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3124|回复: 55
 黑密林小妖 发表于: 2021-11-18 08:55:35|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灾害·事故] 江西籍哀牢山牺牲地质调查员回乡:铁骑护送安葬南昌西山

 [复制链接]
  2021-11-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进入云南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15日,当地村民进山搜救,当地政府接报后成立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进行搜救。截至19日9时,暂未搜索到失联人员。
  2021-11-22日,从云南哀牢山失联人员搜救指挥部获悉,在云南哀牢山野外作业时失联的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人员全部找到,均已遇难。
  有救援现场视频资料显示,4名失联调查人员的名字为杨敏、张金榜、张喻、刘宇(音)。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称,这些失联人员,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曾经都当过兵。
  值得注意的是,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但从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黑密林小妖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黑密林小妖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黑密林小妖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快乐一家 发表于: 2021-12-24 19:34:3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江西籍哀牢山牺牲地质调查员回乡:铁骑护送安葬南昌西山

源自:央视网
原文标题:江西籍哀牢山牺牲地质调查员回乡:铁骑护送安葬南昌西山

  12月24日9时30分许,江西南昌籍哀牢山牺牲地质调查员杨敏的骨灰,乘专机抵达南昌昌北机场。
2606-3d64c3682ffb63a630b0fbadd5ad07e0.jpg

  抵达后铁骑一路护送,送至陵园入土为安。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4名人员进入云南哀牢山腹地野外作业后失联;11月22日,4名失联人员遗体全部找到,均已因公殉职,其中的杨敏年仅27岁。据调查,4人因长时爬山体力消耗过大,出现瞬时大风、气温骤降造成失温遇难。
ee6b-6d41907f7ef157623bcbc6dcac27515d.jpg

  (总台记者 范存宝 石坤 余思贤)
  云南4名失联地质人员均已遇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关塘 发表于: 2021-12-18 21:25:50|显示全部楼层

哀牢山遇难队员妻子:刘宇没有打算在山上过夜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对话哀牢山遇难队员妻子:刘宇没有打算在山上过夜

  一个月前,在云南哀牢山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不幸因公殉职。
  新京报记者获悉,12月17日,哀牢山4名遇难队员中张金榜、杨敏和张瑜3人的追悼会在昆明长松园陵园殡仪馆举行。
  12月17日晚,遇难队员之一刘宇的妻子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讲述了刘宇生前的生活、工作经历,以及哀牢山四人小队失联前后的多个细节。
  11月12日晚8时,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昆明中心”)的刘宇小队2人从楚雄州双柏县连夜赶路,凌晨2点到达普洱市镇沅县与杨敏小队会合,组成四人小队深入哀牢山开展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11月13日早8时,四人从镇沅县进入哀牢山腹地。刘宇妻子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四人小队在出发前并未打算在山上过夜,当天晚上家属发现失联迹象,并通过刘宇同事上报了单位分管这一片区的负责人。14日,家属再次报告单位并询问情况。
  救援从11月15日开始。当天早上,当地村民、消防人员陆续进山搜救,15日晚,镇沅县政府接到人员失联的报告后成立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此后几天的搜救行动中,普洱市、玉溪市、楚雄州等地共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
  11月22日,4名失联工作人员经搜救全部找到时,均无生命体征。
  云南省文明办12月13日公示的2021年度“云南好人”名单,包括了哀牢山4名遇难队员。名单显示,4名遇难队员分属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不同部门。其中,刘宇系昆明中心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室职工,杨敏系昆明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干部。
  12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向媒体披露,经公安机关对云南哀牢山因公殉职的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行法医学检验:4人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死亡。另据公安、地质、气象、环境、通信、林业、山地救援等领域专家联合现场勘察,认为4人殉职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爬山导致体力消耗过大,事发区域出现瞬时大风、气温骤降等原因造成人体失温。
  今年在家时间“不到三个月”
  新京报:可以介绍一下刘宇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吗?
  刘宇妻子:刘宇是1992年10月出生,出事之前刚满29岁不久。他是大专学历,毕业于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毕业后,他通过直招士官入伍。2018年底转制后,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具体在什么科室部门,我们之前其实不是很清楚。
  新京报:刘宇在昆明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
  刘宇妻子:他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外面执行任务。2019年开始,昆明中心承接了全国森林蓄积量调查云南片区作业的任务。他在2020年和2021年两次被项目组推荐为工组长,总共完成了几十次森林资源样地和草资源样地的调查任务。
  我们是今年1月18日领的结婚证,从我们结婚到他11月份出事,他在家的时间可能总共不到三个月。最夸张的一次是,他们出去执行了一个多月的任务,回来三天之后跟我说又要走了,然后立马去了广东。如果这次他们平安回来了,可能最多在家待一个星期,他之前告诉过我,他们过年前要把广东那边的林调完成,时间很紧。
  新京报:刘宇在外执行任务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刘宇妻子:他只要出任务的话,基本都是早上六、七点钟出发上山,经常晚上九、十点钟才能吃上一口热饭。有时候太晚没有饭馆,就只能吃方便面充饥。
  这个工作也很危险,导致经常受伤。之前考察红河州那边的样地时,他大腿根部被竹子刺伤。在上哀牢山林调之前,他10月26日在工作中头部也受过伤,伤口缝了三针,我还保留着照片。
  连夜从外地来哀牢山支援林调
  新京报:11月13日出发前,四人小队有在山上过夜的打算吗?
  刘宇妻子:他们那天没有打算在山上过夜,但凡要在山上过夜,刘宇一定会告诉我。一天之内来回的时间是非常紧的,他们之所以计划一天完成,是因为杨敏小队10月23日在老乡的带领下上过一次哀牢山,但当时没有找到样地。那天下午15点半左右,老乡就说要下去,下来以后再叫老乡上的时候,老乡就不愿意上了。后来,单位把刘宇小队调过来增援,希望能接着攻下这个样地。
  新京报:被调到哀牢山之前,刘宇人在哪里?
  刘宇妻子:他上哀牢山之前,在楚雄州双柏县执行林调任务,那是他做林调的片区。11月12日晚上8点,他完成双柏县的任务后给我发消息,说夜里要赶路。13日凌晨2点24分,他告诉我到了目的地,失联之后我才从单位知道他去的是镇沅县。
  他们赶夜路的情况很普遍。我推测他们那天应该是早上6点多起床,去超市买完东西后出发上山。由于当时刘宇头部还有伤,我很担心他。
  新京报:11月13日出发的时候,四人小队为什么没有请向导?
  刘宇妻子:杨敏小队之前其实已经谈好了向导,但是13日早上出发的时候,向导没有按照出发时间到达约定地点。在等了向导一个小时之后,他们就自己出发了,并交代司机如果向导过来了,就去追赶他们。司机后来告诉我们,四人小组出发一小时后,向导来到出发地点,上山追赶一段路后,没有找到人,就自行下来了。
  家属13日当晚就向单位反映失联迹象
  新京报:你们最后一次联系是什么时候,你何时察觉到刘宇失联了?
  刘宇妻子:13号早上8点左右,他们去超市买东西,也就是网上那个监控视频显示的场景。当时,他给我发了最后一条微信说,“老婆我们出发了,今天的点有点远。”
  我在8点17分醒过来,回了他的消息,但没有收到他的回复。不过这种情况很正常,他们每天一进山就没有手机信号,我没有接着问什么。平时我们在工作时间都不怎么联系的,我不打扰他工作,他们这种高危工作,任何时候都需要谨慎。
  平时,他们基本上每天晚上7点之前会下山。但那天差不多到了晚上7点,还是没有他的消息,我就在19点50分的时候主动联系他,后面也一直没有收到回复。到了22点29分,我联系刘宇的同事,请他帮忙问一下情况。他同事就帮我向他们片区的负责人求助。
  新京报:昆明中心是什么时候通知家属他们失联了,救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刘宇妻子:到了14日,还是联系不上刘宇,他们同事表示,“四个人一起上去的,有个大哥带着,没啥问题。”
  15日早上,刘宇还是联系不上,同事告诉我们大家都在等消息。15号下午,我们家属直接联系昆明中心的领导,对方说已经在组织搜救,不会有太大问题,让我们放心等着。
  但从15日到17日的救援都不是很理想,这个时间段是地方上的搜救,类似于接到民事报警,当地派出消防来救援。13日晚上,刘宇同事和山下等待的司机已经向片区负责人反映了失联情况,如果他们有应急预案的话,就应该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去救人。
  “希望他们的惨烈付出,能够警醒野外调查完善预案”
  新京报:网上有很多关于遇难队员装备问题的讨论,一些人认为携带的装备不专业,你了解刘宇的装备情况吗?
  刘宇妻子:刘宇的冲锋衣是有的,他们单位今年发的,之前是家人自己买。卫星电话的配备情况我不清楚,但我确定刘宇从2019年出任务到现在,一直是没有卫星电话的。
  RTK定位仪,他们肯定是会操作的,因为这是他们林调作业打点时必备的工具。后来我才了解,RTK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信号的装置,并没有主动向外求救的功能。它类似于一个卫星接收器,卫星跟着轨道过来扫到它之后,它才会把数据反馈上去。RTK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打开也没有用。所以他们在没手机信号的地方是没法向外求救的。
  新京报:你们是什么时候拿到尸检报告?
  刘宇妻子:我们11月25日下午第一次见到遗体。12月8日,我们拿到了尸检报告。尸检报告没有写具体的死亡时间,显示的死亡时间是在11月24日前的7至9天,也就是说在11月15日至17日之间,没有给出确切的死亡时间和原因。我们希望有更详细的调查报告。
  新京报:12月17日,其他三位遇难队员举行了追悼会,你作为刘宇的家属是怎样的想法?
  刘宇妻子:我们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刘宇他们遇难是因为自己太鲁莽,这是与事实不符的,也让我们家属特别难过。希望单位能够澄清事实,弘扬他们的精神,不要让四条鲜活的生命白白付出代价。
  我们觉得刘宇做了这么大的牺牲,还是希望单位能够为刘宇申请烈士,给逝者一个告慰,给我们家属一个安慰。
  我们家属也希望通过他们这种惨烈的付出,来警醒以后全国范围内的野外调查工作,在应急预案方面有所完善。
⊙记者:胡闲鹤

  云南4名失联地质人员均已遇难
 璀璨夕阳 发表于: 2021-12-16 14:03:32|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源自:澎湃新闻
  12月1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获悉,经公安机关对云南哀牢山因公殉职的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行法医学检验:4人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死亡。
  另据公安、地质、气象、环境、通信、林业、山地救援等领域专家联合现场勘察,认为4人殉职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爬山导致体力消耗过大,事发区域出现瞬时大风、气温骤降等原因造成人体失温。
  2021年11月13日,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入云南省哀牢山腹地镇沅县至新平县区域,执行国家年度森林资源调查专项任务,于11月14日16时失联。失联事件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云南省委省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全力组织搜救,共投入8000余人次,动用直升机10架次、无人机50余架次,搜救队伍于11月21日18时33分和22日8时32分发现4人已无生命体征,不幸因公殉职。23日22时左右,历经38小时遗体被转运下山。11月24日至12月5日,完成了法医学检验和联合现场勘察。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4名地质调查人员所在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昆明中心),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主要承担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任务。昆明中心从2019年开始承担云南和广东两省森林资源调查任务,每年以具有野外工作经历的人员为骨干,组成森林资源调查队伍,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集中开展野外作业培训与考核。殉职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均通过了培训考核,今年他们已完成云南省5个州(市)32个样地的调查任务。
  此次4名地质调查人员前往的6134号样地,海拔2691米,属国家森林连续清查样地。10月23日,他们聘请当地向导一同进行了前期路线踏勘。11月13日,他们在聘请向导未果的情况下,为尽快完成任务,根据作业需要,携带了RTK、平板电脑、森林罗盘、工兵铲、砍刀、蛇药、防熊喷雾、皮尺、充电宝等20余种调查作业装备及食品,上山开展工作。殉职时身边遗留的作业装备齐全,背包里尚有食物。配发的卫星电话遗留在车上,未随身携带。
  工作区所在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地理位置特殊,地貌类型复杂,山地气候多样,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高大乔木遮天蔽日,灌木藤蔓交织丛生,苔藓遍布,通视性差。4名地质调查人员殉职的位置山形陡峭、沟壑纵横,行进异常艰难。从联合现场勘察结果看,事发区域湿度极大,温度变化快,小气候特征明显,极易出现局部暴雨、瞬时大风、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导致原始森林中长时间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给方向判别造成巨大困难。
  谨向因公殉职的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4名地质调查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愿逝者安息!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冈仁波齐峰 发表于: 2021-12-16 07:05:52|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文标题:【关注】云南哀牢山4名地质调查人员因公殉职原因查明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消息,经公安机关对云南哀牢山因公殉职的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行法医学检验:4人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死亡。
  另据公安、地质、气象、环境、通信、林业、山地救援等领域专家联合现场勘察,认为4人殉职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爬山导致体力消耗过大,事发区域出现瞬时大风、气温骤降等原因造成人体失温。
  2021年11月13日,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入云南省哀牢山腹地镇沅县至新平县区域,执行国家年度森林资源调查专项任务,于11月14日16时失联。失联事件发生后,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云南省委省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全力组织搜救,共投入8000余人次,动用直升机10架次、无人机50余架次,搜救队伍于11月21日18时33分和22日8时32分发现4人已无生命体征,不幸因公殉职。23日22时左右,历经38小时遗体被转运下山。11月24日至12月5日,完成了法医学检验和联合现场勘察。
  据了解,4名地质调查人员所在的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简称昆明中心),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主要承担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等任务。昆明中心从2019年开始承担云南和广东两省森林资源调查任务,每年以具有野外工作经历的人员为骨干,组成森林资源调查队伍,按照统一的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集中开展野外作业培训与考核。殉职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均通过了培训考核,今年他们已完成云南省5个州(市)32个样地的调查任务。
  此次4名地质调查人员前往的6134号样地,海拔2691米,属国家森林连续清查样地。10月23日,他们聘请当地向导一同进行了前期路线踏勘。11月13日,他们在聘请向导未果的情况下,为尽快完成任务,根据作业需要,携带了RTK、平板电脑、森林罗盘、工兵铲、砍刀、蛇药、防熊喷雾、皮尺、充电宝等20余种调查作业装备及食品,上山开展工作。殉职时身边遗留的作业装备齐全,背包里尚有食物。配发的卫星电话遗留在车上,未随身携带。

230611jttq8tqtvto6558g.png
  工作区所在的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地理位置特殊,地貌类型复杂,山地气候多样,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高大乔木遮天蔽日,灌木藤蔓交织丛生,苔藓遍布,通视性差。4名地质调查人员殉职的位置山形陡峭、沟壑纵横,行进异常艰难。从联合现场勘察结果看,事发区域湿度极大,温度变化快,小气候特征明显,极易出现局部暴雨、瞬时大风、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导致原始森林中长时间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给方向判别造成巨大困难。
  向因公殉职的
  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
  4名地质调查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愿逝者安息!
 心中苦冰 发表于: 2021-12-15 11:15:54|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哀牢山4名遇难地质队员入选2021“云南好人”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哀牢山4名遇难地质队员入选2021“云南好人”
源自:正观新闻

  据云南文明网消息,近日,云南省文明办组织召开评审会,评出2021年度“云南好人”名单,共81组,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个工作日(2021年12月13日至12月15日)。
  记者注意到,名单中,此前在哀牢山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时遇难的4名地质人员──张金榜、刘宇、杨敏、张瑜,名字均列在敬业奉献组。
  据名单介绍,张金榜,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室职工;刘宇,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室职工;杨敏,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干部;张瑜,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程勘查室职工。
b2dc-2cdd1fcbc148fe7c2ef3a0ce3b2cbf5b.png


此前报道
哀牢山4名遇难地质队员曾因磁力紊乱一直绕圈

  23日23时58分,@新华社 发布消息,据云南省普洱市哀牢山“11·15”联合指挥部通报,截至11月23日21时50分,4名遇难人员遗体已由救援人员转运出哀牢山,并移交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999d-b455dda9d5166e769b55eca959eea3ed.jpg
b105-41141bb50618f1a5112e0e2cdfd4ce1d.gif
  据澎湃新闻,连日暴雨、山势坡陡增加了转运难度,遗体转运用了2天1夜。
0556-607a2d9809994e54a473596c36b5dfec.gif
d998-10e1d2099a8a4424becb9ade4f392fe5.gif
  参与转运工作的当地村民表示“路非常滑”,共有60多位村民协助搜救队搬运设备。

救援队员:4人因磁力紊乱一直绕圈
  有救援队员披露,4人使用的是机械罗盘,因哀牢山上有磁力紊乱现象,罗盘产生错误的方向指引,导致他们一直在围着临时营地转圈。
afea-46eea6e161a9e3a1bddba2e54590e3fb.gif

  (gcy
源自:云南文明网、@新华社、澎湃新闻、中国青年网等)

  云南4名失联地质人员均已遇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陕西人 发表于: 2021-12-2 14:35:59|显示全部楼层

哀牢山上,一次未竟的森林调查任务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哀牢山上,一次未竟的森林调查任务

  哀牢山,海拔超2000米的森林无人区,既有不稳定的阴雨大雾,又有瀑布险崖,还有黑熊出没。在信号空白、磁力紊乱的密林中穿行,辨认方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1月13日上午9点,预报中的小雨转中雨还没有下起来,温度在9℃~11℃之间。
  一个多小时前,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下称“昆明调查中心”)的4名调查队员在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上买了巧克力、瓜子、饮料,还带着蛋黄派、八宝粥和鸡翅,作为进山作业的物资。
  进入哀牢山的4人──张金榜、张瑜、杨敏和刘宇,他们当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转制前均为武警黄金部队第十支队成员,转制后隶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调查中心。此次他们要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
  沿着可循的痕迹,我们试图还原这次未完成的森林调查任务。

11月22日下午,4名失联人员仍在被转移途中,哀牢山已经起雾。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11月22日下午,4名失联人员仍在被转移途中,哀牢山已经起雾。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

每一块样地都是完全陌生的环境
  车开到哀牢山脚下,他们要步行进入了。
  如果一切顺利,穿过哀牢山腹地,越过山脊,到达山那边的6134号样地,完成采样,原路返回,任务便算是完成了。
  公开资料显示,森林资源调查每年都要进行,自2020年起,全国选出2万多个样地,调查样地的分配是随机的,所以对于地质调查人员来说,每一块样地都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哀牢山腹地情况复杂。按照原定路线,从普洱市镇沅县樟盆村哀牢山脚到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境内的样地,需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无人区,那里山形陡峭,沟壑纵横,常绿阔叶林遮天蔽日,还时常出现冷雨大雾。
  “进入山上密林,和在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看到的一样,一旦进入,看不到周围环境,人容易迷失,黑暗中还会有树枝、溪流、深沟阻拦,最危险的是大树上的枯枝,风一吹就砸下来。野生动物多,最凶猛的是黑熊,还有毒蛇。如果下雨,地质也不稳定,小区域可能会有塌方、滑坡甚至泥石流。”哀牢山森林保护站副站长杨教授描述。

11月13日早7时许,者东镇一超市监控拍到的4名队员进山前采购画面。监控视频截图11月13日早7时许,者东镇一超市监控拍到的4名队员进山前采购画面。监控视频截图

  出发那天,张瑜背着一个迷彩大包,里面是食物和作业工具,张金榜的灰蓝色双肩包中则是机械罗盘和平板。4人还装备了保暖内衣、迷彩服、冲锋衣、羽绒服,以及一次性雨衣。
  接近昆明调查中心的知情人推测,没有卫星电话和宿营装备,没有正餐和准备伙食的工具,“他们应该没有在山上过夜的打算。”进山之前,司机何映颖担心4名调查队员晚上不能下山,从备用油桶里倒了一矿泉水瓶汽油,给他们生火取暖、防野兽、稀释油漆使用。
  从事地质调查工作近30年的杨先生说,野外作业,GPS和卫星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记录行程轨迹、以防和外界失联。如果在山上过夜,要带够干粮、帐篷、压缩羽绒服等保暖衣物,还有镁棒等生火设备,但“这些物资一般都要自己准备”。
  接近昆明调查中心的知情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杨敏是江西人,今年27岁,曾为连队指导员,2020年被调到后勤服务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包管了卫生队、食堂、修理所、仓库等,杨敏基本是做统筹协调、上传下达、写文件等文职工作。另一位来自重庆的张瑜32岁,在部队时任卫生员,后来做过单位食堂帮厨。
  两人在森林资源调查方面缺少经验,“昆明中心人手不够,参与森调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也不够。”上述知情人说。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2021年9月初,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抽调各科室、项目组、后勤服务中心75人参加全国森林资源调查。
  上述知情人也曾被抽调做森林蓄积量调查工作,三人小组中只有一人是专业做地质调查的。开展任务前,昆明中心会组织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培训,授课的人一般为曾到外地进行过森林调查相关业务学习的同事。除了理论学习,也会组织人员在操场或单位附近的公园、小山头进行演练,学习相关工作流程。
  “安全培训基本没有,上山之后多依靠老队员的经验判断。”上述知情人说。
  在杨先生看来,户外工作人员需要专业的、有资质的人或团队来进行培训,“不重视户外安全培训,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这牵扯到费用问题。”

未打开的RTK设备
  11月14日,预报中的雨下了起来,气温降低,林中雾气升腾,能见度变得极低。

  资料显示,调查队员们穿越的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核心区域,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正值入冬之际,昼夜温差大,热的时候能有20℃,冷的时候只有7℃、8℃。
  根据事后搜救队员的反馈,调查队员用树枝搭了窝棚,生了火,在山中过了一夜。
  14日下午4点,是4名调查队员与司机约定好的最晚出山时间。他们没有出来,也没有到达样地──搜寻过程中,哀牢山附近的基站一直没有发现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打开后传来的信号。
  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仪器。“地调队员在还没有到坐标点的时候,一般不会打开RTK设备,一定要到目的地去记录某些东西时才会打开。”从事地质调查工作近30年的杨先生说。
  接近昆明调查中心的知情人介绍,森林蓄积量调查的工作流程是,出发时在RTK中输入第一个坐标点,想方设法走到那个点后,以此为西南点,打下水泥桩,以空间投影25.82米为边长打出一个正方形的样地。
  样地打出后,对里面的树木进行测绘,测绘内容包括树高、分叉(1.3米之上的分叉算两棵树),树种识别,对树木进行编号等,定位样地里面所有树的坐标,最后将这些信息汇总,“相当于给我们国家的森林做一次人口普查。”
  而当山中信号不好时,RTK会因定位不准产生偏差,这时队员一般会借助人工三脚架和水平测距仪确定样地内树的坐标。“RTK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在一些信号不好的地方,或者RTK不是全球定位系统版的,打开也没有用。”杨先生说。
  上述知情人不知道四名队员为何没有请向导,据他了解,以往进山作业时,可以拿着单位证明找护林员安排向导,向导的酬劳几百元不等,单位会报销。
  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分析,4人携带的是机械罗盘,在大雨大雾的极端天气中,哀牢山产生磁力紊乱现象,进而导致罗盘失灵。
  4人在山上留下了诸多痕迹。在以窝棚为中心半径1.5公里内,他们砍过树、生过火,使用过油漆、遗留下雨衣;半径2公里内,救援人员还发现了烟盒和食品袋。
  “他们可能一直在转圈。”谭章分析。

11月21日至22日,搜救人员前往失联人员发现点时间图。图源云南消防救援总队11月21日至22日,搜救人员前往失联人员发现点时间图。图源云南消防救援总队

8000人次的地毯式搜索
  救援从11月15日早上开始。此时距离4人最后一次与外界联系,已经过去一天半。而哀牢山附近基站最后一次收到队员的手机信号,是在14日7时30分。
  樟盆村村民罗先生参加了最初的搜救。14日晚,村民得到地质调查人员失联的消息,15日一大早,五六十人就上山了,一直搜索到晚上7点,却一无所获。
  15日19时28分,镇沅县人民政府接到人员失联报告,县委、县政府成立“11·15”失联人员救援指挥部。

11月21日,政府组织当地村民背物资进山到补给点。图源镇沅县委宣传部11月21日,政府组织当地村民背物资进山到补给点。图源镇沅县委宣传部

  哀牢山还在下雨,雾气弥漫。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屏特勤站副站长王灏带领的7人小分队,在16日的搜索中,因为向导迷路,未能深入。
  17日,王灏小队接指挥部调派,前往山中一处看护所查看有无失联人员踪迹。从早8时接到任务,直到第二天11时才到达指定坐标,往返耗时34小时。
  不止一拨救援队遇到了阻碍。哀牢山植被茂密,路陡且窄,一侧是密林山地,另一侧是深谷溪流,不时可以看到粗壮的树干横在路中,坡度最陡的可以达到80度。救援队员拄着登山杖,手脚并用地往上爬,下坡时把手放在身后出溜下去。没有路的时候,就用砍刀劈开竹子间的杂叶,硬生生开出一条路来。
  王灏小队遇到了一处近乎垂直的陡坡,向导或者身手敏捷的人先上去,再顺下绳子,其他人借力攀爬,二三百米的直线距离,花了两三个小时。
  “山中林密,即使在白天,队员行进距离超过5米,就看不见彼此。”17日晚7点,行进了近12小时还没到达指定地点的王灏小队,不得不选择一块相对平坦的地方扎营。
  生火就用了两个小时──山中露重,地和柴都是湿的。夜里,营地周围不时传来竹子被踩踏的声音,还有越来越近的类似狗叫声,就在50米开外。当地向导说,“这是狗熊的声音。”
  王灏已经做好了用炮仗和明火驱赶狗熊的准备。他给山下的指挥部发信息,告诉他们“如果听到炮仗的声音,不是找到人了,是在驱赶动物。”

11月22日0时32分,搜救突击队在失联人员被发现位置找到的背包。图源镇沅县救援指挥部11月22日0时32分,搜救突击队在失联人员被发现位置找到的背包。图源镇沅县救援指挥部

  随着搜救的深入,失联人员留下的痕迹一点点被发现。“代表他们可能有生命迹象。”王灏非常激动,“我们都打心眼里想尽快找到他们,遇到再困难的路程,也会尽可能克服。”
  救援人员在密林中呼喊,用双脚细细梳理一寸寸土地。无人机盘旋在树林上空,山脚下的救援指挥部帐篷里,不断有人拨打失联者的电话,试图能得到一点回音。
  8000余人次,沿哀牢山西南、东北、正北3个方向地毯式搜索,50余架热成像无人机、10架次直升机,在密林上空逡巡、喊话,却未收到失联人员任何线索及烟火、求助图案等反馈。
  “张金榜、张瑜、杨敏,刘宇,听到后请迅速移至开阔地带,或立即发送求救信号。”直升机的嗡嗡声中,救援人员一直在向大山喊话。
  没有回应。

11月21日,直升机在哀牢山上空进行物资空投。图源镇沅县委宣传部11月21日,直升机在哀牢山上空进行物资空投。图源镇沅县委宣传部

距离样地1.85公里
  在公布失联人员名单前,韩先生一直以为张瑜只是又一次进山了──健身房里没有他“撸铁”的身影。在朋友眼里,张瑜是一个自律的人。他喜欢健身,一直保持每周去健身房5、6次的频率,练肩、胸、背、二头肌、三头肌、腿,每天一个项目,就这么循环着来。
  即使从住的地方到健身房需要坐上一个小时地铁,他也不曾懈怠。张瑜还在宿舍里放了小的健身器材,会跟着网上的视频学习健身动作,平时吃健身餐,朋友调侃他“不食人间烟火”。
  韩先生是健身房老板,赵玉峰是张瑜在健身房里结交的朋友,他们告诉新京报记者,今年来,张瑜进了三次山,国庆节前去了楚雄,节后又去了香格里拉,接着是哀牢山。
  赵玉峰看张瑜在微信朋友圈晒自己外出工作时拍的山和森林,还跟他开玩笑:“你这份工作挺好的,又有钱,还能看风景。”

10月29日,张瑜的微信朋友圈。受访者供图10月29日,张瑜的微信朋友圈。受访者供图

  张瑜的工作总是和山打交道。他2008年入伍,转制前,在武警黄金部队第十支队已经做到了三级士官。这支部队有着丰富的地质勘测经验,组建于1979年,寻金找矿的足迹遍布云南、贵州等地,先后发现多金属矿床12处,探获大中型金矿6座,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40余吨,多金属资源量20余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00亿元。
  2020年9月转制后,张瑜也随之成为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昆明调查中心从2020年起,承担了云南、广东两省的森林蓄积量调查。根据披露的2020年度数据,两省的样地数量近1800个,需要在11月到来年4月的6个月间,完成样地调查。
  今年的森林蓄积量调查,将32岁的张瑜、29岁的刘宇、27岁的杨敏和25岁的张金榜聚集到一起,组成一支小队,进入哀牢山腹地。
  进山8天后,4人的遗体被发现,距调查样地直线距离1.85公里。

11月23日21时许,前来接应转移失联人员遗体的车辆。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11月23日21时许,前来接应转移失联人员遗体的车辆。新京报记者 李阳 摄

  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说,“救援人员发现遗体时,他们都是躺在那里,衣服肚子全露出来,没有外伤,比较平静,脸上还带着笑容。”这是典型的失温症状,谭章解释,0℃~10℃是失温高发区间,正常成年人超过2个小时就可能出现失温症状,初期会觉得冷,手脚不自主地抖动,中期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陷入昏迷、心脏骤停。
  得知4名失联人员确认遇难的消息时,赵玉峰还是不敢相信,他又一次拨打了这些天无数次打过的张瑜的号码,一直都是无法接通。他不死心地在微信上留言,“张瑜啊,你收到了吗?收到回复一下,挺想你的,好长时间没见你了。”
  赵玉峰说,即使只认识了半年,但他和张瑜已经成了好兄弟。张瑜告诉他,自己的母亲和姐姐都已去世,家中只剩下父亲,今年国庆刚交了一个女朋友,“他说,以后要在昆明结婚买房,把远在重庆老家的父亲也接来一起住。”
  他们还有一场约好的酒没喝。张瑜失联前三天,赵玉峰给他打电话说,买了一支电子烟要给他,等他结束这次任务回昆明再一起好好喝顿酒。
  11月23日晚上9点多,经过多支救援队、上百名村民近50小时转运,4名遇难者的遗体被转移出山。
  云南4名地质人员遗体转运出山并移交云南4名失联地质人员均已遇难
 爱德嘉峰 发表于: 2021-11-28 18:41:16|显示全部楼层

地质调查人员失联遇难,哀牢山究竟有多凶险?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作者:闫丽娜,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

  距离云南4名地质调查人员失联事件已过去多日,哀牢山,云南中部这座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山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

事件回顾
  2021年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地质调查人员在哀牢山开展野外工作时失联。经过多日多方搜救,这4名工作人员于11月22日早晨被发现,不幸的是4人已全部遇难。
  哀牢山是一座什么山?为什么4名具有一定野外生存能力的专业人员会同时遇难?野外遇险该如何保护生命安全?今天一起来解开这些疑惑。

哀牢山是一座什么山?
  哀牢山是位于云南中部的一条弧形山脉,全长800多公里。北西至南东走向,平均海拔由2500m降至1000m,主峰海拔为3166m。哀牢山既是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两大地貌区的分界线,也是红河与澜沧江流域的分水岭。
  哀牢山受红河断裂带新构造活动的控制,东坡的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山体破碎,降雨有垂直分带的特点,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a97-5cac1a8493b5323171e9ad1eba984c3c.jpg
哀牢山及其邻近地区构造与地貌略图 源自:王二七,樊春,王刚等。滇西哀牢山-点苍山形成的构造和地貌过程,第四纪研究,2006

  哀牢山地区原始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这次4名地调人员遇难的区域,正处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是原始森林无人区,地形地貌尤为复杂,山林极为陡密,多悬崖峭壁。
  哀牢山地区气候独特。由于森林茂密,即使外面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在原始森林深处,也可能浓雾密布、阴雨绵绵,甚至光线极暗、漆黑一片,很容易使人失去方向感。一旦迷路,很难能找到原来的路,行动可能比想象中更困难,导航通讯设备失灵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而且山中会有溪流、山沟等危险因素存在,如果连日雨天还会遇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246-03790c43ee6188bef82c4242e4ed5273.jpg
  另外,此时哀牢山正是入冬时节,山里昼夜温差大,白天20摄氏度左右,晚上则可能降到7-8度,近日连续降雨,林中雾大致使能见度极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夜里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躲避降雨和寒冷,很可能面临失温的危险。
  此外,哀牢山地区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

近年来,野外地质调查事故时有发生
  2016年7月8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李祥龙博士在甘肃河湟地区进行地灾调查时,因探槽壁突然崩塌,不幸被埋遇难。
  2018年7月30日,西南石油大学5名师生在新疆野外地质考察时,突遇泥石流灾害,1名老师和3名学生遇难,1名学生幸存。

3556-3f896958d6678c505501c64f1d04456d.jpg

野外地质工作为何很危险?
  地质考察往往要“攀无路之山”,因此野外地质工作具有一定危险性。
  一般来看,野外地调工作具有高度流动、分散等特点,自然条件、环境、气候、技术装备、作业管理过程等因素会直接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地质人员面临着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可预估的突发状况,包括地质灾害、天气变化、遭遇危险野生动物、从高处坠落、迷路、失温、饥饿脱水、高寒缺氧等。

野外地质工作人员 如何保护生命安全?
  ①不同区域环境,如雪地、山区、高原、荒漠、沼泽等环境下面临的危险不同,了解和掌握地质勘探工作区的安全情况至关重要,具体包括动物、植物、流行传染病种、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等状况以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操作等。
  ②携带符合规范的设备、材料、工具、仪表等。带够户外装备和衣物,包括所需通讯设备、打火机、蚊虫蛇药、止泻药、止血条、净水片、高热量食品、手电、刀具、导航定位工具、防雨御寒衣物等。

feed-7e29e2585307073e7d3f1bd32db14de0.jpg
  ③团队协作不容忽视。一般三人以上结伴同行最合适。如果一人出现危险,同行人可以一个负责看护,一个负责下山求救。另外,在陌生的地方,最好提前请当地向导陪伴。
  野外地质工作者掌握适当的避险与危险中求生技能十分重要。
  首先,野外地质人员要及时了解当前所面临的困境,遇险求救是极为重要的,要通过各种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发出的信号要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信号的种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条件决定。如烟火信号、体示信号、声音信号、反光信号等。一般情况下,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寻求援助。
  其次,一旦遇险且水尽粮绝,除了释放呼救信号,找水是当务之急,要尽量避免身体脱水。

60d0-2825496369acc072de8089013f1fcd02.jpg
  找水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在高山地区,可以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在两山夹一沟的河床里通常也可找到水源;沙丘之间的洼地最低处可能挖得到水。
  另外,遇险时,火也是维持生存的关键,火可以煮熟食物,同时具有取暖烘衣等功能。野外生火需要慎重,选择风力小或背风处生火。生火前要清除周围易燃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火灾。
  引火物可以选择枯草、干树枝、松针、纸、棉花等。燃烧物主要是干柴,也可选择拧成绳的干草、油页岩、干动物粪便、塑料、轮胎、生活垃圾等。
  尽管野外避险自救方法有很多,但需要强调,野外地质考察中的安全意识比应急自救更为重要。希望身处荒山密林栉风沐雨的地质工作人员野外工作平安无恙。同时提醒大家,外出去山区或野外游玩,也要提前做好准备,时刻注意安全。
  本文转自科普中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一日三夜 发表于: 2021-11-28 18:22:24|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理工大学王运生教授:哀牢山4调查人员或因不明气体中毒致死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 肖洋
  11月1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的张金榜、杨敏、张瑜和刘宇带着装备,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章盆村进山调查。不幸的是,4人未能如约回家,被发现时已遇难。
  对于4人遇难原因,目前众所纷纭,而官方仍在调查,结果尚未公布。据媒体报道,救援者和相关专家分析认为,很可能是设备受强烈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未认知到危险之情况下,发生失温意外导致遇难。
  然而,长期深入各地开展地质调查的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王运生,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这4人或因山中不明气体中毒导致遇难。
  王运生表示,哀牢山地处活动断裂带,不排除沿断裂带的有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顺着断裂带溢出,或其它来源气体,如落叶层内冒出的气体等。事发时,山中树林密、雨雾多,有害气体在一定时间内不易扩散。当4人进入充满有害气体的区域,刚开始可能没感觉,但随着吸入的有害气体增多,人就会失去自救能力。
  之所以提出这种可能性假设,王运生分析,第一,若真受到强烈电磁干扰,也只是说明那里的信号不好导致发不出信号,但这不妨碍打开RTK。而实际情况是,经验丰富的4名调查人员配备了4台仪器,没有一个人打开,这表明4人在当时已失去求救能力。
  第二,据南方都市报此前报道,参与搜救的救援队员谭章表示,发现其中一位遇难者“衣服掀到上面,肚子露出来,脸上带着微笑,这是典型的失温症状”。但王运生说,如果人中毒后神经受到损伤,也可能做出脱衣、甚至露出笑容的怪异举动。而此次事件中,另外3人都穿着冲锋衣,失温导致的遇难可能性也很难解释。
  第三,新闻报道这些人都未有挣扎和搏斗痕迹,也还有尚未吃完的食物,因此基本可以排除食物短缺、动物攻击之可能,这说明4人很可能是因有害气体中毒而失去自救或求救能力。
  王运生说,查阅资料可知,国外就曾发生过二氧化碳气体大量溢出导致群死群伤的事件。他建议,地质调查人员进山的装备可增加有毒气体探测仪,以此避免不必要伤亡。
  本文转自封面新闻
 杀猪匠 发表于: 2021-11-28 07:14:43|显示全部楼层

4地质人员哀牢山遇难:为何会失温 进山时是否准备过夜?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4地质人员哀牢山遇难:为何会失温,进山时是否准备过夜?

  南北走向的哀牢山,夺走了4名地质人员年轻的生命。他们不幸遇难的原因,目前尚不明朗。
  遇难者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程目前尚不得知,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外界的信息仅仅是他们携带的衣服、食物和作业工具等。
  这一事件留下诸多谜团。哀牢山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山,在里面会迷路、罗盘失灵吗?森林资源调查,究竟是什么样的工作?4人于11月13日中午失联,为何15日傍晚普洱市镇沅县政府才接报开始组织营救,4名队员在这两天遭遇了什么,他们遇难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遇难者是否具有野外生存专业知识并进行了充分准备,是否有人是临时抽调?今年以来,突发事件中一再出现的一个词──失温,到底是怎么回事?
  针对“是否临时抽调”等疑问,4人所属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澎湃新闻时说:“我们坚信大众有是非辨别能力的。”
  针对此次事件,澎湃新闻采访了参与救援的当地村民、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的救援人员、具有40多年野外生存调查经验的专家,试图还原4人的遭遇。

一:哀牢山是怎样的一座山?
  事发后,网友在自媒体、朋友圈悼念4名殉职的调查队员时感慨,“哀牢山,听起来充满伤感的名字”。
  对外界来说,哀牢山并没有与它相邻的无量山那么出名。此次4名调查队员不幸遇难,哀牢山走入更广泛公众的视野。
  其实,哀牢山、无量山不仅相邻,北部部分区域还相连。2021年年初,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有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云南省哀牢山—无量山国家公园建设的建议》。云南省林草局于5月25日答复时介绍了基本情况:哀牢山—无量山地区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南缘三大地理区域结合部,是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三屏两带”基本格局中的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纳入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575.58平方千米,属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大陆热带向温带过渡、物种迁徙和基因交流的重要廊道,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西黑冠长臂猿、印支灰叶猴的最主要栖息地,以及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篦齿苏铁、野银杏、长蕊木兰等重要分布区,其物种的多样性格局及其成因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
  具体到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南北走向的两侧,西坡有普洱市的镇沅、景东两个管理分局,东坡有楚雄州的双柏、楚雄两个管理分局和玉溪市新平管理分局,西北边还有楚雄州的南华管理分局,全区总面积6770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3166米,平均海拔2000米。
  这不是哀牢山第一次发生人员失联的悲剧。具有40多年野外生存调查经验,在西南林业大学主授鸟类学、野外生存学的教授韩联宪回忆,20多年前,思茅师专(普洱学院前身)艺术系的几个师生前往哀牢山写生,其中一名学生翻山前往楚雄那边看猴子,结果返回途中迷路,当晚未归,当地开始组织搜救,第二天搜救未果,第三天发现他时,该学生躺在一处山沟里的水塘边,已失去生命体征,身上没有任何痕迹。
  韩联宪记得,在哀牢山以往的失联事件中,一名外国人曾幸运生还。就在此次4名地质人员失联处的隔壁,在中科院定位站所在的哀牢山腹地景东县徐家坝,一名外国人曾在前往观鸟时迷路失联,当晚未归。当时是12月份,气温比此次4名调查队员失联时还低。当时,中科院定位站工作人员着急,但有着丰富经验的他们知道,夜间无法搜救,第二天一边派人寻找,一边将消息层层上报,结果在搜寻途中发现了这名失联的外国人,成功营救。韩联宪说,这是因为这名外国人也具有野外生存经验,失联当晚,他用一把瑞士军刀砍了许多树枝,在一个避风的地方层层堆叠后爬进去避寒,避免失温,第二天天一亮就往山顶爬,“站得越高,越容易被外界发现。”
  在哀牢山里迷路,对韩联宪这样的野外科考者来说并不陌生。韩联宪称,他本人、他所在动物研究所的同事及他所带的学生们,都有在哀牢山迷路的经历,但最终都能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化险为夷、及时脱困,“哀牢山最易迷路,是因为它的每个山包的山头都是高圆面,每一个山头都一模一样,没有任何特色,所以走进去之后就极难分辨清。
  在当地樟盆村村民的认知里,他们进山最怕的就是雨天,因哀牢山温差很大,且下雨后山中弥漫着大雾,能见度低、气温更低,这是他们上山的忌讳。

11月21日,政府组织当地村民背物资进山到补给点 源自:镇沅县委宣传部11月21日,政府组织当地村民背物资进山到补给点 源自:镇沅县委宣传部

二:森林资源调查是个什么样的工作?
  此次4名失联遇难地质人员进山的任务是林业资源调查,并非地质勘探调查。
  韩联宪介绍,我国的林业资源调查分为两块:一种是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一种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此次4人的任务属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以县为单位,每隔十年开展的森林资源调查。云南省林草局官网的公开资料显示,事发的普洱市镇沅县自2005年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而整个云南省在“十八”大三中全会后开展了第四次森林调查工作。曾在哀牢山东坡山脚下的石羊河谷调查过绿孔雀栖息地的野外科考者顾伯健称,一般类似这种调查,都需经保护区同意,还得在省林草局办理相关手续。
  韩联宪介绍,林业资源调查有一套规范的作业方法,其中有固定样点、参数、坐标等,在野外完成调查,最终形成方案报告。
  根据《云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调查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客观反映调查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分析与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地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其中提到,承担调查任务的单位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在接到调查任务后,应做好技术力量和物资的准备工作,确定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调查人员,组织学习工作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教育;并收集调查地区近期的地形图、航片、卫星数据和图像等;组织所有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工作培训、试点练习和考核。
  承担此次调查任务的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原是武警黄金部队第十支队。公开资料显示,其1979年3月组建,2018年8月退役后集体转隶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同属于自然资源部的国测一大队,在野外调查作业时已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安全手册。比如,配带能满足实际需要的通讯装备,明确联络事宜,包括GPS、卫星电话等;注意天气预报;在林区随时确定自己的方位,与同行人员保持联络,作业路线留下标记;穿好防护服等。这是因为,在野外林区,随时可能会遭遇意外、迷路、中毒、自然灾害、野生动物,或感染森林脑炎、接触性皮肤过敏症等。

搜救人员在研究商量路线搜救人员在研究商量路线

三:4名遇难队员没有在山上过夜的计划和装备?
  综上,鉴于哀牢山的复杂地形和4名遇难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他们在原始森林作业的前提是具备相应的野外安全意识和生存技能。
  根据前线搜救指挥部公布的名单,他们4人分别来自四川宜宾筠连县的张金榜、江西南昌的杨敏、昆明官渡区的刘宇、重庆的张瑜,年龄依次是25岁、27岁、29岁、32岁。
  事发后,自称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内部人员的人士向媒体透露,2021年9月7日,该单位发内部通知,抽调75名同志参加全国森林资源调查,其中此次遇难的杨敏来自该单位后勤服务中心,并非野外作业专业人员,是临时抽调,在一个“未发放劳保服装统计表”中有33人,杨敏的名字在列。
  针对“临时抽调”等疑问,澎湃新闻多次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求证。该单位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称:“我们坚信大众是有是非辨别能力的。”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4人被发现时留下的食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从他们携带的食物和衣着、装备来看,他们4个没有准备在山上过夜。”韩联宪分析,就搜救时发现的剩余食物来说,4人携带的食物是休闲食品或者说是小快餐,一顿正餐都算不上,也没有携带准备伙食的工具,并非野外专业人士的配备。就衣物和装备而言,最基本的睡袋都没有携带。根据他们携带的物资,应该是抓紧上山,抓紧完成任务,然后当天下山,并没有打算在山上过夜的迹象。最早开始参与救援的当地樟盆村护林员谢昌红也说,以往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调查活动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当天进山,当天出山。
  韩联宪说,野外过夜分为宿营和露营。按他在原始森林做调查的经历,人手1个防潮垫、1个睡袋,这是必不可少的。他曾带着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护林员、他的学生们穿越1个热带雨林保护区,那还是在夏季,不考虑失温的情况下,依然要求每人除了防潮垫和睡袋,还应该配备帐篷,但因行李过重,在途中男士们放弃了帐篷,给女士依旧携带了帐篷,他们把这种叫作宿营。而在山间林区,事前没有准备,遭遇意外或突发事件无法下山不得不留宿山林中,“点一堆篝火取暖睡觉,事前没准备,这是露营,两者有区别的。”
  也就是说,4名遇难的队员或在事前准备不充分、无法返回的情况下露营在了山间。“碎片化的报道我们无法拼接出来他们4个人的行进过程,但他们应该是把这个工作想的简单,从携带的设备看得出来在他们的整个工作计划里面没有山上过夜的计划。如果在冬天哀牢山搭简单窝棚过夜的话,那肯定扛不住的,高海拔山地天气变化是最容易出危险的,专业人士应该明白这点。”
  韩联宪带的研究必修的一门课,是野外安全和遇险求生。他说,野外作业提前就要想到迷路、失温、断粮等突发情况,他跟他的学生也曾经历过,“有准备和没准备还是不一样,我们应对处置会更恰当一点,所以没有导致严重的后果”。

四:野外遇险如何应对?
  除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在野外作业途中遭遇突发时的处置能力也考验野外调查人员的专业程度。
  韩联宪介绍,野外山区林间的迷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方向,也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但是找不到路;更糟糕的一种是迷失了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据他分析,遇难的4名队员应该是属于第一种情况。
  根据媒体此前的报道,韩联宪认为不幸遇难的4人并没有迷失方向。他分析,在哀牢山这样南北走向的山脉,4人于11月13日从西坡的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进入哀牢山后失联,8天之后,他们的遗体在东坡的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附近山中被发现,“往东坡一直往下走,就是东边,他们知道东边是哪,西边是哪,这个方向没有错,所以说媒体报道罗盘失灵找不到方向迷路是不准确的,罗盘失灵并不是他们4个遇难的原因,他们是有方向的。”
  韩联宪称,罗盘定位对长距离定向有作用,如在大草原、大戈壁滩上寻找准确方向,但在云南的山区和原始森林里并不实用。“因为走几步都是山,爬一下就是山坡。”他说,有野外经验的人遇险,一般都要走山脊,往山顶爬,一方面使自己更易被搜救的直升机等发现,一方面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且手机信号也更通畅。
  “像东北的山脉、北欧的山脉,可以顺着水沟往外走,但在我国南方的山脉,没有一个户外专家建议你顺着山沟山涧往下走。”韩联宪表示,这是因为云南的山脉中山与山之间往往是悬崖峭壁,一旦碰到断崖遇险就没有工具,此时再想返回去已体力不支。由此,经他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云南野外遇难的,基本都是最终倒在了山沟里,而没有倒在山头上,一般走山脊线,不容易碰到悬崖,更容易获得营救。
  近日,韩联宪正在云南省彝良县野外山上调查,他特意挑选了天气晴朗的日子。“天气非常晴朗,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做标记,交叉路口走错了好几次,靠手机软件不断地纠正方向。”韩联宪说,雨天大雾弥漫的哀牢山,能见度有限,大多数人肯定会迷路,不具备野外生存经验的人就无法脱困,迷路后不要着急,原路返回是最安全的选择,若找不到原来的路,不能着急找出路,而应该准备就地露营,保存体力等第二天再回或向外界求救,因为夜间不具备搜救的条件。

11月21日,搜寻范围,哀牢山等高线图,失联人员遗留痕迹发现点标注为绿色、紫色 源自:镇沅县委宣传部11月21日,搜寻范围,哀牢山等高线图,失联人员遗留痕迹发现点标注为绿色、紫色 源自:镇沅县委宣传部

五:搜救遇困,4人遇难或因失温
  4名调查人员遇难后,外界出现各种猜测,从遭遇野兽袭击、雷击到罗盘失灵迷路、失温等。
  据此前媒体报道,樟盆村村民和救援人员曾近距离遭遇黑熊,但找到4人时,4人的衣冠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
  韩联宪教授说,云南一些山区确实雷击高发之地,但都集中在7、8、9月,11月的哀牢山鲜有雷击现象,且雷击之后人体的皮肤会留下痕迹,一目了然,也可以排除是雷击所致。
  关于罗盘失灵,韩联宪说,从身边人和救援人员的经历看,在哀牢山确有其事。他的朋友在哀牢山东坡新平县一侧,有罗盘失灵打转的经历;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长李业凌11月25日向澎湃新闻表示,他救援结束之后,自己手机的陀螺仪出现了故障,至今仍未恢复正常。韩联宪分析,所谓的森林罗盘实际就是机械罗盘,一般情况下罗盘的失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附近有超高压的强电流,电磁辐射会导致罗盘失灵;还有一种活动区域地下有丰富的铁矿或磁铁矿,会导致罗盘失灵。两种情况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的。除此,他们野外调查人员一般手机上都会安装一个电子罗盘,该电子罗盘跟机械罗盘工作原理完全不同,“只要手机有电,这个罗盘是不会失灵的,我不知这4位遇难的调查人员在手机上安装了这个软件没有。”
  韩联宪说,电子罗盘大部分时候并非是迷路后用来确认方位,而是在调查记录时需要对坡度、坡向进行确认。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发现的其中1名遇难人员,将衣服掀到了肚子,面带微笑。韩联宪说,如果属实,这是重度失温后出现幻觉的典型的行为特征,前些年昆明一个户外人员在大理苍山遇难,是失温死亡,死亡后的状态跟上述媒体报道此次遇难者的状况一模一样。
  什么是失温?韩联宪介绍,人体是恒温的,通过食物、衣物、运动来维持身体的恒温,这个恒温一旦下降,生理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运转,重度失温从感觉失温到失去生命体征仅需两个小时,两个小时之后几乎无可救可能,所以一旦出现人体失温,除了篝火等取暖方式,要尽快脱掉湿了的衣物,用干毛巾围住脖子,保证颈动脉的血液循环升温。“人体失温之后,心脏跳动大脑依然有供血,会出现思维幻觉,作出其它一些不正常的举动。”
  另一个令外界不解的疑问是,4名遇难人员于11月13日中午过后失联,镇沅县政府于11月15日傍晚接报后开始组织搜救,期间的两天发生了什么?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村民谢昌红称,11月13日哀牢山当地天气状况不好,山中弥漫着大雾,4名队员进山后便下起了雨。11月14日傍晚,4名遇难人员的司机在等待4人未果后向他们村民小组组长求助,希望得到村民的支援,14日当天保护区的管理员还一度上山搜寻。
  村民小组立即召集6人准备进山搜救,但当晚天气和山中环境不具备夜间搜救条件,天黑路滑,他们的手电筒也没电,直到15日清晨7时左右,天还未完全放亮,他们6人携带干粮等立即进山寻找,到15日15时许搜寻未果后他们6人决定停止搜救返回,傍晚18时许到达山口后,便立即报案。随后,消息层层上报,接报的县政府开始组织人员投入救援,直至8天之后发现已遇难的4名调查人员遗体。
  另据极目新闻早前报道,镇沅县有关部门一工作人员称,失联人员最后一次与外界取得联系是13日下午,“队员们原计划13日下午或者14日上午下山,他们所携带的干粮仅能维持一天。但直至15日,仍未见他们下山,未进山的司机于是向镇沅县报告了4人失联的情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牛行天下 发表于: 2021-11-27 22:13:49|显示全部楼层

哀牢山罹难年龄最小者系家中独子,家人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荣誉

源自:封面新闻
原文标题:哀牢山罹难年龄最小者系家中独子,家人希望有关部门给予荣誉

  封面新闻11月27日消息,随着四位地质调查员进山最后视频影像的曝光,尽管所属单位至今未对外公布四位原本应该被铭记的名字,但他们的身份信息也逐渐被公众知晓。11月27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多方信源获得证实,四位罹难地质调查员,年龄最小的张金榜来自四川宜宾,今年年仅25岁。
  据家人介绍,张金榜系家中独子。导致张金榜殒命的直接原因他们还不清楚,单位称调查结果要以单位的为准。家人和亲友们都希望有关部门可以给予荣誉。

家中的独子
出事前几天还和妈妈微信聊过天

  “不知今日,看不见未来!”是父亲张林森(化名)此时的状态,母亲罗琴(化名)更是悲伤过度,只能靠打点滴支撑。目前,在亲友的陪同下,两口子仍在云南,处理儿子的后事。“我记不清楚过来几天了,就在这里等着结果。我脑子很乱,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电话那头的张林森,语音低沉。

4名地质调查员曾在超市购物的监控截图4名地质调查员曾在超市购物的监控截图

  张金榜生于1996年,是家中独子,也是父母的骄傲。在张林森心中,儿子从小就很独立,工作能力很强,判断力很高,从小家人都很相信他。
  张林森说,儿子是高中毕业参的军,在部队生活五年后,转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至今有两年左右的时间。
  “由于离家较远,儿子回家时间并不多,但常常打电话、发微信,和妈妈非常亲。”张林森说,微信里,儿子喜欢和他们分享生活日常,出事前几天才给他妈妈发了微信闲聊。
  儿子工作上的事,张林森不是很了解,也没有刻意去深入过问。再加上隔的远,儿子有没有谈恋爱,两口子也不太清楚。“我们很信任他,相信他有能力解决工作上的难题,处理好生活上的事。”
  “我心里很乱,头很痛,只能在云南等着单位的调查结果。”儿子突然走了,对张林森这个三口之家来说,犹如天塌了。在电话那头,悲伤的张林森不愿再提及儿子的过去,只是说希望大家近期不要再去打扰他们。

村里的骄傲
数十位邻居赴云南送他一程

  华邻(化名),从小和张金榜一起长大,既是远房哥哥,也是近邻。今年春节和张金榜的见面,竟然成了最后一面。再次见到弟弟时,已躺在了灵柩里。
  22日,听说张金榜出事了,华邻随即和同村好友急忙开车赶往云南,先后陆续有七八十位亲友来到云南。“我们希望能帮忙做点什么,哪怕是送送弟弟一程也好。”

镇沅县殡仪馆镇沅县殡仪馆

  华邻等人到达云南后,都住在了当地安排的酒店里。25日,他见到了弟弟的遗体。他在现场了解到,有关部门已经给弟弟做了尸检,正在等待结果。
  华邻说,去年春节张金榜回家过年,今年也回家过。因疫情原因,今年回来那次没能及时赶回单位,在家待了一个月左右。“我们之前就在一起玩了一下,吃了顿饭。”
  在邻居们眼中,张金榜乖巧踏实,是村里有出息的孩子,走出去的骄傲,他父母平常也热心善良,和村里人相处得都不错。“不管怎样他遇难时是在为国家工作。”华邻说,如今人已经离开,不管是父母还是亲友、邻居,家乡人都希望后续能给他荣誉。

拮据的父母
出远门打工想为儿子存点钱

  在张金榜的筠连老家,村里路边一栋简单装修的二层红砖楼房便是他的家。说起邻家房屋,年过五旬的李庭(化名)连连惋惜。从亲缘关系上,他是张金榜的表哥,但更像是一个长辈,看着张金榜长大。
  据李庭介绍,张金榜家庭条件很一般,近五旬的父母靠打零工作为家庭开支,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张金榜进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后,逐步改善了家庭情况。“在村里年轻人中,张金榜是非常优秀的,知礼节,又有很好的工作。”
  李庭告诉记者,他和张金榜父亲年龄差不多,日常交流也很多,随着家里条件的改善,张林森老两口正筹划着给儿子存一笔钱,留给孩子结婚用。
  很少出远门的张林森,为了孩子的婚姻,于去年和妻子一起前往外省打工。“他是做泥工的,听别人说沿海城市工资更高,便过去了。”李庭说,张林森曾和他谈起经济上的焦虑,“最大的担忧就是考虑到孩子该结婚了,不存点钱,房都买不起,还怎么结婚呢。”
  找墓地、安慰年迈的外婆、开导父母……这些天,家乡的亲友们在惋惜的同时,仍然在持续热心帮忙,希望张金榜的家人能坚强地走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21:22,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