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阿克登巴|查看: 20425|回复: 41
[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新药获批刷屏 京新药业“沾光”涨停

 [复制链接]
32#
 存在就合理 发表于: 2019-6-19 05:14:44|只看该作者

阿尔茨海默病疫苗问世?研究人员:可能还需十年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阿尔茨海默病疫苗问世?可能还需十年

  近日,一条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疫苗研制成功”的新闻上了热搜,微博上讨论量过亿,人们纷纷为“新疫苗”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但情况真的如此吗?
  科技日报记者追根溯源发现,新闻的主角新墨西哥州立大学(UNM)研制出的是可减轻纯Tau蛋白聚集病理的额颞叶痴呆(FTD)动物模型rTg4510,而不是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尽管这种疫苗可以减少Tau负荷,改善实验鼠的认知能力,但研究人员承认,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疫苗的成功研制可能至少还需要十年。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什么“疑难杂症”?为何疫苗研制如此之难呢?

发病机理复杂多样
  “阿尔茨海默病”就像脑海中的橡皮擦。它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反应迟钝、迷路、精神行为异常等现象,更有甚者会不认识自己的亲人。数据表明,2018年全世界有5000万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平均每3秒种就有一位老人陷入这种困境。
  阿尔茨海默病是如何被发现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郁金泰博士介绍,1905年,德国精神科医生和神经病理学家阿洛伊斯·阿尔茨海默在检查一位其长期观察随访、名叫奥卡斯特·德特尔的55岁女性死亡病人的大脑切片时,发现她的大脑明显萎缩,有异常“沉淀物”沉积在脑组织。该患者生前存在明显的记忆力丧失、严重的偏执狂等症状。1910年,医学界将这不知原因的病例以阿尔茨海默医生的名字命名。
  据郁金泰介绍,目前,仅有几种药物可以部分缓解症状,没有方法可以阻止这种疾病的发生,更不用说治愈该病。
  阿尔茨海默病是如何被引发的?据郁金泰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脑内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逐渐沉积形成老年斑和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不到5%,主要由APP、PS1和PS2等相关基因突变引起;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近期,有证据显示,微生物感染有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始动作用。而郁金泰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可调控危险因素也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而教育水平、良好睡眠、健康饮食、积极运动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这为将来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提供可能。

设计清除Tau缠结的抗体
  据UNM官网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将目光瞄准了Tau蛋白的聚集和沉积。Tau蛋白是神经元内部的一种稳定结构,但其可以缠结成长长的一团,神经元之间的通信能力,导致病患失忆、失语,就像身处记忆的迷雾中,看不见来时路。
  既然找到了“敌人”,那如果能精准靶向这个蛋白,就有可能治好阿尔茨海默病。
  UNM分子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系副教授基兰·巴斯卡博士团队在此思路的指引下,使用病毒样颗粒(VLPs)设计出一种新疫苗。他们发现,当疫苗注射给实验鼠时,它们产生了抗体,从实验鼠的大脑中清除了Tau蛋白,且这一反应持续了数月。
  研究人员用一系列迷宫实验对这些实验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小鼠的表现明显优于未接种疫苗小鼠的表现;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接种疫苗的动物脑萎缩较少,表明疫苗可以防止神经元坏死。
  研究负责人之一、博士候选人尼科尔·马斐斯说:“这些发现似乎表明,我们可以用自身免疫系统来制造针对这些缠结的抗体,并且,这些抗体实际上可以结合并清除这些Tau缠结。”
  马斐斯还发现,实验鼠大脑皮质(控制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和海马(大脑中被认为是感情和记忆中心的部分)中的缠结明显减少。他说:“这些结果证实,使用疫苗干预靶向Tau缠结可以修复记忆受损并防止神经元死亡,这给了人类穿越记忆迷雾的曙光。”

人类疫苗问世尚需时日
  “但在实验鼠身上取得一定疗效并不意味着人类疫苗很快就会问世。”郁金泰强调说:“无论Aβ疫苗还是Tau疫苗,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在动物模型上往往均可显示较好的效果,但进入到人体临床试验后往往疗效就不明显了。这主要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复杂性相关,相关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往往使用转基因小鼠,遗传背景单一,病理表现较单纯,而真实世界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病患,无论发病机制还是病理表现都要比转基因动物模型复杂的多。”
  据《今日美国报》报道,UNM发表声明称,尽管巴斯卡团队也希望为人类开发出阿尔茨海默病疫苗,但他们也承认,这种疫苗距离问世可能需要数十年,且可能需要耗费巨资。
源自:科技日报
31#
 晨风 发表于: 2019-6-18 13:08:3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在老地方迷路?当家人老了,警惕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在老地方迷路?当家人老了,警惕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症状

  一部热播电视剧《都挺好》,一档话题综艺《忘不了餐厅》,让“阿尔茨海默病”再次走入公众视野。“阿尔茨海默病”到底意味着什么,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该如何护理呢?
  6月15日,在阿尔茨海默病大型公益活动中,宣武医院老年医学部陈彪表示,并不是所有疾病都能够被治愈,但关心、陪伴、交流,是永远的良方。“留住记忆,让爱回家,愿每一个‘老小孩’都可以优雅地老去。”陈彪呼吁。
资料图片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一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介绍,我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迄今已20年,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占我国总人口17.9%,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34.9%“这意味着,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位是老年人”。
  此外,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快,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970万~1000万之间,该病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以外,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三大杀手,现阶段,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已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易被忽视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发展漫长,如果能尽早发现、及时治疗,通过“服药+护理+认知训练”,能够有效延缓病程发展,也是患者及家属最明智的选择。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潘晓东告诉记者,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极易被忽视,常被错误地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该阶段的老人日常生活尚能自理,但常常需要被提示和督促,一般表现有语言表达愈发困难;明显的记忆减退,尤其是短期记忆;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做事情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表现出抑郁或攻击性;对之前的爱好和活动丧失兴趣等。
  倘若你身边的老人出现了这些症状,那就要当心了,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正规筛查,尽早筛查、及时干预,以免错过最佳就诊时机,耽误治疗。
  科学居家护理 鼓励自行进食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护师常红表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科学的居家护理十分重要。常红建议,在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饮食上,要合理搭配膳食,关注合并症相关的特殊饮食限制,保证足够饮食摄入量,做好进食中的安全指导,发现并解决隐患事件,鼓励患者自行进食。
  要鼓励患者自己穿脱衣服,并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衣物,维护其形象,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防止因疲乏感染造成的并发症,尽可能鼓励患者自行沐浴,确保患者的睡眠时间,保证患者非睡眠期间的安全,关注患者的排便情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要保证患者的居住环境稳定、安全,做好防走失措施,当发现游荡现象时,寻找原因,适时给予干预,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其沟通时,运用有效沟通技巧,简化沟通内容,适时给予反馈,更要在沟通过程中保持心态平和等。
⊙记者:张兆慧 编辑:王鹿 校对:王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0#
 噼里啪啦 发表于: 2019-5-3 11:25:59|只看该作者

科学家:新型痴呆症或比阿尔茨海默病更严重

源自:环球网
  美媒称,根据一份最新报告,研究人员正式确认了一种很像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脑部疾病,给它起了名字并给出诊断标准。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4月30日报道,这种疾病将被命名为LATE。LATE直到最近才被确认为是一种痴呆症,而这也是研究人员首次就这种疾病的命名以及如何区分它与其他脑部疾病达成共识。
  4月30日发表在英国《脑》季刊上的这份最新报告是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资助的一个关于该疾病的专题研讨会的产物,参会者包括来自6个国家2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
  美媒称,由于LATE和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相似,此前可能有LATE病例被误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病例。研究报告的作者们说,认识到这是两种不同疾病对有关这两种疾病的研究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美国国家老龄问题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中心项目主任、LATE研讨会联合主席尼娜·西尔弗伯格说,“最终目标……是要么能够预防要么至少能够治疗”两种脑部疾病的“病因和症状”,不管是阿尔茨海默病还是LATE。
  报告指出,现在“迫切需要”对LATE进行研究,因为对于这种疾病,人类还有太多东西需要了解,包括如何提高诊断水平和找出风险因素以及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是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积聚以及大脑中另一种名为tau的蛋白形成的缠结。
  但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并非每个被怀疑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人大脑中都有上面这些能够说明问题的标志,意味着他们实际上得的是另一种疾病。
  报告称,在LATE病例中,人们的大脑中积聚了另一种错误折叠的蛋白,名为TDP-43。LATE往往影响的是人口中“年龄最大的老人”──超过20%的85岁以上老人会表现出这种疾病的迹象。但西尔弗伯格说,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到底有多少人患有这种疾病。
  不过,报告中也提到,LATE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很可能至少与阿尔茨海默病一样严重。
  LATE会影响包括记忆在内的多个认知领域,并最终影响到日常活动。LATE的恶化速度似乎要比阿尔茨海默病缓慢,不过这两种疾病可能并发,导致比只患有其中一种疾病更快的恶化速度。
  报告认为,根据在大脑中发现TDP-43的位置,LATE分为3个“阶段”──发现TDP-43的3个区域分别是杏仁核、海马体和额中回。
  目前,LATE只有在死后的尸检中才能确诊。但研究报告的作者们说,他们希望这份新报告能够推动对于这种疾病的生物标记的研究,这样医生就能够在患者去世前诊断出这种疾病,并在临床试验中对它进行研究。作者们还说,找到这种疾病的生物标记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也很重要,因为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在患者在世时区分出其所患的是哪一种疾病。
29#
 honjehai 发表于: 2019-3-28 09:23:04|只看该作者

科学家失败154次投入6千亿美元 却治不好苏大强的病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顶尖科学家失败154次,6000亿美元打水漂,却还治不好苏大强的病
  最近,一部着眼于父母和子女家庭关系的《都挺好》火了。
  片中爱作妖、瞎折腾的父亲苏大强,一度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甚至一组粉丝自制的“苏大强表情包”也迅速走红。

  不过,在让人泪奔的大结局播出后,很多观众从心里原谅了已经老年痴呆的苏大强.。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大约60%~70%的老年痴呆症状,都源自于苏大强被诊断出的阿兹海默症。有患者家属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阿兹海默症已成为美国老年人的第三大杀手,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目前每3秒钟就有1位新确诊的阿兹海默症患者。
  但更可怕的是,这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家庭付出巨大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投入。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NIA)的数据显示,阿兹海默症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中最“烧钱”的一种疾病:
  2018年,仅仅在美国境内,与阿兹海默症相关的治疗成本高达27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7万亿元),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同年芬兰的GDP(2766亿美元);
  而在全球范围内,阿兹海默症带来的治疗花销已经总计突破1万亿美元,预计在2030年会突破2万亿美元。

  而这些数字,还没有包括患者家属24小时的陪伴,以及留下的伤心眼泪。
  为了攻克这个给人类带来无数痛苦的慢性疾病,各国医疗机构以及全球三十几家最顶尖的制药公司都不惜投入重金,集中了最优秀的科学头脑研究这个难题。

  从1998年起至今,为了攻克阿兹海默症,全球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000亿美元。
  据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的不完全统计,公开宣布的研发失败至少有154次。而最新的一次攻坚失败,刚好发生在《都挺好》大结局播出前夕。

难以攻克的阿兹海默症
  3月21日,美国渤健(Biogen)公司联合日本卫材(Eisai)公司宣布,提前终止渤健公司开发的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治疗阿兹海默症患者的3期临床试验。
  受此消息影响,渤健股价盘中最低跌至216.7美元,最终报收226.88美元,收跌29.23%,较前一日收盘价跌去93.7美元,创下十四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市值也抹去近180亿美元。

  为了稳定股价,渤健公司随后紧急宣布了50亿美元回购计划,但投资者“不为所动”,截至北京时间3月28日凌晨1点,该公司股价尚未出现明显反弹。
  渤健和卫材携手开发的药物暂名为aducanumab,从2017年10月开始对外公布,并已进入临床第三阶段的试验。这一阶段的药物试验在全球随机选取患者(几百至几千人)进行,以此来确认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晚期阶段的试验结束后,新药申请将会提交至美国食药监局(FDA);FDA如果批准,新药就可以上市使用。
  也就是说,此次渤健停止临床试验的药物已经处于上市前夕。华尔街分析师此前认为,如果这款药物顺利上市,到2023年这款药物销售收入有望达到30亿美元,为渤健公司贡献接近20%的年收入。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就在今年1月,著名的罗氏制药(Roche)宣布,将停止治疗早期散发性阿尔茨海默患者的试验。这一次,科学家们同样是倒在了临床第三阶段的“临门一脚”上。
  除了在2019年这两次失败,据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不完全统计,在2018年,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究失败至少有6次。其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在2018年1月,全球最大制药公司辉瑞(Pfizer)发表声明,宣布因技术能力不足将暂停治疗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的药物研发。

  美国制药研发协会(Phrma)统计显示,在1998-2017年间,测试失败的阿兹海默症药物实验总计146次。算是2018和2019两年的新增案例,在过去20年间,全球最聪明的科学家们,在阿兹海默症身上总共至少栽过154次跟头。
  二十多年来,包括拜耳(Bayer)、礼来(Eli Lily)、葛兰素史克(GSK)、默沙东(MSD)、辉瑞(Pfizer)在内的顶尖医药企业已经投入超过6000亿美元用于该领域研发,仅2017年一年研发投入就高达714亿美元。

患病成因未知,研发进展困难
  1901年,德国神经病理学家爱罗斯·阿兹海默,对一位陷入老年痴呆的50岁妇女跟进观察数年,确诊了相关症状。从此之后,这种可怕的病症,就以阿兹海默的名字命名。

  史上第一位阿兹海默症患者 图片源自:共有领域
  然而,118年过去了,人类对阿兹海默症的成因和治疗方案还是知之甚少。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可以阻止或逆转病程的治疗方法,只有少数几种药物被认为可以暂时缓解或改善阿兹海默症状。
  目前阿尔茨海默症被视为一种退行性神经疾病,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恶化的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
  科学家普遍认为,有将近七成的患病与遗传有关;其余的风险因素还包括头部外伤、忧郁症和高血压等。同时,环境污染、生活方式、过度肥胖等因素也会增加患病几率。不过到目前为止,只有1%~5%的阿兹海默症患者被诊断出非常明确的患病成因。
  海外媒体科普宣传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阿兹海默症的研究集中在大脑中异常累积的两种蛋白:Tau 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
  研究者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人的大脑中会出现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积累,这种斑块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海马体区域(学习及记忆功能相关)尤为集中。

  患者大脑萎缩变异 图片源自:阿兹海默协会
  因此,目前大多数的临床试验是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向,试图分解或阻止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形成。各大制药公司纷纷从这一思路出发研制新药,但又纷纷铩羽而归。在2019年最新的2起案例中,罗氏制药和渤健公司的药物研究都以β-淀粉样蛋白为靶向。
  Science杂志介绍到,最近几年来,科学家的思路也在不断扩展,β-淀粉样蛋白以外的研究方向不断受到重视。这也许是未来取得突破的希望所在。
  在美国,阿兹海默症患者人数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1400万,是现在的三倍,而与之俱来的沉重医疗负担则大半要靠医保报销解决。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在2025年之前攻克阿兹海默症的目标。

  从2008年开始,美国健康中心就专门为阿兹海默症研究拨款,这是继癌症和艾滋病之后,第三个美国官方单独拨款筹集研究经费的疑难病症。
  不过,该中心前总监哈罗德表示,他并不看好“2025目标”能够顺利实现。但他个人相信,医学界会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持续奋战到底。

患者家庭负担沉重
  其实,对于阿兹海默症患者本人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巨大痛苦。
  有患者家属分享道,得病的外婆“除了脑子糊涂,没有其他生理病痛,吃的有时候比我们还香”。
  虽然患者本人“傻傻地”并不痛苦,但痛苦的负担却留给了负有照看义务的家人。
  照顾阿兹海默症患者是一项特别折磨人的任务。
  据阿兹海默协会的统计,2016年,仅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500万患者家庭成员和朋友提供了182亿小时的无偿护理,经济价值超过2300亿美元。平均每个患者家属,每周要牺牲的个人时间超过47小时。

  除此之外,由于老年痴呆带来的失智表现,患者最终会全面失去基本生活能力。陪护人员必须协助洗澡淋浴,并处理尿失禁后弄脏的尿布。
  与一般护理人员相比,阿兹海默症患者的陪护人员处理患者行为或情绪问题的时间多了四倍,处理大小便失禁等生活失能状况的时间多了两倍半。35%的陪护人员报告,因为照顾阿兹海默症患者,他们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降。

〓 相关链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8#
 格桑花 发表于: 2019-3-7 11:38:00|只看该作者

迎接阿尔茨海默症带来的全面挑战

源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标题:迎接阿尔茨海默症带来的全面挑战

  中国是否有望攻克困扰全球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最“恐怖”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3月6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干预新方法的研究”在山东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与深圳博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博脑医疗将在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筛查和定量分析方面为该项目提供影像独家技术支持。
  这意味着中国将有望突破防治阿尔茨海默症现存瓶颈,在未来形成领先于国际的一整套筛查、预防和干预治疗方案。

“十三五”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
  该项目由山东大学作为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联合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共同承担。该项目将治疗关口前移至痴呆前阶段,拟交叉融合多个学科的研究力量,通过大型多中心临床干预试验,获得最优的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方案,建立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系统,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最终实现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全病程管理,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必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根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增至2.55亿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7.8%;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超过4亿,占比达32.8%(目前的日本就是30%),每3人中有1个老年人。
  接踵而来的是让中老年人深受其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医疗、养老等负担的大幅增长。据统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将导致慢性非传染病的疾病负担至少增加40%,大约80%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死于非传染性疾病。

共同迎接阿尔茨海默症带来的全面挑战
  其中阿尔茨海默症更是国家目前最为重点关注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目前中国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居世界第一。伴随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率也急剧走高。目前我国约有12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患病5%,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约30%,预计到2050年我国患者人数将超过300万。由于尚未有成功的临床药物,阿尔茨海默症的死亡率也持续走高,平均存货年限为5.5年
  与如此严峻的发病增长趋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中国,拥有相关经验的神经内科专家不足300人,却要面对超过1200万的患者。据统计,因对疾病认知不足,全球阿尔茨海默症及其他类型痴呆患者中,仅22%接受过科学诊断。我国这一比例更低,49%的患者被误认为“自然老化”,仅21%得到规范诊断、19.6%接受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费用较高,2015年全球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主的痴呆消耗医疗等相关费用超过 8000亿美元,超过当年全球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

国际一流技术引领创新
  近年来我国在阿尔茨海默症基础及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相比社会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及需求,仍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持续的投入,并鼓励创新,用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为该疾病的干预,治疗和康复带来希望。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干预新方法的研究”,选择与博脑医疗合作,正是在技术创新赋能医疗方面的积极实践。
27#
 anny 发表于: 2019-2-21 21:37:00|只看该作者

印第安人的传统药用植物或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美国加州印第安人的传统药用植物或能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美国加州的原住民印第安人用药已久的一种传统植物,或为世界难题阿尔茨海默症带来希望。
  据全球著名的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2月20日发布的研究成果信息,该研究所在一种加州本土灌木中发现了一种能有效保护神经和抗炎的化学物质。研究已发表在2019年2月的国际学术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 Biology)上。
  研究所的新闻稿称,这可能会革新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方法──以自然界中发现的化合物为基础。这种潜力或不可小觑,阿司匹林、洋地黄,以及抗疟疾的青蒿素,这些具有神奇药效的药物皆出自大自然之手。
Pamela Maher和研究伙伴。图片来源: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索尔克细胞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Pamela Maher表示,“阿尔茨海默氏症是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对阿尔茨海默症来说,年龄是一个天然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对抗衰老对大脑影响的方法。“我们确认了‘sterubin’是这种加州本土植物的有效神经保护成分,这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有希望的一步。”
  实际上,在加州的原住民部落中,研究团队提到的这种本土植物用药历史悠久。这种植物即为常青灌木北美圣草(Yerba santa),花朵略呈吊钟型,有着五片花瓣,呈白色或淡紫色。在西班牙语中,这种植物则被称为“神圣的草药”(holy herb)。
  那里的原住民长期以来一直使用北美圣草。其干燥的叶子常用来治疗气喘、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过敏性鼻炎,还可以将之捣成膏药,敷在伤口、肌肉酸痛和风湿病人身上。他们甚至相信,焚烧北美圣草可以驱赶疾病,使病人恢复健康。
Yerba santa,图片来源: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为鉴别可能逆转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的天然化合物,Maher采用了一种用于药物发现的筛选技术,从一个包含400种已知药理特性植物提取物中进行筛选。该实验室此前曾使用这种方法从具有抗炎和神经保护特性的植物中识别出其他化学物质(类黄酮)。
  通过筛选,该实验室确认了一种叫做sterubin的分子是北美圣草最活跃的成分。研究人员测试了sterubin和其他植物提取物对小鼠神经细胞能量消耗的影响,以及其他与年龄相关的神经毒性等,这些与阿尔茨海默氏症中能量代谢降低、错误折叠、聚集蛋白积累和炎症直接相关。
  sterubin对小神经胶质细胞有很强的抗炎作用。它也是一种有效的除铁剂──可能是有益的,在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铁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Maher说,总的来说,这种化合物对神经细胞中多种诱导细胞死亡的因子都有效。
  “这是一种已知但一直被忽视的化合物,”Maher说,“在我们的实验中,不仅发现sterubin比北美圣草中其他的类黄酮活性高得多,而且它似乎和我们研究过的其他类黄酮一样好,甚至更好。”
  接下来,该实验室计划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动物模型中测试sterubin,然后确定其药物特征和动物毒性水平。Maher说,有了这些数据,就有可能在人类身上测试这种化合物。她说,研究小组可能还会合成sterubin的衍生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6#
 dilei110 发表于: 2019-2-7 12:26:00|只看该作者

南加大新成果:AI检测阿尔茨海默症早期症状

源自:雷锋网
  雷锋网消息,近日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医学数据中发现了一些“隐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对阿尔茨海默症进行预测。

  【图片来源:USC Neuroscience Graduate Program】
  通常来说,年龄是导致老年痴呆症发展的最大危险因素,但研究人员认为,大多数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是由于基因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造成的,不过目前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还不清楚。
  据雷锋网了解,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性解释(Correlation Explanation,CorEx)“的机器学习方法,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的“隐藏因素”。这项题为“发现衰老大脑中阿尔茨海默症风险的生物学相关外周特征”的研究发表在杂志《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研究人员将800多名参与者的脑成像、血浆和人口统计信息等400多种潜在生物标记物组合起来,用机器学习来识别潜在的基于血液的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帮助老年病症进行无创早期诊断,跟踪患者的疾病进展。
  结果表明: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是阿兹海默病最关键的指标。同时,CorEx还发现心血管健康、激素水平、新陈代谢、免疫系统都与阿兹海默病有所关联。
  “这种类型的分析是发现数据模式以识别疾病关键诊断标志物的一种新方法,”南加州大学马克学院、研究小组成员保罗·汤普森和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教授玛丽·史蒂文斯表示,“在一个庞大的健康测量数据库中,它帮助我们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的预测特征。”
  识别生物标志物
  迄今为止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都集中在已知的假设上,例如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积聚。但事实证明,这两种物质在血液中都很难测量。
  因此,通常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测试主要基于患者记忆。不幸的是,当一个人开始表现出记忆丧失的迹象时,他们可能已经患了几十年的这种疾病。在症状出现之前及早发现疾病是一个关键步骤,以便后期通过药物治疗改变生活方式。
  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想知道是否还有其他阿尔茨海默症的“隐藏”指标──可以通过常规血液测试检测到的因素。他们利用CorEx算法,并获得CorEx开发者格雷格·弗·施泰格(Greg Ver Steeg)的帮助。
  2013年,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ISI)的高级研究负责人Greg Ver Steeg开发了“相关解释(CorEx)”的机器学习方法,此方法能够在包括神经科学,心理学和金融学等领域中开发新的研究模式。
  Ver Steeg说:“可能没有单一的预测因素表明你是否有可能出现认知衰退或者它有多严重,但也许有一些指标可以作为更好的预测信号。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是,除了预测阿尔茨海默氏症,该算法是否还可以更好预测其他病症因素的特征组。”
  汤普森表示,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可以为未来预测和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为血液检测提供新的目标。在未来的研究中,他和他的团队希望在更多的患者群体中确认结果,并使用Ver Steeg的方法找出其他疾病的隐藏因素,如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
  AI应用老年痴呆症检测
  据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了解,全球约有4680万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相比医生凭借症状判断老年痴呆症,不少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了AI检测老年痴呆症的优势。
  2018年11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系统,可从核磁共振成像中自动检测阿尔兹海默症及其生物标志物,准确率高达94%。
  该团队采用CUDNN-accelerated TensforFlow深度学习框架,基于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提供的数据集,训练3D卷积神经网络。该神经网络学会解释大脑不同区域及其与疾病的关联,包括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人工智能对早期阿尔兹海默症等老年疾病进行检测的意义在于,医生可以在病人出现任何早期症状之前改变病人的生活方式,从而延缓疾病的发展,减少病人以及家属的痛苦。
25#
 天涯蓝天 发表于: 2019-1-15 10:06:00|只看该作者

运动有助防止阿尔茨海默病记忆损失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科技日报北京1月14日电(记者:张梦然)根据英国《自然·医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美国与巴西联合团队发现,一种运动诱发的蛋白质激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密切相关,其可以防止阿尔茨海默病记忆损失,由此开发的治疗策略,或将为缓解人类疾病相关的认知能力衰退铺平道路。
  由于尚不清楚发病机制,人们还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或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病程的进展。已知运动有益于许多系统,包括大脑的健康。过去的研究表明,体育运动或能增强认知能力,甚至可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
  在运动期间,一种名为鸢尾素的信使蛋白由肌肉组织中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并对远处的靶标产生作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中,鸢尾素会增强运动的促认知效应。不仅如此,鸢尾素及其蛋白前体FNDC5在阿尔茨海默病人大脑里的表达水平,低于健康的对照组人群。而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模型中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
  团队还发现,正如降低FNDC5/鸢尾素的基因表达会诱发学习记忆减退,恢复其表达,竟然可以在小鼠模型中逆转上述效应。此外,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当脑内或外周FNDC5/鸢尾素的信号传导被阻断时,体育运动的促认知效应也消失了。
  这一发现或对于征服阿尔茨海默病意义重大,将为设计新型治疗策略以缓解患者的认知能力衰退打开一扇大门。目前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才能更准确理解鸢尾素如何进入大脑并与之交互,进而准确评估鸢尾素在人体内所具有的相似促认知效应。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4#
 帮5买 发表于: 2018-11-26 10:42:00|只看该作者

难怪阿尔茨海默病难治!科学家发现数千种APP基因变体

源自:奇点网
  不得不说活得长就是好,活得久了什么都能见到,大脑这个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一次又一次刷新我们的认知,谁能想到呢,神经元竟然比其他体细胞都“技高一筹”,竟然还会只有免疫细胞才会的基因重组!
  本周《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发现研究所(SBP)的最新科研成果[1],研究者们终于确定大脑神经元存在基因重组现象,特别是研究所关注的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关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基因,竟然能够产生数千种变体!
  一方面,这个新发现说明屡战屡败的β淀粉样蛋白理论或许并未走错;另一方面,APP的基因重组与逆转录机制有关,结合HIV感染者几乎不得AD的现实,或许逆转录酶抑制剂是AD的一个可能的新疗法!
  就算不谈对疾病的意义,光是发现神经元也会基因重组这个事情就够神奇的了,难怪有科学家评论这项研究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最大的发现之一”、“里程碑式的研究”。
通讯作者Jerold Chun
  以前我们写到光遗传学的时候曾经为大家介绍过,人的大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器官,神经元之间异质性非常高,高到两个相邻的神经元甚至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是什么让神经元有了“七十二变”的能力呢?科学家最初给出的猜测就是,基因重组[2]。
  想必大家了解的基因重组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其实体细胞也会这个绝技,比如说免疫细胞,准确来说就是产生抗体的B细胞[3],为了高效生产抗体,它编码抗体可变区的基因就可以通过重组形成新的DNA分子。
  那神经元到底会不会这个技能呢?科学家们虽然发现了神经元中的基因镶嵌现象,也确定了不少重组模式,但是从没有在特定的基因上证实重组的存在[4]。
  于是这次研究者们就把目光放在了APP基因上,这个基因表达的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经过分泌酶水解,产生的就是具有神经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肽和蛋白沉淀,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因素之一[5]。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患者和唐氏综合症患者都存在APP拷贝数增加的问题,可见APP基因应该对病理进展有作用[6]。
APP基因在21号染色体上,它的拷贝数也和唐氏综合症有关
  当分析来自AD患者大脑的神经元时,研究者检测到了完整的APP基因,也检测到了几个已知与疾病有关的变体,不过奇怪的时,他们发现了更多的预料之外的变体基因。
  这些基因和以前报道过的变体都不同,很多都表现出中部外显子丢失,两端外显子连接在一起,其中很常见的一类是3号外显子和16号外显子的连接(R3/16)。研究者把这些变体叫做gencDNA。
  但是这似乎是APP特有的现象,另外一种与AD有关的基因早老蛋白1(PSEN1)就没有发现这样的变体。
APP的各种gencDNA
  对比AD患者和健康人的神经元,差别很惊人。来自5名AD患者的96424个神经元中,共检测到了6299种独特的APP序列,包括45种外显子连接;同样来自5名健康人的162248个神经元中,则只发现了1084种独特的APP序列,只有20种外显子连接。
  来自AD患者的gencDNA不单单是数量上有近六倍的碾压,其中还有11种已经被证实与AD的家族性发病有关了!而这些变化在非神经元细胞中是不存在的。
  研究者把部分gencDNA的表达产物拿到体外与细胞培养,证实了某些gencDNA产物是有生物毒性的。
  研究者还在AD小鼠模型中进行了检测,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鼠脑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gencDNA,同样,在非神经元细胞中也不存在这样的变化。
无论数量还是种类,AD患者的APP gencDNA都远超正常人
  那这些gencDNA是怎么来的呢?
  看看这些gencDNA的长相,缺内含子,还有细胞特异性的亚型,感觉很像经过剪接的RNA。研究者猜测,说不准这些gencDNA就是从RNA来的,经过逆转录才成了今天的样子!
  经过实验,研究者确定了两个gencDNA产生的必要条件:一是内源性逆转录酶的活性,二是过氧化氢导致的DNA链断裂。考虑到逆转录过程实际上很“粗糙”,研究者认为这导致了更多不同的基因变异。
  那么这或许就能够解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临床试验屡屡失败了。通讯作者Jerold Chun做了个很妙的比喻,如果把DNA看作是一种语言,那么APP基因就是一个单词,现在科学家发现一个单词可以产生数千个我们从来都不认识的单词──那么原本针对某种单一蛋白的治疗方法不起效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应该是件好事,至少这么多年来朝向β淀粉样蛋白所作的努力并不是完全白费的。
  另一方面,逆转录酶作用的发现意味着目前已被FDA批准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或许可以用于治疗AD。流行病学数据也给了这个观点有力的支持,HIV感染者极少患AD──事实上首个共病病例2016年才出现[7]。
  Chun认为,在当前对AD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考虑到HIV药物普遍很安全,尽早开始相关的临床研究也未尝不可[8]。
  《自然》同期配发的评论对这个观点倒是比较谨慎,认为在进一步确定APP gencDNA产生机制和与AD的关系之前,谈治疗还为时尚早[9]。
  《科学》杂志评论对这项研究给了很高的赞誉,多名科学家认为这是“多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最大的发现之一”,“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10]。
  神经元细胞的基因重组可能不仅限于APP基因,既然健康神经元也存在重组,那么这很可能是一种神经元保持多样性的独特方式,以便提供更加丰富的大脑功能;未来更多的研究或许也可以延伸到帕金森等更多的脑部疾病。
  突然感觉我的脑子这么厉害,我却如此平庸……脑子我对不起你TAT
23#
 haosijia 发表于: 2018-11-7 22:17:00|只看该作者

研究:地中海饮食有助推迟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年龄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地中海饮食有助推迟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年龄

  新华社悉尼11月7日电(郭阳)澳大利亚伊迪斯考恩大学6日发表新闻公报说,该校主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坚持地中海饮食能显著减缓贝塔淀粉样蛋白在脑内积聚的速度,有助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年龄推迟数年。
  地中海饮食是以丰富的蔬果、鱼类、谷物和坚果等为主的饮食方式,主要流行于地中海沿岸国家。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痴呆症,症状包括记忆障碍、失语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目前尚无有效疗法。研究认为,该病的一大成因是贝塔淀粉样蛋白在脑内过量积聚。
  研究人员在英国最近一期《转化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此前研究显示,坚持地中海饮食可减缓认知能力衰退速度。本次研究则首次发现,坚持地中海饮食能显著减缓贝塔淀粉样蛋白在脑内积聚的速度。
  论文第一作者、伊迪斯考恩大学的斯特凡妮·雷妮-史密斯博士说,在地中海饮食的各个要素中,大量摄入水果对减缓贝塔淀粉样蛋白积聚速度的影响最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1:43,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