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399|回复: 8
 王开辉 发表于: 2005-8-9 11:47:56|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企业] 核电体制改革再次启动 朱镕基曾指示要吸取教训

 [复制链接]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作为控股股东,联合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和航天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涵盖核电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运营与管理,核电运行安全技术研究及相关技术服务与咨询业务等领域。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开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开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4-14 11:56: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核电体制改革再次启动 朱镕基曾指示要吸取教训

源自:一财网
  核电体制改革再次启动 朱镕基曾指示要吸取教训
  三年前,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集团”)主办的《中国核工业》杂志撰文称,中国核工业体制改革应“学习俄罗斯核能的顶层设计,在管理体制上实施集中统一的方式,整合核工业资源”。从那一刻起,有关中国核工业管理体制是否应采取“大一统”模式的问题,在业内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争论浪潮,延续至今。
  作为一号央企,多年来,中核集团一直认为俄罗斯核工业“大一统”值得借鉴。但随着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下称“国家电投”)在2015年成功重组后,“大一统”模式受到强有力挑战,竞争局面渐趋形成。
  2017年3月,随着中核集团“正在筹划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下称“中国核建”)战略重组”的消息公之于众,“大一统”模式似乎再次成为主流。
  过去的一个月,第一财经1℃记者采访了国内近十名核电专业人士,他们包括国家核电有关主管部门的退休官员、核电企业内部高层和一线员工。对于中国核工业现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多年来,企业之间的确存在不合理纷争,这既不利于国内核电发展,也不利于核电的出口。
  国内某核电企业的一位高层对1℃记者说,即使再次形成“大一统”格局,“如果只是简单地堆大堆,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分分合合的历史
  中国核企业之间的纷争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这一年成立的中国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打破了中核集团对国内核电行业的垄断,同时推动了全国核电行业步入商业化运营时代。自此,过去的部门利益之争、技术路线之争,慢慢演变为两大集团间的商业利益之争。
  中国民用核工业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步以来,原水电部、原核工业部、原机械部、原国家计委、原国防科工委和国家科委等多个部委均介入过。在“九龙治水”下,中国核电发展路线、速度几经波折。
  中广核成立后,中国从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引进了三种二代技术堆型,并在法国堆型的基础上改进出两种堆型。其中,中广核当时的核电站大部分使用的是来自法国的技术,而中核集团则部分使用俄罗斯和加拿大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引进国外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其消化和吸收,最后国产化,以避免后续发展受制于人。但在技术的引进和核电发展过程中,企业之间的纷争不断出现。
  国务院核电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汤紫德在其《核电在中国》一书举例,2000年,中广核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广东用电需求和岭澳核电一期工程进展情况,为扩大和巩固广东核电建设及运营成果,积累核电国产化经验,提出了15年在广东发展核电的设想,便遭到了中核集团的反对。
  “由于两核(中核集团和中广核)短兵相接,各陈其词,各不相让。结果岭澳二期的立项申请,只得被迫搁浅。”汤紫德在书中写道,为了平衡两家企业的利益,国家相关部门在推荐、安排核电项目时,格外谨慎小心。
  类似的情况还有,在法国的技术基础上,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分别打造ACP1000和ACPR1000+两种核电技术。由于这两种技术同宗同源,业界专家后来多次提出警告,这样做不仅不利于中国核电标准化建设,而且也给核电走出去带来挑战。
  “比如中核集团、中广核订购同样的机组部件,不同企业、不同机型的设计尺寸不同,企业每生产一件就必须重新设计、重新试验。”在2015年的一次相关座谈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范必在谈及核电机型标准化的问题时举例说,“现有的几大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必须分别满足不同业主、不同机型的差异性需求,制约了批量化和系列化发展。”他同时建议,中国“核电堆型的标准化设计也应提上日程。”
  据了解,核电设备除了要求极高外,品种复杂、数量众多,一座100万千瓦级核电站包括200多个系统,有各类大小设备3万余台约5.8吨,各种电缆280万米、管道25万米。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下,2013年4月25日,中核集团、中广核开始对以上两种技术启动技术融合工作,打算将它们融合成为同一个品牌──“华龙一号”。
  融合工作进展并不顺利。直至2015年12月,中核集团和中广核才签署共同投资设立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龙国际”)的协议,以负责“华龙一号”的融合和推广工作。
  针对华龙国际的成立,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当时表示,这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个战略决策,对于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发展和中国核电“走出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之间“互不相让”和“利益平衡”的例子,在华龙国际的身上也有影子。根据协议,华龙国际的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各占50%的股权。这让很多业内人士当时感到非常困惑,他们中有人分析称,这是双方互不相让而采取的利益平衡的措施。
  多年来,企业之间的种种纷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内核电建设资源的重复和浪费,甚至影响了核电的健康发展。
  汤紫德在书中还回忆,200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一次有关会议上明确指出:“今后建设核电站,要统(一)一个标准、统(一)一个规范去建……我们计划经济搞得那么死,越要求集中,结果越分散。我看现在也该吸取这个教训了。”
  在接下来的几年,考虑到此前国内核电建设中存在多头引进,技术路线、标准不统一,自主化、国产化进展迟缓等问题,中国决心对核电行业进行重组。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了“统一核电技术路线”的决定,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同时成立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下称“国家核电”)以承担AP1000自主化的任务。
  然而,国家核电的成立并没有解决中国核电在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相反,最后形成的局面是,中核集团、中广核、国家核电等三家企业继续纷争,并通过多种渠道壮大自己的实力。
  与中核集团和中广核相比,国家核电实力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2015年,国家核电选择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合并重组为国家电投。
  至此,中国核工业三大核电业主的基本格局形成。

不能简单重组
  中核集团与中国核建此次筹划战略重组,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自2015年国家电投重组成功以来,中国核工业体制改革再次拉开序幕。
  这两家集团将采取怎样的方案进行重组,重组后的效果如何,以及对其他两家核电集团来带怎样的影响,成为业界目前最关心的焦点问题。
  受访者称,简单的重组合无法解决体制机制的深层次问题。其中有受访者举例称,2015年,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完成重组后,仅解决了国家核电的生存问题,没有实质触及核工业体制根本问题。中核集团与中核建的合并,也仅在局部上有益于中国核建的可持续经营,同样无助于体制问题的整体解决。重组只是走了一小步,需要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市场主体地位,提高竞争力。
  上述人士分析称,中核集团与中核建合并重组对行业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重组有助于中核集团整合建设安装资源,提升其在国内外工程领域的竞争力,但工程建设业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接受中国核建7万人的队伍,对中核集团的长期经营绩效有潜在负面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建二局、广东火电等企业进入核电建设领域,以及它们能力的提升,这些企业对中核建的业务依赖性在逐步降低,重组对其这些核电企业的项目建设总体影响不大。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中国核工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和重复投资、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中核集团与中核建合并,可能引发其他核电企业为确保工程建设不受牵制,加速培育自己的建设安装队伍,加剧建设安装的恶性竞争和资源重复投入,对行业发展反倒带来不利影响。

体制改革争议
  中核集团原董事长孙勤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北车两个集团合在一起,是国企改革的一个信号,也是一个标志。他在回答媒体关于国内核工业四家(中核集团、中国核建、中广核、国家核电)是否应该合并成“核工业国家投资公司”的提问时说,国家战略性产业的调整,不管从企业层面、行业层面,都应该要体现国家意志。
  他当时还说,现在中国核电行业的几家集团都是以核为主的,本来也是从同一家集团分拆出来,在现有核工业产业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设立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优化核工业国有资本结构和管理模式,既能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又可将产业做强做优。因此,这可作为核工业体制改革方案中的一种考虑。
  他解释说,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模式下,不是也不能按照计划经济那套模式做,应该遵循现在市场经济模式的规律,要以打造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在核工业的各个业务领域打造“国家队”即专业公司。
  但在业界不少人看来,这是一种接近于“大一统”的模式。1℃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同样在2014年,中国核工业界的几位“老同志”曾上书倡议实行核工业“大一统”,以克服当前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等多种弊端。
  “大一统”模式的好处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世界上采取这种模式来管理核工业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等。而俄罗斯的确是世界级核工业列强。
  但有受访者向1℃记者表示,对于中国来说,“大一统”是走回头路。他们认为,“大一统”不符合能源体制改革方向,不符合专业化、市场化的改革原则,无助于核电体制问题解决,不利于核电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核工业体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化原则。
  实践证明,近年来中国核电技术快速提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与核电行业适度竞争密切相关。
  因此,有受访者提出,实施核工业体制改革,应当从整体上统筹考虑,系统做好顶层设计,一揽子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行业更加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他们建议,要全面整体重组,保持适度竞争,形成2家-3家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
  另有受访者提出,在核工业体制的改革中,可以将产业链分成几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单独成立。比如,核动力(包含核电)研发、设计、建设及核技术应用单独成立一个板块,统筹国内目前分散和冗余的民用资源。核燃料全产业链单独成立一个板块,负责各类燃料供应。
  核电运行则可以分为两个调整阶段,第一阶段成立核电能源集团,统筹国内商用核电厂的运营业务,面向电力市场竞争;第二阶段是在条件成熟时适当放开业主(具有核电运营资质)资质,国内几大发电集团的核电业务充分竞争。
  目前,除了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三大核电巨头之外,其他如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国电、中国华电等四大发电集团以及神华集团都有涉足核电领域,但它们并没有三大核电巨头拥有的核电站运营资质。
  国家核安全局一位退休官员向1℃记者表示,未来,除了中核集团、中广核和国家电投三大集团之外,其他发电集团进入核电站运营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在他看来,目前,没有任何一家集团有能力把整个核工业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成为一家。因为“它太大、太复杂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4-5 08:56:00|显示全部楼层

核电出海成新名片:一个核电站相当于百万辆小汽车

tThE-fycwyns4798423.jpg

制图:张芳曼
  出口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小汽车

  核电出海,中国制造新名片(经济聚焦)
源自:人民日报
⊙记者:李 刚

  中广核近日通报,中广核已与肯尼亚核电局签署了核电培训合作框架协议和保密协议。此举为中肯双方开展实质性技术和商务合作,为“华龙一号”进入非洲迈出重要一步,将实现我国核电成套技术设备和工程总承包服务的出口。
  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近日透露,中广核已与法国电力集团、英国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华龙一号”如果通过英国通用设计审查后,将落地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中国的核电技术,有望进军世界上最早实现核电商业运营的老牌核电强国──英国。
  根据测算,出口一个核电站,相当于出口100万辆小汽车。如果评选当前最能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名片”,一张属于高铁,另一张无疑属于“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安全上了一个新高度
  “华龙一号”是由我国两大核电企业──中广核和中核,根据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以及我国和全球最新核电安全要求,研发的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第三代核电技术最典型的特征,是安全上了一个新高度。“华龙一号”的特点是拥有双层安全壳:内层确保反应堆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放射性物质不会外泄;外层抵抗外部撞击的损害,可以抵御类似商用大飞机撞击。厂区也可抵御相当于日本福岛核事故中的地震震级。
  2015年12月24日,“华龙一号”示范机组──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开工。该项目作为英国布拉德韦尔B项目的参考电站,为中国先进核电技术走向国际高端市场奠定关键基础。
  就在该项目开工的前一天,泰国国家电力公司子公司RATCH在广西南宁与中方正式签署了《防城港核电二期项目合资协议》,将合资成立防城港核电二期项目公司,共同开发、建设和运营该项目。
  另外肯尼亚、印尼、南非、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对中国的“华龙一号”产生了强烈兴趣。目前,中广核已经与国外20多家对口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签署了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或意向书。
  英国通用设计审查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严苛的核电技术审查,今年1月,英国正式批准设立“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仅在这一点上,后起之秀“华龙一号”就让全世界不可小觑。如果“华龙一号”能够在5年内通过英国通用设计审查,无疑等于拿到一张“全球金牌通行证”。

中法合作拼船出海
  法国电力拉着中广核角逐英国欣克利角C、塞兹韦尔C和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有人说,这不是师傅带着徒弟出来揽活儿吗?
  不可否认,30年前法国电力的确是中广核的“师傅”:大亚湾核电站合作方就是法国电力。中国也正是从大亚湾开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核电发展之路。
  但在英国这个项目上,中法合作比大家想象的更意味深长。三个项目中,欣克利角C是其中的重头戏:该项目是英国核能领域20年来最大的项目,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
  根据规划,欣克利角C项目将采用法国电力拥有知识产权的EPR技术。目前,该技术仅有4台在建,尚无建成使用的先例。在建的4个项目中,由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合资建设的台山一号机组,将于今年实现发电,是全球第一台正式启用的三代核电机组。
  法国电力正是通过与中广核在台山的合作,向英国方面表明了“中法组合”在建设三代核电机组上的可靠性。
  经过一番取长补短,中广核和法国电力“拼船出海”的模式就此诞生。而本次双方合作的重要条件,就是中广核牵头中企,用“华龙一号”技术,参与布拉德韦尔B核电项目。

制定并输出中国标准
  “拼船出海”不是目的,“华龙一号”要实现的,是能够自主“造船出海”。
  提到核电“走出去”,行业内部的理解包括三层含义:技术走出去,装备制造走出去,人才队伍走出去。
  记者了解到,“华龙一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满足世界最高安全标准的、最具性价比优势的核电技术;我国现在也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核电装备生产国之一;而大量的核电建设,则培养出了一支庞大的核电人才梯队。目前看来,核电“走出去”的三大条件,都已经具备。
  贺禹表示:“制定并输出中国标准是我国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建立与我国打造核电强国目标相适应的自主核电标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我国核电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核电标准化示范工作,就是依托“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中核福清核电项目5号机组、中广核防城港核电项目3号机组),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压水堆核电技术标准体系,健全一套自主的、能够满足“华龙一号”国内建设与出口需求的、涵盖核电全生命周期的压水堆核电技术标准体系。
  记者了解到,核电标准化项目的实施,对于更好地利用我国核电发展的关键窗口期,逐步摆脱对国外标准的依赖,支撑我国核电技术与装备走出去,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主动权和影响力,打造中国先进核电品牌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此,贺禹认为,核电作为“国家名片”,不仅要把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服务、中国资金输出去,也要把中国标准输出去,“这是更高层次的‘走出去’,是争取世界核电话语权的重要举措。只有掌握核电领域的标准,我们才能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核电强国。”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12-17 11:28:01|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又一技术世界领先 或“接棒”高铁走向海外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中国又一技术世界领先!或“接棒”高铁走向海外

BHzi-fxytqax6324901.png
  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12月15日正式进入性能测试的最后阶段,这也是该机组在装入核燃料前的最后一项工作,按照计划该核电机组预计2017年上半年并网发电。

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测试进入尾声
  浙江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单机容量125万千瓦,所采用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比目前普遍使用的二代核电机组在安全指标上提高了近百倍,并且核电机组的寿命可以延长20年,达到60年。
  与正在运行的电站设备相比,AP1000在系统构建中做了大量的“减法”,管道减少80%、电缆减少70%,大幅减少各个设备环节发生损坏、故障的概率,提高了整个核电站的可靠性。AP1000还采用了非能动的设计理念,即在发生严重事故时,无需人工干预,能保证核岛安全长达72小时。

更先进的核电重大专项示范工程将开工
  不仅如此,在AP1000核电技术的基础上,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压水堆核电重大专项CAP1400示范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的安全评审,预计于2017年一季度获批在山东荣成石岛湾开工建设。
  即将建设的CAP1400核电机组,是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三代核电技术AP1000的设计理念,自行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先进核电技术,也是我国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跟AP1000相比,CAP1400对核反应堆及所有主设备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
  CAP1400核电技术的反应堆、主设备、安全系统都经过了大量的实验验证,不仅功率更大,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核电站抗击地震、外部水淹等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此外,CAP1400核电机组的单机容量达到150万千瓦,能力更大,经济性也更好。

核电自主化带动产业升级
  从引进AP1000,到自主研发CAP1400,中国核电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到再创新的发展历程,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核电装备和关键材料的升级换代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上海电气核电集团总工程师唐伟宝在核电工程领域工作了30多年,1982年大学毕业之后,他就参加了我国第一台核电机组──秦山一期核电机组的建设。
  当时国外核电技术对中国实行封锁,由于缺乏建设经验,设备制造能力薄弱,唐伟宝和同事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秦山二期、大亚湾一期等项目与国外展开合作,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我国的核电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唐伟宝:“目前我们的装备能力跟国外比,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比如像深孔加工、支撑板安装,这些都是蒸汽发生器里面最为关键的技术,应该说我们已全面掌握三代核电的制造技术。”
  如今,我国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华龙一号”相继问世,整体性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同时,三代核电关键设备85%以上都已经实现了国产。

我国核电建设能力全球领先
  经过30多年不间断积累的核电工程建设和运营经验,目前我国的核电建设能力已经走在了全球前列。现在,AP1000核电机组分别在中国、美国共有8台正在建设,我国浙江三门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各有两台,其中三门一号机组建设进度最快,即将并网发电。过硬的核电建设能力,严格的技术安全审查,使得三门一号机组作为“世界首堆”的同时,能够为全球其他AP1000机组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和建设经验。
  三门核电站的“全球首堆”,只是我国核电建设能力的一个缩影。建设能力提升离不开先进技术的研发支持。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为例,为了测试其技术指标,检验其系统、设备能否满足严格的核安全和核电工程要求,“CAP1400”投入建设之前经过了无数的测试。
  当下,我国在建核电机组有近30台,占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的42%,建设规模全球第一。目前,中国的核电企业正积极推动与欧洲、拉丁美洲、非洲等近20个国家的核电项目合作,这其中,土耳其、英国、阿根廷等方面都传来了好消息,以“CAP1400”、“华龙一号”为代表的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纷纷实现“走出去”。核电有望成为继高铁之后走出去的又一中国制造品牌产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8-11 03:07:02|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能源大臣:核电有望成中英能源合作新赢家

源自:中国经济周刊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安布尔·拉德(Amber Rudd):
  【高端访谈】中英能源合作新的窗口正在打开 核电有望成为赢家
  在未来数年内,英国将会致力于推动新核反应堆的建设,我们相信中国将会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安布尔·拉德
  2015年5月,英国首相卡梅伦成功连任,保守党迎来了自1997年以来首次单独组阁。5月11日,安布尔·拉德受卡梅伦任命接替爱德华·戴维,成为英国新一任能源和气候变化大臣。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成立于2008年,是英国政府中专门负责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的部门。作为履新不久的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安布尔·拉德是英国该部门的首位女性领导,也是该部门的首位保守党领导者。
  7月31日,在抵达中国的第二天,在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等密集的会面后,这位英国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在英国大使官邸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的采访。
  安布尔·拉德表示:“我之所以在5月的大选结束后这么快就来中国访问,首要目标就是与中方沟通,希望确保在巴黎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一个广泛的协议。”今年12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下称“巴黎气候大会”)已经进入倒计时,会议将讨论一个非常有雄心的协议,它意味着必须在196个国家之间达成共识和一致。因此,与中国协调气候变化议题,是她此次访华的最主要目标。
  安布尔·拉德今年53岁,是英国保守党党员。她的商业从业资历深厚,从爱丁堡大学历史专业毕业后,她先后在J.P。摩根公司及风投基金工作,还曾任职财经记者。她的政治生涯则始于2005年,2010年英国大选起她担任英国国会东萨塞克斯郡黑斯廷斯和拉伊选区下议院议员。
  “无论是在低碳经济、核能领域还是今年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英中两国之间有大量的合作机遇。”安布尔·拉德直言,她此行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与中国能源领域的重要人物和政府官员见面,进一步深化英中两国在这一重要领域的联系。
  “2015年对于英中两国来说是一个黄金之年。”上任仅两月有余的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安布尔·拉德充满信心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谢玮丨北京报道

“取消了政府补贴,风电等清洁能源仍会持续繁荣”
  “对于我们部门来说,我并非新人,但确是第一个女性,也是第一个掌管此部门的保守党党员,这意味着很多机遇。”安布尔·拉德对《中国经济周刊》直言,在任期内她希望达成三大目标,“我希望能够领导能源与气候变化部保障英国的能源安全,因此我们必须使能源来源多样化,有信心确保为每个人提供足够的电力供应;同时,尽量降低家庭和企业的能源费用,真正‘从金钱中获得价值(get value from money)’;此外,保证提供的能源尽可能地低碳环保。”
  人事变动往往与政策调整形影相随。自安布尔·拉德就任以来,英国能源领域政策已经出现调整:6月底,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宣布,自2016年4月1日起提前取消陆上风电补贴;7月22日,该部表示将进一步削减可再生能源项目补贴。
  这引起了英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反弹。数据显示,得益于可再生能源补贴,过去一年,英国太阳能发电量增长了60%。该政策甚至引发了欧盟委员会对英国政府能否完成其减排目标的担忧。
  “我们希望企业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政府补贴在市场立足。”拉德直言,“如同中国的能源局一样,我们希望支持英国清洁能源的发展,但至少在一个合理成本的基础之上,顾及纳税人和消费者的利益。我们会继续保证对低碳经济的扶持,确保陆上风电及光伏的发展,但是以尽可能小的补贴。”
  拉德称,她相信英国太阳能和光伏行业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能够持续繁荣。
  在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之外,核电也是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板块。然而,随着旧核电站在2020年中期迎来“退役潮”,装机总容量预计将会减少。新的核电建设将用来维持其能源结构中核电的份额。
  拉德表示,在投行的工作经历令她体会到,理解金融在能源领域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搞清楚补贴究竟去哪儿了,谁在买单,为什么买单,如何保证补贴到位,让消费者负担不会过重,确保从经济角度理解能源是如何被买单的。”她说。
  “去年英国GDP增长了2.5%,同时减少了8.3%的能源消耗。”拉德表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与解决能源短缺这两个目标可以兼顾,但必须确保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时候付出尽可能小的成本。她为《中国经济周刊》提供了一组数据,2014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英国总体能源消费的7%,其中,可再生能源占英国发电量的19.1%。可再生能源发热总量同比增长达4.6%至2730 ktoe(注:ktoe为千吨石油当量);用于运输的生物燃料使用量增长了14%,至1243 ktoe。
  “投资者会意识到英国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拉德说,“这也是我们能够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取得成果的一个原因。私营部门会意识到,整个世界都对发展清洁能源非常认真,他们将会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过去10年,英国私营部门已经在低碳经济上投入了480亿英镑,仍有更多的钱正在涌入这一板块。”

“中国将在英国新的核反应堆建设中起重要作用”
  2014年,在中英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英国进行了访问,其间中英双方共签署了数十项政府和商业间协议,总额超过300亿美元。
  今年以来,英中双方合作进一步加强。2015年3月,英国在西方国家阵营中率先宣布加入中国倡导的亚投行,引领德、法等西方国家跟进。
  今年5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宣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今年10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如今,距离习近平主席访英有近两个月的时间,英国方面已经开始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2015年对于英中两国来说是一个黄金之年,”安布尔·拉德称,“我们对习主席的来访十分期待,并为此感到兴奋。我们希望习主席的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在习近平主席访英之后,双方能够达成一些协议,发表一些共同声明。”
  具体到能源领域,中英的合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据安布尔·拉德介绍,目前,英国每年投入约480万英镑,与中国就低碳、清洁能源和绿色金融等领域的77个项目展开合作。迄今已在中英能源研发项目投入逾4000万英镑,为亚投行“气候变化和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倡议”贡献了3500万英镑。此外,在英国政府国际气候基金(International Climate Fund,ICF)旗下设立的气候PPP平台(Climat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中投入了1.1亿英镑。
  安布尔·拉德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她希望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双方能就辛克利角C 核电项目签署协议最终做出投资决定,使其成为英国25年来第一个新的核电厂。
  英国的辛克利角C 核电项目已于2014年9月得到欧盟批准,目前即将启动建设,该项目将由法国电力集团(EDF)和中国核电企业(中核及中广核)联合投资。
  “辛克利角C将会成为其他更多项目的一个起点,在未来数年内,英国将会致力于推动新核反应堆的建设,我们相信中国将会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安布尔·拉德坦言。
  由此看来,中英核电领域合作新的窗口正在打开。除辛克利角C项目之外,由中广核牵头的中国企业参与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有望在布拉德韦尔(Bradwell)项目上落地。

“希望今年底巴黎气候大会上,各国都提交自己的‘国家自主贡献预案’”
  今年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如今已经进入倒计时。会议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达成一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定,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
  7月3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安布尔·拉德表示,与中国协调气候变化议题,是她此次访华的最主要目标。她说:“今天是我抵达中国的第二天,昨天我的行程非常密集,有许多令人欣喜的会谈,与中方的沟通非常成功。此行让我感到非常欣喜,也对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感到非常乐观。”
  据安布尔·拉德透露,在与中方沟通时,双方具体探讨了能否在巴黎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并生效后,建立一个每5年一次的检讨集体碳减排影响的机制。“在这一问题上,我和解振华代表达成了一致。”安布尔·拉德如是说。
  在历次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分歧,是阻碍广泛协议达成的主要矛盾所在。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究竟应该如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难以达成共识。在这一问题上,是不分发展阶段都应遵守同样的义务来减排和提供融资,还是坚持各国需按照历史责任和目前发展水平,承担不同义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场截然不同。
  “各国之间缺乏互信是巴黎气候谈判的难点。”安布尔·拉德称,而改变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公开透明,“希望各国能够尽可能直接提出自己的‘国家自定贡献预案’(INDCs)。我和解振华代表都相信,尽可能提高各个环节的透明度,是解决问题之道。”
  今年6月30日,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根据文件,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安布尔·拉德对中国为巴黎气候大会所做努力表示了赞赏,“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这么早就提出了自己的INDCs,希望其他国家也能紧随中国之后提出自己的自主贡献方案。”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5-6-20 18:27:02|显示全部楼层

李克强在工信部和中核电考察内部讲话披露

源自:中国政府网
  今天,侠客岛给大家独家披露的是6月15日,总理李克强考察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时,在内部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李总理的这次考察中,“中国制造2025”无疑是关键词。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他考察以核电为代表的中国装备,提出推动“中国装备”升级,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他听取“中国制造2025”等情况汇报,强调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顺应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这是李克强今年以来第三次部署推进“中国制造2025”。今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侠客岛在当天就找了岛上参与“中国制造2025”规划调研的岛叔以《李克强的王牌计划》为题,做了详细解读;3月2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
  6月15日的考察中,李克强在工信部主持召开座谈会,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工程院等11部门负责人以及15家央企负责人出席会议。在这么高级别的内部座谈会上,总理如何部署推进“中国制造2025”?当天的内部讲话带你一探究竟。

1.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制造2025”?
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推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2108576824.jpg

李克强: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但我们从最初实行“三来一补”开始,大量代工生产的还是消费品。很多人出国买东西,回来一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只要去厂房看看,商品的品牌、制造的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
  这是我们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以开放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应对这种全球性的经济下行压力,发展中国家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也在推进“再工业化”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审时度势,积极从两方面进行全球布局:一方面,传统的“中国制造”、以代工生产的消费品仍在继续出口;另一方面,中国装备“走出去”异军突起,反过来带动了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
  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推进“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努力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2.“中国制造2025”的“要害”:实现中国“智”造
集众智者成大事。“智能制造”一定要建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

3880796708.jpg

李克强:
  “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害”,就是“智能转型”。工信部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用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的水平。这也与推进结构调整的两大“支点”相吻合。
  第一个“支点”,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今天看来,传统发展的动能有所减弱,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这与中国“智”造紧密相连。“智”从哪里来?就是要集众人之智。不能仅靠几个研究人员坐在房间里冥思苦想,要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互联网,运用信息化平台。
  集众智者成大事。智能制造一定要建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要把能发动的企业都发动起来,把能便利的人群都便利起来,以此推进智能制造。
  结构调整的另一个“支点”,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这不仅包括传统服务业,还包括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和制造业相辅相成的服务业。
  为什么我们装备走出去仍存在一些困难?一是重“制造”、轻“设计服务”;二是售后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制造不仅要在信息化上下功夫,更要调动13亿人的积极性、创造力,促进服务业。

3.“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主打“中国装备”
只着眼于日用消费品领域的竞争,既不利于中国产业升级,也难以形成大的产业格局。

443680909.jpg

李克强:
  “中国装备”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高铁、核电等装备正在进入国际市场,反过来,以“中国装备”升级,树立“中国制造”新优势,这是关键之招。
  我前几天会见出席全球CEO委员会圆桌峰会的代表,他们都对“中国制造2025”很感兴趣,我们的翻译是“Made in China 2025”,但“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还要更深。当然,传统的“Made in China”我们还要做,但“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应该是主打“中国装备”。
  只着眼于日用消费品领域的竞争,既不利于中国产业升级,也难以形成大的产业格局。所以我们要在装备制造上下功夫。中国装备制造有竞争力、性价比高,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还可以倒逼国内产业升级。
  我们要推动形成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格局。我最近出访拉美,拉美国家普遍希望开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振国内经济。但这会进一步带动本国的通货膨胀,因为所有的建材大多需要从过来进口。所以我跟他们说,我们把中国优势的装备生产线带过去,与当地的优势资源结合,就地生产。巴西总统非常赞同。
  去年我去哈萨克斯坦访问也是这样。他们的国家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本国经济发展,但钢铁厂、水泥厂都很小,平板玻璃厂根本没有。我就提出我们搞产能合作,国内的生产线就过去了。当年中国就是靠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发展起来的。当然,我们还要和发达国家合作,把我们的中端与他们的高端结合起来,共同在发展中国家开发第三方市场,从而实现三方共赢。
  “中国装备”升级的突破口,就是推动装备“走出去”。这不仅能让我们在国际市场实现“三赢”,更能倒逼国内产业的全面升级,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
原文标题:总理在工信部和中核电考察时的内部讲话)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6-16 16:27: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克强:核电装备要在国际市场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源自:新京报
  “我们的高铁在世界上已有口碑,接下来要推出更高水平的核电,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位置。”李克强总理6月15日考察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时激励老中青三代核电人,“这不仅将使中国制造誉满全球、中国装备名满天下,也能倒逼国内制造业不断升级。”
  在我国自主设计的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模型前,李克强详细了解目前最新研发生产的进展情况。他尤其关心国内企业联合研发的核电技术堆芯是否使用同一标准,因为核电要“走出去”,标准首先要统一,“五个指头攥成拳才更有力量”。
  在数字化核电站设计与验证中心,工作人员向总理介绍如何运用先进的加密三维系统实现异地、多专业协同设计。“这个平台一共能容纳多少单位?”李克强问道。工作人员回答:“目前有500多个终端,分别来自20多个单位。”
  观看数字化模拟事故应急处置演示后,李克强点头称赞,但他同时强调,核电开发安全大于天,从设计、验证到运行各环节绝不能有丝毫疏漏,你们责任重大,要把安全观念时刻顶在头上!
  随后,总理与正在施工的核电装备制造企业及机组建设现场视频连线。李克强大声称赞一线的技术员工:“你们在铸造‘国之重器’!你们自主研发制造的核电机组,对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你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寄托着国人的厚望,要绝对确保安全!”
  李克强说,目前国际市场对以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需求很大,而我们国内的生产能力很强。我们务必要用最高标准、最优质量、最好性价比,提升中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广泛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与欧美发达国家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同时,这也会倒逼我国制造业全面升级。
  “请总理带领我们走向世界!”连线那头,工地上的核电员工热烈回应总理的期许。
  临别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时,闻讯等候的公司老中青三代核电员工把总理团团“包围”。李克强与他们近距离交流互动。此时,人群中发出整齐的喊声:“请总理像推销高铁一样推销我们的核电!”李克强朗声回应:“华龙一号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
  李克强称赞白发苍苍的老一辈核电人,是“国家功臣”,是铸就今天这支庞大核电队伍的“基石”,是年轻核电人成长的“肩膀”。
  “华龙一号是几代核电人共同努力的结晶,要把它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核电品牌。今后,我们不仅要在国内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还要推动中国核电走出去。”李克强最后对中国核电工程公司员工说,“中国制造最初以代工生产消费品为主,现在已进入大型装备制造走出去的新阶段,这就需要标志性的工程项目。希望核电装备像高铁一样快步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新京报特约记者 林之旭
原文标题:李克强:核电装备要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国制造新形象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6-15 23:27: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克强寄语中国核电:你们在铸“国之重器”

源自:央视
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详细了解我国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各项性能。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详细了解我国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各项性能。图片来自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

李克强15日考察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时,老中青三代核电人争相向总理表示一定把“华龙一号”打造成世界一流核电 ...李克强15日考察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时,老中青三代核电人争相向总理表示一定把“华龙一号”打造成世界一流核电 ...

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

  【李克强寄语中国核电:你们在铸“国之重器”】广州焊接工人在作业,四川工人在生产燃料组件。15日,正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的李克强与6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视频连线,同员工互动交流。总理说,你们自主研发制造质量优、有竞争力的核电机组,是在铸“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李克强:核电开发安全大于天】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详细了解我国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各项性能。在观看数字化模拟事故应急处置演示后,总理说,核电开发安全大于天,从设计、验证到运行各环节绝不能有丝毫疏漏。你们责任重大,安全观念要时刻顶在头上,绝不允许有任何失误。
  【李克强:中国核电走出去“五个指头要攥成拳”】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尤其关心中国企业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堆芯是否使用同一标准。总理说,核电不光要在国内发展,还要“走出去”,这就要统一标准,“五个指头要攥成拳”,与欧美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
  【李克强:“华龙一号”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李克强15日考察中国核电工程公司时,老中青三代核电人争相向总理表示一定把“华龙一号”打造成世界一流核电品牌。总理说,你们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要用最高标准、最优质量、最好性价比,提升中国核电装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李克强: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 推动中国装备制造升级】李克强15日考察工信部时,专门来到重大技术装备处,听取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相关情况。李克强说,重大技术装备责任重大,要抓紧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清理,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让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用装备制造升级打造中国发展新动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6-15 21:27:00|显示全部楼层

李克强:核电开发安全大于天

源自:中国新闻网
U11283P1T1D31953180F21DT20150615212552.jpg

  广州焊接工人在作业,四川工人在生产燃料组件。15日,正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的李克强与6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视频连线,同员工互动交流。
  【李克强寄语中国核电:你们在铸“国之重器”】广州焊接工人在作业,四川工人在生产燃料组件。15日,正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的李克强与6家核电装备制造企业视频连线,同员工互动交流。总理说,你们自主研发制造质量优、有竞争力的核电机组,是在铸“国之重器”,为中国发展“强筋壮骨”。
  【李克强:核电开发安全大于天】李克强15日在中国核电工程公司考察,详细了解我国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各项性能。在观看数字化模拟事故应急处置演示后,总理说,核电开发安全大于天,从设计、验证到运行各环节绝不能有丝毫疏漏。你们责任重大,安全观念要时刻顶在头上,绝不允许有任何失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19 10:57,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