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Sichuanese|查看: 35319|回复: 55
[科学家

袁隆平逝世一周年:他一辈子躬耕田野的成就,永远镌刻在这辽阔大地

 [复制链接]
46#
 吖吖 发表于: 2019-10-15 08:07:59|只看该作者

袁隆平又有新身份 要干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

源自:新华社
原文标题:袁隆平又有了新身份,要干一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儿


  10月14日上午,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成立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在长沙举行揭牌仪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任公司董事长。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是由袁隆平科研团队在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实现。
  袁隆平在揭牌仪式上表示,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杂种优势利用方式,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开发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它的应用将使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更加普及,不仅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还将为全球水稻种植带来巨大改变。

  “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第三代杂交水稻已具备大面积应用的技术条件。”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三代杂交水稻种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新奇介绍,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于2017年通过湖南省农学会组织的专家鉴定,并于2018年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它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既克服了三系法和两系法的缺点,又集合了前两代技术的优点,具备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
  据了解,隆平高科于2016年12月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签署技术转让协议,获得相关专利、资源使用权。新公司成立后,袁隆平科研团队将与隆平高科继续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持续研发升级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
45#
 独听风语 发表于: 2019-9-8 15:3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家乡县长跨省赴湖南,为袁隆平贺寿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家乡县长跨省赴湖南,为袁隆平贺寿

  德安县长周三连代表县四套班子将出自景德镇的“喜庆丰收”陶瓷作为祝寿礼物献给袁老。
  据江西九江德安县委宣传部微信公号“德安发布”报道,9月6日,受德安县委书记熊晋喜委托,德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周三连率队代表县四套班子,带着家乡人民的生日祝福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为袁隆平院士贺寿。德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玲香、县政协副主席王菁菁及县农业农村局、县河东乡的负责人等陪同。
袁隆平与周三连交谈
  公开资料显示,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7日,江西德安人,家乡为德安县河东乡后田袁家山自然村。日前他刚刚度过虚岁90岁生日。
  据现场报道,袁隆平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德安县长周三连代表县四套班子将出自景德镇的“喜庆丰收”陶瓷作为祝寿礼物献给袁老,祝福袁老和其团队正在攻关的超级稻杂交水稻亩产再创新高,祝愿袁老身体安康,福如东海。
收到礼物后,袁隆平表示非常开心,要将此物珍藏于长沙隆平水稻博物馆里。
  随后,周三连向袁隆平介绍了近几年德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特别是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进展情况,并邀请袁老常回家乡走走。袁隆平表示希望家乡进一步加快发展,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并向全县父老乡亲问好。
  据公开资料,周三连是一名“70后”女性干部,生于1971年10月,江西修水人,此前一直在九江工作,2016年任德安县长。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袁隆平曾多次回到家乡德安县。
  2015年9月,袁隆平阔别11年后再次回到家乡德安县,来到河东乡后田村袁家山,为新成立的“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揭牌。
  据媒体报道,该基地占地面积400余亩,在袁隆平家乡的老屋基础上重建而成。科普教育基地主要由隆平科普教育展览馆、科普教育接待中心、超级稻示范基地、生态植物园实践基地4个部分组成。
  一年后,2016年10月,袁隆平再次回到德安,为杂交水稻科技教育示范园区揭牌、参与隆平高产超级稻超优1000测产、到国内第一家以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德安县隆平学校看望师生,并捐资10万元用于学校建设。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4#
 sunsu888 发表于: 2019-9-6 23:07:37|只看该作者

袁隆平刷屏 央视主播海霞想和他来个“升级”约定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主播说联播丨“90后”袁隆平又刷屏,海霞想和他来个“升级”约定

  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主播说联播》,今天我们听听主播海霞对联播里的哪条新闻有话说:
  海霞:
  今天联播关注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师生的回信,总书记说,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
  我想到了这两天刷屏的一条消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透露说,自己和团队正攻关的超级稻长势很好,可能在今年10月突破亩产1200公斤大关。上世纪九十年代,有美国经济学家曾向世界发问:“谁来养活中国?”而今,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农业科研团队用实力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回答。
  这条消息底下的留言也特别暖心,网友保持队形,都说希望袁老和我们一起见证越来越好的中国。你知道吗,明天,9月7日就是袁老的生日,他说自己由“80后”成了“90后”。我们一起祝袁老生日快乐,还要健康升级“00后”哦,不见不散!
43#
 要有信仰 发表于: 2019-9-5 19:37:52|只看该作者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或将破1200公斤大关

源自:中国新闻网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或将破1200公斤#大关]5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透露,目前自己和团队正在攻关的超级稻来势很好,可能在10月突破亩产1200公斤大关。“我希望今年我们的示范田,就是百亩片,不是一亩两亩,实现(亩产)1200公斤、18吨(每公顷),向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大庆献礼。”(记者:刘双双 邓霞 徐志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2#
 浊气 发表于: 2019-9-3 11:36:06|只看该作者

袁隆平寄语新学年:既要学知识 更要去实践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袁隆平寄语新学年:既要学知识 更要去实践

  新华社长沙9月3日电(记者:周勉 袁汝婷)今年9月秋季学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一些省份开始使用,并于2022年前全面推行。在语文新教材中,纳入了《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
  对此,课文主角──90岁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语重心长地说,只有把课本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入选(教材)的事情得到了我的授权。”一大早,袁隆平就从家里步行来到位于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行政楼三楼的办公室。处理了半个多小时工作后,他语气轻松、带着笑容对记者说,“很不好意思,我就是个普通人,只想做好自己的科研,大家把我捧得太高了。”
  “书本知识很重要。我是搞水稻研究的,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袁隆平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叮嘱孩子们和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一定要手眼结合、注重实践。
  他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水稻作为毕生的事业,就与幼年一次参观园林场的经历有关,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向往“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上世纪50年代在西南农学院求学期间,国内十分流行苏联的一套否定基因存在的遗传学说,但他没有盲从,而是在老师管相桓的指导下,接触了大量不同学派科学家的研究,并养成了在田野里做实验的习惯。时至今日,袁隆平依然认为“只有下田才最快乐”,并将这种务实的科研精神,传递给了自己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袁隆平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消息,引来网民高度关注和点赞,也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欢迎。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钟武伟认为,袁隆平是对世界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以他为题材的文章,读来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又感到自豪。“这一方面体现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涵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另一方面,这是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也能提升学生在文体鉴赏与写作方面的能力。”
41#
 奋斗再奋斗 发表于: 2019-8-10 10:56:28|只看该作者

袁隆平90大寿:十年前要实现亩产一千公斤心愿已达成

源自:潇湘晨报
原文标题:袁隆平90大寿:9层蛋糕上顶着把金水稻,八个字概括人生经验
⊙记者:温艳丽 实习生:郑壹 邓知凡 陈家骥

8月9日晚,袁隆平90大寿在长沙圣爵菲斯酒店举行

  现场蛋糕,贺联,拜寿,无不传达着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热爱。
  回望造就无数杂交水稻的神话,袁隆平总结了他的“八字方针”: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一贺联:藏头贺联引掌声
  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90华诞,寿宴之前,是袁隆平科技创新精神研讨会。
  傍晚七点半,袁隆平出现研讨会现场,他精神矍铄,看起来精神状态很好。
  研讨会现场来了约五六十人,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童旭东,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袁延文,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袁隆平优秀学生代表赵炳然等人参加了研讨会。
  赵炳然说到:“老师永远心怀梦想,希望杂交水稻事业获得成功。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一直身体力行,取得突破。他有着一颗睿智而年轻的心。”
  童旭东除了总结袁隆平精神,祝袁院士寿辰安康,还请书法名家给袁隆平院士写了一副贺联,贺联上写着:隆德秉初心寿齐峻岳 平畴生瑞穗功紹神农

二总结:八字方针触感动
  袁隆平院士坐在会场里,安静的听着大家的话,露出笑意,不时表达谢意。
  回望袁院士之前的岁月,他造就了无数杂交水稻的神话,他总结了“八字方针”: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知识是一切的基础;汗水,我们是运用科学,要实践,实践里面有很多经验;还有一个关键是灵感,灵感来的时候要抓住不放松,那不是有句话说,做梦有灵感(也要抓住)。最后是机遇,要有好的条件、好的时代,给你一个好的幸运。”
  最后他谦虚到:“我总结我的经验就是这八个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获得了全场最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90高寿,依旧逻辑通顺,吐字清晰。大家在给他拍摄的时候,袁院士会一直看着你的镜头,直到拍摄结束,这个小小的举动,让在场的人感动,大家深深感受到,袁院士是一个如此可爱的老人家。

三蛋糕:袁隆平院士生日快乐
  研讨会结束后,大家前往宴会厅给袁隆平院士贺寿。
  国际水稻研究中心、美国种子贸易协会、湖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及山南市农技推广中心、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等纷纷发来贺信,无一不在感谢袁隆平院士为杂交水稻、世界粮食产业做出的贡献。
  现场还请来了沙画表演等,将袁隆平院士的奉献浓缩在一个个小故事里向大家展现。
  今年,袁院士的亲人也特意赶到长沙和他一起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祝寿上很注重仪式感。袁隆平院士的三位孙女和其他5名优秀学生等人一起向袁院士拜寿,三次深鞠躬,祝院士90华诞寿辰快乐!
  紧跟着三个可爱的孙女为袁院士送上生日蛋糕。生日蛋糕共九层,“袁隆平院士生日快乐”的九字祝福被分放在每一层。蛋糕整体造型以田园风光为主,上面点缀以寿桃,最顶上是一把金黄的稻穗。
  小小一个蛋糕,包含了对袁隆平院士的浓厚敬仰之情。
  袁隆平院士亲自切下蛋糕分给亲人,大家一起高喊“生日快乐”,用最纯粹而简单的方式向袁院士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尊敬。

四心愿:亩产1千公斤,90岁前实现
  10年前,袁隆平院士80大寿时说,“到我90岁的时候,我要实现亩产一千公斤。”
  时光飞逝,去年5月,专家对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盖膜直播试验示范田的“超优千号”水稻进行测产验收,喜人发现,亩产高达1065.3公斤,让袁院士的生日愿望提早实现。
  今年,主持人问起袁隆平院士的心愿,他闭着眼悄悄许下心愿,没有说话。
  但在场的人都知道,一直奋战在杂交水稻事业第一线的他,心中所愿必然离不开粮食。
  为了让大家吃饱饭,他对杂交水稻的要求,从1996年的1公顷产10.5吨,到后来的12吨、13.5吨,到现在的1公顷15吨。老人家从不给自己设限,并一次次获得突破,让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们都知道,这位让无数人钦佩的老人家,他的心愿,亦是很多奋斗在粮食产业的工作者们的心愿,那便是,实现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0#
 倦人儿 发表于: 2019-8-9 11:53:00|只看该作者

今天袁隆平院士90岁:依然管不住迈向稻田的腿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今天袁隆平院士90岁:依然管不住迈向稻田的腿

  “小彭啊,你看田里是不是……”
  彭玉林,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只要早晨9点30-40分左右,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到办公室上班后,打来的第一通电话,他便会“心头一紧”:自己照看的那块水稻试验田,应该又“坏事”了。
  这不,近日连续两天,在相隔整整24小时的上午“9点30多分”,他都收到了袁隆平的“问责”电话。
  “8月9日(农历七月初九),袁隆平院士就满90岁了。但加盟‘90后’的他,没觉得自己应该休息。杂交水稻真的浸入他的血液里,是他的命根子,他的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对科技日报记者评价。

没有谁比他对杂交水稻更执着
  90岁高龄的袁隆平,尽管身体大不如从前,却依然“管不住”他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没有谁,比他对杂交水稻更执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院士办主任辛业芸博士说。
  为方便行动已不那么便利的老院士研究,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这块田从此就成了他的“心病”。只要在长沙,每天都得看上好几遍。
中国工程院院士家门口的试验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辛业芸 图
  火炉城市的长沙,夏季太阳毒辣,酷热难耐。可不管多炎热,袁隆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每天的第二次“问诊”,是大家都只愿躲空调房里的“烈焰”中午。第三次、四次下田,则在晚饭前和晚饭后。
  “因身体原因,袁隆平不能像从前一般,频繁奔走全国各地。但哪天不让他看一眼田,他心里就落空了。以这块田为例,其实他站在自家窗户旁就能看到,可他依然坚持每天下楼去田里。”杨耀松说。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辛业芸 图
  “虽然眼睛不如从前好使,但袁老师给稻田看病依然眼光‘毒辣’。他当天看了田满意,就不会找我‘麻烦’。不满意,早上9点30-40分,电话准时就到了我这里。”负责照看老爷子楼下试验田的彭玉林向科技日报记者“吐槽”。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吴俊 图
  “水稻真的就在他的血液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谢长江肯定。“老师身体不如从前,但只要听到哪里产量有新的大进展,他就不会顾及身体状态,一定要去现场。”

“活地图”身体力行践行“两个梦想”
  袁隆平有两个著名的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梦想从来不是说说,而是自始自终的身体力行。
  “目前水稻产量,并没达到他自己理想的程度。”杨耀松说。袁隆平的“理想程度”,即按现在光能利用率2.573%,再打上“五折”计算,要达每公顷22.5吨的产量。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辛业芸 图
  自1995年中国实施超级杂交稻项目以来,我国杂交水稻从每公顷10.5吨,到12吨、13.5吨、15吨、16吨,17吨、18吨……
  “去年,河北邯郸百亩片测产已达每公顷18吨,但离每公顷22.5吨产量的目标还有距离。所以,即便他知道自己身体有些‘力不从心’,但仍坚持要为理想产量目标奋斗。我们的团队,也从不敢停歇。”杨耀松说。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吴俊 图
  全世界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6亿公顷。如果一半面积用于生产杂交水稻,按每公顷增产2吨来估算,可增产1.6亿吨水稻,多养活4-5亿人口。这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杨耀松,是这一梦想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之一。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提供
  据透露,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开始着力于将杂交水稻传播到世界。截至目前,在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已有三四十个国家里进行了成功示范,在十多个国家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提供
  杨耀松给科技日报记者手机发来一张货币照片。“这是今年,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长在看望袁隆平院士时,送给他的一张新货币。为发展杂交水稻,他们把最大面值的新货币上印上了水稻稻穗图案。”
  “他始终心系世界杂交水稻技术发展和推广。”辛业芸说。为了在全世界推广,除了走出去“落地”服务,袁隆平还开设了国际培训班,将各国农技人员邀请来中国,手把手指导。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 辛业芸 图
  “每次培训班,他都亲自到场讲话,鼓励他们发展杂交水稻。结业时,他会亲自给每个人发毕业证书,合影留恋。不管多忙,他都会挤时间做这个事。”辛业芸说。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耀松提供
  “你知道他有多热爱杂交水稻吗?你知道袁老师是一张‘活地图’吗?”彭玉林说这话时,科技日报记者随之愣了一下。
  原来,袁隆平向人问话,颇有“小心机”。比如,有外省的人来看望他,他首先问对方是哪里人。听说对方来自哪儿,老爷子会立刻报出当地经纬度,并在得到对方肯定后,开始“进入正题”:当地能种什么水稻品种,采用什么模式育秧等。
  直到现在,老爷子虽记性不如从前,但依然是“活地图”。

出“告示”,90后“稻神”定下新三大攻关目标
  “全体员工,人人须知,我心中有三大主要任务。”今年6月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一则袁隆平亲笔签名的“告示”。这是90后“稻神”给自己和全体团队定下的亟待解决的“三大目标”。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吴俊 图
  其一,冲刺“禾下乘凉梦”,继续巩固每公顷18吨产量的目标;
  其二,选育耐盐碱稻,瞄准每公顷产量4.5吨的目标。
  其三,发展第三代杂交水稻。
  “目前看,我国18亿亩耕地保护的红线,依然远不能满足粮食生产。土地资源不足,是否有其他土地资源可被利用?我国有10多亿亩盐碱地,现可供利用的在2亿亩左右。因此,袁隆平认为,如果能拿出1亿亩开发,每亩按300公斤产量计算,就能增加300亿公斤粮食,相当湖南省全年的粮食产量,可多养活7、8千万人口。”杨耀松解释了耐盐碱稻目标的“来由”。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袁隆平近年来提出了利用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提高耐盐碱水稻产量的技术路线。2017年团队从国际水稻所等地收集耐盐碱水稻资源开始,仅当年便筛选出了4个较好品种。袁隆平也希望,国家能支持建立“国家级耐盐碱水稻研究中心”。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新奇提供
  “杂交水稻的发展,从三系法到两系法,水稻产量上了一个台阶,但也进入了‘缓慢增长期’。现在,袁隆平院士带领大家,通过遗传工程不育系研究,初步研究成功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李新奇说。
  据悉,近年来,通过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培育的新组合,小面积种植已获得了比两系法品种更高的产量。今年,团队在湖南四地,和福建省等不同生态区,安排了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制种和试种。或许10月,我们又将听到袁隆平团队的新喜报。
源自:俞慧友/科技日报
39#
 hoho2008 发表于: 2019-8-9 10:06:00|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8#
 雏菊花 发表于: 2019-8-9 03:07:59|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37#
 码农最重要 发表于: 2019-7-8 11:25:58|只看该作者

央视专访袁隆平:信息量有如“超级稻”

源自:央视新闻
  即使早已超过退休年龄,即使即将迎来90岁高龄,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依然坚持到办公室“上班”。自从2015年卸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职务后,他现在的身份是该中心研究员,继续指导杂交水稻的科研工作。

谦虚:英文致辞引发网友点赞 袁老却称是“破碎英语”
  不久前,在长沙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献上了一段英文致辞。在致辞中,他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亲爱的非洲朋友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们来到长沙参加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我是杂交水稻研发人袁隆平。我很荣幸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研究发展杂交水稻,去克服粮食短缺问题,也相信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让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达成目标。
  这段并不流利的英文致辞,上传到网络后迅速被广泛传播,赢得网友的纷纷点赞。不少人表示,“可以看出袁老真的老了,都快90了还在忙碌,重于泰山的一生”,看到这段视频,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您在网上用英文来致辞的那一段,很多人都竖大拇指。
  :我的英文就是破碎的英语,英文讲的就是破碎的英语。

  :为什么您要用英文?其实中文也是可以的,在这样的研讨会的致辞上。
  :如果没有外宾就用中文,有很多外国人的时候做报告用英文好一点,免得他们去翻译。

点赞: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
  引来更多点赞的,是在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努力下,杂交水稻已经种到了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并在当地不断创造出高产纪录,原来每公顷3吨的产量,目前已经刷新到了10.8吨。

  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袁隆平代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做出承诺,每年派出青年科学家前往非洲相关国家,从事杂交水稻的科研、推广、普及工作,继续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和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袁隆平和他的团队通过开办杂交水稻技术培训国际班,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


  :全球有1亿6千万公顷稻田,如果一半有8千万公顷,按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2吨,可以增产1亿6千万吨稻谷,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这是我的梦想。有一个国家叫利比里亚,大米完全靠进口,国家不大,但是每年进口大米是2亿美元。

  :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重的负担。
  :那是很重的负担,不吃其他的,他们的主食是玉米和木薯。

  :木薯?
  :他们吃大米是打牙祭。我们办培训班他们很高兴说:“我天天打牙祭,天天吃大米。”

逐梦:“高产”没有尽头 上不封顶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一株野生的雄性败育稻开始,袁隆平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因为在这个领域的突出贡献,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对于这位和杂交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来说,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这两个梦想,您觉得您离哪个梦想更近一点?
  :两个梦想我们都在追逐,第一个禾下乘凉梦,我们超级稻不断向高产冲刺。

  :现在达到多高产?
  :最高达到每公顷18吨。

  :已经到1200公斤了?
  :已经到了。

  :这其实已经实现您之前那个目标了?
  :目标越来越接近。

  :您希望它能高产到什么份上?
  :到20吨。

  :20吨,又提高了,这个高度好像是没有尽头的?
  :这个是没有尽头的。不封顶,不封顶。

纠正:中国的粮食是不够吃的
  袁隆平多次讲过,对于杂交水稻的梦想,源于他对饥饿的记忆。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粮食的重要性。上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

  :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不可能了。但是有缺粮的情况,不可能饿到那个程度。

  :可是好多人都说咱们中国不缺粮食,粮食够吃了。
  :没有,中国差不多14亿人口,中国粮食是不够吃的,要进口的,要进口一部分。我举个例子:大豆也是不够吃,我们中国人吃豆腐,每年进口大豆七八千万吨。

  :您看到这个数字什么感觉?
  :现在国家还有钱买粮食,如果人家一卡你,不卖粮,那就麻烦了要饿肚子。这个是问题,是大问题。

忧心:农业成了“妇老农业”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待提高
  因为常年研究水稻,袁隆平关心农业,关心农民。但是,他发现,当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这是让他感到忧心的一件事。


  :现在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与粮价有关系,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粮价是百价之基,粮价一涨其他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但是粮价跌不得,一跌谷贱伤农,农民没有种粮的积极性,又有问题,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政协的时候我提了一个提案,国家要保持粮食丰收又不让粮价上涨怎么办?政府以比较高的价收购农民粮食,以平价供应市场,这样子粮价不涨,通货不膨胀,国家可以补助农民,让农民有积极性。农民不种粮食就麻烦,问题很大,我总是很担忧的。

  :担忧什么呢?
  :用工。我们的农民现在青壮年很少去搞农业,都是老年人、妇女,叫作“妇老农业”,妇女和老年人,年轻人都不搞农业去了。

  :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最需要的是好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政府现在是在提供惠农政策,中央的政策下面执不执行是个问题,有些不执行,是不是变成口号了。光有好种子没好政策不行,光有好政策没好种子也不行,对吧?

目标:用拓荒人的精神做海水稻 在8年里推广1亿亩
  从2012年开始,海水稻的研究成为袁隆平工作的重点。所谓“海水稻”,学术上称作“耐盐碱水稻”,上世纪三十年代,国际上已开始研究。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他把海水稻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称为拓荒人精神。

  :您为什么要用拓荒人的精神来做这个海水稻?
  :因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工程。我们国家耕地面积少,现在的耕田只有18亿亩。但是我们国家有十几亿亩的盐碱地,其中能够种水稻的、有水淹的盐碱地将近2亿亩。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给国家至少增加1亿亩耕地,按最低产量算亩产300公斤,1亿亩就是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多养活1亿人口。我们尽力地冲刺,我们今年有七八个点,每个点少则几亩地,多则百亩片,在做试点。去年点少一点,面积小一点。去年的面积是每个点几亩地,几亩地。

  :为什么要这么少?
  :没有种子。新品种出来之后,不可能有那么多,过去老品种抗盐碱的有,产量都不高。国外都在搞海水稻,他们为什么产量那么低?都是常规稻而且品种不行,我们一上去就是杂交稻,六百多公斤。
  2018年5月,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正式启动“中华拓荒计划”,在我国五大类主要类型盐碱地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地同时进行海水稻插秧。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按照袁隆平设定的目标,要在8年时间里推广1亿亩海水稻。

  :您说八年您想推1亿亩,这个目标大不大?
  :八年累计可以达到1亿亩,这个数字估计估高了一点,我们想在八年之内每年能够推广一千万亩,好多年之后累计面积达到1亿亩就不错了。

心愿:对自己没有要求 就是为了两个梦想
  对于时间的逝去和身体的衰老,袁隆平流露出格外的豁达,而对于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更多的是紧迫感。《面对面》曾于2013年、2016年采访过袁隆平,在之前的两次采访中,因为听力不断下降,记者需要尽量靠近,并提高声音提问,而袁隆平则往往需要前倾身体才能听清问话。


  :我觉得我最近一段身体不行了,我原来很少感冒的,现在搞得不好就感冒,感冒。怎么搞的?免疫力下降了。原来讲8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现在50岁的身体恐怕不行了,没有原来那么好了。

  :所以得服老。
  :现在不行了,一下就感冒,一下就感冒。不行了,我是感到有点悲观的了。

  :好像您比较忌讳说自己是老年人?
  :人家看到我的时候看不出来我有八十多岁。

  :您对自己的要求是什么?
  :对自己没有要求,就是这个要求: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覆盖全球梦”,杂交稻。就这个要求,两个梦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11:29,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