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73|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15-7-17 12:22:1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历史文献石云龙:钱山漾丝片与盐亭嫘祖关系

 [复制链接]
        石云龙:钱山漾丝片与盐亭嫘祖关系
                          石云龙
盐亭嫘祖故里古西陵氏是伏羲氏族的后代。伏羲氏族的东南迁徙,经历了四期文化层。第四期文化层往东迁徙的路线沿渭水流域,沿途留存有西安半坡村遗址、陕西华县的老官台遗址、三门峡的仰韶村遗址。往南迁徙路线,沿汉水西流域南下,逐步移动,沿途留下了中子铺遗址、葭萌遗址和阆中巴西遗址。最后定居在四川盐亭嫘祖山。另一支顺长江流域,继续南迁成为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四川盐亭县发现公元前4000年前的古界碑。盐亭县发现一块完整的界碑,上面刻有五十多个文字符号,与陕西半坡村新陶刻划符号相似。这方石碑是我国最早收集甲骨文学者王襄从四川盐亭得来的,碑是清末四川盐亭出土,当地人称为“界碑”,后遭水灾而断,随着丢失了数十年。1929年,才又发现,其文字不易辩认,下半漫灭。据川中老人讲,古代各民族杂居,可能是界碑之类,碑现存北京博物馆。这个碑的出现给嫘祖的祖先、伏羲氏族南迁、定居在盐亭有着密切关系。唐代经世家赵蕤撰写的《嫘祖圣地》碑,佐证嫘祖诞生在古西陵盐亭。
赵蕤撰《嫘祖圣地碑》云:学优则仕,于我如浮云。高卧长坪,抚琴弄鹤,漱石枕流,乐在其中矣!当是时也,青龙场嫘轩宫修葺告成,乞序于余。余不负其三顾之忱,爰为之序,曰:女中圣贤王凤,黄蒂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叠溪场,尊嘱葬于青龙之首,碑碣尤存。
唐代《嫘祖圣地》碑文的重大发现,为“嫘祖是盐亭人”提供了重大的文字史料,明确记载了嫘祖诞生在古西陵今天的盐亭县金鸡镇嫘祖山,归葬于嫘祖山青龙之首,给今人研究嫘祖文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盐亭是嫘祖故里,是嫘祖的诞生地。嫘祖是世界野蚕家养的始祖,《嫘祖圣地》碑,明确记载嫘祖“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这段记载的关键辞是“嫘祖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重点在于“首创”二字。明确告诉人们盐亭是“世界蚕桑生产的发源地”,世界蚕桑生产的根在四川省盐亭县,后来逐渐把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从盐亭县传播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历代文史资料佐证盐亭是世界蚕丝生产的发源地有:  
(一)盐亭县志记载古西陵盐亭的蚕桑生产,梓州太守张松孙于清乾隆五十一年编辑盐亭县志,在“古蹟”志记于“鹅溪”云:地不必踞胜,物不必特珍,一经风雅之流传,往往历千秋而不朽,予少读宋元以及国朝名家诗见其中,类有艳称鹅溪者,如文与可之“持将一幅鹅溪绢”。苏东坡之“为爱鹅溪白茧光”。王院亭之“却従一幅鹅溪上”,其他亦不可枚举,大抵重其所产而地与俱传,尤以蚕桑为业,而织绢亦不闻如昔之所称著。而因标鹅溪而窃为盐之人士最也。
鹅  溪
(梓州太守张松孙)
左绵山左高渠西,低汇群壑流寒溪。水经未能注远派,
天教舒雁将名题。鹅浦鹅湖旧得号,仙羽不与凡禽齐。
孝塚埋时定羽化,铃声起处思巖栖。波清乍挹霜毛泛,
草碧忽临丹掌低。爱唼绿萍逐上下,高吟曲项驚旄倪。
山飞潭宿誌其处,历历简青皆可稽。如何旷代传闻绝,
空标梵院仰菩提。旧产曾闻东绢好,万户桑林业不迷。
夹岸秋风储萑苇,连宵春雨起耕犁。赴郭清流三十里,
通山曲径万千蹊。欲比辋川作图画,卧游自不劳扶藜。
上文诗句是以仙鹅为背景,作者仿效西汉时司马迁、司马相如以隐意编神话故事为古蜀文明伸张正义,追述唐朝隐士赵蕤为野蚕家养的始祖嫘祖所建古蹟《嫘祖圣地》碑,为何被后世不传不志所湮没的悲愤和感慨。现释为白文,大意是:本文为何称:“新释诗意”。是因为有人经常埋怨说:嫘祖既然诞生在盐亭,为什么盐亭旧县志不传不志。此说可能不准确,因为20076月盐亭县档案局(馆)对一部古老县志作补後记称:盐亭有县志最早可追溯到明弘治年间,但至今已散失,只有书目记载。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编纂的《盐亭县志》是目前县内存留的最早的县志,弥显珍贵。经盐亭县委县政府决定对该旧县志进行扫描影印,而原则是忠实原版,不作点校。
该旧县志系乾隆51年梓州太守张松孙所编辑。在县志卷二·土地部·古蹟志里,张太守亲作鹅溪以隐意的方式,追述唐朝隐士赵蕤为黄帝元妃嫘祖撰写《圣地碑》所称:嫘祖生于本邑(盐亭)嫘祖山,殁于叠溪场,遵嘱葬於青龙之首,碑碣尤存等文字。可惜盐亭地区上古时代是人为的西戎南蛮之域,嫘祖怎么会诞生在西戎南蛮之地呢?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谁能站起来说明原委伸张正义呢,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遭到汉武帝的宫型割掉生殖器,是人生最耻辱的惩罚。所以司马迁与司马相如以隐意编写神话故事,为古蜀文明伸张正义,司马迁所著《史记》待他死后二十年到汉宣帝时才面世,可能是为避免像伍子胥鞭击楚平王尸体那样的下场。
梓州太守在整篇诗句里,以隐语、隐意的手法,追述《嫘祖圣地碑》的内容是真实的,例如:《水经注》并未作记载,然而,《唐碑》自然从容地把嫘祖的诞生地作了记录。鹅浦鹅溪旧时就有称号。如《辞典》均无可考的“仙翔与不凡禽齐”的“翔”,是唐碑所言嫘祖凤中之王的象征,不能与凡鸟相并称。再如“孝塚埋时定羽化”之“孝”字,不能一般视为孝子,而是指祖先,这里指的是嫘祖,尤以“羽化”二字,是指嫘祖的灵魂已经升天了,以成为定论。总之,诗意充满了嫘祖诞生地在盐亭县的回朔,盐亭北面名噪一时的鹅溪鹅湖白茧光,也比不过盐亭东边嫘祖诞生地的东绢好。
(二)《盐亭县志·土地部·风俗志》记载:无产之人均以植桑养蚕为业,城乡有丝市、蚕市,远近商贾云集货买,本地亦有用以织绢者。差逊於昔之鹅溪白茧光矣。
(三)《盐亭县志·土地部·土产志》记载:“丝:养蚕缫丝织䌷货賣,近年较多矣。䌷,即绢也,邑多种桑养蚕缫丝,即以织绢比户机声轧轧,所产甚饶,又名扬川北,䌷远近商贾贸贩云集。
(四)《盐亭县地·土地部·山川志》记载:蚕丝山,县西北六十里,《九域志》每岁上春七日,远近士女,多游于此,以祈蚕丝故名。
(五)鹅溪寺碑记,云:《粤考一统志》:“天下皆称鹅溪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杠杆话题引李克强关注:挤泡沫还是做质量 湖南警方侦破跨国贩毒案缴获毒品5余公斤
2# 四姑娘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5-7-17 12:22:46|只看该作者
(六)人民部、人物志记载:织妇怨·北宋文同撰。
郑梭两手倦,踏籋双足趼。三日不住织,一疋纔可剪。
织处畏风日,剪时審刀尺。皆言边幅好,自爱经纬密。
昨朝持入库,何事监官怒。大字彫印文,浓水油墨汙。
父母抱归舍,抛向中门下。相看各无语,泪迸若倾泻。
质钱解衣服,买丝添上轴。不敢辄下机,连宵然火烛。
当须了租赋,岂暇恤襦袴。前知寒切骨,甘心扇骭露。
里胥踞门限,叫骂嗔纳晚。安得织妇心,变作监官眼。
上文说明盐亭是丝绢生产的源头,也是历代为国家赋绢的重要之地。又从侧面想见当日赋绢之苦,令今人读之酸鼻(文同是北宋盐亭人,仕至州官,善画竹,有“胸有成竹”成语面世)。
(七)《盐亭县志·行会》第4670页载:“丝布帮。传说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教民养蚕,纺织,故疋头行纺织业将她奉祀为神,塑像于上乘寺。每年九月十九日祭祀,称为嫘祖会……缝纫业敬奉轩辕,以九月二十八日为会期的轩辕会。”
盐亭是嫘祖故里,当地有嫘祖传说故事,及植桑养蚕的风情民俗。
2006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鲁淳在河南省西平县主持召开的嫘祖文化研究会,经全国与会专家提出四条原则:(1)某地必须有西陵地名,这个地名秦汉之前已有,而且史有记载。(2)于轩辕丘所处的位置远近适当;(3)有考古文物作支持;(4)当地嫘祖有传说故事及植桑养蚕的风情民俗。
四条标准是研究嫘祖文化的红线,不能超越。目前是研究嫘祖文化的高潮期,前三条限至着对上古文化知识浅薄者拒之门外,只好热衷于第四条所谓地缘文化。其实四川人研究嫘祖文化相比之下困难更大,嫘祖是四五千年前的人文始祖,她的事迹由其后裔一代一代传承到现在,试问,谁是四川的土著人呢?嫘祖的传说,谁传给谁?正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陈世松教授在《老成都与新移民》中讲的:历史上和平安定条件下,成都平原一派繁荣兴旺景象,形象鲜明对比,《蜀破镜》载:因张献忠的大屠杀,清初“成都所属州县人烟断绝十里内。”民国《温江县志》载,县境“劫灰之余,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查户口,该县仅有32户,男丁31人,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辟。民国《双流县志》估计境内人民存者百之一。《成都县志》载: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巡抚及司道官入成都。见城中自张献忠离去后,已经13年断绝人迹。到处是“有可耕之田,无耕田之民。”最后是滚滚移民潮,“湖广填四川”运动。最早的记录是张贼屠蜀民殆尽,楚次之,而江西少受其害,事定之后,江西人入楚,楚人入蜀。还有前朝南北朝战争,宋末元初,在蜀中持续50年的战争,土著之人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古蜀土著人虽然在近代战争中几乎灭迹了,然而,人们常言:“古人不照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西汉时期古蜀成都土著人,如司马相如、扬雄等文学家,他们距离秦灭蜀仅一百余年,他们留下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宝贵史料,遗憾少人知识。笔者石云龙从194912月盐亭初解放,踏上革命征途,直至告老退休,长达30余年都奔波在嫘祖故乡高灯镇、金鸡镇嫘祖山一带,嫘祖虽然远作古,然而她教民养蚕抽丝青脆的嗓音,仍然永远回响在人间,她留下的足迹还历历可稽。
例如:(一)丝源山的地名:位于高灯镇一大队,与嫘祖陵边界相连,顾名思义,这座山是嫘祖发明野蚕家养抽丝编绢的发源地,丝源山之名,从上古代代相传至今的古老地名,也是笔者石云龙从少壮至今几十年如一日,人们都称呼它叫丝源山。山顶有座嫘祖庙,经常有信男善女前往祈拜嫘祖。
(二)水丝山的地名。位于高灯镇四大队与嫘祖山隔沟相望,山中有股清泉,含碱高易脱胶,嫘祖当年常用此水煮茧缫丝故名。
(三)丝织坪的地名。位於嫘祖山下,这里是嫘祖当年织绢的地方。
(四)三锅桩的地名。位于高灯镇四大队嫘祖始蚕抽丝使用三块石头支起锅,开始在这里煮茧抽丝。以上四地名都是笔者几十年亲临所见所闻,因此,2006年绘制了图文并茂的《中华之母嫘祖栽桑养蚕抽丝编绢图》彩色画册。
轩辕之丘、西陵氏、江水、若水、蜀山氏、蚕丛氏皆在蜀中。《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
上述这些地名、人名,具体的方位在何处,让后人争论了几千年,近年来,按常规解铃还须系铃人,仍从《史记》中找到了“轩辕之丘、西陵氏、蜀山氏、江水、若水”皆在古蜀中。请见《嫘祖诞生在四川古西陵盐亭的二十二条佐证》其内容是在盐亭县委、政府、四川嫘祖文化促进会的领导指导下研究的成果。
这里主要再次呈述一下蚕丛氏的来历。《华阳国志》引《蜀王本纪》云:“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为蚕丛,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所谓支庶:按西周的宗法制规定,正妻所生之子为嫡系,其他妻妾所生为庶系,长大后进行分离,因此庶系所繁衍的下代,就称为支庶子孙,所以说,蚕丛是昌意次妃之子,是颛顼同父异母的兄弟,诞生于古蜀,被封于蜀,名蚕丛、蜀侯。
所以蚕丛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因此《史记·三代世表》云:“蜀王(蚕丛)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于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纪耶。”所以说蚕丛蜀王是黄帝子孙。
蚕丛氏制,所在何处,自古传说认为蚕丛建国在岷江上游一带,此说不确。先从三星堆遗址说起,三星堆遗址分为四期,专家认为第一期与二、三、四期有明显区别,第一期遗址较原始、古老、粗劣,经专家考证属4700多年前是黄帝时期的遗存,与绵阳边堆山嫘祖遗址相近似。后来黄帝和嫘祖北上中原抗击蚩尤统一中原。第一期遗址神秘地消失了。后来颛顼封蚕丛为蜀侯,蚕丛在三星堆第一期遗址上重叠建起了三星堆第二期遗址。建筑规模从出土的文物素质远远超越一期遗址。因此,宋朝·宋熹、司马光合著《钢鑑》记载:“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柏灌鱼凫,三君各数百岁,蚕丛居瞿上,鱼凫始导江建蒲泽。”所言居“瞿上”,据《辞解》:“今四川双流东,相传蚕丛氏所居。”所谓双流县东,其方位正是双流县东面的广汉三星堆二期遗址。是第一代蚕丛所居之地。蚕丛从公元前颛顼时期的2597年至公元前316年即至秦灭蜀止,历代蜀侯蜀王在古蜀执政长达2281年,时至今日已有4612年之久,实属世界罕见。经历蚕丛、柏灌、鱼凫、杜宗、开明五代王朝,分别在成都平原建起了三星堆、宝墩、金沙遗址,从黄帝开始经历五代蜀侯,遗存了举世瞩目的三星堆、金沙等遗存,颛顼所封蚕丛为蜀侯,开始就居住在成都平原,留下了震惊中外的三星堆古蜀文明。
蚕丛在古蜀国大力发展蚕桑生产,鼓励教民养蚕。据宋《方舆胜览》记载:“蜀王蚕丛氏,教民养蚕,作金蚕数千,家给一蚕,后聚而弗给,瘗之江上为蚕墓。”据古藉记载:《读博物志》“南方人畜金蚕,饲以蜀锦,取其遗失,用于药。金蚕,古用为殉葬之具,在嫘祖故里金鸡镇近年来掘土发现金蚕、铜蚕数根。20144月在盐亭老城区新东街原公安局处,绵阳市考古工作队发现一根栩栩如生的黄铜蚕,经专家鉴定为唐朝墓。《邺中纪》记载:永嘉末年,盗发“齐桓公墓”得金蚕数千箔。说明蚕丛蜀侯鼓励庶民饲养蚕桑生产,实行金蚕、铜蚕,很早很早就传播到了全中国。
3# 峨眉山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15-7-17 12:23:23|只看该作者
喜闻“世界丝绸之源”花落钱山漾,然而此丝绸与黄帝元妃嫘祖有密切关系,可能是嫘祖所埋藏。钱山漾遗址,地处长江流域南海之滨,丝片的出现,会彻底改变长江流域文化的概念,可歌可喜。然而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实物,只能说明中国的丝绸有了最早的实物证据,但它并不能说是丝绸的源生地,因为举世公认公元前2697年距今已有4712年,黄帝正妃嫘祖发明野蚕家养,嫘祖的故里,唐朝隐士、著名经世家赵蕤,为嫘祖撰写嫘祖《圣地碑》云:黄帝元妃嫘祖生于本邑嫘祖山,殁于衡阳道,尊嘱葬於青龙之首,碑碣尤存。生前,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是以尊为先蚕、行神。说明嫘祖是世界丝绸生产的始祖、丝绸之源,在今四川省盐亭县。
钱山漾遗址,出土的绸片,专家断定距今已有42004400年。我国有项叫夏商周断代工程,说大禹从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钱山漾的绸片,正处于尧舜时期。禹定九州已将丝绸普遍作为贡品了,既然这样,那么当时的丝绸虽然是好东西,但不是非常奇缺珍贵的产品了。那么“钱山漾”出土的绸片怎么能说是丝绸之源呢?丝绸之源应是嫘祖的诞生地今四川省盐亭县。
“钱山漾”丝片属于本地产品?还是外地输入?为什么要把丝片埋藏在地下?这些问题,可能与蜀侯蚕丝制金丝铜蚕有关,《方舆胜览》云:“蜀侯蚕丛氏(距今4500年)教人养蚕,作金蚕数千,家给一蚕。后聚而弗给,瘗之江上为蚕墓。”大意是:“4500多年前,蜀侯蚕丛为了鼓励人民多养蚕,养好蚕,使蚕茧丰收,制金蚕数千,春季给养蚕户金蚕一只,夏季收获时对没有实现丰收的蚕户则收回金蚕,将金蚕埋藏在长江边上作为蚕墓祭拜。”为什么以金蚕为蚕墓而祭拜呢?是因嫘祖的先祖是伏羲氏族的後裔,于6000多年前,沿嶓冢山汉水流域,南迁至古蜀盐亭县定居,盐亭出土有与西安半坡村和浙江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前同时代相类似的刻划文字符号。
2015626日《人民日报》载:“同根同祖,中华共祭2015年公祭伏羲大曲,在甘肃省天水市和台湾台北同时举行。”文章说:伏羲是华夏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点燃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薪火。伏羲时期,是一个部族融合的时期,据史书记载,大约在6500年前,伏羲率领自己的部落,从甘肃成纪(现在天水)沿渭河、黄河而东下,定居于上古时期繁荣沃野“宛丘”(古称陈州,现河南淮阳),依其圣德逐步团结统一了华夏部落,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创立了中华民族统一的“龙图腾”。从此,普天下的中国人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龙的传人”。
嫘祖的先祖是伏羲的後裔,蚕丛是昌意次妃之子,是颛顼同父异母的兄弟,嫘祖、颛顼和蚕丛,自然是伏羲氏族──龙的传人,自古有:“龙归苍海,凤归山”的传说,龙归大海象征大海是龙的归宿之地,所以,蚕丛把金蚕收聚起来,埋藏在江边上为蚕墓,让汹涌的江水把金蚕涌流入海洋,与伏羲神龙在大海中相聚会,说明蚕丛将金蚕收而弗给,葬之江上为蚕墓,其含意是多么地深奥啊!
嫘祖一生为了传播野蚕家养的“种子”传播到普天之下,嫘祖既是先蚕行神,巡行遍天下,说明地处江南、滨临大海的“钱山漾”遗址所埋藏的丝片,与嫘祖有密切关系,也可能是嫘祖所埋。无独有偶,笔者石云龙于2006年出版的《中华之母嫘祖·栽桑养蚕抽丝编绢的大型画册》图文并茂,刻划了嫘祖是“行神”遍巡天下教民野蚕家养的故事情节。文中写道:黄帝晚年和嫘祖顺雅砻江南下,前往南方丝绸之路巡视,嫘轩南巡直到江南“钱山漾”遗址之地,丝片是谁人所埋,难道不该让人深思吗?“钱山漾”遗址的出现是件大喜事,可以逐渐改变中华文化中原一元论的陈旧观念,说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但从另一个侧面看,当前正值黄帝和嫘祖诞生地热议之际,“钱山漾”遗址给我们也会带来最大的挑战,这里有个概念有待说明,首先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它们均属於“钱山漾”同是一个文化圈。199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中国历史教科书》记载:河姆渡文化与西安半坡村文化同属伏羲时代文化,距今大约6000年左右,可喜的是盐亭晚清时出土的界碑的刻划文字符号与半坡村文化相类似,所以说嫘祖的先祖是伏羲氏族的後裔。
良渚文化据说距今大约5300年至4000年,稍早於黄帝、良渚文化在蚕丝织品中有这样一段说法:20世纪50年代末,在浙江省湖洲市钱山漾遗址中,出土属于良渚文化的纺织遗存,其中包括丝线、麻布,更另人称奇的是一块被鉴定最早的绢织物的纺织品,材质是经过缫制的家蚕丝,其经纬密度达到每平方寸120根,这说明良渚文明已经掌握了相当发达的养蚕和纺织技术。古籍传说,养蚕纺织的始祖是黄帝正妃嫘祖,从现在的发现看,丝织技术的发源地,很可能是中国东南部的良渚文化。良渚文化遗址要争取获得,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址。
钱山漾遗址是否会动摇嫘祖是野蚕家养的首创者的宝座,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应面对新挑战,重新测试,不能盲目乐观,应积极进取,重视在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面向群众宣传“嫘祖诞生在四川古西陵盐亭的二十二条佐证”,增强嫘祖文化研究的信心,把嫘祖文化推向新高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15:30,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