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337|回复: 8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1:2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中国分子人类学邓涛等比拼王传超

 [复制链接]
中国分子人类学邓涛等比拼王传超
                鸽簿家
    一、汉人被尼人和丹人杂交西来说的阴影
1用古DNA解码人类历史让世界瞩目
A、王传超教授科普中国分子人类学
2020年6月27日上海“观察者”网发表《王传超: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一文,报道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传超教授在广州作科普中国人类分子学的演讲──《他们在贝加尔湖非常孤单地守望了两三万年,终于等来了谁呢?等来了我们的祖先》。
“观察者”网在该文后有很多跟帖。如有人说:“科普文不是政治宣传……很多人的知识还停留在这种西方主导的假说上”──认为王传超教授类似在做“政治宣传”;还有人说:“藏族是现代的种族概念;丹尼索瓦人是历史概念,与智人相距远的人类亚种;这是人类学上的关公战秦琼。平原地区的部分人也能很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四川成都平原人如今在拉萨经营得风生水起” ──类似说王传超教授没有走出帕博教授的世界被尼人和丹人杂交西来说的阴影。
其实王传超教授说:台湾原住民从哪里来?“由大陆到台湾,再由台湾再演变成台湾的原住民以及东南亚其他一些族群的” ──这本来是正确的。但王传超教授栽了一个尾巴,说从东南亚出发的这一批人群,先是“跟丹尼索瓦人混血以后,走向东南亚岛屿的……过去的人群同样也是过去的过去的过去的人群,经过不断混血的一个结果” ──这并不是王传超教授自己创新的观点,而是他在帮德国马普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作宣传广告。王传超教授在广州的演讲中说:“古DNA研究的第一个突破是在2010年,德国马普所,也就是我做博士后的研究所,他们成功地测序了刚刚提到的在欧洲广泛分布的尼安德特人的DNA。尼安德特人是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山谷里面被发现的……他们在20多万年前就出现在了欧洲,但是很不幸的是,他们在3万多年前就在欧洲灭绝了”。
王传超教授本来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1.0”遴选到的多批科学天才、鬼才、偏才和怪才之一,但他为啥帮德国马普所作“广告”。王传超教授说:“1987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一年,我们的遗传学家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叫做“非洲起源”学说。而这之前古人类学家的观点,一直是“多地区起源”学说统治着学术界;“多地区起源”学说包括中国著名的吴汝康院士等古人类学家都赞成。而“非洲起源”学说是像编修家谱一样,可以修出一个DNA的家谱,发现我们的祖先不能够追到两百万年前,而只能够追到20到30万年前,中间的这个断层──两百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北京猿人,他们可能并没有顽强地活过两百万年,他们可能已经灭绝掉了。我们可能不是北京猿人的后代,而是20多万年前又一次走出非洲的人群的后代。在这两种学说和观点不可调和的时候,2010年出现德国马普所帕博教授的类似世界被尼人和丹人杂交西来说。
这实际也类似之前北京苏三教授的欧洲文明长期领先的“西来说”,这也是为啥中国史前考古已发现2000处遗址还尴尬──“资阳人”化石涉及人类文明起源世界第三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复兴与中华文明“中国梦”等大问题。解放后小平同志主政西南局,李井泉主政川西,修筑成渝铁路李井泉与小平同志争“资阳人”化石掌控权,小平同志没有给李井泉让步,这恰恰说明,小平同志是能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俄国红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矛盾与关系的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从“资阳人”以后发生的乱局,看小平同志没有把“资阳人”化石交给李井泉指挥的成都冯汉骥等专家,而是让张圣奘直接交到北京贾兰坡等专家手中,这既是对国家级专家的鼓励,也给国家级专家和“北京猿人”研究出的一道难题──其高远不在于防止了成都地方专家的短见。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毛主席抓的是原子核子物质也可分的物理学大统一,小平要配合毛主席的战略抓的是人类上古史大统一──两个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为防范国家科学殿堂内专家,研究也难免有失误,小平同志从以前党内高层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俄国红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矛盾与关系发生的“路线斗争”的现象中,已经敏锐地预见到不会一帆风顺──事实正是这样,如果“北京猿人”化石丢失是在解放前,掌控权并不全在我党专家手中,那么“资阳人”化石的发现,完全是我国掌控的解放后,就不应该出问题。
但到今天连“资阳人”化石,发现的时间、地点,是否是化石,“资阳人”是男是女,“资阳人”出现的时间是3万年前还是7千年前,等等,专家和媒体都还是众说纷纭,这又怪谁?当然问题也还与引入一种新的方法或者新的坐标去考量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答案是可以的,如从考古遗迹和古生物的化石标本中,去获得古生物的遗传物质,也就是DNA。只不过这个想法看似简单,其实是要克服非常大的困难──新中国很长时间缺乏前沿科学分子人类学实验室和专家。
a、2018年12月24日“搜狐新闻网”,转载来源“中科院青年之声”的《这位年轻女科学家用古DNA解码人类历史,让世界瞩目!》文章中说:“付巧妹,古DNA与古人类学研究专家,1983年12月出生于江西。2013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其开创性的古DNA提取与研究方法,得以从田园洞人的腿骨上提取到第一个早期现代人的核DNA,在全球古人类研究领域引发惊叹和赞誉”。付巧妹教授是《尼安德特人》一书的作者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的学生,她为这本科研手记撰写有序言,鼎力支持这项新科学分支的诞生与发展:付巧妹教授在此书的《序言》中说:“《尼安德特人》让我们看到古DNA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科学分支的诞生和发展。作为斯万特·帕博曾经的博士生,我曾有幸参与到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基因组项目”。
而王传超教授与付巧妹教授相似:年轻,也在德国马普所深造过──王传超1987年生在山东阳谷县农村;是复旦大学人类生物学博士,哈佛医学院、德国马普所博士后。2017年8月入职厦门大学,2018年1月晋升为特任研究员,2018年6月晋升为教授 。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马里中部村庄遭武装袭击致至少32名村民身亡 为美团、饿了么当“掮客”的趣活要上市了,招股书直言短期难盈利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2:06|只看该作者
b、强劲的欧洲文明长期领先的“西来说”渗透古分子人类学,即使没有在德国马普所深造,但只要在西方发达国家留学过的中国分子人类学新秀,也趋之若鹜。例如2020年6月3日“中国新闻网”发表《中国科学家通过古人基因组数据探寻中国文明源流》的报道,介绍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距今7500年至1700年的55个中国北方古代人全基因组数据,为探索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找到汉藏语系起源所谓的基因方面的重要证据──该成果由吉林大学崔银秋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郑州大学、厦门大学、辽宁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漯河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博物馆、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韩国首尔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共同完成。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崔银秋教授,她的教育与工作大致是:1999.09--2002.06年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2.07--2003.03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博士后;2003.08--2011.09年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副教授;2011.04--2012.04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厄巴纳分校访问学者;2011.09--至今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崔银秋教授支持近年来学界有人认为的汉藏语系起源于中国北方,且极有可能起源于仰韶文化早期;此次的研究在遗传的角度,是进一步证实这一论断。
所以,王传超教授帮德国马普所作宣传“维京人”优秀,是“形势所逼”在他大脑类似量子计算机里得出的计算──“多地区起源”说与“非洲起源”说之争,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紧接着面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德--苏结盟的一批人体类似的量子计算机计算──德--苏结盟破裂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卫国战争苏联以数百万红军的牺牲,战胜了德国法西斯。然而德国法西斯之所以崛起,以及战败后德国之所以能崛起,与德国本身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科学天才、鬼才、偏才和怪才有关──今天的斯万特·帕博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个。
2王传超科普维京人优秀的分子人类学图解
A尼安德特人左图和丹尼索瓦人右图
著名的吴汝康院士等中国古人类学家,多年坚持的“多地区起源”学说在2010年后,人不知鬼不觉地被德国马普所等西方强劲的古分子人类学基地,培训回国的中国年青的古人类学新秀几乎取代。类似2020年的新冠肺炎病毒流传,这还不能追踪它的起源。看王传超教授在广州作科普中国人类分子学演讲,他把人类起源“多地区起源”说和“非洲起源”说综合,变成人类文明中东地区和中欧地区两处孵抱期,而以欧洲“维京人”势力范围的左尼安德特人和右丹尼索瓦人图,把个从古到今长期成为所谓上帝宠儿的欧洲,文明长期领先的“西来说”影响恒古不变,类似“政治”的科普宣传,说得明明白白。
我们来看王传超教授的长期成为上帝宠儿的欧洲“维京人”势力范围的左尼安德特人和右丹尼索瓦人图。这是他标明的“现代人类的非洲起源附带杂交”图,他把大致欧洲和亚洲整个版图分为三个部分。先画一条横线,大致东端从我国黑龙江省的顶部,西端到德国的柏林,分为上下两部分。王传超教授把这整个上部命名为“丹尼索瓦洞穴”影响区。众所周知,“丹尼索瓦洞穴”在西伯利亚,属于亚洲;其次,元朝蒙古人占领东欧几百年间,蒙古人曾大量杂交过俄罗斯人。
而下面这一部分,王传超教授再从中画一条竖线,大致下端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上端到横线中部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把下面分为左右两部分。王传超教授把左面部分命名为“尼安德特人混血”区,右面部分命名为“没有与丹尼索瓦人发生混血”区──即中国古人没有被混血,包括著名的吴汝康院士等中国古人类学家多年维护的“北京人”,但王传超教授说“北京人”不如“丹尼索瓦人”有杂交别人的影响,虽然都是被灭亡的命运。
这里“北京人”和“丹尼索瓦人”都来自“非洲起源”说,是无所谓的。因为如果“丹尼索瓦人”是杂交过俄罗斯人的“蒙古人”;而“没有与丹尼索瓦人发生混血”的中国古人,和“非洲起源”说的非洲人,最早都来自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因青藏高原上考古发现一头穿越370万年的披毛犀,它的基因分析告诉我们“西藏披毛犀到西藏贡嘎山人,还改写人类全球化通史”──这也是新时代党中央指引赞同的全球化,是指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第三极与生俱来,不是分裂的;现代化不等于全球化,但全球化能处理好现代化。
B王传超科普人类文明杂交分化的两处孵抱期
王传超教授演讲说:“在阿尔泰山区有丹尼索瓦人。他们生活在阿尔泰山区,也有可能遍布整个亚洲。同时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说几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元谋人、蓝田人等等” ──这自然与来自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有联系。
但王传超教授也许认为,这没有什么意义。他说:“我们还惊奇地发现,在东南亚的土著人群里面,像在巴布亚人、新几内亚人和澳大利亚人身上,都带有5%到6%的丹尼索瓦人的DNA……我们的祖先是20到30万年前在非洲进化而来的。然后在5万年左右,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很可能是在中东这个地方碰到了尼安德特人,和他们发生了通婚。可能是尼安德特人抢了我们的祖先当老婆,也可能是我们的祖先抢了尼安德特人当老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的身体里面带有了尼安德特人的DNA”。
王传超教授有一幅人类文明杂交分化的两处孵抱期图:“David Reich. Ancient DNA and Human Past: Who We Areand How We Got Here. 2018(大卫·里奇。古老的DNA和人类的过去:我们是谁以及我们是如何来到这里的。2018)”。在他在此图中标注的人类文明分化的第一孵抱期:“大于50000年前,走出非洲及近东地区”的位置,他标注的“近东地区的安纳托利亚人群”圆圈黑点⊙1──我们大致对应地图也许在今日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差不多。
王传超教授说:“安纳托利亚的农业人群几乎换掉了欧洲的百分之八九十的血统,也就是说他们在给欧洲带去农业技术的同时,也把欧洲的这些人给换了一遍。这主要是在中欧和西欧……是什么人带给了欧洲人代谢乳糖的酶,代谢乳糖的基因呢?同样还是来自于近东地区的安纳托利亚农业人群。他们还把他们代谢乳糖酶的基因带到了欧洲,让欧洲人可以代谢奶制品”。
回到这张图,王传超教授在此图中标注的人类文明分化的第二孵抱期:“约40000年前,骨头洞穴”的尼安德特人圆圈黑点⊙2位置──我们大致对应地图也许在今日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差不多。这第二孵抱期即他说的是第一孵抱期后,还有农业人群一路向北,到达了波罗的海周边这块地方。“波罗的海周边的这些采猎人群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抵挡了大约有一千年的时间。很不幸的是,这些东部采猎人群在一千年之后还是被农业人群同化掉了。在给前者带去农业技术的同时,后者还把他们的DNA大规模地输入到了这些人群里面去。以什么方式输入呢?我想肯定不是非常平和地谈恋爱、结婚,很可能是以非常血腥的方式,比如通过战争来进行资源的争夺”。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2:41|只看该作者
为啥王传超教授在近东之后还要补充一个尼安德特人第二个孵抱期呢?王传超教授说:波罗的海周边这块北欧地方的土壤比较粘重,不适于种植一些农作物。当然波罗的海周边有非常丰富的渔猎资源,即使不依靠农业,这些人也可以活得非常好。但这些东部采猎人群在一千年之后还是被农业人群同化掉了。即这个时候在里海和黑海的北部草原──欧亚草原崛起了另外一支新的人群,叫做颜那亚草原游牧人群。这一群人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即继土耳其第一孵抱期成第二孵抱期。为啥?因为第二孵抱期的欧亚草原人群,可以强势地扩张,几乎是对整个欧亚大陆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为啥?因为他们发明轮子。有了轮子,有了车,这些草原上的游牧人群还从蒙古高原借来了马。他们把轮子和车组合,再套上马,流动性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战斗力也是极度爆表的──一路向西打到了欧洲,强势地把欧洲进行了新一轮的换血。在草原人群横冲直撞时,他们可能还传播着一种文化就是他们的语言──印欧语是全世界最大的语言,全世界40%以上的人都在使用印欧语。印欧语的传播很可能就是这批草原上的游牧人群,他们在东征西战的时候也在传播着他们的语言,传播着他们的文化。对这些维京人生殖力和生存力很强的如此歌颂,王传超教授还说:“当走出非洲的一批人群走向西边变成欧洲人的时候,另外一批人群,我们叫做古代欧亚北部人,他们开始继续向北,然后再继续向东,他们非常孤独地走过了整个欧亚大陆,来到了哪里呢?来到了贝加尔湖。他们在贝加尔湖非常孤单地守望了两到三万年的时间,然后终于等来了谁呢?等来了我们的祖先,就是来自于东亚的我们的祖先。他们经过了万年等一回的结果就是,两批人群又发生了基因交流。可能是他们娶了我们的祖先当老婆,也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娶了她们当老婆。但无论是用哪种方式,这些古代欧亚北部人贡献了40%的DNA,我们的祖先贡献了60%的DNA”。
其实这说的是我们祖先不行。原因是我们已经或还要被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人杂交。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类似“德--苏结盟”是归并在一起。被两类的杂交,我们已类似成了“洋娃娃”。可见马普所和帕博教授等西方维京人学者之厉害。如果发生二战类似的古生物遗传分子人类学第二次大战比拼,我们还有几位大将能应战?
     二、人从北极来还是第三极来邓涛等与王传超比拼
1)生命起源进化到智人为何都到了非洲
王传超教授在广州的科普演讲,提供了中国分子人类学被尼人和丹人杂交学派认知的完整蓝图,使得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能回顾中国分子人类学泛第三极学派坚持顽强抵抗,公开的一些研究成果──南辕北辙中国文明源流古人基因迷途探寻,中国自主的科学研究何时能站立起来?其实我国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研究员韩同林教授,2004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发现冰臼》一书,他认为我们脚下站立的这片土地,200万年~300万年前,非常严寒。他的冰臼理论,冰臼──指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作用形成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证据。冰臼按分布位置和形成的冰川类型,进一步划分为山顶冰臼或冰盖冰臼、山谷冰臼或河谷冰臼。在这本书中他提到了四川盐亭县榉溪河龙潭地区的冰臼发现;离榉溪河龙潭下游的天垣场盘垭口,传说是盘古王出生的地方,这里曾发现“盘古王表”的龟碑界石。
韩同林教授还出版有《西藏活动构造》、《青藏大冰盖》等书,发表重要学术论文近百篇。他是新时代引领世界第三极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拥护者,他的书和论文阐释第四纪冰川期间,世界成了冰球,只有非洲赤道附近可避严寒,所以欧亚等大洲的古猿人来到这里。而
第四纪大陆冰盖形成的各种各样冰川遗迹,分布十分广泛.,是重建和研究古大陆冰盖最有力的证据。从大陆冰盖遗迹分布连续和普遍发育,证明青藏高原在第四纪时期曾形成连绵一片的统一的大陆冰盖。正新生代在青藏高原形成的漫长地质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许多资料已经证实,青藏高原形成的许多重大地质事件,如高原结束海侵的历史、高原的急剧隆起、气候变冷与冰川的广泛发育以及导致高原的最终形成等都发生于本阶段。南国冰臼群的确定,是在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冰期气候地层法的分析、研究和对比,冰臼群大约形成于距今约2~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
根据我国2~2.4百万年考古学最新发现的旧石器的石质、岩石类型、保存条件等的对比,冰臼群历经2~3百万年的沧桑,完全可以保存至今。冰川的出现对全球气候和生物发展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因此一直吸引着人们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2009年11月7日上午韩同林教授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松林村菖溪河东沟段,手拿一块具有“李四光环”的石头说:“这是典型的冰川遗迹留下的证据!”但对于一个新的科学发现和假说,要认识它、按受它,需要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无可讳言,传统的观念也决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争论是不可避免的、长期的、尖锐的、激烈的,甚至是无情的。但是冰臼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是不可动摇、无可争辩的。正如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指出的那样:“经过反复思考,千锤百炼,才得以奠定的成果,该是不可动遥的成果,该是前进路上的里程碑”。
远古巴蜀盆塞海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先于古希腊、古罗马,如果把当时游团、部落、酋邦组织的大联盟,比作抗战时建立的联合国,但因今天联合国多元一体、多体一元其功能的松散,是比不过那时的紧密──那时是团结救灾、抗灾造就,如今的联合国是战争对抗平衡的结果。何拔儒先生就出生在四川盐亭县天垣场榉溪河畔,而且何拔儒先生也是盐亭天垣场盘古故里“盘古王表”龟碑的发掘者。他身前说过:“山海”就是“盆塞海” ,远古巴蜀盆塞海形成过山寨城邦海洋文明,是先于农耕文明的。他以盐亭县天垣场榉溪河两岸气势壮观的山寨聚落遗址,以及围绕山寨的处于半山腰的大围坪,延伸数百里的地貌,作为中国人祖先种子在这里的证据,是具体的考古平台。

4# 金佛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3:23|只看该作者
2)邓涛等专家改写人种从北极向南发展说
王传超教授的“现代人类的非洲起源附带杂交”图,其中左尼安德特人和右丹尼索瓦人,他是把大致欧洲和亚洲整个版图分为三个部分。先画一条横线,大致东端从我国黑龙江省的顶部,西端到德国的柏林,分为上下两部分,整个上部命名为“丹尼索瓦洞穴”影响区。虽然他之前说尼人和丹人,是两百万年前到20到30万年前之间来到欧洲和亚洲北极方向的位置,但是他们的杂交和语言传播能力,从20多万年前开始,是从北极向南发展的──即使尼人和丹人在两三万年前已经消亡──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人种从北极向南发展说。
由于韩同林和邓涛等专家的影响──泛第三极“前分子人类学”考古的影响,使我们也能理解2007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察队的邓涛等专家,在喜马拉雅山西部海拔4200多米的扎达盆地中,发现的一具远古完整的披毛犀头骨和下颌骨后,推证全世界的人类起源的“动物”类,来自青藏高原雪岭地带的“雪人”类。
因为这表明西藏披毛犀,有带着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基因,走出西藏,扩展到包括北极圈在内的欧亚大陆北部的干冷草原地带,由此人类进化到类人猿,与人类文明起源于非洲是有区别的。这里拟设“贡嘎山雪人(贡嘎山人)”,约200万年前到非洲,其杂交后代约20万年前从非洲,沿陆路和海路走出已进化到现代人种。此期的分子人类文明起源杂交迁徙图,实为围绕青藏高原与远古巴蜀盆塞海的起落,周期流转,与后来远古巴蜀盆塞海溃坝彻底干涸后的迁徙也有区别。这个“远古联合国时期”存在的事实,可解答“多地区起源”和“非洲起源”的争论,也可纠正现代人种与中国类人猿不分的错误。
但王传超教授对此反驳的理由是:我们和尼人及丹人这样一种距离我们非常远的古人类之间发生了通婚,发生了杂交,对我们的影响,是该学派发现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他们生活得非常开心。并且他们非常厉害,在高原上还可以怀孕,能把孩子非常顺利地生下来。这个技能是很逆天的,尤其是在氧气非常稀薄的情况下。为啥我们在平原上生活的汉族人,跟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如果把在海拔40米生活的北京人,当然不是北京猿人,是现在生活的北京人,把他们的DNA拿过来,跟在海拔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进行比较。横轴表示藏族人的人口比例可以看到,百分之八九十的藏族人都带有EPAS1这样一个基因突变。但是它在汉族人中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可能只有不到10%的比例。
这个基因突变它有啥用?这个基因突变会涉及到胚胎的心脏发育,因为它会在脐带的血管内皮细胞中来表达,可以借导氧气的调控,让你可以携带更多的氧气。这个时候我们在高原上也可以适应环境,几天以后就没有高原反应了。那是因为一个调节的作用,增加了我们体内的红细胞,来携带更多的氧气。但藏族人不是依靠红细胞的数量,而依靠的是红细胞运载氧的效率。他们运载氧的效率比我们要高很多,这其实就是由于这个基因的突变,导致他们携带氧的能力比我们要强很多。同时这个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的时候还可以防止心脏衰竭。
这个基因突变跟中国古人有啥关系?中国分子人类学被尼人和丹人杂交学派认为,这个基因突变非常有可能是丹尼索瓦人给到藏族人的。也就是说藏族人走上青藏高原的时,发现他们已直接和丹尼索瓦人进行了基因的交换。于是藏族人身上带有了丹尼索瓦人的这样一个基因突变,让他们可以非常快速地、不用经过严酷的自然选择,就可以在高原上面生活下来──尼人和丹人结盟造“洋娃娃”厉害。
王传超教授类似还说尼人和丹人结盟变相的北方维京人,不但变你为“洋娃娃”厉害,而且被尼人和丹人结盟杂交的维京人中,已适应农业人群的扩张。其次,现在知道汉族人说的汉语,藏族人走向了青藏高原说的藏语,虽然他们之间好像非常大的,但其实如果把时间的尺度再推回到几千年前,会发现汉族人和藏族人有着非常近的关系;体现在语言学的数据上,把汉语跟藏语、跟藏缅语人群使用的几十种语言,按照生物学的方法构建了这样一棵进化树。发现汉语跟藏语在大约5800年前是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的祖先的,然后才出现了汉语跟藏缅语这样一个语言的分化。原因是被尼人和丹人结盟杂交过的黄河中上游的农业人群,出现人口扩张后就开始去开辟新的领地。
一个分支就走向了西南,登上了青藏高原,这一批人群就给现在的藏族人群贡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血统。同时黄河流域的这些农业人群还向东、向南发生了人群的扩张,然后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汉族人群,包括北方汉族,也包括南方汉族等等。尽管汉族人和藏族人无论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还是宗教信仰,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相比于遗传基因的交融,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形成,血缘上还是近亲。
我们不可否认欧洲的近代文明,和远古巴蜀盆塞海干涸后的黄河文明,历史上是领先的。但这种领先,并不能取代之前远古巴蜀盆塞海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先于古希腊、古罗马──即并不能取代把当时游团、部落、酋邦组织的大联盟,建立的远古联合国发挥的继非洲之后的第二个孵抱期作用。科学界关于青藏高原古环境和古高度的研究一直存有争议,但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研究员邓涛和研究员李强等人组成的考察团队,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一系列的化石,经研究表明,部分冰期动物很有可能由西藏走出。特别是2007年他们在札达盆地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披毛犀化石,蕴含重大的科学意义,
邓涛等人将它命名为新种西藏披毛犀。测定它的化石年代,分析鼻中隔构造,研究牙齿等信息,并结合古生物、地址等一系列成果,这种深入研究4年之后,他们没有被主流理念所局限。因为他们发现冰期动物是在青藏高原受到耐寒的训练,随着冰期到来,它们走出高原,向北扩散。这解释了以猛犸象、披毛犀等为代表的冰期动物,因能适应寒冷环境的这一现象,不是以前科学界推断的耐寒基因动物,应当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极圈地区;之后才沿着距今260万至1万年前更新世冰河时期冰盖后往南迁徙,并散布到北半球的广阔区域的。因为这以前,科学家们没能在北极圈附近找到可信的化石证据。

5# 华蓥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4:16|只看该作者
3) 陈发虎院士团队揭示丹人源生地在青藏高原
我们不反对古人种之间有杂交──即可能是他们的祖先抢了我们的祖先当老婆,也可能是我们的祖先抢了他们的祖先当老婆。问题是首先发现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而命名的地方,不能认定就是此人种起源的源生地;因为他们不能和1987年发现的现代人祖先可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女人“夏娃”相比。特别是人类起源除非洲第一个孵抱期外,还有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珠峰辐射的远古巴蜀盆塞海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第二个孵抱期。如果说尼安德特人发现地离青藏高原比丹尼索瓦人发现地还远一些的话,那么2010年德国马普所帕博团队对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发现的一段小指骨进行了DNA测序,因发现地点而被命名为丹尼索瓦人的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就在青藏高原和远古巴蜀盆塞海的西北边缘,丹人与此的源生地就更大。
这个新的视角是:人类从动物进化到类人猿,与人类文明起源于非洲是有区别的。因为亚、欧、非、美等各洲都有类人猿,以及中国有类人猿,但这只与生命起源来源于共同的动物祖先有关,而与后来人类文明起源的孵抱地的单一性,没有关系。即人类社会的起源,不是从一盘散沙开始的,而与有早先优胜动物社会群体的传承性有关。“贡嘎山雪人”约200万年前到非洲,其杂交后代约20万年前从非洲,沿陆路和海路走出,是已经进化到“智人”的一部分现代人种。
2014年《自然》杂志发表藏族人的EPAS1基因来源于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的“奥秘”──虽然在丹尼索瓦人化石中找到了EPAS1基因,但丹尼索瓦人发现于海拔仅有700米的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在700米海拔的地方生活,并不需要适应高原缺氧环境的EPAS1基因。这个真相是中国自主的科学家发现夏河人,并确定它出土于海拔3200米的夏河白石崖岩洞,才补上了EPAS1基因来源研究的最后一块拼图──研究推测,EPAS1基因很可能最早产生于长时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夏河人,后又传给现在的藏族人群──EPAS1基因很可能最早产生于在青藏高原生活的包括夏河人在内的古人类,后又传给现在的藏族人群。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认为,根据对夏河人下颌骨的综合分析,它不属于任何一支已知古人群或现代人群。推测夏河可能是更早的丹尼索瓦人发源地,而阿尔泰山地区的丹尼索瓦人可能是其后代。
早在2007年6月14至16日,夏河人研究成果推介会在甘肃省夏河县召开,发布了中科院陈发虎院士团队关于夏河人研究的最新进展──夏河人旧石器时代青藏高原原住地的发现,补上了现代藏族人群携带的高原适应基因。夏河丹尼索瓦人(简称夏河人)化石,出土地的白石崖溶洞是备受关注的神秘古人类丹尼索瓦人的原住地之一。这里海拔3200米,背靠达里加山,面对甘加草原,在江拉沟河谷上方约50米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院士认为,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的环境效应具有借鉴意义。从夏河人论证丹尼索瓦人与尼安德特人缘起──2019年5月2日中新网记者孙自法报道:发现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省夏河县的古人类下颌骨化石,最新确认其为距今16万年的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说明该古人类在第四纪最为寒冷的倒数第二次冰期生活于青藏高原。
三、珠峰辐射第二个孵抱期与近东说比拼
1《嫘祖研究》一书首提人类文明起源第二个孵抱期
1993年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嫘祖研究》一书227页,在下编《嫘祖与上古文明》第二章《嫘祖年谱初编》开头就提到:“上古人类应分为三个时期:大迁徙期(20万年前至7000年前);孵抱期(7000年前至5000年前);应用期(5000年前至1000年前)”。当时该书还是保守的,但也是我国1951年修筑成渝铁路发现“资阳人”化石之后,坚持人类遗传学研究的结果。这种自主的中国分子人类研究的最大收获,是成立了“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坚持活动至今。
现代人类在第四纪大冰期后期,约20万年从非洲走出存在文明起源的第二个孵抱期问题,实际就暗指是“远古联合国”。这是把早期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发展序列,分为“远古联合国时期”、“部落游团酋邦时期”、“王国国家时期”等三种分类。以四川盐亭县流传的天垣《盘古王表年表》设为上古编年史,从盘古到嫘祖的人类进化的第二个孵抱期巴蜀盆塞海文明,可以追溯到非洲人类进化的第一个孵抱期,但只有第二个孵抱期才可划为“远古联合国时期”。夏朝以前到嫘祖可划为“部落游团酋邦时期”。从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汉等可划为“王国国家时期”。正是有远古联合国第二个孵抱期巴蜀盆塞海文明,也才有产生后来出现的《易经》、《山海经》、《道德经》、《黄帝内经》以及墨子、庄子、惠子、孔子、老子等古代著名经典和文化名人的基础。
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教授、博导、四川省社科院党委李后强书记提出指导泛第三极第二个孵抱期的“珠峰映射原理”──李后强教授认为:人类可能起源于喜马拉雅,最早进入四川盆地活动。原始宗教可能最早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随着人类迁徙传播到世界各地,埃及金字塔建造可能受到青藏高原金字塔山形的启示。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是从一种3亿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鲨鱼进化而来的。这种名为棘鱼属的原始鱼类是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有颌类脊椎动物的共同祖先。2013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研究员等人证明:类人猿起源于约5500万年前。因为喜马拉雅是地球上最早的一块陆地,其他地方当时还是海洋。人类来自海洋,但只能生活在陆地,并且需要淡水。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最大的淡水塔。所以,珠峰两边有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和印度。
喜马拉雅山脉现在海拔很高,平均每年升高1厘米,但过去没有这么高,也不太缺氧,适合人类生存。喜马拉雅山上有许多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过去的确在海洋之中。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所有生物,在喜马拉雅山脉都可以找到原型。从卫星看地球,四川盆地就像是一艘停靠在青藏高原东岸的“诺亚方舟”,因此四川被称为青藏高原东大门。西藏阿里地区18000年前的象雄文化也是证据。在喜马拉雅还有夏尔巴人和藏族,甚至发现了雪人的足迹。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与昆仑山脉相贯通。昆仑山又称昆仑虚,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古人类经过漫长进化,一部分人逐渐迁徙到昆仑山一带。关于昆仑山的传说很多,比如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西王母”。后来,人类祖先的一部分顺着黄河、长江向东迁徙,到了中原和四川盆地,走向亚洲和世界。

6# 青城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4:57|只看该作者
因此,有北京周口店人,有四川资阳人、重庆巫山人、云南元谋人。另外一部分到了古印度和两河地区,再走向非洲、欧洲,直至全球。1910年人们最早于巴基斯坦和印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了腊玛古猿化石,后又在肯尼亚、希腊、土耳其、匈牙利、巴基斯坦和我国云南省发现了腊玛古猿化石。经鉴定,腊玛古猿大约生存在1400万年前至800万年前。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即元谋人,距离现在大约 170万年。人类从喜马拉雅迁徙到昆仑山再到四川盆地,在盆地创造了许多辉煌,如“资阳人”,还有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资阳人”是中国发现的第三个古人类头骨化石,也是新中国发现的首枚古人类头骨化石。伴随“资阳人”出土的,还有大批石器、骨器,特别是骨针、穿孔石珠、麂鹿角等文物。“资阳人”被鉴定为约4万年前的古人类,和现代的人类有直接关系,是古蜀人祖先。“资阳人”的发掘说明在此之前,古人早在四川盆地活动,顺着安宁河谷慢慢向南方扩散,直至东南亚、南亚。今天在安宁河谷发现的巨大石墓就是证据。《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怪书,由战国中后期到汉代中期的楚国人或巴蜀人所作。古代丝帛只有四川产,蜀是丝帛原产地。
3)第二个孵抱期“类黑洞辐射新说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的“珠峰映射原理”,启发我们联系霍金的“黑洞辐射”原理,看到世界人类古文明起源的泛第三极第二个孵抱期有“类黑洞辐射”──第二个孵抱期的巴蜀远古盆塞海山寨立足起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及“远古联合国”,但并不像霍金的“黑洞辐射理论”说:宇宙黑洞表层的正量子在吸进外面的负量子后,会因正、负量子中和,慢慢收缩变小。因为“远古联合国”巴蜀盆塞海山寨立足起的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还有一个类似的“暴涨宇宙”期──从西南少数民族传说盘古王南迁和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暗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中原、古希腊等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就是此“暴涨”扩散到古印度、中东、埃及和古地中海克里特岛、西西里岛等地领头的人文始祖及群体造就的。最好的说明是,这五大文明发源地,都在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的狭长地带内:古黄河中原和长江良渚文明是东面一端,西面另一端是古西西里岛、克里特岛、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且以青藏高原成大致对称。
也许巴蜀远古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盘古王传说”和《盘古王表》传说,就是亚历山大国王和帝国传说的母本。即从“熟”人、“蜀”人到“苏”人,有学者想到两河流域出现的苏美尔人可联系“蜀”人。按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讲:“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支很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湖北学者胡远鹏教授就直说:苏美尔人就是蜀人,这从《山海经》以及《旧约》可以得到印证,这个“东方某地”,就是中国的四川。
再据保存盘古王表地方的天垣传说:盘古王在盐亭县祠窑坝领导爆动建国后,并没有实行终生制,而是以“传播发明、天下大同、幸福共享”作为立国之纲,率先垂范。“盘古王”卸位后,他带领部分人马行舟渡海到南边云南,进入缅甸,沿印度的恒河水,横穿印度出海,乘阿拉伯海的季风,进入波斯湾,再沿海峡到达阿拉伯半岛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是第一代苏美尔蜀人的来源。以后又从埃及和两河流域渡过地中海,先后在克里特岛和西西里岛等复制“远古联合国”的巴蜀盆塞海山寨立足起的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对此,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知识产权局高工王文光教授 2019年9月16日给我们写信,帮助我们作归纳说:
“1,地球在上古时代可能完全是一个水球,因地壳运动,后来才出现陆地;2,地球的第一块陆地在哪里?回答只有一个答案,在珠峰地区,因为自今珠峰是地球上‘长’的时间最久、最高的陆地;3,水是生命之源,人的原始‘故乡’在海洋;4,珠峰是第一个从水里‘长出来’的陆地,是第一个带着生命从水里‘长出来’的,也就是说第一个人的‘生物形态’是从这里演化、进化来的。因为只有陆地环境才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天然环境; 5,人类诞生在珠峰,珠峰在中国,人诞生在中国的推论是能成立的;6,人类诞生在珠峰地区,后来向外迁移到适合人类生存的任何地区是自然规律是社会规律”。
因此川大蒙文通教授的“三系说”和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徐旭生教授的“三集团说”,只是在将长江下游视作盆塞海溃坝后的洪荒无人的空白之区的一面。但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考古发现却证实这里,也早有华夏先人在盆塞海溃坝后,有相互支援,顽强抗震救灾英勇的一面──正由于此,才有以太湖平原为中心,南到杭州湾地区,北包括苏皖接壤地区以宁镇地区为中心,有自前5000--前3400年的河姆渡文化;前5000--前4000年的马家文化;前4000--前3200年的松泽文化;前3200--前2200的良渚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序列完整的文化区系。即有杭州湾宁绍地区,太湖周围和苏杭地区,以及以南京为中心的苏皖接壤地区等三个明显的中心──这种下游“积水文化”有其稻作农业、干阑式建筑等自己的特点。如良渚文化出现的成套的礼玉、土筑“金字塔”的高坛建筑和规划严整的聚落、古国军事民主制等等,都与远古巴蜀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相似,令人惊讶。
如果一万至五千年前巴蜀盆地因地球局部地质大灾变,曾经形成过盆塞湖到盆塞海,古梁州有过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那么说明五千年以后的东、西人类的海洋文明,已在五千年以前的远古巴蜀盆塞海演习过了几千年──拟设这里“远古联合国”产生的文化、故事、传说等真实发生的历史,在盆塞海干涸后随着人类的迁徙和权力中心的转移,会分散到世界各地──从中华各民族到世界诸民族中的。
3)第二孵抱期在巴蜀盆塞海还是王传超说在近东分流
王传超教授在广州演讲提到的“现代人类的非洲起源附带杂交”图,他是把大致欧洲和亚洲整个版图分为三个部分──大致以北纬54度线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整个上部命名为“丹尼索瓦洞穴”影响区。下面这一部分,大致下端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上端到横线中部哈萨克斯坦的的阿斯塔纳,把下面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面部分命名为“尼安德特人混血”区,右面部分命名为“没有与丹尼索瓦人发生混血”区。问题是左面的“尼安德特人混血”区,还包括了阿拉伯半岛上半个部分(而另把下半个部分划归到“非洲早期智人混血”区)。
这样王传超教授就把他标注的“近东地区的安纳托利亚人群”圆圈黑点⊙1──我们大致对应地图也许在今日的“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差不多。这处近东分流的第一孵抱期,和他在图中标注的人类文明分化的第二孵抱期“约4000年前,骨头洞穴”的尼安德特人圆圈黑点⊙2位置──我们大致对应地图也许在今日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差不多。这样尼安德特人分流的第二孵抱期,都归并到和左面的“尼安德特人混血”在区一起──这种王传超说的近东分流第一孵抱期,能与在远古巴蜀盆塞海造就的人类文明起源第二个孵抱期相比吗?
王传超教授说:古代人类社会分成两个阶段,采集打猎和农业生产。欧洲近东地区在九千多年前就进入到了农业社会,就是他在棕色左图标注出圆圈黑点⊙1的安纳托利亚地区,还有它附近的黎凡特──之所以是第一孵抱期,王传超教授说的理由是,安纳托利亚地区是全世界农业最早起源的地方,它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不需要再出去冒着危险打猎,只要老老实实种田,就可以满足对于食物的需求,就可以娶很多老婆,生很多孩子。这样的环境就会造成人口的快速膨胀。人口膨胀以后,原来的资源空间不够用,大家就要迁出去,开辟更多的领地。在近东地区的安纳托利亚人群就一路向西进入到了欧洲。他们到欧洲时,发现欧洲还处在采集打猎的阶段。在农业人群的冲击下,大部分欧洲采猎人群很快就被安纳托利亚的农业人群,几乎换掉了欧洲的百分之八九十的血统。也就是说他们在给欧洲带去农业技术的同时,也把欧洲的这些人给换了一遍。这主要是在中欧和西欧。
王传超教授说:即在5万年左右,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很可能是在中东这个地方碰到了尼安德特人,和他们发生了通婚。这个他标注圆圈黑点⊙1的安纳托利亚地区,放在棕色的“尼安德特人混血”区的要害,其实是说人类起源从非洲迁徙出来到欧洲和亚洲,只能从陆地走,这样就只能过近东安纳托利亚地区这处“独木桥”。其实从今天非洲人通过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偷渡到欧洲的路线,可以想到距今约2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期,现代人类智人从非洲走出的路线很多──从这时起的往返迁徙,即陆路和海路的信息都能利用。

7#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5:40|只看该作者
但很可惜,中国分子人类学的被尼人和丹人杂交学派,共同想到的都是只能走陆路。但如果走海路,打开地图看,早在遥远的古代,虽然印度洋上的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是阻碍东西方来往的一片难以逾越的水域,它们上面的亚非大陆,索马里、阿拉伯、波斯和印度西部沙漠一直伸展到海边。然而却早有古人在开始考虑,从海上开辟一条更直接便利的道路。先说在3000多年以前,阿拉伯人顺着红海航行到了东非,还曾在波斯湾上航行过。因此,追溯到更遥远的古代,在第一个孵抱期世世代代在海边和海上生活的智人,其结果是使他们逐渐发现了印度洋的秘密。如发现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风总是从东北方的大陆上吹来,拂动着海水向西南流去。
这时的海上总是晴空万里,积云和雨水都很少。4月至11月则恰恰相反,出现西南风,驱赶着云涛和海流不断驰向东北方,海上的雷雨也比较多。而横渡阿拉伯海,航海到远方的印度去的办法,也许早就是在能遇到夏、秋两季西南风时,用乘独木舟之类的工具,就能飘航到印度;冬、春季两季遇到东北风时,再返回阿拉伯半岛和非洲,而建立起连接东西方非洲和印度联系的海路。因为在远古巴蜀第二个孵抱期,即从《山海经》描述诞生的远古联合国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时开始,我国便流传有许多远方的异国。
例如东方海外的黑齿国,那里的人们牙齿是黑色的,喜欢吃蛇,也能玩蛇;南方海外的灌头国的人嘴部突出,以捕鱼为生;西方海外的奇肱国人会捕捉各种飞鸟;北方海外的聂耳国的人,耳朵较长,住在海岛上,是猎虎的能手。这些有趣的传说,看起来仿佛都是充满了幻想色彩的荒诞神话,但是仔细加以分析,便会觉得其中的一些国度与印度洋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上的许多地方相似。传说往往以现实为基础,其中有一些很可能是古人在海上的见闻实录,或在航途中从其他民族古人那里听来的,也许有一部分是真实的情况。总之,如果是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类祖先,离开非洲,有一部分迁移来到阿拉伯海的也门和阿曼海岸边生活。例如,据欧洲、美国和南非科学家的报告,他们在南非印度洋沿岸的“布隆博斯洞穴”中就发现,距今约7.5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佩戴由贝壳制成的珠链饰物。
这一贝壳珠链的发现,不仅提供了人类最早开始在大脑之外存储信息的确切证据,而且提供了早期人类早在南非印度洋沿岸生活的确切证据。他们如果在数万年间能发明一些用蒙着海豹和海象皮的小舟,或用芦苇捆扎成的小船,或者就是用独木舟,在缓缓漂浮木块的洋流水道上跟随着行进,又顺着风一桨又一桨地用力划行着,向着迷茫不清的海面驶去,虽到处都潜伏着不可捉摸的危险,但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阿拉伯海岸,尽管许多古人曾经葬身在变幻无常和神秘莫测的海里,可是他们之中有人却汲取了更多的经验教训,勇敢地划着小皮舟或芦苇舟或独木舟,在东方的海面上越驶越远。而且,也许经验告诉他们,有一股海水从印度那边滔滔不绝地涌入,在这股海流下面,隐藏着数不清的鱼。这对捕鱼为生的海上古人来说,也是一种强烈的诱惑!终于有一次,他们驶行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远,逐渐驶入了那股夹藏着大量游鱼的暖流悄悄向东偏移,丝毫也不觉驶近了迎面而来的另一条陌生的印度海岸。后来又把他们送到了纳马达河和恒河流域,从印度到缅甸,缅甸到我国云南。
如果遇上这一股是从印度通向阿拉伯半岛的洋流,反之亦然。这项研究曾有探险家注意到太平洋上的土阿莫图群岛的民族起源:因仔细察看埃及一座大金字塔内壁画上的芦苇船图形;与此相似的芦苇船,至今还在南美高原上的的的喀喀湖上应用。他们认为大洋可能不足以成为古人类往来的障碍,古人很可能就是乘坐芦苇小船漂航能到印度去的。于是他们在青尼罗河发源地的达拉湖边砍了12吨芦苇,按照从金字塔里抄绘来的图纸捆扎了一条小船,大约一个月就漂航了3300公里。而关于独木舟,大约在17世纪末,英格兰中部兰开郡的马丁湖被排干了,当人们在开挖湖底的时候,无意中掘出了一只独木舟,接着又是一只……,就这样一共挖出了8只。最初人们以为这几只独木舟不过是英国古代原始人类的遗物,但是经一位名叫李依的学者仔细研究和比较分析这些独木舟的式样和大小,发现竟和当时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鉴定没有错,这唯一的可能性只能是古代的美洲印第安人曾经到达过英国。难道古代的印第安人就是凭借这种原始的独木舟,漂过辽阔的大西洋到英国来的?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从美洲中部炎热的墨西哥湾,也有一股宽达几个公里的墨西哥湾流,以每昼夜150公里的流速偏向北西,流到英伦三岛的西岸,然后再向北流到挪威的海面,最后消失在北极圈里。这股巨大的海上“河流”曾卷带着一些美洲的热带树木流到北欧沿岸,给古人以启发。独木舟漂洋过海虽然充满了危险,但是在顺利的情况下,却不是不可以成功的。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迷航的独木舟在漂洋越海的途中被大海所吞噬,真正到达印度海岸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与大海完全隔绝的巴蜀各地区考古,都发现有一种像船的棺材悬在悬崖上,而并非发现于中国东南的海边。很可能,5000多年前巴蜀还是内陆盆塞海,那些侥幸逃生的人类的非洲祖先,经阿拉伯海的洋流乘独木舟之类的工具到印度,从印度到缅甸,缅甸到云南,云南到广西,北至内蒙古,特别是进入中国后,就迁居到水草丰美、适宜于渔猎生活的巴蜀内陆盆塞海,并按照曾在阿拉伯海湾生活的方式制造了这些像船的悬棺的独木舟。
在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场盘垭村发掘出的“盘古王表”和盘古王退位后南迁的传说,以及在四川发掘出的三星堆、金沙等古遗址发现的远古文明,和巴比伦古苏美尔人是蜀人等研究,也为这种东西方往来的远古交流提供了证据。因此,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人类祖先迁徙到中国,如果走的是海路,就不需要10到15万年,用年差挑战“非洲起源”说难于成立。因为柳江人和鄂尔多斯人的时间测定在10到15万年区域,说明也可能是从海路来中国的。由此不难想象人类和人类文明的起源有两个孵抱期:一是非洲到中东的地区,一是远古巴蜀盆塞海及周边东南西北中的地区。人类的大迁徙曾在这两个方向有过多次的来回。但在非洲起源,有杂交分子人类学DNA交叉的过硬测量证据,而远古联合国起源于第二个孵抱期有这种证据吗?
虽然在这第二个孵抱期也是游团、部落、酋邦组织形态都有的集成体,类似今天的联合国的民族组成,难以找到一个统一的基因样本。但远古联合国的地域核心毕竟只是在远古巴蜀盆塞海四周,比今日联合国组成小得多,即使在这四周都有争抢的本土文明起源说与演化论。现拿王传超教授说的中国人三个超级祖先起源看,起底王传超教授分子人类学的真实观,其实正是他的《川西羌语支人群的遗传结构》一文,他给我们提供了远古联合国起源于第二个孵抱期的DNA基因考量,即使他做这工作做得很难──王传超教授说,他们是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在川西采集的407个健康无关个体的血样。而且他们的研究需要由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通过,并与受试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这407份样本分属四个群体:47份取自丹巴县尔龚语人群,43份样本取自道孚县八美镇尔龚语人群,124份样本取自新龙县康藏人群,193份样本取自雅江县河口镇的康藏人群。

8#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6:22|只看该作者
使用天根生化DP-318试剂盒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远古联合国起源的一个统一基因样本与汉藏语系相关,这包含汉语、藏缅语族这两个分支的400多种语言,使用人数超过10亿,可见第二个孵抱期DNA基因考量的仅次于印欧语系的第二大语系。王传超教授说,原始汉语和原始藏缅语有300多个同源词,王士元教授曾估算汉语与藏缅语约在6千年前分开。羌语支语言被认为是汉藏语系中最古老的类型,可能是其他汉藏语的源头。这和考古学证据揭示汉藏族群的祖先至少6千年前生活在古巴蜀盆塞海西部也一致。羌语支语言是一支保留古老面貌比较多的一些语言,主要分布在远古巴蜀盆塞海西部河谷地区的“藏彝走廊”,连接着黄河中上游和藏东,极有可能是远古联合国汉藏群体从远古巴蜀盆塞海起源和迁徙的通道,是远古联合国乃至整个东亚人群起源的关键地区。多羌语支语言在远古盆塞海川西起源、交流和融合,让藏彝走廊在解析远古联合国源流上意义更重大。
但他们不是根据线粒体DNA而是从父系Y染色体角度,看到单倍群D*-M174在其向东亚大陆迁徙过程中,分出了D1-M15。这是在大约5-6万年前,单倍群D*-M174和D1-M15的一部分开经由远古盆塞海川西走廊北上达到现今的青海省,而后很可能经由盆塞海藏彝走廊进入喜马拉雅山区。单倍群D*-M174很可能在西藏分化出了D3a-P47。单倍群D3a-P47在青藏高原经历了近期的人口扩张之后,可能经由盆塞海川西走廊南下成为现今四川、云南和广西等地去藏缅族群的主要遗传组分;单倍群D很可能代表远古联合国晚期青藏高原上人类活动的证据。王传超教授等也发现了在母系mtDNA方面单倍群M62b的遗传;与解放初修成渝铁路发现的“资阳人”同样,盆塞海青藏高原上一系列涉及类似远古联合国的考古遗址,也是2-3万年前早期人类活动的强有力证据。
在2-4万年前包括O3a1c-002611,O3a2c1*-M134,O3a2c1a-M117以及其他O3支系的一个带有高频O3-M122单倍群的族群,迁徙到了黄河中上游地区,并形成了氐羌族群;在远古联合国晚期氐羌族群经历了强烈的人口扩张。即现在所称呼的原始藏缅族群,很可能也经由远古巴蜀盆塞海藏彝走廊,经大规模西迁到达现今的青海省而后南迁至喜马拉雅山区,并非常可能经由远古巴蜀盆塞海川西走廊南下到云南和广西等地,而后和那里的D-M174混合形成了藏缅族群。王传超教授说,从O3a2c1*-M134的STR网络图上判断,远古联合国人群很可能在上述与O3a2c1a-M117一起南迁到西藏之前就已经在西藏。远古联合国氐羌的另外一支带有高频O3a1c-002611的人群,在5-6千年前向东迁徙到中部大平原、黄河中下游地区,并逐渐与单倍群C和D的当地土著人群融合。其后,黄河中上游带有高频O3a2c1*-M134和O3a2c1a-M117的氐羌人群形成了现今熟知的炎黄部落,而向东迁徙的带有高频O3a1c-002611的人群演变成了东夷部落。
中外科研人员对40个藏族人和40个汉族人的EPAS1 区域进行的高覆盖度的重测序研究,与王传超教授等的这些研究有相同之处。例如他们发现藏族人具有极不寻常的EPAS1 基因单体型结构,通过与来自全世界的多个现代人人群及古人类基因组数据比较,发现这个受到定向选择的单体型仅以高频率形式存在于现代藏族人和古丹尼索瓦人中。这项研究不仅揭示远古联合国藏族人群随着在青藏高原的定居,这个特殊的基因在藏族人中扩散并保持下来,藏人祖先与丹尼索瓦古人可能发生过基因交流,而且还表明这种基因交流可能在人类祖先适应局部自然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类似这种逻辑,既能回答各地的人类起源化石发现问题,又能回答现代人种在非洲汇合杂交的起源。而这也联系到最早吃熟食的蜀人,因为具有类似西藏披毛犀一类动物的顶尖优势,在迁徙到附近巴蜀盆地后,由于食物丰富,又学会最早吃熟食,他们的群体组织强度大增,智力开化强度也大增。
后随着冰期在280万年前开始显现,蜀人带着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走出四川盆地,成功地扩展到包括非洲赤道圈在内的欧、亚、非、澳大陆的干冷草原地带。而他们的使者在欧、亚、非、澳大陆的探险和回到祖籍地之间的交流,带回的信息极大地在外来的原始人群中传播,为欧、亚、非、澳等各大洲中其他的原始人群,提供了非洲赤道圈附近是直立人避惧严寒的好去处,从而他们中的一些优势群体大都也迁徙到了非洲。在约20万年前,又为他们从非洲走出,提供了陆路和海路的信息。再说远古海洋已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明的发展也是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远古世界海洋文明的发展,与远古联合国人类生存密切相关。一是远古联合国时代海洋文明的始萌期,最初的人类在江河湖海岸地带捕捉鱼、虾、贝、蟹;以鱼骨为箭弩猎取禽兽为食;进而饲养与种植稻粟等。考古学家在太平洋两岸发现砖石质网坠、岩浆岩质石臼等;在古巴蜀盆地及其周边等处的古盆塞海岸阶地上,也均发现有古船棺木、绳纹瓦器皿的残片及早期以渔、猎、耕、稼活动为特点的古文化遗迹。即远古国家的起源首先从远古联合国起源开始的,这也与远古早期在非洲的海边活动相关。
远古人类约20万年前从非洲走出,一部分对寒冷有适应能力的约280万年前从青藏高原来到巴蜀盆地的原始人的后裔们,开始追寻他们吃熟食的蜀人的祖籍地,从巴蜀盆地开拓起远古联合国盆塞海文明,到盆塞海干涸的大迁徙,远古联合国被分开的炎黄部落、东夷部落、南方土著壮侗、苗瑶等族群,再度逐渐融合,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汉族在中国最大的族群。“汉族”和古氐羌族、古彝族、古苗族等,从“盘古开天地”起,就是中华民族。那些所谓古氐羌族、古彝族、古苗族等等少数民族,是远古华夏国家共同体政权之外民族的说法,都是不实之辞;相反,他们还可能是“古联合国”的铁杆群落,不改类似居“山寨”之古志,才反有今天的“少数民族”现象。

9#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0-7-3 22:36:59|只看该作者
四、幡然醒悟走出尼人和丹人杂交西来说阴影
1“资阳人”对话吴秀杰教授接近真相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1968年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2000年回东北,在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从事生物学教学,讲授动物学、人体解剖学及生理学。2006年获中科院古脊椎所理学博士学位,并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2004-2009年去美国,作过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佛罗里达洲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访问学者。2008年获中科院王宽诚教育基金会优秀女科学家专项奖;回国到现在,历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从事古人类学人类起源及演化的研究。
2017年3月24日《中国科学报》 第1版要闻,发表记者胡珉琦写的《“许昌人”挑战人类起源说》文章,介绍吴秀杰研究员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的、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的关于“许昌人”的研究成果。其中提到吴秀杰认为,目前的遗传技术手段,是通过现生人类的DNA变异程度,往前推测出古人类的历史。非洲多贡人,是马里中部高原地区到布吉纳法索边境,居住在尼日尔河河湾处的一个黑人土著民族,人口约有60万。多贡人大多数还居住在山洞里,没有文字,只凭口授来传述知识。多贡人玄学的思想体系,要比绝大多数的其他非洲民族来得更为抽象。这方面包括给自然物命名,以及仪式要在天狼星出现于两座山峰之间时举行。远古巴蜀智人也许在约200万年前走进非洲,就加入到人类及文明起源第一个孵抱期,与非洲多贡人的建设和杂交。所以非洲多贡人矮小,类似亚洲曾发现还生存过的印尼的一种矮人。
如果科学认可约20万年前走出非洲有海路,那么印尼这一种矮人,即使可能其DNA有所不同,但也含有在约200万年前,走进非洲的远古巴蜀智人“贡嘎山人”加入到第一个孵抱期,与非洲多贡人的杂交的基因。只因海路迁徙中的曲折,印尼这一种矮人,没有能回到第二个孵抱期的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经历再文明建设和杂交的历练。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在25000年前左右才灭绝,含有在200万年前走进非洲的远古巴蜀智人“贡嘎山人”加入到第一个孵抱期,与非洲多贡人的杂交的基因,只因陆路迁徙中的曲折,也没有能回到第二个孵抱期的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经历再文明建设和杂交的历练,因而在与现代人竞争中,不敌而灭绝所故。
如果“资阳人”的光释光年龄数据的化石年代,被确认为约3.5万年前,是否和2013年中国科学家发现的田园洞人观点一致?因为2013年已经将含量仅占0.03%的田园洞人DNA,成功辨识并提纯出来。这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能够获得核DNA的早期现代人,距今约4万年,也被认为是比较明确的中国地区现代人的直系祖先。中国科学家分析表明,田园洞人只携带了少量古老型人类──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DNA,更多表现为现代人的基因特征,与现在的东亚人种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这正说明“资阳人”与“贡嘎山人”在距今约200万年到约4万年之间,在东亚与非洲之间的去返来回,途中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曾经遭遇过的杂交,并与之混血,个体含有大约2%的这类人种的基因组序列,并不奇怪。
吴秀杰教授没有参加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里,邓涛所长团队的青藏高原远古披毛犀考古和基因提取研究,难以理解远古西藏“贡嘎山人”与青藏高原远古披毛犀的联系。其次,吴秀杰教授自己也承认他们研究“许昌人”,DNA提取并没有取得成功,也就无法从分子遗传学层面分析“许昌人”的基因构成,从而精确推测它与已知的古老型人类或者现代人的亲缘关系。以致她不能把“许昌人”研究,与已有的“资阳人”观点作比较学研究。幡然醒悟走出尼人和丹人杂交西来说阴影,2017年3月26日吴秀杰教授给我们的电子邮件信中说:“我们都在探索未知的过去,许多问题并不清楚,希望通过大家的工作,日益接近真理,或者历史的真实。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认识,甚至争论都是很正常的。谢谢提醒,下一步我会关注资阳人头骨化石的研究!”。
2“资阳人”对话付巧妹教授接近真相
王传超教授在广州演讲中说:从考古遗迹和古生物的化石标本中,去获得古生物的遗传物质,也就是DNA。只不过这个想法看似简单,其实是要克服非常大的困难。古DNA其实一直在摸索阶段,因为把骨头拿出来,可能对它吹一口气,这个骨头上就都是我们的DNA,而不是这个骨头本身的DNA了。其次,古人类去世以后被埋葬在土壤中,DNA会不断地降解掉、不断地片段化,并且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酸碱来腐蚀他们。从一堆已经降解的骨头里去还原这个人,去还原他的DNA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条件非常严格的实验室。在这样严格的条件下,我们从考古遗址里面把古人类的骨头挖出来,钻取粉末后再去提取他们的DNA,然后再去回答这些古代样本跟我们之间的关系──经过30年的建立标准、排除环境中的污染,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的质控,才迎来了古DNA技术的革新。这个叫做二代测序技术,它是一种非常高效、非常便宜的方法。
他举了个例子,在2000年当全世界去测序第一个人的全基因组的时候,花了30亿美元。一个人的DNA大约有30亿个碱基位点,那就约等于1美元才能够测一个位点。而现在花3000块人民币就可以测出来我们整个人的全基因组了。由于价钱便宜由此就揭开了古人类DNA研究的一个高潮。在这种新技术下,2010年德国马普所成功地测序在欧洲广泛分布的尼安德特人的DNA。既然DNA测序技术高效、便宜了,加上有王传超教授和付巧妹教授等在德国马普所培训出来的中国分子人类学新秀科学家,如果真实的“资阳人”头盖骨化石还在,能否钻取一些粉末后去提取“资阳人”的DNA,测序看看跟尼人和丹人基因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呼声下,幡然醒悟走出尼人和丹人杂交西来说阴影,例子不少。付巧妹教授论东南沿海人中的尼人和丹人基因,是王传超教授的师姐。国家媒体有报道,付巧妹教授用古DNA解码人类历史,已让世界瞩目。
2017年付巧妹教授对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研究论证了现代人从北线进入东亚的路线。争论集中在非洲智人是主要贡献还是本地智人至少贡献了一半遗传。解决的办法还是归结到分子遗传学上。在中国出土的古人类化石,能否提取DNA并辨识出是尼人还是丹人还是新的东亚智人是关键。幡然醒悟走出尼人和丹人杂交西来说阴影,2020年5月19日《中国青年报》发表《中国科学家揭开南北方人群迁徙与混合之历史》一文。据记者邱晨辉报道,5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一项关于华夏族群探源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主导,利用古DNA技术开启了一趟寻根之旅,历经8年艰辛探索,逐步揭开东亚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群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及遗传混合的“神秘面纱”。早在2014年付巧妹和团队成员便成功获得北方山东和南方岛屿亮岛的几个关键样本基因组数据,在东亚南北方古人群遗传特点上,也得出了有价值的研究进展。
幡然醒悟走出尼人和丹人杂交西来说阴影发现,在沿着黄河流域直到西伯利亚东部草原的人群里,至少从9500年前起,他们就携带一种以新石器时代山东为代表的古北方人群成分,而中国大陆沿海及台湾海峡岛屿人群,至少从8400年前起,就携带一种以新石器时代福建及其毗邻岛屿为代表的古南方人群成分,而且这两种成分截然不同。我国南北方人的这种演化互动,和欧洲人群截然不同。
付巧妹教授说:在约9000年前农业出现以来,欧洲人群就不断遭遇近东迁徙而来的农业人群,以及欧亚草原人群等外来群体的“大换血”。即外来人群长期在重构欧洲人群遗传信息,对现今欧洲人产生重要影响。据她推断,这可能与我国是稻作和粟作农业的独立起源中心有关,不需要外来人群带来农业,就能够较好地自给自足。付巧妹教授希望利用古DNA技术,未来能一一破解这些谜团,“期待着新一轮中国史前人群研究带来新的解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0:59, Processed in 0.1248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