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44524|回复: 11
 蜀猴 发表于: 2015-10-30 07:53:0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各地方言] 博导绘四川方言语音地图 称20年后地道成都话将消失

 [复制链接]
源自:华西都市报
DR7I-fxkhcfq0971343.jpg
  广元旺苍方言调查。
4H1t-fxkhcfn4194817.jpg
  周及徐的学生到乡下作方言调查。
Uthu-fxkhcfq0971347.jpg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专业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及徐和他的方言调查工具“电子声门仪”。

方言孤岛
  南充属于湖广方言区,在南充发现南路话,相当于在稻田里发现了一块麦田。这在语言学上称为“方言孤岛”。

南充方言调查:有人讲“南路话”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307,是语音实验室。一排排电脑,连着语音数据库,每个显示器旁边,都有一个耳机。平常,周及徐带的博士、硕士,就在这里研究语音图谱、方言发音……
  中午12点,周及徐电话响了,是研二的李敏打来的。
  “周老师,下午的语言学沙龙我不参加了,我在南充做调查。”
  “那边调查怎么样啊?”“已经调查了三个方言点了,发音很理想,录音也很清楚。”李敏突然提高声音,“在龙蟠镇的大通,发现了南路话!”
  周及徐介绍,沿着岷江,从都江堰开始,一直往下到乐山宜宾,整个岷江行程一个“L”型。在岷江以西以南,语音属于南路话,比如乐山、夹江、崇州、大邑、温江。而以东、以北,则属于湖广话,比如重庆、成都、南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0-30 07:53:01|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李敏有些兴奋,但周及徐却并不感到意外。在此前的调查中,一些湖广方言片区,也发现有人讲南路话。
  “那你继续调查嘛,回来后我们再来跟其他南路话进行比较、校听,如果确证了,我们的方言地图上,又可以增加一个南路话的方言点。”周及徐告诉李敏。
  李敏是上周从成都出发的。此前,周及徐给李敏安排了调查任务,本来是安排了两个人,但另一个同学有事情,所以李敏一个人去了。更早的时候,周及徐跟李敏规划了调查区域,把这次方言调查的点选在南充的蟠龙镇,8年来,四川的方言调查已经进行得差不多,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区域没有调查。
  选好方言点后,李敏通过学校的同学,联系了当地的语音发音人。选取发音人,几个条件,首先是要受教育程度不能太高,然后是土生土长的人,年龄在70岁以上的,口齿清楚,必须是男性。“女性的语言适应能力太强了,容易被其他方言影响。”
  选好了发音人后,李敏从学校开了介绍信,就直奔南充去了。李敏随身带着电脑和录音设备,以及一本录音文本。在发音人前,她摆好电脑和录音设备,拿出录音文本,让发音人对着话筒念。录音文本一共3500个字。这套录音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录音软件也非常先进,发音人念了发音后,软件自动把这个字截取下来,形成单独的一个字的发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0-30 07:53:01|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地图
  目前,周及徐的课题组,已经采集了整个四川140多个方言片区。在采录的同时,课题组也制作了四川方言 地 图,目前,地图已经接近完成。

建语音数据库 完整描绘四川方言
  周及徐为四川方言语音建数据库,已经进行了8年。
  1998年,周及徐在川大开始读博士,200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上海博士后工作站。从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做了一年的访问学者。
  在上海博士后工作站,周及徐师从潘悟云。最开始都是做文献,做上古音方面研究,偏重音韵学。这天,潘悟云告诉他,现在研究方言语音,完整描写方言语音体系的比较少,语言变化很快,这些工作需要人去做,其他一些省已经有人开始做了,但四川还没有人去做。潘悟云的这番话,奠定了周及徐四川方言语音研究的方向。
  2007年,周及徐进入川师大,随后开始了对四川方言的语音建立数据库和研究。
  那年暑假,他背着一台电脑,独自跑到雅安,在名山、汉源等区县转了好大一圈。因为修水库,汉源老城几乎成了空城。好不容易找到一位老乡,攀谈分析后,周及徐发现这个老乡是理想的发音对象,于是赶紧采集了录音。
  去年,再去汉源,原来采录老乡的地方,已经成了一片空阔的水域。“如果不去采集发音,人们搬迁融合,方言就消失了。”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0-30 07:53:01|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一年的工作,周及徐发表了一些论文,随后成功申请到国家课题。申请到国家课题后,研究进行得非常顺利。有了课题这个平台,其他很多学校的老师也加入进来,自己带的很多学生都加入进来。
  周及徐给课题组的成员进行培训,从音韵学等专业的角度,让大家认知四川方言体系,辨别发音人的发音是不是纯粹的当地土音,以及整个工作流程,每个人熟练掌握。然后,大家就分头做田野调查,到各个县的方言点采录方言语音。每个县都必须有采录,有些县方言复杂,还得采录几个点。
  整个采录工作非常严谨,如果发现不合格,还要重新采录。回来整理后,交给周及徐反复校听、修改、沟通,定下来后,形成数据库。按照音系规律,把发音切分开归纳好,做成音档数据库。“我们采集的语音,不能只光听就行了,要做到能够进行语音图谱分析,要想到几十年以后或者更多的人要来做分析,可以用这个做标本。”
  目前,140多方言的语音数据库,保存在语音实验室电脑里。等四川整个方言体系调查完了后,将用这个数据库写书出版,成为纸质的和光盘。
  在采录的同时,课题组也制作了四川方言地图,目前,地图已经接近完成。
  “很多人只是把我们的工作作为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其实方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做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周及徐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0-30 07:53:01|显示全部楼层
方言危机
  这些年,周及徐也感到了紧迫。如果现在不记录,再过二十年,讲纯正四川方言的老人都去世了,地道的成都话都找不到了。

讲四川方言的人多,但未来也不容乐观
  实际上,关于四川方言语音的调查,历史上有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1945年前后。当时大批语言学大腕随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搬来四川,在宜宾李庄驻扎。他们就在四川做了第一次这个调查,但是当时调查有局限,学生来代表家乡发音,学生出来后,发音有很多偏差,而且当时没有录音。上世纪80年代,台湾把它整理出版了,大概1000多页。
  第二次调查是在大跃进时期。1956年组织的全国方言调查,是由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还有西南师范大学联合调查的,1960年做了总结,发表在四川大学一个学报上。出的书只有大概100页的样子。此后,就没有再做过大规模的方言调查。
  时隔五十多年后,当周及徐再次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第三次调查时,很多讲地道四川方言的老人却正在渐渐减少。
  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黄尚军介绍,全世界讲得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而汉语里讲四川话的人最多,但四川方言仍然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黄尚军介绍,很多大学生,刚刚进校时一口方言,后来觉得土,不好意思讲,几个月后都一口成都话了。结婚生孩子后,也不注重娃娃学普通话。“我觉得不准娃娃说四川方言不对,俗话说‘二天变鬼都找不到地方领钱了’。”
  在四川方言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词汇消失了。黄尚军曾写了一篇论文,就是关于近百年来四川方言词汇的演变。
  对于黄尚军的感受,周及徐也有同感,现在幼儿园都讲普通话,“十几二十年后,他们长大了,就再也不会讲标准成都话了。”这些几百上千年形成的四川方言,一旦消失就找不回来了。周及徐认为,方言演变是经济文化在推动,是大趋势,阻止不了,几千年来人类语言一直在变化,所以只能保存。现在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国外的语言学家也在做这个事情。
  这些年,周及徐也感到了紧迫。如果现在不记录,再过二十年,讲纯正四川方言的老人都去世了,地道的成都话都找不到了。所以,周及徐鼓励学生讲方言,“如果你连自己的方言都不会去分析,只会说普通话,那你的音韵学就没学好。”
  周及徐说,采录工作虽然为了学术研究,但也是为了给四川人留住文化的根。四川方言怎么形成的?成都温江为何讲话不一样?你的老家处在方言地图什么位置?请关注本报系列报道。华西都市报记者 苟明 ◎摄影:吴小川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1-2 08:22:00|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话并非古蜀方言 而是湖广话

源自:华西都市报
8eoe-fxkhcfn4262564.jpg
  10月28日,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及徐用他的“电子声门仪”记录方言语音。
8v9w-fxkhcfn4262566.jpg
  10月28日,四川师范大学,周及徐给硕士生上课。
kE8s-fxkhcfq1038021.jpg
  制图杨仕成
GLHv-fxkhqea2933476.jpg
  周及徐(左)到广元朝天区做方言调查。

  再过20年,地道的成都话很难听到;四川方言正面临危机。”语言学者的观点经华西都市报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关注。过几天,四川省语言学会第18届年会就要召开了。作为四川省语言学会理事,黄尚军教授专门提供了一篇论文,论述近百年来四川方言词汇的演变。
  在这篇论文里,黄教授专门提到了四川方言里一些词语的来源,以及词语的变迁。前些日子,四川师范大学的语言学家周及徐也详细介绍了四川方言的由来与变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1-2 08:22:00|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方言如何演变而来?
曾是“南路话”的天下

  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改变
  目前的四川方言,不是古蜀人的方言。在明代之前,经过历代移民融合,四川本土方言逐渐形成。当时整个四川,讲话就跟现在的温江崇州口音一样。这种方言,语言学家称南路话。
  明末,张献忠入川,连年战乱滥杀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空洞。清初,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行动:“湖广(清时湖南湖北为湖广行省)填四川”,很多人从湖南湖北迁徙到四川。
  湖广人覆盖了四川大部分地区,于是形成了另一种四川方言:湖广话。
  周及徐系统研究了川渝两地的四川方言。他认为,四川话分两个大类:湖广话和南路话。此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四川方言是历史上的四川本地话演变而成,但实际上,四川方言不是连续的,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被明末的战争切断了。湖广填四川后,湖广话覆盖了四川话,但并没有完全替换。
  以岷江为界。岷江以东以北,湖南湖北移民先覆盖了重庆,然后继续朝西,最终到达成都。这些移民分布在重庆、南充、成都以及成都的东北,他们形成的四川方言就叫湖广话。
  而由于岷江的阻隔,岷江以西以南,张献忠带来的战争破坏小一些,移民少,明代以前存在的四川方言得以保存。比如大邑、邛崃、温江、乐山,沿江自贡到宜宾、泸州,这一片的人,讲四川方言,称为南路话。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1-2 08:22:00|显示全部楼层
  周及徐研究认为,重庆是最地道的湖广话,成都还受到一些南路话的影响。
  最近几年,他在进行语音调查中,在川东川北等湖广话地区,发现有些乡村讲南路话。这些南路话,是因为当年张献忠屠川时,因山区交通不方便,人们得以幸存,于是方言也得以保留,成为了“方言岛”。周及徐还发现,虽然现在遂宁人讲的是湖广话,但遂宁人李实写遂宁方言的《蜀语》里的方言,实际上就是南路话。《蜀语》是在张献忠屠川前写成的,所以,更印证了他的观点:张献忠屠川前,四川话是南路话的天下。

成都地区的方言也不一样
不买说“波买”,骨头说“锅头”
温江话与成都话为何不同?

  有一个现象让成都人费解:成都往西,仅仅相隔20公里的温江崇州以及更远一点的大邑邛崃,虽然都属于成都,但他们的方言却不一样,而往东往北几百公里,说话都是一样。周及徐解释,因为清初的移民向西,最后到达的地点是成都,所以成都人说的是湖广话,而成都再往温江以西,因为有金马河阻隔,张献忠的大屠杀未及于此,只派了官员和小部队前去占领,后来也就没有移民覆盖,所以方言全都是明代以前形成的南路话。
  周及徐老家在崇州。小时候受成都话和崇州话两种方言的熏陶,他对成都话和崇州话的差异,感受颇为深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1-2 08:22:00|显示全部楼层
  崇州温江邛崃乐山宜宾说的话,之所以叫南路话,是因为这些居民过去被叫做南路人。因为他们居于岷江以南,沿着岷江水路出川。
  “旧时,成都人是有些歧视南路人的。”周及徐说。那时候,成都人觉得南路人奇怪,不光语言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路人比如温江崇州人进城,一般就是卖农产品这些东西。所以,大家就觉得南路话很土气,笑他们口音不正,“买不买?不(波)买。骨头说锅头。”
  这一点,跟北京人笑看唐山话一样,不少人觉得唐山话就是河北农村话。
  “我们四川也一样,为了显得洋气,就说成都话,一说土话,就说南路话。这是典型的方言歧视。”周及徐说。
  同地不同音的现象,在四川方言里还有很多。
  都江堰的青城大桥,桥两头的人说话不一样。河东说两口子,河西说两把手,这头说太阳月亮,那头说“月(哟)亮光”,“太阳ber”。彭州有个三界镇,在广汉什邡交界的地方。15年前,黄尚军在这里发现,一个院子里,住三个县的人,说话都不一样:比如吃饭,彭州人说“车饭”,广汉人叫“词饭”。调查发现,因为五十年代公社化,当地是个河滩地,两个县不同的人在这里分别修了房子,就成了一个院子。
 楼主|蜀猴 发表于: 2015-11-2 08:22:00|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方言那些事

语言学者认为:四川话“瓜娃子”来源于《西游记》
  四川方言是方言宝库。当年投票选择普通话的基础语言,四川话仅仅差一票,就成了普通话。
  黄尚军介绍,按照目前学术界的通行说法,全国有七大方言(有的说十大方言),四川就占了四大方言:官话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分布在金堂竹篙、达州一带,客家方言分布在龙泉洛带这些地方,闽方言还在寻找,但现在还没找到成型的。“有些地方把奶奶叫‘马马’,我们估计就是闽方言。”
  所以四川方言很接地气,俗。黄尚军说,四川方言的特色就是融合,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只要适合,就能在这里生根,比如“瓜娃子”这个词,就是从西游记里来的。
  去年,在川师《巴蜀移民文化研究》的期末考试上,学生们就遇到了这个题:瓜娃子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考到了很多学生。
  据黄尚军考证,瓜娃子一词,来源于西游记。《西游记》十一回记载了唐太宗因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王,被其索命,魂游地府,后被放回,欲觅人到地府送瓜答谢。而均州人刘全,家有万贯财产。一日,其妻李氏在家门口拔金钗送给化缘的和尚。刘全回家得知后,骂她不遵妇道。李氏气不过,自缢而死。刘全因思念妻子,情愿以死到地府进瓜。
  这个故事在四川广为流传,故四川人称“傻”为“刘”,把“傻瓜”称为“刘全进”。后来,慢慢有了“瓜娃子”一词。
  不过,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瓜娃子”来源于《西游记》一说,论据并不充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21:22,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