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016|回复: 12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5-7-26 00:06:12|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建筑·社区成都首个海绵城市公园8月底正式亮相

 [复制链接]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2016年1月28日,四川省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味着省级层面的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出炉。“意见”描摹出了未来城市生活中“小雨不湿脚、屋顶有绿岛”的诗意栖居画面。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乡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乡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至新都BRT公交站点公布 成都第二条快速公交7站点公布征意见
12#
 丢不下 发表于: 2017-6-28 08:24:01|只看该作者

成都首个海绵城市公园8月底正式亮相

源自:四川日报
  绿色发展,行胜于言。实施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三治一增”,成都不仅密集出台“治霾十条”“治水十条”“治堵十条”“增绿十条”等工作方案,更是将具体行动延伸到了城市的大小角落,渗透到了每个市民的身边。记者走访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点位,感受这座城市环境持续提升的脚步。□本报记者 张明海
  6月27日上午11时,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公园建设工地现场,工人们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作为成都市首个主要以海绵型理念为主建设的城市公园,再过两个月,杉板桥公园就要正式亮相。“目前主体施工已经完成。”项目施工方福建华政市政园林公司生产经理张建均介绍说。

8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于今年2月18日开工建设的杉板桥公园,位于圣灯街道关家堰社区,占地面积98亩。据设计人员介绍,公园内有方家河、下涧槽在此汇流,通过对河道综合整治,达到水岸三通、水清岸绿的效果,同时采取水生态治理,使公园内的水体拥自清自洁功能。
  在设计理念上,杉板桥公园采用了“防御、延迟、储存、排出”的防洪策略,屋顶、路面、停车场等元素都集中体现了透水的功能:路边停车位被设计为“透水草格”,透水速度达到31~ 52升/米·小时;屋顶也使用蓄水陶土颗粒,有利于完成雨水的减排和净化。
  而现场浇筑的1万多平方米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更是吸水漏水的利器。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看起来像塑胶跑道一样的材料表面有着多个小孔,一杯水倒下去,很快就渗漏得毫无影踪。
  来自成华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杉板桥公园项目负责人屈科介绍,经过测算,杉板桥公园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将实现85%,即85%的降雨可以就地消纳和利用。

吸收的雨水将成为城市景观
  屈科介绍,在杉板桥公园,除了地面草坪和灌木的自然吸收外,经地面透水收集起来的多余雨水都被汇集到位于公园中心地带的一座12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涟漪湖。
  这不是简单的排入,而是经过一套深埋在地表3.5米下的一套雨水处理系统来进行处理。
  “收集的雨水先通过PP模块滤去泥沙,然后进入专门雨水处理系统的设备间,处理干净后再进入涟漪湖。”屈科介绍,处理后的雨水将达到三类四类水质的标准。
  同时,在公园东西两侧开敞空间边缘,贯穿了两条具有景观特色的海绵设施“旱溪”,用来下渗、漫流,引导雨水进入涟漪湖。“遇到突发暴雨天气时,它还有蓄水功能,可形成特色的水溪景观。”张建均表示。
  成华区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海绵城市理念外,杉板桥公园还定位于“承载都市人温柔回忆的绿色空间,展现成都新生态模式的公共绿地”。
11#
 丢不下 发表于: 2017-4-28 08:53:00|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海绵城市建设推荐成都经验

源自:成都商报
⊙记者:李彦琴 辜波

  部长看成都
  和谐宜居 生活城市
  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市坚持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体现了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尽管未列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但成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做法,昨天依旧得到了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的点赞。
  在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交流汇报会上,叶建春公开援引成都的做法,在向各地市长推荐的同时,对成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4月27日,成都,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与会领导视察“天府管廊”  005336amaa3kmd6ye59d99.jpg  保存到相册

成都做法1 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
  “成都市坚持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体现了科学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成都在海绵城市上的推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引起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的点赞。
  他在会上公开援引了成都的做法,并向各地市长推荐。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是紧密联系的系统工程,成都以全国管廊试点城市为契机,同步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形成海绵城市为管廊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综合管廊为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创造基础条件的工作格局,共同促进了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品质提升。
  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成都市已按照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的有关要求,编制了《成都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了海绵城市规、建、管技术规定,加快推进海绵型小区、海绵型市政、海绵型公园等建设。全面推进130个示范项目实施,其中青龙湖一期等重大生态示范项目已全面建成,结合中环路改造、管廊建设等工程实施的海绵化改造已形成示范。

成都做法2 海绵城市+河长制
  不管是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环城生态区、宜居水岸等重大项目,还是确立今年中心城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河长制”,对叶建春来说,都非常有吸引力,“我现在就要去看‘河长制’”在会议间隙,叶建春专门抽时间前往考察成都“河长制”的实施情况。在他看来,成都在海绵城市建设和全面实行“河长制”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水环境治理合力,进而改善整个水环境,是可行的,也是他的希望。至于如何结合,则是他前往考察成都全面实施“河长制”的目的,“要看看成都是怎样的做法,然后才能讨论两者结合的问题。”
  叶建春认为,“河长制”要以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分级制定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完善配套措施,落实并严格制定考核办法,为维护河道健康制定制度保障。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建议,成都在打造海绵城市上,还可进一步完善建设思路。“从源头减排,从过程控制,从治理着手,统筹协调地表水、地下水和防洪排涝,通过采取渗、蓄、滞、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的有效衔接,共同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

〓 相关链接
10#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7-4-16 09:22:01|只看该作者

天府新区规划再生水厂 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

源自:成都商报
  去年我市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透露出科学合理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指标、实施策略和重点实施区域,编制《成都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下简称《规划》)。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规划部门了解到,《规划》现已编制完成,我市主要从打造绿色海绵、灰色海绵和蓝色海绵三大海绵入手,希望建成“自然吐纳蕴天府,集水养城润蜀都”的具有成都特色的海绵城市。

打造绿、灰、蓝三大海绵
  《规划》提出我市要打造绿色海绵、灰色海绵和蓝色海绵三大海绵。绿色海绵是指要“筑基地”,构建我市市域范围内的河湖湿地系统,恢复自然的绿色海绵。灰色海绵是要“构系统”,打造完善城区涉水系统,构建人工海绵。蓝色海绵是指“明管控”,划分城区海绵管控单元,对道路、绿地、水体明确管控要求,制定科学管理的小海绵,从而保护城区现状海绵体。
  《规划》确定了海绵城市目标和指标体系。根据建设标准和现状基底,制定分片目标并落实到排水分区。其中,中心城区近期20%、远期75%的建成区面积实现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即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天府新区核心区近期35%、远期90%的建成区面积实现8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其他卫星城近期25%、远期80%的建成区面积实现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规划》还提出针对生态基底、中心城区、天府新区系统性建设的规划举措。通过打造两山海绵乐园、构建市域海绵骨架、治理海绵通道等措施,恢复和保护两山、自然坑塘、湖泊湿地和自然河道,巩固自然生态基底。中心城区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完善水网、治理黑臭、消纳雨水等措施综合解决水问题。天府新区以目标为导向,规划再生水厂,加大污水再生利用,结合城市低洼地建设海绵公园,布局雨水行泄通道等,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

用软件对海绵效果进行模拟
  据介绍,此次《规划》编制背后,有多个方面的创新。如科学运用模型校验,采用专业软件对海绵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电脑模拟,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技术人员还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识别出带状河行汇通道多分布在中心城区的西部和中部,而点状绿地多分布在中心城区的东部区域。通过科学方法,摸清家底才能因地制宜,“因此,在中心城区中西部区域规划布局带状雨水行汇通道,在东部区域规划点状雨水集水区,可以更加科学地应对超标雨水。”
  如何实现规划落地?市规划院介绍,将结合成都市规划管理,研究一套将海绵目标落实到地块的方法和管控指标,“根据地块的不同用地性质,将海绵目标落实到每个地块,以此实现规划落地。”成都商报记者 辜波
9#
 蓉蓉 发表于: 2016-8-23 08: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打造最美三环路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

源自:成都日报
⊙记者:袁弘 文豪 文/图

  充分体现“交互通行”、“公交优先”理念,加强对道路瓶颈的疏通改造,加快打通辅道断点,积极推进重要互通立交节点改造,增设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优化部分主辅道出入口,提升绿化景观设计品质,实现“城中见景、景中见城”,努力打造“最美三环路”。记者日前获悉,将涵盖以上内容的三环路扩能提升工程已经启动方案编制;预计明年上半年启动建设,2018年完工。

现有问题
辅道存在一处断点
和三处“肠梗阻”

  记者日前从成都交投集团路桥经营管理公司获悉,由于诸多原因,三环路辅道至今因一处断点存在而未实现贯通,这一处断点就是位于三环路蓝天立交上三环路与机场高速路的节点,该处由于内外侧辅道不通,车行于此,只能掉头。
  此外,目前三环路辅道上还存在三处“肠梗阻”,其中一处位于三环路北面宝成线、一处位于三环路西面的铁路西环线,这两处现状辅道的内外侧都只有一条限高2.5米的车道,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由于混行,这两处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率不高;而且限高决定了这里只能通行小轿车。”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另一处位于川藏立交,这里上跨铁路的辅道有7米宽,供机动车通行;旁边虽然有人行天桥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但很多电动车驾驶员不通过人行天桥推行,往往选择走机动车道,造成这里的机动车通行效率低;而由于该处跨线桥由西向南方向下桥处距离红绿灯较近,路口等待信号灯的车辆容易反堵上桥,更加剧了这里的“肠梗阻”。
  目前,三环路辅道还存在病害严重、路面不平等问题。

三环路扩能提升方案效果图  002208naz4yjq3beagfje1.jpg  保存到相册

提升方案
蓝天立交川藏立交
都将实行改造

  针对三环路辅道存在的这些问题,涉及的两座立交桥──蓝天立交和川藏立交将在此次扩能提升中加强交通功能。按照目前的思路,川藏立交将结合10号线的建设,在现状跨线桥的基础上,将其改造成为苜蓿叶全互通立交桥。“苜蓿叶全互通立交桥与现在二环路人南立交桥的形状一样。改造后,这里的辅道以下穿形式设置,设计为4个车道,其中直行车道2个,转弯车道2个。”据该负责人介绍,改造后,此处将形成四层立交体系──其中地下为下穿隧道;地面为现有佳灵路;二层为三环路跨佳灵路的跨线桥(三环路主车道);三层为起于中环的高架桥,将与机场第二通道相连,以及新增的几条匝道,它们均由地铁公司负责修建。
  蓝天立交将新增一条匝道,实现机场高速与三环路的“快接快”;同时修建一条往机场方向的下穿隧道,打通辅道断点,解决机动车与行人的通行。
  同时,针对三环路铁路西环线的“肠梗阻”,将把现有桥洞改造成为交通功能更为强大的下穿隧道,单侧下穿隧道就拥有4个车道,包括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与此同时,三环路还将设置大容量公交专用道;优化部分主辅道出入口,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结合道路扩能提升工作,加快智能交通管理体系建设,加强道路交通管理。而全长约52公里的三环路也将在此次扩能提升中,将现有辅道全线进行病害治理,同时进行路面的重新铺设,届时,原本坑坑洼洼的三环路辅道将与主车道一样健康而平整,驾驶员的行驶感受将得到大大改观。

绿化打造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
打造“最美三环路”

  目前,三环路上已有较好的绿化本底,但尚待梳理和提升。结合此次扩能提升,将打造“最美三环路”。据设计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此次三环路的绿化打造中,将会引入海绵城市的理念,不仅要让三环路绿化的“颜值大增”,还要具有海绵城市的“内涵”。
  “研究表明,成都市降雨空间分布不均,西边多年平均雨量比东部区域更多,西部和中部区域的渗透能力比东部区域更强。规划部门建议在实施海绵城市时,采取‘西部结合河道及绿地规划行泄通道,加快区域涝水排出;东部根据雨水集水区规划海绵公园,增加对区域雨水的消纳作用,缓解周边区域内涝’的方式。而由于三环路是一条环状道路,正好可以体现出这一特点。”该负责人表示,三环路的绿化条件很好,在此次绿化打造中,将计划设计建设我市首个大型的“雨水花园”,同时突出节点景观的视觉效果。“此次三环路将提升绿化景观设计品质,实现‘城中见景、景中见城’。而不管是雨水花园,还是节点景观,我们都希望能体现出亲民、亲绿、亲水的特点,让群众能融入其中,享受美景。”
8#
 蜀猴 发表于: 2016-8-2 09: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意见出台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源自:成都商报
⊙记者:王垚 实习生:李家庆

  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昨日,成都市政府在官网正式公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意见》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建设的8大工程,并详细明确了建设内容,其中还强调,对于已经建成的学校、体育场等公共场所,应当逐步进行改造,完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成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意见出台  012210jtll4rb4sl479tpl.jpg  保存到相册

环城生态区 将打造为海绵综合体
  要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成都将打造海绵综合体。
  133.11平方公里的环城生态区将被打造为兼顾“生态、民生、产业、耕保”的海绵综合体。根据《意见》,要打造环城生态区海绵综合体工程,按照生态修复的理念,通过实施小型水库、农田湿地、中小河流整治、森林涵养保护区等建设,强化环城生态区及周边区域对雨水的下渗和调蓄作用。

  除了海绵综合体,还要打造海绵型绿地工程。成都将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把城市绿地和城市雨水管渠系统整体衔接、统筹实施。新建公园绿地应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开展竖向排水设计和雨水管网设计。要采取平面布局、地形控制、土壤改良等多种方式,尽可能为周边区域提供雨水滞留、缓释空间,提高周边区域内涝防治的能力。

建海绵型道路“快速汇水”变“分散就地吸水”
  建设海绵城市,还需要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工程。
  《意见》提出,要更新原有的市政建设观念,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将“快速汇水”变为“分散就地吸水”,增强城市道路和广场对雨水的消纳功能。
  在新建城市道路和广场建设中,要合理应用新工艺和新措施,增加道路绿地、树池、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停车场和机动车道的透水性;做好雨水收集、调蓄、净化等环节处理,最大程度减缓雨水径流。
  而在水系保护和修复工程中,成都则需要通过实施河流综合整治、湖泊湿地建设、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滨水城市景观改造提升、黑臭水体治理等,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恢复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
  此外,成都还要进行海绵型小区建设工程。新建小区和建筑也都要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建设,还要鼓励有条件的既有建筑进行海绵城市改造。

成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意见出台  012210tvfy6uivyd63oy9f.jpg  保存到相册

学校、体育场等 要改造完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海绵型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将如何打造呢?对此,新建学校、医院、体育场馆、交通场站和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要率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修建绿色屋顶,配套屋面和地面雨水的集蓄回用设施,最大程度减缓雨水径流。
  而对于已建成的学校、体育场等公共场,所应逐步进行改造,完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建设海绵城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工程也至很重要。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不仅要注重城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就地吸纳雨水能力,又要加强城镇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建设。
  具体做法包括,要严格实施雨污分流,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须经过岸线净化。加快建设和改造沿岸截流干管,控制渗漏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结合雨水利用、排水防涝等要求,科学布局建设旁侧湖、滞水塘、调蓄池、蓄水池等雨水调蓄设施,有条件的可建设地下蓄水储水设施,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和承泄能力。
7#
 蜀猴 发表于: 2016-5-25 09:22:00|只看该作者

成都即将开始全域海绵城市建设 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

⊙记者:陈碧红 张彧希

  5月22日,持续一整天的大雨将成都浇了个透。这场大雨,对成都市建工集团工程师张雪立来说,却是一场夹杂着期待与担心的“及时雨”:就在前几日,成都市中环路以成都第一条按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的城市道路身份正式亮相。这场大雨,无疑是一场考验。
  通过强化路面对雨水快速渗透、存储的功能,达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功效──这是成都中环路“变身”海绵体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但在大雨天中,要让整座城市像海绵样吸水,让老百姓不再“看海”,道路改造显然只是其中一环。
  近日,随着《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蓉酝酿,一场全域提升城市“韧性”的工作即将拉开。未来的成都,不只是道路,公园、绿地、社区、湖泊等都将成为海绵体。

首个海绵体项目长啥样
  将满满一桶水快速地倾倒在地面上,顷刻间,水顺沿着地砖间的缝隙快速流下,不到半分钟,地面已经没有明显的积水或水洼。而地面下,这些水正悄然流向街沿草地。快速吸收雨水并加以循环利用──5月21日,记者在张雪立带领下,见证了中环路“变身”海绵体后的成效。
  作为成都市第一条按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设计的城市道路,究竟与普通道路有什么不同?
  细看发现:人行道地砖没有进行填缝处理,其缝隙呈上窄下宽的“喇叭状”,这样就能更好地将路面水吸入。打开一块地砖,地面下特殊的海绵体构造即刻显现:在由五层不同材料铺装的地下结构中,从上往下依次铺排了碎石层、渗水土工布、透水混凝土、级配碎石层等不同材料。雨水一旦流入地下,将快速渗漏。与普通道路相比,雨水吸收能力将至少提升20%~30%。“中环路全部按照‘人行道透水+部分集中绿地下凹改造’的方式进行铺装。”张雪立说,目前成都中环路两段“海绵人行道示范段”已建设完毕,6月底前将完成80%的建设工程。

一场“返璞归真”的城市改造
  自去年以来,成都就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但何为海绵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依旧是个模糊概念。“海绵城市,其实是一个庞大的建设体系。”成都市建委景观处负责人解读说,其实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发之前,城市本身就是一块“海绵体”,在自然地形地貌的下垫面条件下,70%~80%的降雨可以通过自然渗透进入地下;而城市建设导致包括路面等在内的下垫面过度硬化,渗透和外排的雨水比例恰好来了个颠倒。“与其说是建设海绵城市,不如说是一座城市的返璞归真。”
  在去年的规划重点中,成都首次开出了建设全国试点海绵城市、建综合管廊和城市小街区等药方,避免雨水“齐步走”。今年成都将全面推进“5+2”工程。“5”即环城生态区海绵综合体工程、海绵型城市水生态工程、海绵型绿地工程、海绵型小区建设工程、海绵型道路工程,“2”即示范区工程和示范点工程。

未来70%的降雨将就地吸纳和利用
  近日,成都市首个以海绵体理念设计的城市公园──杉板桥公园规划方案出炉。与中环路海绵体项目不同的是,该公园将不仅具备对雨水渗透、储存的功能,同时还兼具防御、延迟、储存、排出的防洪策略。根据公布的设计方案,该公园将植被、土壤、湿地调节池、路边停车位等巧妙地设计成了海绵体,降雨将可实现就地吸纳和利用。
  从“快排”模式转化为“渗、滞、蓄、净、用、排”模式,成都全域进入了提升城市韧性的海绵体建设进行时:针对绿地与广场,在满足自身雨水收集利用同时,结合周边市政路网和管线截存周边汇水区域径流改造,以达到雨水总量与内涝控制要求;针对街旁绿地,将尽可能截存周边汇水区域径流,并通过植被缓冲带等海绵设施削减雨水径流流速和污染负荷;针对环城生态区,将通过实施水库水利设施、农田湿地、中小河流整治、森林涵养保护区等建设,强化环城生态区及周边区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增加城市环境生态用水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经过建设,未来成都全域70%的降雨将就地消纳和利用。”该负责人说,到2020年,全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将达到目标;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 编后
  在提到海绵城市建设时,成都市建委景观处负责人提到了一个成语──返璞归真。
  这真是再恰当不过的形容。曾几何时,城市土地硬化、钢筋森林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直到有一天水质恶化、内涝连连,引发各种生态灾难,才发现走入了异端。文明并不在于改变与征服,而在于适应与共存。海绵城市便是人类对自身城市文明的救赎。
  而具体到当下,当政府下大力气投入海绵城市的建设时,作为城市真正的主人,每一个市民都不能说此事与我无关。作为城市的细胞,每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都影响着海绵城市理念的成败,这在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有经验可循。例如很多市民在小区或自家楼下准备雨水罐,把雨水储存起来。总之,普通市民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建设海绵城市,让我们共同“返璞归真”。

☆ 相关资讯
[海绵城市]

  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下垫面能有效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可适当地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实施项目]
  按照“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成型”的步骤,目前成都市建委已编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项目库总计130个项目,总投资554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100亿元。
  其中,今年将重点实施中环路人行道示范工程;启动圣灯公园、杉板桥公园、二仙桥公园、摸底河公园、金融城中央公园、桂溪生态公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每区要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开展三处黑臭河流治理、两处老旧院落改造、两条中小街道维护改造项目等。
  按要求,今后成都市市域范围内新建项目将全部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实施。
6# 青城山
 蜀猴 发表于: 2016-5-19 08:22:00|只看该作者

今年成都计划实施60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道路变"吸水海绵"

源自:华西都市报
⊙记者:刘秋凤 ◎摄影:刘陈平

  近日,成都市建委发布消息称,成都已编制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总计130个项目,总投资554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实施项目 60 个,总投资100亿元。海绵城市,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密布地建设。
  成都的“海绵城市”到底长啥样?能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哪些改变?未来,成都人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城市环境中?5月17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天府新区,独家探访成都正在建设中的海绵城市,揭开“未来城市”的神秘面纱。

天府新区鹿溪河生态绿地系统,水沟上加铺了透水布和鹅卵石,能过滤雨水带来的泥渣  002210hd0hhds2gy81glig.jpg  保存到相册

兴隆湖环湖绿地景观带海绵型道路能吸干雨水的“吸水路”
  在兴隆湖边,一条红色环湖路格外引人注目。远观,它像操场塑胶跑道,近看,它的表面由不规则的小石块组成,还涂了一层红色的釉。
  建设方总工办相关负责人王琪告诉记者,这是一条能吸干雨水的海绵型道路。即使下再大的雨,路面也不会有水洼,以往雨天市民常遭遇被溅起一身脏水的囧况,在这里不会再出现。
  记者用一瓶矿泉水做实验,将水倒在路面上。普通的沥青路或水泥路,水倒上去后会积在路面上慢慢蒸发,而这里的路就像一块海绵,瞬间就会将水全部吸走,路面上不留一点积水。
  王琪说,这是因为道路上铺着一种15厘米厚的透水混凝土。它由不规则的小石块(米石)、水泥浆、添加剂粘合在一起,能将雨水渗透并储存到道路里。一部分蒸发,一部分则通过埋在道路结构层的穿孔管,过滤后流到绿化地里进行灌溉。
  “由于这里土壤的影响,这条道路是半透水铺设。”王琪提到,如果土壤好,可以进行全透水铺设,雨水可以直接渗透至地基。这种“吸水路”主要铺设在人行道、观景道、休闲绿道等道路。
  “吸水路”的造价是多少?王琪估算,它比普通的水泥混凝土路造价要贵约40%。但比起沥青混凝土路,这种“吸水路”的造价则要便宜得多。

天府新区兴隆湖边的环湖路,可以吸收集纳雨水  002210rla5andn7a355zww.jpg  保存到相册

鹿溪河生态绿地系统海绵型小区地下建“大水箱”蓄水
  下大雨,在城市里不会再“看海”了。王琪说,海绵城市的地下藏着很多个“大水箱”,可以把雨水储存起来并加以利用。
  在鹿溪河生态绿地系统里,正在建设一座生态厕所。厕所旁边有一处大坑,是正在建的“蓄水模块”,四周由防水布覆盖。它像一个由很多个小水箱组成的大水箱。水箱藏在地下,表面用植被覆盖,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雨水能够经斜坡,通过埋在地下的管道或者地面入口流进“大水箱”中,可以用于植物浇灌、厕所冲洗等市政公共用水。
  “这个可以用于海绵型小区的建设。”王琪告诉记者,小区的地下也可以建一个“大水箱”,在下大雨时滞蓄雨水,而经过过滤的雨水可以浇灌小区的花木。

水倒在这种海绵型道路上,瞬间就会被吸走并储存起来  002210uyzgb8gc4e2zey6e.jpg  保存到相册

海绵型绿地石头缝里长出植物幼苗
  未来的海绵城市里,将没有臭水沟。普通的水沟上盖着一个雨篦子,暴露在外。而在鹿溪河生态绿地系统中,海绵型水沟的雨篦子上铺着一层“透水土工布”,上面铺了一层小鹅卵石,相当于给水沟戴了一顶帽子,用于过滤雨水带来的泥渣。王琪说,这些透水土工布虽然价格便宜,但用十年不成问题。如果泥渣堆积过多,才会更换布。
  值得一提的是,海绵型城市的水沟相当透气,不再被混凝土封得严严实实。王琪指着另一侧水沟告诉记者,这种海绵型水沟没有雨篦子,他们在水沟里直接铺上泥土和鹅卵石,同时撒上植物种子,以后植物就会从鹅卵石的缝隙里长出来。这样的水沟就像一条小溪流一样,穿行在城市里,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两种海绵型水沟搭配使用,不仅可以过滤雨水,也可以滞蓄水,为城市减缓内涝。”王琪说,如果将这些过滤后的雨水收集起来,还可以改善水质,为旱期补水。通过海绵化的整体改造,希望保证80%至85%的雨水能够人为收集净化。专家解读建海绵城市就是打造会呼吸的城市生活空间
  “所谓海绵城市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土地建设开发后,也能保持建设之前的状态。”王琪这样描述自己对海绵城市的憧憬。
  “整个项目就像个巨大的‘海绵体’,让雨水能够‘听指挥’,流到该流的地方,该排的时候再排。”王琪认为,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降水时可以实现吸水、蓄水等功能,而需要时,又可以将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原本土地是会“呼吸”的,雨水被土地“吸入”地下,经过生态循坏后,再“呼出”降雨。“海绵体”的建设,就是给城市土地留出呼吸的空间。
  目前,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正在打造6个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包括天府公园、兴隆湖环湖绿地景观、鹿溪河生态绿地系统等,都将在2016年底前建成。
  这些海绵城市的建设方法是否能够推广?王琪认为,目前成都已经实施了一批海绵城市的建设项目,各个项目具体实施方法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如果一种建设方式的实验效果好,可以推广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其他区域。
5# 华蓥山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18 08:22:04|只看该作者

海绵城市建设成都今年实施60个项目 总投资100亿元

源自: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讯(记者:辜波)成都已完成编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项目库总计130个项目,总投资554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100亿元。
  其中,在旧城区将启动89个易淹区改造项目和黑臭水体整治;每区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开展两处老旧院落改造、两条中小街道维护改造项目;重点实施中环路人行道示范工程;启动圣灯公园、杉板桥公园、摸底河公园、金融城中央公园、桂溪生态公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大力推进环城生态区海绵体建设;在天府新区及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4# 金佛山
 蓉蓉 发表于: 2016-5-17 15:22:01|只看该作者

成都已编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 总计130个项目

源自:华西都市报
  (客户端记者 殷航)5月16日,记者从成都市建委官网获悉,成都已编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将以环城生态区海绵综合体工程、海绵型城市水生态工程、海绵型小区建设工程、海绵型绿地工程和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工程等五大工程为抓手,将城市排水与生态结合起来,利用河湖湿地等生态空间,把城市变成海绵,实现防涝和涵养生态的双重功能。
  具体来看,成都的海绵城市建设要按照“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三年成型”的步骤来打造。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总计130个项目,总投资554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100亿元。
  在旧城区,将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重点突破口,启动89个易淹区改造项目和黑臭水体整治;每区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开展两处老旧院落改造、两条中小街道维护改造项目;重点实施中环路人行道示范工程;启动圣灯公园、杉板桥公园、二仙桥公园、摸底河公园、金融城中央公园、桂溪生态公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大力推进环城生态区海绵体建设;在天府新区及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同时,积极与农发行、国开行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政策性金融贷款的对接工作。分门别类建立符合政策的项目库,综合利用各项中央财政、金融政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3# 峨眉山
 蜀猴 发表于: 2016-1-29 08:22:00|只看该作者

海绵城市成都样本:草坪遇雨5分钟排干

源自:华西都市报
⊙记者:罗琴 赖芳杰 ◎摄影:雷远东

  “要加快城市新区功能完善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建设,抓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这一热点,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海绵城市·样本
  代表委员们热议的海绵城市长啥样?1月28日,我省发布《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味着省级层面的海绵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出炉。“意见”描摹出了未来城市生活中“小雨不湿脚、屋顶有绿岛”的诗意栖居画面。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这样的画面究竟是否存在?2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就此探访了成都首个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公园,体验了成都首个“海绵公园”的神奇与奥妙。

样本亮点1 树池为腐木加水管的设计  002219pn2zdtdsxzn0k812.jpg  保存到相册

成都“海绵公园”
处处体现“海绵城市”理念

  让城市像一块收放自如的海绵,遇水吸水,遇旱“挤”出水,这样的“海绵”理念,听来新奇,但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在成都,一个处处渗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公园,已具雏形,预计今年将建成开放。
  这个正在建设中的生态公园,位于天府新区麓山大道附近,占地约四万平方米。从公园入口的银杏大道步入,沿途就已经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细节。大道两边的银杏树树池,与普通的绿化带树池不同,并不是用石板或鹅卵石堆砌的,而是用了红色的腐木碎块。此外,每棵树下还挖了一个直径12厘米的水管。
  随着道路的曲折前进,两边的乔木也进入眼帘。记者发现,在植物品种选择上,公园选择的大都是抗旱、耐盐碱的乡土树种,宿根花卉的应用是最多的。走在小山的坡地上,周围乔木、灌木、草本的合理搭配,既可固化土壤也可遮挡噪音。如果遇上下雨,山体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乔木吸收,一部分由湿地汇入河道。
  山体道路延伸开来,是一块大草坪。在草坪尽头,设置了洼形湿地,水中还种植了荷花、芦苇、睡莲等植物,不仅有景观效果,而且起到了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作用。

树池为啥铺腐木
透水快还可以净水质

  “腐木和水管的设计,是为了透水更快,同时也能过滤水中的泥沙。”成都万华新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景观主任工程师艾仰春介绍说,因为公园地处天府新区板块,自然土质为粘性土壤,排水性能较差,因此在树木边安装一条水管对雨水进行明排,需要人工抽出多余积水,此举主要为保护新栽植的树木根系的正常生长,待树木根系发达后将去除。而选择用腐木来铺装树池,也有讲究,这样遇到大雨,可以比普通的石板更快地透水,此外可以将水中的泥沙过滤,让流进管网的水更加洁净。
  艾仰春认为,所谓“海绵基因”,就是城市、公园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强调雨水在源头渗透、滞留、调蓄、净化、回用,消减雨水峰值流量和外排总量。

样本亮点2 浅水湿地种植着水生植物  002219b66ccef9gctjjj9f.jpg  保存到相册

草坪排水啥秘密
在于地下网状排水暗管

  在公园的中心活动草坪,记者看到草坪周围布局了户外烧烤区和儿童游乐区。“如果遇上雨天的干扰,草坪变得湿漉漉的,这些活动是否就无法进行了?”记者提出了疑问。
  “这就是体现‘海绵’优越特性的地方了,这个草坪遇普通雨量,5分钟可以排干水。”艾仰春介绍,这个生态公园的草坪区作为一个活动场地,对排水的要求非常苛刻。在草面30厘米以下设置了网状排水暗管,间距3米乘3米呈井字型分布,并对排水暗管上部的土壤进行改良,使之拥有非常好的透水能力,然后接入公园排水系统,最终雨水会流入蓄水湖区。

雨水如何重利用
蓄水湖兼具蓄水净水功能

  把雨水蓄积起来,又如何把雨水用起来,让它能重新回到土壤里呢?带着这个疑问,记者继续前行,来到了草坪边缘的洼形湿地。这个浅水湿地里,种植着水生植物,水面干净。“通过地下排水系统,可以将雨水及多余的灌溉用水汇集至蓄水湖面,蓄水湖还有一个沉沙及通过湿地过滤的过程,然后将水循环用于植物浇灌。”艾仰春解释,湿地的设置,有蓄水和净水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将来自大自然的水循环起来,经过植物浇灌,将水“还”到土壤里。

四川将试点雨水管理收费
  省住建厅相关人士介绍,我省下一步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为引导和激励海绵城市建设,在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探索雨水管理收费制度,开展雨水管理收费试点。

样本亮点3 蓄水湖能将水循环利用  002219nnyi8du22z9s9vn2.jpg  保存到相册

海绵城市·意义
“海绵城市”要修复整个城市水生态

  “总体来看,海绵城市并不仅仅解决城市‘内涝’,还将从整个水生态修复的角度,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省住建厅城建处相关人士介绍,此次“意见”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统筹解决城市水安全(内涝)、水环境黑臭、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重点问题。
  去年12月,住建部专门组织全国各地专家赴美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管理培训“,培训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绿色基础设施各级政府管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规划建设技术标准与管理情况。
  参加培训的省住建厅相关人士沿途发现,“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体现在城市的细节当中,而并非孤立的某个大型项目。例如,当地的普通住宅门口一般都设置了低于道路的木屑堆积或草植区,用于积水的自然渗透;而每当暴雨短时集中倾泻,专门设置的地下管道则派上了用场。
  打开电脑,点开“赴美学习成果”的WORD,该人士指着屏幕上的照片一 一介绍。“你看,这是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停车场,在全世界首次运用了海绵城市理念。”记者看到,这是一个普通而陈旧的停车场,位于美国乔治王子郡,路面出现了裂痕,路沿石也有一个个缺口。当暴雨突降时,雨水可顺着路沿石缺口进入一旁的草植区,雨水经草植区渗透流入地下储水池,实现雨水净化回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0:47,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