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phoer|查看: 64571|回复: 47
[部门·机构·社团

财政部、水利部拨付5亿元水利救灾资金支持各地安全度汛工作

 [复制链接]
29#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7-26 03:08:00|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长江汉口江段水位已退至警戒以下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水利部:长江汉口江段水位已退至警戒以下

2016年7月7日,湖北武汉,快要淹没顶子的武昌黄花矶长江亲水平台的亭子  GAAE-fxuifip3196418.jpg  保存到相册

  中新网7月25日消息,据水利部网站消息,25日12时,汉口站水位27.28米,低于警戒水位(27.30米)。14时,莲花塘至螺山及洞庭湖水位超警0.03~0.49米,九江至大通及鄱阳湖水位超警0.09~0.94米。大通站水位14.70米,超警0.30米,较今日8时下降0.03米;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32.99米,超警0.49米,较今日8时下降0.03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20.44米,超警0.94米,较今日8时下降0.02米。三峡水库水位156.46米,较今日8时下降0.15米,入库24,800,出库28,600。
28#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7-12 18:48:0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水利部:长江中下游水位较昨日回落0.01-0.29米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水利部:长江中下游水位较昨日回落0.01~0.29米

资料图:7月7日,湖北武汉,快要淹没顶子的武昌黄花矶长江亲水平台的亭子  NuT1-fxtwuff5351109.jpg  保存到相册

  中新网7月12日消息,据国家水利部网站消息,7月12日8时汉口站水位27.79米,超警0.49米,较7日洪峰水位回落0.58米,较昨日8时回落0.13米;九江站水位21.64米,超警1.64米,较9日洪峰水位回落0.04米,较昨日8时回落0.01米;大通站水位15.52米,超警1.12米,较8日洪峰水位回落0.14米,较昨日8时回落0.04米;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33.63米,超警1.13米,较8日洪峰水位回落0.84米,较昨日8时回落0.29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21.29米,超警1.79米,较9日洪峰水位高0.01米,与昨日8时持平。
  目前,莲花塘至大通江段及两湖水位超警0.49~1.79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7#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6-8 20:08:00|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山洪灾害防治挽救生命于灾难之前

源自:综合
  - 成功防御南方十七轮强降雨深度系列报道之三
  山洪灾害防治挽救生命于灾难之前
  5月19日至20日,广西玉林市容县黎村镇。20小时内降雨量高达252.2毫米。山洪说来就来。
  荣丰村全村百姓,在这场“生死时速”竞赛中跑在了山洪之前。20日上午10点,村支书黄显礼的手机收到县里的山洪预警短信,并随即拉响警报器通知村民转移。实际人口超过11万人的黎村镇虽受损严重,伤亡人数却是零。
  5月8日湖南泸溪县石榴坪乡兰村的强降雨中,同样依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乡里各级防汛责任人提前收到预警信息,将全部150余名村民转移至安全地点。事后看着洪水漫过公路大桥,村主任包太华说:“好在装了预警系统,老百姓才转移得这么快,要像以往,估计现在洪水上来了人都还没转移完。”对阵多轮强降雨,防治体系再次在与山洪的较量中胜出。
  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筑起生命屏障
  3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已出现17轮强降雨过程。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在雨中频频发力,凸显防灾减灾效益。国家防办新闻发言人张家团介绍,今年以来,全国共有10个省(区、市)675个县(市、区)发布6287次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利用已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向28.2万名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318.3万余条,启动预警广播9000余次,累计转移受山洪灾害威胁群众约49万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这一切,都得益于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的建设。
  2010年11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联合启动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至2012年初步建立了覆盖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2058个县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2013年又补充完善非工程措施,启动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截至2016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累计投入279亿元,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非工程项目。
  覆盖超过一半的陆地国土面积,影响人口1.5亿,短短几年内,这个“生命屏障”项目交出了令人欣慰的报告: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已初步实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的目标,发挥了显著防灾减灾效益。
  据统计,已建项目累计发布预警短信5800多万条,启动预警广播58万次,转移人员2100万人次,避免人员伤亡数十万人次。自2011年项目逐步完成以来,年均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2010年年均死亡人数减少60%以上。
  山洪灾害是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之一,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防御难度很大,已是汛期的凶猛大“杀手”。誓与山洪争夺生命,不只是水利部门运筹帷幄、科学部署的责任担当,更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使命召唤。
  监测预警系统 打造“最强大脑”
  与山洪抢跑,“发令枪”响自哪里?如何于分秒之中决策“起跑时间”?根据什么判断和发送?
  由村支书黄显礼手机上的预警短信上溯,记者找到了线索。5月20日上午10时,容县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发出强降雨警报:过去1小时黎村镇满垌站降雨达47.5毫米,思贤站达57毫米。县防汛办随即通过平台向各镇相关人员、村干部等发出预警短信,要求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人员。当天黄显礼收到的十几条预警短信均来自这里。这次强降雨过程中,容县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共发布预警信息2773条。
  类似的监测预警平台,已在全国7个流域机构、29个省、305个地市、2058个县建设完成,实现了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网络的基本覆盖,以及国家、流域、省、市、县及重点乡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它们,就是山洪灾害防治体系打造的“最强大脑”──全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这个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的“最强大脑”,包括雨水情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其中新建的山洪灾害监测网络含雨量及水位自动观测装置6.2万个、简易监测站40万个,好似拥有了无数24小时值守的“一线观测员”,初步解决了我国山洪灾害防御缺乏监测手段和设施的问题。
  在信宜市怀乡镇怀乡村的河道边上,记者看到了竖立着的“观测员”──装有喇叭和报警灯的水位观测报警设施。装置共有三个档位,标示着危险程度不同的水位。当河水到达相应水位时,报警灯、喇叭警报将被触发并保持相应时长。此次“520”强降雨期间,这个水位报警器超过了第三档位,刺耳的警报声保持了30分钟,周围群众都因此及时转移。
  全面覆盖的监测网络配合快速发布的预警信息系统,使得“最强大脑”实现了对暴雨和山洪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在线预警等功能,提升了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使山洪防治的科学决策更迅速、严谨和专业,实现了从监测到预警的无缝衔接。
  瞄准更精准的模型推演、更智能化的指挥调度,水利部2013年起在全国2058个山洪灾害防治县、53万个小流域、58万个村庄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了防治区25万个重点沿河村落的防洪现状,具体划定了山洪灾害危险区,明确了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点,更合理地确定了预警指标和阈值。
  这是水利专业智慧服务民生的印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显著提高了我国基层防汛信息化水平和指挥决策能力,彻底改变了过去应对山洪灾害时基层防指掌握信息手段单一、决策主要靠经验等问题。更直接的效益转化,是为群众的安全撤离争得了宝贵时间。
  中国特色群测群防 接力最后冲刺
  如果说“最强大脑”承担的是推断、预警暴雨转化为山洪的“接力”可能,那基层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就是决定百姓能否安全转移“最后冲刺”的关键。
  5月7日1时至7时,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普降大暴雨,山洪暴发。全县各村责任人接到预警后采取鸣喇叭、敲铜锣等方式发布预警信号,安全转移群众290人。梅江镇双河村白岩组村民熊云珍激动地说:“大树倒下来把我房子压垮了,多亏政府建起了预警系统,喇叭声音响,信息传播快,及时组织百姓转移。要是像以前一户户地敲门喊人,我们全家几口人都没了!”
  如今我国已在山洪灾害防治区配备了广播、喇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100多万处报警设施,初步实现能多途径及时有效发布预警信息,打通了预警发布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冲刺”,不仅要让隐患点百姓能顺利“接力”跑起来,更要知道往哪儿跑。
  5月20日黄显礼拉响警报时,当地许多村民看到雨势迅猛,已自发按预案到安置高地避险。这是此前村里多次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的结果。包含了模拟强降雨袭击、启动预案、发出预警、有序转移等每个环节的演练,使群众清楚转移路线,知道山洪危害,了解防御转移流程,避险意识大大增强。村民黄大姐当天快速自发转移到演练时到过的安置点:“洪水来了,我们知道要跑,而且知道往哪里跑了!”
  2013年起,这样的演练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多次上演。同时,根据《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导意见》,防治区内已建起县乡村组干部负责制、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简易监测预警设备等共同发力的基层群测群防体系,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山洪灾害群测群防模式。
  在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防汛抗洪思想指导下,我国山洪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正持续得到增强和完善。
  “面对今年严峻的汛情,国家防办已将督促各地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正常运行作为重点工作,陆续抽查。针对5月以来的强降雨过程,国家防办已会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对浙江、福建等南方10个省(区、市)的42个县进行了抽查。后期还将根据降雨情况,继续抽查各地平台运行和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报汛情况,以确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汛期正常运行,关键时刻发挥防灾减灾效益。”国家防办防汛一处副处长褚明华说。
26#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6-8 19:48:02|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水库除险加固铸造抗洪中流砥柱

源自:水利部网站
  @成功防御南方十七轮强降雨深度系列报道之二
  水库除险加固铸造抗洪中流砥柱
  今年入汛以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省湖南省先后发生6次暴雨洪水过程,以5月上旬的暴雨过程为最强。湖南有效实施联调联防,除险加固后的水库成为“中流砥柱”“防汛功臣”。湖南省防指先后27次调度五强溪、酒埠江、双牌、欧阳海、凤滩等水库拦蓄洪水,有效减轻了防洪排涝压力。仅五强溪、凤滩两库联合就为下游削峰6000立方米每秒,降低沅水干流桃源站洪峰水位3米。
  湖南有1.4万多座水库,除险加固1.1万座。“如果前些年不进行大规模的除险加固,今年防汛后果不可想象。防汛抗洪就是打仗,水库就是镇守一方保平安的‘大将军’,有了它们,我们才能调兵遣将,防汛抗洪才有了底牌。”省防办主任罗毅君说,“省防指已批复下达22座大型水库、80座重点中型水库汛期控制运用方案,对病险水库、在建涉水工程、山洪灾害隐患点,实行‘一库一案、一点一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问题,近20年来,6万多座病险水库恢复了设计功能,重现生机活力,从防汛抗洪的“心腹大患”变成“重型武器”。在应对今年17次强降雨过程中,除险加固后的水库,经科学调度,充分发挥了拦洪、削峰、错峰作用。
  病险水库一直是防洪安全的最大隐患,库区下游的百姓忧心忡忡。王向华的家在江西省永丰县返步桥水库大坝下游1000余米的返步桥村。说起水库除险加固前的日子,他至今心有余悸:“每到汛期我们就提心吊胆,尤其是大坝开闸泄洪时,滚滚洪流在村旁的山溪呼啸而过,声震山谷,我们寝食难安!可等到需要灌溉用水的时候,又没水了,还要愁庄稼浇水。”1983年建成投入运行的返步桥水库,工程设施老化,部分工段带病运行,进入主汛期时,难免威胁工程安全和大坝下游8万群众的安全。
  “雨天有水拦不住,旱天缺水放不出”曾是我国很多病险水库的真实写照。我国有9.8万多座水库,90%以上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偏低、设施老化等问题,坝体渗水、坝身薄弱等现象严重,汛期出险、溃坝事故时有发生。而且这些水库大都居高临下,是城镇、居民、重要基础设施头顶上的“一盆水”。这些水库一旦失事,将对下游造成毁灭性灾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德政工程,也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一项基本任务。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力度,统筹规划,增加投入,加强管理,确保质量。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后,为解决水库病险问题,恢复水库的设计功能,解除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规划实施了多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水利部部长陈雷一再强调,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是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盼、历史的使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水库除险加固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把这一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水利部举全部之力、全系统之力,攻坚克难,如期完成了中央交予的艰巨任务,兑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累计对6万余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仅“十二五”期间,就完成了5万余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经过除险加固的水库焕然一新,“身强体壮”,水库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据统计,2000年至2015年,年均溃坝由除险加固前的75.15座降为4.63座。
  除险加固后的水库,增加了防洪库容。据测算,实施完成的《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和“十二五”期间三个小型水库规划,共计5.8万余座水库,可恢复防洪库容64亿立方米,可保障水库下游2.7亿人的生命财产安全,637座县级以上城市、17亿亩农田以及大量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的溃坝洪水威胁基本解除。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暴雨骤降之时,在洪浪压境之时,除险加固后的水库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也让百姓充分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瞻远瞩和民生情怀。正是有了这些可以随时调用的水库,我们才有了降服洪魔的“重型武器”,“控制洪水”才有可能转变为“洪水管理”。因此,被人民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情系百姓的具体体现。
  王向华“终于能够睡上安稳觉了”。除险加固后的返步桥水库从容应对4月21日、5月20日两次强降雨,工程运行安然无恙。“返步桥水库除险加固后,不仅运行安全有了保障,还恢复了设计蓄水和灌溉能力,工程未发生险情。我们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管好用好安全设施,确保工程运行效益正常发挥。”水库管理所所长宁小华说。
  江西完成了890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十二五”期间,江西全省水旱灾害损失率平均值为0.55%,较“十一五”的1.28%有大幅度下降。
  在湖北,只要防汛工作者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偏远山区小水库的水位雨量等实时情况。手机APP技术给水库管理装上了“千里眼”,2000多座小水库实现了水雨情“掌上监控”,为汛期山区防灾减灾提供信息技术支持──这是湖北省结合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统筹推进的全省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项目建设。在汛期,这套系统堪称防汛抗洪的“奇兵”。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水库除险加固数量和投资强度都远远超过历史上其他时期,这项举措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水利史上也绝无仅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世界溃坝事故率最低的国家行列。”水利部权威人士说。
  经过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和其他防洪工程体系,将越来越多地在抵御各地强降雨和洪水中,经受大洪水、高水位的考验,成为防汛抗洪、防汛减灾的中流砥柱。
  今年年初以来,气候异常,汛情严峻。毋庸讳言,虽然我国已经加固了6万多座水库,但仍有一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没有完成。另外,大量经过除险加固的水库尚未经过大洪水、高水位考验。病险水库仍是防汛度汛的薄弱环节,必须着力重点防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5#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5-9 09:48:03|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发山洪预警:赣闽湘桂局地可能发生山洪

源自:中国天气网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5月8日18时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预计,5月8日20时至5月9日20时,江西东部、福建西北部、湖南西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 较大,其中江西东部、福建西北部、湖南西南部、广西东北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请各地注意局地短时强降水引发的山洪灾害,做好实时监测、防汛预警和 转移避险等防范工作。
  [暴雨来袭!中央气象台发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今天18时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今天20时至明天20时,贵州东南部、湖南南部、江西东部和南部、福建中西部、浙 江南部及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多地有短时强降水,一些地区还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相关区域朋友注意防范!
24#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4-24 01:08:00|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专家:今年可能发生和1998年相似的雨水情

源自:央视
  关注 | 暴雨、大风、冰雹……南方恶劣天气在“复制1998年模式”?
  从21日夜间开始,我国南方地区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中央气象台预计,本轮强降雨天气将持续到24号,其中,22日、23日两天是主要的降雨时段。
  而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出行带来影响。而更令人担心的是,自去年冬季开始的南方雨水“车轮战”,是否在复制“1998年模式”?

南方多地再次开启强降雨模式
云南:暴雨夹杂冰雹袭击县城

  4月21日下午1点30分左右,狂风暴雨夹杂着冰雹袭击了云南丘北县城,巨大的雨滴和樱桃大的冰雹打在车棚和屋顶的太阳能板上,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冰雹持续了两分钟左右,紧接着10分钟的狂风暴雨使路面形成了大量的积水,阻碍了过往车辆和行人通行,过往行人连伞都撑不住了。

广西:风雹灾害已致超十万人受灾
  广西多地连日来遭受强降雨天气和大风冰雹灾害,目前已造成三人遇难,另有三人失踪。截止到昨天,广西共有11.47万人和5180公顷的农作物受灾,部分民宅楼顶、小汽车车顶被冰雹损坏。
  广西水文水资源局预测,到4月28号,广西还将反复出现强降雨过程,因前后期强降雨区域基本重叠,广西东北的大部分河流,将出现明显涨水过程。

江西:多地出现城市内涝 山体滑坡
  在江西婺源县城,强降雨导致路面一片汪洋,一些商铺门口也被积水淹没。在余干县玉亭镇排岗小学,学校操场因为强降雨严重积水。
  突如袭来的暴雨还导致江西彭泽县浩山乡山体滑坡。

广东:雷雨大风致棚架坍塌 2人遇难
  22日早上七点左右,广东佛山市出现雷雨强对流天气。受大风影响,佛山市禅城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的棚架坍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24人受伤。坍塌的棚架是一层锌铁棚钢架结构,坍塌面积约1000平方米。一名目击者回忆,当时风加雨,仅两三分钟就把棚架吹倒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批发市场很多商铺的铁皮屋顶被大风吹坏,有的被完全掀起,大量的铁皮、泡沫等杂物散落在地上。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市场内的商户已及时转移。

长江中下游五省多地发生崩岸现象
  受连续强降雨和水位上涨影响,长江中下游五省多地发生江岸崩岸现象,这对汛期的岸边防护形成一定的隐患,也给今年的防汛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崩岸是一种自然现象,往往由土石组成的河岸、湖岸因受水流冲刷,在重力作用下岸坡产生崩落、崩塌和滑坡等现象。崩岸的发展可使河床产生横向变形,给江岸防汛带来一定险情隐患。
  记者从长江防办了解到,经汛前检查统计,截止今年3月上旬,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发生险情83处,其中湖北46处,湖南10处,江西5处,安徽5处,江苏17处。五省累计长度52185米。

中央气象台:南方再迎强降雨 赣湘粤桂雨势强
  从21日夜间开始,我国南方地区迎来新一轮强降雨过程,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今天到24日,江南大部、华南大部、贵州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部分地区还伴有强对流天气。
  本轮强降雨之后的未来一周,南方还将有两轮强降雨过程。专家提醒,近期南方强降雨过程非常频繁,短时强降水以及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相关地区要加强防范城市内涝、山洪、滑坡以及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

早汛情急 防汛敲响警钟
  尽管主汛期还未到来,但从3月下旬开始,南方的雨水几乎没有停歇,4月下旬还将有4轮强降雨过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近日召开的专题会议指出,今年我国入汛早,汛情急,防汛抗旱形势“异常严峻”。

去年多地现罕见“冬汛” 今年提前入汛
  从3月下旬开始,江南、华南地区就开启了雨水“循环播放”模式,基本下两三天、停一天,形成暴雨车轮战。4月份以来,长江流域特别是两湖(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相继发生了3次大的涨水过程。
  对此,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情报预报中心副主任杨文波表示,受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去年夏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而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呈现“南多北少”的降水分布特征。入秋以后,南方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特别是去年11月份,广西、湖南和江西等地出现罕见“冬汛”。去年冬季,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多五成以上,创历史最高纪录。而今年比往年同期提前11天入汛,降水比往年同期偏多,有的地方偏多1倍多以上。

今年可能发生1998年相似的雨水情
  厄尔尼诺现象异常,冬汛发生,早汛提前,这三大信号都增加了今年长江的防汛压力。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本周就已明确提出,今年防汛备战对标防御1998年洪水要求。
  今年是否将“复制”1998年模式?对此,杨文波表示:从长期气候预测来说,今年前期的气候因子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和1998年前期的特征是很相似的。因此可以预测,今年可能会发生和1998年相似的雨水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3#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4-12 13:48:01|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浅层地下水水质八成不达标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水利部:浅层地下水八成不达标

  (记者:金煜)水利部在近期公布的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中,公布了去年对一些重点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监测情况。调查发现,被监测的地下水中,有八成水质不达标,部分地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不过该调查仅针对浅层地下水,水利部水资源司昨日表示,该数据并不针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所在的深层地下水。

调查
八成被监测水不宜饮用

  水利部近期公布的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增添了一项新内容──“地下水水质”。这些数据来自去年水利部在长江、黄河和松辽等流域机构开展的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
  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其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渗影响。监测结果显示,被监测的2013眼水井水质不达标的比例达80%。这2013眼水井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监测范围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
  调查发现,所有2013眼水井中,没有发现水质为I类的水,II至III类水仅418眼,占19.9%(I到III类水被认为是适合饮用的达标的水质)。此外,仅适合于农业和工业用水的IV类水691眼,占32.9%,而不宜饮用的V类水994眼,占47.3%,两者加起来约80%。
  调查还发现,主要污染指标中,“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官方
地下饮用水达标率85%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八成浅层地下水不达标,这个数据并未让他感到意外,而公众也无需为之恐慌。他说,此次被调查的区域本身就是污染比较重、开发利用过度的地区,此外,这次被监测的对象是浅层地下水,而饮用水水源地则在深层地下水,两者不是同一个概念,因此该数据不能代表我国总体的地下水水质情况。
  另据新华社报道,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昨日也称,该调查数据并非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数据,因为目前地下饮用水水源主要取自深层地下水。
  水利部方面也称,目前正在编制《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4748个城镇饮用水源地中,有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1817个,水质达标率为85%。
  不过,马军表示,这并不能完全排除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可能对人体带来的健康危害,因为在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还有人饮用浅层地下水。

专家
“不能边治理边污染”

  马军表示,浅层地下水很容易受地表水的影响,因为两者是相通的。“河流湖泊受到污染后下渗就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他说,生产、生活活动,农业、城市排放等都会造成浅层地下水被污染。
  对于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是否可能通过土壤渗透、灌溉等影响到粮食作物,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所长任天志表示,即使浅层地下水被污染了,农户用其浇灌对作物带来的影响,但因为有土壤的过滤,与直接用地表水灌溉相比要“小得多”。
  他还表示,对农业系统而言,之前更多关心育种、产量等问题,而现在更多人开始研究水质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问题。
  任天志表示,从水利部门的报告看,其是利用现有的水井进行监测,这可能会受到雨季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如果专门做环境观测标准试验的话,今后可能还需要打一些又小又细的特殊井以取样观察。
  马军表示,浅层地下水的修复比深层地下水修复容易得多,因为其有一定的补给量,和一定的水体净化能力,不过相比地表水的修复还是要困难很多,但更关键的是,需要先把排放源头控制住,“如果源头还在排放,即使去清理,最后还是会变成边治理,边污染。”
  监测对象
  2013眼水井
  II至III类水(适合饮用)19.9%
  V类水(不宜饮用)47.3%
  IV类水(适合于农业和工业用水)32.9%
  分布地区
  18个省份
  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盆地以及江汉平原。
22#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4-12 12:28:00|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回应地下饮用水水质:水源地总体良好

源自:经济参考报
原文标题:水利部:我国地下水饮用水 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

  4月11日下午,水利部召开新闻通气会,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介绍了地下水水质监测有关情况。
  据悉,2014年起,水利部针对目前地下水问题比较突出的18个省区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这18个省区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盆地以及江汉平原。2015年18个省区地下水水质的总体情况是,Ⅱ-Ⅲ类19.9%,Ⅳ-Ⅴ类80.1%。这个结果与去年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和水利部公布的《水资源公报》所反映的状况基本一致。但这些数据主要是北方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并不是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数据,目前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主要取自深层地下水。
  陈明忠介绍,近年来,水利部组织对地下水水源地开展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摸底调查。根据正在编制的《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4748个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中,有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1817个,水质达标率为85%左右。2014年,175个供水人口50万以上的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中共有33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总的来看,我国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
  据了解,2014年起,水利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在河北启动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1#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4-11 17:48:00|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

源自:每日经济新闻

  地下水正遭受污染与超采的双重威胁。

▲ 每经记者 张雯
  地下水正遭受污染与超采的双重威胁。
  水利部最近公开的2016年1月《地下水动态月报》(以下简称《月报》)显示,全国地下水普遍“水质较差”。具体来看,水利部于2015年对分布于 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山西及西北地区盆地和平原、江汉平原的2103眼地下水水井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IV类水691个,占32.9%;V类水 994个,占47.3%,两者合计占比为80.2%。
  值得注意的是,IV类水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这也意味着,超八成地下水遭受污染威胁。《月报》还显示,主要污染指标中“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与此同时,地下水还遭受严重的超采威胁。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主要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2.4亿立方米(约82.4亿吨)。

多为浅层地下水
  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松辽等流域,污染和超采正在成为流域内地下水的主要威胁。
  在水利部本轮地下水监测中,监测范围基本涵盖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监测对象以浅层地下水为主,易受地表或土壤水污染下渗影响,水质评价结果总体较差。
  本轮2103眼水井的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I类水,II至III类水418个,占总数的19.9%;IV类水691个,占32.9%;V类水994个,占47.3%。
  其中,主要污染指标除总硬度、锰、铁和氟化物可能由于水文地质化学背景而监测值偏高外,“三氮”污染情况较重,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
  本轮全国范围内的监测,正是按照2011年公布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部署,为摸清地下水污染的“家底”,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IV类水已经不适合人类饮用,V类水污染就更加严重。实际上,这两类水都已经不太适合人类接触。”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每日经济新 闻》记者,“从监测流域和监测对象看,这个高达80%的数值并不特别令人惊讶。其中出现的重金属和有毒有机物污染,是因为流经城市的浅层地下水,更容易遭 受农业面源、工业废弃物以及垃圾掩埋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浅层地下水的污染,与地表水的污染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马军指出,“以浅层地下水为主要监测对象的结果,也说明流域内地表水亦存在相应污染。旱季时,浅层地下水会补给地表水;同理,地下水的补给来自地表水。”

污染、超采威胁“水安全”
  地下水遭受污染,或产生严重的“水安全”问题。
  根据此前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全国范围内,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那么高达八成的地下水污染监测结果,会影响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吗?
  “一般来说,城市内多采用深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深层地下水不易遭受污染。”马军说,“但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居民饮用浅层地下水,污染将主要对他们带来影响。”
  值得一提的,除污染问题外,超采也是我国保障“水安全”的一大威胁。
  《月报》数据显示,2016年1月,全国主要平原区地下水储存量比去年同期减少82.4亿立方米,单黄淮海平原就减少了49.2亿立方米,其中又以河北地区地下水储存量减少为首:一年间,河北地区减少了22.1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马军表示,“针对地下水的治理,其花费更甚于治理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问题相对复杂,而地下水的超采,还会带来地缝、塌陷等次生灾害。”
20#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6-4-11 03:08:01|只看该作者

水利部:中国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

源自:南方都市报

原文标题:变化环境下的水安全:问题与对策

  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教授夏军
  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水库水源地水质有11%不达标,湖泊水源地水质约70%不达标,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约60%不达标。近10年来中国水污染事件高发,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全国城镇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人口1.4亿人。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应共同面对和解决的环境问题。
  3月22日世界水日,也是在3月22-28日中国水周期间,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联合主办的“水美中国”论坛在广州举行。面对日益突出的水资源问题,来自环保组织、企业、政府的数百位代表,从商业、政策及社会组织参与等不同维度,就水资源保护的经验和案例进行跨界交流,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水保护行动。本文根据夏军教授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未经发言者审阅。
  今天想讲三方面的问题:第一,全球水安全与水战略。第二,直面中国水问题。第三,水的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水安全事关国家安全问题
  首先谈一下关于水安全和水战略。水安全在国际上是国家安全、全球安全,水安全的含义是非常广的,涉及到水资源的供水安全,也有防洪安全,每年广东、湖南、江西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到汛期9月份大江大河发生灾害,再往后一点北方的河流也会发生洪涝灾害,因此供水和防涝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我们有水质安全和水生态安全,水产生了问题,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就引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居环境的变化。此外,中国也有很多国际性河流,跨境河流也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涉及面非常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水安全的定义,是关于水安全定义的一种,人类生存发展所需有量和质保障的水资源,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的水叫水资源,包括了量和质的两个概念,除此之外还需要维系流域可持续的人与生态环境健康,确保人生命财产免受水灾害损失的能力。还有一个定义是涉及水灾害、滑坡、地震、泥石流等等,因此水安全的定义是相当广泛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水资源压力非常大。
  水与人类未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呢?首先不光是我们当代人,子孙后代未来的生存也需要清洁的水,很多政策都在研究水需求的驱动机制是什么,包括了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粮食安全、贸易的驱动机制,此外就是全球变化,它导致了水资源发生变化,水质变差了,这就涉及到全球变化与水安全问题。此外,水与人体健康、水与环境、水与生态的问题叫水与环境健康,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达到70%,大部分人居住在城镇,因此水与城市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生产粮食需要水,我们的能源需要水资源,水与能源也有非常大的关系,未来的水变化,以及水安全战略与对策是联合国现在非常重视的,也是国际水资源协会等水组织重点关注的问题。
  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是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U N大会作出的47/193号决议,根据U N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18章所提出的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考虑到虽然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地依赖于淡水的供应量和质量,但人们并未普遍认识到水资源开发对提高经济生产力、改善社会福利所起的作用;还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因此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旨在推动水资源的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乏淡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节水意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2016年世界水日确定的主题是“水与就业”,大家知道水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就业问题也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水如果做到可持续利用,实际上对就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带动作用,3月22~28日也是第29届中国水周,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中国的水安全问题十分严峻
  中国无论是南方、北方和东北都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挑战,这个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一个非常简单的、粗浅的指标就是总用水量,你要用多少水和可以供的水,如果用水量大于可供的水,就说明水量不够,中国有八大流域,还有西北、西南等,总共10个区域,10个区域里面有5个是红颜色,供应是不足的。
  二,水污染水环境问题依然比较严重。环保部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监测的956个地表水控断面中,IV类水以上比例为3 6 %,其中IV类占18.9%,V类占6.7%,劣V类占10。3%,大家把这些数字加一下就知道我们面临的水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三,中小河流山洪灾害与城市内涝问题突出。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损失超过全国水灾害损失的2/3,近三年60%以上的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这就是为什么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因。
  四,水生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五,全球变化可能加剧中国水危机的风险。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旱呈现增加趋势,水旱直接加剧了水环境的脆弱性。
  因此,在自然禀赋方面,中国水资源时空变化大,水土资源不匹配,人均水量少,仅为世界平均的1/4。环境变化产生了四大水问题,包括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浊,水危机威胁水安全,包括直接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社会安全,所以这些问题的确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社会、政府、科研部门、流域管理机构、社会公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就涉及到水的可持续利用和建议。
  2000年,全国人均可用量是600吨多,到2030年人口突破16亿,最近二胎也放开了,中间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不管怎么说,人口在2030年左右达到16亿,总用水量达到7101亿吨,中国北方人均可利用总量是292吨,全国人均可利用总量是508吨,这类问题是非常严峻的。

全社会节水是唯一必经之路
  “十三五”期间中国水资源的重大需求是什么呢?其核心是支撑2020~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健康,要有良好的生态关系,这里涉及到水安全的保障问题,我们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理念下,破解中国复杂的水安全问题,包括城市水、农业水、环境水、生态水以及国际河流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个人提出这样的观点:全社会节水战略是应对中国水危机、保障水安全的唯一的必经之路,无论气候怎样变化,这都是一个最有利的对策。中国用水的总量呈增长趋势,人口是刚性的,人口增长了,水用量必然要增长,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加速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社会节水战略。
  举一个例子,2012年UNEP国际水战略项目中有一个启示,他们提出怎么样提高水的生产率,不是利用效率,水的生产率是指从生态系统影响中解耦经济增长。未来几十年,人类的主要挑战在于满足2050年高达90亿人口所需的能源、土地、水资源和材料的需求,同时要承受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健康威胁的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国际上提出“绿色经济”转型,绿色增长、绿色发展,要朝这块转型,探索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模式,为实现该目标,需要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及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
  2012年UNEP国际资源小组公布了从环境影响和经济增长中的解耦自然资源利用的报告,解耦是指使用最少的资源,例如水、化石燃料来保证经济增长,解除经济增长对环境的依赖性。水资源解耦是指单位经济活动水资源使用率减小,可通过随时间变化的经济输出与经济输入(即用水量)的比值体现出来。
  水资源解耦的核心问题是要打破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之间的联系,集中方式就是相对解耦,水资源面积增加了,但水资源的增加率比GDP增长率要低,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这也是一种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下面要谈到的,这是在国际上比较推行的绝对解耦。什么叫绝对解耦?就是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使水资源使用量减少,带来的挑战是中国社会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还处在相当波动甚至向下滑的阶段,怎么来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解耦,途径在什么地方呢?
  以新加坡为例,因为新加坡的例子是国际水组织比较提倡的、非常好的用水模式,新加坡经济增长25倍,用水量只增长5倍,新加坡居民住宅用水量(1995-2005)不是零增长,而是衰减的,怎么达到衰减呢?在用水量减少的情况下,实际上保证了生态环境的用水,为了做到这点,它实现海水淡化、中水循环,通过高科技的循环利用生产出来的水可以直接喝,过去马来西亚向新加坡供水,就像深圳向香港供水,如果马来西亚不向新加坡供水,他们就会发生国家战争,现在新加坡通过发动它的节水战略,每个房屋自备的雨水利用都做到了极致,所以他们不需要马来西亚也能独立供水,我觉得这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启示。

水管理体制与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保障水安全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解决刚才说的瓶颈问题,中国经济要发展,要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好的生态环境就需要水,社会经济也需要水,怎么处理好这样一个矛盾呢?我们面临着一个非常复杂的水系统问题,它不光是水量、水质、社会经济、人文活动。要解决问题,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比如低成本高效率污水处理新技术,在生物膜方面需要有创新;还比如海水淡化,这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靠近海,没有海,成本照样上去,海水淡化中的能源消耗是非常厉害的。此外,虚拟水/流域水的综合管理,都需要科技创新。
  我的第三个观点是中国要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水管理的体制与制度创新至关重要。过去中国是“九龙治水”,是从防洪的角度,而现在面临着水量和水质问题,涉水部门多,但尚无全国层面的节水法律法规,同时我们要唤醒公众的节水意识。建议尽快制定国家水安全中长期规划和战略线图,从中国国情和发达国家的水管理经验教训看,以2020年零增长,2030-2050年逐步实现负增长为总体目标,制定中国水安全的战略目标。有效的途径就是“产学研用政”协同与联合的中国水安全科技创新联盟,来把城市水、农业水、环境水、生态水、流域水以及国际河流统筹管理,其中产业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的第四个观点是教育为本,道德为先。道德就是要重视水,把水作为生命之源,建议积极推动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教育与宣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实现全民教育、全民行动,希望在全国甚至在农村进一步拓展。为实现水美中国,为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的水、土地与空气,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梦目标,大家一起努力、奉献与奋斗。
  南都评论记者 张天潘 整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0 07:56,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