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848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21-9-8 17:26:1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历史文献玉龙企业二三事

 [复制链接]
玉龙企业二三事
                陈碧琼
翻开玉龙企业的历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玉龙企业是最辉煌的时期。主要表现在原有老企业仍然兴盛,而新的规模更大的企业不断涌现,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那一派繁荣景象,写就了它们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玉龙公社的社办企业
玉龙公社的社办企业,50年代末有水磨电一座,建在场口的榉溪河上,修筑拦河坝将河水用来发电,供场镇居民和中学晚上用,附带打米、打面、冬天打红苕粉子。发的电不够用,经常停电不说,而且灯光是红的,忽明忽暗,但那也是当时照进现实的一缕阳光,人们仍然感到欣喜。直到区上建成漏水垭电站,才取代了它的发电功能。而染坊、修理铺、机面加工也是公社的企业。
到70年代中叶建起造纸厂,生产草纸。把老百姓种的竹子作原料,用石灰浸泡后打成浆,再将竹浆放到清水池里,用一类似小窗户大小的网子,双手端平在纸浆池从左至右一舀,一张草纸就出来了,晒干就可以用。相继建糖厂。沿玉龙梓江、榉溪、莲花河等生产队,都大力种植甘蔗以作糖厂原料。通过专用机器洗净、榨汁、控水,黄糖就制作出来了。在玉龙生活的人们,什么时候见过这些?凡逢场,远近的人们都来参观。这些厂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让附近的人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公社的企业虽不多,规模也不大,但在当时全县公社一级还是算最多最大的。加之企业主任任炳树守职尽责,把这些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
70年代末,省上政策,把玉龙铁工厂、玉龙粮站的打米磨面榨油这部分,还有酒厂、缝纫社、机面社等全部移交给玉龙公社,加入到公社社办企业行列。这一政策的实施,立即引来被移交单位职工的强烈不满,下班后三天两头、三五成群或单个跑到公社来上访,强烈要求公社不要接收他们,他们不到玉龙公社,他们要保持原身份。尤其是粮站那部分职工,上访最频繁,态度最强烈。
计划经济年代,在城乡差别特别大的当时,作为公社分管领导,我特别理解他们的心情,除了给他们解释、劝导,和向上反映,我别无它法。值得欣慰的两件事,一件是当时移交玉龙公社的企业中,人数最多的铁工厂,几十号人,全靠党性强、领导水平高的老党员厂长李元根同志,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职工情绪比较稳定,虽也有个别来访,但那也不算事。试想,如果几十号人轮番来上访,那是什么状况?第二件是,尽管这部分人有意见,且有的意见还相当大,但反映归反映,从没有一个人不上班闹罢工的。我认为值得为他们点赞。
玉龙棉花加工厂
说起玉龙棉花加工厂,知道的人可能不很多,但一提到玉龙打包厂,几乎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称呼至今还在用。但为什么这样称呼,没去考究。
这个厂是1976年投产的。厂址在玉龙公社一大队一队与六大队一队之间的玉高公路旁。年加工棉花能力500万公斤。当时划定为玉龙区的8个公社和八角区的五龙公社的棉花,全部归该厂收购加工。平常拥有正式国家职工50多人,旺季加合同工、临时工有一百多人。投产时只有一条锯齿棉流水作业线和榨油厂。主要产品是锯齿棉和短绒棉;锯齿棉调拨给纺织厂和棉絮加工厂,短绒棉大多提供军需,剩余的造纸。棉籽榨的油通过提炼,部分精油作食用,剩余部分作化工原料。这些在当时都是国家的重要物资。
县棉麻公司委任杜明政担任第一任厂长,他经验丰富,管理有方,为企业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好的基础,这个厂最风光的时期,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农民种棉积极性空前高涨,单产、总产大幅度提高,棉花加工厂一条生产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又增加了一条。
那些年,一到收购棉花的季节,老百姓各家各户将採摘晒干的棉花,用大背篼加上床上用的布毯子包着棉花冒尖尖一背一背,揹到厂里或各公社收购点去卖。哪里在收棉花,哪里就有“长龙阵”。玉龙棉花加工厂卖棉花的队伍,排到了柏垭子下面的公路边。这景象,真有点叹为观止!在这风光的背后,是企业年利润突破一百万元大关。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业绩呀!
90年代后期,随着新疆长绒棉扩大面积,长江流域缩减种植面积、取消扶持等政策实施;进口美国棉花比种植棉花更便宜的市场行情,国家加大进口;外出打工潮等对棉花产业的冲击,该厂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企业经历了下岗分流后,还是在2004年彻底关停。
玉龙丝厂
较之棉花加工厂,玉龙丝厂投产晚些,是70年代末期了。当时玉龙区是县委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不是一级政府,因此与8个公社联办了玉龙丝厂。厂址在玉龙公社五大队六队,即陆家湾。由区上选派副区长何开堂、赵志贤和玉龙公社干部的申典勋等任厂长、书记、副厂长,负责筹建、生产等工作。招的工人,都是8个公社的社员,用工性质是亦工亦农。有丝缫就上班,领工资,无丝缫就放假回到生产队挣工分。上班者,口粮自带。厂的规模是五台立缫机,2000绪。职工总人数6至700人。
缫丝原料是县上划定的玉龙区8个公社生产的蚕茧,主要产品就是桑蚕丝。那几年丝绸国际行情特别走俏,丝价一路飙升。由五万多元一吨,涨到20多万元。在当时,有蚕茧就有利润,蚕茧多利润就更大。为此,玉龙又上了织绸厂,这一下子,职工人数上升到近千人,效益也在年年创新。在当时的玉龙,若大一片丝厂厂房,就是玉龙的标志性建筑。戴着白围腰、年轻漂亮的“丝妹”,就是玉龙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直到现在,人们谈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
后来,受国际行情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最终也走上了关停的道路。
玉龙这批企业的兴旺,除了有计划经济政策红利影响,还有遇上国际国内好行情,更重要的是决策者们用对了一批想为老百姓干事,又能干好事情的企业好带头人。
总之,玉龙当时的所有企业,无论大小,也无论新老,还是国有、集体,不仅都存在过,而且为保障和方便人民的生产、生活,推动玉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不可或缺和替代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它们!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被督查组曝光后 内蒙古乌兰察布整顿: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 52岁全国公安二级英模、安徽太湖原副县长、公安局长王屑去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6 06:35,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