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60|回复: 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财经全民呼唤中国芯,但紫光赵伟国却倒在追赶三星的路上

 [复制链接]
  赵伟国,男,汉族,1967年出生,新疆沙湾县人。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无线电电子学系),先后获本科、硕士学位。
  现任紫光集团董事长,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7年1月10日,赵伟国荣获“2016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2018年4月8日,赵伟国因工作繁忙申请辞紫光股份、紫光国芯董事、董事长职务。辞职后,赵伟国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关于赵伟国的这番辞任,紫光集团方面回应称,赵伟国董事长兼任了紫光集团旗下多个公司的董事长职务。为集中精力,更好地聚焦于紫光集团战略性、全局性工作,特辞去紫光股份董事长职务。他仍然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继续擎起民族高科技产业振兴的大旗。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牛涨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牛涨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牛涨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牛涨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牛涨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牛涨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男子为还房贷制假房产证将租住房8万元贱卖 韩媒:中国首对朝鲜使用“求同存异”表述
9#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4-22 15:26:00|只看该作者

全民呼唤中国芯,但紫光赵伟国却倒在追赶三星的路上

源自:钛媒体
欣赏李健熙的人应该很多,但更多的是将其和三星视为敌手的人。

  宏碁施振荣曾说三星是所有人的敌人,张忠谋早前就认定三星是台积电最大的挑战,并指出联合台湾“四巨头”才有可能各个击破三星,而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则声称,打败三星是他毕生的目标。同样情绪流露的还有日本,二十多年前,李健熙和他的三星在半导体业务上超越日本后,整个制造业对其算是“恨之入骨”。
  在这些已经雄踞一方的前辈面前,当时的赵伟国还显得有些籍籍无名,这离他接管一个“兜售扫描器和中草药饮品”的紫光才过去不久。不过这并不妨碍赵伟国成为三星的忠实模仿者,在他看来,“三星经历的一切都值得学习和总结。”
  美国“封杀”中兴时间,让国人看到了在我们科技井喷的时代,居然还有落后于别人三十年的高科技产业。如此当头一棒,让很多人明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我们依旧任重道远。
  而在全民热议的中国芯的的海量话题中,有一条消息似乎并没有被群情激奋的舆论注意到:最近,紫光股份和紫光国芯却发布公告,宣布董事长赵国伟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并不在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之后英涛当选紫光股份董事长。
  作为国产半导体的重要企业之一,这次人事的变动,是否意味着国芯“紫光模式”戛然而止?这是国产半导体的幸还是不幸?

三星“门徒”赵国伟
  1983年,李秉喆在留学归来、野心勃勃的李健熙的多次劝谏下,于京畿道器兴建立第一个半导体工厂,正式向内存宣战。此时的赵伟国正投身于奔赴高考的万千学子中,两年后他成为沙湾县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就读于电子工程系。正是在大学实验课上看到芯片时,他萌生了“什么时候中国能制造海外高端集成电路”的想法。
  当然这个启发赵伟国的小小芯片,据估计应该不是出自韩国,因为三星刚刚染指半导体时,日本已经是世界霸主。而且其刚推出64K DRAM,内存价格就暴跌,到1986年底,累计亏损3亿美元,股权资本全部亏空。可一身赌气的李健熙依然坚持“越是困难,就越要加大投资”。
  经过将近10年鏖战,三星终于在1992年超越日本NEC,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DRAM存储制造商,并在其后25年连续蝉联世界第一。而与此同时,重新回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的赵伟国,才刚刚与紫光有了交集。
  尽管有着十年之久的时间差距,2013年他接管积重难返的紫光后,似乎是有意学习李健熙,毅然踏上了三星当初走过的路,甚至对照三星逆袭日本的过程,紫光也有了自己的十年规划:五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站稳脚跟;再有五年,应该有相当的成就;所以要有“冷板凳坐十年”的心理准备和战略耐力。
  然而与李健熙数次靠破釜沉舟的自杀式投资“磕死”对手不同,赵伟国也想借助紫光背后强大的资本,慢慢耗死联发科等台企。在他的逻辑中,“紫光可以一直赔钱,而联发科不行”
  只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如今回过头再看赵伟国多次并购的大手笔,除了挥金如土为其成就了饿虎的威名,国产半导体离原来的技术起点似乎也没有太远。
  起码,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1983年三星开发64K DRAM时,其关键技术落后日本整整5年,到256K时与日本相差2年,再至1M时差不多落后1年,等到三星率先推出全球第一个64M DRAM之时,日本已被三星甩之脑后。而紫光将展讯、新华三等公司收入囊中之后,依然是拿来的技术,DDR3内存条是早前英飞凌、奇梦达时代的产物,用来追击联发科的中端芯片,核心构架和制程工艺都来自英特尔,这是其入股后开放给紫光的。
  郭台铭曾说,赵伟国只是一个炒股的投资者,而从投资者到实业家确实还有很远的距离。

日渐偏离芯片的初衷
  2011年4月24日清华百年校庆,据说赵伟国在唱国际歌的时候,找到了紫光的未来方向,就是发展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让它在全世界有一席之地。自此后,民族产业和企业责任成了他口中最常见的词汇,凭借这张爱国牌,游弋于国家资本和民众舆论之中。
  但当紫光伟大的半导体事业被拖入眼花缭乱的并购案,一个商人的投资本性不免暴露无疑。
  进入紫光之前,2004年赵伟国曾带着100万到了新疆,归来时已是亿万富翁,不同于其他地产大王对财富的爆发式增长讳莫如深,赵伟国兴致高昂地将房地产行业形容成“印钱”。也许正是从房地产行业中形成的行事风格,成为紫光总裁之后的他,将简单粗暴的“买买买”模式烙印在紫光半导体发展规划上。
  正如其自述,“我做投资就像女人逛街,不厌其烦地看,买了之后我还会像古董商人那样长期持有。不过一旦看中了,出手就是饿虎扑食。”
  饿虎名副其实,但可能仅限于投资层面。2016年,赵伟国在各种场合对外发言时,依旧频频提及企业使命感,并为紫光画下世界前三的“大饼”。在面对外界质疑蛇吞象后的消化问题,他回应“不轻易对企业进行整合,更多的是为这些企业打造生态,让他们之间形成协同。”
  不轻易整合?是指只做资本而不是运营整合、没有介入经营的意思吗?那核心技术如何流入国人手中?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知。不过比较明显的一点是,赵伟国所打造的“生态”,似乎已经日渐偏离芯片的初衷。

据公开资料统计,紫光集团除了旗下紫光国芯、紫光股份、*ST紫学3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系还出现在了26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已经与原来的芯片产业相去甚远。
  而在赵伟国的逻辑中,“产业发展需要资本的支持,资本投资我们,我们拿钱去做产业,资本再到资本市场去套利”。按照这种说法,产业和投资相互补给,二级市场的买入行为只不过为了重新投入产业,但这真的可信吗?
  以前赵伟国说,在收购展讯、锐迪科的过程中,紫光集团以自有资金出资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根据紫光集团2014年年报显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只有6.28亿元,而这两项交易的成交价是26.9亿美元。在这些重大收购案中,赵伟国到底压上了多少,外人无法得知。

买买买的紫光模式将终结?
  14日,马化腾到访新华三集团杭州总部,与新上任紫光股份董事长于英涛陪同参观的,还有闪辞之后的赵伟国。更早一些,在外界失联传闻疯传时,他第二天就出现在电子信息博览会上,似乎辞职一事无关紧要。
  赵伟国确实还在紫光,起码长江存储基地刚刚有所发展,在武汉、南京、成都等地建厂的事还在推进,对紫光来讲,赵伟国不可或缺。只是这并不意味着连辞两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职务,对他一点影响也没有,就在赵伟国之前不久,李力游因个人原因辞去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兼展讯董事长一职,而其实这次辞职早有预警。去年11月份,身为展讯董事长的李力游被调往紫光集团担任联席总裁,同时仍保留展讯董事长一职,现在看来,李力游无非是被明升暗降。
  紫光股份和紫光国芯在整个紫光集团的核心地位,是众所周知,即使紫光的战略方向要变,振兴国产芯片的大计也少不了这两个上市公司。尤其是,紫光国芯其实正在进行“高性能第四代 DRAM 存储器芯片产品”的研发,有望在今年进入市场。这个关键时刻赵伟国辞职,除了所谓掌握大局的目的,是不是多多少少带些担责的意味?
  清华系公司惯有的一个发展路径,是先确立上市公司作为核心的资本运作平台,然后将并购来的产业按照板块进行整合,赵伟国无疑深谙此道。但伴随着并购台湾半导体企业接连受挫、美国警惕之心渐强,紫光借并购换技术的捷径未免遭受重大打击。虽然这些不可抗力赵伟国无法左右,但其张狂的行事作风,确实给当时并购事宜的进展平添了一些不利因素。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疑虑,紫光并购,钱大把大把地在花,但实际上真正控股的没有几个,这是否说明这些技术、人才和研究中心无法转移到大陆?
  自从去年赵伟国开始强调紫光转向自主创新的新策略后,长江储存之外,武汉、南京、成都三地的闪存晶圆厂便急锣密鼓地进行,似乎国内半导体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可是长江存储正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什么紫光这么急切地在很多地方投资建厂?巨额投资未见有效成果,赵伟国的地位看来也有些尴尬,所以换个人管管可能也无可厚非。
  只不过,中美贸易战使国内半导体的前景更加堪忧,紫光模式若是终结,赵伟国的立身之本受到损伤,辞职两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之职恐怕不是一个有利信号。
  当然,赵伟国若是能从一个投资者成长为实业家,这也是国内半导体之幸。
  【钛媒体作者:歪道道,微信公众号:歪道道(wddtalk)】
8#
 去哪里 发表于: 2018-4-11 12:03:00|只看该作者

赵伟国去职紫光股份 紫光买买买模式遇考?

源自:商学院
  赵伟国去职紫光股份
  紫光“买买买模式”遇考?
⊙作者:王倩

  紫光股份赵伟国的辞职一石激起千层浪。
  8日晚间,紫光集团下属两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国芯同时发布公告称,赵伟国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
  作为芯片行业重量级企业的清华紫光,一举一动备受关注。董事长赵伟国的辞职一时间引起巨大猜测。
  清华紫光相关负责人在回应《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赵伟国辞职原因是“工作繁忙”,上市公司程序性工作太多,赵伟国只是辞掉了上市公司层面的职位,仍然是紫光集团的董事长。
  然而在业内看来,赵伟国的辞职并不像紫光方面所表述的那么简单。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赵伟国辞去上市公司董事长职位,与清华控股大股东对赵伟国过去几年经营与策略作法有意见,对此并不意外。
  赵伟国以并购狂人著称。2009年出任紫光集团总经理,后任董事长。执掌董事长之后,赵伟国主导了芯片产业的一系列并购,被业内称为“紫光模式”。
  赵伟国曾经在央视财经的采访中提到,存储是芯片行业金字塔的顶端,是中国人兵家必争之地。中国30年来,经历了几次半导体振兴,但在主流芯片市场上,却还从未真正取得一定的地位。在他看来,并购是构建中国科技的重要之路。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起,紫光系共投资(包括并购)了近20家(不包括后期暂停或终止的)企业,斥资近千亿元。其中涉及芯片相关领域的并购或者投资超过13家。
  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7月紫光耗资17.8亿美元对展讯通信实施私有化并购;2014年1月,紫光耗资9.1亿美元收购中概股锐迪科;2015年5月,紫光耗资25亿美元并购惠普旗下公司新华三51%股权,这三次并购共耗资51.9亿美元。
  从国内的并购到国际并购,赵伟国主导紫光集团一路“买买买”,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并购都将企业顺利纳入囊中。
  2015年7月,紫光拟以230亿美元收购美光科技,美光是硕果仅存的美国DRAM芯片厂商,生产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用于存储数据的NAND闪存芯片,这一收购以被美光科技拒绝而告终。同年9月,紫光集团计划以38亿美元买入美国上市公司西部数据15%的股权,从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然而收购计划流产,代之以紫光集团和西部数据分别出资8058万美元和7742万美元成立合资公司──紫光西部数据有限公司结束。
  在半导体资深专家莫大康看来,中国半导体业发展有其特殊性存在,行业当前发展与全球不同步,在国际上受瓦圣纳条约控制,涉及国家安全议题,因而中国半导体必须自主研发,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对于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推动中国半导体的发展,他保留了自己的质疑。
  紫光国外并购之路遭遇挑战之后,紫光将目光转入国内。2018年3月,紫光集团提出从芯到云的战略,并宣布投资120亿人民币启动“公有云”战略。云产业成为紫光集团“芯云”战略的另一个核心。然而与之前的芯片战略如出一辙的是,紫光集团的云业务同样也是通过并购来切入。
  对新华三的收购,就是由赵伟国主导,通过紫光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来完成的,买入新华三,紫光集团希望通过新华三来进行自身的云服务业务。
  根据紫光集团的部署,紫光的云业务将依托紫光云公司,新华三、紫光云数、紫光软件、紫光数码、紫光西部数据等云网版块儿企业,进行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云服务业务。
  然而目前云计算、云服务市场已经存在激烈竞争,紫光集团云服务的其竞争优势在什么地方,紫光集团又将如何拓展市场,紫光集团相关负责人并未明确回应记者的采访。
  根据《财经》报道,现任紫光股份董事长副董事长于英涛将接替赵伟国担任紫光股份董事长,云计算以及IT产品将交给于英涛具体负责。这一人事任命被业内解读为赵伟国对云计算的放权。
7#
 红英 发表于: 2018-4-9 17:46:00|只看该作者

赵伟国:紫光拟10年内在芯片制造领域投资超千亿美元

源自:中国新闻网
  【赵伟国:紫光计划10年内在芯片制造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4月9日在第六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表示,紫光计划10年内在芯片制造领域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目前已筹集1800亿元人民币。(中新社)
6# 青城山
 红英 发表于: 2018-4-8 22:06:00|只看该作者

紫光股份发布公告:董事长赵伟国因工作繁忙辞职

  4月8日晚间消息,今日,紫光股份发布公告称,第七届董事会于2018年4月8日收到公司董事长赵伟国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赵伟国因工作繁忙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
  公告称,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赵伟国辞职不会导致公司第七届董事会低于法定最低人数,赵伟国的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
  公告同时称,辞职后,赵伟国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与此同时,赵伟国在朋友圈发文表示:“确实太忙,上市公司程序性工作太多,感谢关心,我永远和紫光同在”。
  公告同时表示,公司董事会收到控股股东西藏紫光春华投资有限公司《关于提名董事候选人及提请增加股东大会临时提案的函》,提名李明先生为公司第六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简历见附件),任期与公司第六届董事会任期一致。并提请公司董事会将补选李明先生为公司非独立董事的事项作为临时提案提交公司201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董事会中兼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人数总计未超过公司董事总数的二分之一。
  赵伟国于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2009年入就任紫光集团总经理,此后出任紫光集团董事长,之后执掌了一系列并购,紫光也实现了大规模扩张。2014年被评为中国信息产业年度领袖人物,2016年被评为十大“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

个人简介
  1967年出生于新疆沙湾县。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无线电电子学系),先后获本科、硕士学位。
  现任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社会职务: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企业家理事会理事、清华大学校友总会理事 [3]、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南开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5]、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曾当选2004年“中国十大软件领军人物”和2014年“中国信息产业年度领袖人物”[
  行业职务:中国高端芯片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关村前沿科技产业与服务联盟理事长
  曾于2005年当选十届全国青联委员
  赵伟国先生曾在紫光、同方等清华产业长期工作,后创立北京健坤集团,并于2009年入主紫光集团,拥有广泛的IT技术、企业管理和投资经验;赵伟国先生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先后向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中南政法大学、海南大学等大学和新疆、河北、湖南等地累积捐赠超过7亿元人民币。

以下为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原文
  关于公司董事长辞职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七届董事会于2018年4月8日收到公司董事长赵伟国先生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赵伟国先生因工作繁忙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赵伟国先生的辞职不会导致公司第七届董事会低于法定最低人数,赵伟国先生的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辞职后,赵伟国先生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特此公告。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18年4月9日
5# 华蓥山
 楼主|牛涨 发表于: 2018-1-2 07:56:00|只看该作者

紫光赵伟国是玩资本的人?回应称买的企业一个都没卖

源自:投资者报
  连续举牌联想控股、中芯国际 紫光赵伟国是“玩资本”的人?
⊙记者:潘亦纯

  近期,紫光系资本──紫光控股在港股市场上大肆“买买买”引发了公众又一次关注。
  紫光控股在12月19日~22日连续四天合计共买入联想控股股份451万股,累计增持联想控股比例超过5%,当周,联想控股股价累计涨幅超过50%。此外,紫光控股同时购入中芯国际股票,已达到5%的举牌线。
  其实,紫光系资本运作传统由来已久,自2013年以来,就不断并购芯片、存储行业龙头公司以谋求发展。可以说,紫光集团是以并购起步的,不过这一切的背后都站着其掌舵者赵伟国。从媒体报道来看,赵伟国并非一个低调的企业家,他经常在多种场合表达自己对紫光集团乃至中国芯片发展的观点及看法。
  近日,针对紫光集团董事长在资本并购、企业内生式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投资者报》记者多次致电致函公司,但并未获得任何解释。

两度进入紫光集团
  赵伟国与清华结缘颇深,他本科、研究生均在清华读书。毕业之后,曾两度进入清华旗下的紫光集团,期间还创业成立了建坤集团。
  从公开资料来看,赵伟国生于1967年,童年时期正是在贫穷的新疆沙湾县度过。高考制度恢复之后的1985年,赵伟国考取了清华大学电子系,进入清华后的赵伟国感慨颇多,他甚至在一次采访中称:“上大学前以为自己是天才,进了清华却发现天才是别人。”伴随着这样的心理落差,赵伟国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重新定位,那时候,《硅谷热》这本书的出现引发了赵伟国的创业梦想,这也为后来他离职下海选择创业埋下了伏笔。
  1997年,赵伟国加入紫光集团,担任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一职,这是赵伟国此一次进入紫光集团。而在紫光集团呆了一年之后,1997年赵伟国即出任清华大学旗下另一家公司同方电子的总经理一职。1999年,中国互联网迅速升温,赵伟国意识到这是个好机会,于是投资 50万元成立了中华医疗网,后来网站被海外某只基金以500万美元收购了40%的股份,这是他的第一桶金。而后,赵伟国不断地在市场上寻求投资机会,进军能源、地产等领域。2004年,赵伟国甚至辞去原有职务,创办了建坤集团,这也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创业。
  2009年,建坤集团入股紫光集团49%的股权,赵伟国本人也先后出任紫光集团总裁、董事长一职,这也是时隔十余年后,赵伟国再次回到紫光集团。

被贴“并购狂人”标签
  不过这一次,赵伟国给紫光集团选择的突破口是集成电路,芯片即是集成电路的载体。芯片运用非常广泛,小到身份证、银行卡,大到电脑、手机甚至飞机等,都需要安置芯片,但国内在芯片的研发和生产上依然非常落后。
  据了解,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但国产芯片市场份额不到10%。这也就是说,中国“芯”90%以上依赖进口。
  赵伟国面临着巨大挑战,但是他选择通过并购的方式谋求未来发展,这也使得他被贴上“并购狂人”的标签。
  2013年6月份,紫光集团以每股28.5美元的价格向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提出全资收购要约,最终以17.8亿美元私有化了展讯通信;而后,紫光集团则以9.1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2015年5月22日,紫光集团宣布与惠普达成合作,由其旗下紫光股份以不低于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惠普旗下“新华三”51%股权。同年9月底,紫光集团斥资38亿美元获得了西部数据15%股权,并在2016年与西部数据宣布成立合资公司──紫光西部数据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及服务。此外,在2014年英特尔还斥资15亿美元入股了紫光集团,两者达成结盟。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赵伟国并购的公司中,无论是展讯通信,还是锐迪科,都是芯片行业一流的公司,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于紫光集团未来的发展宏图充满期待。
  赵伟国曾对媒体表示,“我们通过三次并购,三次结盟。在两年时间迅速完成了在集成电路领域生态的布局。三次并购是:并购展讯、锐迪科、新华三;三次结盟是:结盟英特尔、西部数据和惠普。”
  “收购展讯,让我们在芯片设计领域迅速确定了桥头堡;收购锐迪科,巩固了展讯在移动芯片的位置,稳坐全球第三,并且为进军物联网做准备;而我们收购的新华三是芯片的使用者,是做网络、存储、云计算的。我们看到在展讯和新华三之间有共同的地方是存储芯片。”赵伟国称。

回应资本运作质疑
  为何选择借力资本的方法谋求发展?赵伟国曾在一次访谈中给出了答案,“中国半导体产业落后面貌的改变,只有通过并购找到一个与世界平行的桥头堡,先通过资本运作找到一个与世界同行在一个起跑线上起跑,再组织力量冲锋,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实际上除并购外,赵伟国领导的紫光系资本还选择入股等方式,控制芯片、IT、存储等多个行业的相关公司。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7日,紫光系除了控制紫光国芯、紫光股份、ST紫光之外,还出现在了26家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行列。
  种种资本运作举措使得赵伟国经常面对“是否在玩资本运作”的质疑,但他表示:“什么是玩资本的人,买了之后,再卖给别人。紫光买的企业一个都没有卖的,不断地加大投入,从一匹小马变成骏马、千里马。对于企业来讲,发展是核心,并购在某个特定阶段只是一个手段。所以一个企业家要把你的产业理想和商业现实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照亮企业的未来。我肯定是借助了资本,借助这样一个工具,但把它用在了我所倾心,并为之付出终生的事业上。”
  据了解,目前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已经研发出了32层64G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D NAND(一种存储设备)芯片,2018年将实现量产。
  不过目前紫光集团发展战略也有所调整,除并购等外延式增长之外,还对自主研发的内生式增长有所布局,赵伟国近日表示,“紫光虽然是通过并购切入芯片产业的,但目前的工作重点已经完全转向自主研发。”由此来看,紫光集团今后的发展或许更多考验的是内功,而赵伟国是否能经得住考验,还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 ●
4# 金佛山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5-22 10:26:00|只看该作者

紫光董事长赵伟国:河北没有高水平大学很难发展起来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  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的2017“大智移云”产业发展论坛于5月18日在河北廊坊举行,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出席并发言。
  他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其实招商不是关键,遵守市场规矩才是最主要的,有服务意识才是关键,“要真想把这个行业做起来,不是开几个论坛这么简单,恐怕还要政府做很多改变。”
  赵伟国表示,要建设高水平的理工科大学,越是人才集中的地方创新也就集中,河北如果没有什么高水平的名牌大学,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3# 峨眉山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7-1 10:56:00|只看该作者

紫光集团掀并购狂潮补全产业链 争霸重科技

源自:《英才》

赵伟国:争霸重科技
  赵伟国 争霸重科技  资本大鳄?并购狂人?科技土豪?国家白手套?一堆标签,被贴在低调的赵伟国身上。
  文|本刊记者 谢泽锋/图|本刊记者 孟杰/编辑|孟德阳
  还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在两三年时间内连续掀起并购浪潮。从中国大陆,到大洋彼岸再南下台湾,其出手迅猛,金额庞大,所到之处都让当地的企业为之侧目。但紫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紫光或紫光集团)的收购步伐似乎没有停歇的意思,这家迅速崛起的校办企业和它幕后的掌舵者赵伟国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
  资本大鳄?并购狂人?科技土豪?国家白手套?一堆标签,被贴在低调的赵伟国身上。当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他的谦和、谨慎,让我们很难将他和野心勃勃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在赵伟国看来,中国的科技企业普遍遵循着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以华为为代表的“重科技”路线,通过技术研发驱动内生增长;另一条则是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路线,倚仗商业变革重新创造增长动能。
  “美国具有一批类似GE、谷歌、波音、高通、英特尔、IBM的技术型公司,而中国缺乏的就是重科技企业。”赵伟国向《英才》记者直言道。
  力图打造世界级版图的科技企业,自2013年6月至今,赵伟国领导紫光集团先后在半导体产业、信息技术、存储产业投入巨资,分别将展讯、锐迪科、新华三(以下简称H3C)招入麾下,还与台湾南茂和力成签订了股权交易协议。
  一路买进,通过频繁的并购,紫光现已顺利搭建了从“从芯到云”的泛IT产业链条,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展讯、锐迪科、国微电子、同方微电子)、存储(紫光国芯为主)、IT信息系统(H3C)为主的高科技企业雏形。
  如此高频率、大规模的跨国并购,在中国商业史上并不多见,作为中国校办产业的一员,背靠清华大学的科研力量和广阔的人脉资源,紫光走出独特的发展路径。
  除此之外,紫光集团也进行了数笔财务性投资。旗下两家A股上市公司──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国芯(原同方国芯,002049.SZ)在资本市场也是长袖善舞。紫光国芯更是抛出创纪录的800亿元定增方案,一度震惊A股市场。
  赵伟国坚信有资本纵深、市场纵深、人才纵深才能成就大企业,或许难以预测他下一个收购猎物是什么,但不难想象,身处如此烧钱而又快速迭代的高新产业当中,纵深发展的紫光重科技帝国才刚刚浮出冰山一角。

叫板产业龙头
  能让英特尔这样的大象级公司,真金白银的大举投入,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还要有远见。
  两年前,英特尔 CEO 科再奇(Brian Krzanich)造访清华,希望从紫光手中加价收购展讯。刚将展讯收入囊中的赵伟国虽然颇感意外,但敏锐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和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巨头intel结盟的机会,赵伟国说了这么一段话:“如果1985年高通成立的时候,英特尔投资了高通,成为高通的二股东会怎么样?”赵伟国显然摸准了英特尔的脉,在PC向移动互联时代转型中落伍的英特尔急于寻找新的突破口。
  “我说你再想一下微软,如果当初不是自己做,而是投资雅虎、投资谷歌,对苹果有更多的投资,甚至跟着再投资Facebook,而不是收购他们,今天的微软会怎么样?答案一定是今天的微软比谷歌还强大。”赵说起当日场景言犹未尽。
  这句话显然引起了intel的重视。
  几番过招后,双方情投意合。2014年9月26日,英特尔宣布斥资90亿元人民币(约合15亿美元),获得紫光集团旗下北京紫光展锐20%的股权。这在英特尔的企业发展史上都实属罕见。
  中国电子产业一直存在着“缺芯少屏”的问题。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IT产业对集成电路产品需求巨大,但国产产品仅能满足约20%的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沈昌祥表示,我国每年的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金额已超过石油进口额,在普及率极高的智能手机行业,包括CPU、存储器、各类感应元器件基本依赖国外企业。可以说,补强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短板迫在眉睫。
  2009年紫光集团引入赵伟国领导的健坤投资集团,最终在股权结构上,清华控股占51%,健坤占49%,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对赵伟国给予了高度信任,他先后担任集团总裁、董事长。
  在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的6年多时间内,这家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特别是在2011年确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目标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紫光集团旋即在集成电路产业掀起了一系列并购。
  2013年6月,紫光集团以每股28.5美元的价格向展讯通信有限公司提出全资收购邀约,并最终以17.8亿美元完成私有化;一年后又以9.1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
  “要像女人逛街一样不厌其烦地看东西,但只像古董商人一样出手,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旦出手,饿虎扑食。”赵伟国向《英才》记者坦白自己的并购要诀。
  产业链并购整合的效果立竿见影。去年,展讯首次跻身全球芯片设计公司前十名,营收达18.80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包含了锐迪科(RDA)约3亿美元的销售额。
  随着下游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全球芯片产业面临增长瓶颈,领头羊高通和联发科均出现下滑迹象。
  虽然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但紫光的进入已经成为巨头们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增长到了27%,估值从27亿美元到现在的80亿美元。而同期高通的市值从1300亿美元下降到800亿美元。联发科的市值从220亿美元变成了110亿美元。”赵伟国说道。
  资金来源?到底差不差钱?是赵伟国被外界质疑最多的问题。赵并不否认紫光集团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2015年2月1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称国家大基金)、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紫光集团在京共同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未来五年内,国家大基金给予紫光集团不超过100亿元的资金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与紫光集团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意向合作达到200亿元。手握国家大基金、政策性金融授信以及英特尔的资金,紫光挑战行业龙头的底气更加充足。
  突然闪耀,紫光从在门外汉成长为领导者,不过两三年光景。当前紫光集团已是中国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年芯片出货量超过10亿颗,其中手机芯片出货6.5亿套。
  更宏伟的目标已经在赵伟国的脑海中,他的计划是利用五年的时间,投资数百亿美元,在芯片领域的份额进入世界半导体公司前三名。

补齐产业拼图
  成功竞购新华三,击败众多实力强劲的买家,赵伟国下手稳准狠的风格,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在芯片产业成功落子布局后,赵伟国又马不停蹄地进军“云”产业。IT系统领域的优质公司华三最终进入了赵伟国的视野。
  华三通讯在业内一直是各路大企业觊觎的目标,在企业网领域占据了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市场份额,2015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17亿元。
  不过,历史上华三的股权结构几经变动。最初华为与美国3COM合资成立华为3COM,华为控股51%。后来,3COM陆续从华为手里收购剩余股权,全资控股华三通信。期间,华为也试图通过高价收购3COM收回华三通信,但被美国政府否决。最终在2010年,被HPE(惠普企业服务集团)以27亿美元全资收购。
  近年来,由于中国政府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华三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进展受到强大阻碍。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三亟需一个合适的身份来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动。
  最终,华三花落紫光。2015年5月21日,紫光股份宣布收购HPE旗下全资子公司华三通信和紫光华山(HPE在中国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51%的股权。紫光将与HPE共同打造一个新华三集团。
  今年5月6日,新华三集团正式成立。根据紫光股份此前的公告,紫光用于这次收购的金额达到了188.81亿元。
  “从芯到云”,H3C的加入正好凑齐了这块产业拼图。“大数据、大互联、大安全、云计算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这样的产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其次,新华三会和我的芯片产业有协同效应,将会使用到芯片、存储产品。”赵伟国向《英才》记者表示,新华三绝对是一块优质资产,“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产业周期性,如果形成一整套产业链,收益和利润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匹配。”
  从中国企业国际化角度讲,新华三的成立,以及英特尔入股紫光展锐(展讯和锐迪科),都代表了中国科技企业进入“新合资时代”。
  “这对中美科技企业的合作和中国IT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一位业内人士向《英才》记者分析称,“紫光和HPE的合作,代表了一种发展模式。背靠紫光集团,新华三不用再受制于身份的尴尬;同时新华三可以充分利用惠普强大企业级产品技术、全球销售网络的资源优势,而HPE也会得到不菲的投资回报。”
  完成H3C的收购后,赵伟国又把目光瞄准了台湾地区,吸引他的则是台湾企业在封测产业的领先地位。
  最终经过谈判,紫光集团拟以6亿美元入股台湾力成,3.6亿美元入股台湾南茂。通过投资入股,赵伟国又将封测纳入紫光的产业版图,完善从“芯”到“云”的信息产业生态系统。
  数字总是比文字更显得真切。此后,一份创纪录的800亿定增方案瞬间“刷爆”了A股市场。
  作为主角的紫光国芯(原同方国芯)引起了投资者的极大关注。根据最新的公告显示,公司计划融资800亿元,其中600亿元用于新建存储芯片工厂。37.9亿元拟收购台湾力成25%的股权,23.41亿拟收购南茂科技25%的股权,其余资金拟用于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收购。
  业内周知,台湾地区在全球集成电路封装行业占据领先地位,2014年度全球前十大封装公司(专业代工)排名中,台湾地区的企业占据了5席,其中力成科技名列第五,南茂科技名列第九。
  据赵伟国透露,国芯的定增方案还在准备项目材料,以及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核。不过可以想象的是,完成此番投资后,紫光在存储产业上的短板将得到极大夯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超高规模的定增方案中,认购对象均为紫光系关联企业,其中赵伟国个人旗下西藏健坤中芯认购70亿元,这无疑显示了集团及他个人对此次投资计划的认可和信心。

融合式收购
  买!买!买!的凶悍背后,赵伟国有着自己的投资逻辑。
  “站在山前面要能看到山后面的风景。”赵伟国用禅语,解构自己的每一起并购。
  以打造中国科技领域的“太平洋舰队”为目标,赵伟国经过筛选后,认为重科技领域的中国企业数目寥寥,“大的有华为、中兴通讯,其次就是华三、展讯等,大概就这么几家。”
  据说,紫光集团大部分并购都是他本人主导,这份自信和笃定也源于他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本科、硕士学习以及工程师的工作经历。
  在他的收购字典里,只有真正的千里马才能称得上是好资产。“展讯、锐迪科、新华三,都是刚成年的千里马。有一些公司收购的可能是已经服役多年的老马,虽然出身名门,但它可能马上就要死掉。”赵伟国向《英才》记者直言,“一定要买上升期的公司,不能买下降期的公司。最差一定要买盈利的企业。亏损的公司有个特点,你不知道他的底在哪里。”
  商业利益也是收购一大考虑因素,赵伟国坦言,西部数据的收购终止,除了部分政治因素外,更加重要的原因是收购价格和商业价值的考量。
  按照上述标准,赵伟国主导的收购以及投资计划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对于收购后的整合,赵伟国更喜欢用“融合”这个词汇。
  首先,紫光的激励措施十分慷慨。“向展讯团队无偿赠送40亿人民币的股权,新华三团队和紫光股份的团队员工持股原始金额20亿,其中新华三12.75亿,对应的股票市值目前接近30亿。另外,我还在做员工持股基金。”
  其次,赵伟国给予了旗下公司更多的业务自主权。将展讯起死回生的李力游负责手机芯片板块,曾经开创运营商卖手机模式的于英涛担纲新华三CEO。而此前,久负盛名的“存储器教父”──华亚科技董事长高启全加盟紫光,担任全球执行副总裁,负责集团半导体存储业务。
  外界给赵伟国冠以“土豪”、“狂人”的称谓。但他向《英才》记者表示,自己的投资一向谨慎。赵伟国认为公司必须进行三项储备,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一是现金积累,要按照总资产的15%来储备;二是人才储备;三是技术储备。而这三项可以说是矛、盾合一,危机发生了是你防守的盾牌,机会来临了它就会变成你手中的利矛。”

手握充足现金
  致力成为世界级的高科技产业与投资集团,紫光在投资领域的多笔运作可圈可点。
  当前,紫光集团旗下拥有紫光股份(000938.SZ)、紫光国芯(002049.SZ)、银润投资(000526.SZ)三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港股日东科技(00365.HK),共计4家资本平台。
  据赵伟国透露,紫光集团也将产业板块进行资本整合,“未来一共需要6~7家上市公司。”
  其中,完成收购新华三后,紫光股份将作为IT信息系统、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平台,目前市值已超600亿元。
  同方股份去年底转让其持有同方国芯36.39%的股权给紫光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紫光春华,交易合计70.1亿元。更名为紫光国芯并完成募投后,它将成为集团存储产业板块的航母。
  作为次战略,银润投资将承担起集团的教育板块。2015年4月,深圳椰林湾投资策划有限公司与紫光卓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前者将其持有的15.59%股份转让给紫光卓远,紫光集团成为银润投资间接控股股东。
  在紫光集团的主导下,仅仅8个月后,银润投资便发布公告,计划募集资金不超55亿元用于收购学大教育100%的股份(约23亿元),私有化后,实现回归A股市场。此外,公司还计划设立国际教育学校投资服务公司(17.6亿元),在线教育平台建设(14.4亿元)。
  在港股市场,参与定向增发后,紫光集团拥有日东科技将近70%的股份,后者将为紫光增添一家海外市场运作平台。
  对于紫光展锐等资产的上市计划,赵伟国并不着急。他告诉《英才》记者:“展讯、锐迪科就要沿着当年华为走过的道路再走一次,等到规模再大一些再上市。”
  除了产业投资之外,紫光集团也试图动用资金进行财务投资。其中就包括以1.24亿美元买入网络彩票龙头500彩票网(NYSE:WBAI)15.2%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据公开资料统计,仅仅一季度,紫光系公司已经进入14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6家公司在3、4月已经停牌。
  正如赵伟国所言,不能让庞大的现金储备躺在账面上睡觉。“除了现金以外,股票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对于在二级市场的买入行为,赵伟国解释称这是一种合理的“短期财务性投资”。他告诉《英才》记者,“我每年需要按照总资产15%进行现金流的储备。去年紫光集团1100亿的资产,母公司可动用现金150亿,其中少量资金,大约十几个亿,进行一些短期的股票投资,是一种理财手段。有150亿现金在手,我足以应付任何其他情况。”

新进入的平衡者
  作为新进入者,赵伟国深知与行业龙头的差距,但在商业竞合时代,紫光借势发展。
  一种产品或服务不可能由一家公司垄断,紫光就是要做这样的平衡力量。“在芯片领域我们充当三星和高通、联发科的平衡者,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我们充当华为的平衡者。”赵伟国说道。
  数据显示,2015年紫光集团销售收入520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1100亿元,净资产400亿元,税后利润约40亿元。2016年预计集团资产规模达到1800亿元,收入700亿元,税后总利润达到60亿元。
  尽管业绩“野蛮增长”,但在赵伟国看来,目前紫光在所有细分领域都需要增强。“即使今天领先了,因为有竞争对手存在,稍微一松懈他就赶上来了。芯片、云这些领域是万米马拉松,但是每个100米都要用冲刺的速度来跑。”
  此前,紫光集团为自己定下了5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营收目标。但显然,靠自身的增长是不太可能实现的。“1000亿美元肯定还会再找一些并购才能做到。完全靠现有的业务,靠自身努力有把握可能做到500亿美元左右。”赵伟国更看重的是,“手机芯片市场份额成为世界前二,进入世界半导体公司前三名的目标。”
  不可否认,当前的紫光和三星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无论技术上、专利的积累上还是团队人才上,甚至资本方面,几乎所有方面都有差距,但我们比他们多的是激情、毅力和坚韧。”整个访谈过程,赵伟国颠覆了狂妄自大、利益熏心等假设形象。
  “2015年以前紫光基本没有做过什么资本运作。我不是资本大鳄,但我们希望成为产业巨头。”赵伟国向《英才》记者解释道,“关于资本的说法,本质上不是资本运作很厉害,实际上是我们对产业的判断比较准确。我们所筹集的资金全部都投在了技术上,投在了产业上,我们是用资本的手段快速推动产业发展,不是单纯的资本运作的概念。”
  几个小时的交流中,他将历史、文化、商业、政治融会贯通,曾国藩、“三大战役”、《资本论》中的故事及语句信手拈来,语气平和,不急不躁,辩证性的言语令人深思。
  “生不留名,死不留财。”2015年3月,赵伟国决定将个人财富的70%捐赠给清华大学,其余捐赠给给其他大学。目前他已经累计向中国教育界捐赠超过6亿元,都是现金。
  未来几年紫光最庞大的蓝图就是把存储工厂建设起来,解决中国存储器的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问题。“芯片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信息安全,但另一个更重要,是产业安全。如果今天中美发生了冷战,或者日本、韩国、台湾同时发生地震,无法向大陆提供芯片,我们整个中国经济就面临崩溃的危险,因为今天的芯片无处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紫光再有什么惊人之举也在预料之中。

独家高端领袖访谈
永远要做最坏的打算
看到山后面

  《英才》:为什么要选择集成电路作为紫光的基础产业?
  赵伟国:我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和微波通信,自己做过多年的工程师,我对芯片行业比较熟悉,李嘉诚有句话“不熟不做”,所以要找一个熟悉的行业。
  技术性的行业不像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更多是商业模式,技术需要长期积累,技术行业对人的判断力要求很高,需要古董商人般的眼力,到底是不是有价值的东西,其实大部分人看不明白,技术的价值只有少数人能判断出来。而商业模式简单,他可以讲故事。技术讲半天,如果你是外行,他讲的你觉得特别有道理,但其实可能是假的。
  隔着一座山要看到山后面。要去判断收购企业现在的情况是否真实,未来的成长性如何,团队怎么样,产品、市场份额。这些不是找一个人去简单论证就可以。你干的时候肯定要有逻辑去验证它,但最开始的时候是一种你长期训练或者经验积累出来的直觉。
  没有人不犯错误,部队打仗为什么要留一支预备队?留一支预备队,就是要应对最坏的情况出现,要有团队从保守的角度去验证最坏的情况出现的时候,能不能扛得住。
  《英才》:你随时做最坏的打算吗?
  赵伟国:永远要做最坏的打算,对企业来讲要做两方面的储备,一是资本、钱的储备,我一直按照总资产的15%进行现金储备。去年1100亿的资产,按照总资产15%进行储备,年底母公司可动用的现金150亿。假设这些钱都是我借来的,成本6%,我拿它去买理财产品收益3%,即便剩下的3%即使损失,一年大概是4.5亿左右,对我来讲少4.5亿利润问题不大,但是有150亿现金在手,我足以应付任何情况。宁可损失一点收益,也要保证安全。
  第二个方面是技术和人才的储备,人才和技术是相关的,技术不能脱离于人,每个方向上要有很牛的人才,一旦机会来临的时候,人才的储备比技术储备还重要,技术差可以花钱去买授权,而人不是说你有钱就能招来。
  一个盾牌是钱,一个盾牌是人才,成功的企业都是在这两方面努力。盾牌一转过来就是进攻的武器,危机发生了成为你防守的盾牌,机会来临了就会变手中的利矛,合在一起是矛、盾合一。
  紫光集团对自己的行为有32个字的规范──坚定信念、解放思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谨慎操作、快速行动、见事不妙、撒腿就跑。
  在挑选并购标准的时候,第一条是像女人逛街一样不厌其烦地看东西,衣服捏破了都不一定买。第二是像古董商人一样出手,古董圈里有一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第三是“一旦出手,饿虎扑食”,出手的时候速度很重要。
  《英才》:英特尔入股紫光展锐90亿元,当初你是如何和英特尔谈判的?
  赵伟国:我和英特尔CEO科再奇第二次见面时,我向介绍了紫光是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我向他提了几点建议,第一守住桌面和服务器CPU,确保它的绝对优势。第二进一步提高和改进intel半导体制程,保证在全球领先。第三通过投资分享未来。后来,我们谈了一个多小时,就达成共识了。我们现在和intel的合作是全方位的,而且合作的非常好。未来和intel会有更多的合作。

只买赚钱的企业
  《英才》:选择收购标的的时候,你有没有硬性指标?
  赵伟国:展讯、锐迪科、新华三,都是刚刚成年的千里马,一些公司买的可能是已经服役多年的马,虽然是名品,但可能马上就要死掉了。所以一定要去买上升期的公司,不能买下降期的公司。最差的标准一定要买盈利的资产,他现在就赚着钱。亏损的公司有个特点,你不知道他的底在哪里。
  我们主要的项目从投资那一刻它就是赚钱的,我的投资一定是要收购赚钱的企业。
  《英才》:华三通讯历史上股权结构几经变动,紫光收购新华三,有什么重大意义?
  赵伟国:大数据、大互联、大安全、云计算是一个巨大的产业,这样的产业是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我要在这里面做。第二他未来和我的芯片产业有协同效应,最后要用到芯片存储这些东西,从技术产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在打造自身的产业链条。不同的业务不同的时点会有周期性,收益和利润可以进行有效的匹配。
  《英才》: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吗?
  赵伟国:我觉得不应该用野心来形容,实际上是一种使命感或者责任感。
  中国是一个大国,不是一个强国,而美国是强国,我们和他们相比差在哪里,主要差在科技产业,不是一般的科技产业,而是我平时所说的重科技。
  美国有英特尔、高通、IBM、Oracle、GE、休斯、波音乃至谷歌,都是重科技企业。中国今天能称之为重科技企业的,华为、中兴通讯、华三、展讯大概也就这么几家。
  这些重科技企业有一个特点,发展主要靠技术驱动,而非商业模式,甚至有时候和市场关系都不大,因为能生产这类高科技产品的全球通常只有这么几家。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了这个企业,基本上很难再产生这样的公司。还有一类是“轻科技企业”,把技术加上应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主要是商业模式驱动。虽然也做一些研发,但和那些重科技企业相比还有差距。
  国家有这样的诉求,清华大学是中国最优秀的学府。清华既然办了紫光,作为一个清华校友,作为一个在IT产业里做过多年技术的人,我和紫光应该有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具有这样的条件如果还不去做,那还能指望着谁来做?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还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在科技领域需要中国的太平洋舰队,紫光在努力打造中国科技领域的太平洋舰队。
  《英才》:外界普遍质疑紫光资金的来源,传言紫光可以获得国家巨额的低息贷款。
  赵伟国:其实我们从国家得到的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得到的东西。紫光仍然很差钱。我们不像央企,央企有国家财政和国有资本预算,地方国企有地方政府的资源。
  有人攻击我搞资本运作,没办法,我得筹集资金。所有运作都是按照法律,按照国家证券市场的规定做的。我让别人给我投资,得让人家挣钱,让资本在资本市场上获利,而企业获得长期资本投资去发展产业。
  去年集团接近40亿的利润,而今年计划投资1200亿,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仅靠利润是无法支撑的。

不着急上市
  《英才》:你如何定义当前紫光所处的产业位置?
  赵伟国:拿开饭馆来比喻,小米、阿里、腾讯、乐视他们相当于开饭馆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卖菜、卖肉的,我是种菜、养猪的,粤菜流行我就卖给粤菜馆,川菜流行我卖给川菜馆,所以无论展讯还是新华三,是提供IT业的基础产品。
  紫光是个什么企业呢?大家都说大数据是金矿、钻石矿,我说紫光就是给大家提供挖矿的工具和对矿石进行提炼和深加工设备的一个公司。
  《英才》:我们注意到紫光系企业最近买入了很多A股上市公司股票,这并不符合以往紫光的产业投资逻辑。你是在做壳的储备吗?
  赵伟国:这是短期理财行为,集团有庞大的现金储备,除了现金以外,股票是最好的投资标的。
  《英才》:被收购的企业有IPO的打算吗?
  赵伟国:我不着急。收购展讯、锐迪科以后,我们在移动通信芯片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7%,估值从27亿美元到现在的80亿美元,而同期高通的市值从1300亿美元降到了800亿美元,联发科的市值从220亿美元变成了现在大约110亿美元。
  这种情况我就不要着急上市,另外我的主要股东们也没这个想法,英特尔是战略投资者。
  《英才》:放眼全球,你真正看得上的竞争对手有哪些?
  赵伟国:在存储上我们肯定要向三星学习,向他靠近,现在还谈不上竞争。紫光更多的是充当一个平衡者,在芯片领域充当三星和高通、联发科的平衡者;在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充当华为的平衡者。所谓平衡者,就是客户不能总是只有一家供应商,最好再有一家可以选择,我们希望当一个好的平衡者。
2# 四姑娘山
 楼主|牛涨 发表于: 2015-4-14 18:14:19|只看该作者
★ 人物履历
  1967年出生于新疆沙湾县。
  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无线电电子学系),先后获本科、硕士学位。
  1990-08~1991-11,北京布劳森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1991-12~1993-08,北京海峰技术公司副总经理
  1993年,赵伟国回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通信硕士学位,同时业余时间在紫光集团兼职担任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工程师。
  1993-09~1997-09,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
  1996年,赵伟国硕士毕业后,加入紫光集团,担任紫光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的副总经理。
  1997-10~1998-03,同方股份研发中心通信研究所所长。
  1998-04~2000-10,同方股份电子公司总经理。
  2000-11~2004-12,北京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4-12~至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06~2018-04,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赵伟国的健坤集团入股紫光集团49%的股权,并先后出任总裁、董事长。

主要贡献
  并购展讯和锐迪科,成为中国芯片龙头企业
  与英特尔达成股权合作,紫光价值大幅提升
  收购新华三集团51%股权,构建“从芯到云”的产业链
  创新中国高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模式
  助力国家战略,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产业集团
  个人捐赠总额超过7亿元人民币

主要荣誉
  2004年中国十大软件年度领军人物
  2014年中国信息产业年度领袖人物
  2016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2016年中国高端芯片联盟副理事长
  2016年中关村前沿科技产业与服务联盟理事长
  2016年12月13日,十大“2016年度华人经济人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17:13,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