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125|回复: 4
 peters 发表于: 2015-3-13 15:44:17|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军事] 中国可回收火箭公布:“长征八号”基础上研制而成

 [复制链接]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正在研制的一型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
  长征八号为两级半构型,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7.6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2.5吨。火箭年执行发射能力为10发,任务准备周期为8~15日。
  长征八号预计将在2019年完成研制、实现首飞。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peters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peters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peters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peters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peters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peters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4-26 11:42: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也要有可回收火箭啦:"长征八号"基础上研制而成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央视网“威虎堂”微信公众号

cV8c-fztkpin3342320.jpg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右)模型。
  在4月24日举行的中国航天大会上,龙乐豪院士所做的报道中,公布了中国新型可回收火箭的相关情况。
  这款运载火箭在“长征八号”的基础上研制而成,采用了子级整体垂直反推回收的方式。这种回收方式类似于美国“猎鹰”系列运载火箭,能够实现火箭部件的再利用,有效降低成本。
  “长征八号”火箭采用回收技术之后,其发射报价将进一步降低,有利于争夺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份额。预计最早于2020年,采用回收技术的“长征八号”火箭即可首飞。在其服役后,可回收火箭技术将不再被美国一家垄断。
  (原题为《中国也要有可回收火箭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8-3-2 18:48:03|显示全部楼层

长征八号火箭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预计2020年首飞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我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预计2020年首飞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余晓洁、胡喆)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2日表示,我国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预计2020年实施首飞。
  “与欧美国家主流火箭相比,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技术可靠性、发射成功率、单次发射服务费用和单位重量载荷发射成本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李洪说,长征八号依托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发的首飞成功的可靠技术,通过系列化、组合化、通用化的思路,开展一系列创新设计和研制,以满足未来国际航天发射的需求。
  李洪介绍,长征八号有望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的空白,并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能力,具有发射成本适中、发射周期更短、适应多个航天发射场条件的特点,国际竞争力较强,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前景可观。
  “长征八号的研制将进一步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满足未来中高轨商业发射市场的需求,牵引带动现役运载火箭的升级换代。”李洪说,长征八号火箭已进入研制阶段,并对垂直起降关键技术进行了前期攻关,未来有望具备简易塔架适应能力,实现总装、测试及发射一体化,有力带动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11-17 11:28: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火箭2035年完全重复使用 2020年长征八号首飞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2035年,中国火箭将实现完全重复使用

  本报北京11月16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11月16日是我国运载火箭事业正式起步60周年纪念日,记者从我国第一个导 弹研究机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出炉的《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详细披露了我国未来航天运输系统路线图,其中提出到2045年,我国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其他重要节点规划如下──
  到2020年,我国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将实现首飞,在役火箭实施智能化改造,商业固体运载火箭与液体运载火箭可为用户提供“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VIP专车”等商业发射服务。
  到2025年前后,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研制成功,亚轨道太空旅游成为现实。同时,空射运载火箭将快速发射能力提升到小时级,智能化低温上面级投入使用,运载火箭将有力支撑空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空间站运营维护、无人月球科考站建设,商业航天建成集地面体验、商业发射、太空旅游、轨道服务为一体的系统体系。
  到2030年前后,重型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为载人登月提供强大支持,并为火星采样返回提供充足的运载能力。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两级完全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火箭型谱更加完善,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以智能化和先进动力为特点的未来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高性能智能化空间运输系统将实现广泛应用,航天运输系统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40年前后,未来一代运载火箭投入应用,组合动力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核动力空间穿梭机出现重大突破,运输工具能够有效支持大规模的空间资源勘探和开发,小行星采矿和空间太阳能电站有望成为现实。
  到2045年,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组合动力单级入轨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新型动力进入实用性开发,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此外,在先进运输系统的支持下,针对太阳系内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目标的人机协同探索可以常态化、规模化开展,探索和利用空间进入高速增长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7-3-8 11:38:00|显示全部楼层

最大运载火箭取突破:长征八号和嫦娥四号“瞄准”2018年

源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众号

原文标题:世界最大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取得突破 长征八号和嫦娥四号“瞄准”2018年

  2017年,中国航天亮点纷呈,中国航天人肩负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本届两会,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代表委员向公众介绍了许多航天事业发展中取得的新进展和若干个令人期待的“小目标”。
下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最快2018年首飞
0rGx-fycapec2568703.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日前接受采访时说,面向国际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我国正在研制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的运载火箭──长征八号,该型火箭预计最快将在2018年完成研制,实现首飞。
  包为民介绍,长征八号是以现役和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模块为基础研发的一型火箭。它呈两级半构型,具备700公里多个轨道的发射能力,将弥补中国现役运载火箭在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发射能力上的“空档”。
重型火箭长征九号将成世界最大运载能力火箭
fK4L-fycapec2568705.jpg
新华社消息,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工作已正式启动先期关键技术攻关、方案深化论证,目前火箭发动机技术攻关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总体部主任设计师秦旭东说,我国重型火箭先期关键技术攻关、方案深化论证工作于2016年6月正式批复立项,主要的攻关内容为“一总三大”:

  •   一总即重型火箭的总体技术和方案优化;
  •   三大即10米级大直径箭体结构的设计、制造和试验,480吨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220吨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
  目前,两种大推力发动机的攻关进展顺利。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六院科技委主任谭永华说,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220吨级高性能氢氧发动机已完成了多个组件方案详细设计,进行了组件的研制试验工作。
  此前,在去年年末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会上曾透露,备受瞩目的重型运载火箭拟命名为“长征九号”,初步计划首飞时间为2030年左右。
  谭永华介绍,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方案设计的推力超过3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00吨以上,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0吨以上,可满足未来载人登月、火星探测和更远的深空探测需求。如果首飞成功,有望成为全世界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嫦娥四号2018年发射,将实现2个“全人类首次”
sYyQ-fycapec2568710.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3月1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探月第四期工程即将拉开帷幕。
  “全世界在月球背面还没有一次软着陆,美国、苏联曾各有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硬着陆,我们决定把嫦娥四号着陆在月球背面的某个地方,如果这个能够实现,将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
  叶培建说。
  “由于月球背面看不到地球,无法进行通讯,我们将距月球8万公里处打一颗中继卫星以解决通讯问题。”叶培建说,“明年发射嫦娥四号之前,我们将提前半年发射中继卫星到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在地球和月球间发射中继卫星。”
  “今后,如果外国想去月球背面探测,就可以通过我们的中继卫星获得帮助,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叶培建说。
  此外,嫦娥四号将从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由于避免了太阳及地球的干扰,该测量将获得更多以前无法获知的信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7:14, Processed in 2.059204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