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8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少数民族查干湖乡村旅游市场培育的启示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朱兴涛
在查干湖冰面上,工人将刚打捞上来的大鱼装上货车。张楠摄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渔业资源丰富。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如今,依湖而生的渔民们坚持用传统工具和方式捕鱼,查干湖冬捕作为“吉林八景之一”,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查干湖考察生态保护情况时强调,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生态保护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今天的查干湖,已经成为吉林省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旅游胜地。查干湖冬捕这一民俗资源的开发,为乡村旅游资源有效转化、乡村旅游市场培育提供了样板和思路。
  重塑集体记忆
  查干湖自古以来水草丰茂,渔业资源丰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天气干旱、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查干湖面积从过去的几百平方公里锐减到几十平方公里。为了恢复生态,前郭县作出“引松入查”的重要决策,此后又实施保护性捕捞,“投放鱼苗,封湖三年”,以恢复查干湖渔业资源。查干湖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查干湖人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丰水期查干湖总面积恢复到约500平方公里。
  为提高生态、绿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充分展现以查干湖旅游为核心的前郭县旅游形象,前郭县委、县政府决定自2002年开始举办“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通过深入挖掘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和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内涵,开发民俗旅游产品,打造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于一体的旅游盛会。查干湖渔场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领渔场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一年一度的“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查干湖人开启了集体记忆的重塑历程:唤醒历史记忆,发掘辽代“春捺钵”文化,阐释查干湖冬捕的历史意义;唤醒社会记忆,开展查干湖冬捕文化宣传;唤醒集体记忆,通过“祭湖醒网”仪式强化对查干湖冬捕形象的塑造,提高市场认可度。
  历史记忆是由集体记忆逐渐演变而来的,是人们通过文本、图像等媒介获得和保存的关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它既是对过去的展示,也是对历史的重塑。在查干湖地区,人们重点挖掘了“春捺钵”“头鱼”等历史文化资源。据史料记载,“春捺钵”是辽代查干湖冬季较大规模的冰下捕鱼活动,“头鱼”概念最早出现在辽代“春捺钵”设置的“鱼头宴”。因此,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展了欣赏旅游情境剧“春捺钵”、参与“春捺钵”体验游等活动,将查干湖冬捕“源于史前,盛于辽金”的历史记忆展现出来;把“头鱼”拍卖作为重头戏,赋予其吉祥、幸福、好运等意义。
  借助查干湖冬捕的文化书写与媒体宣传,促进社会记忆觉醒,是查干湖渔场记忆重塑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民俗学专家对查干湖冬捕的历史进行挖掘整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宣传重点,彰显着冬捕活动的传统特色。
  节日和仪式是集体记忆重要的建构方式。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的场地上,装饰着敖包、经幡与苏鲁德等文化符号,有助于从空间上形塑“公共记忆”。开幕式重头戏“祭湖醒网”仪式,包括取圣火、火神舞、查玛舞等环节,民族特色、地域特色鲜明,有助于实现文化共享。
  可以说,对查干湖集体记忆重塑的过程,也是传承弘扬查干湖冬捕文化的过程,有效促进了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查干湖实践经验与启示
  注重乡村旅游市场培育的系统性。乡村旅游市场的培育与开发是一个涉及多阶段、多因素、多部门的系统性工程。2001年,查干湖乡村旅游市场培育被纳入前郭县“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当地制定了查干湖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暨中心区控制性规划、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查干湖乡村旅游市场培育过程中,既发挥了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也注重企业的市场作用;既发挥了社会组织的带动作用,又彰显了农民的参与功能;既发挥了媒体的宣传功能,又兼顾了游客的体验。查干湖冬捕节期间,成立综合协调、市场营销、安全保卫等13个工作组,涉及30余个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完善了联动机制,实现系统性整合。
  明确乡村旅游市场培育的主体性。乡村旅游的培育与开发需要明确参与者及其责任,尤其需要强化农民的主体性。要让农民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基因传承主体、乡村旅游开发的参与主体和受益主体,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明确乡村旅游市场培育的目标性。要重视培育目标的多重性,既在宏观层面发挥增强“五个认同”等作用,又在微观层面提高人们的认识、带动地方发展。要重视培育目标的渐进性,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
  总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整理传统乡村的变迁发展历史,系统梳理以历史记载、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为主要载体的地方集体记忆,重新发现、审视和激活传统乡村的多元价值,提升各族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动员和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合理重构乡村集体记忆,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乡村振兴文化软实力和内源式发展动力。

@ 联系方式
  朱兴涛,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刘晓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机理及政策优化研究”(项目号19CSH032)阶段性成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5:48,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