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帅卒|查看: 46127|回复: 49
[动物

“水中大熊猫”长江江豚数量已增加至700余头

 [复制链接]
30#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11-24 19:08:00|只看该作者

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发现百余头江豚 高于2012年数据

源自:湖北日报网
  楚天都市报11月24日消息(记者:陈凌墨)23日下午15点,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队于抵达长江办武汉渔政码头,经过13天往返约1300公里的航行,武汉至宜昌江段江豚考察结束。在此次宜昌至武汉江段考察中,科考队总共目视发现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59次165头次,对声学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共确认70次102头次的江豚记录。这一结果要显著高于2012年该区域的观测数量,而与2006年的观测结果相当。
  不过,科考队负责人表示,这只是初步的观测结果,具体的种群数量估算还要等整个考察结束后,进行整体分析和比较。
  此次考察发现江豚分布模式与2012年和2006年大致相同,都呈现分布相对集中、日益斑点化的趋势。整体来看,洪湖保护区江段、监利县荆江门上下30km水域和宜昌城区及葛洲坝下水域是江豚分布密度较大的区域。其中,荆江门上下水域(洞庭湖口以上水域)江豚的分布最为密集,目击率显著高于以往两次考察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往返考察均在石首保护区新厂镇及塔市驿镇附近水域发现江豚,而2006年和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都未能在石首保护区江段发现江豚分布。另外,在宜昌烟收坝水域,自2008年以来一直生活着一群3-4头的江豚,此次考察亦再次发现这个小群体。科考队在葛洲坝下500米靠近1号船闸水域发现一个约由8-10头江豚构成的群体,据宜昌渔政介绍,这个江豚群体是2017年春季游上来的,随后一直定居在此,据了解,这也是此次科考发现的最大江豚群体。
  同时,此次考察在各地渔政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渔政快艇对众多未通航的汊江进行了考察。考察队在枝江市的关洲汊江水域,发现3头次江豚。说明汊江也是江豚栖息的重要水域,汊江的考察对于全面掌握江豚的分布水域和整体数量统计具有重要意义。
  从考察的长江江段的整体环境来看:很多零散的小码头均已不见踪迹;一些区域洲滩也得到自然恢复;但是,清水下泄对这一区域的冲刷明显,可见大面积的崩岸河段。为了稳固河道和航道整治,这一区域进行了大量的抛石护岸或护洲。自然的泥质或者沙质浅滩水域转变为硬质的护坡和陡峭的坡岸,这可能导致江豚等水生生物栖息地质量的下降。同时,此次考察应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对长江沿岸带洲滩环境进行了监测,科考结束后,将整合各方面信息对江豚的栖息地现状做出全面评估。
  此外,在宜昌至武汉段考察过程中共统计到航行货船1986艘,平均每半小时有近50艘货船经过,密度很高,这显然会增加长江江豚的生存压力。科考队在此江段共记录到作业渔船353艘,总体密度不高,主要作业方式是流刺网。
  11月24日,科考队将继续出发,开展武汉至上海江段的往返考察。
源自:楚天都市报
29#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11-10 19:48:0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国启动新一轮长江江豚普查 摸底长江生态新情况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我国启动新一轮长江江豚全面普查 摸底长江生态新情况

  新华社武汉11月10日电(记者:黄艳、王飞)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10日上午停靠在武汉渔政码头的两艘科考船,迎着凛冽的江风起航,向着长江上游的方向驶去。
  这是农业部时隔5年后再次对长江江豚启动的全面普查行动。这次行动全面摸查长江江豚的生存现状,以及基于江豚生存状况的长江生态新情况,为长江生态大保护和重大生态恢复工程提供基础。
  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依民在起航仪式上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启动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和栖息状况的全面摸底普查行动,意义重大。这将为长江江豚保护提供科学基础,进一步提升长江江豚保护措施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本次科考的现场总指挥、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王丁研究员介绍,这次科考计划持续40天,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
  “将对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进行摸底,同时调查了解栖息地环境质量。这次科考运用了国际先进的豚类调查方案,采用目视观察、声学考察、环境数据采集、无人机遥感监测等方法。这些方法手段相互佐证、互为补充,将得出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结果。”王丁说。
  江豚是除白鱀豚之外,长江里特有的另一种淡水豚类动物。自2007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就成为了中国内陆水域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2012年科学考察发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不足1000头,情况极度濒危。
  据介绍,本次考察工作将于12月20日结束,计划2018年3月公布考察结果。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一眼 发表于: 2017-11-6 11:07:00|只看该作者

42年老渔民捕到超大江豚:就算给我6万也不卖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42年老渔民捕到超大江豚:就算给我6万也不卖

圆脑袋、小眼睛、胖身子,身长1米5、体重超过80斤──
钱塘江里捕鱼42年
萧山老孔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江豚
有人出高价想买走,众人合力及时将其放生


体重80多斤的大江豚在小木船中
  这几天,杭州萧山区义桥镇山后村孔家埠的村民们都在议论,孔顺祥捕了个大家伙。
  这个大家伙,正是极少在钱塘江现身的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孔顺祥在村道上骑车,熟悉他的村民会停下来调侃两句:“这么稀罕的东西都被你碰上了,有好运气嘞!”
  老孔笑笑:“放生啦,这一趟捕鱼我是亏本的嘞。”话虽这么说,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毕竟捕鱼42年,还是头一次碰上活江豚,被100多人围观了,扬眉吐气了一回。

身长1米5,体重超过80斤
捕鱼42年他第一次捕到江豚

  孔家埠,就在钱塘江边,这里的村民,多以捕鱼为生。

渔民众人合力将江豚放归江中
  孔顺祥12岁就跟着父亲一起捕鱼,现在可是村里捕鱼的好手。只要不下雨,就会跑到江边捕鱼。他有一艘小木船,等潮水退去,他就划着船往远处走些,放网,等上半个小时再收网,多多少少都有些收获。多的时候,有60多斤,少的时候只有三四斤的量。“一般都有30多斤,看天吃饭的,不容易。”老孔说。捕来的鱼,他都会到市场卖掉。最近鲫鱼、鲢鱼比较多。
  11月4日下午1点多,潮水还没有来,老孔跟着大部队去捕鱼了。
  跟往常一样,他安静地坐在小木船上等着收网,没听到任何动静。
  “哇,这么重!”刚把渔网往上拉的时候,老孔心里一阵窃喜,足足有八九十斤重。捕到这么多鱼,一定能卖到好价钱。
  他卯足了劲儿,使劲往上一拽,惊呆了:好大一只江豚!
  这只江豚,身长大约1米5,长得很像海豚,还会像鲸鱼那样喷水呼吸。胖嘟嘟的身子,没有背鳍,身下倒是长着一对鳍,好像两只小短手,不停扑腾。铅灰色的皮肤,油光锃亮的。脑袋圆滚滚的,额头凸起来,眼睛很小,咧着嘴巴,还能看到里面的牙齿。
  看到在渔网里不停扑腾的江豚,老孔好一阵激动:20多年前,老孔曾看到其他渔民捕到过江豚,比这只小一些,最后脱水死掉了。而这只,是他42年渔民生涯中第一次捕到江豚。

有人出高价想买走被拒
众人合力及时放归

  瞬间,渔民们都围了过来帮忙。
  这只江豚的尾巴有些擦伤,其他看上去都挺健康的。“阳光一晒,皮肤发干,江豚就容易死掉。”老孔不停地给这只江豚身上浇水。
  很多渔民很新奇,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抚摸江豚。“好滑啊。”“好像也不是很软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著。
  “老孔,我给你6000块,卖给我吧。”有人叫价。
  孔顺祥不停地打着电话:“就算给我6万,也不卖呀!这东西可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卖钱的。”每年渔政部门都会给渔民们培训,哪些是保护动物,老孔脑子煞灵清。
  在渔政部门的指导下,老孔叫来两个熟悉的渔民帮忙,及时将这只江豚给放生了。不过,这只大家伙,好像有些“恋恋不舍”,放生过程中几次搁浅在滩地上。
  重新回到江中后,江豚一个翻身就沉了下去,接着又缓缓向上浮了一些,最终消失在江面上。
  忙活了好一阵子,孔顺祥才拎着渔网里剩下的一些小鱼回去了。这些小鱼,当天他只卖了60多元。
  老孔说,捕鱼这么多年,很少能碰上稀有的种类。让他引以为豪的,曾经捕到过一条98斤重的大青鱼。不过,现在想要看到这种体型的鱼很难咯,如今连30多斤的青鱼都算是大的了。
  萧山渔政站站长张荣说,钱塘江上游还是头一回碰到江豚,以前在钱江六桥一带发现过江豚的踪迹,但是没有渔民捕到过。“这只可能是跟着潮水上来的,也是偶然性的。现在江豚都很少见了。”他说,如果有渔民碰到,都建议是绕道而行。

新闻+
钱塘江中国家保护动物日渐稀少

  如碰上,请及时与渔政部门联系
  江豚是鼠海豚科的一个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全身为黑灰或白灰色,一般体长在1.5米左右,作为稀有的水生哺乳动物,江豚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里都有江豚,它既能在海水里生活,也能在淡水里生活。早在1996年,江豚就被列为了濒危物种,目前长江里江豚只有1000只左右。在钱塘江里江豚已是极为少见。1986年起,钱塘江里偶尔会发现江豚的身影,至今共有20多只。
  江豚离开自然水域后,生存能力就会变得很弱。往年有渔民误捕或发现了搁浅的江豚,最终基本都是不幸死亡。
  张荣说,钱塘江一带稀有保护动物都比较少。如果在江河里发现了国家保护级水生动物,请拨打杭州渔政总站电话0571-86085571,别让这些珍贵的动物流离失所,甚至失去生命。
源自:钱江晚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红星 发表于: 2017-10-31 09:28:00|只看该作者

长江江豚科考时隔5年再启动 今年已发现21头死亡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长江江豚科考时隔5年再启动 今年发现21头江豚死亡

都昌护豚队在江西省都昌县矶山下坝沙滩发现的死亡江豚
  10月28日,一头成年长江江豚被发现在江西省都昌县矶山附近沙滩上死亡。据保护江豚公益组织统计,这是今年死去的第21头长江江豚。近年来,长江江豚数量不断减少,今年5月,长江江豚正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获悉,为了更好保护这个“水中精灵”,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将于11月正式起航,这是时隔5年之后我国进行的第三次长江江豚科考。

第三次长江江豚科考将启动
  长江江豚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这种长着浑圆的脑袋,看起来像是在微笑的生物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根据2012年科考的统计数据,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45头,是名副其实的“水中大熊猫”。
  为了准确掌握长江江豚的种群动态,为长江江豚保护提供更多的基本技术信息,时隔五年之后,由农业部牵头发起的“2017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将于11月启动。
  承担此次科考工作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一位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此次考察将持续约40天,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汊江河支流。11月10日,两艘科考船即将从武汉起航,途经武汉—宜昌—武汉—上海—武汉,全程约3400公里。干流考察之外,科考队还将对江豚的主要栖息地鄱阳湖、洞庭湖湖区进行考察。参与考察的科考人员约30人,分为目视组、声学组和环境监测组。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这次科考参考了2006年和2012年的考察方案,主要采用目视观察,声学监测等方式对江豚进行考察。与往年不同的是,此次考察将对江豚栖息地进行深入考察,包括水质、周边环境、航行船舶和渔业活动等等,并利用无人机对其进行拍照。除此之外,本次科考的涵盖范围也会更广,除了两艘科考船在干流考察外,也会用快艇对一些支流进行考察。

今年已发现21头江豚死亡
  江豚在长江流域生活了2500万年,然而直到2006年追寻“长江女神”白鳍豚的过程中,人们才发现,这种被称为“微笑的天使”的美丽生物正在加速离开我们。2006年,一个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瑞士、日本、德国、印度7个国家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活动,对长江豚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
  经过7国专家们39天、航行3400公里的艰难搜寻,考察队没有发现白鳍豚的影踪。2007年,英国学术期刊《皇家协会生物信笺》发表了7国科学家“2006长江豚类考察”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江豚的生存状况同样不容乐观,从宜昌至上海1667公里的干流江段中,仅发现江豚700至900头。科学家们估计,加上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淡水湖泊的种群,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800头,年下降速率为6.4%。
  2012年,为了再次摸清长江淡水豚类生存情况,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又实施了一次长江豚类考察。经过44天的考察,同样没有观察到白鳍豚,总共目视发现长江江豚380头次,与2006年考察的851头次相比,江豚种群数量下降趋势明显。考察团估计,长江江豚种群约为1045头,其中鄱阳湖约有450头,洞庭湖约有90头,长江干流约有505头,年下降速率超过2006年以前的两倍,为13.7%。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江豚的保护,江豚保护志愿者张坤语告诉北青报记者,志愿者会对发现的每一头死亡江豚做登记,从2017年2月,今年的第一头死亡江豚在上饶市余干县被发现至今,已经有21头江豚死去。“我们是有一头就登记一头,肯定会有疏漏,实际情况可能要比这个数字更多。”张坤语说。
  10月28日,有外景拍摄者在都昌县矶山下坝沙滩处采风时,在沙滩上发现一头死亡的成年江豚,豚体已经中度腐烂。中科院武汉水生研究所将这头死亡江豚运走,对死亡原因做进一步分析。

志愿者一年巡护300余天
  还有一群人在守护这群“水中精灵”。何柄秀是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的一位志愿者,对外他们称自己是“洞庭守护者”。
  长江江豚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非法捕捞。“以前的渔网一个网口可以插进4根手指头,现在一根筷子都插不进去,连小鱼也逃不出来。”张坤语告诉北青报记者,这种竭泽而渔的捕捞方式使得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严重匮乏,也间接影响到江豚的生存。
  除此之外,非法捕捞所采用的毒鱼、炸鱼、电打鱼以及迷魂阵、滚钩等捕鱼工具的使用则会直接伤害到江豚。“我曾经见过一个死亡的江豚身上有十几个滚钩,非常残忍。”何柄秀说。
  更大的威胁来自于栖息地的恶化。“江豚的濒危和藏羚羊不一样,藏羚羊濒危主要是由于盗猎,当国家加强对盗猎的惩治,藏羚羊数量就会快速回升,江豚不一样,它们的濒危是由于整个栖息地的破坏。”何柄秀告诉北青报记者,挖沙、航运、水污染都会对江豚的栖息地造成破坏,对他们的生存产生威胁。
  “一年365天,我们有三百多天都在巡护。”何柄秀告诉北青报记者,一旦发现非法捕捞的情况,就会向当地渔政部门报告,由渔政部门出面处理。为了更好的巡护,志愿者还在东洞庭地区建立起保护站,以实现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方位保护。
  2015年,首个保护站在扁山岛建立。据志愿者观察,扁山岛附近有一个稳定且活跃的江豚种群,而且由于他们24小时不间断守护,扁山岛地区的非法捕捞基本禁绝了。但江豚是随着鱼群移动的,为了更好地保护,2016年底,协会购入一艘大船建立了移动江豚保护站,保护站会随着江豚的移动对他们进行动态保护,“下一步我们会去煤炭湾,那边比较偏僻,执法力度较弱,非法捕捞情况比较严重”。
  守得云开见月明。在志愿者的努力下,洞庭湖地区的江豚数量有了明显增长。2012年的科考结果显示,洞庭湖流域的长江江豚数量在90头左右。而洞庭守护者的观测显示,目前洞庭湖流域的江豚数量在120头左右。“这是很难得的结果,江豚一年只产一胎,每胎产1仔,而且还要雌江豚还会再照顾小江豚一年,因此保持数量稳定已经很困难了。”
源自:北京青年报
25#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10-27 23:35:00|只看该作者

长江江豚科考下月起航 将摸底江豚野生种群数量

源自:中国江西网
长江江豚科考下月起航 将摸底江豚野生种群数量
  长江江豚科考下月起航
  行程3400公里 对江豚野生种群数量进行摸底
◎ 文/图:全媒体记者许南平

  中国江西网讯,11月10日,我国第三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将起航。作为长江江豚研究领域最权威的调查行动,本次科考将对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

长江江豚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其嘴部线条轻微上扬,又被称为“微笑天使”。它是江豚唯一的淡水亚种,目前仅在长江流域发现,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目前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505头)、通江的鄱阳湖(450头)和洞庭湖(90头)水域。

▲ 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此次科考将由中科院水生所执行,对长江江豚野生种群数量进行摸底,并考察其栖息地现状。考察将持续约40天,涵盖从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
  11月10日,两艘科考船将从武汉起航,途经武汉-宜昌-武汉-上海-武汉,共约3400公里。干流考察结束以后,科考队还将对江豚的主要栖息地鄱阳湖、洞庭湖湖区进行考察。
  据2012年长江淡水豚科考结果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为1045头,6年间的下降速率为13.7%,生存状况岌岌可危。
  国家农业部启动的江豚保护计划于2015年展开迁地保护项目,今年3月进行了第二次。两次迁地保护项目从鄱阳湖选送了16头性别、年龄及亲缘关系均合适的江豚,分别运送和释放到湖北监利何王庙/湖南华容集成垸保护区和监利天鹅洲保护区,补充这两个迁地保护区自然种群数量,优化其种群遗传结构。
  此次科考的技术负责人、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介绍,目前,湖北石首天鹅洲故道、湖北何王庙/湖南集成、安徽安庆西江三处迁地保护区已有超过100头江豚。

▲ 首次使用无人机监测
  多次综合考察发现,江豚主要面临六大威胁:长江干流及两湖鱼类资源近乎枯竭,江豚没有足够的食物;电打鱼、滚钩等违法渔具造成江豚死亡;大面积挖砂破坏江豚的栖息环境;高密度航运造成江豚被螺旋桨打死打伤;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江豚种群之间的迁移和交流被中断;水域污染。因此,此次科考将首次利用无人机遥感镜头监测江豚栖息地环境,并将加强科考活动的宣传报道。

▲ 有寻找白鱀豚的预案
  2006年11月6日到12月13日,一个由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七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长江淡水豚类科学考察,没有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白鱀豚的踪影。2007年,英国学术期刊《皇家协会生物学快报》发表了七国科学家的“2006长江豚类考察”结果,确认了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长江女神”白鱀豚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
  郝玉江表示,每次的科考方案中还会有寻找白鱀豚的预案,“我们从来没放弃过对白鱀豚的追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红英 发表于: 2017-10-10 06:35:01|只看该作者

南京市民“追鱼”十年 成江豚“活档案”

源自:扬子晚报
南京市民“追鱼”十年 成江豚“活档案”
  为了“追鱼”,10年骑坏5辆摩托车 他成为南京江豚的“活档案”

  早晨,江豚喜欢出现在长江大桥与老江口一带活动。中午,江豚常常在下关电厂旧址水域。晚上,江豚最喜爱在长江中的潜洲岛附近栖息。
  春天,江豚最喜爱出现的水域点是老下关四号码头周围,它们在这里追逐示爱,繁殖后代;夏天,江豚最喜爱活动水域是长江大桥到长江三桥之间,循环往复地从上游冲浪而行,随后又从下游潜伏而回,一般探头出现较少;秋天,江豚最喜爱三汊河、金川河和外秦淮河长江出水口附近的水域,在这里捕食玩耍。冬天,江豚则最喜爱中山码头周围的一片水域。
  在南京长江水域岸边,有一位市民利用业余时间,观察和记录了江豚的生活世界。这一坚持,不知不觉已有十年。他拍下了数万张江豚生活照片和众多的视频,自己发现了一套江豚出没的规律,不仅成为南京长江水域江豚资料民间最全的持有者之一,更成为江豚观察专家和江豚保护志愿者。他甚至被人称为南京江豚活的档案馆,存储的影像资料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
  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
  结缘
  用望远镜看到黑色大鱼,才知道江豚
  50多岁的武家敏,此前一直居住在靠近长江边的老下关地区,他是南京铁路物资公司的一名政工师。以前的南京下关经常可见到市区难以寻觅踪迹的野生动植物,业余时间喜欢摄影的武家敏开始留意拍摄这些在当时还是“非主流”的东西。
  谈到自己的“拍江豚史”,武家敏笑着告诉紫牛新闻记者,纯属机缘巧合。2007年的秋天,他照例站在单位办公室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看长江大桥的风景,意外发现大桥桥墩旁的江面上有几个黑东西,一起一伏的,这引起了他的关注。“虽然在江边生活多年,但这个东西我以前没有看到过,特地跑到江边观看,这几只黑脊背的‘大鱼’是什么东西。”武家敏说,看到这种似鱼非鱼的东西,还真叫不出名字,好在熟悉江边的渔民,一问才知道那动物叫江猪子,回来一查,原来它的学名叫长江江豚,生存环境不容乐观,数量日益减少。
  此后,武家敏开始有意关注老下关长江水域的江豚。每逢周末,他就在长江大桥与三桥之间的江岸线上奔跑。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寒来暑往,这一关注一晃竟然就是10年的时间,他也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了江豚10年。
  追寻
  10年坚持如今已摸清江豚的习性
  10年来,武家敏的足迹遍及南京长江段几乎所有的江岸线,拍摄了许多珍贵的江豚视频和数万张照片。风雨中的武家敏骑着摩托车,背着摄像包,脖子上挂着摄像机,熟悉地盯着江面扫视着,“骑着摩托车沿着江岸线追寻江豚的足迹,有时候一等就是一整天,也难觅它的靓丽身影,很是沮丧。有时意外碰到江豚飞跃在江水里,感觉如获至宝,一只脚撑住摩托车,右手‘啪啪’地按下快门,左手打开摄像机的开关,不停扫描江面,拍下千载难逢的场景。”武家敏兴奋地向紫牛新闻记者比划着他看到江豚时的场景,那曾经的寻觅无果的失落荡然无存。
  10年来,武家敏仅摩托车就骑坏了五辆,行程基本都能绕地球走上一圈了。
  “老武现在成江豚专家了,只要他想看,就能看到,而且还能拍到,别人可做不到。”多年前一直在江边打鱼的渔民周师傅这样告诉紫牛新闻记者。
  长年累月的追寻,武家敏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已能根据气候的变化以及南京沿江状态,总结出来了江豚出现的规律,确定江豚活动的范围。“江豚活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京新生洲下游与南京长江大桥江面上游这一水域。”武家敏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可以确定南京长江大桥上下游至南京二桥之间,是江豚活动较多的区域,该江段江豚大约有50头左右。
  据武家敏多年的观察,虽然科考机构统计目前游弋于长江的江豚仅存不到千头,但在南京段长江水域的江豚约有60多头,这个数量可以说是十分稀少。
  保护
  希望长江江豚能成为南京的名片
  十年来跟拍江豚,也让武家敏拍出了不少得意之作。比如,今年5月19日中午,武家敏在南京老下关江边拍到了江豚飞跃出江面的瞬间画面,可谓是最精彩;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7点多,他在江边码头处发现江豚群约50头三五成群向上游追逐而行,可谓最壮观;2013年11月30日上午,他在长江潜洲岛拍摄到江豚追食野鸭的场景,可谓最风趣……
  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江豚和长江流域生态环境,2014年1月,南京市政府提出对江豚实施保护,当年9月,省政府批准设立南京长江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新建码头、港口码头将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保护区内的渔民也将逐步退出,最终实现在保护区内彻底禁渔。
  此后,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经南京市民政局注册的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社会团体于2015年7月发起成立,武家敏是创立协会的6人之一。
  “长江江豚是南京代表性物种之一,南京也是全国仅有的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栖息的城市。为了让更多人关注长江江豚和长江生态保护,扩大南京长江江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愿意和协会江豚保护志愿者一起努力,将长江江豚打造为南京的城市物种名片。”武家敏说道。
  10年心得
  江豚的数量在增加
  观察江豚10年来,武家敏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江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保护,除了数量越来越多外,它们被伤害的途径也越来越少了。
  “我最早看到江豚时,它们也只有三五头,后来数起来有十几头,最近几年来,逐渐增加到五六十头了。”武家敏说,不仅江豚的数量在增加,随着管理部门的规范,捕鱼得到有效整治,加之环境改善,江豚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好。
  但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长江上航运船舶对江豚的伤害目前尚无法完全避免。“虽然航道有固定的线路,但江豚并不一定能避开,也因此避不开被伤害。”武家敏说,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江豚保护人类朋友的行列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丽的生态家园。
  未解之谜
  “阴天的时候,江面上起点小风,但又不能太大,江豚出现的概率比较大;而在枯水期,配合较好的天气,江豚也会出现……”武家敏说,黑耳鸢捕鱼,江豚也要捕食,经常会出现黑耳鸢与江豚同戏江面的场景。“江豚可能怕热,尤其是太阳烈的时候,绝少见到江豚出现。特别是今年南京的江面在高温炙烤下大约有两月之久,市民就难得一睹它的芳容了。那长江江豚躲到何处去避暑了呢?这真是一个谜,我正在寻找答案。”武家敏笑称。
  本版照片由武家敏提供
23#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9-28 14:28:00|只看该作者

珍惜动物长江江豚罕见十余头现身湖北宜昌

源自:央视新闻
原文标题:江豚现身长江 数量近十年来罕见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也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最近在湖北宜昌江段,十多头江豚探头嬉戏,数量近十年来罕见。

  26号上午11点,长江葛洲坝下游江段雨雾濛濛,江豚时不时从水里探出头来呼吸,最多时可以看到3头依次露头,相隔不过三米远。据当地渔政部门监测,目前在宜昌城区江段,共监测到两处江豚聚居群体,一处位于胭脂坝附近江段,数量大概在3头左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江豚家庭,据宜昌市渔政管理处9月份监测,这一区域目前共生活了不少于12头江豚,为近十年来罕见。

  湖北宜昌市渔政处副处长 莫宏源:这个规模在我们这一段来说是非常大的,因为在2012年我们做调查的时候,在宜昌市仅有3头江豚。
  据介绍,葛洲坝下游隔流堤附近江段从去年开始逐渐有江豚出现,随后数量逐渐增加。
  湖北宜昌市渔政处副处长 莫宏源:通过近年来打击非法捕捞,岸线的整治,还有水资源的保护,鱼多了,所以江豚就从其它的地方跑过来定居了。
  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在地球上生存已超过2500万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等因素影响,近20年来种群量快速衰减。
  今年宜昌市出台规定,长江沿线1公里范围内将不再布局任何新的工业企业,以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保护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2#
 红星 发表于: 2017-7-22 20:28:00|只看该作者

长江口发现江豚新种群 专家呼吁相关区域禁捕捞

源自:澎湃新闻
  近日,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长江口崇明西部东风西沙水域常年可发现江豚的踪影,根据江豚的生活习性,推测该水域活动的江豚属于长江亚种。这是崇明岛西部水域近年来新发现的江豚种群。


长江口发现江豚新种群
  研究室主任、上海海洋大学唐文乔教授透露,他们在前期调查发现,江豚中的长江亚种本只栖息在长江中下游及其大型通江湖泊,而它的近亲──俗称的海江豚(东亚亚种)则生活在我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
  以前认为长江口出现的都是海江豚,但科研团队连续5年的考察,发现海江豚一般不会到上海长江大桥西侧的淡水水域活动,长江亚种也不会越过大桥的东侧水域栖息。
  “由于春末到夏季是长江口的渔汛期,江豚的饵料鱼类丰富,能容纳较多的江豚种群。因而在春末夏季,我们经常可以在长江口外侧看到海江豚的出现。”唐文乔说。
  据公开信息,长江亚种是江豚属中最濒危的一个地理种群,随着白暨豚在2007年8月8日被宣布功能性灭绝,江豚已成为长江目前唯一能见的鲸类物种,并且全部种群的数量,加起来已不足1000头。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最近在崇明岛西侧水域发现了一个长江亚种群体,个体数量约有30头,这对处于极度濒危中的江豚保护是一个好消息”。唐文乔说。

江豚被“挤”,生存空间变窄
  唐文乔说,长江江豚喜欢生活在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湖泊以及有弯道、分汊和江心洲滩分布的河段,栖息地水质要求较高。但长江口航运繁忙,水体较深的地方大多被辟为航道。在长江口南岸一带,码头林立,常年装卸作业繁忙,江豚已很难适应,其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在长江口南北区域,沿岸滩涂广阔,河床平坦,退潮时大片河床裸露,因此很大一部分水域也已不适合江豚的栖息。
  上海海洋大学在长江口水域的江豚种群调查报告表明,崇明岛周边环境良好,生境正在改善,在东风西沙水域更为僻静,人为干扰较少,不仅常年可见江豚出没,种群数量也较为稳定,是长江江豚活动的聚集点水域。

呼吁:建立江豚监护的重点区域
  唐文乔介绍:“我们的资料补充了长江口江豚种群的分布信息,发现崇明东风西沙水域是长江江豚活动的一个热点水域。”
  为了保护濒危江豚,他已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希望能将这片水域作为巡视执法的重点区域,全年禁止渔业捕捞;采取一系列措施,并指派或聘请专人监护该水域的江豚活动状况,定期监测该水域江豚种群数量的变动状况,进一步考察该水域的生态环境和饵料生物状况。
  “能够将该水域作为江豚监护的重点区域,甚至建立江豚的自然保护区,这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将是一件大好事。”唐文乔激动地说。

行动:留住江中“大熊猫”
  江豚的吻部短圆,看起来像一直在微笑,和大熊猫一样憨态可掬。为了增加市民对江豚保护知识的了解,提高沿江渔民的江豚救护技能,形成江豚救助的立体网络体系,上海海洋大学鱼类研究室从2012年就开始在长江河口区开展了广泛的江豚保护宣讲活动。
  几年的宣讲,已构筑起一支由专业渔民、岸线保洁员、沿江村民和广大市民等组成的一线信息网络,共同关注着长江口江豚的动态。
  对于唐文乔等人提出的保护建议,渔政监督管理部门表示,上海海洋大学的研究为江豚的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对江豚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对该水域加以注意,加大监测和管理力度,并适时进行专题座谈研讨,推进相关管理制度措施的完善。
21#
 红星 发表于: 2017-5-22 10:07:00|只看该作者

南京气温升高江豚逐浪 市民拍下飞跃瞬间

源自:扬子晚报
原文标题:气温升高江豚逐浪 市民拍下飞跃瞬间

江豚在江面飞跃
  (通讯员:武家敏 记者:梅建明)连日来,南京气温不断上升,还出现了“蓝鲸天”,像是为了迎接5月22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一样,在靠近南京长江大桥上游不远处的江面上,江豚也频频现身,不仅如此,有市民更是拍到了欢快的江豚在江面上飞跃的精彩画面。据介绍,江豚跃出江面并被清晰地拍下来,这可能是南京目前有江豚影像资料以来的第一次。
  “这几天来,是我10年观察以来,见到江豚出现最多的一次,也是第一次拍到江豚在江面上飞跃的场景,实在是太难得了。”南京江豚保护志愿者武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最近这几天,在南京老下关沿江的长江江面上,江豚也似乎非常给力,非常活跃,以往大多都出现在江面中间,这几天都在离江岸边玩起了飞跃。
  最近几天,不少从外地来的摄影爱好者纷纷聚焦在江边,观察和拍摄江豚,他们不时能看到一只只像黑色脊背露出水面,沉重的喘息声后便是一串串高高溅起的水花,江豚们在水面上不断做出翻滚、喷水、跳跃等动作,并引来一阵阵的惊呼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21:46,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