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8088|回复: 0
 
 八神 发表于: 2020-12-9 11:54:47|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夏商周] 茂县营盘山到广汉三星堆 古蜀之源的迁徙路

 [复制链接]
源自:四川新闻网  : 记者 周鸿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说的正是三星堆。自三星堆被发现以来,它的未解之谜一直被世人所关注,不少的专家学者穷其精力研究,想知道它的来源、发展,以及消失的原因。. _7 M' S/ g7 T4 v; W# Y0 W) X+ b. w http://www.phoer.net
# e* H( O6 K2 U6 k3 ?; ~/ F http://www.phoer.net
营盘山遗址
http://www.phoer.net 0 S. |9 j7 p$ }; p& }6 l古蜀文明的发源地核心

http://www.phoer.net 1 v. b- d. Z# L/ }+ ~  “营盘山遗址是江源文明及古蜀文明发源地的核心所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剑介绍,自2000年以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茂县羌族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在岷江上游地区调查发现了上百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并对营盘山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基本明晰了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建立了初步的文化发展演变序列。这些考古新发现为研究古蜀文明的渊源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http://www.phoer.net - G: k1 x/ M, v+ r) Y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认为,“古蜀文明”就是“三星堆文明”。“三星堆文明”是经考古学发现、研究而提出的命名,“古蜀文明”则是还结合了中国传统史学中对古史的研究成果而提出的名称。1 r9 G0 b1 `0 o% m& U0 u http://www.phoer.net
  对于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与陈剑有着类似的看法。不过,他也表示,三星堆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不排除存在其他文化的影响。而朱乃诚就给出了他具体的观点。他认为,三星堆文明最初的文明因素源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三星堆城址的城墙建筑;二是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石器等文化遗存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三是两个遗址还发现了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一批玉石器为代表的文化遗存。7 z& W7 r9 b5 {" c http://www.phoer.net
  据了解,二里头文化和齐家文化都是来自古蜀以外的文化,一个是来自中原,一个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q% ?$ A8 S/ E+ S http://www.phoer.net
  “由于这两种文明因素从外部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并结合以城墙建筑为代表的宝墩文化这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才形成了具有三星堆文化特征的三星堆文明。”朱乃诚说,如果没有二里头文化及齐家文化这两批高档次文化遗存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在成都平原地区不可能产生三星堆文明。
http://www.phoer.net 9 q( I) k+ ^# ]2 f  那么,这两种文明因素又是从哪里传入成都平原地区?7 A- Y6 l/ v1 X, ~/ y http://www.phoer.net
  “如果二里头文化遗存最初是与齐家文化遗存是同时进入成都平原的,那么茂县及其岷江上游地区是二里头文化与齐家文化进入成都平原的最主要通道。”朱乃诚说,茂县一带发现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遗存,应是由陇西南向南发展至岷江流域而在岷江上游的核心地区形成的。这显示由陇西南向南发展的岷江上游这一文化通道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就已经存在,茂县、汶川一带是这条文化通道的重要节点。* J5 o; e0 J& Z3 N0 Z; N7 p http://www.phoer.net
. G! Z" ~8 K3 B6 t& ? http://www.phoer.net
为什么要迁徙
http://www.phoer.net # U# k. y5 @% L% I或因气候生态环境有关
0 C. P% ~3 i$ ]3 D3 ]! _( r http://www.phoer.net
  在2003年对茂县营盘山遗址的发掘中,浮选出土的可食性植物种子有粟、黍、野大豆、紫苏、葡萄属等,农作物中以粟和黍为大宗,粟作占有绝对优势,为典型的北方纯旱作农业形态。四川大学考古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原海兵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剑在《试析营盘山遗址史前时期的人居环境及相关问题》一文中提到,迁徙或与气候变坏、生态环境恶化有关。
http://www.phoer.net 0 b; G% E8 U: R% z' C2 }- X6 k8 {  营盘山遗址所处的台地背靠九顶山,面向岷江河谷。从当今地貌来观察,历史上其至少经历了九顶山支脉远端自然台地的抬升、岷江河谷的下切和人为改地三方面的影响。4 w: t5 K% _2 ^5 g1 D6 t# H  O( x1 ^( ? http://www.phoer.net
  从营盘山遗址所处的台地来看,其背靠九顶山,从山顶到台地边缘延伸一段山脊,只是到了遗址边沿地带山脊消失,转为缓坡,存在大规模人为改变地貌的可能,这种改地活动可能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 l( }8 k2 ]4 k% n" e# W8 _( b http://www.phoer.net
  从营盘山现有的证据来看,其有大量的粟和黍等旱地作物的发现,显然是营盘山人群发挥了自身优势。同时还进一步通过蓄养来拓展食谱,大量猪的骨骼被发现既是证据。此外,利用地理之便,重视与南来北往人群的物质交换,互通有无,补充了各方面的需要。从遗址发现的丰富的多种文化因素的物质遗存便可窥探其中一二。- a' x& [5 V7 S. Q http://www.phoer.net
  不过,从遗址反映的情况来看,该遗址遗存存续时间在距今5300~4600年之间,延续700年之久,后来消失,直到青铜时代人们重新利用此台地。距今4600年左右新一次的气候干冷化过程可能是导致营盘山人群放弃营盘山台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 P2 E& c1 Z7 B1 l6 J http://www.phoer.net
  此时,恰逢干冷化趋势影响下的成都平原变沼泽为平地。什邡桂园桥、高山古城、宝墩古城等成都平原西缘山前坡地遗存兴起,大量遗存反映可能与营盘山人群存在密切关系。
http://www.phoer.net 5 g; D  v0 b4 J+ J# b# d9 g( y$ t  D* x! [0 R2 @% |5 O0 e! o http://www.phoer.net
迁徙路线
http://www.phoer.net ( i; D; w% |: k+ s  v, R9 n& f+ p8 ~或是翻越九顶山进入成都平原
% A3 T' q4 s, y' ^: \' A http://www.phoer.net
  公元前3500年前后,岷江上游地区就是连通陇西南与成都平原两地的主要的地理通道。朱乃诚认为,岷江上游地区的核心地区就是茂县、汶川一带。二里头文化及齐家文化就是通过这条文化通道对成都平原地区产生了文化影响,并与成都平原地区本地文化结合及结合之后进一步发展,最终产生了三星堆文明。+ c) u( b" s8 O) h% E" V http://www.phoer.net
  致力于研究三星堆文明来源的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也认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与茂县有关。他还提出了一条迁徙路线。
http://www.phoer.net 0 Q* _7 z- h1 M7 L& I# Z+ C- a5 J  刘章泽介绍,2014年末和2015年初,四川、德阳和什邡三地部门在什邡箭台村遗址进行了试掘,发现该遗址是三星堆遗址外三星堆文化分布面积最广,出土遗物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聚落等级最高的遗址。
http://www.phoer.net ) ~5 _  G/ @1 E: h4 _  E  而距它东南4公里的桂圆桥遗址则是目前成都平原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遗存早于三星堆一期(宝墩)文化。值得注意的是,什邡境内还发现有介于桂圆桥遗址一期与三星堆遗址一期之间的文化遗存:2014年发掘的什邡静安村遗址发现略晚于桂圆桥一期的遗存,2013年发掘的星星村遗址发现稍早于三星堆一期的遗存。这说明桂圆桥一期人们从山区进入平原后,到达三星堆之前的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什邡地区。1 t% J* @% l! j. ^7 Q http://www.phoer.net
  那什邡的古蜀先民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刘章泽介绍,发掘者对桂圆桥一期人们进入成都平原路线进行了探讨,认为成都平原目前最早的文化是来自西北的仰韶文化晚期类型。
http://www.phoer.net - h0 l  u8 f2 ^. L0 O  而在茂县一带就发现了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遗存。2016年8月19日,来自茂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余友强在“翻越九顶山,寻路桂圆桥”座谈会上展示他在九顶山筲箕塘发现的石斧,更为迁移路线提供了佐证。
http://www.phoer.net 8 b' I# P3 D4 @! B4 c/ L! }- {. u# I  “桂圆桥遗址中第一期遗存中的陶器特征与茂县营盘山较为相似,而什邡和茂县仅九顶山一山之隔,所以应该是翻越九顶山后沿着石亭江上游峡谷进入什邡可能性较大。”刘章泽介绍,在九顶山筲箕塘发现的石斧和什邡洛城村采集点河流冲积地层中发现的桂圆桥时期陶片,为研究桂圆桥文化的来源及路径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同时,生业形态也表明桂圆桥一期人们是刚从山区直接进入平原。根据桂浮选结果分析,桂圆桥一期的样本显示其生业形态与川西高原相近,粟、黍的搭配种植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http://www.phoer.net : c9 f( T1 v" n" ]( m4 z$ g# t. }: @9 M! `& {! a& \; X! v http://www.phoer.net
〓 相关链接
http://www.phoer.net   E5 U1 b, Q- C" L% @) q9 Q0 l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八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八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02:23,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