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国人民大学
原文标题:“耘”耕不辍、一生求索!他这样镌刻“党员”风采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党史」出品
 编者按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
循火红足迹,览峥嵘岁月
百年沧桑岁月
多少志士竭智尽忠
甘于奉献,无问西东
默默守护,争做先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传承者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教授冯乐耘
去探寻一名共产党员的成长印记
★ 人物介绍
他曾是一名共产党交通员
在敌人的封锁中
护送地下党员撤退到解放区
为革命保存了力量
他曾是一名教师
是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学的创建人之一
也是这门档案学分支学科的带头人
他是一名手工匠人
他的《鲁班暗榫造型》
被列入北京市昌平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使得榫卯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焕发生机
他就是中国现代档案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
冯乐耘
 青年入党初心不改
1928年,冯乐耘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加入共产党后,冯乐耘立刻接受了建立地下交通线,护送南京地下工作者撤退到苏北解放区的任务,刚刚20岁的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交通员。


 “
我们每一次进入解放区之前,总是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南摆渡封锁线。我们通过这里的时候,遇到敌人的盘问,同时我就主动地上前,我就跟他讲,我说我们是邵伯镇某某布店的学徒,我打扮成学徒的样子,我送我们的老板的姑娘,两个女孩子,老板的姑娘回去过年,说完以后,他一举手我们就通过了。从1948年12月21日开始当交通员,一直到1949年三月下旬,总共三个月将近一百天的时间,往返封锁线7次,我总共撤退了4批13位(地下工作者)。一百天在人的生命中是短暂的,但对我来说当交通员一百天,我终生难忘。
”

 学习任教不解之缘
1952年冯乐耘被选送到
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档案班学习
195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冯乐耘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
推动了档案保护技术学科的发展
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退休以后,冯乐耘因为兴趣开始不断研究暗榫技术,掌握了“鲁班暗榫动物造型”这一传统技艺。2011年,冯乐耘被评为昌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班暗榫动物造型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之中。


 “
交通工作对我来说是新工作,后来我学习保护技术也是一门新的东西,我搞这个也是个新的,我也是个外行,但是是兴趣。搞这些东西,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搞,根据实际情况,求是的“是”是什么,国家利益、党的利益,要把这些放在前面。
”
非遗守望醒狮献礼
从交通员、教师到手艺人,这是冯乐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历程。耄耋之年仍然怀着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冯乐耘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一生,无私奉献。
 面对青年一代,冯老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讲述,希望将这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生生不息。
 “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的一百周年,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就来之不易,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其中有大量的无名英雄,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为名,不为利,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要捍卫无数英雄奋斗和牺牲取得的成果。我们要集中全力应对当前国内外的许多矛盾和挑战。我相信我们在具有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取得未来更加辉煌的成就。
今年是我们党的一百周年生日,我准备了一个礼物以表心意。我有一个作品叫“暗榫雄狮”。我准备做出14个雄狮,寓意14亿人民,其中有一个大个儿的雄狮,意思是在党的领导下。整个主题是:“醒狮,站起来了!”这就是我的献礼。
”
小小榫卯,连起家国同心
件件木雕,刻出拳拳真情
从战火纷争到社会建设
他们始终坚守在岗位
将传统技艺薪火相传
雄狮屹立,无数子民齐奋进
百岁华诞,亿万儿女同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