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790|回复: 19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8-20 01:56:5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40年40组关键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复制链接]
  中国智造是我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中国“智造”水平,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不仅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且需要知识产权在其中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泡泡老忍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泡泡老忍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王捷:从“别耽误我下班”看权力如何折腾人 已经删除
19#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2-3 12:23:00|只看该作者

40年40组关键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源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文标题:40年40组关键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制造业的实力和制造技术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曾几何时,中国人都在追捧进口产品,国产家用电器的售价比外国品牌低上一截;如今,“复兴号”高铁运营、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国产航空母舰下水……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世人真切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深化改革,为中国制造持续创造新的动能;扩大开放,为中国制造不断开辟新的空间。40年来,“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识随着商品流、信息流激荡全球,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符号。220多种工业制成品产量居全球首位,中国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正加速向制造强国迈进。

从物资匮乏到“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成就第一制造业大国

  “上世纪70年代,有个说法叫‘三转一响’,是当时的家庭‘奢侈品’。‘三转’是指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从小在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杨村长大的徐成喜向记者回忆。
  1980年,徐成喜家里买了第一台收音机,新鲜劲还没过,他就因工作调动去了外地,住进了集体宿舍。
  “当时最大的愿望,是买台电视机,但就连电视机票都要排队等。”徐成喜说,单位三百多人,每次只能分到几个名额。同村的谭成伏在1986年买到一台14英寸长城牌黑白电视机,让周围人羡慕不已。
  “现在,家家户户电脑、空调、洗衣机都是标配,连电视也经常以旧换新。”徐成喜回忆,自己分别买过18英寸和29英寸彩电。家里现在用的,则是去年新换的55英寸TCL牌液晶平板电视。
  从买不起、买不到,到随时更新换代,小小家电背后,折射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巨大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
  时间回到1978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赴日本进行首次正式访问,参观了日产汽车、松下电器等公司的工厂。“来到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近代化。”邓小平说。
  认识到差距后,中国制造业开始赶路,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并走向开放。
  80年代中期,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民营企业轻工产品异军突起。东莞的电子、晋江的体育用品、绍兴的纺织、义乌的小商品……中国制造逐渐在服装、电子、家电等领域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生产规模。
  如今,从总量规模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据世界银行统计,去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超过四分之一,相当于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从产业体系看,我国制造业已经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所涉及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

从价廉到物美
品牌质量持续升级

  1985年12月,青岛电冰箱总厂收到一封用户来信,投诉冰箱质量问题。在凭票购买的年代,有瑕疵的冰箱也是抢手货,厂里一些人并没有把投诉当回事。但时任厂长的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从400多台冰箱中查出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
  如何处理?有人提议,质量不好的冰箱可以当成内部福利低价卖给员工。张瑞敏却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将76台冰箱当众砸成废铁,而且是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自己来砸。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是800多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好几年的工资。“砸冰箱”很快成了热点新闻,进而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次质量观念启蒙。
  青岛电冰箱总厂正是当今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的前身。1989年,国内冰箱市场首次出现供大于求,在冰箱厂家纷纷降价促销的情况下,海尔冰箱逆势提价12%,依然受到消费者的争抢。
  “很多人并不认为不合格的产品就是废品,他们觉得那是二等品三等品,便宜点一样可以卖出去,必须把大家的质量观念彻底‘砸醒’。”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的张瑞敏这样回忆当年往事。
  从追求数量到注重品质,中国制造紧紧抓住质量这条生命线,将“品质革命”进行到底。工信部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3.7%,产品满意度明显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批国产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锻炼成长。海尔家电、联想电脑、华为通信设备、小米手机、大疆无人机……近年来,中国品牌的竞争力、美誉度与日俱增。

从模仿到创新
技术引领转型“中国智造”

  2000年起长达7年的DVD专利费之争,是我国制造业发展历程中一道难以抹掉的伤痕。其时,持有DVD技术专利的外国公司组成联盟,向中国DVD播放器生产企业收取每台16至19美元的高额专利费。
  “国内企业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播放器只能赚取1美元利润,所交的专利费却高达售价的60%。”知识产权专家刘延淮表示,大而不强、附加值低的中国制造业现状不时引发各界反思。
  经历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制造业再一次进入腾飞期。有了DVD专利费之争的前车之鉴,中国制造力主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
  今年8月,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展区内,16只形态各异的机械臂在架子鼓、电子琴、中国鼓等6种乐器面前,现场演奏《歌唱祖国》,吸引观众驻足欣赏。
  这支“乐队”来自格力,“成员”均为格力研发的多用途工业机器人。其定位精度高达0.05mm,可广泛用于装配、焊接、搬运、上下料等领域,“秀”出了格力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
  近十年来,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一直领跑全球。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格力的前身珠海海利空调器厂的经营效益一度堪忧。
  “电机要买、压缩机要买,没有几样不是买的。最后把部件组装成一个机器,打上牌子销售出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回首往事,感慨不已。
  2001年,格力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经多番努力仍遭拒绝,这让董明珠下决心自主研发出包括电机和压缩机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2010年,格力喊出了“掌握核心科技”的宣传语,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至今。“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格力的努力是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缩影。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新投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为52.89亿元;2017年上升为1.7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占GDP比重达2.1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我国的船舶、机床、汽车、飞机等重型机械和高端产品逐渐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影响。
  从改革开放初期发挥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优势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到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业结构,再到自主研发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制造正逐步摆脱“世界工厂”低附加值的符号,转型“中国智造”,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姜永斌)
18#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11-9 06:08:01|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造版“阿童木”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中国智造版“阿童木”

  这是中国目前最快的酸奶包装机器人,每分钟能完成400杯酸奶的灌装。它像一个动力十足的火车头,带着整条生产线快速运转,比行业平均速度快4倍。这台名叫“阿童木”的高速搬运机器人,成了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明星,获得主赛道金奖。
  明星机器人来自天津大学毕业生刘松涛创办的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产品累计出货量已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这位年轻的创始人雄心勃勃,期待阿童木机器人成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的转型升级中的一股动力,“将人们从繁重、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革传统产业的命。”

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新生力量
  阿童木机器人属于并联机器人,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精度高、末端件惯性小等优点。这类机器人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可以当个不知疲倦的搬运人,在食品、电子、化工、包装等行业完成分拣、搬运、装箱等工作;它还可以是一个技术精良的高级技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完成金属切削、铣、焊等工作;它甚至可以在外科手术中实现细胞级的精细操作,帮助医生完成微外科手术。
  几年前,并联机器人市场主要由国外厂商包揽。随着2012年国外专利解禁,国内市场涌现出一大批并联机器人企业。彼时,刘松涛还是天津大学的研究生,师从世界并联机器人领域的顶级专家黄田教授,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刘松涛读大三时,第一次在实验室看到高速并联机器人,他立刻对这种能够应用于多种行业、轻量的智能机械设备产生浓厚兴趣。本科毕业时,刘松涛与同学合作完成一种新型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产品原型样机研发工作,研究生期间参与完成的“高速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他敏锐地觉得,并联机器人方向,恰好是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读研究生期间,他注册成立了辰星(天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后来的一组数字证实了刘松涛当时的判断:2014年国内并联机器人市场销售约600台,此后每年以50%以上的增速发展。业内预计,随着增速的加快,10年内国内并联机器人年市场销售量近10万台。
  刘松涛决定把自己的未来和机器人研究绑定的那一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强调制造业智能化、个性化和服务化。从此,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的概念走入人们的视线。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发《中国制造2025》。随之工业机器人产业有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台以上。

在国外品牌垄断的市场豁开一道口子
  发展机器人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刘松涛一次次走入企业,真切地感受到“机器换人”的紧迫性。
  他去过炸 药厂,发现很多繁重危险的工作依然靠人工来完成。在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很明显,冬夏工厂人数差距可能达到2000人,短时间找人和管理培训都比较困难。如何改变中国蓝领工人的现状,减少他们的重复劳动,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一直是刘松涛思考的问题。
  经过调研,他了解到,在新能源、日化、3C、食品和医药等行业,一个突出特点是“物料轻小散乱”,通常产品在3千克以内,却对生产速率要求极高,同时还有多种物流混合生产、卫生环境标准严格等特点,这是传统串联结构工业机器人做不到的。刘松涛抓住这个行业痛点,设计开发了3款高速并联机器人,产品细分型号达30余种。
  第一台阿童木机器人,被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采购。刘松涛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了一套自动输液袋装箱和摆盘的设备,速度能达到每小时9000袋。5年过去了,这台阿童木机器人仍在服役,成了国产设备可靠稳定的“活例子”,阿童木机器人累计出货量已超过700台。
  在国外品牌垄断的市场中豁开一条口子并不容易。当初刘松涛和团队跑遍全国相关领域的展会和企业,很多企业担心国产设备的稳定性不佳,宁愿花高价采购国外设备。但进口产品的维修周期很长,一旦机器坏了,停工一两个月也是常有的事儿。为打消用户的担心,刘松涛团队提供免费产品试用,并承诺后期维护能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
  他算了一笔账,国产机器人价格相比进口机器人低30%,产品供货周期比进口机器人缩短至少50%,企业维护费用和调试费用比进口机器人低50%。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维护高效,让阿童木逐渐赢得了市场,打开了销路。东莞一家做电池设备的企业,原本打算选择进口设备,经过比对后,最终选择了阿童木机器人。

中国智造需要更多年轻人
  国内首例每小时24000杯的酸奶包装线、首例每小时14400袋的装盒工作站、每小时5400片的动力电池极片分选线、允许误差0.02毫米的油底壳插套工作站……如今,阿童木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汽车等行业。在刘松涛看来,这是中国智造的力量正在显现。
  经过5年技术积累,刘松涛所带领的团队成为目前国内并联机器人设计、研发和制造的领军者,拥有发明专利17项,其他类别知识产权56项。产品质量在提升,刘松涛也感受到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据Allied市场研究公司最新报告,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11.7亿美元。
  刘松涛说,产品有了市场,竞争也出现了,“竞争能促使我们对产品保持精益求精的追求,我很高兴看到,更多人参与到中国智造中。”
  他期待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加入。如今,刘松涛的公司有员工70余人,绝大部分都是青年。2017年大学毕业的应卫祥觉得,每天都在快速成长的环境中奋力前进,“行业发展很快,我刚入职不久已经可以独立承担项目。”
  这个曾喊出“做国内最好的并联机器人”的年轻团队,如今已经有了新的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工业机器人企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李晋馥 源自:中国青年报
  2018年11月09日 06 版
17#
 红英 发表于: 2018-4-27 15:26:00|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造样本:云从科技打造AI“国家名片”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何晓晴 广州报道

  4月12日,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进云从科技在广州的展厅时,印入眼帘的是一个命名为X-city的长廊。
  作为广州云从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州云从)的一名普遍工作人员,蓝彩花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之所以命名为X-city,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了未来城市的构想,有时间隧道的意思;二是代表了云从的下一站,即重庆、上海、北京之后,广州是下一站。
  “最多的时候,每天要接待五六批参观者。各个层次的参观者都有,既有来自政府部门的,也有重点合作企业的,还有其他合作伙伴等。”蓝彩花称。“展厅在去年12月正式开幕。当时,仅用时21天就落成了。展厅是双重身份。除了展示公司的各类产品的阵地以外,还成为了南沙区政府对外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
  4月9日晚,博鳌亚洲论坛举行期间,“新时代·新广州·新机遇”2018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年博鳌推介会走进海南博鳌,其中,云从科技就是当晚的主角之一。
  广州云从副总经理叶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继2017年之后,云从科技再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展示中国智造。作为孵化于中国科学院的人工智能企业,云从不仅是中科院的一张名片,更是要打造为一张“国家名片”。

打造AI “国家名片”
  “云从科技创始团队曾获得7次国际智能识别冠军,近日更是刷新了跨镜识别(ReID)三项世界纪录。” 叶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而就在今年3月,作为中国智造的一张“名片”,云从科技已代表AI国家队首次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3月26日,云从科技与津巴布韦政府(THE REPUBLIC OF ZIMBABWE)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这次签约是中国人工智能首次代表“一带一路”,走向非洲。津巴布韦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Emmerson Dambudzo Mnangagwa)特派总统府特别顾问与科技部部长亲赴云从科技广州南沙进行现场签约。
  此前,作为人工智能行业国家队,云从科技去年年底还入选了2018“人工智能”重大工程。
  其中,云从科技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基于国家发改委《2018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支持项目名单》,在2017年“互联网+”重大工程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两个新分类,明确依托云从科技建设人脸识别产业化及应用项目,云从科技也成为唯一入选的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企业。
  根据规划,该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入5.3亿元人民币。该平台将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数据入口,围绕大数据技术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服务平台。
  正因为肩负了国家队的重任,叶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尽管有很多资本追着跑,但云从不是什么钱都要的。我们不接受美元资本,只接受国内资本。虽然美元资本花起钱来是很痛快,但我们是有所取舍的。这也说明了我们的裤腰带要比别人勒得紧,钱要用在钢刃上。”
  与此同时,也正是得益于国家队的身份,云从科技在金融、安防、机场等行业壁垒比较深的领域是攻城略地,硕果累累。
  目前,在国内有能力自建系统的148家银行中,已经完成招标的银行约为121家,其中云从科技中标了88家总行平台,市场占有率约为72.7%。在网点覆盖方面,云从科技的客户已经覆盖了超过14.7万个网点,约占比例为66.8%。
  此外,在安防领域推动中科院与公安部全面合作,通过公安部重大课题研发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等智能化系统,公司产品已在 24个省上线实战;在民航领域,已经与中科院重庆院合作覆盖80%的枢纽机场。

发挥产业链集群效应
  叶晗在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起云从与南沙的缘份时表示,感叹真是机缘巧合。早在2015年,云从科技接受两大投资人的建议,选择落户南沙,当初就是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如今回过头来看,果真没有看错。
  “南沙的定位与公司的发展目标契合度很高。南沙集国家战略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功能叠加和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所在。”叶晗如是说。“南沙区希望通过引进平台型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南沙发展AI产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像我们现在办公的这栋楼,18层楼现在已经全部预定完了。其中,大多数是AI企业或与之有关的企业,包括小马智行、微软广州云等。”叶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广州云从要打造三大中心、一个平台,即产业转化中心、科学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核心平台。”
  其中,包括建立技术层的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服务平台,集中科学家智力资源的科学研究中心,集中行业定制化研发资源的技术创新中心,集中专业化众创孵化空间、投资基金与人工智能大学的产业转化中心。
  叶晗称,公司研究团队正在大力招募顶级研究人才。公司已分别从Facebook、Google等全球一流机构重金招募了相关技术团队。与此同时,公司还新成立了创新行业部,重点拓展金融、安防、机场等三大行业以外的领域。
  按照规划,南沙将用5年左右时间,在庆盛枢纽建设一个3000亩的AI产业园区。
  叶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南沙着力打造的南沙庆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动工建设搭建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平台,聚集了30多家企业,基本实现了AI产业化应用各个领域的全覆盖。
  “建成后,云从科技也会有一席之地。届时,这里将成为云从科技在广州的总部。”叶晗称。“未来,广州云从应用领域除了重点拓展机场、港口以外,还将布局交通和大安防领域。相对公安是小安防而言,大安防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分别包括交通、教育、医疗、安防、智能家居、小区门禁等。”
  (编辑:巫燕玲)
16#
 台北人 发表于: 2018-4-19 09:23:00|只看该作者

中国智造催热普工职位:区块链工程师薪酬上涨最快

源自:北京晨报
  区块链工程师薪酬上涨最快
  中国智造催热普工职位


  哪些行业人才需求最旺?哪些职业的薪酬迎来了春天?95后更青睐哪些行业?中国智造、AI、区块链的蓬勃与人才流动有哪些关联?通过互联网招聘平台的大数据,人才流动的秘密可以管中窥豹。

中国智造催生
普工/技工职位

  根据58英才招聘研究院发布的58同城《2018年一季度人才招聘报告》,普工/技工职位成为最热门的求职岗位,其活跃度增长最高,达到144.83%。普工/技工职位求职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与中国智造的兴起有关,在AI等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这也带动了相关岗位的求职需求。司机/交通服务、餐饮、销售等职位稳居其后,成为备受人才青睐的岗位。
  春节后的返城就业热潮,也推动了一线城市求职和招聘量的上升。58同城公布的2018春节期间招聘业务数据显示,58同城招聘App端流量同比增长40%,新增简历量同比增长32%,职位发布量同比增长30%。北京地区由于春节后生活服务类基础职位的招聘量激增,导致家政保洁/安保职位的招聘量增长236.93%。

互联网技术类岗位最热
  白领人才方面同样享受了政策红利。BOSS直聘数据显示,一季度,互联网、银行、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新能源等五个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最大。
  在岗位上,占据人才吸引力指数前十的以互联网技术类岗位为绝对主体,C++成为最热门岗位。Hadoop、Golang受大数据、区块链等行业热度飙升影响,人才吸引力指数大幅上升,进入三甲。巧合的是,互联网技术岗位的薪酬同样迎来了春天。BOSS直聘报告显示,在高薪职位中,一季度互联网技术岗位继续对高薪岗位排名实现集团式垄断。其中,Golang工程师在区块链热点的光环加持下,平均招聘薪酬增长达到31%,增幅居所有岗位之首。
  然而,互联网行业的人才竞争也十分激烈。根据智联招聘在线数据,2018年春季,软件/互联网开发/系统集成的竞争指数仍然排名第一。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概念的兴起,对算法、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相关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且该领域的人才多由IT/互联网这一领域转变而来,技术的发展也从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这一领域中相关职业的竞争程度。

95后求职瞄准新一线城市
  作为职场的生力军,95后的求职观同样值得关注。58英才招聘研究院数据显示,销售、人事行政、教育培训、影视等职位成95后关注热门行业,这意味着,个性化的95后更愿意从事与生活和时尚有关的工作。在城市选择上,95后人才求职热门城市首位是深圳,其次是广州和成都。这主要与近两年新一线城市陆续推出人才落户、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相关。
  在薪酬期待值方面,在95后人才求职热门城市中,上海的期望薪酬最高为5344元/月,北京、杭州分别排名第2、3位。
  在公司规模方面,95后求职者表现的更加务实。根据BOSS直聘数据,95后职场新人对百人以下规模公司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四分之一的95后在求职时会主动投递小型企业。
  北京晨报记者 韩元佳
15#
 上官123 发表于: 2018-1-28 17:35:00|只看该作者

《创新中国》首播收官在即 全民点赞中国智造

源自:中国新闻网
《创新中国》首映式主持人和片中部分主人公对话

  中新网1月27日消息,1月27日晚,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迎来首播收官之夜。在已经播出的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五个篇章中,《创新中国》深入浅出地用国际视野讲述中国的创新成长故事以及由此引领的世界影响,纪录片自1月22日播出至今,包罗万象的内容和高品质的制作水准收获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双重肯定。

创新 开启古老中国的历史机遇
  该纪录片以“创新引领中国”为主题,聚焦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等深具影响的领域,为老百姓讲好属于中国的创新故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浩大宏伟的中国创新实践。
  在《创新中国》已经播出的五个篇章中,科技不再是书本上讳莫如深的学术理论,而是成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新发明”。王坚的“智慧城市”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邓自刚的超导技术将使未来的高铁变得更加快速、高效、节能;裴端卿从细胞层面实现“返老还童”……这些都涉及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在今晚的首播收官篇──《潮起》中,将会呈现:照亮微观世界的上海光源、预言着人类未来命运的基因测序、连接着家国记忆与梦想的京张高铁……这里有点亮中国的大国重器,也有孜孜不倦的创新个体,一支团队,一项工程,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每一种力量都无比珍贵,每一次创新都意义非凡。转型与变迁造就新的活力,这是古老中国面临的历史机遇。

《创新中国》主创团队

创作 敢为人先勇立潮头
  近两年,一向神秘、高冷的科技类节目开始进入观众视野,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各大卫视的科技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破土而出”,节目的形式也逐渐从最初的说明解释为主逐渐向更加综艺化的形式转变。
  中央电视台肩负国家主流媒体职责,在传播政策、报道时事、关注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就要求主创团队在现有的科技类节目形态上大胆突破,勇于创新,迸发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区别于近两年的科技节目,《创新中国》不再将目光拘泥于某项“科技成果”,而是别开生面的讲述科技“创新”故事,记录身体力行推动中国创新的个体与群像,从政府、企业、个人多角度思考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让科技节目挣脱娱乐的樊篱,回归“记录”本身,潜心钻研“创新内容”,讲好“创新故事”。
  据《创新中国》制片人刘颖透露,在中国,以科技为表现内容的纪录片相对较少,创作难度很高,又加上“创新”这样一个主题,所以创作该纪录片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总导演史岩也表示:“我们创作团队是抱着真诚和致敬的态度创作,探索纪录片的一个新形式”。
  据悉,《创新中国》将在今晚CCTV-9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00、深圳卫视21:20播出首播收官篇──《潮起》,敬请期待。
14#
 红英 发表于: 2018-1-14 09:35:00|只看该作者

CES 2018|央视报道:COSTONE,中国智造

  导语:CCTV记者体验COSTONE中国黑科技

  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人工智能备受关注,智能家居引领热门领域。北京算云联科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COSTONE智能家居系统,成为包括CCTV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报道焦点。

  COSTONE智能家居系统的核心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信息箱”。“算云联科”CEO陈海华在采访中介绍:智能信息箱相当于一个家庭的“智能大脑”,可以为家庭提供安全私有云服务、更好的无线覆盖支持,同时它又是一个智能家居设备的开放性平台。

“算云联科”CEO陈海华向记者介绍:COSTONE智能家居系统

COSTONE智能家居系统 技术负责人付先生为参展观众讲解产品

  同样,“COSTONE智能办公系统”的展台前,参展观众络绎不绝。主体设备“智能服务器”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的IT服务,涵盖了“满足最大800㎡办公区域网络需求、安防监控支持、协同办公管理、智能设备控制”四大核心功能。

COSTONE智能办公系统 主体设备“智能服务器”

COSTONE智能办公系统 技术负责人雷先生为参展观众讲解产品

  “COSTONE智能家居、办公系统”CES上的成功亮相,更吸引了来自德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顶级企业的数十家渠道商,并在展厅现场达成渠道合作意向。丰硕的成果,显现了COSTONE品牌、产品的魅力,及未来市场的广阔前景。

“算云联科”产品VP李先生与渠道商达成跨境合作意向

  2018年CES上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中国企业占到了三分之一,而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科技”更是亮点纷呈。中国科技创新品牌在CES上大放异彩,标志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新的飞跃。
13#
 去哪里 发表于: 2017-10-6 04:26:00|只看该作者

新常态下亮点多:搭载中国速度 感受中国智造

  搭载中国速度 感受中国智造(新常态下亮点多)
源自:人民日报 记者:刘志强 赵展慧 陆娅楠 韩春瑶


  今年国庆、中秋喜相逢,放假8天,在北京工作的小刘计划跟朋友一起去青海湖旅游,并早早安排好了行程:从北京出发乘高铁先到西安,在古城游玩两天后飞往西宁,在当地组团拼车抵达目的地青海湖,最后从西宁坐飞机返回北京。
  像小刘一样,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乘坐飞机、高铁、顺风车等交通工具出行,共享单车更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绝佳选择。近年来,交通运输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可供人们选择的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出行体验得到极大改善。

公路骨架更完善
  这个假期,热爱自驾游的外企白领李静选择了和家人从北京出发自驾来到青岛游玩,“全程600多公里,七八个小时就开到了,还能在沿途看看风景。”李静很喜欢这种不受拘束、走走停停的交通方式,“现在几乎去国内哪个地方都有高速,路况很好,节假日免费,让出行省了不少钱。”
  如今,自驾游成为假日游的常态,靠的就是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公路建设的脚步,公路运力紧张的状况得到极大缓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有力的先行官。目前,我国公路网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高速公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不断完善,连接了全国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95.98万公里,通达99.99%的乡镇和99.94%的建制村。
  作为经济发展的动脉与骨架,高速公路成为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重点,一批代表性的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或开工。截至2016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1万公里,比2012年底净增3.5万公里,年均增长近8%。目前,“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基本覆盖了全国城镇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2016年底,中西部20个省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9万公里,比2012年底净增2.8万公里,增幅达45%。

民航强国正崛起
  对于喜欢出境旅游的上班族李露而言,国庆长假是难得的出国好机会。如何选购特价机票,李露早已轻车熟路。“现在国际航线越来越多,购票网站还经常推出特价机票,出境游更方便了。”
  近年来,国人对旅游品质的诉求不断提高,出境游逐渐成为新的生活习惯。根据国家旅游局及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16年全国出境游1.22亿人次,中国连续4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航运输规模持续保持全球最快增长速度,2016年旅客吞吐量首破10亿人次。截至2016年,中国民航运输规模已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二,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年均分别增长12.6%、12.3%,年旅客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28个。

中国速度中国造
  这个国庆,在上海读书的大学生刘兴打算回云南老家过假期,“以前从上海回昆明,坐火车得三十五六个小时,现在开通了高铁,只需要11个小时,缩短了整整1天。”沪昆高铁开通之前,刘兴几乎不考虑国庆期间回家,因为单是路上就将近4天时间,“长假”无奈变成了“短假”。
  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速铁路全线贯通,成为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近5年来,我国高铁版图不断延伸,“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实现了中国高铁由“线”到“网”的飞跃。作为世界上高铁安全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高铁去年安全运送旅客14.44亿人次。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里程之和。
  舒适快速的高铁已成为人民群众日益重要的出行选择方式,带动了沿线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成为“中国智造”“走出去”的典范。

共享出行新动力
  家住天津、在北京工作的袁姝是跨城顺风车出行的忠实用户。每周京津往返一次,但在地铁、城际列车、公交之间来回换乘,往往耗费不少时间,自驾的成本又太高。于是袁姝选择了搭乘顺风车来解决出行问题,这种方式方便快捷,省去了往返车站的时间,也更加划算。
  国庆假期,袁姝还打算搭顺风车去周边短途游。“发布出行信息,很快就能获得应答,而且时间安排更自由。”
  据滴滴出行介绍,2016年,春运首次开启顺风车模式。2017年春运期间,在滴滴顺风车平台上,有333万名车主“共享空座”,共运送848万名乘客跨城出行,接近南方航空国内航班在春运期间的运送人数。其中,有107万名乘客直接乘坐跨城顺风车回到了交通不便的村镇,免去了背着行李接连转车的麻烦。
  前不久,外国留学生票选“中国新四大发明”,将共享单车选入其中。诞生短短两年,共享单车就以铺天盖地之势涌现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街头。如今,共享单车已经开始进军海外,将中国原创的共享经济模式带入外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据统计,截至2017年9月22日,ofo已在全球连接了超过1000万辆共享单车,为全球13个国家(含中国)2亿用户提供了超过40亿次出行服务。截至2017年9月20日,摩拜已在全球8个国家超过180个城市开展共享单车业务。随着共享单车APP全球支付体系正式打通,国民出国旅游,在当地不用下载新的APP就能直接扫码骑车。
  不断拓展延伸的公交、地铁、轻轨、高速公路网等出行方式,与飞机、高铁、顺风车和共享单车一同搭建起了智慧出行系统,共同助力国人出行更方便、更顺畅、更舒心。
12#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10-4 23:35:01|只看该作者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国智造改变未来

源自:央视网
“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中国智造改变未来

  (新闻联播):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的特色体验展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互动体验项目,让观众触摸到了五年来摸得着、看得见的智慧生活。

  消费者提交订单,个性化冰箱就立即进入智能排产。几天后,这台定制冰箱就可以启程上路了。接下来,遍布全国各地的智慧物流开始发力。从捡货机器人到无人送货车,智能、快速、环保的物流手段给老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

  从定制生产到送货上门,消费者两周之内就可以收到自己定制的个性化冰箱。而在互联网时代,智能冰箱不但可以为食物保鲜,而且还可以提供营养食谱,消费者甚至在冰箱上就可以直接下单购物。

  从智能制造到智能物流,再到智能家居,中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我国将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11#
 红英 发表于: 2017-6-16 17:35:00|只看该作者

国人不看好的“中国智造”在境外红了!

源自:中青在线
  外观像地铁,却没有轨道,列车车头拖着数十米的身躯稳稳地行驶在公路上,更神奇的是车头内可以实现无人驾驶……
  近日,由中国中车推出的全球首辆智能轨道列车在境内外舆论场吸引了不少眼球。
  这款全新的交通产品大名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utonomous rail Rapid Transit—ART)”(简称“智轨”),6月2日在湖南省株洲市首次亮相。
图片来源:中新社
  智轨是融合了现代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各自优势的跨界之作,既保持像轨道列车大载客量优势,又不需要建造专有钢轨,可与汽车共享道路,为解决大中城市出行难带来了新的选择。
  据介绍,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智轨具有灵活可控、节能环保、运量大、造价低、适应性强等优势。
  首先,智轨将实现沿虚拟轨道无人驾驶。智轨不需要铺设轨道,而运用中车株洲所创新团队自主研发“虚拟轨道跟随控制”技术,通过车载各类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线路,精准控制列车行驶在既定“虚拟轨迹”上运行,甚至可以做到无人驾驶,完全由自动系统操控。如果车辆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偏离虚拟轨道,或有外部物体侵入到车辆安全行驶范围内,周界监控系统会进行报警提醒,同时采用技术手段限制车辆运行,避免事故发生。
  其次,因不建轨道,智轨的成本优势明显。目前,我国地铁造价约为4亿~7亿元/公里,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造价约为1.5~2亿元/公里,而智轨在与现代有轨电车运力相同的情况下,只需简单的道路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整体线路的投资约为现代有轨电车的1/5。也就是说,与现代有轨电车相比,建设一条10公里的线路,智轨列车至少能节省10亿元以上。
  最后,智轨列车选用动力电池供电,更环保高效。智轨使用快充钛酸锂电池,总配电度数为170度,满载工况电耗为4度/公里,具有行驶超过40公里的能力。10分钟充电,可满载续航25公里。
  智轨发布后持续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媒体的关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俄罗斯RT电视台、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等境外知名媒体以及各科技行业自媒体进行报道和转发。
  澳洲媒体称赞“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是“中国利用创新解决交通问题的一大举措”。
台湾联合新闻网刊载报道《全球首列中车无轨电车亮相》,文章对智轨和有轨电车、地铁进行了比较,称:“智轨列车长达30公尺,是马路上的巨无霸,但却是灵活的胖子。没有轨道、又自动驾驶,令人匪夷所思。”
对此,海峡对岸的台湾网民也不吝自己的赞誉。
  台湾网友@王为仁跟评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大陆)研发力量惊人。”
  台湾网友@Kelly Cheng同样表示:“看到这新闻真的很感叹。大陆已经进步到这个地步了,台湾政府还执迷不悟硬要砸4200亿盖百年前技术的轨道电车……一些台湾媒体整天只会报道‘中国大妈公车咆哮’‘中国大叔贵州踢坏钟乳石’,台湾人对对岸认知如此偏狭,实力越拉越大。”
与此同时,在推特和脸书上,也有不少国外网友为中国技术点赞。
  匈牙利网友@Richard J.Luczi:“我最近一直都在想,是不是能够制造一种不需要轨道的运力很大的列车,因为这样我们就能省下很多钱。然后,中国人就做到了。你看,总有一个亚洲人做得比你又快又好。”
  网友@Alfro Kogoro:“中国与以往不同了,相信你们自己,你们中国人正在引领科技创新!”
  菲律宾网友@Daisy Derata:“中国的技术似乎比欧洲和美国更先进。”
  网友@Chris Lepre:“我们已经落后了……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在境外网友看来,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运量大、绿色环保,环境收益十分显著,不少人十分看好智轨系统的前景。
  网友@Ambricourt表示,这种造价低廉、无污染、节省能源的运输系统是未来交通发展的主流。
  网友@HEALTHYWEALTHY认为,这项发明代表着绿色交通的未来。
  网友@Giulio Troncanetti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一步一步地,中国可以减少污染气体和粉尘的排放量。”
  此外,大家的关注不止于智轨系统的积极意义,细心的网友们还认真研究智轨的运行原理,试图找出可能存在的bug,提出了对于智轨系统在实际应用上的疑问。
  新加坡网友@Koh Tian Le认为,智轨系统是一种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至今还没有信息证明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列车能行驶的里程数,在交通繁忙路段、高速公路及特殊路段其运行可能不现实。
  网友@Paolenthang Singson脑洞大开:“如果有人画了一条无路的白色路线怎么办?”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用白色标识刻意干扰虚拟路线,智轨会怎么判断呢?
  对此好奇的不止网友@Paolenthang Singson一人,更有网友假设,如果有人给他/她的家画一条额外的线,以便在离家近的地方上下车呢?如果下雪了呢?
  但网友@Paolenthang Singson同时表示,相信中国工程师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网友@Tang Chiu Yau甚至猜测,为了避免与一般白线混淆,智轨的轨道可能使用了特殊类型的油漆。
  有意思的是,相较于国外网友的点赞,许多国内网友对这项中国智造似乎并不看好。
  在网友们看来,智轨不过是“加长版的公交车”和“加长版电动车”,实用性不大。不少人相信,“研制交通工具不难,难的是道路规划”。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辆全球首辆虚拟列车发布的当天,湖南省株洲市宣布株洲将为智轨量身定做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示范线路,全长约6.5公里,建成以后将与已经规划的中低速磁悬浮线路实现无缝对接。该条示范线有望在2018年投入商业运营。
  也就是说,这项由中国研发和制造的交通领域“黑科技”已经在落地,可能将颠覆你我对城市交通的传统认知。智轨将怎样实现虚拟路线道路上的无人驾驶,又如何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也许,给出答案的实践已指日可待。(王帝编辑)
⊙作者:周婉娇 实习生:樊朔 杜明玉

  视频/董锦蒙 朱立雅 李雪静
10#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7-5-1 10:48:02|只看该作者

劳动的力量: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源自:央视新闻
  继续五一特别节目《劳动的力量》。沙漠变成绿洲、蚕丝织成锦绣、种子长出丰收、谷物酿成美酒,这是传统劳动带来的收获;长桥卧波、高铁飞驰、航母入海、神舟飞天,这是现代劳动创造的奇迹。
  刚才提到的这几样,都是中国制造的顶尖代表,今天我们就要聚焦“中国制造”,带您一起去感受中国制造带来的震撼和惊喜,感受劳动创造的美好和奇迹。

太原重工:最笨重造出最精准
  我们关于中国制造的故事,要从太原重工开始讲起,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厂。
  这座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太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核心配套设备全部国产化,长了一颗“中国芯”。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大家伙,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卧式挤压机,它的挤压力高达23500吨,相当于84架空客A380的拉力。大块头有大智慧,有了它,大型飞机、高铁上的超大构件都不在话下。用它生产的铝材高铁车厢,不瘦身却能减重,自重减少了2/3,却更安全、更节能。但是这台挤压机里的老大,在车间里却只是个小兄弟。
  负责生产它的机器,才是真正的“巨无霸”。这台亚洲最大的数控龙门铣床,可以一次加工完成宽高各8米、长50米的巨大零件。别看它个头如此笨重,工人师傅用它生产出来的产品,平面度却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也就是说,10米长的零件,平面误差还不到一根头发丝的细度。无数次的重复、无数次的打磨,让平凡的工作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业绩。

王军田:丝毫间铸精品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锻压设备分公司 天桥铣机长 王军田:百分表一圈是一毫米,一小格是一丝,我能达到一丝,一丝是百分之一毫米。
  靠我们操作人员来程序控制,转速走刀来控制孔的光洁度和直径大小,如果转速高了、走刀小了,会对刀具产生磨损。
  机床就像是我的朋友,你必须得了解他熟悉他,才能更好地使用它。我干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别人看来我的工作是特别枯燥的,每天就是开机床、生产、加工,我的乐趣就在干同一个零件的时候,今天加工的效果能不能再高一点。
  我所操作的机床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大最重的机床,我们生产的产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挤压机,我们的中国制造,代表我们的速度更加安全、更加高效、更加快捷。

火箭总装:最精细助推最神奇
  看过最重最大的机器如何生产出精度最高的产品,我们接着来看看最精细的操作,怎样帮助人们完成最神奇、最伟大的旅行。
  这里是亚洲最大的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工人们正在进行紧张的火箭总装工作,这是火箭发射前的最后一道工序。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现役运载型号的主力火箭,几天前负责把快递小哥“天舟一号”送入太空的火箭,就是长征家族的兄弟之一。
  火箭总装和测试完成后,它就会坐着火车直奔西昌发射中心,准备将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送上天。上世纪50年代才踏足航天旅程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航天界的一位重要选手。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无数航天人的奋斗汇入时代洪流,凝聚起磅礴合力,在浩瀚宇宙中描绘中国梦。
  近20年来,中国火箭发射成功率一直居全球之最。一发火箭上光螺栓就超过7000个,每一个都要严丝合缝,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偏离。技师们的工作压力,相当于每时每刻都在高空走钢丝。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这样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在茫茫太空中,不断展开新的征程、不断创造属于中国的奇迹。

马利:40年零失误背后的秘密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事业部 国家高级技师 从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装工作近40年 马利:这螺钉谁都会拧,但是拧的程度不一样。
  它这个力矩是有要求的,要求15牛,要分成三步,5、10、15来进行拧紧。如果说这个经验达不到的话,你拧到一边大一边小,那么直接就影响到我们这次发射的失利。
  2006年发射风云二号卫星的这个产品,当时在加注发现氧化剂箱的加注活门关闭不了,这个危险性应该说很大。
  06年我就从这个舱口进入这个舱内的,里头全是四氧化二氮的黄烟,在分解的时候手指都看不清楚,那么我们是摸着一点一点把螺栓松下来,这个事不能放弃,每个人的位置都有每个人的责任。
  经过了六进六出的状态,终于最后把这个活门给更换完了,人员也是安全的一个人都不少。发射成功、卫星准确入轨,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
  装配一发火箭要需要7093颗螺栓,马利40年共为火箭安装过约280000颗螺栓,失误率为“0”。
  平凡的劳动,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劳动者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细化操作和危急时刻果断处置、不惧生死的精神,创造着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奇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高端制造业的竞争,正是国与国之间搏奕的核心。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接下来,我们要去吉林一汽解放和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看一看。跌宕起伏的一汽解放,是中国制造由弱变强的生动写照;而漂洋过海的华龙一号,被核工业界称为“国之重器”,是中国制造跻身世界前列的骄傲。在那里,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故事呢?

一汽解放:最艰难成就最常青
  这里是一汽解放卡车的总装生产线,虽然是休息日,依旧一片火热。因为订单太多,工作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轮班。一汽卡车是不是一直这么火?答案并不肯定。
  国际卡车巨头纷纷杀入中国市场后,解放汽车曾同时面对20多个品牌的冲击,市场份额一度跌至17%。以非常之力,破困苦之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汽投巨资进行自主品牌研发,产品不断升级换代。2016年,解放重卡销售整车20.2万辆,行业销量全国第一;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第一,销量同比增长83%。
  现在,一汽还在不断创新。看,这辆车里没有驾驶员,但面对前方的障碍车,它能提前50米准确识别,然后自动变道、加速、超越。对,这是一辆无人驾驶智能卡车,是由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明年,它很可能成为我国第一款实现量产的智能卡车。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经得起时间洗礼、岁月磨砺的品质,才真正过硬。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卡车驶下生产线,到2017年第一款智能卡车自主研发成功,61年来,这个国产老品牌曾面临无数次的市场挑战。最艰难的市场考验,成就了最常青的中国品牌。正是靠着这样坚韧不拔的意志,中国制造才不断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陆金龙:为汽车工业铸最强中国芯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研发部主任设计师 陆金龙: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一领域的核心技术,我们才有话语权。
  还是一种亲近的感觉,不管是我们自己的发动机,还是别人的发动机,看到以后不由自主地上去看看,看到人家比我好,总想最好我要赶上他,我要超过他。
  2003年开始,陆金龙团队开始参与研发奥威6DM系列重型柴油机。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国际水平的重型柴油机。
  经过三年,四年多的努力,我们还在不断地改,不断地品质提升。2009年在解放J6有一个下线仪式,一千万台,我参与设计的奥威11升机装上了中国第一千万台商用车,有一种自豪感。

华龙一号:最严格打造最安全
  如果说解放汽车是在家门口面对考验,那么“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则是走出去迎接挑战。您现在看到的就是位于广西北部湾沿海的防城港核电站,未来它将是世界上标准最严格又最安全的核电站之一。
  正在建设当中的3、4号机组的核反应堆,采用了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它的核反应堆具备双层安全壳,能够有效抵御洪水、海啸、地震的袭击,并且可以承受大型飞机的撞击。
  您现在看到的是核电站1、2号机组的主控室,它如同核电站的大脑。未来3、4号机组的主控将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更为先进的“和睦系统”,从发现故障到实现停堆,这个系统的反应速度比人眨眼的速度还要快。
  经过特许,我们进入了核电站的绝对核心区域。这片蓝色的神秘水池,是贮存核电厂内核燃料的主要场所。水池内充满了硼酸水溶液,既能保证核燃料的安全,还能为操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生物屏蔽,防止受到辐射。
  “华龙一号”即将用于英国新建的核电项目;中国广核集团还与国外20多家对口企业、政府主管部门签署了核电合作谅解备忘录或意向书。
  过去是“拿进来”,现在是“走出去”,凝聚了一代代中国核电建设者智慧和心血的“华龙一号”,正凭借实力和信誉飞越大洋,在世界书写核电的“中国标准”。中国核电正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极速超越。
  一个是建国伊始就有的最老牌汽车厂,一个是正在继续建设的最新型核电站,它们都是中国品牌的代表。这样的中国品牌,给了国人底气和信心。
  不过,说起制造,是不是只有大机械大工程呢?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地方,会完全颠覆你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来吧,跟随我们的实时画面,一起去体验中国制造的新奇酷炫吧。

上海光源:最小世界照进最亮光
  这里是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这座像鹦鹉螺一样的巨型建筑里,研究的却是纳米级的最小世界。在这里,我们要带您认识世界上最亮的光:同步辐射光。
  这是一段用光源拍到的蝗虫影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蝗虫体内血液的流动。但光源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它正带领人们挑战微观世界的极限。运行7年多来,这里已经诞生了60多项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比如艾滋病病毒结构这个困扰人们长达30年之久的谜团,就是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在光源的实验站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赵宇亮陈春英团队,正在研制一种高效低毒抗肿瘤纳米药物,这是国际竞争最为激烈的研究前沿之一。一旦研究成功,将实现肿瘤治疗技术的新突破。如果说显微镜的光,是人们窥探微观世界的烛光;那么同步辐射光,就是照亮微观世界的太阳。通过精密的光学系统,光源将准确聚焦在免疫细胞上,这好比从万米高空,将一个篮球投入地面上的篮框。正是这种超出想像极限的精准,帮助人类不断探索科学奥秘、推进世界进步。
  到的这个狭长建筑,是正在建设中的上海第四代光源,它就在鹦鹉螺的旁边。建成后,上海光源将成为全球七大光子科学中心之一。它不但能够照亮微观世界,而且正在改变现实世界,改变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亿航无人机:最大胆飞出最酷炫
  改变世界、创造未来,并不是上海光源的专利;这里是广州市中心的海心沙,年轻的创业者们正在这里提出最大胆的设想,创造最酷炫最惊艳的未来。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亿航无人机编队集群,在同类产品已经占据七成以上世界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编队飞行的大胆想法帮助他们闯出了一席之地。
  与通常一架无人机就需要一个飞手不同,这110架无人机,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够全部控制。它们可以在空中编队飞行,自由拼成各种图案或者数字。无人机内部已经预置了程序,就算控制信号被干扰,也能独立完成编队任务,这是目前国际最为先进的控制体系之一。
  同时操控的无人机数量越多,技术难度也越大。今年年初,亿航创下了一台电脑控制千架无人机飞行的世界纪录。
  在亿航集团的飞行试验场,一个更为大胆的梦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研发人员正在测试世界首款能够载客的无人驾驶多旋翼飞机。乘客在飞机上只需要设定目的地,就能按照设定程序自动飞抵。这款无人驾驶飞机运用了50多项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技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今年7月,它将在迪拜正式运营。
  谁能制造出新的需求,谁就能改变未来。这不仅取决于制造者的实力,更考验他们的视野和眼光。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中国创业者有胆魄、有信心、有智慧,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开创未来无限的可能。
  神秘的三、四代光源,带人们探索神奇的微观世界;炫酷的无人机,正飞向中国制造更加酷炫的未来。今天带您走过的这些地方,带您认识的这些人物,只是中国制造的冰山一角。
  中国已经造出了自己的航母、自己的商用大飞机,中国的高铁在以制造闻名全球的德国爱到热捧,中国的华为在与国外顶尖品牌的正面交锋中毫不逊色,中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机,中国的造船业更是摘下了业内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的LNG船,更不要说中国人建造的大桥已经遍布世界各个高山峡谷和大江大河。未来,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还将进一步转型升级。中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逐步迈进。
  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今天的底气十足,中国制造的变化,凝聚着一代代劳动者的笑与泪、苦与乐。不论是高耸入云的塔吊,还是崎岖深隧的海底;不论是机器轰鸣的工厂,还是不分昼夜的实验室,都有着劳动者们忙碌而坚定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生活,托起明天的梦想。在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亿万劳动者焕发出惊天动地的磅礴力量。
  人民开创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08:54,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