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2386|回复: 9
 1熊猫
 蜀虎 发表于: 2005-9-1 11:31:02|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复制链接]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作者:据新华社、华西都市报报道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经过10天的公示后,国家文物局2005年08月16日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这是本世纪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彭常新介绍,由国内著名专家联名推荐的这一金饰图案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结合公示期间收集到的社会公众建议,国家文物局最终确定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 GUO WEN HUA YI CHAN”,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 CULTURAL 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标志的标准色彩为金色,也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标志核心位置的金饰文物图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
  据了解,成都市已经着手准备围绕太阳神鸟金饰图当选“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之后一系列的宣传推荐行动。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军说,启用后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将按照有关管理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的文物保护、研究、收藏等领域推广使用,也可按照管理规定用于商业领域。

动感现代感专家赞“神鸟”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物界第一个公认的标志性图案,代言中国文化遗产的消息传来后,成都乃至四川文物考古学界为之沸腾了。
  四川省博物馆副馆长魏学峰认为,中国在20世纪考古发现的文物总数不下数百万计,出土于成都的太阳神鸟能从中脱颖而出被选作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足可见它本身的价值。作为区域性文化巴蜀文化的产物,太阳神鸟图获选,标志着巴蜀文化研究地位的提升。“同时,它也是城市文明之光的象征,对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提升、打造成都城市形象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昨晚,记者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国著名水墨画家邱笑秋先生。他在欣喜之余说:“神鸟金饰图是动感的图腾,美在有韵律,充满了旋律感、音乐感,图案年代虽古老,却不乏较强的现代意识。”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成都市政协委员王锦生欣闻消息后也表示,金沙遗址这一重要发现给出了一个答案,证明“三星堆文化”的中心,数千年前迁移到成都金沙来了,更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太阳神鸟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是长江文化,特别是岷江上游巴蜀文化提高到了一个高度的体现,若干年来只重黄河流域的学界观点,得到了重大突破。”

获评的四大理由
  造型精炼天生好徽识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太阳神鸟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其造型精炼、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

  崇拜太阳凝聚民族精神
  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物出土表现保护成果
  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动感十足蕴涵和谐包容
  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相同的鸟构成。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红色衬底上观看,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据此,专家学者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金饰。
  通过对“太阳神鸟”金饰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含金量达到了94.2%。系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锤炼,最后根据相应纹饰的模具进行刻划和切割,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太阳崇拜的习俗。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邻杨 发表于: 2009-8-19 13:15:43|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不错不错,喜欢这个标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耿纪朋 发表于: 2006-9-14 20:17:50|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崇拜以及把太阳与鸟联系起来既是中国古老的崇拜习俗,也是世界其他民族的崇拜内容。太阳神鸟的图案则体现了中国先民的审美哲学,具有独特性。
 陈学林 发表于: 2006-6-16 17:52:11|显示全部楼层
好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独自飞扬 发表于: 2006-5-31 19:51:10|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神鸟的绝唱

──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金箔饰探析
⊙作者:黄剑华/文

  古代蜀人是世界上最早开采使用黄金的古老部族之一。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金面罩、金虎、金鱼、金璋、金叶饰等黄金器物,已展现出古代蜀人高超的黄金加工制作技艺。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金冠带、太阳神鸟金箔饰、金箔蛙形饰、金喇叭形器、金盒等10件金饰器物,更是图案诡异、风格奇特。其中最令人惊叹的便是太阳神鸟金箔饰。其神奇的图案和绝妙的表现手法,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是从未有过的考古发现。它以简练和生动的图像语言,透露了有关古蜀太阳神话传说的信息,记述了商周时期古蜀国极为盛行的太阳崇拜习俗,为我们了解古代蜀人的精神观念和追溯古蜀时期一些重要祭祀活动的真实情形,提供了极重要的资料。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形制为圆形,内有镂空图案,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0.02厘米,用很薄的金箔制作而成,在工艺上采用了娴熟精湛的锤揲与切割技术。其圆形金箔上的镂空纹饰,如同一幅均匀对称的剪纸图案,可能使用了相应的模具,精心切割而成。无论是纹饰的整体布局或图案的细微之处,都一丝不苟。其图案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图案中心为一镂空的圆圈,周围有十二道等距离分布的象牙状的弧形旋转芒,这些外端尖锐好似象牙或细长獠牙状的芒,呈顺时针旋转的齿状排列。外层图案是四只逆向飞行的神鸟,引颈伸腿,展翅飞翔,首足前后相接,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排列均匀对称。整幅图案好似一个神奇的漩涡,又好像是旋转的云气或是空中光芒四射的太阳,四只飞行的神鸟则给人以金乌驮日翱翔宇宙的联想。
  原始崇拜是人类由洪荒向文明迈进过程中的一个古老话题,在各种原始崇拜观念中,最广泛的就是太阳崇拜观念了。这主要是由于太阳和自然万物的密切关系,对人类的生存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民们自远古以来就对太阳怀着敬畏崇拜之情,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形式。同时由于先民们对太阳与宇宙的观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丰富想像,使得世界各民族中都出现了绚丽多彩的太阳神话。这些以太阳为母题的神话传说,在世界的西方和东方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广为流传,对古代各民族的精神观念和行为方式,乃至整个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阿波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中国古代则广泛传播着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十日神话,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最为显著的例证。中国远古时代的十日神话传说,不仅与西方太阳神话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展示了东西方区域文明的不同特色。
  根据《山海经》等古籍的记述,中国远古时代太阳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是帝俊与羲和的儿子,它们既有人与神的特征,又是金乌的化身,是长有三足的踆乌,会飞翔的太阳神鸟。如《山海经·大荒南经》中有“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海外东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也说“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便是对十日神话传说的记述。《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踆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则是对太阳为金乌化身的说明和解释。远古神话传说中的十日,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或太阳神鸟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这表达了融化于神话之中古代对日出日落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十日神话传说在殷商时期长江上游的古蜀王国中十分盛行,三星堆考古发现对此便有充分的揭示。到了后世,十日神话流传的地域更为广阔,我们在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上,可以看到许多日轮金乌图,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亦有以彩绘方式表现的一轮画有金乌的太阳,便是先秦太阳神话流传后世的反映。在这些生动奇妙的图像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神鸟和太阳的关系,这可能是先民们描述和展现太阳神话最为简洁也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图像语言的发达远远超过文字发展的古蜀时代,先民们自然地盛行采用雕塑和图案来表现十日神话与太阳崇拜观念,这与当时昌盛的祭祀活动相得益彰。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就是古代蜀人心目中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通天神树,既是十日神话传说中扶桑与若木的象征,又是天地之中建木的写照。青铜神树分为三层的树枝上共栖息着九只神鸟,分明就是“九日居下枝”的情景,在青铜神树出土时已断裂的顶部,推测还应有象征“一日居上枝”的一只神鸟。与青铜神树同时出土的还有立在花蕾上的铜鸟、人面鸟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只居于神树上枝的铜鸟。栖息于青铜神树上的九只神鸟都长着鹰喙与杜鹃的身子,鹰是翱翔长空最为矫健的猛禽,杜鹃是深受蜀国先民喜爱的禽鸟,将它们的特征融合成这种具有复合特征的神鸟,大概就是古代蜀人想像中太阳精魂日中金乌的形象吧。此外,三星堆还出土有大量反映古蜀太阳崇拜观念的器物与图像,如青铜太阳形器、圆日形状的青铜菱形眼形器、有圆日图像的青铜圆形挂饰、青铜神殿四面坡状屋盖上的圆日图像纹饰、人面鸟身像胸前的圆日图像、金杖上圆脸戴冠呈欢笑状的太阳神形象等等。这些古蜀时代留下的大量器物和图像遗存,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古蜀王国太阳崇拜祭祀活动的昌盛。
  金沙遗址出土的器物与图像材料,对此亦有充分的反映。比如金沙遗址铜立人像头戴的旋转状的奇异冠饰,就有祭祀者头罩太阳光环的寓意,说明对太阳的敬畏崇拜是古蜀时代一个十分突出的主题观念。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考古发现还揭示了古代蜀人有崇鸟的信仰,并以鸟为图腾,尤其是凤鸟与太阳神鸟在古代蜀人精神观念中占有特殊地位。而古蜀族的崇鸟观念与鸟图腾,又与太阳崇拜和太阳神话相互交融,两者通常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对此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中国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神话传说中,帝俊和黄帝都是世界东方的大神,具有类似古希腊神话中最高神祗宙斯一样的煊赫身份。如果说中原传世文献中记述的黄帝是黄河流域远古先民们心目中掌管天庭和人间的最高统治者,那么《山海经》等古籍中记载的帝俊就是中国南方文化系统中主宰宇宙和世界的天帝了。帝俊不仅与羲和生有十日,还和常羲生了十二月,同娥皇生三身之国,此外还有许多后裔,例如《大荒东经》说“帝俊生中容”、“帝俊生帝鸿”、“帝俊生黑齿”,《大荒南经》说“帝俊生季”,《大荒西经》说“帝俊生后稷”,《海内经》说“帝俊生禺号”、“帝俊生晏龙”、“帝俊有子七八人,是始为歌舞”等等。这些记述构成了一个具有浓郁南方地域特色的帝俊神话传说体系,其中帝俊的后裔都特别崇尚神鸟,大都有“使四鸟”的习俗。据袁珂先生考证,实际上帝俊也就是南方文化系统中玄鸟的化身,因“帝俊即殷墟卜辞所称‘高祖夋’者”,从字形看夋在甲骨文中是一鸟头人身的象形字,可知“帝俊之神,本为玄鸟”。这同黄河流域“玄鸟生商”的传说含义是一样的,表达了是殷商和古蜀等古代部族都有强烈的崇鸟的信仰观念。正因为帝俊是中国南方神话系统中玄鸟的化身,所以帝俊的子裔都和神鸟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出土资料看,这种崇尚神鸟的信仰观念,在古蜀族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铜鸟,便是很好的说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饰,上面刻画了绕日翱翔的四只飞鸟,就是《山海经》中所述帝俊之裔大都“使四鸟”的生动写照。太阳神鸟金箔饰的制作者和使用者,可能以此来表明他们都是帝俊的后裔,同时也表明他们和十日的亲缘关系以及对太阳神的崇奉之情。
  这里我们还应提到金沙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三鸟纹有领璧形器,是与太阳神鸟金箔饰有着同样丰富内涵的珍贵器物。这件有短柄的青铜有领璧形器,整体为圆形,中央是圆孔,圆孔周围有凸起的高领,器上的扁平矩形短柄由于较短不能握手,可能起插件的作用,应是插在基座上或连接某件器物的榫头。该器的尺寸为:直径10.24~10.36厘米,孔径4.03~4.31厘米,领高2.9厘米,边轮宽2.67厘米,短柄长2.26厘米,厚0.2~0.33厘米,重量为280克。令人注目的是在该器宽平的边轮两面,均铸刻有相同的飞鸟图案。其图像纹饰以边轮外廓的两圈旋纹为边栏,围绕着璧形器的圆孔布列着三只首尾相接、展翅飞翔的神鸟。采用阴线刻画的三只神鸟,手法简练,线条流畅,想像生动,栩栩如生。形态上,三只神鸟同样颈向前、鸟腿后伸,作腾空飞翔之状。同时还细致地刻画了飞鸟的钩喙圆眼、华丽的长冠和飘逸的羽毛。同太阳神鸟金箔饰相比,这件青铜三鸟纹有领璧形器不仅尺寸大小相近,而且在图像纹饰所表达的象征含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周围有凸起高领的圆孔,不就是圆日的象征吗?三只神鸟所表现的不同样是托负着太阳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行的情景吗?很显然,这件器物同样是古蜀时代昌盛的太阳神话传说和太阳崇拜观念的产物,是古蜀族以太阳崇拜为母题的祭祀活动中的一件重要器物。
  当然,太阳神鸟金箔饰与青铜三鸟纹有领璧形器这两件器物图像也有一些微妙的差异,比如托负太阳展翅飞翔的神鸟,太阳神鸟金箔饰为四鸟,青铜有领璧形器为三鸟,在象征含义上是否有某些微妙的不同?是否反映了远古神话传说中相同母题内的多种内容?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析和弄清的问题。
  从古籍文献中的记载看,《山海经》中曾有多处关于帝俊之裔“使四鸟”的记述,如《大荒东经》中说“有葛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晏龙……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据袁珂先生考证,使是役使之意。“使四鸟”或“使四鸟:虎、豹、熊、罴”可能是说役使的既有四鸟,也有四兽。而只有帝俊的后裔,才有这种役使四鸟与四兽的能力。在这些神话色彩很浓的不厌其烦的传说记述中,除了十日神话与崇鸟观念,似乎还反映了一种驱使和驾驭太阳神鸟的想像,太阳神鸟金箔饰上刻画的四只驮日飞翔的神鸟,与“使四鸟”的记述显然并非是简单的巧合,可能就包括了多重含义。
  《山海经》中又有关于三青鸟与五彩鸟的记述,同样是非常奇妙的神鸟。如《西山经》说“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大荒西经》说,大荒之中,西有王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骛,一名曰少黧,一名曰青鸟”;又说“有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海内北经》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这些记述中的三青鸟与五彩鸟都非同凡响,也是古代先民崇鸟观念的反映。《山海经》中虽未见“使三鸟”之说,但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已含役使之意,而且三青鸟与五彩鸟皆是三只。袁珂先生认为,通过这些记述可知,“三青鸟者,非宛转依人之小鸟,乃多力善飞之猛禽也”。金沙遗址出土青铜有领璧形器上的三只神鸟,那华美的冠尾和矫健的飞翔之态,是否也与上述的神话传说有关呢?
  值得提到的是,为西王母取食的三青鸟,在宋本中作“三足乌”。《史记》载司马相如《大人赋》中也说“亦幸有三足乌为之(西王母)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还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河图括地象》中也说“有三足神乌,为西王母取食”。所以郭璞认为三青鸟即为三足乌。袁珂先生亦持相同看法,认为此说有理。我们知道,《淮南子·精神篇》中说的“日中有踆乌”,即为三足乌,又称为阳乌或金乌,被认为是日之精魂。古籍《洞冥记》中则又说三足乌是羲和役使的日驭。由此可知,它们实际上都是太阳神鸟,属于十日神话与太阳崇拜观念母题范围内的不同传说。这里附带要提到西王母神话传说的起源传播,其中浓郁的巫术色彩、复杂的精神内涵(如魂归天门观念、升天成仙思想、龙虎座透露的图腾崇拜意识和信仰习俗,以及三足青鸟的特殊象征含义等等),都与古蜀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于三足乌究竟是什么形态,因古籍中并无记述而不得其详。求诸出土资料,我们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可以看到许多关于三足乌的描绘,有的在圆日中刻画一只飞翔的金乌,有的将圆日刻画在阳乌的胸部作展翅翱翔状,还有的则将三足乌雕刻成有三条鸟腿的奇异模样立于日轮之中。这些描绘丰富多样,并无统一的模式,大概都是后世对于远古神话的一种想像式的解释和表现。这些图像(特别是三足乌刻画成三条鸟腿的怪谲之态)曾遭到汉代学者的诘难,王充对此就大不以为然,《论衡·说日》说“儒者曰:日中有三足乌,月中有兔、蟾蜍……审日不能见乌之形,通而能见其足有三乎?此已非实”。实际上在商周以降的图像纹饰中还有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常常将三足乌描绘成绕日飞翔的三只神鸟。例如战国时期和秦代一些铜镜上的三鸟环日图,三鸟均为一足,有学者认为“可能为三足乌传说的演变”,还有汉代瓦当上绕日飞行的三鸟纹,表现的也是同一个主题,可知三足乌的数量应为三只,“也可以看作是以‘三青鸟’形式表现的日精”。
  将这些图像资料作为参考,现在再来看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有领璧形器,上面刻画的三只神鸟也是典型的长颈单足、羽尾华丽、展翅绕日飞翔之态,显而易见就是对太阳神话传说中三足乌的一种形象表现。从时代的承袭演变关系来看,正是古代蜀人这些含义丰富、构思绝妙的图像,对后世的图案纹饰产生了积极而久远的影响。不仅战国与秦代的铜镜上有三鸟环日图,汉代瓦当上有绕日飞行的三鸟纹,而且在汉代画像石《羿射九日》图中刻画的栖息于扶桑神树上的也是三足金乌,可知这在古人心目中皆是对三足乌最为生动的表现。
  金沙遗址青铜三鸟纹有领璧形器上圆孔与凸起圆形高领所象征的日轮,以及太阳神鸟金箔饰上漩涡状的太阳图像,说明古蜀族对崇尚的太阳形态有多种表现方式,或作圆日之形,或刻画成光芒四射的旋转之状。其实,这种不拘一格、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我们在仰韶文化以来的彩陶上和原始时期的岩画上都可以看到各种形式描绘的太阳图像,在青铜纹饰上更有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表现,可谓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史前彩陶上,据考古工作者研究认为,“图案最具代表性的是与天体有关的日珥纹、太阳纹和飞鸟纹等,日珥纹围在光芒四射的太阳周边、太阳纹有的直接将太阳画作圆圈,周边绘出射线,有的还在中间加一圆点,有的将射线用阴纹表示”。图案中有的主体太阳纹还以红彩涂实,并在周边用深棕色绘出数道射线,以表示太阳的万丈光芒。在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出土的大量彩陶上,也有多种圆日图案,特别是半山类型时期旋纹已成为彩陶上的主要花纹,将强烈的旋动感表现得十分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太阳的形象成为彩陶图案纹饰中描绘的重要对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河村类型彩陶上的太阳纹有时和变体多足鸟纹画在一起,可能有一定的寓意”,“彩陶图案上的这种变体多足飞鸟纹,有着红色的头,展拓着长翼在空中飞翔,使画面充满了阳光般的热烈气氛”,使人油然联想到关于太阳神鸟的远古传说。张朋川先生认为“这种鸟纹与太阳纹相结合的图案,也许反映了以鸟为图腾的氏族是崇拜太阳的”。结合古代传说来看,“在汉代的帛画、石刻等文物中这种寓鸟于日的图像屡见不鲜,而许多日中金乌与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正面鸟纹都画成三足,如果这不是偶合的话,那末彩陶上的这种鸟和太阳结合的花纹可能是崇拜太阳的鸟为图腾的氏族的图腾纹样在彩陶上的反映"。还有学者认为,仰韶文化彩陶中,有的鸟纹背上有太阳纹,像鸟背负着太阳而飞,同时还有以几何形变体花纹组合的许多形式。这说明古代太阳鸟的神话传说,早就存在于彩陶文化时代。此外“半坡类型彩陶有以人面纹为太阳形的象征……展示了太阳纹为人格化神灵的寓意象征和被崇拜的宗教意识”,而“以红彩为太阳形象征的寓意手段”以及采用红黑彩并置形式来表现“太职光彩的照耀,使彩陶花纹具有绚丽灿烂的风格与强烈浓郁的风采,再现了对太阳神崇拜的炽热情怀”。
  在我国许多地区广泛分布的原始时期的岩画上,太阳同样是表现的主题,并有多种形式的描绘。如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就描绘了三个灿烂的太阳,画面中以太阳图案为中心,还环绕着人、兽、农具、祭祀坑与星辰符号等。贵州的一些岩画也画有类似的多个太阳图像,如黔中开阳县画马崖岩画中的太阳纹图形就甚多,大都“表现出具有圆形光体和辐射光芒,有的与铜鼓鼓面的太阳纹饰很类似”。在新疆和阗境内发现的岩画上,也有凿刻的三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可见那时对太阳崇拜的炽热,说明“原先生活在阿尔泰山和伊犁一带的塞人也把太阳神作为他们的最高神祉崇拜”。在内蒙古阴山岩画中,有一幅著名的拜日图,刻画了一人双手合十,高举过头,跪地向太阳虔诚祭拜的情景。云南沧源岩画中刻画的太阳,有的为人头之形并散射着光芒,有的则将头戴羽饰作法祭祀的巫师形象与光芒闪耀的太阳刻画在一起。广西宁明花山岩画不仅刻画了许多光芒四射的太阳,还描绘了众多高举双手作呼唤祈祷状的人形,表现的可能是远古先民们的大型祭日场景。此外,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象牙片上,雕刻的太阳由多个同心圆构成,外圆上端刻有浓烈的火焰状,形似太阳的光芒,圆日左右还刻画了昂首相望振翅欲飞的双鸟,被称为双鸟太阳图(亦有名之为双鸟朝阳图的)。有学者认为,这种将鸟形或鸟纹与太阳的画面纹饰连在一起,应是先民将鸟信仰与太阳信仰糅合一体的独特展示。
  在三星堆出土的展现太阳崇拜观念的青铜器物上,雕铸的太阳图像大都为凸起的圆日形状,如大量的青铜菱形眼形器。有的为双圆形,中间有象征性的发射状芒,如青铜太阳轮形器。有的太阳外圈呈火焰状,如青铜人首鸟身像胸前的圆日纹饰等。同时也有其他表现形态,例如二号坑出土的一些圆形铜挂饰上就有多种圆日纹饰。其中一件中间为圆日,围绕着圆日为漩涡状的炯纹,采用阴线雕刻的手法使图像凸凹分明,显得简洁明快,格外生动。这与金沙遗址青铜立人像头上所戴旋转状奇异冠饰的寓意,以及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饰的内层图案风格极其相似,都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在象征手法与文化内涵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大量的圆形或双圆形表现的圆日图像,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器物在构思创意和审美情趣方面更显示出相互媲美的一致性。这些都说明了金沙遗址和三星堆太阳神话和祭日活动的昌盛,说明了二者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崇鸟和崇拜太阳,不仅是古代蜀人精神世界中的主题观念,而且是古蜀各部族的共同信仰。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箔饰和青铜三鸟纹有领璧形器都通过绝妙的图像纹饰,生动地层现了古蜀时代崇鸟和太阳崇拜的精神观念,堪称太阳神鸟的千古绝唱。
源自:《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刘兴华 发表于: 2005-9-1 19:41:56|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神鸟图,寓意深远,精美绝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纸帆船 发表于: 2005-9-1 13:30:48|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神鸟,极富现代意识的古老图案,偶一直认为其在形式感与寓意性甚至超过中国另一个著名图案阴阳鱼形图。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5-9-1 13:17:11|显示全部楼层

双鸟朝阳何以不敌四鸟绕日

  经过公示,国家文物局日前确定采用“四鸟绕日”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在公示期间,浙江宁波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双鸟朝阳”图案与四川金沙遗址的“四鸟绕日”图案之间的标志之争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图案类似反映中华文明同出一源
  8月3日,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作为备选方案,在国家文物局网站上公示后,在宁波引起强烈反响。宁波方面认为,“双鸟朝阳”与“四鸟绕日”的图样花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反映了华夏祖先对鸟和太阳神的崇拜;质地一为象牙,一为黄金,都是极其珍贵的材料;但“双鸟朝阳”的诞生年代比“四鸟绕日”早了3000多年。
  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馆长叶树望为此向国家文物局发去报告,对正在公示中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提出建议,申述“双鸟朝阳”参与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竞争的理由:太阳神鸟的图案,早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出土文物中就被发现,其中一件象牙雕刻件,刻有“双鸟朝阳”图案,太阳上方是熊熊燃烧的火焰,两侧护卫着一对像凤凰一样的鸟,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图案细腻逼真。
  宁波市政府驻杭办事处主任陈国强则表示,华夏民族对太阳和鸟的崇拜历史悠久,不仅仅在金沙遗址、河姆渡遗址有发现,在长沙马王堆遗址、山东大汶口遗址也有发现,图案大多类似,并无质的区别。他建议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在金沙、河姆渡、马王堆、大汶口等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中汲取精华,博采众长,以此表达整体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竞争寓示文化资源意识在觉醒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军说,余姚方面只是申述了理由,并没有进一步以“双鸟朝阳”为主体做出标志设计方案。就标志征集的实施程序而言,“双鸟朝阳”最终没有纳入考量视野。
  对“双鸟朝阳”申述的理由,许多专家不以为然。“作为标识,图案漂亮至关重要,至于文物出土年代的早迟倒没有多大关系。”文物专家谢辰生表示:“从我国鼎盛时期文物的代表性来说,‘四鸟绕日’当然不如青铜器,青铜器固然好,但形象感不强,很难做成标识。后来宁波余姚提出的河姆渡时期‘双鸟朝阳’存在同样的问题,即实物复杂,标志构图很难简洁化。”文物专家宿白说,任何一种标识,越简单越抽象,含义越丰富,就越容易被接受。许多专家认为必须向公众澄清一个概念,即此次是征集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而不是评选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专家们说,“四鸟绕日”的获评理由有四:一、造型精炼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二、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本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四、动感十足,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而宁波方面则认为输在“推广不力”。成都市政府近两年来已对金沙遗址的形象进行了大规模的包装、宣传,如编排了反映金沙遗址内容的大型音乐剧《金沙》到北京公演、组织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到国内外展览,让外界对金沙遗址尤其是“四鸟绕日”留下了深刻印象。看来,“双鸟朝阳”与“四鸟绕日”之争,远远超出了标志竞争本身,它代表着文化资源意识的觉醒。“文化产业”大旗猎猎,如何将蓝图变成现实,充分占有和利用文化资源尤其是无形资产才是重要的抓手。许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源自:《人民日报》 (2005年08月19日 第十一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5-9-1 12:19:53|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神鸟”申报揭秘
⊙作者:四川日报记者:张珏娟/文


  998件中国文物保护标志设计作品中,“成都标识”意外“突出重围”,当选中国文化遗产标志。16日,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揭开太阳神鸟冲刺的惊险一幕。

惊险:差点拿不到“入场券”
  2004年3月,国家文物局举行了中国文物保护标志设计征集大赛,持续至8月的征集活动,共收到了998件作品。经过反复比选,由北京正邦公司设计的以“鱼”外形和类似“文”的文字图形为主要图案的设计标识评为一等奖。当时,参赛作品中,尚没有今天已成功当选图标的太阳神鸟。
  “我们并没接到正式的大赛通知,这里边有个信息错位问题。”一句话,没有申报。
  太阳神鸟的亮相实属偶然,一出音乐剧《金沙》让它进入了评选视野。今年5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来到成都,在观看音乐剧《金沙》时,剧中反复出现的太阳神鸟图案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演出结束后,他无意当中谈到了去年评选国家文物保护标志一事,并遗憾地表示,太阳神鸟错过了大赛太可惜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只要没有颁奖确认,成都的太阳神鸟就有希望,我们一定要争取!”成都市文物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紧张地准备材料全力争取最后一搏。

激烈:紧张3小时
  准备好的材料如何递交大赛?按国家文物局规定,只要有我国5位泰斗级的专家联名推荐,专家就能对该图案破例进行论证。
  申报人员连日展开工作,详细准备了包括《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的说明》、《太阳和凤凰的颂歌》等多种材料,并迅速邀请到了包括中国文化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组组长、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组组长等在内的5位中国文物界泰斗专家联名推荐太阳神鸟。推荐信终于在连轴转中送到了国家文物局。
  “成都市一直都想推太阳神鸟为成都市徽,但为了这次评选,毅然放弃让太阳神鸟成为成都市标志。”因为,成了市徽就不能申报遗产标志。6月14日,由成都市领导带队的文物专家组专程赶往北京,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太阳神鸟的情况,并表明全力支持国家事业,放弃太阳神鸟成为成都市标志的态度。
  6月28日,国家文物局终于组织专家对太阳神鸟进行评审。专家论证会由史学专家和美术界专家组成,太阳神鸟与大赛获得第一名的“鱼”被专家一同论证。论证会整整开了3个小时,会议室里一片激烈的讨论声。由于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史学专家基本认同太阳神鸟。”反对方的理由出在设计上,鱼图案与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相对比较接近。文物专家却认为,鱼不具代表性。你来我往的论证反复了3小时。最终结论:太阳神鸟可以进入评选,但图案太复杂,要进入最后公示必须进一步修改、简化。原汁原味的出土文物如何重新“包装”?谁来设计?新的难题再次出现。

争论:“原图”保卫
  要简化太阳神鸟,成都市的领导和各界专家都表示反对,太阳神鸟的图案中的每只鸟和每道太阳光芒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寓意,是不需要重新设计的完美图形。市文化局长朱树喜说,论证会的建议难住了大家,做还是不做?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决议”还是要执行的。
  而此时,中国文物保护标志设计已经正式拓展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设计,涉及范围更宽广,意味着太阳神鸟的担子更重了。于是,申报组开始八方奔走,寻找太阳神鸟的设计者。从四川到北京,能想到的知名设计公司、设计专家都找了,但图案都不尽如人意。怎么办?“找正邦试试?”一个声音打破沉寂,焦急的申报组似乎灵光一现:“对啊,他们在美术设计上不是很权威吗?”可又有人担心,“正邦之前可是我们的对手,会接招吗?”
  带着疑问,申报组再上北京,争取正邦的美术支持。“没想到他们很爽快,当即表示同意。同时他们也认为太阳神鸟已经是完美的文物图案了。”朱树喜说,经过几番协商,双方决定携手推出三套方案,让专家组比较确定。第一方案为不简化方案,对太阳神鸟不加任何修饰、原图原形地使用;第二方案为完善方案,将太阳神鸟图案修改为2条龙和2只鸟;第三方案,对太阳神鸟图案做“减法”,将4只鸟简化为3只鸟,12道光芒简化为9道光芒。
  经过专家比较,太阳神鸟图案以原图原形的方式进入7月31日的公示,也最终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主体标识。

更多内容请看主站history/bashu/jinsha.htm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5-9-1 11:41:01|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金饰的说明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图案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一:金沙遗址发现经过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对古代蜀国历史的模糊认识。这种认识流传了数千年,随着1986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发现,古蜀国光辉灿烂的文明第一次呈现在世人眼前。
  当新世纪的钟声刚刚敲响,2001年2月8日,在成都近郊的金沙村的管道施工中,挖出了部分铜器、石器等文物,考古人员随即展开大规模科学发掘,大批金器、玉器、铜器和象牙不断出土,令人惊叹不已!2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件特别的金饰件被发掘出土,刚出土时金饰件已被揉成一团,在考古人员认真科学记录之后,小心翼翼将金饰复原展开──金饰上刻划的“太阳”和“鸟”的图案清晰地呈现出来,伴随着显示王权的大量玉器、金器的出土,足以证明这件金饰极有可能就是古蜀王举行盛大祭祀典礼遗存下来的“宝物”。考古人员没有想到的是这件造型精美,寓意深刻的金质饰件在4年之后的今天成为中国文化的标识!

二:金沙遗址发现的价值
  经过考古工作者长达4年的勘探与发掘,可以确认的遗址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已发掘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一般居址、大型祭祀场所、墓地等重要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象牙、陶器等珍贵文物上万件,主要器型有金冠带、金人面具、太阳神鸟金饰、鸟首鱼身纹金带、金盒形器、金喇叭形器、金球拍形器、金蛙形器、金鱼形器、金蝉形器、铜立人像、小人铜头、铜立鸟、铜牛首、铜兽面饰、铜虎、铜曲刃戈形器、铜璧形器、铜方孔器、玉琮、玉璧、玉环、玉璋、玉圭、玉戈、玉矛、玉钺、玉戚、玉凿、玉斧、玉锛、神人玉头像、玉贝形佩饰、玉镯、石跪坐人像、石虎、石蛇等。大量与古蜀国最高统治者有关的遗存和遗物的发现,表明金沙遗址是三星堆文明衰落之后在成都平原崛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推测应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代蜀国的都邑所在。金沙遗址是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地区继三星堆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被评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金沙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由5座房址组成,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我国西南地区同时期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基址;超过5000平方米的祭祀遗存,是我国商周时期保存最好,延续时间最长,祭祀遗迹和遗物最丰富的祭祀遗存之一。金沙遗址已出土金器200余件,工艺精湛,艺术表现力极强;玉器达2000余件,种类丰富,制作精细;圆雕石像造型生动;漆木器,纹饰精美,保存较好;数以吨计的上百根象牙的出土举世罕见。
  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证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起源中心之一,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空白。
  在四川古史传说中,曾留下了许多与黄帝、颛顼、大禹有关的记载,说明古蜀族与华夏祖先有着极深的渊源。在殷墟甲骨卜辞中至少有70条记载了蜀与商之间的关系。大量的出土器物证明,四川盆地的先秦考古学文化受到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甘青地区等文化的强烈影响。如玉璋、玉钺、玉戈、玉牙璧、多孔玉刀、单节玉琮、玉圭、石矛、陶盉和部分铜容器残件等均具有三代中原同类器物的特征;十节玉琮应是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辗转流传而来;金沙遗址出土的凹刃玉凿在云南、广西、越南等地也有发现。这表明金沙遗址与周边考古学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金沙遗址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考古学实证。
  金沙遗址的发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太阳神鸟”金饰的说明
  “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相同的鸟构成。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红色衬底上观看,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据此,专家学者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金饰。
  对金沙遗址出土金器样品进行成份分析,可以确定金器含金量均超过80%,其中“太阳神鸟”金饰的含金量达到了94.2%。从金器元素组成分析,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通过金相检验,表明金器都是热锻成型。“太阳神鸟”金饰系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锤揲,最后根据相应纹饰的模具进行刻划和切割。
  太阳神鸟金饰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太阳崇拜的习俗。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常常将太阳与鸟联系在一起,古代文献中就有许多关于太阳和神鸟的记载。
  《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也。”
  《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其叶如芥。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山海经·大荒经》:“帝俊生中容,……使四鸟。”
  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太阳鸟就是阳乌和凤凰,凤凰的“凰”字(即“皇”字)正像太阳鸟的形状,被赋予了美丽辉煌和崇高无上的含义。“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神话,东方民族的鸟生传说,凤鸣岐山的受命故事,乃至于三皇、五帝和秦汉以后最高统治者的称号,都与太阳和凤凰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量的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太阳崇拜习俗,仰韶文化文化陶器上所绘的鸟纹,其背上驮一大圆点,正是太阳鸟的形象,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双鸟负日”骨雕和“双鸟朝阳”牙雕,凌家滩遗址出土了八角星纹玉版和太阳纹玉鹰,在良渚文化中,太阳和鸟纹也常常出现在一些代表神权与王权的器物上,如玉璧、玉琮上的一些刻纹,红山文化墓葬中发现人头上立有玉鸟,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尊上刻划了与太阳有关的符号,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方鼎有呈旋转状的太阳纹,铜鼓的鼓面中心也常常装饰为太阳纹。到了汉代有关太阳与鸟的文物出土更多,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有一只金乌栖息于太阳中,满城汉墓里有鸟衔太阳铜灯,汉代画像砖上还有双凤衔日图像。以上这些实物都是中国古代民族崇拜太阳及阳鸟的真实写照。
  在出土的中国古代有关太阳崇拜文物图案中,以成都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最为精美,其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韵律,所表达的内涵寓意深远,是古代人民深邃的哲学宗教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十二道顺时针旋转的光芒与四只逆向飞翔的神鸟,表达了远古先民对太阳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太阳神鸟”是希望的象征,体现了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四凤绕阳,祥瑞吉祥,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太阳神鸟给人以巨大的感召与动力,并伴随着现代中国一起腾飞。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2:39,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