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走进秘地|查看: 141979|回复: 122
[文物·古迹] 

张献忠“江口沉银”地四川眉山成立考古工作站

 [复制链接]
 锦泉 发表于: 2017-4-14 08:24:00|显示全部楼层
屠川有据
金银财宝可证劫掠

  此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曾来到遗址现场视察。他认为,如果要列出四川历史上十大事件,张献忠入川应该算其中之一。
  不过,史书所载,张献忠入川给四川带来的却是一场噩梦。高大伦就此表示,张献忠屠川,改变了四川百姓社会生活的走向。而屠川之说,在出水文物中也得到了印证。
  此次出水的大量的金首饰应有尽有,镶嵌玉石耳环、发簪、项链、手镯、镶嵌宝石戒指等,不一而足。不少文物颇具生活气息,比如金纽扣、铜镜、铜秤砣等。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称,这些都应该是富有家庭所有,沉于此,很有可能就是张献忠劫掠而来。而这些大量金饰的发现,也体现了他对货币的渴求。此外,此次考古还发现了一块残金器,有切割过的痕迹,目前,考古人员正在拼合修复之中。刘志岩说,这有可能是张献忠从藩王府抢来的。

沉船寻不见
今年底或解开谜底

▲ 正是因为张献忠的强取豪夺,使得明代的大半个中国的文物,锁在了2万平方米的田野考古范围中。高大伦就此称,江口沉银遗址更像是明代历史的百科全书。然而,此次考古发掘也留有缺憾──未寻见古代沉船的踪影。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前后历时3个多月,目前随着岷江汛期的来临,水位逐渐升高,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现场考古发掘工作于4月12日结束。
  总结此次发掘工作,高大伦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找到沉船。高大伦说,目前寻到的木头正在脱水处理,但不足以证明船的存在。他预计在今年10月至11月之间,将启动2017到2018年度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这下一次发掘,他们将根据地球物理勘探,透过砂石寻找沉船影像。
  除了“沉船”之谜,此次考古发掘并未发现玉器、珠宝等传世价值更高的物品,也颇为让人疑惑。对此,省考古院考古队员李飞解释道,“乱世藏金,盛世藏宝”,在战乱之时,玉器很难兑换成货币,而黄金白银则可以直接作为货币流通。因此,从实际状况来考虑,张献忠携带黄金白银,以备需要时作为军费手段,更直接也更有效。同时,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张献忠的不安。当时,危机四伏,他可能随时准备逃跑,货币或者直接可以交易的物品,对他来说比较重要。
  2017年4月13日,彭山江口沉银考古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展示各种出水文物。
 锦泉 发表于: 2017-4-14 08:24: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三万余文物
可证张献忠劫掠入川

▲ 本次考古发掘面积2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不仅实证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更指向了战场遗址的说法。此前,四川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遗址的文物可以辐射这么广的地域,而这也佐证了史书上的记载:张献忠一路劫掠入川。
  13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现场,大型机械已经撤离,围挡拆除也将陆续进行。再过几天,围堰抽水区域又将恢复滔滔江水的面貌。
  3个多月的发掘,3万件文物出水,其数量为彭山区文管所历年收集和公安部门今年追缴文物总数的20多倍。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彭山区委书记梁磊说,当地已开始博物馆规划建设工作,争取两年内建成。

战场有论
兵器强化被动沉银

  在考古人眼中,这三万余件文物正是前来为揭开历史疑云的“密码”。
  而这些“密码”首先解开的便是沉银遗址之谜。“虽然这里(考古发掘现场)是码头,但如是后人的物件零星地掉落,不可能数以万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说,而且出水的西王赏功、大顺通宝等文物更是直接指向了张献忠。
  一直以来,关于沉银方式存在着两种说法:一部分专家认为,张献忠是主动在江口沉银;另则认为张献忠是出逃路上突遇杨展被动沉银,也就是说,沉银遗址为战场遗址。周科华认为,现在基本可以认定为战场遗址。他的理由是,2万平米的考古现场,所有出水文物都是散落在沙石之间的。如果是主动沉银,不可能在如此分散。此外,随着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逐一“现身”,战场遗址之说也得以强化。

赏功有趣
或是西王用兵手段

  此次考古发掘邀请了国内外顶级相关专家,他们一致认为,这是世界范围内所发现为数不多的批量宝藏,属于世界级的考古发现。
  13日,考古发掘工地旁,数百件文物摆出。其中,金银册和西王赏功算得上最令人瞩目的文物。考古人员称,金银册来得稀少,只发现数以十计。而此次考古,则首次发现了数页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其中一页还清晰可见“荣妃”字样。此外,更多的金银册则为明代王朝册封藩王、郡王和妃子的。
  除去金银册,还发现西王赏功金币、银币数百枚。而此前,国内仅上海博物馆和国家博物馆收藏有3枚。货币有流通货币和非流通的纪念货币两类,这西王赏功是哪一种性质呢?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省考古院队员李飞称,这西王赏功并非流通货币,而是赏赐给有功臣子的纪念货币,如同现在的“军功章”。有意思的是,张献忠用具有流通价值的金银铸造而成,还仿照了钱币的样式。这在以往并不常见,或可看做张献忠以此激励士气的用兵手段。
  李飞说,文献中记载,西王赏功有金、银、铜三种材质,但目前还没有发现铜质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锦泉 发表于: 2017-4-14 08:24:00|显示全部楼层

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三万余 遗憾不见古沉船

源自:华西都市报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2016至2017年度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国内外顶级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世界范围内所发现为数不多的批量宝藏,属于世界级的考古发现。
  自将磨洗认西王
  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系列报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毛玉婷
  摄影杨涛
  时三个多月,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 2016 至2017年度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出水珍贵文物3万余件,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13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通报会上表示,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
  据介绍,这次发掘出水的文物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包括属于张献忠大西国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另还有瓷碟、瓷碗、铜锁、钥匙、秤砣、顶针等生活用具,种类丰富。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说,部分银锭、金银册等文物上详细记录其年代、地域等信息。从时代上看,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从地域上看,这些文物记录的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范围包括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高大伦称,遗址的背后更是明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而唯一的遗憾则是,在沉银之地尚未发现古沉船的踪影。但高大伦透露,今年底的再一次发掘,将力图解开沉船踪影之谜。
 花花大姐 发表于: 2017-4-13 11:38:00|显示全部楼层

从“江口沉银”文物谈张献忠大西国钱币的前世今生

  朱浒
  今天上午,四川省文物局将就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再次举办新闻发布会,此前考古发掘工作已确认了明末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发生地。“江口沉银”的考古发掘活动也让“西王赏功”这一声名远扬的古钱币“五十名珍”,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出自明末义军的“西王赏功”、“大顺通宝”是对大西国那段短暂而激荡的历史的见证。澎湃新闻特邀请相关学者对此进行解析。
atRN-fyeimqy1037812.jpg

  西王赏功钱币
zRrI-fyeimqc3252084.jpg
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的四川版大顺通宝

张献忠江口沉船宝藏再掀波澜
  2015年,随着四川公安破获了涉案金额上亿元的张献忠稀世宝藏被盗掘案,追缴回虎纽永昌大元帅金印等文物千余件,包含“长沙府天启元年”五十两金锭、大量的五十两银锭和金银材质的“西王赏功”钱币等,将公众的视线再次吸引到彭山这个四川的小城,也引发了钱币收藏界的震动。“西王赏功”这一声名远扬的古钱币“五十名珍”,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
  早在2011年,即中国艺术品市场勇攀高峰的一年,嘉德拍卖中出现了金质、银质“西王赏功”钱币各一枚,金质以230万元成交,银质以55.2万元成交,天价成交的消息让“西王赏功”备受关注。当时已有传言,这批钱币出自彭山江口沉银遗址,但并未引起足够的注意。此后的两、三年间,在数个中国的网络平台,也时常出现“西王赏功”钱币的身影。银质“西王赏功”的价格,也依从市场规律,从五十多万元逐渐回落到了五万元左右,一时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2015年公安开始调查张献忠宝藏被盗案时,很多钱币收藏家手中的“西王赏功”钱币被追回。2016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局对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申请。据今年3月20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该遗址出水文物超过一万件,确认了此处就是张献忠“江口沉银”的发生地。在官方公布的新发现中,除了金册、金银首饰和金银材质的“西王赏功”外,还有铜质的“大顺通宝”。
  让我们拨开迷雾,步入神秘的大西国钱币的世界。
30Vs-fyeimrn1663838.jpg
近年来在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的西王赏功钱币

金银材质的赏功信物
  金银,自古以来都是财富的象征。然而中国古代却很少用金银铸造方孔钱。翻开《史记·平准书》,清晰地记载着“金有三品,或黄、或白、或赤”,这里的赤金是指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布圜钱,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半两”,直到清逊帝溥仪铸造的“宣统通宝”,中国人沿用了两千多年的铜钱。在古代中国的大多数时光中,铜钱几乎成为钱币的代名词。中国的铜钱曾被整船整船的运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成为整个东方世界的“通用货币”,行使着同今日美元一样的国际货币职能。中国铜钱与采用“打压法”制作的古代西方金银货币大相径庭。
  唐宋时期,从文人笔记和史料中的一些零碎记述可知,宫廷偶尔使用金银铸钱,如“开元通宝”“宣和元宝”等,但主要用于赏赐、洗儿、撒帐等纪念活动,并没有成为主流货币。在著名的“宋嫂鱼羹”典故中,“遂命宋五嫂进其鱼羹,太上(宋高宗)食而美之,遂赐金钱十文,银钱百文,绢十匹”。这里,金银钱纯为皇家赏赐之用,并非通用货币。
WRPK-fyeimqy1037820.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李自成、张献忠钱币
  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中,“西王赏功”钱采用金、银、铜三等材质铸造,同样不用于流通。从钱文反映的钱币功能看,应是“西王”对有战功者的奖赏。
  “西王赏功”钱币上的“西王”,无疑指代张献忠本人。其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630年张献忠追随王嘉胤在米脂起义之时,曾自号“西营八大王”,是当时农民军中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1643年,张献忠入湖北武昌之后,“据楚王第,铸西王之宝,伪设尚书、都督、巡抚等官,开科取士。”次年,“遂进陷成都,……献忠遂僭号大西国王,改元大顺。冬十一月庚寅,即伪位,以蜀王府为宫,名成都曰西京。”“西王赏功”钱当是张献忠用搜刮来的金银于此时所铸。
  “西王赏功”钱分为金、银、铜三个等级,并非张献忠首倡。南宋时,金银钱币就曾作为义军凭信。据传南宋大将刘光世曾铸造“招纳信宝”钱,有金、银、铜三品,乃是当时招纳降卒用的暗号钱。“招纳信宝”钱传世数量极少,非常珍贵。后来,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初年定“奇功、首功、次功”三等功制,明英宗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开始铸造“奇功、头功、齐力”三等赏功牌。张献忠在崇祯十七年入蜀后,“一应典章文物悉仿明制”,设立金、银、铜三等赏功信物时,并没有采用明代沿用二百多年的赏功牌,而是采纳了南宋“招纳信宝”的钱币样式。
  除了钱币类的赏功信物外,上世纪80年代四川彭山曾发现流散民间的几件鎏金银牌(实为银箔),纵19.5厘米,边缘厚0.3毫米,上部为虎头形,下部略呈椭圆形,正中錾刻“赏功”两字,左下角还有“重一两”字样,据专家推测也与张献忠有关。

“西王赏功”收藏佳话
  “西王赏功”既然是张献忠所铸的赏功钱币,其最初的发现却纯属偶尔,现在听来仍饶有趣味。
  据著名川籍钱币收藏家罗伯昭先生回忆,第一枚“西王赏功”金钱在四川发现。光绪末年,一个叫张扫巴的人以八十文的价格在成都五洞桥一个摊位上无意中购得“西王赏功”钱币一枚。张氏不懂,狠狠地在地上磨了磨,发现露出黄灿灿的金色,欣喜若狂,便向友人炫耀此事。古玩商闻讯后跑到他家去买,却发现该泉已经被他熔化成了二钱金子,令人后悔不已。
cl-y-fyeimqy1037825.jpg
金质西王赏功 上海博物馆藏 蒋伯埙旧藏 朱浒摄
  已知的第二枚西王赏功金钱现藏上海博物馆,为钱币收藏家蒋伯埙先生旧藏。蒋伯埙于1927至1932年在四川重庆邮政局工作时,在成都获得此珍钱,视若拱璧,精心收藏了三十多年,在1963年捐售予上海博物馆。其拓本曾发布于《足斋泉拓》与《寿泉集拓》二集之中。
8tt5-fyeimrn1663846.jpg
银质西王赏功 上海博物馆藏 罗伯昭旧藏 朱浒摄
  “西王赏功”银钱的存世量虽然比金钱大,但在上世纪总共发现也就寥寥数枚而已。罗伯昭先生作为川籍钱币收藏家,耗费毕生精力,只收藏了两枚银质“西王赏功”银钱,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第一枚系罗伯昭先生于1933年3月从宋孝齐手中购得,曾在1940年中国泉币学社第14次例会上展示过,后被罗伯昭先生捐赠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枚由罗伯昭先生子女于1979年捐献予上海博物馆。
4h09-fyeimqy1037828.jpg
铜质西王赏功 上海博物馆藏 孙鼎旧藏 朱浒摄
  “西王赏功”铜钱发现较少。关汉亨在《中华珍泉追踪录》中指出铜质西王赏功钱曾发现三枚。首枚由成都龚熙台收藏,后售予张叔驯,应被张氏带去美国,现不知所踪。次枚由上海实业家孙鼎收藏,后捐献上海博物馆。第三枚则保存在天津历史博物馆。近十余年间,民间也有一两枚零星发现。
nVYH-fyeimrn1663849.jpg
银质 赏功至宝背西营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北京某知名钱币网站曾披露了一枚珍稀钱币,面文为“赏功至宝”,背后为“西营”二字。此枚古钱币直径为29.9毫米,厚1.9毫米,重9.71克,钱郭上带有明显的打磨痕迹,包浆色泽与银质西王赏功接近,但钱文书风更加粗犷。且钱体不及西王赏功精整,尺寸也小了许多。但其背后的“西营”二字,表明其可能是属于张献忠早期铸造的赏功钱,即张献忠入蜀之前,还在称“西营八大王”时期的产品。关于这枚钱币,目前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揭开。

命运不顺的“大顺通宝”
  这次在“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些“大顺通宝”。“大顺通宝”是张献忠铸币,系仿照“崇祯通宝”所铸造的小平钱,用于正常流通,但直径比一般的“崇祯通宝”大,铸造较为精美。
  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中指出:“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曾铸钱。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在西安称王,改元永昌,铸永昌通宝,分小平和当五两种。张献忠于同年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顺,铸大顺通宝。背有工字和川字。”旧泉谱上确实有“大顺通宝”背“川户”二字钱币的拓片,但实物多年未见,背“工”“户”者均多见。
  大顺通宝铜质较精,据说铜料是张献忠熔化蜀王铜器和佛像所得。《蜀碧》卷二载:顺治元年(1644)冬十月,“十六日,流寇张献忠踞藩府称帝,僭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贼僭位,置丞相六部以下等官。……是时,贼设铸局,取藩府所蓄古鼎器玩及城内外寺院铜像,熔液为钱,其文曰‘大顺通宝’。令民间家悬顺民号帖,以大顺新钱钉之帽顶。……贼钱肉色,光润精致,不类常铜。至今得者,作妇女簪花,不减赤金。”
wiLn-fyeimrn1663851.jpg
Frdp-fyecrxv5801636.jpg
大顺通宝川版背工
zcpJ-fyeimqc3252128.jpg
Snm6-fyeimrn1663886.jpg
大顺通宝云南版背工
luhu-fyeimqc3252132.jpg
Apl8-fyeimqc3252134.jpg
大顺通宝川版背户
  从文字看,“大顺通宝”面文主要有两种变化,钱币界一般称之为四川版和云南版。四川版的“大顺通宝”面文端庄娟秀,通字头做“三角通”,顺字“页”最后两笔呈“八”字分开状。另一版较为遒劲,通头做“方头通”,写法同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入滇后铸造“兴朝通宝”背工小平钱完全一样,故称之为云南版。此版顺字“页”最后两笔相对垂直。从背字看,四川版背“工”“户”和光背存世量都不少。云南版则主要以背“工”为主。
-wKS-fyeimqy1037905.jpg
BFd_-fyeimrn1663893.jpg
兴朝通宝云南版背工
sWeq-fyeimqy1037911.jpg
_D4a-fyecrxv5801665.jpg
兴朝、大顺通宝云南版比较
  有幸的是,“大顺通宝”当年的铸造量确实可观,虽然清朝收缴销融了不少,但至今仍不少见。不幸的是,张献忠本人没有因钱币上的“大顺”二字而带来好运。从1644年11月16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到1646年在“江口”被杨展击败后不久,就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兵射杀。今人偶然在古玩市场淘得的“大顺通宝”,竟是对大西国那段短暂而激荡的历史的见证。
源自:澎湃新闻网(上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一眼 发表于: 2017-4-8 12:48:00|显示全部楼层

学者:“江口沉银”出水实物比文献更重要

源自:中国新闻网
z0fj-fyecrxv4452762.jpg
座谈会现场。 刘忠俊 摄
  中新网四川彭山4月7日电(刘忠俊 刘美岑 王鹏)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文化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历史学者座谈会”7日在四川眉山市彭山区举行,来自国内的18位历史学者,围绕“张献忠沉银遗址重要意义和价值”、“沉银考古发掘价值意义”等话题发表了各自观点。
5c7Q-fyecrxv4458192.jpg
考古发掘现场。 刘忠俊 摄
  “有关明清之际的历史,过去的文献矛盾很多,很多说法都不一致。现在我们出土了文物,以实物为准,这是我们研究历史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表示,如果原来文献记载不准确,我们要通过出水文物去修改文献记载,实物比文献更重要。
  据史料记载,张献忠是与李自成齐名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1644年率部攻破成都,建立大西国政权。1646年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遭明朝参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大量财物沉于江底。
-u-X-fyecrxv4452798.jpg
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张献忠发言。 刘忠俊 摄
  “传说是不是历史大家一直在争论,那么‘江口沉银’发现以后,说明有些在老百姓中口耳相传的东西,它并不是没有历史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告诉记者,江口沉银遗址出水的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将揭开多个历史谜团。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张献忠“江口沉银”原因、屠川真相、藩王制度研究、明清国家财政转型等,成为了与会专家热议话题。
  2010年以来,位于眉山市彭山区岷江江口河段就不断有银锭、金封册等文物出水,为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2016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项目于2017年1月5日启动,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0000余平方米,已出水文物上万余件。
eK6h-fyecrxv4458203.jpg
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正在发言。 刘忠俊 摄
  “几十年间对于中国历次农民起义的研究是沉寂的,而此次发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些空白。从出土的文物来看,一是丰富了对张献忠史事本身的研究;二是沉银上的文字对明清国家财政转型有辅助作用;三是对于历来比较薄弱的藩王的研究会有帮助。”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表示,“江口沉银”对张献忠农民起义的研究有推动作用。
PbAJ-fyecrxv4452854.jpg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发言。 刘忠俊 摄
  此外,与明末张献忠同名的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张献忠,也受邀参加了座谈会,其撰写的《“张献忠屠蜀”与清朝政治合法性之建构》引起关注。他认为,明末张献忠确实在四川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而且数量不会太少。但大部分史籍都有夸张,甚至将明、清以及地方武装对四川人民的屠杀也“嫁祸”于张献忠。同时,张献忠的“屠蜀”政策主要发生在后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称,江口沉银遗址首期发掘工作即将结束,届时将会有更新、更精彩、更有价值的信息展示给大家。 ●
 丢不下 发表于: 2017-4-8 08:53:00|显示全部楼层
遗址保护
学者建议原址上建“水晶宫”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高寿仙认为,从明定陵之后,明清历史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像江口沉银遗址这样令人关注的发现。
  袁庭栋建议,能够在岷江上原址保护一块,就像重庆白鹤梁一样,可以从水上看到水下的遗址。
  看过大量实物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明史研究室副主任陈时龙甚至推测,江口沉银遗址这个地方,就是张献忠宝藏的主体位置。他拿出土金册举例说,根据金册上的字来推测,应该是楚王的分封金册,在1643年楚王被杀后,这些金册跟着张献忠一路运到了四川。
  北京行政学院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高寿仙认为,从明定陵之后,明清历史考古发掘中还没有像江口沉银遗址这样令人关注的发现。他表示,在故宫里有明王朝分封金册,但主要是王室的,此次考古中地方藩王的分封册则是一种补充,这有助于研究明朝分封制度。
  对于大量金银首饰的出土,袁庭栋还是保持着自己的质疑,他说:“2000多年的水码头,有多少人经过这里,多少人的东西掉落江中。这些东西是不是张献忠的,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遗址将以什么形式展现?故宫博物院《故宫学刊》执行主编、研究员赵中男建议,岷江江底独特的地形地貌,卡住了文物,使得这些文物保留了下来,在今后的博物馆建设中,这些都应该通过照片或者其他形式展示出来。袁庭栋建议,能够在岷江上原址保护一块,就像重庆白鹤梁一样,可以从水上看到水下的遗址,像水晶宫一样。“这样与陆地上博物馆结合起来,更加具有特色。”也有学者表示,希望能够有巡回展,让更多对张献忠感兴趣的人看到这些实物。

张献忠谈“张献忠”:
同学朋友常问我的宝藏在哪

  4月7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历史学者座谈会前,与会人员就发现,在当天参与的学者里,有个和张献忠同名同姓的人,他是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献忠。
  “张献忠谈张献忠,张献忠会怎么说?”会上,不少人都抱着这种期待。作为明史学家,张献忠从天津来四川参加座谈会,带来了自己的文章《“张献忠屠蜀”与清朝政治合法性之建构》,希望“借此机会让公众重新认识张献忠”。
  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学者张献忠引述史料指出:张献忠确实在四川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但造成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剧减的原因主要是战乱和灾荒,史籍大多对张献忠的屠杀都有夸张,绝大部分人甚至学者对清朝在四川的屠杀知之甚少。这主要是因为清朝找到了张献忠这样一个难得的“替罪羊”,所以后人将对四川人民的屠杀“嫁祸”于张献忠。
  传说中,张献忠面目狰狞,喜怒无常,很狡诈。而44岁一身休闲的张献忠说话轻言细语,很有逻辑,露出两个小虎牙。张献忠说,张献忠并非他本名,爷爷为他取名张现忠,不过,小学时,由于老师常常把他名字写成“张献忠”,他的名字也从张现忠变成了“张献忠”。这个名字在同学们的玩笑中,伴随张献忠到了大学,学历史的他对张献忠有了更多的了解,同学们也常常开玩笑问他:张献忠,你的宝藏到底在哪儿哦?性格随和的张献忠常常报以微笑。
  张献忠生性狡诈,杀人无数。据载,张献忠俘虏陈士奇后,欲杀之。“忽雷雨晦冥。”张献忠便用大炮向天轰击。而学者张献忠,却内向少语,在家里,连鸡都不会杀。
⊙记者:宦小淮 蒋麟 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丢不下 发表于: 2017-4-8 08:53:00|显示全部楼层
猜想1
赏银说
陈士奇曾获蜀王赏银

  研究明史的专家,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陈世松对“廖大亨”、“陈士奇”这些明末巡抚的名字再熟悉不过了。他还特意数了一下,“廖大亨”的银锭最多,共有7枚。陈世松表示,廖大亨的银锭怎么来的尚不清楚,不过,史料中倒是提到过,蜀王赏识陈士奇,曾经赏赐过他3万两赏银。刻名字是否和赏银有关呢?陈世松认为这其中也能道出当时的历史背景。
  有史料记载,陈士奇喜欢“钻研兵书,谈论韬略”,崇祯十五年(1642年)秋,陈士奇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不过,明王朝后来认为他不能领兵镇压流寇,准备找人替换他,但他坚持留在四川,保卫朝廷基业。后在重庆与张献忠作战,农民军掘地用炸 药轰城,陈士奇被俘获,最终遭到了凌迟处死,时年57岁。
  袁庭栋介绍说,张献忠起义的前期,一路高歌猛进,没有碰到过敌手,陈士奇这些将领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战败后,金银财宝自然也就被他据为己有。

猜想2
赋税说
廖大亨在四川严行加税政策

  银锭无声,却吐露出历史迷雾中的蛛丝马迹。为什么会刻上巡抚名字呢?陈世松在座谈会上表示,这应该还和当时的赋税制度有关,也正是这些赋税制度,加剧了底层人民和封建士族之间的矛盾。
  他提到,廖大亨上任之前的4年时间里,四川巡抚每年一换,一连换了4任,廖大亨则是地位相对稳固的,执掌一方,他严格执行加税政策。当时,彭县的欠税很多,当地的知县想出一个馊主意,用这些欠账作为衙役的工资,让衙役们自己去要。崇祯十三年,衙役们的征收行为闹得民间怨声载道,成都府16个县中,14个县的农民开始反抗,廖大亨开始举兵镇压。不过,这位巡抚大人也因为激起民变的罪名被革职发配。
  银锭刻字是否与征收的赋税有关?陈世松认为,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关联很大,说不定在后续的研究中还能让那段历史更加清晰。
 丢不下 发表于: 2017-4-8 08:53:00|显示全部楼层

江口沉银银锭 刻有四川两任巡抚姓名

源自:成都商报
u4a_-fyecrxv4654052.jpg
  银锭上的 名字是谁?
  陈士奇
  史料记载,崇祯十五年(1642年)秋,陈士奇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后在重庆与张献忠作战,农民军掘地用炸 药轰城,陈士奇被俘获,最终遭到了凌迟处死,时年57岁。
  廖大亨
  廖大亨是明末的四川巡抚,他严格执行加税政策,闹得民间怨声载道。崇祯十三年,成都府14个县的农民开始反抗,他也因激起民变被革职发配。

众说纷纭
银锭上刻名原因猜想

  “前有邵巡抚(邵捷春),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廖大亨),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杨嗣昌),离我三天路!”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一路摧枯拉朽,纵横四川、湖北等地,未逢敌手,碾压地方巡抚之余,高歌猛进的军队还将这些巡抚名字编进了歌谣中,大肆嘲笑。
  4月7日,国内25位历史学者齐聚彭山,参加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历史学者座谈会,在参观发掘文物时,出土银锭引发了他们极大兴趣。这些银锭上刻有地方巡抚廖大亨、陈士奇的名字,这种现象引发了专家们无限猜测。到场专家表示,见过银锭刻州府名字,而刻着巡抚名字的银锭还是鲜有发现,这对于研究明末赋税制度和历史背景,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线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碾铁路 发表于: 2017-4-8 08:53:00|显示全部楼层
出水文物或是冰山一角
应是张献忠最爱的一批东西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商传认为,此次发现的沉银数量虽然超过万件,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但这批沉银乃是张献忠义军的辎重,区区万件与数十万大军相比实在微不足道,据计献忠每日发军事粮饷一钱,十人即一两,十万即万两,以数十万众,则日需数万两之多。
  与会专家表示,出水文物或是冰山一角,随着进一步发掘,可能还会有惊喜。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时龙认为,出水文物其中一页金册是楚王朱华奎赐给弟弟朱华壁的。“张献忠杀楚王,时间是1643年,江口之战发生在1646年。对于张献忠这样的流寇,一样宝贝保存3年,说明非常喜欢。”

实物佐证史料
对鉴别明代历史意义重大

  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说,有关明末四川的历史资料很少,被清政府篡改得也很厉害。这次出水的文物,可以作为实证,鉴别史料。“看到银锭上的陈士奇、廖大亨,感觉很亲切,像遇到熟人了。”这两个人都当过四川巡抚,也是张献忠的手下败将,这些银锭就是最好的佐证。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陈世松说,过去库银从来不会刻上巡府的名字,但彭山发现的银锭是个例外,像是发现一把历史研究的钥匙。“廖大亨入川当巡抚时,刚好赶上加税,成都地区16个县,14个县起来反抗,这也为张献忠后来入川打下了基础。”陈世松说,“四川明末清初的历史,上到湖广填四川就结束了,清朝留下的史料,都简单归结于张献忠把川人杀光了。而这些实物的发现,对于重新填补这段空白,有着重要意义。”
 碾铁路 发表于: 2017-4-8 08:53:00|显示全部楼层
“张献忠屠蜀”肆意夸大
清统治者欲变“替天行道者”

  来自天津的张献忠,生于1973年。“名字是爷爷取的,我是‘现’字辈,爷爷那时对农民起义军领袖又很崇拜,就给我取名张现忠。”张献忠说,老师老是把他的名字写成“张献忠”,就干脆改成张献忠。“上大学时,同学们还老调侃我,问我家里有没有宝贝。”
  这一次入川,张献忠说,是来给前人“张献忠”洗冤的。通过分析史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张献忠认为,“大西王确实在四川进行过惨无人道的屠杀,而且数量不会太少。但是也必须认清两点:第一,大部分史籍都有夸张,甚至将明、清以及地方武装对四川人民的屠杀也嫁祸于大西王;第二,大西王的‘屠蜀’政策主要发生在后期,范围仅限成都地区。”
  将“张献忠屠蜀”肆意夸大、渲染,不仅可以转移清政权的合法性危机,而且还可以把自己打扮成“替天行道”者,找到一条重建政治合法性的路径。基于此,清朝不遗余力地将其他各种势力对四川的屠戮转嫁到张献忠及其大西军身上。清朝一方面不断强化张献忠的“杀人魔王”形象,一方面宣称“明亡于流贼”,进而巧妙地将其对张献忠的征讨和对川民的屠杀说成是“为明复仇”。清朝由此从屠杀者、征服者变成了“替天行道者”,其合法性也因此得以建构。如果清朝着力渲染明军对川民的抢掠和屠杀,或者将清军的屠杀转嫁到明军头上,虽然能转移其合法性危机,但却无法将自身塑造成“替天行道者”,也不利于其政治合法性的建构。
  历史上“张献忠”肯定在四川杀过不少人。“到了入川后期,被迫要离开时,产生报复心理,屠川应该是存在的。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范围没有扩大到全川,而是仅限成都地区。杀人的数量不好统计,但不至于把成都屠光。因为张献忠死后,余部还在四川和清兵抗争了10多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5:25,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