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破晓红尘|查看: 11889|回复: 34
[探讨研究] 

周琪院士:开放环境中,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几率极低

 [复制链接]
 录登 发表于: 2020-2-8 16:54:00|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病毒气溶胶传播尚待明确,专家建议“宁信其有”

源自:科学网微信公号
  日前,宁波披露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被感染者仅与确诊患者近距离驻留了15秒即被感染。
  这让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再次引发关注。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显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与此同时,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也表示,气溶胶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的确存在,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尚需证据。
  虽然气溶胶传播尚待明确,也缺乏更多证据,但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气溶胶化学与物理实验室主任、国际气溶胶学会秘书长曹军骥仍发出提醒,当前的防疫战略须“宁信其有”,以免丧失黄金时机。

  :空气气溶胶中是否存在病毒?如果存在,那传播距离有多远?
  :可以肯定的是,空气中的确存在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
  室内空气中的病原生物气溶胶包括病毒(流感、麻疹、水痘)、细菌(衣原体、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和真菌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形成生物气溶胶的大小各不相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0.02至0.3微米的病毒、0.5至10微米的细菌和0.5至30微米的真菌。
  生物气溶胶可能以不同形式存在:单一细菌细胞或孢子、真菌孢子或病毒;几个单细胞、孢子或病毒的聚集体;或附着在其他非生物粒子上。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曾指出,病毒或细菌可以通过气溶胶经长距离传播而在短期内导致大面积感染。
  气溶胶的传播距离较远,能达到数十米,乃至数百米,远远超过飞沫的传播距离。

  :气溶胶传播方式跟公众所熟悉的飞沫传播相比,有什么区别?
  :简言之,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传播距离不同。
  飞沫是人打喷嚏或者咳嗽等活动排出的唾沫液滴,其粒径一般为1至5毫米,在传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间内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
  而气溶胶是人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排出的液滴,其粒径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体后很快(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蒸发,形成飞沫核(粒径几微米),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

  :人体能否产生含病毒的气溶胶?如果可以,这种含病毒气溶胶如何感染健康人?
  :人体活动如呼吸、咳嗽、打喷嚏或大笑,均会产生液滴。
  一般室内环境中,大于100微米的飞沫颗粒通常在蒸发之前就会落到表面,小于100微米颗粒则在到达表面之前蒸发形成飞沫核,通常10微米的飞沫在毫秒级时间内即可形成飞沫核。
  打一个喷嚏可能会产生多达4万个直径在0.5~12微米之间的液滴,并可能以高达100 m/s的速度被排出;咳嗽最多可产生3000个液滴核,大约与5分钟的谈话时间产生的液滴相同。
  喷嚏产生大量颗粒物,但尺寸相对较大,容易沉降到表面,其他日常活动如说话、呼吸、咳嗽等,则会产生尺寸较小的颗粒物。
  这些颗粒物空气停留时间较长,同时产生的频率也更高。
  当液滴与呼出气体混合时,就会产生感染性气溶胶。
  WHO指出,漂浮在空气中的液滴可以通过空气的运动来迁移。
  在日常活动中,污染气团可能会随着空气运动进入别的区域,如由于人们走路或房间与相邻走廊或空间之间的门打开引起空气混合与交换,当健康者经过污染气团时就暴露于感染性气溶胶,从而吸入可能的病毒。

  :当前针对新冠病毒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方式众说纷纭。由于新冠病毒2020年1月刚通过WHO正式确定,短时间内有关其传播方式的研究结果非常有限。
作为一名气溶胶研究的学者,能否从您的专业角度分析一下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回看过往,研究人员发现SARS病毒通过空气气溶胶路径传播有明确的证据。
  2004年,中国香港学者Yu et al.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称,通过对SARS期间香港淘大花园病例分布进行研究,发现SARS病毒可能通过空气进行传播。
  香港淘大花园居住在中层和高层居民感染的风险高于底层居民,这无法用随机接触传播解释。
  调查发现楼宇通风井内存在病毒,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估计从通风井逸散的含病毒气溶胶在楼宇间的扩散情况,发现计算等气溶胶分布与实际病例分布情况吻合较好,推断SARS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其次,H5N1禽流感病毒也存在通过气溶胶路径传播的证据。
  2012年,荷兰学者Herfst等在《科学》发表论文,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无需在中间宿主中重组,可通过气溶胶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因此构成了人类大流行性流感的风险。
  鉴于新冠病毒与SARS具有80%的基因序列相似度,推测新冠病毒与SARS的物理性质可能类似,不排除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面对可能存在的传播风险,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应对?
  :如果新冠病毒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方式,那么我们当前的防疫战略须宁信其有,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减少新病毒的快速传播,而不是等到数月以后的正式研究结论而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导致抗疫黄金时机的丧失。

  :您有哪些防控建议提供给大家?
  :建议分两类情况进行抗疫防控:一是对疑似和确诊病例实施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二是对绝大多数公众加强可能存在的气溶胶传播为主的预防措施,实施三防,即“防自己、防别人、防病毒”。
  防自己:尽可能远离新冠病毒,减少与病毒接触的机会。
  具体措施表现为:
  多居家,少外出,减少受污染气团的影响;外出回家时,尽量避免将外界可能的污染物带入室内,如鞋子、衣帽等可迅速脱掉并单独隔离存放数天,立即洗手、洗脸,可能的话立即洗个热水澡,保持个人卫生;
  出门在外时,务必佩带口罩、手套、帽子等,注意漏气的口罩也将增加感染几率,要正确佩戴;尽可能选择有较大通风空间的交通工具、单独隔离式工具,如自行车、私家车等;
  建议尽可能少用中央空调,防止气流携带新冠病毒进入室内。

  防别人:提高防范意识,切断他人传染到自己的可能途径。
  具体表现方式为:
  与别人交往时,务必提醒对方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杜绝不带口罩的近距离谈话;
  抗疫期间拒绝一切聚会。如要接触,双方距离保持不低于双臂之宽;
  尽可能减少面对面、小空间内的会议,建议以远程办公为主。

  防新毒:按照新冠病毒的传染规律,有条不紊地科学防控。
  多措并举杀灭环境中的病毒。采用酒精、消毒液、紫外灯、有杀菌功能的净化器等措施杀灭病毒,减少其在环境中的数量。
  加大通风,稀释空气中的病毒。在病毒传播中需要注意病毒的感染剂量和毒性。
  空气中的病毒可以通过混合和稀释而减少,然而有时即使极少量的病毒颗粒,也可以引起感染。
  因此,建议在家或办公室期间,尽可能启用空气净化器,或适当开窗换气通风,以稀释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浓度。
  注意防范地面灰尘等。地面可能是病毒隐藏的另外一个重要场所,特别是公共场所。病毒从患者体内排出后可能沉降于地面,而且浓度相对较高。
  因此,地面扰动会存在很大的暴露风险。建议少出没公共场所,同时保持公共场所地面清洁。
  总之,我们要高度警惕空气气溶胶的传播方式,切实落实“三防原则”以切断其不明传播链条,减少很有可能因气溶胶传播方式引起大范围的感染病例,保护更多人不受感染。
 豆角 发表于: 2020-2-8 14:56: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专家: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新冠肺炎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

  2020年2月8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上海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闵行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杭文权,介绍上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况。
  上海市最近发生的一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的案例。发布会上,曾群强调进一步加强家庭内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
  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针对这些传播途径,曾群呼吁广大社区居民,一定要注意防范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要提高家庭聚集性疫情防控意识,居家防疫要做到“七个要”:
  一要取消一切社会活动聚集,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访沪计划;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严格做好居家隔离:外来返沪人员要配合相关调查,准确报告实情、主动接受隔离;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应尽量与家人分住所居住,条件有限的,要分房间居住,单间隔离,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
  七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巴石一 发表于: 2020-2-6 00:24:00|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战疫】最新版诊疗方案: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较弱 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尚不确定

源自:国际在线
原文标题:【共同战疫】最新版诊疗方案: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力较弱 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尚不确定 来源:央视网

d7a1-inzcrxs7972012.jpg
(记者:王莉莉)2月5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海关总署综合司司长金海,介绍了医疗物资保障的生产、调度、进口等相关工作最新进展,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解读。

检测能力提高 疑似病例减少
  2月4日0~24时,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887例,新增重症病例431例,新增死亡病例65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62例,新增疑似病例3971例。截至2月4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324例,现有重症病例3219例,累计死亡病例49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92例,现有疑似病例23260例。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39例,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1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台湾地区11例。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宋树立表示,最新疫情数据中新发的疑似病例数字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少,原因是检测能力提高,使得更多的疑似病例成为确诊病例或被排除,这个趋势无论是在全国还是湖北都是同样的。

新增轻症病例仍需隔离治疗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相对于第四版诊疗方案,第五版重点修订了三个方面:一是流行病学的特点更加清晰,对临床表现的描述更加详细。二是病例的临床分型更加精细,新版与第四版相比增加了“轻型”,临床分型变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类,以加强对临床的分类指导,更好地锁定病例,提升救治水平。三是治疗的方法和手段更为丰富,不仅有对症和支持治疗,包括氧疗都详细进行了分类,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基础。
  李兴旺表示,随着检测能力的提高,他们发现有一部分病人表现症状比较轻,有发热、中低热、轻微乏力、偶有干咳等症状,在病程史中没有肺炎。“虽然这部分病人病情轻,但仍具有传染性。在诊断分型中,把这一轻型加在里面,就是为了对这部分病人进行隔离治疗,从而更好地控制传染源。”

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新版指南明确提出无症状感染者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随着假期的结束,返程高峰即将到来,面对这种体温筛查很难识别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更多的管理措施?对此李兴旺表示,这样的情况目前确实存在,因为从发病机制来讲,这样的病人既然带有病毒,就可能会造成传播。但是从目前情况看,无症状感染者相对病情偏轻,携带病毒量较少,因此在传播能力上会比重病患者弱一点。
  李兴旺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更多的是在和病人的密切接触中产生的,如果没有接触感染者,自己偶尔咳嗽一下,也没有必要恐慌。

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尚待确认
  在第四版诊疗方案中,有关传播途径的描述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第五版则修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对此郭燕红表示,基于对临床疾病不断加深认识,传播途径在第五版中进行了微调,尽管大部分病例都是以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为主,但目前在粪便当中也检查出核酸检测阳性,所以不能排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基于对这个疾病的临床和发生发展的特点,及时把这些经验纳入到方案当中,以指导临床的实践。”
  李兴旺补充道,气溶胶的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气溶胶传播的情况,目前不明确。社会对传播途径很关注,包括在粪便中查到病毒,这种肠道的传播途径是否存在,目前没有更多的证据。诊疗方案中表述为“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目前尚待明确”,也就是说,已关注到这个现象,但是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今后有证据时可能会更改传播途径的写法。

为控疫情修改疑似病例标准
  在第五版诊疗方案中对于疑似病例判断标准,把“发热”改成了“发热或者是呼吸道症状”。对此李兴旺表示,由于轻症病人有低热或呼吸道表现,因此第五版诊疗方案对于疑似病例判断的标准进行修改。对临床表现较轻但有流行病学史的病人不放过,是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治疗。这样可能会增加疑似病例数量,但及早收集、搜索出这些病例,对控制疫情、控制传染源是很有好处的。

公布全国统一最新出院标准
  目前,湖北省包括武汉地区的出院标准高于全国其他出院标准,但第五版诊疗方案发布后,是否意味着湖北省地区或者武汉的出院标准统一为全国的标准,不再继续观察10-12天的情况呢?对此郭燕红表示,对于出院标准,从第一版到第五版全国适用,对全国各省各地方的医疗机构、病人都是一样的。在第五版出院标准当中,体温正常三天,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为阴性,这几个标准对于全国都是适用的,不存在湖北另实行其他标准的问题。

口罩日产量超过1480万只
  在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瑞德西韦何时投入使用,宋树立回应,药物从基础研究到进入临床,有它既定的路径,所有的过程都要完全符合国家关于药物审批的过程后才能运用到病人身上。
  此外,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再次回应了口罩短缺问题。截至2月3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1480.6万只,比前一日环比增长3.1%,产能利用率达到了67%,环比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最紧缺的N95口罩日产量已经达到11.6万只,环比增长48%。其他的医用口罩日产量998万只,环比增长36%。“再次重申,疫情过后富余产量,只要符合标准,国家将收储。”
 独听风语 发表于: 2020-2-5 17:26:00|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已关注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待明确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已关注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待明确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气溶胶传播的情况,目前还不明确。
  新京报快讯(记者:陈琳)国家卫健委今天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传播途径的描述增加了“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染途径尚待明确”。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对传播途径的一些微调是基于对临床疾病的不断认识加深所总结出来的。大部分病例都是以呼吸道传播、飞沫传播为主,粪便当中也检查出核酸呈阳性,所以也不排除经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表示,气溶胶的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中是可以看到的,但是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气溶胶传播的情况,目前还不明确。在诊疗方案中的表述是“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目前尚待明确”,也就是说,我们关注到了这个现象,但是我们要做更多的研究工作,今后有证据时可能会更改传播途径的写法。
⊙记者:陈琳

  编辑:李国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18:52,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