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16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探讨研究清代四川的篆刻与印人

 [复制链接]
源自:四川新闻网  : 唐林
  (清)刘家谟《汉印临存》
http://www.phoer.net 1 h& u/ U  X/ j+ u$ F( C8 L) F  清代篆刻艺术获得长足进步。篆刻艺术的社会化,扩大了印人队伍,发展了刻印流派。文人书画家的参与,金石考据学的发明,增多了印学著述,强化了篆刻艺术的传统根基,凡此种种,造成了篆刻艺术的蓬勃发展展和多姿多彩,使之成为中国治印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http://www.phoer.net ! |  _# [2 f# O  清代篆刻艺术的发展分为清代初期(顺治一雍正)、中期(乾隆一嘉庆)、晚期(道光一宣统)三个时期。初期著名的篆刻家有程邃、林皋,中期有高凤翰、丁敬、邓石如、吴熙载等人,这是又一次高潮。晚清是篆刻艺术高度发展繁荣的时期,不仅为印坛贡献了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三位大师级人物,而且还有徐三庚、胡鑺。叶为铭撰成《再续印人传》,后将《印人传》、《续印人传》摘录和《再续印人传》合并编为《广印人传》四册十七卷。
http://www.phoer.net . F% }: }" c, j  在四川,与人文其他领域一样,篆刻艺术在清代中期之前犹如死水一潭。清同治朝始,在外力的推动之下,篆刻艺术才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有实力的篆刻家,形成了四川篆刻艺术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在这一次高潮中,四川印人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当然,就整体实力而言,四川与浙、苏、皖、闽等篆刻大省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印人学养、流派交融、印学研究、印学教育等四个方面(参见《四川美术史》下册)。
http://www.phoer.net 8 [' d7 F+ @: U3 `# x& q& P  四川篆刻,虽不及江浙之盛,然代不乏人,近代以来,且有杰出之士。0 H( E7 t" r  C! p/ n2 z1 j5 Z http://www.phoer.net
  一、沈中. N! c. H8 S$ t" P6 }0 y http://www.phoer.net
  沈中(1873~1943),字靖卿。浙江人。流寓于川,遂定居成都。沈氏性孤僻,不求仕进,终生贫穷。书工篆隶,画工山水,擅篆刻,以授馆、刻印、卖字为生。西湖博览会,品其奏刀,推为第一。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其所收藏之金石书画,精者甚多,卒因贫困而为人所夺。《锦里篆刻征存》选入印二十七方。蜀中篆刻家、著名诗人、书法家林思进盛赞沈氏。
http://www.phoer.net ( d% V" i8 M0 C7 }4 {  二、邱春荪
http://www.phoer.net : P7 L* ~: @! A4 E' M; ]  邱春荪(活动于清光绪年间),名东霖。四川郫县人。少年时随父宦游闽中,受业于赵之谦,后还蜀作幕授馆。善书法,工铁笔。邱治印宗秦汉,工稳典雅。成都鉴赏印章,大多出其手作。光绪九年(1883)刻“大兴傅械”白文印。在西蜀,邱以印艺称誉于时。由于邱氏系在闽成材之印人,故他也列入福建印人。《锦里篆刻征存》选入印四方。
http://www.phoer.net 8 i+ o/ D- x0 X  三、盛光伟7 P/ ?7 c0 K' M* c( X8 G. t# \ http://www.phoer.net
  盛光伟(1872~1951),字树人,号壶道人,晚号壶叟、老壶,室名心香室、待归草堂。祖籍浙江秀水,因祖父蜀地为官而生于四川。其父为盛樾。光绪末年知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辛亥革命后,以遗民自居,隐居不仕,赖卖字、刻印自给。
http://www.phoer.net - c% A. X( P- x( V( F& x  盛代以篆刻名世,当时蜀中各界名流所用印章,多请他刊治,印谱中常见赵熙、向楚、任鸿隽等。其治印,朱文师秦玺,白文法汉铸,由己书出,自立门户。尝取钟鼎、砖瓦之奇文古字人印,饶有异趣,不堕怪诞。亦尝试用隶、楷二体人印,不乏成功之例。线条起止转承,尽显笔墨韵致。擅作肖形印,辅以干支,形简神完,为近世印人难及。印作汇集辑为《心香室印存》/ w) N6 [! d' O/ w8 Y, q, P http://www.phoer.net
  《印草》。光绪三十年(1904)尚辑有《退补斋印谱》三册。赵熙曾将他比作清代篆刻大家,赫赫有名的西冷八家之一的陈鸿寿。《锦里篆刻征存》选入印二方。
http://www.phoer.net 8 o4 a+ i; ~5 `9 z- V) i  盛光伟是清末民初颇负盛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和古琴家,其书法篆刻艺术直到现在仍有较大影响。
http://www.phoer.net ) c" V- m, X- b. V  四、杨燮
http://www.phoer.net + ~8 |$ g5 o4 [% V* D  杨燮(活动于乾隆、道光年间),字对山,号六对山人。四川成都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曾官县教谕。著有《树茶轩存稿》。诗人,写有锦城竹枝诗百首。精治印,有《对山印稿》传世。按《对山印稿》杨振纲序,此印稿辑成于道光己丑年(1829)。- D; P8 ?, [, m8 v/ j http://www.phoer.net
  清代文人以杂体篆印进行创作,诸体最为完备的,当属杨燮《对山印稿》。《对山印稿》八册,录印合计447方,其中除两册系摹钟鼎款识印109方以外,其余全是杨燮自己创作的印章。这些印章收入了完整的三十二篆体,三十二体以外,还有虚线、曲线、双钩等篆体,《对山印稿》从而成为清文人辑刻杂体篆最为完备的一部印谱。
http://www.phoer.net 1 T2 @& h5 P8 {/ W. Q* C5 X" Q8 @  杨燮对杂体篆还有创新。他的印稿“柤稼口三干岁作花九千岁作实长九尺剖之如凝蜜”,这种篆体部分采用了鹄头篆的鸟首,但是他的创意在于,两笔之间以细丝牵连,使篆书有了行书的意味,但是又不同于赵宦光那种支离率意的“草篆”,杨燮的“行篆”(姑且这样称呼)具有强烈的装饰美感,其中尤为出色的是,两笔之间的牵丝并非随意与其他篆体搭配,而是仅用于鹄头篆,鸟首的尖头与牵丝浑然一体.搭配得极为完美。- w# Y9 o; g7 l9 O0 b! T http://www.phoer.net
  现存的道光年间钤印本《对山印稿》为清代四川雕印书坊嗜抄书斋刊印,经营者杨氏。
http://www.phoer.net , m: G. g' A9 a! m  五、刘家谟
http://www.phoer.net " J6 T- j7 V) Q1 o9 s  刘家谟(活动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字纪三,四川万县人。同治六年(1867)丁卯科解元。家谟通经史百家,名闻川东。历主讲万县万川书院、云阳飞凤书院、夔府文峰书院和莲峰书院。循循善诱,门下出人才甚多。
http://www.phoer.net $ S  k  r# \  t& C9 o7 t4 ~2 e  刘氏擅书,先临王羲之,继习北碑,终以颜字著;能画,写兰竹奔放自如。刘氏尤精金石篆刻,曾就地采集长滩井石,摹刻汉印数百方。晚年致力于刻印,取法秦汉,印文古雅,线条雄健,刀工精细。同治十三年(1874)成《汉印临存》四卷,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上海出版,现存。晚年为县人摹汉印一百多方,古雅雄仆,受到尚书李文田的赞赏& S3 x  `& y) I8 f8 i http://www.phoer.net
  六、竹禅* C, P2 O% j8 L' o! t http://www.phoer.net
  竹禅(生平事迹见“人物画”),除了书画,还有深厚的印学功底。他的治印作品不拘一格,风采万象,刀刀皆得意之妙笔,笔笔均信手而拈来。时人评其画曰“体格高强”,或曰“别有一派”。他篆刻了“王子出家”(王氏之子出家)、“削发报国”(于报国寺削发为僧)两方印章,伴随一生。0 l1 J- Z. @( k( a9 J2 D2 _ http://www.phoer.net
  竹禅印谱现留有《游戏三昧》一套传世。四冊,皆系竹禅辑自刻印成。黑粗细格,首册录《朱子家训》文印,40页;二册录《般若心经》文印,38页;三册录《福寿图章》,37页;四册录《阴骘文》印,40页。其每页钤一印,下注释文,总计156印。5 }7 \( ~; y% G& {3 F5 {: p9 w3 Q http://www.phoer.net
  五台山显通寺还藏竹禅金石篆刻《心经》一卷,四副,每幅用印四块,共16块,篆刻刀法纯熟,字体古朴典雅。九华山藏有竹禅图章册页一匣,每页篆刻印模10枚,计印章共120枚。
http://www.phoer.net # k) [2 J% W" ~) p/ x2 X  七、其他$ t* O8 t+ i' o8 r; n/ Q; Y* _" ] http://www.phoer.net
  (一)本土者
http://www.phoer.net 2 I" G* K- ~; C  z' V, X# C  王瓘(生平事迹见《四川美术史》下册“清晚期书家”),精治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辑有《赏古斋秦汉印存》集古印谱,四册,共辑录古印324方。; k# X- K) ^9 c. H* a# C$ R* d" B http://www.phoer.net
  陈大科(生卒不详),清四川灌县(今都江堰市)人。曾官陕西白河县丞。多才艺,工诗能书,尤善治印。《锦里篆刻征存》选入印七方。
http://www.phoer.net : _, w4 G. f5 k5 Z- v, ?  颜楷(生平事迹见“晚清书家”)喜金石文字之学,治印师法秦汉,故其印作颇具汉印风格。《锦里篆刻征存》选入印一方。; n0 [9 D; S/ B; R6 e& ` http://www.phoer.net
  顾印愚(生平事迹见“清晚期书家”),书法名家,兼擅篆刻,乔大壮、颜楷曾从其学治印。
http://www.phoer.net ( R5 ~" }' l1 m. n& T  张叔玉(1862~1928),名瑶,字叔玛、叔玉,号蜀子,晚号蜀翁、蜀江老渔等。四川江油人。师从书法、篆刻家沈石屏(用熙)习书法、篆刻,遂为邓石如之再传弟子。后回川,潜心书法及甲骨文、金文研究。擅长书法,真、草、隶、篆书法无一不精。北京、上海和日本,多见其手迹。0 X; K/ E! L( c7 v9 z http://www.phoer.net
  刘敦山(活动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号樗北叟。四川万县人。刘氏精诗书画印,与同时之刘家谟,称“万县二刘。画有《绘事管见》,印有《汉印临存》,为一时艺术俊杰。今万县存有刘家谟所刻《汉印临存》的原石。4 v# Y% M* X- O. x* o http://www.phoer.net
  江造舟(生卒不详),清人。字仲桨,号澹寻居士。四川新都人。江氏工篆刻,有《印归》二卷。
http://www.phoer.net 2 e# G$ w% y5 h, ?1 m  张凤藻(生卒不详),清人,字镜艺,四川巴县人。工书画,擅篆刻。有《金石广韵府》传世,系嘉庆、道光年间线装本。) X3 a  K1 W9 J  N http://www.phoer.net
  陈定波(1848~?),名京永,字廷清,四川壁山(今属重庆)人,光绪三十四年(1808)曾在贵州为官。工篆刻,其作品参加清光绪年间上海金石展览会,被评为第七名,是重庆第一个有作品参加外地举办篆刻展览的作者,壁山文化局藏有其作品四方。
http://www.phoer.net 4 W7 t' M5 @# g' m+ e0 ]3 Q  罗惟善(1586~1667),字友兰,号四乐、淑士。四川西昌人。清初著名书法家。书工隶。擅篆刻。- g- W$ N* h) b' b) ^, l# {. h http://www.phoer.net
  金之祥(活动于清同、光年间),绵州(今绵阳市)人。擅篆刻,有《啸石印谱》三卷传世。2 |2 ]: z& m) e4 [  l6 r http://www.phoer.net
  (二)入蜀宦蜀者
http://www.phoer.net   w: E  o# f) a  董洵(1740~1812),字企泉,号小池,又号念巢,浙江山阴人。清代篆刻艺术家。曾任四川保县主簿,很有政声,后罢官,携琴棋书画,遍游蜀中名山大川,自此诗画的意境更高。他久居四川与京师,在清代中后期的浙、皖两大派之外,他是曾被视为徽派成员的“巴、胡、董、王”四家中的一家,代表了浙、皖两派之外另一种取法汉印的风格。上海博物馆藏、朵云轩等藏有其作品。他是《中国美术史》清代部分介绍的唯一一位在曾在四川作官的篆刻家。不过,他何时来四川,又什么时候离开等,查无史料。著有《多野斋印说》
http://www.phoer.net + w! e% e% ~% T4 M! A  荣叙(活动于清成丰至民国初年),姓那木都鲁,字秀贞。满族,正白旗。吉林珲春人。因其父承安宦于蜀,荣叙幼即与其兄端秀(参见“人物画”)流寓成都。擅篆刻,艺术精湛,深得当时西蜀名流鉴赏。《锦里篆刻征存》选入印二方。
http://www.phoer.net * }- N. j% v! e' l: q5 W  章仪庆(1861~?),字琴生,浙江会稽人,光绪二十八(1902)宦蜀,先后作资州行营总理文案、剑州(今剑阁)知州、南部知县等。有篆刻《青简赤文》(易忠籙辑拓)。《锦里篆刻征存》选入印八方。' Q! A$ J* l  B: y- \  D) U http://www.phoer.net
  姚觐元(活动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字彦侍,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人。道光十三年(1833)中举人。后来川,任川东兵备道道守,驻巴县县城。他是文字学家姚文田之孙,幼承其祖父之家学,好博览古籍。著有《清代禁书总目四种》,开禁书书目补撰先河。工篆刻,尝编纂《三十五举校勘记》、《汉印偶存》(清同治年间线装钤印本),重刻桂馥的《缪篆分韵》,好金石,著《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二卷,尝欲遍拓四川金石,编纂《四川金石记》。传世作品有光绪元年(1875)长江涪陵白鹤梁石刻姚觐元篆书题记。
http://www.phoer.net " U9 h2 l. G# Z  李祖章(1863~1929),字甫青。湖南新化人。贵州镇远知府、贵阳知府等。清同治、光绪年间流寓绵州(今绵阳市)至卒。喜金石,擅篆刻,有《莆园印存》二卷、《漱石山房印存》二卷传世。今存有其印。; {7 R5 S  p7 L  O1 _! U8 | http://www.phoer.net
  盛樾(1839~1914),字西棠。浙江嘉兴人。盛光伟之父。清同治、光绪年间官四川荣昌、合江等县,政有循声。盛氏工书法,擅篆刻。有书法《孙文定公南游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传世。
http://www.phoer.net 2 S. @  r+ ]# |$ J, }; v  沈贤修(生平事迹见“人物画”)著有《沈贤修印谱》。《锦里篆刻征存》选入印二方。
http://www.phoer.net 5 \& O+ j: B* q$ Z/ l; V( d  俞昌言(生平事迹见“清晚期书家”),有《铁箫印谱》。
http://www.phoer.net / D- J' C4 I; }2 |1 e8 }, }0 O  虽然四川清代篆刻家较多,但没有产生一位大名家,举例来讲,《中国美术全集》的“玺印篆刻”一书就没有收入四川篆刻家(注:有董洵一人列入,但他只是在宦蜀,且时间不长)。随着海内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传统的篆刻艺术已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一种艺术。这是四川书界应该给予重视的。4 p# k+ d  |2 z http://www.phoer.net
  本文摘自《四川美术史》(下册.元明清卷,巴蜀书社2020年,771~778页)。
http://www.phoer.net 9 G5 [/ n5 g9 `; g$ \9 a+ L' W% B% g
  唐林 美术史学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四川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四川非遗协会专家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个人独著《四川美术史》上、中、下三册(共320万字),为北大、清华、人大、南大、川大和国图、首馆、上馆、川图等众多著名大学和省市的图书馆馆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八神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八神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八神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服务业成为引资“主引擎” 创新,正在引领乡村振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5 23:24,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