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杨旭|查看: 10241|回复: 33
[山脉·森林

青海救援队回应“失联女大学生遭野兽袭击”:初步排除野兽致死

 [复制链接]
24#
 红英 发表于: 2017-9-6 15:35:02|只看该作者

中国生态保卫战:可可西里的前世今生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国生态保卫战:可可西里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北京9月5日电(夏宾)把车停泊在4768米的昆仑山口,移步来到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纪念碑前,可可西里卓乃湖保护站站长秋培扎西脱帽致礼,他每次路过这里都要与为保护可可西里献出生命的舅舅“打个招呼”,“我希望舅舅知道,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多了起来,盗猎盗采的人被赶走了,他的付出现在有了回报。”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在蒙语里意为“美丽的少女”。人们用万山之祖、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来形容可可西里,这里是中国生态资源的宝库,也是保持原始状态最完整的无人区。
  “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曾有地质学者如此形容可可西里,它脆弱的高寒荒漠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容不得一丝破坏,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在可可西里打响了一场生态“保卫战”,“美丽的少女”经历了重生。
  把时光拉回到二三十年前,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闻着铜臭味闯入了可可西里。采金的人将可可西里大地下的矿藏偷走,留下满目疮痍;盗猎的人将藏羚羊残忍杀害,以皮绒换黑心钱;捞卤虫的人将手伸进了盐湖,造成疤痕累累。
  “刚开始到可可西里做巡山的时候,盗猎者非常猖獗,我们看到成片的藏羚羊尸体。”可可西里不冻泉派出所所长詹江龙攥着拳头,回忆起当年场景。
  “现在可可西里腹地还能看到碉堡,以前盗采的人互相之间斗来斗去,杀戮和滥采滥挖现象非常严重。”秋培扎西小时候就跟过父亲去巡山,现在想起所见之景仍触目惊心。
  彼时,可可西里遇上生态危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布周告诉中新社记者,曾经大量盗猎盗采的人给可可西里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造成了严重伤害,藏羚羊的数量当时锐减至不到2万,若不加保护,整个可可西里会遭受灭顶之灾。
  好在,1992年,时任可可西里所在的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的索南达杰组建巡山队,向盗猎盗采分子“宣战”。
  不幸的是,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在可可西里太阳湖畔与盗猎分子的对峙中牺牲,让他献出生命的是那20名盗猎分子想要带走的1800多张藏羚羊皮。
  幸运的是,索南达杰的精神并未离开,索南达杰的意志代代流传,索南达杰的“继承者们”前赴后继保护可可西里。
  1996年,青海省成立可可西里省级自然保护区,次年升级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先后设立5个保护站,继续打击盗猎盗采者。
  为了让可可西里重生,它的守护者们尽心尽责、无畏无惧。
  詹江龙曾在未携带枪支的情况下,以手背腰间、假装握枪的姿势震慑住了子弹已经上膛的盗猎分子,那一次7人落网,缴获752张羊皮;秋培扎西在藏羚羊产仔季节,蹲守在藏羚羊“大产房”卓乃湖附近,守卫着藏羚羊的“顺产”;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副站长龙周才加现在是7只被救助小藏羚羊的“爸爸”,喂奶、散步、嬉戏,与他的“孩子”们形影不离。
  布周说,2006年以后,盗猎藏羚羊现象基本得到遏制。目前,可可西里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藏羚羊数量现在已恢复到6万多只,由此也带来整个可可西里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
  可可西里涅槃重生,中国生态“保护战”仍未停歇。2015年12月,中国官方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作为长江源头的可可西里保护区被纳入其中。
  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好转为三江源带去辐射效应。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湘国表示,近十年来,整个三江源地区的水资源增加了近80亿立方米,相当于560个西湖;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各类草地的平均覆盖度与2004年相比,增加11.6%,产草量提高30%;生物多样性增强,雪豹频现,花斑裸鲤等50种高原土著鱼类资源明显恢复。
  可可西里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生态大保卫战中的一场小战役。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美丽中国宏愿,中国生态保卫战料持续加速推进。 ●
23#
 红英 发表于: 2017-8-31 10:35:00|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入网建智慧保护区 世界遗产从此联通世界

源自:大公网
  图:29日,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开通卫星通信固定站,标志着可可西里成为中国四大无人区中首个接入互联网的地区。图为索南达杰保护站/资料图片
  大公网8月30日消息(记者:唐瑜)“喂,你好!我现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给你打电话呢,今天这里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工程正式开通了,所以给你打个电话试试……”8月29日,可可西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陈子洵首次从可可西里给远在深圳的朋友拨通了电话。当天,索南达杰保护站开通卫星通信固定站,标志着青藏高原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通过互联网联通世界。网络通信覆盖全面铺开后,可可西里保护区将升级为“智慧保护区”。
  29日,可可西里卫星互联网接入服务工程的第一阶段工程正式完工开通,标志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在中国四大无人区(新疆罗布泊、新疆阿尔金山、青海可可西里、西藏羌塘)中,率先实现了互联网通信零的突破。
  世界遗产从此联通世界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省西南部,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以绝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着称。7月7日,在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可可西里跻身世界自然遗产。
  但一直以来,传统通信网络在这里难以实现。“手机没信号,更别提上网,通信难题极大地限制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在如此严酷的自然条件和通信环境下,保护区管理局巡山队员们多年来却爬冰卧雪、风餐露宿,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净土,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罗延海介绍,多年以来,巡山工作中使用的通讯方式经历了从口传到无线电台、车载电台到卫星电话的演变过程。即使有了卫星电话,因资费贵,巡山员仍要非常节省地使用。
  实时监控 助打击盗猎
  目前,索南达杰保护站周边500至1000米的地域已接入网,可实现互联网访问、卫星电视、远程视频通讯等需求。可可西里卫星网际网路援建项目负责人孙儒说,在初次联调联试中,索南达杰保护站周边的摄像头监控画面通过卫星网络顺利传输至千里之外的深圳项目运维中心,画面清晰、流畅。未来有望为巡山队员反盗猎、反非法穿越、救援等日常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及科技支撑。
  “所有建设固定站所需卫星通信设备均由天海世界和协同通信捐赠,天海世界还义务承担固定站的建设工作。”陈子洵介绍说。
  据介绍,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互联网传输、定位系统还将陆续投运于可可西里卓乃湖、五道梁等其他4个保护站,以及保护区各个进出关口和主要观测点。未来还将实现区内保护站、观测点、人员主要聚集点及路线的通信覆盖,为巡山、救援等提供通信保障,以及动植物的监测、环境监测等应用,逐步将可可西里保护区提升为“智慧保护区”。通过3-4年的测试后,计划将可可西里的成功经验到其他保护区。
22#
 红星 发表于: 2017-8-30 03:48:01|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成中国四大无人区首个接入互联网地区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8月29日电(孙睿)29日下午,可可西里保护区内的索南达杰保护站正式开通卫星通信固定站,标志着可可西里成为中国四大无人区中首个接入互联网的地区。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面积4.5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无人区,这里聚集了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是中国第一个为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而设置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1个关键区域之一。
  据介绍,一直以来,传统通信网络在可可西里都难以实现,使得通信问题限制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卫星通信固定站开通后,索南达杰工作站周边500米到1公里范围已接入互联网,可实现互联网访问、卫星电视、远程视频通讯等需求。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罗延海介绍,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互联网传输、定位系统还将陆续投运于可可西里境内不冻泉、卓乃湖、五道梁、沱沱河其它4个保护站,以及保护区各个进出关口和主要观测点。今后几年,可可西里各保护站将全面实现内外互联互通,有望为巡山队员反盗猎、反非法穿越、救援等日常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及科技支撑。同时有望对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动植物的监测、环境监测、到访者识别、数据实时传输、电子安防等物联网应用。
  今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青海可可西里跻身世界自然遗产行列,结束了青藏高原没有世界自然遗产的历史。 ●
21#
 红英 发表于: 2017-8-28 00:35:00|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的“绿色经济账”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8月26日电(夏宾)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在蒙语里意为“美丽的少女”。人们用万山之祖、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来形容可可西里,这里不仅有无与伦比的自然风景,更蕴藏独一无二的丰富资源。
  资料图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中新社记者 赵凛松 摄
  “小时候常听舅舅说,可可西里自然生态资源的重要性不是金钱可以相提并论的。”可可西里卓乃湖保护站站长秋培扎西是著名“环保卫士”索南达杰的外甥,他告诉中新社记者,一代又一代的可可西里守护人心中始终有着一本“绿色经济账”。
  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多寡是账本上的重要指标。
  “可可西里是高海拔高寒地区,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这样严酷的条件必然造就了独特的生物资源,是人类非常宝贵的财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所长赵新全踏入可可西里,望着成群结队的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感慨着。
  20世纪90年代,在暴利的诱惑驱使下,盗猎者猖獗泛滥,可可西里的藏羚羊数量锐减至2万只以下。目前,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数量已经恢复到6万多只。
  赵新全说,藏羚羊保持一定规模地生存在可可西里就是在创造价值,它对于可可西里整个生态系统和食物链来说举足轻重,“如果说藏羚羊数量减少,包括可可西里在内,整个三江源的生态都将会急剧恶化,很多野生动植物也会有灭顶之灾。”
  藏羚羊只是可可西里这座庞大的“生物基因库”的典型代表。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苏建平告诉记者,除了上百种野生动物,可可西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还体现在其拥有200多种高等植物中约40%的青藏高原特有种,它们是青藏高原腹地典型生物类群的代表,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潜在的资源利用价值。
  植被在可可西里“绿色经济账”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与索南达杰保护站副站长龙周才加驱车前往索南达杰保护站的路上,他指着远处的雪山告诉记者,从山顶往下,本来由雪覆盖的面积在一点点减少,化成水流下来,露出山本来土色的表皮。
  赵新全说:“气候变化引起冰川萎缩,河流有可能短时间增加,而可可西里的植被有水源涵养功能,可以消解水量增加对于整个下游地区的危害。”
  “对于可可西里来说,踩下的任何一个脚印都可能是人类在这里留下的第一个脚印,我们开车进入腹地巡山都要沿着曾经走过的路线,不能去破坏新的植被,可可西里的植被一旦被破坏,恢复起来可能就要上百年。”对任何会让可可西里留下“疤痕”,破坏可可西里“绿色经济账”的行为,秋培扎西誓要打击到底。 ●
20#
 上官123 发表于: 2017-8-9 07:35:00|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藏羚羊开始大规模回迁 迁徙之谜至今未解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8月7日电(孙睿)7日早9时许,约有20余只藏羚羊在可可西里管理局工作人员的保护下,顺利通过青藏公路,开启回迁之路。
  一批藏羚羊五月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内觅食。(2005年5月23日摄)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据了解,今年藏羚羊回迁从1日开始,每天约有200多只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
  可可西里管理局五道梁保护站副站长孟克说:“现在我们每天工作的重点就是堵住青藏公路来往的车辆,保护藏羚羊能顺利通过青藏公路,确保在通过公路时不受伤害。”
  孟克说,根据他们统计,目前已有近4000只母藏羚羊带着出生不久的小羊羔顺利通过青藏公路,回到各自栖息地。
  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和可可西里保护区内。藏羚羊每年12月交配,翌年6月底至7月上旬产仔,妊娠期200天左右。每年进入5月,都会有来自西藏羌塘、新疆阿尔金山以及青海三江源、可可西里保护区内的数万只藏羚羊前往海拔4800米的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产仔,8月母藏羚羊带着年幼的小藏羚羊回迁,各自返回栖息地。
可可西里藏语意为“昆仑雪山之地”,也是“千湖之地”。图为神秘的可可西里无人区。(2006年6月28日摄)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迄今为止,藏羚羊的这种夏季产仔大迁徙是全球最为壮观的三种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至于藏羚羊为何不远千里前往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产仔,这种古老而原始的迁徙至今未有任何科学权威的解释。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组书记布琼说:“每年5月份藏羚羊迁徙和8月份的回迁,管理局都会派出工作人员每天不定时守候在迁徙通道,等藏羚羊大批集中后,开始封堵公路两边的车辆,让藏羚羊安全通过青藏公路。”
  据青海省官方监测统计,截至2016年,可可西里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地区藏羚羊种群数量已接近或达到6万多只,较盗猎活动最为猖獗的上世纪90年代末增加了4万多只。 ●
19#
 大惊失色 发表于: 2017-7-13 13:28:00|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巡山队:申遗成功我们当记首功

源自:大洋网-广州日报
原文标题:可可西里巡山队:“申遗成功我们当记首功”

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
索南格来
可可西里的藏羚羊
  连日来,可可西里申遗成功的消息刷爆朋友圈。今年39岁的索南格来是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站长,也是可可西里巡山队40多名队员之一。20年间,他风餐露宿在海拔超过5000米的高寒地带,打击盗猎、盗采,救助野生动物,见证了可可西里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全过程。
  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索南格来并不讳言巡山队是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背后的功臣,“申遗成功,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我们巡山队应该记首功。”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时我正在野外巡逻,那里没有信号。后来才知道申遗成功,大家聚在一起喝了点酒庆祝。”索南格来说,连日来,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作为一名可可西里人,他倍感自豪,申遗成功是他们几代可可西里人的梦想。

“拿命换来的”盗猎绝迹
  “我们应该记首功。”索南格来说,20年来,正是40多名巡山队队员用生命守护这片人间净土,才让它成为全世界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的区域之一,生物多样性才得以保存。
  索南格来直接参与了可可西里申遗。2014年10月15日,青海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成立了由生物多样性、地质、水利水文、气象、美学等专家组成的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组。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2016年1月,可可西里终于拿到代表中国申报世遗的资格。
  在这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曾专程前往可可西里实地考察,索南格来曾亲自陪同这些专家,“他们被可可西里的生物多样性震惊了。之前大家只知道这里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缺水,不适合人生存。考察后他们得出结论,可可西里符合自然遗产的标准vii和x,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报告也说,可可西里一望无垠,几乎没有受到现代人类活动影响,美景“令人赞叹不已”。
  索南格来平时话不多,但说起可可西里,他就有说不完的话,“可可西里已经12年没听到盗猎分子的枪声了,这是我们拿命换来的。”如今,可可西里藏羚羊的数量约为六万只左右,比1997年最低谷的两万只大幅增长,藏野驴有2万只,野牦牛也达到上万只。当地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是申遗成功的最大加分项,“可以说,如果没有我们这支巡山队,可可西里早就成了盗猎分子屠杀藏羚羊的屠宰场以及私开金矿的矿场。”

多次险遭不测
  1997年,19岁的索南格来从部队复员,看到一部关于可可西里英雄索南达杰的纪录片,他的热血被点燃了,决定到这个世界上最艰苦的地方来。家里曾给他找了份公务员的差事,但被他拒绝了。20年前,电视上经常有巡山队员被枪杀的消息,母亲甚是担忧。
  巡山队员当时住的都是活动帐篷,“冬天,刮个十级大风,‘保护站’可能就飞上天了。”初到可可西里,由于无法烧水,他啃了一个星期像石头一般硬的方便面,渴了就抓一把雪放到嘴里。后来,他捡晒干的野牦牛粪当燃料来烧水。晚上连床、被褥都没有,大家挤在一起取暖。每次队员除了巡山任务,还要捡拾垃圾。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捡垃圾,可不是一件轻松活,每走一步,都气喘吁吁,一天下来不停地弯腰,到了晚上,队员们个个头疼欲裂,饭都吃不进去。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几乎每次巡山都能遇到全副武装的盗猎分子,好几次,我都是从枪口下捡回了一条命。”索南格来说,他觉得保护生态,保护野生动物,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为自己和后代积下福报。

被困山里40天
  今年才39岁的索南格来皮肤黝黑粗糙,看起来格外苍老。“当时没意识到高寒缺氧对身体的损害,否则当时就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格来咧开嘴笑了,长期穿行在无人区,一天颠簸十几个小时,将自己的守护区巡逻一般需要十多天。车陷入泥潭,就要挖车,然后蜷缩着湿淋淋的身体晚上在车里睡一晚上,遇上雨季,一天要挖车30多次。
  每次进可可西里巡山,巡山队都是7人一起行动,带着猎 枪。每次进山,他只带一套衣服穿在身上。可可西里天气变化多端,一天之内就可能经历四季,上午可能烈日当头,下午就飘起鹅毛大雪。他的衣服时而被汗浸湿,时而被淋湿。晚上也只能睡在车厢里,“冬天,窗外飘着雪,最冷时零下50℃,呼出来的气都会在脸上凝结成冰碴子,我蜷缩在车厢里瑟瑟发抖。第二天,还要继续开车巡山。”
  2010年后,巡山队的条件有所改善,车增加了拖斗,既可以带汽油,又可以带帐篷、行李,还能烧水。巡山期间,最好吃的就是泡面了,如果再配上一包榨菜,那简直是人间美味。由于天气太冷,饼都冻成了石头,只好用火把它烤热,或者泡在85℃的开水里吃。因为一天要开车颠簸十多个小时、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一天只能吃一顿饭。20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风湿病,他的队友九成都有这种“职业病”。
  “对我们来说,每一次踏入可可西里,都可能是与亲人永别。”1999年,他们被困在山里40天。油料断了,为了能生存下来,他们只好减少吃饭次数,每人每顿只吃一个馒头,一个月后,他们被后备队员找到时,已经断粮3天了。
  2005年3月,索南格来在进山巡逻时患上感冒,但还是硬着头皮进山了。到了太阳湖扎营时,半夜开始呕吐,出现严重高原反应,晕过去了。两名队员连夜开着小车把他送往格尔木。一路上,队员们通过卫星电话向外界求助,最近的保护站派车前来接应,经过20个小时的抢救,他才捡回一条命,原来,他因为感冒在高原地区出现肺水肿。“后来,我在格尔木待了十多天才缓过劲来,幸亏当时年轻,身体比较好,否则,人可能就没了。”

“申遗成功不是镀金”
  20年舍命守护可可西里,索南格来和队友们终于看到成效。1997年他刚开始巡山时,很少见到藏羚羊,要巡山一个星期,才可能看到三五只藏羚羊的踪迹。“它们对人和汽车的声音非常敏感,人离它们还有几百米,它们就远远地跑开了。”
  现在,不论可可西里核心区域,还是青藏公路沿线,离公路只有十几米的地方,就到处都是野生动物,比如藏羚羊、藏野驴、盘羊。游客在火车上经常能拍到藏羚羊羊群,而藏羚羊也开始不怕人,看到有人拍照,它甚至会抬起头望着你。这也是最让索南格来自豪的地方。
  虽然申遗成功,但这几天看到的一则新闻却让他高兴不起来。青海省气象科研所近期的高分一号卫星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卓乃湖系列湖泊群的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盐湖面积扩大4.5平方公里。
  作为常年守护在可可西里的人,索南格来对盐湖的威力早就见识过。2011年9月14日,卓乃湖发生决堤,引发洪灾,索南格来和队友们还曾前去抢险。随后卓乃湖面积急剧减小,大量湖水外泄,最后注入盐湖。盐湖扩张,导致周围不长草,土壤受到腐蚀,未来还可能腐蚀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兰西拉通信光缆、石油管线。近年来,盐湖东南部与青藏铁路的距离不断缩减。
  “所以说,申遗成功不是镀金,而是意味着更重的担子和责任,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今后,我们要把这片净土守护得更好,哪怕付出我们的生命。”
18#
 红英 发表于: 2017-7-9 14:35:00|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源自:南方日报
  据新华社西宁7月7日消息,北京时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获表决通过,成为青藏高原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结果一经公布,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院顿时沸腾起来,巡山队员们集体跳起锅庄进行庆祝。巡山队员拉龙才仁说,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让他感到骄傲,今后他们保护的这片土地将得到世界关注。
  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长江中下游水资源提供保障。这里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独特的生态条件和与此相适应的植被类型,为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哺乳动物提供了完整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2014年底正式启动,覆盖总面积约600万公顷。
  可可西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物种多样性,符合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的条件。在两年多申遗准备工作中,青海省组织专家克服高寒缺氧开展大量实地调研,并且按照国际惯例编写材料,并设计了管理计划和措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技术评估报告给出这样评价:这片严酷的荒野一望无垠,美景令人赞叹不已,仿佛被冻结在时空中,然而其地貌和生态系统却在不停地变化。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要求,青海省政府部门将遵守“不在遗产地范围内为根除小型哺乳动物鼠兔采用毒杀行动”“不强制安置或迁移遗产地缓冲区的传统牧民”“不在任何时候许可或提倡遗产地内会威胁到动物迁徙路线的围栏活动”等承诺。
17#
 红星 发表于: 2017-7-8 15:48:02|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背后:8年未发生藏羚羊盗猎案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背后:连续8年未发生藏羚羊盗猎案

2005年5月的可可西里。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中新网北京7月8日消息,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波兰当地时间7日下午,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2014开始申遗路
满足世界自然遗产两大标准

  可可西里的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也被称为“美丽的少女”,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450万公顷,是世界三大无人区之一。
2005年5月中旬,两只灰雁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多格错仁附近的冰河中嬉戏。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的时候,这里依然一片冰雪世界。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寒冷的高原气候,造就了可可西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区域内拥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以及极其多样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内湖湖泊地形。广达数万平方公里的荒野和野生动物、高山、冰川、湖泊交织在一起,美不胜收。
  这里有被称为“风雪仓库”的唐古拉山口,有沱沱河,有202种高等植物、30种已知哺乳类动物、56种鸟类。
可可西里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快乐天堂”。中新社记者 胡友军 摄
  2014年10月,青海省政府发文决定,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评估报告里提到,可可西里满足世界自然遗产标准(vii):无与伦比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美景或审美价值。同时,还满足世界自然遗产标准(x):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
  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传科此前介绍,此次申报区总面积共600万公顷,其中提名核心区面积370万公顷,外围缓冲区面积230万公顷,涵盖了该保护区全境以及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可可西里的美丽经幡。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曾经藏羚羊被疯狂盗猎
如今连续8年未发生盗猎案

  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里,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藏羚羊。曾有一度,因其绒毛织成的披肩“沙图什”受欢迎,藏羚羊遭到了无情的猎杀。陆川曾在电影《可可西里》里描述这个场景──
  “在那海拔4700米的无人区,危险的荒漠之地,有人可以因为贪婪去掠杀藏羚羊,有人可以因为5元钱残忍地做帮凶,好坏善恶、理想现实、震撼愤怒无奈,所有这一切,都在那片土地上纠缠博弈。”
2005年5月23日,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在西宁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通过前一阶段的科考和调查,初步显示在可可西里和周边地区,藏羚羊种群数从1998年的1.5万只恢复到了现在的5万只左右,藏羚羊的保护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图为一批藏羚羊五月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内觅食。中新社记者 武仲林 摄
  1997年,可可西里被设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环境。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力度的加大,盗杀藏羚羊的行为日渐减少。早前,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理处党委书记布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可可西里连续8年没有发生藏羚羊盗猎案件,藏羚羊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目前已达到6万多只。
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中新社记者 才仁桑周 摄
  据《青海日报》报道,巡山队员旦增扎西也提到,“20年来,可可西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藏羚羊数量的成倍增长,如今沿着青藏线走上一圈,至少能看见近百只藏羚羊,还有野牦牛、藏野驴、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这要是放在以前,恐怕连十几只藏羚羊都看不到”。

网友担心被过度开发
巡山队员与同事相拥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后,大批网友欢呼雀跃,有网友提到,“巡山队员这下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
  据媒体报道,23岁的才索加是“土生土长”的可可西里人,已经当了三年的巡山队员了,当听到“申遗”成功的消息时,情不自禁地与身边的同事相拥。
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恢复明显,以前很难看到的藏野驴、藏羚羊等动物如今在青藏公路边随处可见。中新社发 赵凛松 摄
  “我特别激动,通过‘申遗’,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加了解可可西里,了解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们的辛勤工作,还能呼吁人们更好地保护这里的珍惜动植物。”才索加如是说。
  然而,也有网友担心可可西里被过度开发。不过,记者在多家旅游网站上看到,目前虽然有多种赴西藏的自驾线路,但只会在可可西里做短暂停留。
  可可西里申遗过程:
  2014年10月,青海省政府发文决定,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016年,地方性法规《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施行。
  2016年,IUCN专家对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
  2016年,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函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青海可可西里”作为2017年自然遗产项目。
  2017年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
16#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7-7-7 21:42:01|只看该作者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源自:澎湃新闻

  波兰当地时间2017年7月7日下午,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中国在世界遗产申请上几乎从未失手,每年都会至少有一个中国申请的世界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海可可西里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青海省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康学林此前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则认为,青海可可西里符合自然遗产的标准(vii)和(x),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
  一些业界学者在接受“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采访时表示,可可西里早就应当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了,这次如愿以偿列入世遗,对于可可西里的保护其实是一个开端,也对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给保护带来了更大责任。
可可西里白象山
布喀达坂和红水河河谷
  对于世人来说,可可西里不仅意味着那部同名电影、藏羚羊的栖息地,同样更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后一块净土之一。
  据一直在波兰现场进行世界遗产大会专题报道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参与创办的北京国文琰下属“清源文化遗产”刚刚发布的消息,波兰当地时间2017年7月7日下午13时,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海可可西里经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同意,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海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提名地囊括了位于海拔4,500米以上的大面积的高山和草原系统。可可西里为寒冷的高原气候,在不间断的地质变迁中在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区域内拥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以及极其多样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内湖湖泊地形。
  可可西里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大量高原特有动植物的重要庇护所。可可西里是濒危野生动物藏羚羊种群的主要产犊地,维系着其至关重要的迁徙规律。本次提名的区域内包含一条从三江源到可可西里的完整的迁徙路线,是迄今已知的藏羚羊所有迁徙路线中保护最好的路线。
  青海省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康学林此前对媒体介绍,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提名地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提名地面积约为370万公顷,缓冲面积为230万公顷,总面积约600万公顷。地域面积涵盖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一部分。只有具备以下特点之一的自然风貌,才可列为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存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据介绍,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四项标准的一项或几项:绝妙的自然现象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区;是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包括生命记载和地貌演变中的地质过程或显著的地质或地貌特征;突出代表了陆地、淡水、海岸和海洋生物系统及动植物群落演变、发展的生态和生理过程;是生物多样性原地保护的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
  康学林说,青海可可西里申遗可以适用于以上四项全部标准,但经过专家组认真讨论,决定最终向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两条标准,以证明可可西里具备独立申报自然遗产的条件:即顶级自然现象或者具有绝佳自然美景和美学价值的地区和最重要的在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栖息地。
  根据以往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经验,有的申报地符合一项就被通过,有的申报地四项全部符合,因此,符合项有多少并不是申报自然遗产的关键,关键是其独特性及唯一性。青海可可西里遗产提名地广袤空阔,洪荒生机,具有全球独一无二的自然美。这里广达数万平方公里的荒野和繁衍其间的生灵,与高山、冰川、原野和湖泊一道,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鲜少人类干扰的荒野栖息地和青藏高原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美景,不见于地球上任何其他地区。提名地内超过1/3的高级植物为青藏高原特有,与之共存还有大量特有的食草哺乳动物。可可西里有74种脊椎动物,包括19种哺乳动物,48种鸟类,6种鱼类和1种爬行类,是藏羚羊、藏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狼和棕熊的故乡。提名地范围内生存的藏羚羊数量占到了全球总数的约40%,保存了藏羚羊完整生命周期的栖息地和各个自然过程。
藏羚家庭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为,青海可可西里符合自然遗产的标准(vii)和(x),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
猎隼
喜马拉雅旱獭
黑苞风毛菊
  在保护管理方面,青海可可西里面积广阔,几乎没有现代人类活动的冲击。提名地的设计适应了大型哺乳动物的分布范围,划定了一定面积的缓冲生态系统,能支持藏羚羊迁徙路线和生命周期全程的大部分。同时,咨询机构的报告也指出,对可可西里保护形成巨大挑战的是穿越提名地东区并连接青海和西藏的一条公路和一条铁路,以及气候变化对提名地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潜在威胁。成功跻身世界遗产也给可可西里的保护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唯有不忘初心,继续加强科学化管理,才是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应有的做法和态度。
俯瞰布喀达坂冰川
  据悉,2014年10月15日,青海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地质、水利水文、气象、美学等专业的青海省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组。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青海可可西里申请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工作。
  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2月20日为开展资源调查及申报世界遗产正式文本撰写阶段;2016年2月25日至2016年8月30日为综合整治阶段,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4月15日为迎检阶段。
  2016年1月,青海可可西里终于拿到了代表中国申报世遗的资格。
  2017年2月,青海申遗代表团由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姚宽一率领,访问瑞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总部和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协调可可西里申报世界遗产相关工作,报送青海可可西里遗产提名地补充材料,沟通、解释答复有关问题,拜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遗产项目负责人和专家,了解世界自然遗产表决列入程序和申遗的最新动态。
可可西里风光
15#
 一眼 发表于: 2017-7-4 16:08:00|只看该作者

青海可可西里申遗结果将于7月7日至9日公布

源自:青海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我省可可西里申遗结果将于7月7日至9日公布

  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根据遗产大会议程,青海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将会在7月7日至9日公布结果。如果通过表决,可可西里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将结束我省无世界遗产的历史。
  据悉,我省组成两个代表团赴波兰参加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参加青海可可西里遗产提名地项目表决活动,对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团代表可能关注的问题进行答复和陈述等。根据遗产大会议程获悉,7月4日世界遗产大会开幕,7月6日进行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综述,7月7日~9日中国申报项目(可可西里、鼓浪屿)介绍,7月10日开展2017年世界遗产审议情况与热点追踪,7月13日进行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等文件的更新等。
  中国此前的自然遗产很多都是“迷你型”的,如今,我省可可西里申遗,核心区+缓冲区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将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这也将是中国最难进入核心区的世界遗产,政府已经严格限制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行为。可以说,可可西里申遗的根本是为了保护。
  目前,中国共拥有50项世界遗产,位居世界第二,意大利以51项世界遗产排名第一,尽管两国今年都申报了两处遗产地,但意大利只有一处遗产地获得权威机构的推荐,因此,世界遗产大会后中国和意大利有可能以52项世界遗产并列成为遗产地最多的国家。(邢曼玉)
源自:青海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0:51,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