在2003年“非典”疫情防治中,作为江汉区专家组成员,每天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对传染病疫情有着高度敏感性。当她看到这组CT片时,立刻感觉“这里有问题”。后来证明,这就是新冠肺炎毛玻璃结节典型CT。
  在得知老人生病的这几天都是儿子在照顾他们后,张继先叫来了他们的儿子。虽然他当时没有任何症状,但肺部CT结果显示,其肺部已经感染。
  “一般来说,一家来看病,只会有一个病人,不会三口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


  很快,张继先的判断就得到了证实。同一天,还有一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症状和肺部CT结果显示与那一家三口一样。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与症状相关的检查,她都让病人做了一遍,但结果都不是。
  那时候,张继先开始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事不宜迟,12月27日,她将这四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
  结果上报没两天,张继先所在的医院陆陆续续又收治了更多类似病状的人,他们的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有轻重的区别。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又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并建议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
  12月29日下午一点,分管院长夏文广叫齐了各科专家,对收治的几个病例逐一讨论,结果惊讶地发现,除了症状类似,大部分人都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
  这种情况立马引起了专家组的重视。夏文广副院长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的疾控处报告。
  12月29日是个星期日,但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快速反应,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来到医院,正式开始流行病学调查。
  今年2月1日,各方信源均证实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疫情。可以说,张继先的预警,在医疗系统这个主战场内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先隔离!”
  有过迎战“非典”的经验,张继先深知“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
  在引起专家组重视之前,她就已经采取了隔离措施,早在去年12月27日上午便将收治的那4个疑似病例单独隔离了起来。她在呼吸科的病房中隔出了一块区域,并将4个病例统一安排在了这个相对独立的地方。
  与此同时,经验丰富的她还提前预警了科里的医护人员“这个病可能有传染性”,并带领大家主动做好自我防护。
  随后,她从网上又团购了30件帆布衣服用作防护。至于为什么团购而不是让单位配发,她说:“如果医院配发的话需要订做,而网上买能够很快到货。”

穿防护服的张继先
  这些厚帆布“防护服”一直用到今年1月20日才完成它们的使命。这一天,钟南山院士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能够人传人,医院给张继先和同事们配备了三级防护服。
  除了对人做好防护,张继先当时还对医疗物品做出了针对性规定。她要求,隔离区内的所有医疗用品均不可与其他病人的混用。为了避免二次感染,她还把医疗废弃物全部单独处理。
  这些措施在当时看起来有些“过犹不及”,但非典的教训过于惨痛,一根弦永远绷在张继先的脑子里,而这也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对于团队来说,张继先的这种“过犹不及”最终成了不幸中的万幸。
  截止到2月初,在疫情爆发越来越严重的武汉,张继先和她的团队奇迹般地无一人感染。面对采访,她说:“我从那个时候(2003年)就有感觉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
  “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

冲在一线
  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张继先说,自疫情发生以来,自己没有休息,也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开始还能住在家里,后来就住到了医院旁边的宾馆,一来方便与家人隔离,二来科室有事可以及时赶到医院。
  就在此次采访之前,她所在的医院有18位患者出院,这18位患者全部是在2019年12月11日左右开始入院治疗的,入院时的病情都是中度到重度。
  然而,这“赫赫战功”背后隐藏的都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
  张继先曾在病房嚎啕大哭。她说:“病人太多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


  她“像救火队员一样”,在离新冠肺炎疫情最近的地方战斗。作为呼吸内科主任,她不仅每天要对160位病人查房了解病情,制定诊疗方案,遇到危急重病人,还要带领团队通宵达旦抢救。
  张继先的情绪不止一次崩溃。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她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她大哭……
  她说,这个传染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病人涌向医院,从来没有见过……
  “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说自己已竭尽了全力。
  疫情的发生,不仅对病人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更是对医护人员的巨大考验。


  根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张继先团队每个上午都要经历4个小时高强度工作,衣服会湿透,也不能吃东西、喝水、更不能上厕所。除了做到这些,还要应对很多情绪激动的病人或家属,对他们进行安抚……
  不过,辛苦的工作没有压垮他们。“想到我们现在坚持工作,才能让更多患者得到治疗,就没有人抱怨,大家都在全力做好自己的医疗工作。”说起自己的团队,张继先感到非常骄傲。
  在疫情面前,张继先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兵”。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如今又一次冲在了最前线。
  那一刻,她像极了“召必回,回必战”的勇敢战士。
3# 峨眉山
 楼主|李雪 发表于: 2020-2-2 18:45:00|只看该作者

所获荣誉

  先后荣获抗击非典战役“三等功”、“湖北省卫生厅直属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四川5·12大地震救援省卫生厅颁发的先进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0年2月4日,张继先被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记大功奖励。
  2020年2月,湖北机关党建网发布了《关于对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的公示》,张继先作为省直机关2020年全国劳模(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出现在公示栏中。
  2020年3月,获得“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3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张继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擅长诊治
  擅长诊治气道疾病,间质性肺部疾病及呼吸危重症,能熟练应用纤支镜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

人物评价
  张继先同志以超强的专业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坚持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是医院救治一线的“带头人”,始终不渝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2# 四姑娘山
 楼主|李雪 发表于: 2020-1-31 07:45:58|只看该作者

人物经历

  张继先,女,现年54岁,1989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湖北省、武汉市委员,湖北省职业病尘肺病鉴定专家。
  2003年抗击“非典”时,时年37岁的张继先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
  现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内科党支部书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08:12, Processed in 0.2184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