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西蜀教师|查看: 13469|回复: 79
[2015年

嫦娥四号(上)──出发远征

 [复制链接]
60#
 帮5买 发表于: 2018-12-9 15:46:00|只看该作者

揭开月球另一面的面纱 奔向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

源自:环球网
  揭开月球另一面的面纱

  ──奔向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

  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在当代中国重新演绎,并不断延伸出新的“版本”。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探月工程再次出发──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与以往任何一次不一样,嫦娥四号最终将降落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将是创造历史的重大成就。”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表示。
  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类从未停止探月的步伐,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已经有100多个,但至今没有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并进行探测。目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都是通过遥感探测和所拍照片获得的,比较有限。对于人类来说,月球背面一直是一片神秘地带。当我们对月球正面的认识逐渐深入的时候,对另一面却知之甚少,嫦娥四号将第一次近距离地揭开它的面纱。
  月球背面的魅力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嫦娥四号最开始是嫦娥三号的备份。“一旦嫦娥三号有变故,嫦娥四号就顶上。”嫦娥四号探测器飞控试验队副队长、项目顾问谭梅回忆,结果嫦娥三号任务很成功,于是带来另一个问题:下一发射任务(即嫦娥四号)到底怎么做?有科学家建议将探测器落到月球背面,也有人建议落到月球南极。经过论证,最后选择了月球背面。
  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恰好等于公转周期,因此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另一面总是背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看不到背面。这个看不见的一面,对我们认识月球甚至宇宙很重要。因为无论是物质成分、形貌构造上还是岩石年龄,月球背面和正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上看,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对我们了解月球的演化过程有很大帮助。”邹永廖说。
  根据计划,嫦娥四号将会降落到90%的面积都分布在月球背面的艾肯盆地上。月球分为三大地体,即克里普岩地体、斜长高地岩地体、艾肯盆地地体。“前两个地体美国、苏联都曾着陆和探测过,只有艾肯盆地地体没有近距离探测过,是一块处女地,在科学上会有很多新的发现。”邹永廖解释,艾肯盆地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直径大概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对其进行探测可以获取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
  此外,艾肯盆地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是39亿年前撞击形成的。在太阳系形成的46亿年历史里,撞击非常多,39亿年前正好是撞击的峰值。“按照常规理论,撞击密度、频度、强度应该是越早越大,为什么这个峰值出现在39亿年而不是更早?到艾肯盆地开展精细探测,也许可以解开39亿年撞击峰值这个科学之谜。”邹永廖很期待。
  到月球背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这一目标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上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邹永廖解释,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很不好。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落月球背面不容易
  “一把就直接落到月球背面”,这是当时嫦娥四号任务确定后大家作出的决定。谭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决定──“艺高胆大”。因为,要一次就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并不容易。
  首先,必须确保嫦娥四号能被准确地送到预定轨道。嫦娥四号要发射到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轨道,比嫦娥三号38万公里的轨道更远,对火箭入轨精度的要求也更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系统总指挥金志强介绍,嫦娥四号只有连续两天的发射窗口(最佳发射时间),这两天里每天有两个发射窗口。一般的卫星发射窗口大概是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但嫦娥四号一天里的发射窗口只有3分钟,其中第一个发射窗口有效宽度2分钟,46分钟后进入第二个发射窗口,窗口宽度仅1分钟,必须在这两天的3分钟内发射。“如果第一次没有打上去,必须拆卸检查,要花掉不少时间,肯定会错过剩下的窗口期。”
  为了确保准时发射和准确入轨,科研人员对火箭的可靠性进行了改进。与嫦娥三号相比,嫦娥四号的火箭一共进行了65项技术改进,分布在发动机、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箭体结构、增压输送系统、发射支持系统等13个箭上和地面分系统。而且,针对窄窗口发射、冬季发射等特征开展专题风险分析,制定了520项预案。
  进入预定轨道,最终能否准确降落到月球背面并开始巡视探测,又是一个难题。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但将受月球自身遮挡,无法直接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我们与嫦娥四号见不着面、对不上话。怎么办?
  解决办法是建一个“通信中继站”,让嫦娥四号的通信数据通过中继站发往地球。不过,中继星的位置必须处于地球与月球引力平衡的平衡点,即地月拉格朗日L2点,此前国际上没有过发射和运行在该位置的卫星。但中国航天人总是能迎难而上。2018年5月,嫦娥四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并进入环绕L2点的使命轨道,它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鹊桥”,即为地月通信搭建桥梁。
  有了“鹊桥”,嫦娥四号可以放心地登上月球背面。在嫦娥四号动力下降以后,地面无法“看到”着陆器或者巡视器,各项测控工作都将通过中继星来完成,包括数据接收、状态监视以及对月球车在巡视过程中的操作控制等。
  期待新的科学发现
  如果一切顺利,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当落地的那一刻,我们期待什么?
  我们为嫦娥四号选择了月球背面这样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告诉了我们要做什么、期待什么。根据计划,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专家表示,通过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我们可以研究宇宙起源和星球起源等;对月球低质的探测和剖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月球的演化细节,甚至发现新的岩石、物质类型等;对月表环境里的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的探测,我们可以研究宇宙粒子辐射和太阳风,为开发月球和载人登月做准备,还可以寻找水资源。
  当然,嫦娥四号的科学目标远不止于此。“对于任何一个地外天体而言,探测其空间和表面环境、地形地貌、物质成分、内部结构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比较行星学的方法论出发,系统地开展对地球、火星、月球等天体的比较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它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嫦娥四号对后续深空探测有重要意义。”邹永廖说。
  (本报记者 陈海波)
59#
 天涯蓝天 发表于: 2018-12-9 15:26:00|只看该作者

苏联美国没做到的中国来实现:嫦娥四号开启造访月球背面之旅

源自:澎湃新闻
苏联美国没做到的中国来实现:嫦娥四号开启造访月球背面之旅</p>
  瞭望智库  8日凌晨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升空,开启人类史上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嫦娥四号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这一创新实践意义重大,被誉为2018年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工程。
  将实现三个国际首次、一个国内首次:
  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国际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点中继与探测
  国际首次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国内首次实测月夜期间浅层月壤温度
  将开展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研究,预期还可以获得一批原创性的科学成果,将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嫦娥四号探测器,正为人类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迈出关键一步。
  12月8日凌晨2时23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3、2、1,点火!”伴随着巨大的火箭轰鸣,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升空,开启人类史上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探索之旅。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会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一创新实践意义重大,被誉为2018年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深空探测科学研究工程。
  作为嫦娥三号备用星,嫦娥四号有哪些不同?为何选在那片区域“安家”?探访月背有何意义?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
  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探访月背,嫦娥四号“重任在肩”。
  1
  嫦娥四号有哪些不同?
  各位还记得“玉兔号”月球车吗?
  2013年12月2日升空后,由着陆器和巡视器(又称“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当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测月、巡天、观地”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取得一定成果。
  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或者复制品,嫦娥四号性能上是不是和“前辈”相同?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问。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以下简称“五院”)科研人员介绍,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后,嫦娥四号被赋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使命。经过精心设计与研制,嫦娥四号已“脱胎换骨”,成为与嫦娥三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
  不同在哪里呢?科研人员说可从五方面看。
  第一,科学目标不同。
  嫦娥三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测月、巡天、观地”,即开展月球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开展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进行月球内部的结构研究和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而嫦娥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都是在月球背面完成的,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探测和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一手数据。”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
  第二,工程目标不同。
  通过实施重大航天实践推动工程的进步,是中国航天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经验,月球探测工程更是如此。
  嫦娥三号任务的工程目标有三个: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
  嫦娥四号将任务的工程目标锁定在两个“首次”:国际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传中继。
  第三,有效载荷不同。
  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的身形和“骨架”相同,携带的装备却大为不同。
  嫦娥三号携带的有效载荷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观察月球的。主要设备包括全景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测月雷达等;第二类是用来观测宇宙的。主要由月基光学望远镜承担;第三类是用来观察地球周围的等离子层的,各有各的用处,相互配合。
  嫦娥四号即将降落的月球背面,天然适合不少科学研究。“月背非常‘干净’,可屏蔽地球无线电干扰。”张熇说。
  因此,根据着陆区域和科学目标的变化,五院科研人员对嫦娥四号携带的科学载荷做了很大调整,把8台有效载荷带往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器携带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等四台有效载荷和一台生物科普载荷,巡视器上共携带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等4台有效载荷。值得一提的是,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携带了2个有“国际范儿”的有效载荷,分别由德国和瑞典研制。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第四,着陆环境不同。
  嫦娥三号着陆区是月球正面的虹湾。那里布满了月海玄武岩,地势较为开阔、平坦,位于大型撞击坑、月海、高地(山脉)交汇地区,有利于科学勘察目标的选择,当然也有利于与地球的通信联系。
  据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吴学英介绍,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一个叫冯·卡门撞击坑的地方,这里着陆区面积比虹湾地区小了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因此,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凹凸不平“巴掌大”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第五,通信方式不同。
  不论人类的探测器飞到多远,都需要深空测控通信系统作为联络的“纽带”。由于深空任务周期长、通信时延大、链路带宽有限、信号微弱等原因,深空测控通信实现起来更为困难,无论对星上设备还是对地面设备等都带来新的挑战。
  对于落在被月球遮挡、没有任何通信信号的嫦娥四号来说,通信显得难上加难。它无法向嫦娥三号那样直接和地球上的亲人们取得联系,“飞鸽传书”的任务就落到“鹊桥”中继卫星的肩上。通过早先发射并成功架设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中继卫星,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嫦娥四号才得以与地球保持联络。
  除了以上五大不同,五院研制队伍聚焦新任务、新环境、新状态、新风险,从轨道设计、动力下降策略、休眠唤醒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突破一系列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同时制定了符合任务特征的故障预案,全力铸就嫦娥四号非凡之旅。
  2
  为何选在那片区域“安家”?
  对于嫦娥四号来说,初来乍到,平稳着陆很重要。因此,找到合适的月背着陆区域“安家”,成为嫦娥四号初到月背的头等大事。
  据了解,嫦娥四号会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软着陆,并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那么,月球背面很大,嫦娥四号为何偏偏选在那里“安家”呢?
  据五院专家介绍,为了完成着陆器月球软着陆探测任务,选择的软着陆区域既应能满足科学探测的需要,又具有实现的可行性。
  为满足月球地质研究的需要,嫦娥四号“安家”地点需选择在地质现象丰富或成熟月壤区和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月海和高地的接触带、大型山脉、典型撞击坑构造区域等。航天专家经过深入选址,认为南极艾特肯盆地符合以上条件,将有利于获取更多的月球背面的地质信息。
  中国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选好了日子占据“天时”,全国人民都支持可谓“人和”,同时,“地利”也很重要。
  为保证着陆器在月面上着陆后不翻跟头,月面软着陆场必须选择在相对平坦的区域。除了平坦之外,还需要良好“采光”:南极艾特肯盆地的纬度和嫦娥三号在月球正面落月的纬度基本相同,也就是说能确保探测器获得足够的能源,又能避免月昼带来的高温影响。
  因此,经过反复研究分析论证后,航天专家最终选择了靠近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这个相对理想的着陆点,作为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新家园”。
  按计划,嫦娥四号将“张开”双臂“拥抱”月球背面的陌生土地。伴随着月球车轻快的脚步,通过“鹊桥”将一个个新发现传回地面。
  每一个发现,都将是人类的第一次。

嫦娥四号着陆器热试验
  3
  探访月背有何意义?
  嫦娥四号为什么要到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有什么重要意义和技术创新?
  五院专家说,对此可从四方面理解。
  一是,推动航天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纵览中国航天发展史,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历经60余载,中国航天人不懈奋斗,努力追赶世界航天强国,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过程,使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嫦娥四号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巡视探测,不是简单落在月背的一小步,而是中国航天努力迈向领跑的一大步,对于促进深空探测后续任务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二是,深入推动月基科学研究。
  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波的干扰,是进行射电天文观测的最佳场所。如果能利用这一自然地形架设无线电望远镜,就好像把“天文台”搬到了月球背面。
  嫦娥四号着陆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后,将开展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研究,预期还可以获得一批原创性的科学成果。
  三是,深入推动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月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是人类进行月球探测的源动力之一。月球背面含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也让美国等航天国家近年来都相继制定了月球背面资源调查研究计划。
  嫦娥四号通过对着陆区地形地貌、矿物组份、巡视区浅层结构、地幔物质等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将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四是,实现航天和相关学科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要完成这个“前无古人”的月球背面之旅,嫦娥四号面临几大技术难点:地月拉格朗日L2平动点轨道精确设计与控制,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远距离数据中继,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安全着陆等。
  突破这些技术难点,将实现三个国际首次、一个国内首次。即:
  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国际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点中继与探测
  国际首次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
  国内首次实测月夜期间浅层月壤温度。
  这一重大科学创新工程的实施,无疑将推动航天技术和其它科学领域相关技术的持续发展。
  针对嫦娥四号的任务需求,来自五院的研制队伍围绕精确变轨、畅通中继、安全着陆、可靠分离、稳健巡视、有效探测、长期生存等七大任务关键点,在系统、分系统、单机各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设计仿真分析、专项试验和系统测试、产品鉴定,对设计更改进行了全面验证,用科学手段确保嫦娥四号设计更加合理可行,“身体”更加强健硬朗。
  4
  月球背面到底有什么?
  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人类心中的神秘之所。思乡的情怀、探索宇宙的欲望,都交织在“举头望明月”的目光中。然而,目光所到之处,仅仅是月亮的正面。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背面永远也看不见。
  因此,对于人类来说,月球背面如同“秘境中的秘境”,静待世人探索。
  1959年,前苏联“月球三号”探测器传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月球背面的“真容”首次被揭开。
  1968年,“阿波罗八号”在进行载人登月任务试验的时候,宇航员威廉·安德斯首次看到月背,也是整个人类的首次。他描述说,“月球背面看起来像我在孩提时玩过一段时间的沙堆,它们全都被翻起来,没有边界,到处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从那时开始,“阿波罗十号”一直到“阿波罗十七号”的宇航员都曾看到过月球背面。
  然而,不管是照片还是用眼睛远距离看,终究没有与月背“亲密接触”来得“真切”。
  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迎接它的将是怎样的环境呢?
  五院专家介绍,乍一看,月球背面一张“麻子脸”,陨石坑的数量比月球正面要多得多。此外还布满了沟壑、峡谷和悬崖,而月球正面相对平坦的地方比较多。
  另外还有几处巨大的“痤疮”,暗斑中的物质与月面的普通物质相比,有很大不同。这种现象似乎能够说明,月球背面由于毫无遮拦地暴露在太空中,因而遭遇了大量天体的直接撞击。经年累月,月球就像一个盾牌,为地球挡住了陨石,守护地球安全。
  整体来讲,月球背面的月壳比正面要厚。至于原因,众说纷纭。不过,“厚脸皮”为月球背面的“白肤色”提供了佐证:照片显示,月球背面巨大的陨石坑都呈现出白色,好像从来没有暗色的熔岩从上面流过。科学家研究认为,由于月球背面的月壳很厚,熔岩无法溢出,而正面月壳很薄,熔岩很容易破缝流淌在表面,所以颜色比正面要“白皙”得多。
  此外,月球背面只有3个月海,名字分别叫东海、莫斯科海和智海,而月球正面月海很多;巨大绵延起伏的山峦,也不像月球正面那么多。
  当我们看到整个月球正面的时候,即月中的满月时,它的另一面是黑暗的;当我们看不见它的时候,即月初没有月亮的时候,它的另一面是阳光普照的。
  由于目前还没有宇航员或月球车登上月球背面,因此,除了借助照片判断,我们对它的其他情况了解得不多。
  嫦娥四号探测器,正为人类逐步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迈出关键一步。
⊙作者:屈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首发于2018年12月8日,标题为《瞭望丨人类史上首次!详解嫦娥四号造访月球背面》。
58#
 帮5买 发表于: 2018-12-9 12:42: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知多少?八大看点带你了解此次“嫦娥奔月”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朱文哲)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关于此次“嫦娥奔月”,这八大看点你需要了解。

看点一:将开展三大科学任务
  此次我国成功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看点二: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出发,向遥远的月球飞去,世界瞩目、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一手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
  月球背面对于人类而言,更是“秘境中的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着解答。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类在地球上只能凭肉眼看见月球的正面,背面则看不见。月球背面到底是啥样,嫦娥四号探测器将第一次身临其境去感触。

看点三:备份变首飞
  此次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原本是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备份。在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后,嫦娥四号被赋予了新的担当──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科研人员通过精心设计与研制,使嫦娥四号“脱胎换骨”,成为与嫦娥三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备份变首飞。

看点四:“零窗口”发射成功并进入到预定轨道
  随着嫦娥四号探测器“零窗口”发射成功并进入到预定轨道,至此,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所有探月卫星,均实现了“零窗口”发射。
  “零窗口”指的是在窗口前沿,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将火箭点火升空。据嫦娥四号任务01指挥员陈政介绍,在这个时刻发射,卫星不需要中途修正就能进入预定轨道,同时又能在变轨过程中节省燃料从而为后续工作留下更多动力。
  从2007年起,有中国“探月港”美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等探测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看点五:“金牌火箭”助力“嫦娥奔月”
  此次嫦娥四号探测器是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此次发射也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的第95次发射,2018年的第13次发射,也是其第5次执行探月工程发射任务。此前,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送入预定轨道,可以称得上是嫦娥奔月的“专属列车”。
  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由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种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组成,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高强度、高密度发射的主力,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上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也被授予了“金牌火箭”的荣誉。

看点六:嫦娥四号具体会在哪里着陆登月?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吴学英介绍,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一个叫冯·卡门撞击坑的地方。
  当年嫦娥三号着陆区是月球正面的虹湾,那里布满了月海玄武岩,地势较为开阔、平坦,位于大型撞击坑、月海、高地(山脉)交汇地区,有利于科学勘察目标的选择。而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面积比虹湾地区小了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凸凹不平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的着陆精度。

看点七:如何实现“地月通信”?
  对于落在月球背面、没有任何通信信号的嫦娥四号来说,通信显得难上加难。它无法像嫦娥三号那样直接和地球上的“亲人们”取得联系,“飞鸽传书”的任务就落到“鹊桥”中继卫星的肩上。通过早先发射并成功架设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中继卫星,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嫦娥四号才得以与地球保持联络。

看点八:“嫦娥”为什么要去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干扰小,有利于科学探测。月球背面受到的电磁波干扰较小,能监听到地球上无法获取的微弱宇宙信号,利于进行宇宙辐射探测、宇宙起源探索等科学研究。
  研究月球背面的地质条件。月球背面的地质情况与正面有所不同,研究这里的地质条件,对探索月球土壤成分、小行星活动乃至月球的形成都有重要辅助意义。
  未来的星际探索中转基地。从月球背面出发对其他行星进行探测和开发,飞行器的发射将会比较省力。在未来,月球背面或许可以用来建立星际探索中转基地。(参与采写:李国利、王玉磊、胡喆、谢佼、荆淮侨、蔡金曼、薛晨、杨华、刘海、喻菲、姜哲)
57#
 nekoda 发表于: 2018-12-9 10:06: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历数人类探月大事件!

源自:知识就是力量

  2018年12月8日,备受瞩目的我国“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它将在飞行27天后,着陆于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成为世界第一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
  “嫦娥四号”用于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和矿物组分探测与研究,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为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演化提供第一手线索,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
  “嫦娥奔月”的故事历来让人向往,自世界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美国先驱者0号开始,人类探月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下!




  再次祝贺“嫦娥四号”发射成功!
  期待她为我们带来更多关于月球的消息!
56#
 帮5买 发表于: 2018-12-9 09:42: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为何着陆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详解

源自: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12月8日,嫦娥四号向月球背面奔去。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原本不在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计划内的嫦娥四号被科学家“安排”去了月球背面。
  月球由于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始终只有一面对着地球。
  这就好比我们把用一条绳子系着的物体甩起来一样,那个被甩起来的物体总是只有一面朝着绳子的方向。这被称为“潮汐锁定”现象。
  月球背面作为一个看不见的神秘世界,催生了许多和外星人、宇宙飞船、神秘基地、金字塔、神庙有关科幻小说。
  当然,这些都是不存在的。那么,这里为何值得“走一趟”?
  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详解了嫦娥四号选择月球背面着陆科学上的五大原因。

原因一:月球背面着陆前所未有
  月球背面那么大,科学家想去看看。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人类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已经有100多次。
  “但是从着陆就位探测来说,月球背面一次都没有。”邹永廖表示,“嫦娥四号一旦成功,标志着国际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着陆和巡视探测,这是创造历史的重大成就。”
  邹永廖介绍:“无论从物质成分上、形貌构造上,还是岩石年龄上,月球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比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大约60%的面积,都被一种名为“月海玄武岩”的岩体覆盖,而背面则几乎是另一种岩体──“高地斜长岩”。
  同时,月球上22个月海中19个较大的月海都分布在月球正面,而月球背面只有东海、莫斯科海、智海等3个很小的月海;从形貌构造上看,月球背面撞击坑的密度明显大于正面;从年龄上看,月球背面则都是更加古老的岩石。

原因二:艾肯盆地──人类从未去过的“处女地”
  嫦娥四号选择月球背面一个名为“艾肯盆地”的地方着陆。
  目前,科学家把月球的大地构造单元粗略划分为三大地体,即斜长高地岩地体、克里普岩地体和艾肯盆地地体。
  邹永廖指出,斜长高地岩地体和克里普岩地体,美国和前苏联都着陆巡视探测过,只有艾肯盆地地体没有近距离就位探测。
  “科学家相信,这块区域目前就近距离巡视探测而言,属于一块‘处女地’,在科学上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他说。

原因三:背面岩石更古老
  “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邹永廖说。对科学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嫦娥四号前往艾肯盆地,必将获取更古老岩石的信息。
  邹永廖表示,从时间维度上,如果我们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将对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大有帮助。

原因四:揭开“39亿年撞击高峰”之谜
  艾肯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90%以上分布在月球背面。“这是目前所知整个太阳系最大、最深的盆地。”他表示。
  对艾肯盆地开展探测有可能揭开“39亿年撞击峰值”的科学之谜。
  此前,科学家从太阳系撞击历史中发现一个奇特的规律,在地球、月球形成的46亿年历史中,撞击密度、频度和力度最高的时候,并不是最初的46亿年,而在39亿年,其原因困扰科学界已久。
  “据科学家初步分析,艾肯盆地可能就是在39亿年撞击产生的。”邹永廖表示,“嫦娥四号到这里精细探测,也许会为我们打开‘39亿年撞击峰值’这个科学之谜的一扇门。”
  此外,科学家为月球车探测艾肯盆地专门设计了一条“路线”,能够获取地形地貌、物质成分及浅层结构等信息,将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月球“综合地质剖面”。
  “这将对了解这个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和细节做出重大贡献。”邹永廖说。

原因五: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空白
  嫦娥四号将到达的月球背面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观测场所,将填补低频射电观测的空白。
  天文学上,不同频段的电磁波代表着来自宇宙的不同信息。目前,传统光学、红外及射电等波段的天文观测已得到长足发展。
  由于屏蔽作用,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
  同时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不理想。
  邹永廖指出:“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在那里开展低频射电探测,全世界天文学家都很感兴趣。”
  在天文学家看来,能够在月球上开展低频探测,将在太阳爆发、恒星形成、星系演化及宇宙早期状态等科学问题有新发现。
  据了解,围绕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探测,欧空局曾制定过详细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施。
  “中国探月工程率先实现这一目标,我相信在科学上会有很多产出。”邹永廖表示。
55#
 btkj 发表于: 2018-12-9 04:3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阅读)

源自:人民日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为何要去月球背面(深阅读)

  
  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的目标是月球背面。后续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
  探索月球背面有何意义?嫦娥四号将开展哪些科学研究?我国的探月工程走过了怎样的历程?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月球背面有什么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2014年,嫦娥三号任务圆满完成后,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开展了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综合考虑国际前沿、科学价值、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总体方案。
  为何要去月球背面?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称之为月球背面。因此,人类在地球始终无法看到月球的背面,虽然此前已经发射了100多个月球探测器,其中还包括65个月球着陆器,但仅有不载人的环绕月球轨道器和载人的阿波罗号曾看到过月球背面。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告诉记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和轨道器已经有100多个。但是从着陆器探测来说,月球背面一次都没有。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就位巡视,这是创造历史的重大成就。”
  据了解,此次嫦娥四号着巡组合体着陆区,位于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邹永廖介绍,月球分为三大地体,即克里普岩地体、斜长高地岩地体、艾特肯盆地地体。“前两个地体都已经被巡视探测过,只有艾特肯盆地地体没有被近距离巡视探测,在科学上会有很多新发现。而且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如果能够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对我们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有很大帮助。”
  专家表示,艾特肯盆地是目前发现的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其90%的面积都分布在月球背面,只有一小部分在月球正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说:“一般认为这个盆地有可能是当时宇宙大爆炸或者后来小天体撞击形成的,隐含着宇宙最早的一些信息。而且这个盆地的深度有12公里,有助于我们获取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据介绍,嫦娥四号对月球背面地形地貌、矿物组分、巡视区浅层结构、地幔物质等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将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极具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更让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场环境和地质特征,非常适合开展低频射电探测等空间天文学研究和月球物质成分探测等科学研究。“由于屏蔽作用,在地面上无法开展低频射电的观测。而月球背面的磁环境非常干净,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这一目标应该说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邹永廖说。
  嫦娥四号任务是什么
  2016年1月,嫦娥四号任务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包括中继星和探测器两次任务。为了实现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我国于2018年5月2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鹊桥”中继星,搭建起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目前,“鹊桥”中继星进入环地月拉格朗日L2点使命轨道,状态正常。
  据了解,嫦娥四号任务的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发射月球中继通信卫星,实现国际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测控及中继通信;二是研制发射月球着陆器和巡视器,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在科学任务方面,嫦娥四号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嫦娥家族”有哪些成员
  在嫦娥四号发射成功之际,中国的探月之路值得盘点。探月工程也叫嫦娥工程,是我国航天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标志性工程。计划在2020年前按“绕、落、回”的发展思路分3期组织实施,实现探月工程既定目标。
  ──探月工程一期(2004年~2009年):2004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了国防科工委、财政部《关于绕月探测工程立项的请示》,标志着月球探测工程一期──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立项,从而开启了探月工程的光荣征程。
  ──探月工程二期(2008年~2014年):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二期立项。主要目标是实现在月面软着陆,开展月面就位探测与自动巡视勘察。
  ──探月工程三期(2011年至今):2011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三期立项,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最后一步正式启动。三期工程拟实施两次采样返回任务,分别命名为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任务,将首次采用无人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方式实现月面自主采样返回。为降低工程风险,探月三期决定实施一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验证了地月空间往返一系列关键技术任务。
  从探月工程一期至今,截至嫦娥四号任务前,我国共进行了4次发射,可谓成果显著。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第一幅月球图片数据,标志着探月工程一期任务圆满成功。嫦娥一号卫星在轨有效探测16个月,于2009年3月1日受控撞月,为工程画上圆满的句号。探月工程一期首次实现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进入月球轨道;利用CCD立体相机对月球进行环绕探测,获取了120米分辨率的全月影像图以及铀元素含量分布图等。
  ──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经过在轨探测10个月后,于2011年8月25日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并进行环绕探测;环绕探测近半年后,飞离L2点,于2012年12月13日,与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并获得清晰图像;之后飞向更远的深空,成为我国首颗绕太阳飞行的人造小行星,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嫦娥二号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详勘了落月区域;在月球轨道有效探测10个月,利用改进的CCD立体相机对月球进行了环绕探测,获取了世界上首幅7米分辨率的全月图和1.5米分辨率的局部图;利用γ射线谱仪、高能粒子探测器、太阳风离子探测器发现了月表铬元素和微磁层、太阳风加减速等现象;获取了图塔蒂斯小行星的清晰图像;创造了中国航天器最远的飞行纪录。
  ──嫦娥三号任务。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14日探测器如期着陆,15日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互拍,标志着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为中国航天开创了月面就位探测和机器人巡视探测的新模式。创造了首次研发地外着陆、巡视航天器平台,且实现月面遥操作等中国航天的多个首次。
  ──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2014年10月24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11月1日,在距地球5000公里处服务舱与返回器受控分离,返回器以“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地球大气层,安全精确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为嫦娥五号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此后,服务舱顺利完成了大椭圆停泊轨道飞行段、地月转移段、地月L2点环绕飞行段、近月制动段和环月飞行段共5个阶段的拓展试验,取得丰硕成果。
54#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2-9 04:23:00|只看该作者

科普专家:嫦娥四号“月背探险”将解开多少谜团?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嫦娥四号“月背探险”将解开多少谜团?

▲ 观察家
  为解开谜团去深入探索的过程,本就打动人心。
  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尽管早在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3号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图片,1966年月球9号成为人类第一个成功软着陆在月表的探测器,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更是踏上月球表面,并留下金句“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但所有这些都是在月球正面的探索。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着陆,既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探月的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人们将把遥望星空、了解月球和解读人、地球、月球和星空的现实与未来联系起来,并且有可能解答亘古命题──我们是谁,来自哪里,为何出现在地球上,月球对人类和地球生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等。
  直到今天,虽然有很多神话传说“支撑”着人们的月球认知,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其实少得可怜。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和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月球始终如一地以同一相貌面对地球和人类。月球还是那个月球,地球上的人却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虽然看不到月球背面,但过去人们通过月球卫星进行遥感观测得知,月球背面和正面迥然相异,背面地壳比正面要厚,背面有更多、更深的陨石坑,估计月球背面还有巨大水源、冰原。这比关于月球的神话更为丰富多彩。
  当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于月球背面,并在后续的巡视探测中获得月球背面的图片、影像,甚至表面和内部的样本,月球的神秘面纱也将慢慢揭开。这有助于深入解开某些月球之谜,如月球来自何方,如何形成,是否有生物,是否适宜人类居住和未来的移民等。
  在月球背面着陆,体现的是探月能力的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嫦娥四号“月背探险”属于我国探月工程的一部分。我国探月计划分为“探”、“登”、“驻”,第一大步就是探,以无人探测器探测月亮,又分为3小步──“绕”、“落”、“回”。现在我国已完成了“绕”,“落”已在望,而“回”的任务将由嫦娥五号完成,即由无人探测器和月球车采集月样并返回地球。再后面的任务是载人登月,最后是长久性地驻扎月球,进行实地研究。
  当这些任务一步步完成之时,人类对月球及星空的了解会渐次深入,人类来自哪里、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未来人类是否可以在星空中重建类似地球这样的家园等谜团,也能逐步得以解答。而为解开谜团去深入探索的过程,本也打动人心。
⊙张田勘(科普作家)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将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53#
 张各国 发表于: 2018-12-9 04:08:00|只看该作者

嫦娥四号揭月球另一面面纱:尚无探测器在背面着陆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揭开月球另一面的面纱──奔向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

  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话在当代中国重新演绎,并不断延伸出新的“版本”。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探月工程再次出发──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与以往任何一次不一样,嫦娥四号最终将降落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将是创造历史的重大成就。”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表示。
  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类从未停止探月的步伐,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已经有100多个,但至今没有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并进行探测。目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都是通过遥感探测和所拍照片获得的,比较有限。对于人类来说,月球背面一直是一片神秘地带。当我们对月球正面的认识逐渐深入的时候,对另一面却知之甚少,嫦娥四号将第一次近距离地揭开它的面纱。

月球背面的魅力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嫦娥四号最开始是嫦娥三号的备份。“一旦嫦娥三号有变故,嫦娥四号就顶上。”嫦娥四号探测器飞控试验队副队长、项目顾问谭梅回忆,结果嫦娥三号任务很成功,于是带来另一个问题:下一发射任务(即嫦娥四号)到底怎么做?有科学家建议将探测器落到月球背面,也有人建议落到月球南极。经过论证,最后选择了月球背面。
  由于月球的自转周期恰好等于公转周期,因此它的一面总是朝向地球,另一面总是背向地球,人类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看不到背面。这个看不见的一面,对我们认识月球甚至宇宙很重要。因为无论是物质成分、形貌构造上还是岩石年龄,月球背面和正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上看,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对我们了解月球的演化过程有很大帮助。”邹永廖说。
  根据计划,嫦娥四号将会降落到90%的面积都分布在月球背面的艾肯盆地上。月球分为三大地体,即克里普岩地体、斜长高地岩地体、艾肯盆地地体。“前两个地体美国、苏联都曾着陆和探测过,只有艾肯盆地地体没有近距离探测过,是一块处女地,在科学上会有很多新的发现。”邹永廖解释,艾肯盆地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直径大概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对其进行探测可以获取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
  此外,艾肯盆地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是39亿年前撞击形成的。在太阳系形成的46亿年历史里,撞击非常多,39亿年前正好是撞击的峰值。“按照常规理论,撞击密度、频度、强度应该是越早越大,为什么这个峰值出现在39亿年而不是更早?到艾肯盆地开展精细探测,也许可以解开39亿年撞击峰值这个科学之谜。”邹永廖很期待。
  到月球背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这一目标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上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邹永廖解释,由于地球电磁环境的原因,在月球正面开展低频射电观测效果很不好。月球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为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提供了理想场所。

落月球背面不容易
  “一把就直接落到月球背面”,这是当时嫦娥四号任务确定后大家作出的决定。谭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决定──“艺高胆大”。因为,要一次就实现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并不容易。
  首先,必须确保嫦娥四号能被准确地送到预定轨道。嫦娥四号要发射到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轨道,比嫦娥三号38万公里的轨道更远,对火箭入轨精度的要求也更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系统总指挥金志强介绍,嫦娥四号只有连续两天的发射窗口(最佳发射时间),这两天里每天有两个发射窗口。一般的卫星发射窗口大概是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但嫦娥四号一天里的发射窗口只有3分钟,其中第一个发射窗口有效宽度2分钟,46分钟后进入第二个发射窗口,窗口宽度仅1分钟,必须在这两天的3分钟内发射。“如果第一次没有打上去,必须拆卸检查,要花掉不少时间,肯定会错过剩下的窗口期。”
  为了确保准时发射和准确入轨,科研人员对火箭的可靠性进行了改进。与嫦娥三号相比,嫦娥四号的火箭一共进行了65项技术改进,分布在发动机、控制系统、测量系统、箭体结构、增压输送系统、发射支持系统等13个箭上和地面分系统。而且,针对窄窗口发射、冬季发射等特征开展专题风险分析,制定了520项预案。
  进入预定轨道,最终能否准确降落到月球背面并开始巡视探测,又是一个难题。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但将受月球自身遮挡,无法直接与地球进行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我们与嫦娥四号见不着面、对不上话。怎么办?
  解决办法是建一个“通信中继站”,让嫦娥四号的通信数据通过中继站发往地球。不过,中继星的位置必须处于地球与月球引力平衡的平衡点,即地月拉格朗日L2点,此前国际上没有过发射和运行在该位置的卫星。但中国航天人总是能迎难而上。2018年5月,嫦娥四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并进入环绕L2点的使命轨道,它有一个很形象的名字──“鹊桥”,即为地月通信搭建桥梁。
  有了“鹊桥”,嫦娥四号可以放心地登上月球背面。在嫦娥四号动力下降以后,地面无法“看到”着陆器或者巡视器,各项测控工作都将通过中继星来完成,包括数据接收、状态监视以及对月球车在巡视过程中的操作控制等。

期待新的科学发现
  如果一切顺利,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当落地的那一刻,我们期待什么?
  我们为嫦娥四号选择了月球背面这样一个目的地,这个目的地告诉了我们要做什么、期待什么。根据计划,嫦娥四号的科学任务主要是开展月球背面低频射电天文观测与研究;开展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份及月表浅层结构探测与研究;试验性开展月球背面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环境探测研究。
  专家表示,通过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我们可以研究宇宙起源和星球起源等;对月球低质的探测和剖析,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月球的演化细节,甚至发现新的岩石、物质类型等;对月表环境里的中子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的探测,我们可以研究宇宙粒子辐射和太阳风,为开发月球和载人登月做准备,还可以寻找水资源。
  当然,嫦娥四号的科学目标远不止于此。“对于任何一个地外天体而言,探测其空间和表面环境、地形地貌、物质成分、内部结构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从比较行星学的方法论出发,系统地开展对地球、火星、月球等天体的比较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它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嫦娥四号对后续深空探测有重要意义。”邹永廖说。
  (本报记者 陈海波)
源自:光明日报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将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52#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2-8 17:38:00|只看该作者

德国科学家关注“嫦娥四号”:希望开放国际合作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德国科学家关注“嫦娥四号”:希望一直开放国际合作

  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12月8日2时23分发射升空,并将在一个月后尝试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据德媒8日报道,在德国北方波罗的海之滨的基尔市,几名科学家正紧张、兴奋地关注着来自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消息。
  来自中国山东的于佳,是德国基尔大学地外物理系的博士后研究员。这些天,他忙着在实验室里测试一台粒子辐射探测仪的数据传输功能。该仪器具备带电粒子、中性粒子自动化检测等多项功能。五脏俱全的仪器,体积却只有两个咖啡杯那般大小。
  “这台仪器搭载中国的‘嫦娥四号‘,一同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进行着陆。”
  基尔大学实验室里的这台探测仪,其实只是一件备份。和它结构完全相同的“孪生兄弟”,几个月前就已经被装载到“嫦娥四号”里,即将发射升空,前往月球背面实施软着陆。为了解决地球与月球背面的通信问题,中国已经在今年5月发射了“鹊桥号”中继卫星前往月球背面上空的地月L2点。
  基尔大学的粒子探测仪随“嫦娥四号”着陆后,就将正式开始在月球表面的科研工作。采集到的辐射数据,将通过“鹊桥号”中继星,源源不断地传回地球。
  于佳的导师、月球粒子辐射探测仪项目的负责人维默教授(Robert Wimmer-Schweingruber)介绍说,这些数据将用来研究宇宙射线辐射对宇航员健康的影响。他相信,今后十年内,人类有望重返月球,月球背面也是可能的着陆地点之一。
维默教授(图自德媒)

谁将率先重返月球?
  1972年12月,在完成六次登月任务后,耗资巨大的美国阿波罗探月计划落下了帷幕。阿波罗17号飞船的宇航员,也成为了迄今最后一次踏上月球的人类。
  近年来,美、欧、俄、中等航天大国纷纷重提载人探月任务。美国与俄罗斯计划在2024年前后共同建成“深空门户”空间站(Deep Space Gateway),运行于月球轨道上,将其作为载人登月、飞往火星的基地以及中转站。而中国航天部门也有计划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实现载人登月,正在进行中的“嫦娥”无人探月工程,可以被视为载人登月的先导任务。
  基尔大学的维默教授说:“我认为,首先实现重返月球目标的,会是中国人。中国的航天计划现在有着最强的驱动力,进展速度明显高于俄罗斯和美国。我甚至怀疑美国人和俄国人是不是真心想登上月球以及火星。”
  欧洲空间局的宇航员,一直都是搭载美国或者俄罗斯的航天器进入太空。在载人登月议题上,欧洲也需要合作伙伴。不久前,欧空局局长沃纳(Jan Wrner)在接受德媒时表示,希望中国届时实施载人探月、载人火星任务时,也能像如今的“嫦娥”项目一样开放国际合作。近年来,欧空局还为多名宇航员进行中文语言培训,毛雷尔(Matthias Maurer)、克里斯托弗莱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等人还曾与中国航天员一同参加训练。

开放国际合作
  除了德国基尔大学的粒子辐射探测仪,此次“嫦娥四号”项目,还有两台其他欧洲国家的科研设备,分别来自荷兰和瑞典。
  其中,荷兰的设备已经在今年5月随“鹊桥号”中继星先行升空。维默教授对德国之声介绍说,大约三年前,他的团队就向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申请了“嫦娥四号”的载荷舱位。
  “我们去北京展示了我们的科研计划,几个月后我们就收到了邮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喜悦。我猜测,选中我们大概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为载人登月做准备的,而中国人很有可能会率先重返月球。”
  已经为这台粒子辐射探测仪忙碌了两年的于佳,还在实验室里与维默教授商讨仪器着陆后的数据接收等各类问题。
  于佳介绍说,登月后,他们的探测仪将与“嫦娥四号”一起接受月球表面恶劣环境的考验,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长达14天、没有阳光的“月夜”,仪器届时将面临摄氏零下150度以下的低温。
  “届时,着陆器的顶盖将会封闭。没有太阳能的情况下,‘嫦娥四号’上的核热电池只能满足最最基本的供电需求,其产生的热量也将用来给仪器保温,防止它们被冻坏。14天后,太阳重新照到着陆器上,探测仪重新开机。14天的月夜与月昼不断循环。”
  不过,这是于佳与维默一个多月后才需要担心的事情。“嫦娥四号”已经在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2点23分搭载长征三号乙改进III型火箭升空。随后,它将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变轨过程,大约一个月后在月球背面着陆。“嫦娥”工程此前的三枚探测器,全都取得了成功。
51#
 张各国 发表于: 2018-12-8 15:38:00|只看该作者

这个嫦娥不一样 详解嫦娥四号五大不同之处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备份变首飞,这个嫦娥不一样!──详解嫦娥四号五大不同之处

  新华社西昌12月8日电 题:备份变首飞,这个嫦娥不一样!──详解嫦娥四号五大不同之处
  新华社记者胡喆、喻菲、谢佼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12月8日凌晨,嫦娥四号在西昌奔向月球。一个细节引人关注,此次发射的嫦娥四号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在嫦娥三号圆满完成任务后,嫦娥四号被赋予了新的担当──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科研人员通过精心设计与研制,使嫦娥四号“脱胎换骨”,成为与嫦娥三号不同的全新航天器。备份变首飞,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相比共有五大不同之处。
  ──科学目标不同。
  嫦娥三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测月、巡天、观地”,即开展月球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开展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进行月球内部的结构研究和日~地-月空间环境探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而嫦娥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都是在月球背面完成的,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等。“因为没有别的探测器到过月球背面,所以不论是探地形还是探月壤成分,应该都是人类第一次获得的一手数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说。
  ──工程目标不同。
  实施重大航天实践推动工程的进步,是中国航天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和经验,月球探测工程更是如此。嫦娥三号任务的工程目标有三个:突破月面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研制月面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站在这样的起点上,嫦娥四号向着更高峰迈进,将任务的工程目标锁定在两个“首次”: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地月L2点中继星对地对月的测控、数据传输中继。
  ──有效载荷不同。
  嫦娥四号与嫦娥三号的身形和“骨架”相同,携带的装备却大为不同。
  嫦娥三号携带的有效载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用来观察月球的,主要设备包括全景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测月雷达等;第二类是用来观测宇宙的,主要由月基光学望远镜承担;第三类是用来观察地球周围的等离子层的,各有各的用处,相互配合。
  “嫦娥四号即将降落的月球背面,对于不少科学研究来说具有天然的优势。月背非常‘干净’,可屏蔽地球无线电干扰。”张熇说,根据着陆区域和科学目标的变化,科研人员对嫦娥四号携带的科学载荷做了很大的调整,把8台有效载荷带往月球背面冯·卡门撞击坑。
  ──着陆环境不同。
  嫦娥三号着陆区是月球正面的虹湾。那里布满了月海玄武岩,地势较为开阔、平坦,位于大型撞击坑、月海、高地(山脉)交汇地区,有利于科学勘察目标的选择,当然也有利于与地球的通信联系。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副总师吴学英介绍,嫦娥四号的主着陆区为月球背面靠近南极一个叫冯·卡门撞击坑的地方,这里着陆区面积比虹湾地区小了许多,因为月球背面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很难找出再大一些、平坦一些的地方,供嫦娥四号安身。嫦娥四号着陆器在凸凹不平的地方软着陆,需要具有比嫦娥三号更准确地着陆精度。
  ──通信方式不同。
  不论人类的探测器飞到多远,都需要深空测控通信系统作为联络的“纽带”。由于深空任务周期长、通信时延大、信号微弱等原因,使深空测控通信实现起来更为困难,无论对星上设备还是对地面设备等都带来了新挑战。对于落在月球背面、没有任何通信信号的嫦娥四号来说,通信显得难上加难。它无法向嫦娥三号那样直接和地球上的“亲人们”取得联系,“飞鸽传书”的任务就落到“鹊桥”中继卫星的肩上。通过早先发射并成功架设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中继卫星,实施与地面的通信信号“接力”,嫦娥四号才得以与地球保持联络。
  除了以上五大不同,研制队伍聚焦新情况,从轨道设计、动力下降策略、休眠唤醒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同时制定了符合任务特征的故障预案,全力铸就嫦娥四号非凡之旅。
  我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 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
  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将实现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7:30,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