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344|回复: 10
#
跳转到指定楼层

[企业银行综合授信超6100亿元 海航海外并购逻辑拆解

 [复制链接]
  海航集团自1993年创业至今,历经20余年的发展。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发展成为以旅业、实业、金融、物流、科技为支柱的大型企业集团,业务版图从南海明珠初步发展到全球布局,总资产逾6000亿元人民币,参控股上市公司12家,2015年实现收入近1900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万个。2015年7月,海航集团首次登榜《财富》世界500强,以营业收入25,646.4百万美元位列第464位。2016年7月20日,海航集团再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并且以营业收入29562.1百万美元位列353位,比上年排名上升111位。2016年8月,海航集团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85位。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开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开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已经删除 英国电信“官宣”入华 移动联通电信该紧张吗
10#
 我很牛 发表于: 2017-4-22 17:28:01|只看该作者

银行综合授信超6100亿元 海航海外并购逻辑拆解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姚瑶
  海航全球收购脚步未停
  自去年第四季度监管收紧以来,中资跨境并购明显降温。不过有一家却“停不下来”,今年以来几乎每周都会传出新的海外并购消息,它便是海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发现,今年迄今,“海航系”有9宗新披露的跨境并购,总规模超过40亿美元。2006年以来,海航系已宣布的海外并购总规模近400亿美元。并且,其中很多属于杠杆收购。
  海航集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收购资金来源既有一二级市场融资,也有企业自有资金。截至目前,海航集团获得银行综合授信超过6100亿元。同时,海航在逐年加大与海外资本市场的对接力度。
  业界认为,在去年底新规出台后,更多中企选择当地的金融机构去做融资、做杠杆。展望2017年,美元私募基金以及在海外上市/有海外融资渠道的中企,将更具优势。(辛灵)
  多种口径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去年第四季度监管收紧以来,中资海外并购明显降温。不过,有一家中企却“停不下来”,今年以来几乎每周都会传出新的海外并购消息,这家公司便是海航集团。
  今年迄今全球扫货超40亿美元
  据Dealogic和汤森路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海航系”公司有9宗新披露的跨境并购,除2宗未披露金额外,总交易规模约40亿美元,主要包括收购德意志银行4.76%股份(交易额12.73亿美元),成为该行第三大股东;拟以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7.75亿美元收购嘉能可(Glencore)石油产品存储业务51%的股份;4.62亿美元收购澳新银行新西兰资产融资业务UDC Finance;4.46亿美元收购英国耆卫保险公司(Old Mutual)旗下美国资产管理业务25%的股份等。
  除上述披露的交易外,还有媒体报道称,海航正在洽购巴西第二大机场30%的股份、瑞士机场零售商Dufry、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Forbes)以及德国国有银行HSH Nordbank的一定数量的股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Dealogic和汤森路透提供的数据发现,自2006年至今,海航系已宣布的海外并购总规模近400亿美元。据海航集团官网3月23日发布的新闻显示,2016年集团收入破6000亿元大关,总资产规模逾1万亿元,其中境外资产占比超过30%,约合433亿美元。
  截至目前,海航集团大手笔的海外并购包括,2015年宣布28亿美元收购瑞士空港公司,2015年宣布26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2016年宣布65亿美元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25%股份,2016年宣布60亿美元收购美国IT分销商英迈国际。2017年宣布旗下Avolon已完成斥资103.8亿美元对美国CIT飞机租赁业务的收购。
  并购逻辑:关注航空旅游、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
  从伦敦金丝雀码头的一栋写字楼到美国加州的IT分销商,从新西兰资产融资业务到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从希尔顿酒店到香港的住宅用地,看似毫无关系的资产背后,是海航横跨全球的投资组合。就其收购标的行业来看,覆盖了航空、房地产、酒店、金融、物流和科技等。
  海航集团品牌部门在书面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关并购逻辑的询问时表示:海航集团致力于成为在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导者。投资行为旨在支持集团的总体发展目标,尤其是对上述三个核心产业板块有着战略上的关注。集团全球投资并购始终坚持“价值投资”原则,通过五大标准考量被收购企业的投资价值:一是与海航主营业务的相关性和依托性;二是投资收益价值;三是原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四是主营业务所在地政治的稳定性和法律体系的健全程度;五是与海航未来发展战略的匹配程度。
  “海航的每一笔海外并购好不好,这不好说。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逻辑的。首先就海航的发展史来看,并购是其成长逻辑。接着从产业角度看,海航的跨境并购有一部分是和其主业相关的,比如旅游、地产等,这些有一定的大产业逻辑。金融领域的跨境并购就不完全是产业逻辑了,有产融结合的逻辑。在我看来海航走的也是类似的道路,不仅是产业逻辑,还有金融逻辑。在有些海外并购中,海航作为财务投资者,不需要整合,更多是资本运作。”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蒋展4月18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海航:已获银行综合授信超61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海航几宗大型的海外并购的公开资料发现,收购资金大部分来自于银行借款,“比较典型的杠杆收购。”前述跨境并购律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海航系上市公司天津天海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海投资),斥资60亿美元收购英迈国际的交易已于2016年12月5日完成交割。据天海投资发布的公告称:“天海投资控股股东海航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或其关联方,向为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提供并购贷款/授信额度及开具保函/备用信用证的金融机构提供担保,天海投资及其子公司向相关金融机构申请不超过43亿美元贷款,其中由天海投资子公司GCL Investment Management,Inc。作为借款人,向中国农业银行纽约分行组织的银团借款不超过40亿美元,用于支付收购IMI(英迈国际,下同)100%股权之收购价款,贷款期限7年。天海投资子公司GCLInvestment Management,Inc。还作为借款人,向中国建设银行纽约分行借款2.7亿美元,用于支付收购IMI100%股权之收购价款。”
  在海航系上市公司渤海金控斥资25.55亿美元收购爱尔兰飞机租赁公司Avolon的交易中,据渤海金控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向公司提供了约1.93亿美元的短期借款,用于支付本次收购的保证金。公司控股股东、渤海租赁、天津渤海及香港渤海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由渤海金控全资子公司Global Aviation Leasing Co.,Ltd作为借款人,向中国银行纽约分行组织的银团借款约18.55亿美元,用于支付收购Avolon100%股权之收购价款,贷款期限7年。”
  成为渤海金控旗下公司的Avolon于4月5日宣布,完成了对美国CIT下属商业飞机租赁业务103.8亿美元的收购。据渤海金控公告显示,该交易的收购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及境外银行Morgan Stanley和UBS给予的不超过85亿美元的贷款。
  至于海航系港股上市公司海航实业最近宣布的拟以约14亿新加坡元(约合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据海航实业公告称:“收购资金拟由内部资源、外部融资及海航集团的联系人拟向该公司授出不超过14亿新加坡元的免息、无抵押融资款项的组合方式拨付。”
  “不同行业的杠杆不同,银行在做融资安排时也会有相应的考量。成熟市场的境外银行(金融机构)会考核标的资产现金流的稳定性,再做相应的融资安排。一些现金流稳定的标的比如门户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更容易获得境外银行的授信。以前中资跨境并购,好多都是在境内将相应的资金换成外汇,再出去收购。但从全球范围内看,和当地的金融机构、基金等合作是比较常见的。在去年底新规出台后,确实看到更多的中企选择当地的金融机构去做融资、做杠杆。展望2017年,美元私募基金以及在海外上市/有海外融资渠道的中企,将比单纯的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更具优势。”普华永道中国区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李明4月20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关收购资金来源的询问时,海航集团品牌部回应称:“海航集团的投资收购是由主营业务产生的健康现金流所支持的。航的资金来源,既有一二级市场融资,也有企业自有资金。截至目前,海航集团获得银行综合授信超过6100亿元。与此同时,通过长期以来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与产业拓展,海航集团与全世界多家知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并且在逐年加大与海外资本市场的对接力度。”
  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17日报道,Dealogic的数据显示,在收购过程中,整个海航集团累积下来的美元债务余额达到了132亿美元。另据中国债券登记结算公司(下称中债登)公开的海航集团债券信用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该集团公开发行的待偿还债券为301.5亿元。
  另外,据中债登公开的海航集团债券信用评级报告显示,海航集团控股7家上市公司,除经营累积外,公司下属子公司还通过非公开发行、新三板上市等渠道直接融资。
  2016年负债率降至59.5%
  持续性的杠杆并购背后是高企的负债率,据前述海航集团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从2013-2015年末,其负债率分别为78.57%、77.33%和75.46%。个别旗下公司的负债率甚至超过了80%。
  海航集团品牌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集团在资产、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现金流充沛,负债率、资金成本持续下降。……集团总资产已经突破万亿规模,同时集团资产负债率实现‘七连降’,2016年海航集团资产负债率降至59.5%。”
  据前述海航集团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从2013-2015年,海航集团的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企业利息支付能力的指标)分别为1.33、1.37和1.30,同期的净利润率为2.85%、3.69%和3.24%。
  “负债率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使用高杠杆并购肯定是有一定的风险,不过也要分情况来看。如果并购的资产确实是非常优质的资产,现金流充裕、盈利好,能够覆盖财务费用(利息),那风险相应就小了。如果随着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去覆盖债务的利息,那风险就高了。另外,如果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但假如资产流动性较高,可以轻松退出,也可以降低风险。”蒋展说。
  “在不断海外并购的同时,应该也要有明确的退出机制,使资金能够得到保障。目前看起来海航还在买的阶段,要退出可能也需要等一段时间。”蒋展说。
  新世纪资信评估在海航集团的债券信用评级报告中指出,近三年来,海航集团刚性债务规模大,且持续增长,利息负担加重的同时债务负担加重。另外,集团近年来扩张速度较快,后续投资并购仍将持续,公司面临投资风险的同时也面临资金压力,且对新并入企业整合压力也较大。
  海航集团在2015年首次入选世界500强,集团掌舵人陈峰当时对媒体表示,进入世界500强只是海航的新起点,未来10年,海航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据海航集团官网,2016年,该集团在世界500强榜单中上升了111位,至353位。如此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内,海航或将继续全球扫货。
9#
 温水青蛙 发表于: 2017-4-22 09:26:00|只看该作者

海航系扩张:长钱短用资本高手 3年迎来偿债高峰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海航系扩张:长钱短用资本高手
  资本市场高歌猛进,海外投资涉足领域丰富多样,这样的知名企业能让你想到谁?
  2017年4月9日海航集团公告显示,对新加坡物流和仓储公司CWT宣告收买要约,涉资约合10亿美元。根据公开信息统计,包含此项最新收购在内,海航近年的海外并购约400亿美元。
  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的另一份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交易终止的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项目总额达到36.08亿美元,占总交易额的比例达到40%,而去年同期这一比例仅为10%。
  2017年海航集团成立24周年,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海航创造了奇迹般的增长。1993年创业初期,海航所有的资金仅限于当时海南省政府给的1000万元创办费,但到了2016年,海航收入破6000亿元,总资产规模逾1万亿元。
  自2015年首度上榜《财富》世界500强之后,2016年再次以营业收入295.6亿美元坐稳世界500强,排名较上年上升111名,位列第353位。根据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的“梦计划”,2020年要让海航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0强左右。按照海航目前的速度来计算,实现这个计划,可能仅需要2年左右的光景。

3年迎来偿债高峰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的两位掌门人陈峰和王健均出身民航局。
  王健曾在公司内部表示,“不要天天老盯着财务公司那点钱,要看到外面广阔的天地,纽约有上万亿美元,伦敦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有那么多钱。给你们发工资,你们永远成不了百万富翁,你们要去拿投资人的钱。”
  海航在买买买的同时会有配套的融资计划。其最经典的案例当属海航冷链,海航冷链于2015年1月在新三板挂牌,挂牌时其净资产不过2455万元,但随后三个月海航冷链推出了一个巨额增发项目,融资规模达到17亿,相当于海航冷链当时净资产的70倍。融到钱的海航冷链快速布局,业绩也大幅提升,根据其发布的2016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4.06亿元,同比增长757.91%;净利润5693.55万元,同比增长194.21%,已经今非昔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来自中国货币网获取的多份海航财报显示,海航集团的负债率近年来一直维持在70%之上。
  2016年上半年海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而年报披露,海南航空2016年的资产负债率为54.18%,同比上年下降15.06个百分点。
  海航系旗下公司的负债率参差不齐,整体呈现实业低,金融行业高的特点。实业类:海南航空2016年的负债率为54.18%,相比2015年的69.24%,降幅超过15个百分点;供销大集2016年三季度的负债率仅有37.25%;凯撒旅游去年三季度的负债为50.5%;海航基础去年的资产负债率为54.9%。但是金融类资产的负债情况却大相径庭,如渤海金控截至2016年三季度的负债率为82.25%;新三板企业联讯证券去年上半年的负债率为79.34%。
  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公开表示,“航空业负债率本身就高,金融和物流业也高,现代服务业本身都高,海航当前的资产负债率放在中国的大环境中,放在航空运输的行业中,有负债也很正常。”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目前南方航空2016年的负债率为72.7%,东方航空76.15%,中国国航的负债率则相对较低,为65.88%。
  依照陈峰的逻辑,海航集团航空板块其60%以下的负债率在业内已堪称很低,加上金融板块的高负债率,综合起来海航负债率仍处在合理的范围内。
  与国内大多数公司类似,银行借款仍是其主要融资渠道。据货币网数据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海航共获得多家银行累计授信额共5398亿元,其中未使用余额2412亿元。
  而海航还在寻求更多的金融企业授信。
  2016年11月24日,兴业银行与海航集团签订300亿元授信合作协议,就在4月1日,光大集团将为海航集团提供不超过700亿元战略合作额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海航集团债券余额142.5亿元,其间1-3年到期的到达101亿元,这意味着将来几年将迎来偿债顶峰。
  “虽然绝对额很高,但是相对于海航集团整个体量来说并不算高,在合理范围内,暂时还没有发现有资金链紧绷的迹象。”华东一家私募的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但海航集团投资性现金流入量长期保持负数,2013年为-316亿元,2015年为-486亿元,2016年上半年便飙至-341.89亿元。
  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海航集团旗下海南航空2016年年报中注意到,虽然整体负债率下降,但其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约33.35亿元。且2016年海南航空定向增发46亿股,使其净资产增加164亿元情况下,依然出现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的情况。
  海南航空在年报中表示将不断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且目前已取得足够的银行授信额度以改善集团的流动资金状况。

长钱短用资本高手
  而除却传统方式,近年来海南航空通过P2P融资力度也逐渐增大。截至目前,海航系P2P平台至少有4家,其中聚宝滙影响力最大。聚宝滙是聚宝互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投融资平台,后者股东系海航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聚宝滙于2014年7月正式上线,工商资料显示,从2015年起海航集团接连四次增资,使其注册资本从6000万一路增加到30.79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聚宝滙官网数据发现,截至2017年3月31日,平台累计成交金额561.98亿元,累计用户1410万。目前主流固收理财和债权转让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9%,历史数据统计收益率在9%以上的占到52.7%。
  在其时常显示售罄的明星产品海租宝、海信宝等具体产品介绍中,常与海航集团项目相关。例如,一款名为“海聚宝397期-360天”的商品阐明书中显示,该产品借款人为重庆海航酒店有限公司,向聚宝滙会员借款2000万元,确保人为海航旅行集团有限公司。而根据工商资料,重庆海航酒店出资有限公司的股东系包含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海航酒店(集团)有限公司,亦被人看作是“海航系”。
  对此,某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般规律来说,海航作为优质国资背景企业,银行给出的贷款利息在4%~8%,而正常企业盈利10%~20%是比较正常的区间,赚取利差相对比较稳妥。但海航的资本思路绝不仅限于此。哪怕通过2-3次抵押,或通过P2P等成本在12%甚至更高的方式拿到资金,即使融资成本20%,这在常理来看很高。但海航可以在最低点买入资产,一两年估值翻倍,这种盈利方式存在风险,但是从结果来看,海航确实成功了。
  “海航并购海口美兰机场和三亚凤凰机场就是成功的例子,在海南省政府手里的亏损大包袱,在海航手里通过整合和强化管理,成了下金蛋的鸡,省政府还搭了大英山机场(海口老机场)的土地开发权为嫁妆,而这块接近9平方公里(1.35万亩,900万平米)的土地的增值带来的现金流成为海航最主要的现金流储备库。”海航集团的前总经济师文小芒在一篇文章中如此表示。
  文章中提到,产融结合必须从财务管理开始,然后到给集团提供财务服务(例如海航财务公司就是这一认识的产物),然后再开始外部金融服务和筹措资金,最后再达到金融产业化。在现金流管理不规范时,就试图用金融杠杆获取超常规发展,会欲速则不达。所以海航一开始就极为重视现金流平衡管理和财务风险管理。
  某研究院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航系负债率高,但依然能够贷到钱,且保持了融资的稳定性和高速的资本扩张,很大部分原因取决于海航集团是按照市场的规律在运作。
  该分析师指出,不论是拿土地还是飞机作抵押,一般的期限都是10-15年,而海航近年的投资逻辑多是投资短期项目,这是拿长线资金进行短期资本操作,本身就有很大优势,保证了融资的相对稳定性。而海航前期大量的土地和飞机等硬资产,是拿到资金的硬条件,国企背景只是锦上添花。其提醒,这种运作模式在经济和流动性双上行的大环境下是必然可行的,短期内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有但不大。但要注意流动性风险上升。
  2012年前后,海航的借钱并购模式曾出现问题,企业陷入全面亏损,不得不开始收缩扩张步伐,放弃了许多花费大成本获得的项目,例如放弃了重组匈牙利航空。累计关停并转子公司超过260家,撤消了北方、华南、西南、西北和上海等众多区域总部和平台公司,占当时下属企业总数的40%左右。
8#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4-17 09:56:00|只看该作者

海航对外投资逆风起飞 知情人士称资本管制对其影响较小



  海航对外投资“逆风起飞”

  当中国监管机构踩下“海外并购”刹车,不少企业只能叹息全球雄心戛然而止。而海航的对境外资产的收购仍马不停蹄。
  英国《金融时报》唐温兰 阿尔什马苏迪 詹姆斯丰塔内拉汗
  去年末中国监管机构踩下“海外并购”的刹车时,中国许多最热衷收购的企业眼看着自己的全球雄心只能戛然而止。
  但有一家公司继续马不停蹄地收购,即便2017年第一季度中资海外并购数量降至3年来的低点,那便是海航集团(HNA Group)。
  海航在1989年刚成立的时候是一家总部在海南省的民营航空运营商,近些年转型成为一家庞然的控股公司,有中国触角最广的境外收购买家之称。英国《金融时报》依据Dealogic的数据分析得出,在过去28个月里海航敲定了总价值400亿美元的交易。
  海航的收购对象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私企,覆盖旅游、物流、金融和房地产等多个行业。它在航空业尤其实力雄厚,持有至少10家航空公司的股份,大多是中国的航空公司,但也有巴西和南非的航空公司,此外海航旗下还有多座机场,以及世界第三大的飞机租赁公司。
  根据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数据,今年以来海航已宣布了12起交易,分别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香港等地。其中一起备受瞩目的交易是海航将成为美国天桥资本(SkyBridge Capital)的第一大股东,天桥资本的创始人安东尼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是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知名支持者。航还增持德银(Deutsche Bank)股份至4.78%,后者是德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
  在华尔街的社交圈中,海航的地位也日益显赫。在今年2月犹太博物馆(Jewish Museum)举办的年度普林节舞会上,一些金融界大人物出面,对海航集团董事长王健热心公益表示赞赏。

中国市场
  境外基金公司竭力在华站稳脚跟中国逐渐开放市场,让外国资产管理公司尝到甜头。但各种监管限制及正在收紧的资本管制,对这些公司构成挑战。
  身为特朗普经济顾问的黑石集团(Blackstone)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率众人招待王健,这些人包括对冲基金大佬丹奥赫(Dan Och)和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以及资深银行家保罗陶布曼(Paul Taubman)和罗伯特普鲁赞(Robert Pruzan)。
  然而,有几位与海航直接合作过或打过交道的金融家私下承认,在北京打击资本外逃和非核心并购之时,海航对境外资产的胃口之大令他们诧异。
  “老实说,确实感觉不到存在一种战略,”其中一人说道,“在与中国客户打交道时,你往往会遇到一种不同的(商业)哲学,甚至你会发现买方并没有一项战略,但这里的区别是(交易)规模以及他们支付的价格。真的让人非常惊讶。”
  海航的批评者众多,他们质疑该集团能否在继续竞购的同时,整合好已经收购的资产。Dealogic的数据显示,目前海航在国内外有51起尚待完成的交易。在收购过程中,整个海航集团积累下的美元债务余额达到了132亿美元。
  其他人则辩称,海航聚焦于具体行业,竞购与其计划相符的资产,在这方面展现出纪律。
  他们说,海航通过收购货运服务商瑞士空港(Swissport International)、航班餐饮提供商Gategroup Holdings和德国一座机场,寻求打造一家至上而下的航空交通服务商。它在物流领域遵循类似模式,收购了地面服务和航空货运资产。
  此外,接近海航的人士表示,该集团已开始微调战略,让自己更符合中国的政策。他们说,海航在近期交易中对每个目标的支出通常不超过10亿美元──据信这是中国外汇监管机构从严审查对外投资的门槛。
  除了德意志银行的股份以外,海航今年还以4.46亿美元收购了耆卫(Old Mutual)旗下美国资产管理公司四分之一的股份。它还以7.75亿美元收购了嘉能可(Glencore)旗下石油存储和物流部门51%的股份。上周末,海航同意以近1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
  曾在跨境收购中与海航合作的一位人士表示:“他们开始转向较小规模的收购交易,并寻求获得更多股权。这在过去几个月体现得非常明显。”
  接近海航的人士表示,就目前而言,海航不太可能像去年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产品分销商英迈(Ingram Micro)以及收购希尔顿全球(Hilton Worldwide)的25%股份那样,寻求宏大的交易。
  知情人士指出,资本管制给海航带来的挑战小于一些中国竞争对手,因为在某些情况下,海航能够转向全球银行而非中资银行获得收购资金。
  咨询顾问们表示,这是因为它已经拥有可观的海外资产,可以向全球银行抵押贷款。每一项新购资产随后都能帮助为下一笔收购融资。
  海航的飞机租赁业务展示了这种战略是如何付诸实践的。一家海航子公司在2015年以25亿美元收购了Avolon Leasing。一年后,海航利用Avolon以100亿美元收购了CIT Group的飞机租赁业务,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瑞银(UBS)获得了85亿美元的融资。
  那是海航迄今最大的一笔交易,熟悉海航的人士预计该集团将会继续推行这种模式。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他们将会利用已经买下的资产去收购其他资产。”
  译者/何黎
7#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4-11 07:56:03|只看该作者

海航频上演蛇吞象:市值38亿收77亿项目 揭秘资金来源


  海航实业蛇吞象 市值38亿收购77亿项目

  近三年海航海外并购总额超400亿美元;大量依靠发债“补血”,4月10日海航集团债券余额142.5亿元

源自:新京报

  (记者:赵毅波)海航收购的脚步从未停止。航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航实业4月9日晚发布公告称,拟以13.99亿新加坡元(约合76.9亿港元,68.7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加坡物流公司CWT。收购完成后,CWT集团将成为海航实业的子公司。
  对于收购目的,海航实业指出,CWT成熟的物流及商品贸易业务具有重大品牌价值、地域触角及稳固关系,将可更好地从该等有吸引力的行业动态中获益。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Dealogic数据统计显示,包括收购CWT在内,2015年至今海航的海外并购总额超400亿美元。

10天两度布局大物流
  在业内,海航以频频收购著称。
  1993年成立后,以航空起家的后起之秀海航借助杠杆收购快速崛起,成为一家综合实业集团。2016年,海航集团以营业收入295.6亿美元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53位,排名较上年上升111名。
  最近,海航又在短短十天时间内两度布局物流收购。4月9日晚间,海航实业宣布收购CWT集团。CWT集团于1993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为一家世界级物流巨头,遍及世界90多个国家,业务涉及物流服务、商品营销、金融服务及工程服务。公告显示,2016年,CWT集团四大业务板块的营收为92.5亿新加坡元(约合508.9亿港元),税前利润1.3亿新加坡元(约合7.1亿港元)。
  而就在十天前,当地时间3月31日晚,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嘉能可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公司以7.75亿美元(约合5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海航创新金融集团出售石油仓储和物流业务51%的股权。

“蛇吞象”多用杠杆收购
  记者发现,海航实业本次收购CWT属“蛇吞象”式交易。据△财经栏目数据,海航实业当前市值38亿港元,远低于交易金额68亿元人民币和交易对方估值。
  相比一般收购,蛇吞象式收购操作难度大,对资金要求高,还可能涉及借壳,往往一出现就备受外界关注。不过,一向以擅长资本运作的海航却屡次上演类似交易。
  2015年6月,海航旗下西安民生宣布,作价268亿元收购供销大集控股100%股权。2016年12月,海航旗下天海投资公告称,收购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英迈国际100%股权完成交割。记者注意到,供销大集控股的体量远超西安民生,英迈国际的体量也远高于天海投资。比如2015年,天海投资营收仅7.2亿元,而英迈国际实现营收达430.26亿美元(约2960.8亿元人民币)。
  “蛇吞象”收购资金来源于哪呢?杠杆收购是海航扩张惯用工具。以本次收购CWT为例,海航实业称,计划以内部资金、外部融资及大股东海航集团关联方提供不超过14亿新加坡元(约77亿港元)的免息无抵押融资的方式作支付。

■ 揭秘
【资金】 资金三大来源:银行借款、发债、融资

  海航屡次大规模的并购,它“弹药”来源是哪里呢?据新京报记者梳理,其主要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配套融资等途径。
  跟国内大部分企业一样,海航对银行借款依赖较大。新京报记者自中国货币网获取的海航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海航共获得多家银行的综合授信额度高达5398亿元。其中,已使用2986亿元,尚未使用2412亿元。
  发行债券为海航又一大“补血”方式。根据wind数据统计,新京报记者发现,截至4月10日海航集团债券余额142.5亿元,其中1-3年到期的达到101亿元,金额占比较大,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将迎来偿债高峰。
  此外,在上市公司层面实施重大收购时,海航往往会实施巨额配套融资寻求外援。以上述西安民生收购供销大集控股为例,配套资金投资项目为供销大集项目,该项目投资总额257.09亿元,其中运用配套资金高达132亿元,占比过半。

【风险】 海航资产负债率3年均超70%
  在依靠收购而快速崛起的另一面,海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长期高居不下。
  新京报记者自中国货币网获取的多份海航财报显示,海航集团2013年资产负债率为78.57%,2014年为77.33%,2015年为75.46%,长期高位运行。同期,海航集团投资性现金流入量长期保持负数,且迅速扩大,2013年为-316亿元,2015年为-486亿元。
  民航专家綦琦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航空企业一般都是重资产、高负债企业,而海航集团更为特例,这个和体制机制有关。
  “跟国航等三大航相比,三大航都是央企,海航不是国企,在企业定位、经营灵活性、混业经营上有更多优势。而在海航进入的非航空领域中,不少都是高现金流行业,而且收购本身也需要不少资金,这造成了海航的高负债。这种情况下,对海航的资本运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它除了国内的资金外,也在收购中用了一些海外资金”,綦琦指出。
  事实上,高杠杆发展之下,海航一直备受外界质疑,甚至多次有谣言称海航资金链断裂。评级机构新世纪评级在较近一份报告中指出,海航集团截至2015年底资产负债率同比有所降低,但负债经营程度依然偏高。

【环境】 获政府、评级机构多方支持
  长期维持高杠杆的海航,何以赢得银行等债权人的支持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政府的支持。航财报显示,2012年~2015年获得补贴收入分别为5.45亿元、8.32亿元、10.61亿元和15.87亿元。航称,公司得到地方政府、民航局在税费优惠、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有力支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评级机构似乎也并未否决海航的杠杆扩张。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2008年首次评级时,新世纪给了海航集团AA评级,2011年上调至AA+,2016年上调至AAA。AAA意味着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当问及持续上调评级时,新世纪评级负责海航评级的黄蔚飞表示,我们每次评级都有公告。我们的评级观点都是以公司口径为准,不方便对媒体发表个人观点。
  此外,海航集团债券事务的负责人禹培峰以及宣传部门负责人电话无人接听。
6# 青城山
 忘伤 发表于: 2017-1-26 11:56:00|只看该作者

海航集团“钱”从哪里来:把财务杠杆用到了极致

  海航集团的“钱”从哪里来?
  海航集团的确是把财务杠杆用到了极致,并且是“主动”的用,需要进行精心设计股权架构、资金流筹划才能做到。
源自:界面

  海航集团目前已经建立了航空运输、机场服务、酒店、零售、物流、金融6大板块,2015年底总资产达4687亿元,收入1000亿,旗下境内上市公司8家。

  以下是海航集团2015年报表,但需要注意的是海航集团的报表没有反映海航集团的全貌,因为还有一部分旗下企业并未合并其报表,但实质上又能够“控制”。比如大名鼎鼎的海南航空(600221.SH),报表上为海航集团“参股”企业。

  在海航集团2015年数据中,重点看几个指标,公司总资产4687亿元,现金1062亿,这样看来公司的资金似乎较为充足,但是不急下结论,我们继续往下看~
  付息债务占比高。公司的付息债务3000亿元,占总负债的87%,15年的财务费用120亿,平均借款利率约4.8%。航集团的负债主要是来自付息债务,而不是供应商的占款,这也是由海航的产业布局决定,诸如航空、酒店、机场服务这些业务都是个人消费者,上游也是一些零散供应商,较难进行上下游资金占用,海航不得已只能选择较高成本的付息债务融资。
  借款利率高于ROE。对比平均借款利率4.8%,公司2015年ROE是3.2%,从财务角度,公司应将现金偿还付息债务,能够提升ROE,提升股东回报。那么海航为什么还持有大量现金,并还在不断融资?合理的理由是为并购做准备。

海航的财务杠杆多高?

  公司总资产4687亿元由以下几部分支撑:付息债务占了66%,非付息贡献10%,少数股东权益20%,归母所有者权益占5%。打比方也就是海航集团以股东的5元资金,通过子公司层面层层释放股权引入股权投资者融资20元,再借款75元,最后得到100元的资产,1:20的撬动效应,把各种方法用到了极致~

  这里值得分析的的是海航如何以1:4的比例融到少数股东权益,并且还能保持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以海航创新(600555.SH)为例,股权结构图如下:

  海航集团通过3~4层的公司架构,层层释放少数股权,按股比计算实际上享有的海航创新的权益为20%,实际控制的股份是30%。这种以多层架构进行“摊大饼”式的以少控多,但代价就是需要设立多层架构,各层级股东成分复杂,公司管理成本高,甚至众口难调。尤其下面可以看到的,中间层级的股东经常没有分红,在财务回报角度对他们的吸引力是不强的。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75%,但是(负债+少数股东权益)/总资产高达95%。航债务融资手段有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信托融资、ABS、以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借款、……几乎市场上所有的手段都用到了。而且海航集团本部、下属子公司、上市公司、海外公司各层级公司均充分发挥了融资的功能。

  海航集团“开源节流”。我们再来看看海航的现金流情况,海航集团201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增长较多,为234亿,但是投资活动花了486亿元,缺口252亿元,通过融资活动净融入645亿,弥补了缺口还使得现金增加约400亿元,为后续的并购活动储备弹药。公司2014、2015年“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股利”为0,意味着子公司全部没有现金分红,海航集团“开源节流”,一直在储备现金。中间层级的小股东是否开心,我们就不知道了~

  未来需要偿还巨额债务。航集团本部未来几年需要偿还约1000亿元的债务本金。集团15年合并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8亿元。更不用提各下属公司高额的负债率以及未来需要偿还的借款。

  对外担保金额较高。此外,2015年末海航集团对外担保余额为260亿元,已经超过了海航集团归母所有者权益225亿元。这部分也增加了海航集团财务风险。

海航负债率是否过高?
  公司的负债率是否合理没有统一标准,理论上只要公司赚的钱够付的起利息,能一直借新还旧,就能持续经营。但是在资金面紧缩、利率变动的环境下,过高的负债率导致的风险就暴露出来。我们简单对海航进行压力测试,以2015年实际净利润和平均借款利率为基础,借款利率每提高1%,净利润下降约20亿。未来如果全球步入加息通道,对海航是个挑战。

  汇率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块。2015年底,海航集团外币资产580亿元人民币,外币负债983亿元,净外币负债40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从2015年底6.5跌到2016年底的6.95,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外币净负债将从400亿元变动到428亿元,汇兑损失28亿元,也就将吃掉海航集团2015年全年利润。随着海航境外业务的增加,汇率风险也是海航集团必须要大力防范的。
  结论就是:海航集团的确是把财务杠杆用到了极致~并且是“主动”的用,需要进行精心设计股权架构、资金流筹划才能做到。
  海航有点像“在高台走钢丝”,观众能看到各种炫酷高难度的动作,但是走钢丝者却不可松懈,一阵风可能都会给走钢丝者带来危险。而且随着海航业务跨度加大,给海航的管控带来更大难度,这种“走钢丝”的难度更大。
  我们认为未来海航会有一波出售公司的潮流。卖现金流差的、卖非核心的、卖重资产的、卖流动性差的、未来还需要大额投资的,或者将资产装入上市公司获得增值。
  当然未来海航在遇到困难时,也有可能有政府看不见的手在“走钢丝者”下面的支持,就像2008年金融危机时海南省政府的注资一样。
  附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海航这样多层持股,释放股权给少数股东,不怕削弱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导致被收购的风险?
  比如海南航空(600221.SH)的市值556亿元,市净率0.99,市盈率15倍。航系持股比例29%,其他投资者花170亿元就可以买30%股份,是个举牌的好标的。这个风险如何防范?
  答案是关联交易。以海南航空为例,与海航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在年报里披露了4页,涉及航空食品、机场服务、代售机票、飞机维修、广告、包机服务、里程积分、租赁飞机、租赁房屋、担保、飞行员转让……金额达数十亿元,通过关联交易将海南航空和编织在海航的控制网之中,如果有人强行举牌,海航集团完全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来影响海南航空的业务开展,而且一切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完成,这极大降低了被资本举牌的风险。当然这样设计的负面作用是,海南航空的估值比其他航空公司低,因为公司独立性和透明度不如国航、南航、东航。
源自:董秘帮手

原文标题:深度剖析:海航集团的“钱”从哪里来?
5# 华蓥山
 晴晴妈妈 发表于: 2016-11-18 07:56:01|只看该作者

海航集团退出新光海航人寿 尴尬处境画上句号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海航集团退出新光海航人寿 潮汕企业进入
⊙ 记者:李致鸿特约撰稿 杨崇 北京报道

  黄粱一梦。
  11月16日,新光海航人寿发布公告称,其原有两大股东海航集团、新光人寿分别转让其所持有的50%、25%股份。而相应股份则由深圳市柏霖资产、深圳光汇石油集团和深圳市国展投资3家公司接手。其中,柏霖资产持有5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显示,柏霖资产的全资股东深圳市柏霖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是深圳市鸿荣源房地产的全资子公司,而后者的董事长赖海民是广东普宁人,为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潮商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
  事实上,海航集团对新光海航人寿“离与留”的态度始终是市场关注焦点,因为新光海航人寿由于偿付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保监会接连下发监管函,如要求其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开展新业务等,但是海航集团先是承诺增资,结果迟迟未到,后是新光海航人寿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董事会未能就改善偿付能力问题达成有效共识。
  如今,伴随第一大股东的易主,新光海航人寿增资“拉锯战”终于谢幕,但是海航集团的保险战略并未停下进军的脚步。

尴尬终结
  对新光海航人寿来说,此次易主,无疑为自己的尴尬处境画上句号。
  公开资料显示,新光海航人寿成立于2009年3月,由海航集团和新光人寿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双方各出资25000万元。
  其年报披露的历年经营业绩显示,2010年~2015年,新光海航人寿连年净亏损,分别亏损0.49亿元、0.72亿元、0.9亿元、0.86亿元、1.08亿元和0.82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方面,自2014年起开始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而2016年前三季度的规模保费收入为0.81亿元,排名几近垫底。
  同时,新光海航人寿的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2015年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7.31%,2016年前三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3.91%、-31.74%、-69.87%。其中,一、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保险公司。
  由于偿付能力不足,2014年3月,保监会曾下发监管函,要求新光海航人寿暂停增设分支机构(监管函〔2014〕4号);2015年11月,保监会再次下发监管函(监管函〔2015〕33号),要求其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此后,新光海航人寿发展滞缓,并且上述情况并未改善。而原股东在增资事宜方面的犹豫不决,更是演变成为压垮其的“最后一根稻草”。
  具体而言,2012年4月,新光海航人寿股东双方同意增资5亿元。其中,新光人寿增资款项2.5亿元于2014年6月到账,而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相关媒体曾报道称,2016年3月,由于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新光人寿将存放于新光海航指定资本金账户的增资款2.5亿元划回。
  而新光海航人寿在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称,其于今年三季度推动召开公司董事会,就改善偿付能力议题进行磋商,但并未达成有效共识和决议。
  与新光海航人寿形式对比的,则是2015年10月,海航集团入手的另一寿险公司──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频频获其资金“加持”,颇有喜新厌旧之意。
  多位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光海航人寿此前的发展之路有些曲折,此次股东易主,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以助其尽快回归发展保险业务的正轨上来。
  目前,新光海航人寿的股权结构将变更为柏霖资产持有51%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新光人寿持有25%股份;深圳光汇石油持有14%股份;深圳国展投资持有10%股份。

保险帝国
  既不增资,又不出手?对于海航集团此前的暧昧态度,一位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前者既有股东沟通的问题,也有自身发展战略的考虑,后者则是出于对保险牌照价值的估量。
  如今,海航集团终于做出了结,这或是因为其有了运行成熟的布局。目前,海航集团保险版图呈现“1+1+2”局面,即“一寿一财”──渤海人寿和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财险”),以及2家保险中介机构──扬子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海南通汇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从现有情况来看,海航集团对目前手中的两家保险公司似乎甚是满意,频频增资。以华安财险为例,2011年1月,华安财险增资扩股,海航集团旗下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酒店”),成为其新的战略投资者。此后,华安财险注册资本更是一路高涨,由9亿元增至14亿元,再到21亿元。
  一位保险公司投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航系的金融产业以租赁、保险等业务为主。其中,在保险业务上缺少对保险公司的控股权,虽然此次未能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会放弃这一计划,可能会考虑通过其他路径完成,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航系在资本领域极其活跃,已经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成长为产业界不容小觑的大鳄,产业覆盖航空、物流、金融、旅游、置业、商场、生态科技、机场管理等,总资产逾6000亿元,参控股上市公司12家。
4# 金佛山
 九爷 发表于: 2016-8-23 07:56:00|只看该作者

解码海航集团保险图谱:新光海航二季度偿付能力垫底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新浪基金曝光台:信披滞后虚假宣传,业绩长期低于同类产品,买基金被坑怎么办?点击【我要投诉】,新浪帮你曝光他们!
⊙记者:李致鸿 实习生:杨崇 北京报道

  随着海航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集团”)保险牌照的更迭,其布局的保险版图逐渐清晰。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除已经退出的民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外,海航集团现在仍拥有3家保险公司,分别为新光海航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光海航人寿”)、渤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人寿”)、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财险”),以及2家保险中介机构──扬子江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和海南通汇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2016年8月,渤海金控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华安财险14.77%,若交易成功,“海航系”将跃居华安财险第一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集团在保险领域的布局,似乎有着一种难以捉摸的节奏:财险方面,海航集团这边厢转手出售民安保险,那边厢则通过增持一跃成为华安财险的实际第一大股东;寿险方面,海航集团对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新光海航人寿迟迟按兵不动,重点直接转向渤海人寿。
  其中,海航集团通过旗下的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资本”),以及海航资本旗下的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投资”)和渤海金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前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金控”)完成上述交易。

谋求华安财险第一大股东
  海航集团在财险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5年前。
  2011年1月,华安财险增资扩股,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海航集团下属的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酒店”)。
  其中,海航资本认购股份17500万股,持股比例12.5%,认购金额为87500万元;海航酒店认购股份10000万股,持股比例7.14%,认购金额50000万元。航系合计持股19.64%,合计为第二大股东;特华投资持股20%,为第一大股东。
  这一方案最终于2011年5月经保监会批准,华安财险注册资本完成了由9亿元到14亿元的变更。2012年,华安财险注册资本再度发生变更,由14亿元增至21亿元,增资后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持股数量增加,持股比例未变。
  在接连的注册资本发生变更后,2015年8月,华安财险发布公告称,海航投资拟受让海航资本和海航酒店合计4125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9.64%,交易完成后,两家公司皆不再持有华安财险股份。
  不过,华安财险2016年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海航投资已经受让海航酒店持股数量,持股比例7.14%,而海航资本则仍在股东名单中,持股比例12.50%。
  如今,海航集团再现新动作。2016年8月,海航资本拟通过其持股的渤海金控发行股份来购买华安财险14.77%股份。此次股权出让方为广州泽达棉麻织品有限公司(下称“广州泽达”),交易价格为16.998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航集团自2011年入主华安财险后,始终位居第二大股东,与第一股东特华投资所持股份仅相差0.36%。此次渤海金控向广州泽达购买14.77%股份的交割完成后,海航集团将以合计34.41%股权反超特华投资,跃居成为第一大股东。
  从经营业绩来看,海航集团频频增持华安财险似乎不无道理。华安财险2011年~2015年年报显示,其保险业务收入每年以近10亿元的速度增长;净利润也呈现正增长态势,2015年净利润达7.63亿元,同比增长130.51%。
  然而,与华安财险同年被海航集团收入囊中的民安保险,命运则截然相反。
  2011年1月,中国太平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民安保险全部股权转让给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公司。其中渤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国际信托”)持股20%。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11年6月,海航资本认缴出资120435万元,成为渤海国际信托股东。同年9月,保监会同意渤海国际信托将所持民安保险20%股权转让海航资本。
  2012年12月,民安保险注册资本由9.9亿元变更为20亿元。然而,从民安保险2011年~2015年的经营业绩来看,可谓表现平平。2011年~2015年保险业务收入一直徘徊于20亿元~28亿元的区间内4年内仅2012年和2013年录得微盈利(350万元和290万元)。
  2015年,海航集团将经营业绩不佳的民安保险转让出售,由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间接全资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建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接盘。
  股东方变更后,民安保险的经营状况尚未见好转,其2016年1、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两个季度分别净亏损0.46亿元和1.03亿元。

“失宠”的新光海航人寿
  公开资料显示,海航集团的“新宠”──渤海人寿成立于2014年12月,是首家在天津自贸区内注册成立的专业寿险公司,注册资本8亿元,主要经营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人寿险业务。
  2015年10月,渤海人寿注册资本发生变更,由8亿元猛增至58亿元。增资股东名单中出现了渤海租赁(即现在的渤海金控)。增资后,渤海金控持有渤海人寿11.6亿股,占总股本20%,渤海人寿第一大股东。
  同年12月,渤海人寿业务范围亦发生变化,新增“分红型保险”和“万能型保险”两项业务。
  距上次增资3个月后,2016年1月渤海金控发布公告称,经各方股东协商,拟增加渤海人寿注册资本至200亿元。其中,渤海金控拟再度增资28.4亿元,增资后将持有渤海人寿40亿股,仍占总股本20%。
  从经营业绩来看,渤海人寿2015年总资产96.4亿元,净利润0.8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4.1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29.2亿元。
  其中,按照缴费方式划分,趸缴业务和期缴业务首年保费收入分别为4.08亿元、0.04亿元;按照销售方式来看,以银保渠道为主,高达4亿元。
  不过,这一惊人的增长业绩仅持续到2016年1季度,尔后即出现断崖式的下跌。
  2016年第一季度,渤海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57.4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113.9亿元。其中,1、2、3单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5.5亿元、21.2亿元、10.7亿元;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为6.1亿元、49.1亿元和58.7亿元
  但第二季度中,渤海人寿4、5、6单月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仅为-24万元、24.6万元、763万元,同期保护投资款新增交费为137.4万元、744.5万元、1157.7万元。
  究其原因,或与其此前大力通过银保渠道销售中短存续期产品受限存在一定关系。2016年3月,保监会下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叫停保单存续期不满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
  与此前高歌猛进的渤海人寿相比,新光海航人寿虽系嫡出,却日渐失宠。
  新光海航人寿成立于2009年3月,由海航集团和新光人寿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二者各出资25000万元。
  从其年报现实的经营业绩来看,2010年~2015年均为净亏损,亏损幅度浮动于0.49亿元~1.08亿元;保险业务收入方面,自2014年起开始呈现逐年下滑的态势。2016年上半年,新光海航人寿规模保费收入为0.51亿元,排名已接近垫底。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偿付能力不足,2014年3月,保监会曾下发监管函,要求新光海航人寿暂停增设分支机构;2015年11月,保监会再次下发监管函,要求其自2015年11月23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
  增资,似乎成为新光海航人寿最后的一根稻草。2012年4月,新光海航人寿股东方同意增资5亿元。其中,新光人寿增资款项2.5亿元于2014年6月到账,而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
  相关媒体报道称,2016年3月10日,由于海航集团增资款项迟迟未到,于是新光人寿将存放于新光海航指定资本金账户的增资款人民币2.5亿元划回。
  截至2016年2季度,新光海航人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上季度的-3.9%下降至-31.7%,行业排名垫底。
3# 峨眉山
 忘伤 发表于: 2015-9-11 09:26:00|只看该作者

海航集团是否计划整体上市 董事局主席称没想好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海航集团整体上市? 董事局主席称“还没想好”
  董来孝康
  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海航集团,参股、控股上市公司达10家,2014年收入突破1500亿元大关,所以即便在“群星云集“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也是“耀眼夺目”。
  9月10日下午世界经济论坛举办了一场题为“中国企业家的国际崛起”的分论坛,不仅有中国第一家软件上市公司即东软集团(600718.S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还有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凤凰卫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长乐,主持人也由凤凰卫视主持一哥胡一虎和大连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于洋联袂担纲,但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依然成为“焦点中的焦点”,略带地方腔调、诙谐幽默的讲话不时引起全场会心一笑。
  当被问及“海航集团是否有整体上市计划”时,陈峰依然气定神闲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我自己还没想好,到底上还是不上,确实还要根据发展的情况。”但他也表示,海航集团不会中断在资本市场的运作。

两项航空业务并购额达338亿元
  正如陈峰所言,海航集团从未中断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甚至可以说,海航集团与资本市场“水乳交融”。
  9月7日,海航集团旗下渤海租赁(000415.SZ)公告称,斥资25.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63亿元)并购飞机租赁公司AvolonHoldingsLtd。(AVOL.NYSE,下称“Avolon”)的100%股权,渤海租赁也将借此跳板跻身全球飞机租赁公司第一集团。
  据了解,Avolon是一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飞机租赁公司,以机队价值计算,Avolon为全球第11大航空租赁公司;截至2015年6月30日,Avolon机队规模为260架,飞机资产的账面价值达6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406亿元)。
  在将飞机租赁公司Avolon“收入囊中”之前,海航集团也把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务及货运服务供应商Swissport“招入麾下”。
  瑞士时间7月30日,海航集团与私募股权基金PAIPartners在苏黎世签署协议,收购Swissport的100%股权,交易规模约为27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75亿元)。
  能被海航集团相中的“对象”来头可都不小。目前,Swissport为全球约700家航空公司客户提供机场地面和货运服务,业务遍布48个国家的270个机场,年保障乘客约2.24亿人,拥有员工6万人,年营业收入约30亿瑞郎(约合人民币194亿元)。
  海航集团本身的航空运输业务也不可小觑。截至2015年2月,海航集团旗下航空运输企业机队总规模为545架,开通国内外航线680余条,通航城市210余个,年旅客运输量6822万人次。
  上述两项并购代价不菲,粗率计算一下,金额折合人民币也要高达338亿元,但这对于海航集团来说算得上是“强强联手”;然而,在迅速做大航空业务规模的同时,服务品质又能否与之看齐呢?
  对此,陈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海航集团经过这么一段时间(发展),证明在行业里毫无问题,我们的国际航空服务是世界五星级航空服务,打败美国航空服务毫无问题。”陈峰在讲话中用了两次“毫无问题”的表述,也足见其对航海集团航空服务的信心。

不在意人民币汇率波动
  国际并购大手笔不停歇,战场转移至英国,当地时间8月28日,海航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海航投资控股收购英国路透社总部大楼,这也是海航集团在伦敦“斩获”的首个重大收购项目,但并未透露收购金额。
  在分论坛上,主持人追问陈峰,海航集团频繁的国际投资是否担心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呢?
  对此,陈峰则反问“谁告诉你,我们对人民币汇率很在意了?”其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坦言,天下事没有好的都让你得,头两年人民币很坚挺,你借的美元,可以赚钱,但你不能老赚钱啊,所以这个人民币汇率不用太在意,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能不能适应全球化的商业规则。
  然而,在提及“政府应该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做些什么”时,陈峰先是连用三个“不断地”说了一段肯定的话,“咱们国家在提出‘一带一路’之后,在不断地改进走出去这个程序、不断地简化(程序)、不断地提高(审批)效率。”
  但陈峰也指出,总体上看,任何政策从上面到下面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我们需要忍耐。“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快国际化步伐,需要国家的政策进一步简化和成功的配套,比如外汇配置程序就还需要简化。”他表示。
2# 四姑娘山
 婷倩 发表于: 2015-4-28 18:11:02|只看该作者

海航集团捐赠100万美元援助尼泊尔抗震救灾

  4月27日,海航集团决定通过海南省慈航公益基金会向尼泊尔地震灾区捐赠100万美元,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并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积极协助运送志愿者和救灾物资赴尼。
  尼泊尔灾情发生后,海航第一时间与中国外交部、中国驻尼使馆、尼泊尔驻华使馆、国家民航局、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单位取得联系,了解当地物资与人员需求。在旗下航空运输企业尚未开通尼泊尔航线的情况下,积极调配内部资源,论证救灾航班执行能力,希望尽己所能支援尼泊尔抗震救灾工作。
  曾在玉树、汶川、鲁甸等多次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海航志愿者团队也在行动,计划组织10-20名具备紧急救援知识和经验、有良好外语能力、身体素质过硬的志愿者赴尼,并已在积极联系中国驻尼使馆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就赴尼后工作开展进行沟通。(如有希望参与的专业救援人士可与海航联系:0898-68876583、0898-68875476)
  作为一个佛教文化深厚的国家,尼泊尔受灾的情况也引起了中国宗教界人士的关注。在印顺大和尚的主持和关心下,深圳弘法寺正在积极组织救灾义工、筹措帐篷和水等紧急救援物资。在了解到弘法寺希望通过海航运送至尼的消息后,海航立即作出响应,后续将免费承运救援物资,搭载海航志愿者、慈航基金会和弘法寺义工赴尼,并协助中国驻尼使馆和尼泊尔中华寺做好后续赈灾工作。
  目前,海航旗下专业从事医疗救援的金鹿救援正在申请航线,将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随时准备加入救灾行动。经中国扶贫基金会授权,海航已加入腾讯公益尼泊尔救援筹款活动,利用自身宣传渠道配合救援筹款倡议。
  (原题《湖南大学生为尼泊尔地震受灾民众祈福》)
1# 贡嘎山
 Apr 发表于: 2010-4-16 13:20:16|只看该作者

海航集团向玉树地震灾区捐赠100万元善款

  2010年4月15日下午,海航集团在海航大厦举行了向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灾区捐赠善款活动。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陈文理先生、海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国卫 先生出席捐赠活动。
  4月14日 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强震后,海航集团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部署海航旗下航空 、物流、金融、机场、商业、食品等相关产业了解灾区情况及需求,着手准备救援物资及运力保障,将通过协助运送物资和人员等方式支援玉树震后救援工作,并决定捐赠100万元作为首批救灾善款支援震后救灾工作。海航旗下航空、物流、机场等运输产业与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单位积极联系,了解物资和人员运输需求,随时准备参与提供运送保障;海航食品餐饮产业、商业企业也均做好了灾区所需食品、饮品、帐篷、毛毯等救灾物资的相关储备。
  据了解,由海南省红十字会筹备的首批救援人员和物资将于近日由海航免费运至灾区。
  多年来海航已在青海开展多项公益活动,与青海人民结下深情厚谊。除了在青海地区捐建数所希望小学,青海玉树地区亦是海航集团开展“青藏高原光明行”的地区之一。海航出资为青藏高原地区白内障患者购买人造晶体,进行治疗,使他们重见光明。
  作为中国民航第四大航空企业集团,海航在抗震救灾的保障及救援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灾后应对经验。在2008 年5·12大地震救援工作中,海航集团将抗震救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服从党中央、国务院的指挥部署,对涉及抗震救灾的物资、人员运输等保障任务,不计成本、倾尽全力无条件地迅速落实,全力优先保障。共执行抗震救灾航班254班,总飞行小时约655 小时,运送救灾物资1100 余吨、救灾人员近4200 人次,执行了大陆航空公司首次直飞台湾救灾货运包机。因抗震救灾的突出表现,海航集团作为唯一的民航企业,被国家民政部援予全国最高公益慈善奖项──2008年度“中华慈善奖”。

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陈文理先生(左)与海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国卫先生(右)
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陈文理先生(左)与海南省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国卫先生(右)  1.jpg  保存到相册

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陈文理先生在捐赠仪式上讲话
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陈文理先生在捐赠仪式上讲话  2.jpg  保存到相册

海航集团向海南省红十字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
海航集团向海南省红十字会捐赠人民币100万元  3.jpg  保存到相册

海航员工积极捐款
海航员工积极捐款  4.jpg  保存到相册

海南省红十字会向海航集团颁发荣誉证书
海南省红十字会向海航集团颁发荣誉证书  5.jpg  保存到相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22:5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