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1025|回复: 10
 不取 发表于: 2015-7-17 10:23:4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外交官] 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拜登政府被“锁”在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中

 [复制链接]
  傅立民(Charles Freeman)曾在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破冰之旅中担任翻译,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见证人。
  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65年进入美国国务院成为了一名职业外交官。他会包括中文和阿拉伯语在内的四种语言。曾在1990~92年两伊战争期间任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不取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不取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不取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不取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不取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不取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6-9 06:14:39|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拜登政府被“锁”在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中

源自:环球网
原文标题: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拜登政府被“锁”在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中

  [环球时报记者 于金翠]“傅立民先生的这篇文章讲出的是我们都知道的、确确实实存在的,但美方一些人却刻意忽略或者漠视的基本事实。简而言之,中国不是威胁,美国才是威胁……美方应当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上,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听进去包括傅立民先生在内的美国和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正义声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5月的一次例行记者会上,为曾担任过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美国驻华公使的资深外交官查尔斯·弗里曼(中文名傅立民)一篇谈论中美关系的文章点赞。傅立民刊发在澳大利亚亚太事务研究网站“东亚论坛”上的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批评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半个世纪前见证过中美关系“破冰之旅”的傅立民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坦言,中国不会对美国本身构成威胁,而美国为保住过去的垄断地位切断同中国的科学技术、经贸往来甚至通过军事手段威胁对抗中国崛起都是徒劳的。

拜登政府被“锁”在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中
  :您在“东亚论坛”刊发的《华盛顿正在打一场注定会输的对华比赛》一文受到国际舆论的关注。您认为美国近期的对华政策将被证明是“适得其反的”,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美国要与中国竞争,美国必须采取以竞争为目的的政策,而不是旨在阻碍中国进步的政策。保护主义是承认没有能力竞争,它降低而不是提高经济效率。认为通过切断同中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贸易往来就能保住美国过去的垄断地位是一种妄想。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来对抗中国的经济崛起也是不切合实际的做法。中国大陆对台施加压力是对美国政策误导性变化的回应,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就不利于美中双方管控台湾问题和避免战争。

  :近日,当有记者提到您的文章和观点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记者会上回应说,“如果要竞争的话,中方也不会回避,但是这个竞争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应该遵守市场规则,而不应下绊子、用强权来剥夺其他国家正常正当的发展权利”。对此,您有何回应?
  :尽管中国对美国在东亚和全球的主导地位是固有威胁,但我不认为中国会对美国本身构成威胁。在我看来,为了更好地跟中国竞争,我们应该鼓励美国人加深我们对中国的了解,而不应该采取政治上“省事”但不正确的概念来看待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您前不久撰文说,拜登总统正面临复杂的政治选择。在一些中国学者看来,尽管拜登个人风格和前总统特朗普差别很大,但在他上台后,美国的对华政策似乎仍是特朗普时期政策的延续。您如何看待这种延续?
  :在我看来,因为美国民主党摇摇欲坠的国会多数席位,以及那些似乎尚未适应全球政治新现实的内阁成员,让拜登政府被“锁”在了特朗普的对华政策里。我目前还预见不到任何改变,除非并且只有到美国国内政治力量的平衡发生变化或外交政策失灵时,人们才很明显地意识到──美国必须采取新的对华政策。

  :美国政府决策圈对您的观点是否有回应?
  :我认为,当美国犯错时,作为一个意识到这一点的公民有责任大声说出来,这样做的权利一直是美国民主的强大力量之一。但现在,在美国,“政治正确”意味着与流行叙事不一致的观点通常会被忽略。

  :是的,美国似乎已被竞选政治绑架,在任官员必须对中国强硬表态才能赢得选票。这使得美国的整体对华氛围陷入冰冷。中美在一些问题上的合作,比如气候变化,可以缓解这种僵局吗?
  :很可惜,我认为,两国仅在气候问题上的合作不足以恢复美中关系的理性。这种合作主要是在多边层面进行而不是双边层面。美中近期关于新疆问题的争议,以及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准备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及其他部件实施制裁,都让恢复双边合作的努力面临困难。

美国缺少有战略眼光和勇气的领导人
  :今年是基辛格秘密访华50周年,而您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的翻译。那场“破冰之旅”结束了中美两国相互隔离的状态。回顾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历史,您最想和中国读者分享的感触是什么?
  :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的“破冰”表明──通过双方都能获益的方式定义双边关系能带来好处。但如果以不可调和的分歧来定义双边关系,则会陷入僵局或者互相伤害的冲突之中。

  :美国还可能会有另一位基辛格吗?
  :美国是否可能有另一位基辛格?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问美国是否还会有另一位像尼克松总统一样具有战略眼光和勇气的领导人更为合适。在我看来,在美国当下的政治中,还没有人在对外交事务的认识或政治家的气度上能与尼克松媲美。我非常希望我的这一看法能被证明是错误的。

“人不能两次访问同样的中国”
  :过去50年,中国的哪些变化让您最感慨?您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是什么时候?
  :跟以前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和隔离使现在去中国难了很多。即使没有疫情,我也因年纪太大很难再去中国。我已两年多没有踏足中国,我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再到中国。我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每次到中国,我都能观察并学到一些新东西。让我改一下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话,人不能两次访问同样的中国(套用人们熟知的哪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编者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美国执政者和一些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威胁,为什么会有这些误解?
  :目前,美国的治理体系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像其他许多美国人一样,我认为我们必须反思自己的失败并采取修正措施。但中国跟我们的问题没有关系。对美国来说,中国共产党既不是威胁,也不是适合美国社会的治理模式。

  :过去两年,《环球时报》还专访过您的儿子(美国全国商会亚洲事务高级副总裁)傅瑞伟、女儿(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主任)傅瑞珍博士。为什么您和您的家人都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我代表不了我的孩子们,只能说说我自己。我之所以寻求更好的美中关系原因很简单──我一直认为这对我的国家持续有利。

  :据了解,您的孙辈中也有的精通中文,正在向第三代“中国通”发展。您经常和他们谈论中国的话题吗?
  :我的孙辈们在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听他们谈论中国,我也学到很多东西。但很可惜,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使这种家庭内部的交流和对话变得不那么频繁和富有成效了。

  :您觉得美国新一代“中国通”和老一代“中国通”有什么区别?有一种说法是:您这一代老“中国通”对一穷二白的中国如何通过改革开放发生巨变感同身受,可以理解中国的发展之难,但年轻一代没有这样的情感,容易产生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是这样的吗?
  :显然,那些亲眼见证中国从孤立、贫穷变得与世界联系紧密、繁荣和创新的人,与那些从来没有为中国的积贫积弱、内外政策失败以及易受到外国攻击担心的人,对中国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外交和对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做到有“同理心”,而分析和制定政策的最大失败是源于对过去的无知和将自己的偏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习惯。
  修正目前美中两国社会存在的那些普遍的对彼此的错误认识需要“同理心”。在我看来,现在美中两国的学者和外交官都缺乏这种“同理心”。这就意味着一方想的或者说的对对方来说更具有冒犯性而不是有所帮助。我认为,加强联系是纠正这种情况的关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湖南人 发表于: 2021-5-30 07:54:22|显示全部楼层

傅立民:现在中国有能力主动迈出第一步

源自:中国新闻周刊
原文标题:傅立民:现在中国有能力主动迈出第一步
⊙记者:曹然

  我明白中国是从哪里来的
  走了多么远的路
  我的看法自然与那些在中国富起来之后
  才接触中国的人不同


7474-kquziii4510945.jpg

  上世纪80年代初,傅立民(Charles Freeman)是美国国务院极少数相信中国会坚持改革开放的官员。如今,在美国政府强调对华竞争时,他又指出美国很可能输掉与中国的“比赛”,并主张停止贸易战、增加对华接触,将重心放在提升美国自己的竞争力上。
  对于傅立民近期关于中美关系的论述,5月11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听进去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正义声音。”
  但在华盛顿,傅立民的声音面临诸多质疑。“我显然是少数派。”如今身为布朗大学高级研究员的傅立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说。
  现年78岁的傅立民担任过分管非洲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驻沙特大使,但他的外交履历更多还是与中国的“交集”。1972年,傅立民作为首席翻译陪同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他将尼克松口中的“parallel”翻译成“殊途同归”,得到周恩来的赞扬。尼克松指着他对周恩来说:这将是未来的美国驻华大使。
  随后,傅立民在驻华公使任上参与了“三个联合公报”谈判、台海危机应对、“熊猫外交”开启,上世纪90年代又以国防部助理部长身份重启中美防务对话。
  傅立民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拜登政府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续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但不排除对一些严重损害美国利益的政策进行局部调整;而从长远看,美国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必须与中国合作”的领域。
  当地时间5月1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表决通过《无尽前沿法案》,待参众两院及美国总统批准即可生效。这项500多页、总投入金额超过1100亿美元的法案,被认为释放出美国通过政府手段推动科技发展和技术保护的强烈信号。对于这项法案,傅立民直言,切断与中方的科研联系“是愚蠢的,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中美在当下不应滑向更激烈的对抗,而应先管控住分歧。

中美关系恶化,主要责任在美国
  :你最近在文章中认为,美国可能会输掉目前与中国的竞争,主张美国应继续保持对华接触政策。但在华盛顿,很多专业人士甚至传统的“知华派”人士,正从支持同中国接触转向支持与中国竞争。如今你在华盛顿是“少数派”吗?
  :我显然是“少数派”。这并不特别困扰我,因为我觉得我是对的,其余人是错的。我知道我说的话在中国和美国听起来不一样。我的观点是,如果美国将“与中国竞争”作为中美关系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应该做得很好,而不是犯下错误。
  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事实:需要更多的投资,需要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使其在内部更具有竞争力。我们绝对不需要搞保护主义,因为那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率。
  但现在美国的大多数人的观点已经变了,大约90%的美国公众对中国持怀疑甚至敌对的态度,中国的情形也差不多,这是过去四五年总体趋势发展的一个顶峰。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幸的,因为我不认为中美两国民众真的“感知”到了对方,而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解。
  这叫“想象的镜像”:我们看着别人,但其实没有看到对方,而是看到了我们自己。我们没有共同的历史,面临不同的情境,自然有不同的观点,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想象我们在对方的位置上、按照自己的逻辑做出的行为。

  :这主要归咎于特朗普?
  :有些问题一直存在,不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才发生的。特朗普政府的问题是两方面:首先,它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不熟悉中国的历史和国情,不了解中国人的感受;其次,它通过寻找中美之间的分歧去定义中美关系,而不是通过寻找共同利益。
  双边关系只有在强调共同利益甚于强调分歧时才可能走向繁荣。如果双方有不可调和的分歧,那意味着我们对这些问题无能为力,需要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工作,而不是让分歧成为双边关系的中心。
  特朗普政府完全开启了自己的方式,基本是在侮辱他人。其结果完全符合我的预期:它激怒了中国人,而且让人们不再去想中美关系变坏的其他原因。总之我认为中美关系的恶化主要责任在美国,且与特朗普先生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知华派”学者的观点存在代际差异。你这代学者喜欢从历史背景和中国经典中理解中国政府的行为逻辑,但年轻一代更愿意从权力竞争的角度看中国。你的子女中就有年轻一代“知华派”中的杰出代表。你觉得两代美国“知华派”学者间存在这种差异吗?
  :我的观点并非一成不变,但你提到的差异是自然存在的。我初次接触中国时,中国贫穷、脆弱、孤立。我目睹了中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国家变得强大,可以保护自己;经济发展取得成功;在国际上不再孤立,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当年认识的中国已经不存在了。我明白中国是从哪里来的,走了多么远的路,我的看法自然与那些在中国富起来之后才接触中国的人不同。
  了解中国的历史很重要。有时候我不同意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解读,但我同意,在大多数时候,中国满足于治理自己疆域内的事务,这种“疆域”来自于几千年间形成的自然边界。所以我认为中国不是穷兵黩武的国家,它和冷战中的苏联不同,和近代以来的日本、德国不同,甚至和英国不同。但我想,那些没有亲历过冷战的年轻人,对这种差异的认知可能不那么清楚。
  我还想提及一个因素,就是双方都有一些政策措施让外国人在本地生活感到不舒服。我看到一些人,初到中国时对中国的看法特别积极,结果半年之后变得消极了。来美国的中国学生也一样,他们可能满怀希望地过来,结果半年一年之后对美国的态度变得负面起来。
  这是两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都对国家安全负有责任,但我们需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些政策会影响到外国侨居者对本国的看法。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跨国旅行者、更多的人员往来,不要陷入闭关锁国;应该允许对方进行一些建设性的批评,而不是对所有批评都过度反应。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人提醒我们。
  总之我们双方都应该变得更成熟,少关注“面子”,多关注“里子”,多听取有意义的批评建议。

我们不知道谁会被孤立
  :拜登政府会听取你的建议吗?
  :我认为不会。这和美国的国内政治有关。拜登面对着一个势均力敌的参议院和优势不大的众议院;他赢得了大选,但有将近一半民众没有选择他,甚至不接受选举结果。另一方面,中美关系问题在分裂的美国社会中存在广泛共识,拜登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改善中美关系。
  事实上,拜登现在陷于美国国内政治中,利用两党对中国采取更强硬政策上的一致立场,对他而言是有利的。这样他就可以跨越党派障碍,得到共和党人的配合,而非在对华政策上疏远共和党人,甚至与共和党人对抗。总的来说,现在的美国政府没有动力和空间去按照我这样的批评者的要求去作出改变。
  有没有可能改变,则取决于2022年中期选举。如果民主党人在参众两院取得更大优势,拜登会有更多的空间去改变政策。另外,当这些错误变得明显时──我觉得我们正在犯错误──会有改变的压力。像贸易保护主义这样有损美国经济的政策会受到质疑。
  此外,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必须与中国进行合作的领域。比如,中国在空间领域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需要有共同的标准去处理太空垃圾、火箭残骸落点等事项。这需要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及其他太空活动参与国的共同合作。我想这会成为中美回到深化合作轨道的案例。

  :所以从较长的周期来看,我们可以对中美关系保持乐观,但在2022年之前,拜登会继续特朗普的对华政策?
  :我很遗憾,但情况就是这样。在大多数领域,这种政策伤害美国比伤害中国更甚。对中国而言,中美之间正在发生的脱钩可能减缓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让中国与西方世界使用的技术标准有所不同,中国可能因此在科技领域被西方世界孤立,当然也可能是西方世界被中国孤立。
  有一个古老的笑话:英吉利海峡孤立了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但到底是英国被孤立了,还是欧洲被孤立了?我们不知道谁会被孤立,但我们知道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将会出现更大的分歧。
  有一个例外,军事对抗的伤害是双方都不可承受的,因为我们还没有管控局势升级的机制。在美国,有些人主张我们要明确承诺保卫台湾,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这将鼓励台湾人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我们应该鼓励他们为自己负责。他们需要意识到,台湾不是一条船,它紧挨着大陆且无法离开大陆。它的地缘位置决定了不论其实际地位如何,都必须和大陆保持良好关系。

寻求科技开放与安全关切之间的平衡
  :在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中,有没有哪些部分,是拜登会在短期之内有局部改变的?
  :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可能会有改变,因为这显然伤害到了美国人自己,不管是农民还是产业人士。美国商界已经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反对延续特朗普时代的政策。
  我猜测,随着时间推移,中美之间可能会重新就一些贸易问题进行谈判。拜登的贸易谈判代表戴琦对此有她自己的观点。我想她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不会延续特朗普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戴琦就会去改变这些政策,关键在于中美之间拿什么来交换。
  今天,中国实际上有能力回应一些当年被美方质疑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在中国得到了更有力的保护,因为中国人自己也在大量创造智力成果,需要得到保护,所以政府、法律和司法系统已经改变了。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达成新共识。虽然这些都算是小议题,中美关系必须这样一砖一瓦地重建,不能突然把它放到什么新框架中。

fadb-kquziii4510946.jpg
4月10日,上海纪念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系列活动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博物馆和中国乒乓球博物馆开幕。摄影/本刊记者 汤彦俊

  :今年是乒乓外交50周年,你在中国任职期间还推动过“熊猫外交”。我们应该加强这种交流吗?
  :我不觉得现在是这种民间外交的好时机。乒乓外交出现时,世界感到很惊喜。但在另一个层面,我当时已经读了中美华沙会谈的会议记录,知道双方正在努力寻找建立更好的沟通途径。所以当乒乓外交发生时,我对这种形式感到惊喜,但对“有事发生”并不惊讶,我知道会发生些变化。
  不幸的是,现在的情况并非如此。当今潮流是与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景背道而驰的,我们必须等待潮流的转变,这可能需要双方一起努力。与此同时,体育外交可能依然是交流的一种形式,但当前聚集性活动显然不是好的方式,奥运会也已经受到质疑,所以这个问题最好从长计议。
  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重建,这是必然的道理。我们必须用真正的行动来重新赢得信任。在这方面,中国可以迈出第一步,表示认识到并愿意解决己方的问题,比如:“我们在发展创新经济,保护知识产权符合我们的利益,我们希望美方尊重我们的知识产权,以换取我们尊重你们的知识产权。”
  我不得不说,在我亲历的过去50多年的中美关系发展中,很多时候是美国迈出第一步。最开始是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1993年我负责与中国恢复军事交流,也是我去北京谈。现在中国有能力主动迈出一步。

  :关于民间往来,美国国会和白宫正在处理的另一件事是《无尽前沿法案》,它会进一步限制中美科研机构及人员的正常合作往来。这将对中美关系产生多大影响?
  :《无尽前沿法案》有一些好的方面,它使美国回归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的政策,即政府大规模投资技术研发,然后由私营企业加以利用。我们看到,最近的成功案例是航天产业,政府在私人投资风险太大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前期投资,这是很好的模式,我很高兴地看到美国成为模范。事实上,中国的科技发展借鉴了这种模式,也取得了成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回归这种大规模投资呢?这是正确的。
  但你提到的部分,完全是悲剧。至少从“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导者,取得这一地位的原因是开放,向外国人、外国先进理念及跨国科研合作开放。而现在美国正在限制这些活动,这是不对的。
  诚然,美国之前的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但现在,当中国有了足够的科学技术人才、工程师和数学家,可以自己进行大规模科研创新时,我们却去切断与中方的科研联系,这是愚蠢的──没有别的词可以形容,这是愚蠢的。
  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拜登会考虑来自美国科学界的反对意见。中美双方现在都有国家安全方面的担忧,拜登必须回应这种担忧。现在需要的是找到一条“中庸之道”,以在科技开放与安全问题关切之间达成平衡。我认为我们将努力寻找这种平衡,希望能取得成功。

  :在较短的时间内,中美关系能达到的最好状态是什么?
  :我能期待的是,我们管控住了分歧,然后花一段时间重新思考我们将走向何方、我们的选择对双方都意味着什么。我不认为目前的分离趋势对任何一方有好处,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哪些是使我们相背而行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对方,而不是变得更少。我们将从这些关系的扩展中受益。总之,暂停一下,刷新关系。
  我看到中国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教育体系,大力投资科技和商业环境,这是良性竞争的结果。竞争应该使竞争各方都变得更好,这是我们喜欢竞争的原因。但也有危险的恶性竞争,不是为了自己变得更好,而是为了伤害其他参与者。所以对于中国的发展,我希望美国进行良性、健康的竞争,提高自己的实力,也让中国做自己的事情,不要强加对方任何东西。
 通江河 发表于: 2021-5-11 19:15:26|显示全部楼层

傅立民建议美通过合作提升自身竞争力 华春莹:中美竞争须符合奥林匹克精神

源自: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原文标题:傅立民建议美通过合作提升自身竞争力 华春莹:中美竞争须符合奥林匹克精神

  Q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消息,在5月1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新华社提问:日前,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资深外交官傅立民在东亚论坛上发表题为《华盛顿正在打一场注定会输的对华比赛》一文,指出美国试图通过不断升级“极限施压”来削弱、遏制中国。美国的军机和军舰总是在中国边界咄咄逼人地巡逻,但中国舰机没有出现在美国海岸;中国周围到处是美军基地,而美国附近却没有中国基地。美国如果继续选择与中国对抗,只会在国际上失道寡助。美国必须提升自身竞争力,建设一个有更好治理和教育,更加平等、开放、创新、健康和自由的社会,显然对抗不是通往这一美好愿景的方式,合作才是。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A
  华春莹:很多人都注意到傅立民先生的这篇文章。他讲得非常好,因为他讲出的是我们都知道确确实实存在、但是美方一些人却刻意忽略或者漠视的一些基本事实。简而言之,中国不是威胁,美国才是威胁。我们都看到一段时间以来,特别是从美国上届政府以来,美国对中国想方设法、不遗余力、不择手段地搞武力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制裁、技术封锁,干涉中国香港、台湾、新疆等内部事务,威逼利诱其他国家组建反华“小圈子”,既不合法,也不道德,不会得逞,最终损害的是美国和美国人民的利益。
  美方的确现在总提竞争问题,把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美国是体育强国和奥运大国,对“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有较深的理解。运动员竞技追求的是不断提升自己、突破自我,取得更好成绩,而不是给其他运动员使绊子或恶意干扰,否则只会因为违规而被罚出局。
  中国的战略蓝图一直向全世界公开透明。我们从不以超越美国为目标,而是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中国,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也让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大贡献。
  中美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两大经济体,利益高度融合,我们主张要进行互利共赢的合作,合作应该兼顾彼此,实现双向互惠,不能单方面地提条件、拉清单。如果要竞争,中方也不会回避,但是竞争应该是公平公正的,应该遵守市场规则,而不应下绊子、用强权来剥夺其他国家正常正当发展的权利。
  傅立民先生说得非常好,美方应该把精力放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上,而且只能通过合作来实现。如果是对抗甚至压迫对方,只会加剧敌意,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听进去美国内和国际社会有识之士的正义声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贡嘎主峰 发表于: 2021-5-10 18:43:48|显示全部楼层

傅立民文章:美正和中国玩一场必输的游戏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傅立民文章:美正和中国玩一场必输的游戏

  参考消息网5月10日报道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5月9日发表题为《华盛顿正与中国玩一场注定失败的游戏》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文章称,中国构成的主要挑战不是军事上的,但美国仅致力于应对军事威胁。华盛顿正在提高防务预算以令其压制中国的能力更可靠。然而,从长远来看,美国不可能在中国的地盘上打败中国。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最新的对华政策将被证明是适得其反的。作者认为,每一个敌对行动,都会引发更具敌意的回应。
  不难发现华盛顿在这盘棋中的策略,这是个除了极具进攻性的开局外没有任何计划的选手。也就是说,美国根本没有任何策略,未做到谋定而后动。
  华盛顿对中国的经济行为提出了一些抱怨,并且发动了一场贸易战。华盛顿对中国有可能在竞争中击败美国感到担忧,并试图通过不断升级的“极限施压”行动削弱中国的实力。华盛顿认为中国是对美国军事霸权的威胁,并寻求遏制中国。
  但是,美国农民失去了价值240亿美元的中国市场中的大部分;美国向限制贸易的转变估计令其损失了24.5万个就业岗位,同时令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约3200亿美元;每个美国家庭平均每年为消费品多支付了1277美元;那些转移到中国的就业岗位几乎没有回流到美国。
  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停止大踏步前进的步伐。中国的贸易顺差在2020年增至新高;中国平均每年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加8%;中国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人才已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中国的科技投资几乎与美国不相上下,而且还在增长;中国的基础设施令全世界羡慕不已;中国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30%,而美国占16%,且这一差距仍在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经济极具竞争力。
  中国构成的主要挑战不是军事上的,但美国仅致力于应对军事威胁。华盛顿正在提高防务预算以令其压制中国的能力更可靠。然而,从长远来看,美国不可能在中国的地盘上打败中国。
  竞争性对抗能够提升参与各方的能力。但是,寻求互相掣肘的对抗则不然。这会加深敌意,为仇恨和伤害找到借口,并可能令双方都遭到削弱。
  各国希望在最大化其主权的条件下适应中国,而不是让中国成为敌人。如果美国继续对抗,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立。鉴于美国民主的状况,如果美国将对华政策定义为道义上的努力,那么大多数国家不会被吸引,而是会逐渐疏远美国。
  没有中国的参与,许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美国要利用中国的能力,以服务于美国利益。
 罗平河 发表于: 2021-5-9 18:35:38|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警告:华盛顿正在打一场注定会输的对华比赛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警告:华盛顿正在打一场注定会输的对华比赛

  [编译/观察者网 齐倩]“美国最新对华政策将被证明是弄巧成拙。”
  5月9日,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Chas W Freeman Jr)在澳大利亚亚太事务研究网站“东亚论坛”发文,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在题为《华盛顿正在打一场注定会输的对华比赛》一文中,傅立民指出,美国应在全球性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如果继续选择与中国对抗,只会在国际社会上“失道寡助”。

傅立民在“东亚论坛”刊文傅立民在“东亚论坛”刊文
  傅立民目前是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访问学者,曾作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首席中文翻译陪同访华,之后他先后在国务院主管中国事务、担任美国驻华公使和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
  在文章一开始,傅立民一针见血,直指特朗普政府时期发起的“贸易战”根本称不上“战略”,只是因为对中国超越美国的潜力感到担忧,并试图通过不断升级的“极限施压”来削弱、遏制中国。
  他说,在国际象棋比赛中,美国就是一个很容易被识破的选手:除了激进的开局外,没有其他的计划。
  傅立民在文中援引数据称,正是由于美政府贸然发起的“贸易战”,美国老百姓深受其害:
  美国农民失去了价值240亿美元的大部分中国市场;
  美国公司利润降低,转而削减员工工资和工作岗位、推迟加薪,并提高美国消费品的价格;
  据估计,美国损失了24.5万个就业岗位,同时减少了约3200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美国家庭平均每年要多花1277美元购买消费品;
  预计到2025年,美国将失去32万个工作岗位,GDP将比预期的低1.6万亿美元。
  然而在另一边,中国正稳步前进。文章写道,2020年,中国总体贸易顺差达到5350亿美元,再创新高;与此同时,中国正通过降低贸易壁垒、与美国以外的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发起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此外,傅立民还称,中国给美国带来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和技术上的,并不是军事上的。美国只应对所谓的“军事威胁”,中国由此成为美国在冷战后提高国防预算的“满意的良方”。
  但现实是,“美国的飞机和战舰总在中国边界周围活动,中国的飞机和战舰并没有在美国的海岸外巡逻;中国周围到处是美军基地,而美国附近却没有中国的基地”。

1972年,傅立民曾陪同尼克松访问中国1972年,傅立民曾陪同尼克松访问中国
傅立民近期照傅立民近期照

  “如果美国继续选择对抗,只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立。如果美国对华政策被定义为一种道德努力,大多数其他国家将选择远离,而不是被吸引。”傅立民指出,各国想要的是获得多边支持来应对挑战,而不是美国的单边对抗;希望在主权最大化的条件下容纳中国,而不是让中国成为敌人。
  傅立民认为,除对抗无益外,中美两国合作还有许多必然性。
  首先,在美国国内,没有中国的参与,市场投资、供应链等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其次,在国际上,两国应合作改革全球治理,解决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恶化、流行病、核武器扩散、全球经济和金融不稳定、全球贫困等等,并为新技术制定标准。
  为此,他建议,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缓和从美元霸权向多边货币秩序的过渡,以保存美国的影响力;利用而非抵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从机遇和互联互通中受益;扩大领事关系,恢复交流,推动有关中国研究从而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对华政策应成为美国新的、更广泛的亚洲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决定美国与其它亚洲国家关系或推动该地区政策的因素……
  在文章最后,傅立民强调:“为了在与中国(竞争中)保持优势,美国必须提升竞争力,建设一个治理更好、教育更好、更平等、更开放、更创新、更健康和更自由的社会。”显然,对抗不是通往这一美好愿景的方式,合作才是。
  中美关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1-2-26 11:45:58|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进入前所未有混乱VS中国在巨变中站了起来”

源自:环球网/杨英琦
原文标题:“美国进入前所未有混乱VS中国在巨变中站了起来”

  尼克松访华时首席翻译:美国在试图“绊倒”中国之前,应先解决自身问题
  “在尝试解决中国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5日消息,曾任美国驻华公使和助理国防部长的傅立民于本月早些时候发表演讲,他督促拜登政府认真思考其对待中国的做法,并表示美国若不认真修复国内政治经济,未来将处于危险之中,将无法与中国竞争。
  “美国关注的焦点一直在于要绊倒中国,而不是提高我们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傅立民在美智库发表线上演讲时说,“如果不认真修复以恢复健全的美国政治经济,我们的未来将处于危险之中,我们将没有条件与世界上正在崛起和复兴的大国竞争,尤其是中国。”
  在傅立民看来,美国不要在军事上与中国竞争,因其只能引发军备竞赛,这将使北京拥有强大的“军工复合体”,而这最终将使得两国变穷。

6c92-kksmnwu1610598.jpg
  傅立民还指出,美中开启2021年的方式截然不同。他表示,“中国着眼于未来”,“相比之下,今年美国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国内混乱和士气低落的状态。”报道称,中国早就战胜了新冠疫情,并在巨变中站了起来,例如在短短几十年内让8.5亿人摆脱贫困。
  据报道,2021年仅开始6天,前总统特朗普就试图篡夺国会权力以使那场他失败的选举结果无效,议员们在永恒僵局中挣扎,忙于解决最基本的问题。与此同时,死于新冠的美国人数量是中国人的100倍以上,而蓬勃发展的股市与贫困急剧加剧之间的“K型复苏”矛盾使人们对“复苏”一词发出嘲讽。

特朗普 资料图特朗普 资料图
  此外,傅立民还借用拿破仑的话评论说:“我们走自己的路,也让中国走自己的路。在尝试解决中国(的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报道介绍,傅立民曾在波斯湾战争期间担任美国驻沙特阿拉伯大使,还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首席翻译。他还是大西洋理事会的终生理事,大西洋理事会是美国杰出的外交政策智囊团之一。
 兮兮爱人 发表于: 2020-7-30 06:54:03|显示全部楼层

傅立民:美对华接触政策很成功 蓬佩奥言论歪曲历史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专访:美对华接触政策很成功 蓬佩奥言论歪曲历史──访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

  新华社华盛顿7月28日消息,专访:美对华接触政策很成功 蓬佩奥言论歪曲历史──访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傅立民
  新华社记者刘品然
  1972年随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美国前资深外交官查尔斯·弗里曼(中文名傅立民)27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国务卿蓬佩奥日前的涉华演讲歪曲了美国对华接触政策的历史与现实,企图重拾美国早已摒弃的对华敌对政策,凸显他的国内政治野心。
  蓬佩奥23日在加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发表演讲,恶意诋毁中国内政外交,称由尼克松政府开启的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号召所谓“自由世界”改变中国。
  傅立民说,蓬佩奥的演讲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联邦调查局局长雷、司法部长巴尔近日一连串演讲类似,是美方“反华运动”的组成部分。他表示,一些赞成蓬佩奥虚假、扭曲论调的反华分子正左右着美国对华政策,这些人认为中美两国回到类似20世纪50年代的敌对状态更符合美国利益。
  傅立民曾作为尼克松的首席中文翻译陪同访华,之后他先后在国务院主管中国事务、担任美国驻华公使和助理国防部长。
  蓬佩奥在演讲中称尼克松政府开启的对华接触政策未能实现“中国内部的变革”,断言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失败。在傅立民这位美中关系破冰之旅的亲历者及对华接触政策的参与者看来,这完全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歪曲。
  傅立民表示,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总体上很成功,巩固了全球均势,维持了和平,美中两国的合作还对冷战的终结起到重要作用。“显然,那些没能意识到这一点的美国人过于怀念冷战,以至于想重启一场新冷战。”
  傅立民强调,除了希望塑造中国对外政策方向,支持中国制衡苏联外,尼克松并没有想要改变中国。“那些不了解接触政策成果的人称该政策未能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从来不是接触政策的意图。”美国对华接触政策也并未试图改变中国的经济制度。中国改革符合美中两国和全球利益,中国已是全球商业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部分。
  傅立民说,美方一些人对中国的发展成就感到不快,企图把中国拽回到落后状态。他们还认为“脱钩”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恢复美国的经济实力,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自身竞争劣势上的问题。
  他还指出,蓬佩奥的演讲实际上是一场国内政治演说而非外交政策演讲,其目的是在共和党选区拉选票,并且蓬佩奥本人未来也有竞选总统的野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7-24 13:23:01|显示全部楼层

美前驻华公使傅立民批脱钩论:树中国为敌,美必自食苦果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美前驻华公使傅立民发文批脱钩论:树中国为敌,美必自食苦果

  人民日报今天刊发署名文章《美国正造就一个可能无法战胜的敌人》。
  作者为美国前驻华公使、尼克松总统首席中文翻译傅立民。文章是其6月13日在布朗大学外交政策协会的发言选编。在这篇题为《中美脱钩及其影响》发言里,他强调,美国利益集团和精英阶层费尽心思将中国树为敌人,但并无必胜把握。
  文章从历史和现实层面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缜密论述:
  一、美军工行业努力帮助美国树立敌人
  二、美国既得利益集团欲将矛盾转嫁到中国身上
  三、美国试图通过打压对手而非强大自身来应对挑战
  四、美国难以遏制中国
  五、与中国脱钩,美国很可能自食苦果
  六、美国正在将中国逼成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
  澎湃新闻注意到,六方面论述有理有据,逻辑严密,摆事实讲道理,严正批驳和有力回击了中美关系中最近一再出现的各种杂音。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些不识时务的“冷战活化石”频频跳出来,为了一己之私,企图将历史车轮引向战争与冲突的歧途。号称由美国130名所谓对华鹰派人士联署的信件,在名为《政治风险杂志》的网站上首发,明确要求美国当局采取对抗中国的政策。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人思维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时代,散发着令人厌恶的陈腐气息。
  人民日报23日刊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助理沈逸文章《“冷战活化石”注定难阻历史前行》明确指出,这封信件毫不掩饰地宣泄和表达对中国的敌意,沉迷于“单极霸权”的幻象,妄想在盟友中一呼百应地构建围堵中国的所谓“志愿者联盟”。这完全是冷战未散的阴魂,在21世纪的今天,注定会遭到世人的唾弃。
  这封信件的出现,值得人们警醒,它的唯一作用就是告诉世人,尽管在现实世界中冷战已经结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仍有一些人不甘心放弃卑鄙而龌龊的利益,企图制造摩擦、挑起冲突和发动战争。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警告,能够从大国对立和冲突中谋求特殊利益的军工复合体,始终有强烈的冲动,绑架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于自身的特殊利益。令人惊奇的是,大半个世纪以前的这一警告,竟然在今天的美国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澎湃新闻注意到,就在23日当晚,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醒目时段对这封所谓公开信进行了批驳。来自不同领域的十多位专家一致表示,这封所谓公开信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零和思维,百般诋毁抹黑中国内外政策,极力挑动中美冲突对抗,很多内容根本站不住脚。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挑动中美对抗冲突是危险歧途。
  不过,同样是公开信,美方实在有必要去看下7月初华盛顿邮报上的那封信。百名美国专家学者及政商界人士联名致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国会,明确提醒他们:美国视中国为敌适得其反。
  这封公开信的五位执笔者,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史文、前美国务院代理助卿董云裳和前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他们当中,既有从事中美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政界人士。他们与其他95位美国各界知华人士达成一致,认为敌视中国将“适得其反”,这种清醒、客观的声音表明:美国少数鹰派政客炒作的所谓中美“对抗论”、“脱钩论”只是基于个人野心私利的杂音,不可能左右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势。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目前中美关系正经历深刻变化,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矛盾,最关键是需要理性声音,中美之间要相向而行,特别呼吁美方要理性。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数十年前就提出,若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那么中国就会变成美国的敌人。当前美国正不断把中国逼成一个自己可能无法战胜的对手。中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崛起中大国,美国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特朗普政府当前的做法,不但不能说服中国为了共同利益改变我们不喜欢的政策和做法,反而会使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即便把中国视为大国竞争对手,美国的取胜之要也并非打压中国,而是改变正在分裂和削弱美国竞争力的国内政策,使自身真正强大起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美国那些“冷战活化石”的梦呓,注定无法阻挡历史前行的步伐,他们跳梁小丑般的表演,注定是一出令人不齿的闹剧。
  编辑马浩歌
 伪装妖孽 发表于: 2019-6-5 19:23:00|显示全部楼层

傅立民:美与中国“敌对式共存”将伤及自身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傅立民:美与中国“敌对式共存”将伤及自身

  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 美国“傅立民”网站5月3日刊发题为《论与中国的敌对式共存》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美中政策基金会创始人傅立民。原文摘译如下:

对抗政策无法遏制中国
  我们不应低估中美之间经济脱钩、政治敌对和军事对抗可能造成的潜在影响。
  首先,降低中国与美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政府未来将不会允许中国过度依赖涉及像特朗普的美国那样反复无常和充满敌意的国家的进口品或供应链。与之相反,中国将开发美国以外的食物、自然资源和制造品来源,提高自力更生程度。美国工厂主和农场主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受到限制,这将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率受挫。
  其次,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的所作所为似乎是出于对单纯的两极世界秩序的怀旧之情。在这样一种两极世界秩序中,可通过向其他国家施压的方式,迫使其站到美国这一边,或是站到美国的对手那一边。如今中国是国际社会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像苏联那样的局外人。现在,没有国家还愿意被迫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作出选择了。迄今为止,旨在排挤和削弱中国影响力的做法,所造成可悲、但完全在预料之中的结果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非但没有遭到削弱,反而更加扩大。通过拒不参与新机构,美国使自己在多边金融领域的治理中变得越来越无关紧要。
  第三,美国试图阻挠中国的国际投资,遏制其技术公司,并阻止其科学与技术进步。
  美国政治精英决定阻挠中国的发展,而不是通过投资来加强美国与中国竞争的能力。没有任何理由能够令人相信这种做法可以取得成功。第三方国家公开拒绝和美国一道反对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它们想要的是中国提供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开放。美国政府对中美两国之间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劳动力的合作加以阻挠,这种做法可能使美国遭受更加严重的伤害。美国与中国科学家不再接触,同时,美国研究机构中国人数量的减少,只会进一步阻碍美国的科学进步。
  最后,美国军队正在与中国对抗。
  美国海军和空军每天都在中国海岸巡逻,打探中国的国防设施。短期而言,因意外事件而触发战争的风险正在增大。就长期而言,美国主导中国周边地区的努力会导致中国军队在美国周边地区也作出类似的回应,就如同苏联曾经做的那样。在冷战期间,美国一直与苏联保持着军队之间的充分对话。然而,如今不存在此类对话、谅解或机制,用以控制美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间紧张局势的升级。美国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全部意图与计划的揣测,都并非出于真凭实据。
  上述这些做法,是无法在应对中国的财富与权势与日俱增对美国形成的多重挑战方面取得成果的。

接受中国崛起才是正道
  那么,该怎么办呢?我在此提出几点设想。
  首先,接受这样一种现实:中国体量太大了,而且在国际体系中扎根太深了,是无法通过双边的方式加以应对的。国际体系需要作出调整,以适应中国的崛起所造成的地区与全球财富与实力均势地壳移动式的重大变化。要想获得成功应对正在发生的变化的一丝希望,美国就需要获得一个由富有理性和远见的人士组成的联盟的支持。如果美国继续以蔑视联盟和伙伴关系的方式采取行动的话,就不可能获得这样一个联盟的支持。华盛顿需要重塑建立在外交与礼让基础上的治国之道。
  其次,需要忘记政府管控下的贸易以及其他形式的重商主义。没有人能够指望在这样一场国家统制主义的游戏中战胜中国。世界不应做此尝试,世界也不应该鼓励中国政府以牺牲市场力量或是中国的私有部门为代价,来管控贸易。各国政府可以、而且也应该制定经济政策目标。
  第三,与其假装能够在地区和全球治理中拒绝赋予中国重要的角色,不如优雅地承认现实。与其试图削弱中国,不如利用其财富和实力来支持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中国正是在这一世界秩序中实现繁荣的,世界贸易组织是这一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第四,应该接受这一现实:美国继续与中国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保持开放,会令自己获得更多利益,而不是失去更多。需要保持警惕,但不应过分警惕。最好继续保持目前这种开放和跨国合作的局面。
  第五,不要再在中国沿海地带进行挑衅性的军事行动,而是转而展开对话,争取双方对彼此相关利益与原则达成谅解。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且利用该公约的争端解决机制。尽可能地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对抗,寻求展开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行动,例如保护商业船只等。谋求双方共同的立场,同时不否认双方之间长期存在的分歧。
  总而言之,中国和美国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应对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国内问题。做更多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只会使得中国和美国都无法维持当前这种和平、繁荣和国内安宁,但中美之间更具合作性的关系却能够做到这一点。中国与美国这样的两个大国敌对式的共存会导致彼此都遭受伤害,使得任何一方都无法从中获益。美国人和中国人都需要离开我们如今身处的这条道路。我们能够、也必须找到一条对我们而言都更好的前进之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6:26,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4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