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楼主: 王德奎|查看: 15438|回复: 28
[自然科学] 

李珣研究的“现实主义”

 [复制链接]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0 21:52:48|显示全部楼层
2、从五代十国梳理李珣活动初心
李珣为啥写《海药本草》?有人说他是“奔事业”的人,把自己定位为是“奔生活”的人。“奔事业”──像如今说的“考大学”、“考公务员”;“奔生活”像有些农村人说的早结婚、早生孩子,早下地干活,或外出打工。但“奔事业”的退休后具体做某件事情谈意义,无论是“奔事业”的,还是“奔生活”的,有时评判却一致:是否“长命百岁”。所以《李珣趣谈》中有说他:“收集整理药材”,是实现帮人“长命百岁”的美誉。但李珣是生活在像如今这种和平安宁有序的日子里面吗?其实,就是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无论是“奔事业”,还是“奔生活”;无论家庭是贫穷,还是富贵,一个成年人都会压力。
李珣选择“收集整理药材”写《海药本草》,初心到底是啥?一个回民在大量是汉族人的外面打拼,生活习惯与汉人还有不同。如果奔波在郪江河畔山清水秀,保存浓郁回民习俗,还有大部分回族群众居住的郪江镇松柏村多好──这里离郪江县城仅一公里,处于梓州到成都的必经之道上,商旅往来频繁。“奔事业”,“奔生活”,也比后来发生的“湖广填四川”时处境好。但李珣的初心,是从哪里来的?
从“湖广填四川”往上看五代十国(907年--9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乱世──是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国家,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与此相对应的是,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南面十个割据势力,被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李珣的家乡不在政权正统的中原,896年在三台郪江边出生,唐朝灭亡后,他经历了整个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直到宋太祖赵匡胤统一五代十国的当年960年建宋朝时去世,不到65岁。
即李珣也经历了除五国外的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部分十国时期。李珣对官场生活体验,主要是在南面的前蜀和后蜀地域。但前蜀和后蜀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在历史上西汉和东汉,西晋和东晋,北宋和南宋等,皇帝都是一脉相传的。而对前蜀和后蜀来说,前者的开国皇帝是王建,后者则是孟知祥一手创建的。当然前蜀和后蜀这两个割据势力,都定都成都,并且疆域都包含今四川、陕西、甘肃等地。更为有趣的是,后蜀的开国皇帝孟知祥,直接参与了后唐消灭前蜀的战役。
前蜀(公元907年~925年),由王建所建,鼎盛时期的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经两位皇帝,共存在18年。王建为今河南舞阳人。唐朝末年王建被唐朝任命为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被后唐任命为西川节度副使。对此,自然为王建、孟知祥割据蜀地奠定了基础。王建于903年受封为蜀王,906年他在成都建立行台,次年唐朝被后梁太祖禅代,后梁建立之初,曾遣使宣谕早已割据四川的王建,为王建所拒。王建于同年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封授百官,蜀王府则改称皇宫,王府内外各种建筑的名称也全部更换。由此对前蜀来说,为于907年正式建立。前蜀建立后,大规模战争没有,但前蜀的赋税很重。在王建去世,王衍继位后,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让百姓苦不堪言。
到925年后唐大军开始进攻前蜀,进入大散关,蜀凤州(治今陕西凤县东北风州镇)、故镇(即固镇,今甘肃徽县)守将相继投降,兴州(治今陕西略阳)、成州(治今甘肃成县)两刺史弃城遁去,三泉(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为唐军攻下。不久后唐大军包围成都,王衍自知大势已去,遂与众臣一起出城投降。后唐庄宗李存勖假意下旨,称会善待王衍及其家族,但等把王衍及降族押解出西蜀后,就将他们在路上斩杀了。因此前蜀仅存在10多年。后蜀(934年~966年)又称孟蜀,是孟知祥所建立的势力,也是定都成都。
后蜀鼎盛时期,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如东线由襄阳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不过后蜀的存在时间则相对较久,达到了30多年,即李珣已去世。这其中是925年后唐灭前蜀,但前蜀灭亡之后,后唐接着又发生兵变,后唐庄宗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平定前蜀的主将郭崇韬亦因此事变身亡。在此背景下西川节度副使孟知祥,遂窃取蜀中兵权,平定叛将李绍琛,整顿吏治,成都始安,随即断绝与后唐的隶属关系。即后唐并没有真正平定蜀地,因为后唐虽然消灭了前蜀,却对取而代之的后蜀无能为力。
对于建立后蜀的孟知祥来说,效仿前蜀割据一隅。中原大乱结束之后,新即位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授他为西川节度使;后唐933年又封孟知祥为蜀王。934年孟知祥在成都建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虽然孟知祥登基才七个月就去世,但是孟知祥之子孟昶,却比前蜀王继位的王衍能励精图治,境内很少发生战争,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维持了30多年的安宁和平。此外成都简称“蓉”也与孟昶有关,当年他命人在成都外圈土墙上遍种芙蓉树,多年后长成气候,深秋芙蓉怒放如同红锦。芙蓉城的名字就此传下。
这是李珣希望看到的;也是他分析中华农耕文明在后,远古盆塞海山寨城邦海洋文明在先──初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先,即使农耕文明在后出现类似五代十国的乱世,“和平与发展”也时有冒现──东汉西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随朝之后,到唐朝统一,国家也出现过一段科举变革、开放、商旅往来的和平繁荣时期。
但是,孟昶在取得一番成就之后,也不免奢侈淫靡起来。即孟昶在位初期确实是比较有作为的,但在位后期,孟昶并没有能抓住问鼎中原的机遇,从而只能接受灭亡的结局。到947年的后晋末年,契丹攻入汴梁,中原陷入战火。后蜀本有足够实力,孟昶却贪图安逸,丝毫没有逐鹿中原的雄心。后晋和后汉时期,都有驻守关中的将领请求归降后蜀,孟昶却畏首畏尾,无意进取,以致丧失战机。
等到强大的北宋一统中原后,后蜀偏安两川之地成了梦想,灭亡已经是不可避免。李珣虽然不是生在人类文明第三孵抱期打造的政党和科技双向互动的时代,但回族“穆斯林”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创传的伊斯兰教,组织领导群众却类似“政党”。复旦大学白钢教授的《白钢:回顾中西历史》文章中说:“中国传统语境中以‘党’指代通过私利或私谊而结成的集团(前者如‘结党’、 ‘党羽’,后者如‘父党’、 ‘乡党’、‘党同伐异’),有相通之处,故常具贬义。而与之相反的‘不党’,则成为被推崇的状态”。李珣也许从“穆斯林”伊斯兰教类似“党政统一”的角度看,在第二孵抱期进入中原国家的时代,争夺“王权”的先侈有余,争夺类似“穆斯林”世界的扩大和一统不足。这是他在帮助王衍继位的实践中,证明不能解决的。
第二孵抱期的第二特征“文明”,与第三孵抱期的第二特征“科技”,有对应之势。但在“党同伐异”之间,“文明”比“科技”难以实验鉴别,所以这种类似远古盆塞海“和平与发展主题”初心第二孵抱期的传承,无论“奔事业”的,还是“奔生活”,他只能类似偏向“科技”的“海药本草”打造,作最后力所能及的努力──李珣亲身体验五代十国割据蜀地的势力,看到确实容易滋生懈怠的情绪──毕竟坐拥天府之国后,很多将士和大臣难免失去奋斗的目标。当然这之前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姜维虽北伐中原却没能成功,也是教训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蜀和后蜀,与中原地区都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夺“王权”的先侈有余。南方成为各路诸侯争夺的战场,各方军阀占领一块地方就开始开国称王称帝。当然李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更迭主要是在中原;李珣“科斗”为看大海和商贸,在937年后晋初期开始长途跋涉的漫游。他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巴东、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南岭等五岭,在943年的后晋后期到达广州。定居七年后,950年的后汉末年他回到三台老家郪江镇松柏村开始《海药本草》著述,组织村民栽培麦冬等中药材推广和做商贸。
在这之前15年中,李珣认识到远离争夺“王权”有余的中原地区,真可比较出北方陆路商贸与南方海路商贸之间的差异。正如《岭南科学技术史》书中说:“《海药本草》的价值──在中国古代医药学的宝库中,这部由曾居广州,世业香药的五代前蜀人李珣著就的巨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它是那一时期广州繁盛、宏大的药材贸易的直接反映,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技术交流的一个注脚”。
2018年4月25日《 广州日报》, 发表的《看看这部《海药本草》就知道当年广州的药材贸易之盛》一文中说:“李珣曾到过当时海外药物传入的主要港口和集散地──广州。唐代,经由长达1.4万公里,由广州直抵红海、阿拉伯海巴士拉港的‘广州通海夷道’,带来了海外贸易的前所未有的扩展。中外药物、药学,乃至医学的一些领域,实现了大交流。学识渊博,兼通医学的李珣,亲眼看到了经由广州港输入的各种各样的外来药物”。为啥同体制南北边差异还有?
3、李珣传世词作见谋求“盆塞海”情怀
李珣的出名,在文人中,不是他著有《海药本草》六卷,对药学颇有研究。他曾游历岭南,饱览南国风光,认识了许多从海外传入的药物。但惜原书至南宋已佚,其内容散见于《政类本草》和《本草纲目》等著作中。历来文人对他欣赏的是:李珣词现存54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花间集》录37首,《尊前集》录18首,其中1首《西溪子》重复。李珣还著有《琼瑶集》,已佚。
其词调可分为《渔父》、《南乡子》、《西溪子》、《女冠子》、《中兴乐》、《酒泉子》、《浣溪沙》、《巫山一段云》、《菩萨蛮》 、《渔歌子》、《望远行》、《河传》、《虞美人》、《临江仙》、《定风波》等,计15种。
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还记载了李珣以5种词调创作的另外5首词作。而在文人中,欣赏《花间词》的是欣赏叙写美女爱情为主──只看到既有诗客词人绔红偎翠的生活描写,又有春怨秋悲、离别相思的情感抒发──这是体现李珣的唯一心态,所吟诗句才动人吗?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0 21:53:2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为啥花间词派一直因其颓弱文风和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大受后人诟病?而花间派中的李珣,被炒作为五代前蜀的波斯裔词人, 在唐五代甚至整个词史中,都是另辟新境和独树一帜作品的超越者呢?从李珣懂“盆塞海”的知识,明白是“声东击西”表白他增添的“盆塞海”情怀,与大多数仅持的“农耕文明”暗斗上,也许可揭秘一些。
例如,以刘文传主任的《李珣研究》书中,第七节《李珣的传世词作》收入的60条分析:“1、巫山一段云(其一)”如“往事思悠悠”;“2、巫山一段云(其二)”如“有客经巫峡,西风回首不胜悲”;“3、渔歌子(其一)”如“楚山青,湘水绿”;“6、渔歌子(其四)”如“九疑山,三湘水”;“27、定风波(其四)”如“纵有回文重迭意,谁寄?”;“33、菩萨蛮(其三)”如“楚天云外路,旧欢何处寻”;“59、句”如“参差草树连巴国,依约云烟绕楚台”等,都怀念家乡,盼望国家何时能把远古的“盆塞海”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结合起来。
查《李珣年谱》,他的传世词作都是42岁离川后,在外14年中写的。那么李珣的写词才能,从何而来?他生活费用,从何而来?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从小环境对李珣有啥影响?
4、李珣情结郪国建筑字库塔界碑等影响
即使有人猜测,李珣为唐穆宗821年来华贩卖药材的波斯商人李苏沙的后人,或者李珣先人是随唐僖宗880年间入蜀的波斯商人,都不能否认公元896年出生在四川三台县大部分回族群众居住的古郪国郪江镇松柏村的李珣,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回民。
虽然李询的生平资料,正史和野史笔记涉及较少,或差错大,但民间传说可信的也有。如一些史记说,李珣的妹妹李舜玹的丈夫王衍(889--926),在位8年(918--925),他继位时(918)是19岁。这里的算法是算错的:918--889=29,即王衍继位时(918)是29岁,不是19岁。还有史记说他的汉人朋友尹鹗等,讽刺他有“胡气”,如不吃猪肉,相貌残留穆斯林人的络腮胡子等。李珣有时也会反唇相讥,说文人只知帝制年号,不懂公元记年计数,连帝王的岁数也算错。
这种现象,似乎从五代后蜀人何光远写《鉴诫录》起也有。当然何光远的《鉴诫录》卷四等书,也留下李珣“祖先为波斯人,后家梓州。其妹舜弦为前蜀主王衍昭仪,他亦以秀才被荐举为朝官”。“李珣祖先为波斯人,唐末为避难而随僖宗入蜀,定居梓州(今四川三台),李珣即为出生于蜀地的波斯人。李珣本人精通医学,其弟李弦又‘以鬻香药为业’”等宝贵记录,为民间回民传说作了证。
那么李珣爱科技如数学、医药、考证等情结从哪里来?当然李珣有受“阿拉伯大翻译运动”等波斯人历史传说的影响──传闻628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引进的西方国主海力帅派阮尕斯等前往大唐辅佐的三五百阿拉伯人,没有被李世民安排上战场,也没有放走客人,而是到长安后叫做礼拜和讲经。他们虽然在长安成了家,但他们的后人又大部分搬迁到传说“回回人”称之祖先“娘家”的巴蜀古郪国郪江镇松柏村一带。不管李珣先人是不是波斯商人李苏沙,或随唐僖宗880入蜀的波斯商人,传说李珣的父亲都像松柏村回民传统的“阿訇”:不但为婴儿初生时命名,主持婚丧嫁娶礼仪,排解纠纷等凝聚和团结回民的活动,还做辗转奔波买田、经商等聚财的活动。由此他曾能自费有经济实力和体力组织朝觐团,到过多国穆斯林去圣地麦加朝觐等阿拉伯地方。但李珣的父亲,不是仅把“朝觐”看成义务,主要是想把祖先的“大翻译运动”精神搬回“娘家”巴蜀古郪国郪江地方来。
由此李珣受父亲影响,从其他阿訇口中,也了解到公元8世纪后的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是怎么一回事──这主要是第二孵抱期远古盆塞海文明传播扩散到古印度、阿拉伯半岛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中东、埃及和古地中海克里特岛、西西里岛等地,产生了逻辑性更强的数学、物理,如欧几里德几何、阿基米德浮力等科技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在后来的战火中失传,是9世纪后由阿拉伯本土的“翻译运动”,传导到白衣大食统治的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地区,于是古代古老的东方文明,从这里传播到法兰克、日尔曼尼亚和意大利半岛周边地区。
即阿拉伯输入欧洲的大翻译运动,才引起欧洲人的文化学习或者启蒙运动的。西方欧洲学术对在亚洲东方地区的攀附,冒认埃及、希腊、罗马为欧洲文化始祖,也就是从这个时空阶梯开始的。当然这些传说是否实在,李珣的父亲等阿訇拿不出更多的证据──对于太远的,仅是捕风捉影的,他的父亲等阿訇只能点到为止。但李珣总想找到补充一些传说的现场实物及文字,他真还看到了些──因为如今三台、盐亭、射洪、中江等县市,曾是远古嫘祖西陵和郪国文明的中心地区。
1998年4月28日《绵阳日报》“天下大观”版发表的《盐亭嫘祖考古大发现》的文章报道:“从盐亭榉溪河畔到梓江、涪江流域有数百座密集寨子山的古生态景观与寨子山下半坡的大围坪台地。如从盐亭境内盘古圣地的天垣盘垭村袖头山、五面山以及嫘祖故里的云毓山、炎鼎山、嫘村山出发,还有如:目角寨、新寨山、大牛山、寨子山、仁和寨、保和寨、大碑寨、母猪寨、子母寨、四面山、罐子寨、猫儿寨、麒麟寨、凤凰寨、锣锅寨、毛达寨、金铧寨、点灯山、古龙山、炎台山、大佛寨、长生寨、摩天岭、烽龙寨、四方山、佛贡寨、金垭寨、蚕丝山、水丝山、马鞍山、太皇山、石马山、阳鸛山、白象山、丝源山、王崗咀、打鼓山、铜钟山、笼子寨、玉龙山、高梁观、仁广寨、江家寨、大寨山、伏龙山、刘家寨、白虎寨、青龙寨、登高寨、南瓜寨、水秦寨、二龙寨、太阳寨、七庙寨、空相寨、天生寨、狮子寨、金凤寨、金龙寨、观台山等60多处古山寨”。
2019年12月8日《绵阳日报》头版发表的《花林寺大殿:从元代走来的古建筑瑰宝》一文报道,位于盐亭县富驿镇的元代建筑花林寺大殿,“根据大殿房梁的墨书记载,花林寺大殿建于元朝至大四年(1311年),如今已经708年……2012年,大殿进行维修施工期间,文物专家再次前去调查,并通过考古学方法,分辨出花林寺大殿建筑始建时期和后期改动的构件,还对部分木构件取样,进行碳14检测,测定始建期木材距今约700年,后期改动木材则分散在多个时间段,同时还发现了多个时代的墨书题记。古建筑在建造时,古人都会在建筑物的房梁等处,写上建造缘由和出资人等。在花林寺的大殿建筑构件上,共发现23条约1500字的墨书题记。其中,在大殿挑窝位置上面找到了‘大元保宁府’的字样。‘保宁府’正是元代设立的行政机构,当地正在辖区内。2015年文物专家用红外摄影技术重新拍摄题记,使原先因木材变色而难以辨认的墨迹清晰显现,确认了花林寺大殿创建的具体年代为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 ──类似花林寺建筑有房梁墨书题记出现很早──远古建筑建造时,古人也会在建筑物的房梁等处,写上建造缘由和出资人等墨书记载,或石刻界碑记载。
笔者青少年时代在盐亭生活、读书、出行等期间,也亲身在古建筑的学社、戏楼、寺庙、寨堡、祠堂等地方,看到类似的情况──上世纪50年代初,土改革命如暴风骤雨,99%的这类古山寨的学社、戏楼、寺庙、寨堡,祠堂等古建筑,被发动起来的人们拆毁;到“文革”时又最后一击,至今已荡然无存──当然,这不怪“革命”,而是个别干部理解“打倒封资修”掌握政策出的偏差。如绵阳梓潼县的大庙山、江油市的窦团山、平武县的报恩寺等古建筑,就得到保护下来。
21世纪初笔者曾回老家探望老母,一次顺便到盐亭县天垣场赵家沟和胥家沟,考察目角寨、新寨山等处大风洞和小风洞的古山寨遗存──1950年刚解放,我们还是儿时,随跳秧歌舞的大人庆祝解放的锣鼓,到胥家沟村办事看热闹,第一次被大围坪地貌震惊──天垣场赵家沟和胥家沟两条相邻的长山沟,类似一个小写字母“m”形,在“m”山形的三横内部两沟四面的半山腰,都是山坪,农村人家房屋就修在这四条地带的半山腰山坪上,水田一般在山下。而我们老家的房子虽然隔着举溪河,但似乎也在这个半山腰大围坪水平地貌的天垣场山坪地上。那次探望老母在胥家沟小风洞山垭考察,就看见封山护林的石碑上刻写的文字中,写有1958年大跃进和1960年代的改田改土中,在小风洞山崖洞多次挖掘发现过古老陶瓷人与动物等文物。其实我们在儿时就看见和听大人说过,改田改土在天垣场附近“窑湾头”大围坪“太阳坟”挖掘出陶瓷的“摇钱树”;在天垣场附近盘垭山崖边挖掘出刻有“蝌蚪、鸟爪”形的上古文字界碑石残片,等等。
2020年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发表的《盐亭:中国字库塔之乡》的文章报道:字库塔,也称字库、惜字塔、焚字炉、敬字亭等,是古时焚烧字纸的塔式建筑。古人认为文字神圣而崇高,字纸(写有文字的纸张)不应随意丢弃,哪怕废纸也应洗净焚化。敬惜字纸的信仰,是伴随发明造纸有文字书写而产生的。四川是全国字库塔存留最多的省份;盐亭县堪称“中国字库塔之乡”,至今保留着32座字库塔。盐亭县是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元妃嫘祖的故里,历史悠久,惜字崇文的优秀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绵延不绝。江山留胜迹,李珣复登临。
西汉刘安《淮南子》载:昔者仓颉创造文字之后道破天机、惊天地泣鬼神。盐亭人还保留修建字库塔的优良传统,足以证明盐亭人历代崇尚中华传统文化、倡行文明风尚。盐亭全县32座字库塔,分布于17个乡镇,有的建造在场镇街口、书院寺庙侧、道路桥梁旁边。在外形上,字库塔虽然和普通风水塔、文昌塔、景观塔相似,但又有不同。字库塔内部中空,塔身均有焚字口,或方、或圆或倒U形,也是字库塔最为明显的标识。侧重于实用、又便于焚烧字纸的字库塔就建在场口或路口,如玉龙镇的玉龙字库塔、龙潭字库塔等。培植风水的字库塔,往往建于河边或山边。如榉溪乡华严村的榉溪笔塔、富驿镇努力村字库塔和梨园村字库塔、县城盐亭笔塔等 。
2016年第7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盐亭县现存字库塔可谓中国字库存量第一的县,堪称一绝。到盐亭,你能触摸到华夏5000年前文明。盐亭仅是是远古嫘祖西陵和郪国中心的一个县,应该在唐末五代十国的时空阶梯时,李珣对以上类似字库塔、古山寨、戏楼、寺庙、寨堡、祠堂古建筑房梁等处,见到写有建造缘由和出资人等墨书记载,或石刻界碑记载曾经留下的文字信息,继而查证类似远古巴蜀盆塞海文明及类似易经、卦爻太极文字起源等传说,会在当地部分人们的口中一代一代记忆流传,比我们小时70年前多得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0 21:54:09|显示全部楼层
10李珣谋求东西大同的科技翻译情怀
李珣自身早年,从类似字库塔、古山寨、戏楼、寺庙、寨堡、祠堂古建筑房梁等处,了解掌握远古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时期的科技文字历史,与他从回民父亲等古郪国郪江、嫘祖西陵弥江等地穆斯林老人口中,对比了解掌握他们到阿拉伯圣地麦加朝觐等地方,所见所闻类似“大翻译运动”的科技文字历史,之后他的配合,作了些啥?
1、古郪国朝觐阿拉伯圣地者说中阿互动史
说时空阶梯,李珣的回民祖先老家有一段时期迁徙,跑到波斯帝国,他和他的父亲等也承认。波斯主要用来指明南伊朗的一片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移居这个地区的印欧游牧民族,又最后他们被亚述人和迦勒底人所取代。在公元前844年亚述国王沙拉漫尼撒3世时,回民在波斯是众多古代文明中发展程度较高的民族。最早的波斯人在公元前6世纪亚述国灭亡以后,也生活在现在伊朗南部设拉子市以南的地区。但回民在波斯,事实上还包括了在公元3世纪波斯帝国开始的前身。
在此之后的几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经被许多发源于地中海区域的势力所统治,但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当年古波斯帝国的版图。波斯和伊朗,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时期领土东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欧洲的马其顿、色雷斯,西南至埃及。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
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开始称呼自己的国家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家园”。波斯帝国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使波斯帝国遭受重创。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内外交困加剧了帝国的危机。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古波斯消失了,但古老的文明没有因此而彻底湮灭。
因为无数的“贝希斯敦铭文”以及其他书写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书留传下来了──这里的时空阶梯就是,公元前550年--前330年是波斯"第一帝国"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即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公元前480年其子薛西斯一世,再度对希腊用兵又遭受失败。
公元前330--前170年是波斯的希腊时期──公元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与中国互通。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瓜分。公元前170--226年波斯的安息帝国,发源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鼎盛时包括今天伊朗全境和一些周边地区,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
两个帝国之间有连年战争的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看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和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在公元226--650年,都曾经属于波斯的萨珊王朝。与公元220--589年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对应,是波斯和中国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时期──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这段历史演变大致是,公元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于226年建立萨珊王朝。
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公元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中国,向唐王朝请求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一带建立波斯督护府,但不久终为阿拉伯所灭。公元前522年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率大军远征埃及,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群龙无首。大流士当上皇帝,不愧为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历时一年最终平定了叛乱。
类似学中国秦始皇,大流士还从法律上稳固自己的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以适应帝国统治──他将各行省的贡赋固定下来,并统一了度量衡。他下令铸造和使用金币“大流克”。在解决国内民族众多、语言文字互异问题上,他没有实行"民族沙文主义",而是把当时西亚流行的阿拉美亚语确定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用以发布诏令、公文,允许各地继续使用本地语言处理本地事务。如《贝希斯敦铭文》和《纳克希·鲁斯坦铭文》等,都是用具有节奏性的诗歌语言写成的文书,为古波斯文学和后世文学树立了典范。贝希斯敦的摩崖石刻,记载的正是大流士的丰功伟绩。铭文用的是第一人称──原来江山稳固之后,大流士自感功成名就,于公元前520年巡行各地。
在巡行到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伊朗哈马丹)附近一个叫贝希斯敦的小村庄时,回想这些年来的坎坎坷坷,于是命人在村旁的悬崖峭壁上刻下自己的丰功伟绩,尤其是镇压叛军的经过,以扬名后世;石刻浮雕上的主角自然是洋洋自得的大流士。
贝希斯敦摩崖石刻铭文(即楔形文字),为人们打开了尘封的古波斯帝国的记忆──波斯帝国的开创者是居鲁士二世。公元前558年称王,是为波斯帝国之发端。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消灭米底王国,定第二首都埃克巴塔。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征服埃兰,定第三首都苏撒。公元前530年,居鲁士在作战时兵败身亡,其子冈比西斯继位。公元前522年,大流士继承王位,号称大流士一世。但有人认为,贝希斯敦铭文中有的记载,完全是精心编造的谎言,目的是为大流士一世弑君篡位辩护。
而真相是冈比西斯二世,即位后力图加强王权,引起了贵族们的嫉恨,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一场阴谋政变中,冈比西斯二世身亡。其弟巴尔迪亚夺取王位,继承先兄未竟之业,继续走上加强王权之路,但结局同样悲惨。以大流士一世为首的阴谋集团,终于发动政变,弑君篡位。但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是趋向辉煌的──一是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欧洲的色雷斯,南及尼罗河第一瀑布。二是他厉行改革,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上皇帝后的大流士,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他不仅自称众王之王,宣扬君权神授,还追求形式上的威仪。上朝时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皇冠,身穿绛红色的长袍,腰系金丝腰带,手握黄金"权杖",端坐在金阶之上;身后则站立着大群高擎羽扇和大伞的随从和侍卫,大臣要跪在地上朝见。为了保卫身家性命,他建立了一支由一万波斯人组成的卫队,人称"不死队"。为了防止出现叛乱,他把全国分成5大军区,军区长官只对他一人负责,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行政上以波斯贵族取代当地贵族担任行省总督,实行军政分治,直属国王。
他还下令修筑了大量驿道,最长的一条全长2400公里,称为"皇道"。沿途设有100多个驿站,驿站的信差用接力的方法运送物资,十分快捷。大流士还开通了埃及法老尼科未曾完工的尼罗河与红海之间的运河,这条运河就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驿道、运河虽为军事目的而建且不止一条,但促进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然而接连不断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为了夺取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与强大的罗马帝国交战了数年。直到公元364年罗马人才和波斯人签订了一份和平条约。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之后,波斯人将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又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争中。
这时的新敌人是拜占庭东罗马帝国;波斯人开始从拜占庭的边境地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发动了持续不断的猛攻,终于在公元619年,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地区和高加索山脉。公元626年波斯人联合阿瓦尔人,包围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波斯人用大型战舰进攻金角湾,但是被拜占庭的火攻击败。同时从陆地上进攻的阿瓦尔人,也被守军击退。
而亲政的伊拉克皇帝,略在东线战场取得了胜利。波斯沙皇库萨和二世无法抵御,只好撤离,围城以失败告终。阿瓦尔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拜占庭人则趁机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和可萨突厥可汗哲别尔和亲,联合入侵波斯帝国的领土。多年来的无休争战,为这两个原本实力强大的文明敲响了丧钟。公元628年波斯方面发生了政变,太子卡巴德杀死沙皇库萨和二世登上皇位,向拜占庭求和。统治者们终于同意签订了迟来已久的和平条约。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0 21:54:55|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之后,被战争极大削弱的波斯帝国被来自东方的穆斯林军团攻占了。公元651年穆斯林势力,在短短十年内征服了波斯帝国,并完全占有了波斯帝国的领土。这个新的伊斯兰王国被称作伊朗,然而在此后的数百年中,不断有新的侵略者出现。首先是塞尔柱人──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征服了伊朗全境。接踵而来的,是中国的蒙古军团,再后来则是土库曼人。公元786--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
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这也是李珣特别关注的传说──对应在公元420--589年的南北朝时期,回族的先人就已开始中国的海洋贸易。但当时的南朝被隔绝于古巴蜀丝绸北方之路以外,因此必须另辟南洋的商路──他们在碧波万顷的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中国和阿拉伯的船队已穿梭往来,连接起当时世界上最繁荣也是最先进的两个地区,双方频繁的物质和文化交流有力地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这段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史,最早可上溯到两汉时期──李珣得知早在唐代时,已有来自阿拉伯地区的穆斯林在三台古郪国郪江、盐亭古嫘祖西陵弥江等地定居。而唐代以来,汉族习惯把来华的外国使者和商人称作“回客”、“胡商”等,因为在蕃客、蕃商中阿拉伯穆斯林所占比例最大。这些来华的使者,有些是阿拉伯帝国哈里发派遣的,有些是地方割据首领派遣的,也有是由阿拉伯船主、巨商派遣的。
在这一时期,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的交往,也对中阿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终阿拉伯的天文和历法等科学技术,如与汉朝巴蜀的落下闳等祖传天文和科学技术的结合,带来了深刻影响。互动中,巴蜀科技吸收阿拉伯传闻的一些成果,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通过阿拉伯人的介绍传入;又如公元一世纪罗马建筑学鼻祖维特奴威,在他的第九版建筑学教材的导论里讲的故事──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浸入静止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即对部分浸入液体的比重计,它所受到的浮力:F=W=γV 。式中W为比重计的重量,V为浸入液体的体积;γ为液体的比重。若已知W和V,可确定比重γ,等等,李珣受益匪浅。
这类阿拉伯传闻的数学、物理对李珣有影响,以及阿拉伯的医学、建筑艺术对李珣也产生了影响。与此同时,类似李珣兄弟等参与的炼丹──中国的古代制硝技术,古代炼铜、造铜镜、铜壶技术,古代制膏药及牛髓粉技术等,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创造和发明,互动也影响了阿拉伯商人。在约公元8到9世纪阿拉伯商人传入伊朗,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向欧洲。如波斯、阿拉伯人都使用中国罗盘的四十八分向法;指南针也是由阿拉伯人传到地中海──意大利人最先接受并用于航海,然后再向欧洲传播。
中国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技术,最初是经由中亚地区传到波斯和阿拉伯的,后来又传到埃及。中国的船队常常远航到幼发拉底河、亚丁湾和索马里,中国出口到阿拉伯地区的物品有瓷器、丝绸、金、银、铜、铁、刀剑和各类植物纺织品,以纺织品和瓷器为大宗。中国的丝绸在世界各地有着极高的声誉,在公元83年的帕尔米拉墓中,就发现有产于中国的生丝。唐代传到印度的药材有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附子、麻黄、细辛等。公元671年唐代僧人义净,出访东南亚和印度等30余国,在印度居住 20年,常用中药为印度人治病。他还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为61人立传──这些人大部分是取海道往印度的。
2古太极卦爻文字与东西方文字听李珣溯源
李珣从父亲等老家朝觐圣地回民者口中,知道自己的祖先从古郪国迁移出远古巴蜀盆塞海,成为阿拉伯人后,他们是自古以来就有长途跋涉,跨地域贸易的习俗,使其认识到世界的广阔,文明的多样和博采众长的必要。李珣知道波斯历史和阿拉伯公元8世纪后的翻译运动有数学、物理、医学等科技,这不是仅仅停留在了解信息上,李珣还想在回族祖先回归古郪国家乡的中国土地上,是否也可以尝试东西交流的“翻译运动”。这谈何容易?但受鼓舞时选择却不能一把抓。
再说古波斯文明的失落,对当时的李珣来说才不久。如果波斯的楔形文字,也跟中国的易经太极语卦爻文字一样,是早已成为的“死文字”,这对东西方各自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相当陌生的。那么李珣又该如何透迷雾,溯源东西方文字与太极语卦爻文字统一的呢?
传说首先李珣想到要掌握自己祖国的文献经典──从李珣写的《海药本草》知道,他引用了包括《尔雅》、《山海经》、《淮南子》、《胡本草》等60多种古籍。例如刘文传主任的《李珣<海药本草>(原文及注疏)》,所列的5大类131种药名及注疏中,第1条就是《淮南子》:“[玉石部卷第一] 1.玉屑,按《异物志》云∶出昆仑。又《淮南子》云∶出钟山”。第36条和第56条就有《山海经》:“[草部卷第二] 36.零陵香,谨按《山海经》,生广南山谷”;“[木部卷第三] 56.丁香,按《山海经》云∶生东海及昆仑国”。
前面说过:《山海经》卷第十六书中有:“有赤国郪氏,有双山”经文。古“郪”国,在今绵阳市三台县郪江流域一带。这正是李珣的家乡所在地,面积涵盖今大英县、射洪县、三台县、中江县等广大地区;郪江古镇,地处四川中部东北,居于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之间。在先秦时四川境内都还有蜀国、巴国、苴国和郪国四个诸侯国,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在此创造了十分繁荣的古郪文明。
再说古籍《淮南子》,在《淮南子•说林篇》中有:“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这里桑林代指市场交易使用帛币。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货币助长了经济的无形之手;这些功能的发挥,所以女娲王对万事都能理顺。传到约公元前4170--3150年嫘祖的城邦之美时期,更是达到了鼎盛。用“货币”贸易来作上古文明起源第二的特征概括是联系“摇钱树”,对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现──《淮南子•说林篇》表明,在约公元前5070--4170年立足山海的女娲氏时期,就已懂得“桑林生臂手”的变化,是货币类似无形之手,对社会有拉动作用的影响。为啥女娲氏的“桑林”意指“货币”,是因当时的养蚕抽丝织出的绸布,类似今天金融界的“黄金”作用。李珣从回民祖先自古就有长途跋涉跨地域贸易的习俗,自然明白“桑林生臂手”。
但李珣要尝试东西科技交流的“翻译运动”,首先要面对的是:远古的语言和文字。那时已经有造纸和印刷术,文献记载不完全依靠竹片、木片、皮革纸。李珣在公元949年到达广州,一住就是7年,为的也是要直接了解掌握古波斯时代的语言文字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阿拉伯语缓慢但是坚定的取代了帝国境内原有文明的语言。虽然统一语言的最初目的是便于统治和伊斯兰教的传播,但同时也便利了文化的传播。翻译运动所指向的语言大多数都是统一的阿拉伯语。统一的语言有利于知识的双向交流,这在欧洲古籍的再翻译过程中体现得更为深刻──李珣及他的“翻译”团队,也正如阿拉伯的沙漠之舟驼队一样,背负着传承东西方科技的重任任,在东西方朋友热情与智慧的合作下,奏响起古老东西方科技“海药本草”的铃声,穿过沉寂的中世纪,昭示如今会蕴育着的希望与复兴。
如时至后来,在波斯高原西部、伊朗与伊拉克边界旁的伊朗境内名叫克尔曼沙的商业城市,城东2~3公里处有一个名叫贝希斯敦的小乡村角落里,"贝希斯敦"这个名字就不仅走出了克尔曼沙这座城市,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这归功于它附近的一处悬崖上面,有一种让人找回失落文明的古文字──1835年英军少校罗林森奉命前往伊朗,出任库尔迪斯坦省总督的军事顾问。
这位业余考古爱好者到任不久,就风闻附近有石刻。他跑去一看,在贝希斯敦村附近发现了一尊大型摩崖石刻。只见该峭壁铭刻离地面约有100公尺,石刻本身高约8公尺,宽约5公尺。上半部是一个浮雕,下半部是用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字写成的铭文。楔形文字是西亚的古老文字,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字是用木棒或者芦苇当作笔,在粘土制作的泥板上书写而成的。书写了文字的泥板被置于太阳底下晒干或者用火烘干,当作"书"一样保存起来。如果是信件,则在泥板文书外涂上一层粉,再装进也是用泥制成的"信封"内传送。由于这种文字笔画呈楔形,考古学家称其为"楔形文字"。
为啥要用三种文字书写?因为古波斯楔形文字并非历史形成的文字,而纯粹是人造文字,而且使用范围有限,认识者极少。因此在用它发布诏令时,有必要以当时通用的埃兰文和阿拉美亚文译出。然而古波斯的楔形文字,随着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的灭亡,逐渐变成了一种无人通晓的死文字,而另两种楔形文字也早已失传。罗林森为解开此谜,他冒险爬上悬崖峭壁,拓下一片片铭文,开始艰苦卓绝的释译工作。经过12年的钻研,罗林森终于在1845年成功地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而剩余两种文字所述内容估计与波斯文是一致的。从此人们了解到其背后的故事。
此前欧洲人,特别是日尔曼人,被看作野蛮人,即白种蛮族。这些野蛮人没有过属于他们自己的古代文明。如果古埃及文字是象形文字,那么象形文字的特点是一字一意思,是无法用字母去做对应进行破解的。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以及大篆和小篆,也无法使用任何字母表来对应破解。目前甲骨文能被学界解读的,也不到已发现文字的五分之一。如果古埃及文字是拼音文字,那么除非埃及字母表、单词表与拉丁文或者其他拼音文字有明确的语音及词语对应性。有人说,
除非同时通晓两种语言,否则是根本无法仅仅依靠字母对应关系,而互相破解和解读的;现在的埃及人不是所谓的古埃及人──近代现代埃及统治阶级,是马木留克王朝的后裔,马木留克不是埃及本土人,是穆斯林阿拉伯王朝雇佣的突厥人雇佣军。后来突厥马木留克人灭了埃及的阿拉伯人王朝。但中世纪的穆斯林阿拉伯人,建立的埃及王朝也是外来户。至于阿拉伯王朝建立以前的埃及,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信的文献记载,只有一些可疑的来历不明的传说物以及木乃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0 21:56:30|显示全部楼层
但有传说,李珣从《山海经》、《淮南子》注意到《易经》介绍的远古卦爻文字──卦爻是《易经》最早的基本符号文字,由横线的阳爻“-”和横线中空白的阴爻“--”两种爻象组成。但把阳爻“-”减去阴爻“--”等于一个“点”(―---=•),类似可显示在电脑上一样,如果保留“•”点子显示的卦爻,按每卦三爻重叠排列,可构成26种卦爻基本符号,恰好对应26个汉语拼音文字类似的26个英语字母,而具有集注音、注义、编码、缩写等于一体的功能,可承担起传递上古语言和信息的任务。这就是所谓远古联合国广泛使用的太极语卦爻文字,由此回答了西方拼音文字和东方象形文字溯源的统一。
但现在所见的《易经》,是不要“•”点子显示的卦爻,按每卦三爻重叠排列构成八卦,即乾(三阳爻)、坤(三阴爻)、震(下一阳爻上二阴爻)、巽(下一阴爻上二阳爻)、坎(上下皆阴爻中一阳爻)、离(中一阴爻上下皆阳爻)、兑(上一阴爻下二阳爻)、艮(上一阳爻下二阴爻)。八卦再重叠,构成六十四卦。但古《易经》、《黄帝内经》等集大成的远古卦爻文字,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最伟大的经典杰作创作,始于约公元前6390-公元前3151年的远古联合国的“以富扶贫、以下推尖”政治的良性循环时期,是远古联合国的见证。
只是后历经神农、黄帝、尧舜禹、商汤伊尹、周文王、周公,孔子等薪火相继4500年,上下传承6500年余韵不灭。约从2500年前到秦汉,易经才结集完成部分卦爻文字。这奇怪吗?不奇怪。在第四纪大冰期前后两端,形成有过人类共同基因、语言和文化起源的两个孵抱期。特别在第二个孵抱期这个“多难兴邦”的特殊时期,大自然灾害逼迫原始社会的人们,团结救灾、团结抗灾,才成就形成了巴蜀盆塞海及四周内陆山寨城邦中的远古联合国。团结救灾、抗灾需要发展生产力做后盾,而科技创新就成为当时对生产力的第一源泉的认识,也为远古联合国的政权人物用科技比赛,来当选的办法打下了基础。
这种办法对当时科技水平的促进有多高呢?众所周知,人文始祖嫘祖是以发明丝绸当选远古联合国的政权人物──远古发明的丝绸,就类似今天的生物工程高科技。人文始祖伏羲,在教人结网捕鱼,遇到湖塘水面上的旋涡;教人制土陶生火做饭,看到锅中沸水的翻滚,已领悟和觉察到了圈态的线旋。为了表达和传授这一数学概念,他动了不少脑筋。例如,他把摆卦爻用的草节茎棍,带来的蓍茅草叶,圈起来扭转比划──正是这种发现,类似如今墨比乌斯圈的太极图、八卦图等有趣智慧时,并推进发现的卦爻26个供拼音的集注音、注义、编码、缩写等功能于一体的太极语卦爻文字的。
这类比美国摩尔斯发明电报机的点、横线电码文字──1832年41岁的摩尔斯,放弃绘画事业投身“用电传信”的研究中。在这之前的科学家,往往是为表达26个字母而设计了极为复杂的设备,而复杂的设备制作起来不容易。摩尔斯意识到,必须把26个字母的信息传递方法加以简化,这样电报机的结构才会简单一些。用什么符号代替26个英文字母呢?摩尔斯也许听说易经卦爻文字,也画了许多符号:点、横线、曲线、正方形、三角形。最后决定用点、横线和空白承担起发报机的信息传递任务,为每一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设计出代表符号,这是皆由不同的点、横线和空白组成的为每一个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设计出代表符号的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电码”。
有了电码,摩尔斯马上着手研制电报机,终于在1837年他制造出了一台电报机。这台电报机的发报装置很简单,由电键和一组电池组成。按下电键,便有电流通过。按的时间短促表示点信号,按的时间长些表示横线信号。收报机装置由一只电磁铁及有关附件组成,当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便产生磁性,这样由电磁铁控制的笔也就在纸上记录下点或横线。此后摩尔斯的电报机经过许多改进,被迅速推广应用。然而神奇的是,之前李珣早想到在5000年前巴蜀盆塞海干涸,以及远古联合国时期也打造过这类由点“•”及横线阳爻“-”和横线中空白阴爻“--”等三种爻象组合的太极语卦爻文字。
但随着盆塞海的干涸,和四分五裂大迁徙的人类社会进入实质性的游团部落酋邦时期,它就失落了。《易经》和象形文字及注音文字,只保留了远古联合国卦爻文字部分功能。文字的统一使用与说话不同,而与政权的更替,执政者的选择、规范、强制、推行分不开。
如秦始皇推行的“书同文”;新中国解放后推行普通话的汉字拼音注音标准方案。有学者说:“据现在四川的青川木椟文字(这枚木椟现在保留在四川博物馆中)看,可以证明,在公元前500年的时间区间中,当时的蜀地已经出现了方块汉字的雏形,而且有了很经受得起时间磨砺的记载的‘木椟’载体。到了秦朝和汉初时代,文字已经完全隶书规范化,其与今天的中文基本上一样了,记载载体也多样化,有了帛书等。但是尽管如此,中国的史学的发达,还是在东汉时代以后了,也就是公元105年蔡伦制造出了纸张和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发明了活字排印以后,同时也与东汉通过《熹平石经》统一了五经文本有关系”。那么人类五大文明古国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否就与第二个孵抱期的巴蜀远古盆塞海山寨立足起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及“远古联合国”无关呢?不是的。
古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称为远古“太极”期,理性、逻辑思维被分为“藏象论”和“藏数论”。象形文字属于藏象论,字母文字属于藏数论。这里说的远古联合国的字母文字卦爻,这是《易经》最早的基本符号文字。那么四大文明古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汉字的甲骨文;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包括祭祀体、世俗体、科普特体;以及古印度的印章文字等,有统一的起源吗?有。它们又都与古盆塞海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及“远古联合国”时期,各游团、部落、酋邦组织,以及众多密集山寨城邦,划分势力范围最早兴设立的“界碑”有关──这也许是从动物世界流传保留下来的划界习惯。界碑分木头和石头两类质料,和有字迹、刻画和无字迹、刻画两类标识。为保留长久,界碑一般是界石和有字迹、刻画类型。界石是一种边界标记物,是用于辨别一个地区与另外地区之间的边界位置和走向,保留至今。例如,国家、省、州、市,甚至是农场和社区的边界。在两地区之间的边界走向,发生方向性改变时,界碑尤为有用,可以作为指示边界走向的标志。界碑在直的边界上也可作为仅表示边界所在位置的标记物,作地界标志的石碑。
盐亭发现4000多年前的古界碑,199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何九盈教授等人的《中国汉字文化大观》一书,披露王襄搜集的盐亭县距今约5000年前的一块完整的界碑,上面刻有50多行类似文字的符号,与半坡彩陶刻划符号相类似,并公布了其中的25个字符。随着界碑文字的出现,因界碑的神圣和庄严,使文字及其载体的意义,也变得神圣和庄严,这就是字库文化的产生和兴起。
笔者在童年时代印象最深的是,不准写有字的纸或印有字的纸当手纸,废书、废报、废纸也不行;小孩子用了要挨打。这种保护文字的风俗,也许与《中国汉字文化大观》说的约5000年前以来的界碑文化有关。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弥漫在巴蜀大地上的书香气息,感受到巴蜀民众自古以来对文字的敬惜,对科学的敬仰,对知识的崇拜。
3、传说李珣家族经营挂钩“翻译运动”
李珣从小听父亲等回民老人讲解,得知由于兴盛的商业往来,麦加的古莱氏商人通过与邻近地区居民的接触,将较发达的东方古国的文化逐渐带回半岛内部,成为最早的文化交流的使者,为古代阿拉伯的“翻译运动”注入了新鲜血液,异常兴奋。他和父亲想到一起,要把这种“翻译”精神,搬回李珣认识的那一些人祖先称之的“娘家”。
“百年翻译运动”的历史,被确定为约公元830年至930年这期间,这正是李珣开始从事写作《海药本草》的时候。由此我们再三研读刘文传主任的《李珣<海药本草>(原文及注疏)》,并不懈收集、回忆、整理巴蜀古郪国郪江等地区李珣家族经营挂钩“翻译运动”的传说,深感李珣的工作不是他一个人,在五代十国后期完成的《海药本草》一书的,他只是反映致力于东西方科技文化交流“翻译运动”的一个缩影;是超前欧洲文艺复兴反映中国先人心声的一朵浪花。
欧洲文艺复兴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因为文本的失传,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是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海药本草》反映的是,中世纪前期中国当时已开始农工商求变的呼声。
再说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这场历时二百多年,地跨亚、非、欧广袤区域,交融波斯、印度、希腊、罗马、阿拉伯等古代东西方文化的译介活动,虽然在世界文明史上并不多见。其实,在阿拉伯古史上,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时代之前,甚至伊斯兰时代之初,科学文化水平低下。阿拉伯人由孤芳自赏,到阿拉伯帝国的形成期间,阿拉伯人的铁骑所到之处,进入人类古文明的腹地,才令阿拉伯人眼界大开──从游牧的蛮荒进入城居的文明,阿拉伯人由操纵牧鞭,挥舞宝剑,攻城夺关,到掌管帝国庞杂的社会事务,使阿拉伯人面对异族异域的先进文化,为了防止政权旁落,从8世纪中叶起,伊斯兰教在早期是比较宽容的,对异教和异文化都采取较策略的办法对待:鼓励学术活动,吸收容纳帝国境内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者的先进文化遗产。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0 21:57:10|显示全部楼层
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用重金从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种各学科古籍进行了整理、校勘、译述,通过将拜占庭、波斯、巴比伦、古埃及、希腊、罗马和中国、印度等大量医学、天文学、数学、哲学、历史、政治、文学、音乐各领域的书籍,译为阿拉伯语和叙利亚语,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统治。虽然当时翻译活动的特点,以零散的个人译述为主,但仍重译了托勒密的《天文大集》,翻译了毕达哥斯的《金色格言》、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范畴篇》。
即在公元830年至930年,以巴格达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形成了巴格达学派。它取代了早期的亚历山大学派,并引发了西班牙的科尔多瓦文化中心和埃及的开罗文化中心──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版图内的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波斯等地,由于曾经是希腊马其顿王国的一部分,而深受希腊文化陶染,希腊的哲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美学等思想哺育了阿拔斯帝国文化。希腊文化的导入,不只是在医学、星象学、天文学、哲学、数学、物理学等学科领域使阿拔斯帝国的人民大大丰富和增长了见识、学问,更为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演绎法、类推法、证明理论和三段论的形式理论等被大量而广泛地应用于辩论、研究、表达及论证方法,结果是产生了不同于前阿拔斯时期的以《古兰经》为代表的叙事、论理风格,取而代之的是包含着如"本质"、"现象"、"数量"、"状态"、"原理"、"法则"等希腊哲学术语,使用着“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类推的方式,充分条件量”等辩论原则的阿拔斯人的希腊风格。
李珣耳闻这些作品被翻译、介绍和注释,或由波斯文、古叙利亚文、或由希腊文,译成阿拉伯文,形成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留下浩如烟海、繁若星斗的学术文化作品,出现了盖世不朽的阿拉伯--伊斯兰思想家、艺术家,对形成欧洲文化及其发展正产生作用,中国如何办?家乡如何办?回民家族如何办?自己如何办?逐渐打开了思路。
2019年2月15日北京市科协蝌蚪五线谱官网发表的《<海药本草>:一部简易版的“医疗手册”》一文中说:“唐朝灭亡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后,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出现了一位颇有才气的文人名叫李珣。他正是那位波斯商人的后人。李珣字德润,在弟妹五人中排行老大。其三弟李玹字廷仪,以贩卖香药为业,且精于炼丹;五妹李舜弦被前蜀国(五代十国之一)的后主纳为昭仪。身为后戚,李珣没有恃宠而骄,而是闭门谢客,精心填词。名气渐增,地方政府具名推荐他到朝廷,当了一名宾贡。所谓宾贡,就是朝廷在考核他是否有资格当官期间,受到上宾一样的接待”。
2019年7月20日“中国历史网”发表的《波斯商人竟为中国人寿命着想》一文中还说:“李珣家里有钱,他俊美无瑕的脸再配上挺拔的身姿,就是标准的高富帅,靠啃老也可以,靠颜值也可以,他却偏偏选择以才华取胜。王衍是五代十国期间前蜀蜀王王建之子,前蜀第二代国君。王衍从小生长在‘福窝窝’里,公元918年初夏接替父亲皇位后,不理正事,想长生不老,于是继续督促李珣炼制丹药。然而丹药还没有炼成,又一场战火烧过来,后唐攻打前蜀,李珣的命是保下来了,王衍却死了。在唐朝就因藩镇割据而变得狼烟四起,许多波斯籍商人纷纷打道回府。李珣的家人有的也准备回国,李珣兄妹却不肯:他们不仅要在中国生根发芽,还要进军官场。因为诗名远播,加上秀才的身份,李珣被举荐到蜀王门下做了一名宾贡,还和蜀王的儿子王衍成为好朋友。地位如此悬殊的两人为何会成为好朋友呢?”
“原来历代皇亲国戚钱权不缺,就想长生不老。李珣家族虽然并不是以炼丹药为主,但王衍认为他是卖香药的,两个人的共同话题就是如何炼制丹药。但是炼丹药是烧钱的行当,家里人并不同意:此前因为战乱导致药店早已关闭,再炼丹药花费巨大。李珣却一意孤行,他认为炼丹药能让人长寿是做善事。还有原因是,与王衍混在一起,朋友圈把李珣捧得很高。可惜,随着炼制丹药耗尽家财,生活渐渐陷入困境。但对于波斯人李珣来说,王衍对他有知遇之恩,一个外国人能够在前蜀小朝廷里谋得官职并受到宠爱,实属不易。李珣拒绝依附后唐,开始寻访炼丹秘方。而本来就窘迫的家境,李珣最后竟连三餐都难以维持了。昔日富裕豪华的李家最终成为人们口中的传说。李珣即便境遇如此也不肯放弃炼制丹药,依然在中国大地上继续流浪着。李珣的炼丹工程最终没有成功,但他对中国的热爱以大量的词作和《海药本草》跃然纸上”
1)解决官二代富二代的问题不是李珣的任务
以上“中国历史网”等把李珣描述得很“灰暗”的介绍,似乎不是传说,而是“有书为证”,其实是上下五千年文明中,传统的“独尊儒学”、“重文轻科”一派“内卷”化观点津津乐道的反映,说明的是“古代中国制造为何徘徊不前”的自我暴露。
为啥从唐代以来经商或有军功的回民,愿意到巴蜀古郪国和嫘祖故里的三台、盐亭等回民居住地落户?无可讳言,即使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当农民成地主,奔工商成资本家,人数少而集中居住的回民,与人数多而集中居住的汉人,如果深入去调查和听传说,其务实性和经营策略,“内卷”化都是大有差别的──上世纪下半叶,是和平的年代,在盐亭流传一句概括大众生活生产的民谣:“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饼子”──“打饼子”内卷化,指的就是盐亭城边的回民,卖的“回子烧馍”──如今“回子烧馍”仍出名,几千年卖得经久不衰。据传说李珣的母亲只生了他们三兄妹:公元896年李珣出生。899年李珣的弟弟李玹出生。901年李珣的妹妹李舜弦出生。
至于李珣的父亲,是否还另结过婚、生有孩子传说没提。但李珣的父母和弟妹,是支持李珣把阿拉伯圣地“翻译”精神,搬回祖先的“娘家”的──从《山海经》说的“赤国”治红铜,到“妻子、郪国”海内外经商往往返返类似回娘家──古郪国回民忘不了中华上下一万年文明,而不像只讲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人那么“内卷”。
对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传言,李珣的父母和弟妹虽然不关心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范畴篇》等中说的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问,如逻辑的演绎法、类推法、证明理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本质"、"现象"、"数量"、"状态"、"原理"、"法则"等学术语,但他们懂得无论是军阀割据混战锁国,还是瘟疫大流行封城,在远离热点的边界,还是能够想办法让非军事的部分物资和少量人员通行的,这为做药材生意留下缺口──“嗨、海”,谋求“翻译”大同天下情怀的李珣的父母和弟妹,明白聪明好学的李珣把“天下”解释为包括“海内外”。由此赞同谋求“翻译”大同天下情怀的李珣,他的父母和弟妹看到李珣说要写的《海药本草》,懂得这种情怀在显露曙光。按回民的风俗,回民的姑娘是不嫁给汉人的,李珣的的妹妹李舜弦,在李珣的解释下,嫁给了是汉人的王衍。
王衍虽然是官二代、富二代,但王衍是889年出生,大李舜弦12岁,而且名声不好:918年接替父亲皇位后,“不理正事,想长生不老”等等。但解决官二代富二代的问题,不是李珣的任务──类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理解只要面对今天的成就就不会忘记曾经的苦难和屈辱──数以百计不平等条约等巨网,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束缚着中国;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为了救亡图存中国人尝试了几乎所有的政治模式,都没有成功,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终于看到伟大复兴的曙光。而李珣是生活在中世纪的旧社会,古老回民历经的沧桑不说吗?
李珣清楚:写《海药本草》,推动海内外回汉等用得上、用得起、可信赖的药材这类健康公共产品,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就是在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东西方科技交流互鉴、促进海内外回汉等共同发展、守望相助。这当中个人委曲求全,和上层打交道,是无法避开的。
2)从炼丹药到香熏牛骨髓
王衍作为官二代、富二代,在他父亲前蜀蜀王王建管辖的地盘郪江镇古郪王城来游玩,是自然和经常的事。李珣熟读经史,指导妹妹李舜弦写诗词,引导弟弟李玹学医治药,也是自然和经常的事。李珣和王衍在制药做善事让人长寿上谈得来,才使他们结下关系的。
而当地的回民群众很多都是一代代做贩运、宰杀牛羊生意,休戚与共。卖完牛肉,或吃了牛肉,剩下的牛骨头会很多。李珣的父亲还是个会给人看病行医、制膏药的阿訇,李珣年少就学得制药一手。他家还是卖香药的,觉得你能拿出自家生产的知名品牌药材,生意才会更好。他真的从香熏牛骨髓制作出药剂,很多人吃过,说效果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0 21:57:51|显示全部楼层
笔者2021年4月在绵阳一家卖“保健品”商店,一次偶然看见商店屏幕视频里,有生物时代沈阳康洁公司董事长陈浩成教授,宣讲他研究出“牛髓粉”,其成就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说牛髓粉中含两种相辅相成的成分:骨蛋白和脂酸──骨蛋白是强骨造骨;脂酸是消化骨增生的。但央视等媒体报道有涉嫌虚假宣传保健品医疗效果的。过后,笔者从百度搜索介绍:牛髓粉,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骨髓。牛髓粉中含有骨蛋白,磷脂,尼克酸,核黄素等,能填髓强骨,常用于症见肢体痿弱、肌肉瘦削。但并不万能。
李珣不是陈浩成教授,没有进过医学院,也没有在医学院教过书。但他类似懂得,干农活不是一个人勤劳就能当“地主”,干工商不是一个人奔波就能当“资本家”。他在广州七年考察,从外商、医生和药工中专门搜集、整理,经由海外传入中国的外来药物资料,不是有单位给他发工资叫他干的事,是自己养活自己,所以他是组织有一个以药业为生的团队的。据传他的母亲就是一个做生意汉人家的女孩;他的妻子也是一个农户汉人家的女孩。他在外边多年做生意,赚的钱还一边拿回家买土地,他妻子即在家是管理种植、收购本草药材的。
3)科学不是科幻
古往今来,战争、瘟疫的恐怖,各国类似藩镇割据狼烟四起,其“武斗”、“文斗”都少不了是“派斗”,各说各的理,各说各的对,最后多以“强者为王败者为寇”收场。科学“科斗”,也有“派斗”。但科学与科幻还有一点不同──如果都把科学和科幻看成是一种猜想,“科幻”不一定需要去证实,但科学如果不是属于“派斗”的哲理,而是具体到非意识的物质自然形态,那么这一定是需要实验证明,或数学逻辑的推导的。例如,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浸入静止流体(气体或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即对部分浸入液体的比重计,它所受到的浮力:F=W=γV 。式中W为比重计的重量,V为浸入液体的体积;γ为液体的比重。若已知W和V,可确定比重γ──不同派别的科学家,都可以大致去实验。正是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在总结阶级斗争革命原理时,还提出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原理。
科幻并不需要去实践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原理,那么它要做什么呢?2021年7月2日“观察者”网发表的《<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新作入选英国科幻最高奖》一文报道:“第35届阿瑟·克拉克奖公布今年的入围短名单,曾以《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的《流浪苍穹》入围。郝景芳,1984年生于天津,清华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学博士。2006年开始从事写作,2016年其小说《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她也是继刘慈欣之后,第二个斩获这个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北京折叠》郝景芳设立了两个世界、两种制度,小说主人公在两个世界来回穿梭,陷入迷惘,引发人们的思”。
郝景芳曾表示:“整个写作的初衷,就是这样一种感觉:一群少年,儿时生活在一种制度环境,少年时经历了环境的巨大变迁,产生的断裂感和不适感,令他们永久地徘徊在两种模式之间,永远流浪”。
李珣的《海药本草》则不是这样:他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即使六卷《海药本草》书在南宋末年已散佚,书中收录唐朝及五代初期的外来药物,现在看来有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但在当时,李珣在对各派外商、医生和药工等人士的访问中,效果意见较统一的;有的还是经过自己和家人、帮工的验证,才选入《海药本草》中,不然多年之后,到明朝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一书时,还从北宋出的《证类本草》书中辑录《海药本草》内容,找到可信的标为由海外传入的药物。
11、结束语】
从2020年到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这里似乎改变了古代传统儒家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即反过来,“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才是正理,才是与时俱进,才有石破天惊的科技创造。
因为没先有“平天下”的先进科技本领、志向、理想、爱好、思想,哪有“治国”、“齐家”、“修身”的平和、和平、持久、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珣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写出《海药本草》,可以说李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改变古代传统儒家教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反过来为“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的人。原因前面已经讲了很多。我们回顾如在《中医药多体自然叩问》一书,开篇的“第一章 重识易经与儒学”的“第一节 吹响重识易经的号角”中,曾比较过王蒙先生与杨振宁教授,可联系李珣。
因为我们似乎觉得,杨振宁、陈省身教授与王蒙先生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很不同。王蒙先生是按几千年来的常规读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杨振宁、陈省身教授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反过来读的,即“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
由于“平天下”既指有中国,也指有外国;王蒙先生与杨振宁教授相比,是长期生活、工作在国内,而杨振宁教授是走出国门半个世纪,又走回国内的人,他对“平天下”的理解与实践,自然要比王蒙先生宽一些。例如,杨振宁教授在清华大学用英语给一年级新生上基础物理课,看是没有必要用英语,但“平天下”如果也指有外国,就很有必要:即科学高峰在外国,培养的高层人才不懂英文的基础物理能行吗?又如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也是在国外生活、工作了半个世纪又走回国内,在南开大学创办培养微分几何、微分流形等高层人才的数学研究所,有这个必要吗?如果“平天下”也指有外国,就很有必要──杨振宁、陈省身教授与王蒙先生,我们都非常尊敬、崇拜。
事情关注的起因,是在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向《易经》“开火”,称近代科学要摆脱“天人合一”。这是一个吹响重识《易经》与生态文明的号角──儒家经典人生道路,自古就被描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任何中国人,只要生于皇天厚士,自出生之前就携带着这类四个基因,所以中华民族才几千年不衰,历经浩劫而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平天下”,一般中国人以“打天下”、“坐天下”理解它的意思;而统治阶级及统治阶级的文人,也当“打天下”、“坐天下”心安理得地把它理解了。其实“平天下”,还有“平和天下”与“和平天下”的现代求变含义,如“全球化、多元化”完整、统一、双赢的含义。王蒙先生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演讲,谈到他怀念那些精通人文与自然科学的文化巨人时说:“自然科学与人文,只能双赢,不能零和。文学的方法与科学的方法有很大的一致性,如珍惜精神能量,热爱知识,热爱生活,对世界包括人的主观世界的点点滴滴敏锐捕捉,追求创意,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力图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新的哪怕是点点滴滴的贡献。但是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缺少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缺少一套实证的方法,又缺少严整的逻辑规则”。
“《大学》上关于从正心诚意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著名推论,都不符合形式逻辑的起码规则,更谈不上实验的或者统计上的证据,而更多地接近于文学作品。它们富有灵气,充满想像,整体把握,就是不怎么科学,不怎么经得住实验、计量、辩驳。中国古代有著名文人兼通医道与军事的,但少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甚至,大多数作家基本上是科盲。这与中国的重文主义传统有关。对于修齐治平的推崇,对于辅佐明君的理想,使人们倾向于认为齐家治国之道才是大道。我希望文学界的同行们能以极大的热情学习科学,领会科学已经怎样使人变成了巨人,科学将为人类创造怎样崭新的未来,取代那些想当然的咄咄逼人与大言欺世,珍视公认的价值体认。让科学家与文学家携起手来,取长补短,创造一个更加文明的中国” 。
王蒙先生的这个讲话,应该说是非常不错的。但为啥王蒙先生演讲的精神与追求,还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80岁的杨振宁教授在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称近代科学要摆脱“天人合一”不相合呢?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0 21:58:29|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从王蒙先生对古代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批评,可以看出王蒙先生并不全理解今天的“天”和如何“平天下”。杨振宁教授在这时站出来,以评说《易经》及其“天人合一”,巧妙地引导全中华民族的思考。杨振宁教授在演讲中说的是:《易经》影响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所以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华文化里,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比如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易经》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与人道,也就是说,天的规律跟人世的规律是一回事,所以受早年易经思维方式的影响,把自然跟人归纳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学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摆脱掉“天人合一”这个观念,承认人世间有人世间的规律,有人世间复杂的现象,自然有自然界的复杂现象,两者是两回事。如黄帝并等于天命。
还有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华文化的归纳法来源于《易经》的观物取像。取像类比是典型的易经;易经的分类、精简、抽象化,是归纳法的精神。中华文化有归纳法,可没有发展出推演法。如果归纳一下今天近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其中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归纳法,一条路是推演法。近代科学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而发展的。比如麦克斯韦方程,就是运用了两者结合的方法。今天的发电机、电话、无线电、电视、网络通信、激光等等,都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而所有的这许多,都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式。又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学是人类史上一大贡献,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第一次把推演法变成规律化。推演法对于近代科学产生的影响无法估量。推演法的一个精髓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这跟中国传统不一样。中国传统是摆事实,次序没关系,重要的是最后的结论。
杨振宁教授还说,从天人合一产生的观念是天人和谐。天人和谐对于中国传统思维与社会的影响,比因为植根于天人合一而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影响还要重要。但他并非是想攻击中国的传统哲学,因为天人合一的内涵不止是内外一理,而是远超过内外一理。当然杨振宁教授并非不知道,天人和谐联系着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生态文明”,所以他才说,天人和谐对于中国传统思维与社会的影响,比因为植根于天人合一而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影响还要重要;也所以他才说,天人合一的内涵不止是内外一理,而是远超过内外一理。
               参考文献
[1]刘文传,李珣研究,三台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印,2021年3月 ;
[2]王德奎,百年海啸话嫘祖──嫘祖发掘者的故事,Academ Arena,Volume 12 , Number 10 , October 25, 2020;
[3]路小栋,中国道路地震预报水机制争鸣 ──非线性暗物质原子量子研究与应用,AcademArena,Monthly Volume 9 - Number 7 (Cumulated No.97), July 25, 2017;
[4]平角, 科学前沿类似青藏高原和珠峰的第三极,Academ Arena,Volume 12 , Number 11 ,November 25, 2020;
[5]平角, 学自然学科学与振兴双循环,Academ Arena,Volume 13, Number 1 , January25, 2021;
[6]王德奎、林艺彬、孙双喜,中医药多体自然叩问,独家出版社,2020年1月;
[7]王德奎、赵均中,嫘祖研究,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
[8]王德奎,“绵阳第一碑”与盘古王表石,文史杂志,2000(2);
[9]王德奎, 嫘祖文化研究与经济建设综述,凉山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0]岳定海、王德奎等,嫘祖故里大揭谜,伊犁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11]王德奎,盐亭嫘祖与黄河文化史反思,Academ Arena,Volume 12 , Number 11 , November 25, 2020;
[12]习强,盆塞海与洪水朝天初探,Academ Arena,Volume 13 , Number 1 , January25,2021;
[13]刘文传,绵阳西山公园内的”蜀八仙”文化符号,巴蜀史志,2019年第3期;
[14]石云龙石小玉,《中华之母──嫘祖》,大众文化出版社,2009年2月;
[15]叶眺新,中国气功思维学,延边大学出版社,1900年5月;
[16]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17]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
[18]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19]刘月生、王德奎等,“信息范型与观控相对界”研究专集,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增刊第一期,2008年5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1-7-12 09:07:36|显示全部楼层
改正
6、放射性元素考古猜想海药难度】
李珣写《海药本草》一书,对“海药”的认识有没有难度──类似三星堆对青铜器的考古,铜同位素分析法是一种新兴的考古示踪法。尽管自然界铜同位素的变化较为复杂,且铜同位素地球化学还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但铜同位素分析法在含铜器物的产地研究中,随着铜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及分析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铜同位素分析法在考古研究中,已显示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8:30,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