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2|回复: 0

[2020年做薯条、酿黄酒……北京房山区对口帮扶有这些“法宝”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做薯条、酿黄酒……北京房山区对口帮扶有这些“法宝”

  从北京出发,乘高铁不到2个小时,北方的“中国马铃薯之都──乌兰察布就在眼前。刘长安来到这里,做起了薯都之前并不多见的“洋式”薯条。
  他是北京房山区一家企业的总经理,在乌兰察布投资建起了马铃薯加工厂。厂子生产休闲薯条、法式薯条等,带动周边3万余人参与种植,为今年乌兰察布全部旗县脱贫“摘帽”添了一把柴火。
  不只“薯都”,房山对口帮扶的6个县还包括湖北房县。2018年,房县贫困户瞿万江从房山区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进修”归乡,黄酒特产搭上了电商快车,一年便脱了贫。
  2020年,北京房山区共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90个,9月底之前已全部开工,已完工25个,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受益贫困人口86431人。
  故事1 地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我在薯都做薯条”
  乌兰察布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因为地处内陆,早晚较大的温度差让这里的马铃薯得以沉淀丰厚的淀粉,加上特有的沙性土壤,乌兰察布每年的鲜薯总产量能达到约450万吨。
  2015年5月召开的“京蒙合作项目对接会”上,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长安接触到了这个位于中国北方的“中国马铃薯之都”。作为一家房山区的企业,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东西扶贫协作的号召,刘长安带着团队到乌兰察布考察,第二年就开始投资建厂。
加工厂内部,今年新收的马铃薯
  堆成了小山。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工作人员在
  自动传输带上工作。
  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从没见过的“休闲薯条”
  加工厂附近的平一村村民杨利军,是土生土长的“薯都人”,但这个厂子里的产品,他以前从未见过。“乌兰察布的马铃薯加工产业很早就出现了,但都是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也没什么品牌价值的产品,比如做粉丝,或者淀粉加工之类的。”
  2017年,杨利军工作了十多年的奶厂进行了机构裁减,他成了被“减掉”的一部分。家中父亲病重,治病这几年,杨家已经欠了一大笔外债。就在继续工作的当口,杨利军从村委会那儿听到有北京来的公司招普工。
  2018年,杨利军入职加工厂。这里生产的产品,包括休闲薯条、法式薯条等。这些“洋式”薯条,是近年来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马铃薯加工制品,但在“薯都”并不常见。薯条是怎么做出来的,杨利军在入职之前一点概念都没有。
  作为普工入职后,杨利军最初的工作就是在马铃薯加工前进行筛选。“加工厂已经有全自动的筛选机,但可能会有‘漏网之鱼’。”杨利军就要把这些“漏网之鱼”挑拣出来。
  挑拣的工作干了几个星期,杨利军又换了岗位──到包装车间进行产品包装。也是在这个车间,杨利军第一次尝到了加工出来的薯条。“有点像快餐店里炸出来的薯条,但是又很硬,打开就能吃,挺新鲜的。”
  很快,杨利军又调到了加工的核心环节,油浴车间。“总之,我是每个生产环节都干过一遍了。”他笑着说。
  初秋的草原,早晚温度已经低于10℃。正值马铃薯收获的季节,这几天,杨利军每天一大早来到公司,直到晚上七八点才能下班回家。“忙一点好啊。”
  像杨立军这样的贫困户,在加工厂还有很多。据介绍,凯达公司为加工厂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预留了100多个就业岗位,在薪资待遇上采用固定底薪+绩效工资的方式,鼓励多劳多得,实际收入可达4000-9000元/月。
  不久前,杨利军凑够了首付,在城里买了一间房。“现在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做薯条做得也踏实。”
身着工作服的
  杨利军。
  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带动3万人参与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
  生产薯条,不仅带动了周边就业,也让当地的种植户有了订单的保证。
  今年40多岁的胡国柱是一名马铃薯种植户,已有6年的种植经验。“以前种马铃薯,看天吃饭,有时候丰收了没销路,不丰收没产量。”在他看来,咋种都是亏。
  但凯达公司是个收购“大户”。投产后,公司采取订单帮扶措施。实行“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保护价与农村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签订购销合同,由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贫困户种植。
  这几年,凯达公司先后与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察右中旗宏盘乡、土城子乡、察右后旗大六号镇、兴和县丰裕村等15家合作社(村集体)签订订单3.5万吨,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2户,1824人。拥有订单种植面积6万多亩,带动5000余户农民参与种植。去年,凯达向农民保护价收购原材料1.2万多吨,收购金额超过5000多万元,平均户均增收3600元以上。
  今年,胡国柱与凯达公司签订了一级种薯培育基地订单,以每斤0.75元保护价出售,公司还派技术人员下地指导。“播种、浇水、施肥全部上了机械,种地比以前精细多了。”
  今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宣布,乌兰察布所有旗县全部脱贫摘帽。自2016年建设至今,房山企业凯达累计带动周边3万余人参与马铃薯、冷凉蔬菜种植,已帮扶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43人。
瞿万江在自家的酒坊工作。受访者供图
  故事2 地点:湖北房县
  贫困户开起黄酒网店
  “参加培训之前,我连开网店需要哪些证件都不知道。”瞿万江说。
  瞿万江家住湖北房县,是北京市房山区对口帮扶的6个县之一。2018年,房山区组织开办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活动,涞水、曲阳、突泉、房县四县73人参加,瞿万江就是其中之一。
  黄酒作坊助脱贫
  开上私家车的那天,瞿万江在心里感慨,自己终于也是“有车一族”。
  2017年以前,他还是房县土城镇土城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父母多病,多年来,家里的收入只靠瞿万江一人打工支撑。“全国各地,反正是哪里有工做就往哪里跑。”
  2015年,回到家乡的瞿万江不想再继续漂泊,准备在家中发展黄酒产业。
  黄酒是房县的特产。神农架山系和境内青峰山断裂带的优质泉水,生长周期长达半年的高海拔地产糯稻,配上当地独有的蓼草酒粬,在房县本地酿造,才能称得上是房县黄酒。
  瞿万江的老家土城村,可以说家家户户都酿黄酒。2015年以前,瞿家一年能酿个二、三千斤。产量小,销量也少,除了送亲戚朋友,再加上自家喝的,能卖出去的赚不了多少钱。
  促使瞿万江下决心留下来的,是村里成立的黄酒合作社。“那时好多返乡的人,都留下来开始做黄酒,我觉得这是个有前景的产业。”
  第一年做黄酒,瞿万江的目标是先把产量从几千斤提高到一万斤。镇里的副书记刘玲玲亲自来给他打气。“最初我怕这一万斤不好卖,但书记跟我说,卖不出去的就她来给我找销路,我这心里就有底了,不然我连5000斤都不敢做。”
  新房新作坊完工,政府奖补8.4万元,瞿家自己出资五六万元。做黄酒的第一年,瞿万江家就实现了脱贫。
  去年夏天,瞿万江买了人生中第一辆小汽车,虽说不是什么名牌豪车,但也足以让他在心里美了一阵子。“现在送货,我都是开着车自己去送啦。”去年,瞿万江家的小作坊产量已经接近5万斤。
  到房山参加培训 走上电商路
  实现脱贫后,瞿万江还想着继续扩大销量。
  “刚开始的销量,主要就是通过亲戚朋友的扩散。还有就是外地游客,来我们这边旅游,顺便买点酒回去。”瞿万江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打进全国市场。
  机会很快就来了。
  2018年11月,由房山区发改委牵头,组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对口帮扶地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作为村里的脱贫代表,瞿万江在那个冬天第一次来到房山。
  “刚到北京的第一天,感觉没有我想象中的冷。”培训活动上,瞿万江见到了不少企业家,听着他们的经营理念和产业思维,瞿万江觉得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不少。
  此外,瞿万江还学到了最重要的知识──如何在网上开店。
  尽管自己也曾网购,但开网店这件事,瞿万江一直摸不清头脑。参加培训之前,他甚至不知道开网店需要相关部门的经营许可。
  培训过程中,瞿万江认识了不少来自河北、内蒙古等地的企业经营者。“他们早就开始在网上开了店卖东西了。”通过跟同行之间的交流,瞿万江明白了自己这种食品厂商在网上开店,需要相应的食品卫生合格证件,以及如何在网站上提交开店申请、网店如何运营等。
  5天的培训很快结束,瞿万江到家之后就开始鼓捣起来。“先是去我们政府这边问了证件的问题,然后又在同行的帮助下用电脑一步一步申请。”
  不到一年,网店正式上线。
  网店开张后,瞿万江觉得自己的销路一下子宽了不少。他专门看过客户所在的位置,“北京、山东那边的客户都挺喜欢我们这个黄酒的口感。”
  但运营网店并不容易,去年,瞿万江在网上找了专业团队,把网店的门面装修了一下,接下来还要学习运营的“套路”。
  最近他正在研究黄酒的口感改良。近十来年,为了迎合市场,黄酒的味道越来越甜。“但我小的时候,黄酒的味道其实是偏苦的。”瞿万江介绍,甜度太高的黄酒,其实对人的身体不好,他想着把黄酒的甜度降低一点,甚至可以做成原来的那种偏苦的口感。一方面更有利于健康,另一方面也能让外地的客户尝到传统黄酒的味道。
  如今的瞿万江家,一坛坛黄酒正在空调房里静静地发酵。从泡米、到拌酒曲,整个酿造过程,瞿万江一步都不会错过,他计划以后每一年都增加一万斤产量。
  房山区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胡建光介绍,2018年,房山区组织了第一届对口帮扶地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共有73名致富带头人参加。2019年增长到278人,学员大部分是微小企业老板、种植养殖大户、供销社负责人等致富创业带头人。“培训班可以亲临实地感受优质创业者的成功创业,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了帮助。”
  今年,房山区的致富“培训班”即将迎来第三年的活动。

☆ 相关资讯
  今年房山为受援地区争取扶贫资金逾3亿元
  房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房山区扶贫工作不断提速。
  在河北涞水,房山区新建立了房涞扶贫产业园。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已吸引入园企业5家,预计可为涞水县提供就业岗位1040个,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05人。通过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分配、收购农产品、企业救助等方式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60户、998人。园区预计每年形成资产收益400万元,用于开发1000余个公益岗位。5家企业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2亿元。
  此外,2018年起,房山区28个乡镇街道与受援地区35个乡镇建立了“乡镇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今年上半年,房山区的28个乡镇街已拨付帮扶资金1397万元,用于结对乡镇的64个扶贫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受益贫困人口9833人。2020年,房山区共为受援地区争取扶贫项目资金3.22亿元。
  今年上半年,利用网络招聘平台实施的“春风行动”就业扶贫网络招聘活动成为劳务帮扶的一大特色。期间,共开展网络招聘8场,组织企业302家,发布岗位信息3600余个,网络点击量达2万余次。今年以来,房山区与各地共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就业帮扶活动,助力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5384人。
  消费扶贫是今年对口帮扶的重点工作,房山区会同受援地开展了消费扶贫月市区联动、扶贫产品“七进”、扶贫产品大集等活动。截至目前已助力受援地销售扶贫产品83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8%,助力约1.2万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记者:应悦摄影记者吴江

  编辑:张畅 校对:卢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公子了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公子了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公子了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公子了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公子了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公子了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祁连山国家公园第一届自然观察节在门源举行 抚顺:加大力度惩治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2:48,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