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7620|回复: 19
#
跳转到指定楼层

[烈士一封反对特权思想的家书

 [复制链接]
  毛岸英(1922.10.24~1950.11.25),男,汉族,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湖南韶山人,中共党员,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安葬于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2019年9月25日,毛岸英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云之泪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云之泪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云之泪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云之泪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云之泪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云之泪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刘德华暗恋过的女孩 雨夜幽思
19#
 老君山 发表于: 2021-2-24 10:05:28|只看该作者

一封反对特权思想的家书

源自:三湘风纪网
原文标题:一封反对特权思想的家书

  毛岸英,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长子。这封信,就是他在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时候,写给表舅向三立的信。这是一封看似平常的家书,但在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一名新中国共产党人的觉悟与恪守。

  毛岸英(1922.10.24-1950.11.25)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
  向三立是毛岸英的表舅,此时是新组建的中央财经委员会普通工作人员。信中提到的“舅父”是指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毛泽东同志的妻舅。他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后来回湖南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早年曾多次捐出钱物,支持和帮助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展革命活动。杨开慧牺牲后,也是杨开智夫妇收留毛岸英三兄弟,并不计身家性命将毛岸英三兄弟转送上海地下党。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开智又把唯一的女儿杨展送到延安参加革命,直到湖南解放,才从毛泽东同志的来信中获悉女儿已于1941年英勇牺牲。
  接到毛泽东同志的来信后,杨开智回信提出能否在北京安排工作。本来,杨开智是光荣烈属、为革命作过贡献,且有一技之长,又正值新中国刚成立党和国家需要大批干部之际,给他在京安排一个岗位,似乎也无人非议。但毛泽东同志深知,一个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如果开了裙带之门,开了念旧谋利的先例,势必会损害党的威信,会动摇人民的信赖。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同志亲笔复信杨开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同日,毛泽东同志还给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写信:“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这是在开国大典举行后的第8天,毛泽东同志处理亲情的第一件事,为全党开了一个好局,带了一个好头。
  杨开智收到毛泽东同志回信后,决定按照要求留湘工作,但又通过表弟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信,希望在长沙获得“厅长方面的位置”。毛岸英在接到表舅向三立信后,感到非常惊讶。他认为舅舅伸手要“官”,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1949年10月24日,他给表舅向三立回了1700多字的长信,明确拒绝了舅舅的不正当要求。在信中,他首先回答了“新的时代”“新中国”与旧中国的“不同”:“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并进一步阐明“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表明要坚守初心,反对特权,“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他写道,共产党人是讲“人情”的,但共产党的“人情”不能与人民利益相抵触,对亲人的“特殊感情”不能超过私人范围。阐明原则立场后,他也表达了对亲人们的热爱与关爱,“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等违背原则的事。这封书信语言犀利、情感真挚,娓娓道来一个共产党人应如何处理个人、家庭与人民的关系,尤其是对于两种“人情”的辨析,今天读来仍让人深思。
  毛岸英随即又给舅舅写了一封信,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舅舅的“做官”思想。杨开智读了外甥的信,同时也接到了表弟向三立的信,思想上深受触动。不久后,杨开智听从政府的分配,愉快地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先后担任过省农业厅技师、研究室负责人、省茶叶公司副经理等职,一直在湖南农业领域干到退休,最高行政级别为副处级。

  毛岸英同志的这封家书虽然不长,却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即便是在今天,也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七十多年过去了,这封书信所体现出的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作风与行为,仍然值得称颂和学习,不愧为一篇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洗涤灵魂、校准价值坐标、培育良好家风的生动教材。(胡振荣 作者: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
18#
 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0-11-11 00:12:28|只看该作者

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讲述毛岸英牺牲细节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首次公开!彭德怀绝密电报讲述毛岸英牺牲细节

  11月9日,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十集:历史铭记)》中,首次公开了1950年11月25日,彭德怀发给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报,里面记载了毛岸英牺牲的细节。

图源@央视国家记忆  4d02-kcunqzc5323829.jpg  保存到相册

  毛岸英牺牲当天,彭德怀专门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这封首次披露的绝密电报,详细讲述了毛岸英的牺牲经过:
  “我们今日七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三个参谋在房子内,十一时,敌机四架经过时他们四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四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四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1950年11月25日上午,时任志愿军司令部机要秘书兼俄语翻译,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正在朝鲜北部大榆洞的志愿军司令部里紧张工作。突然,4架敌机向大榆洞袭来。


  时任彭德怀军事秘书杨凤安:
  百八十个凝固汽油弹,铺天盖地下来了。掉下来以后,房子是一片火海。
  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只有50平方米的作战室木屋瞬间烈焰冲天,成了一片火海,来不及撤离的毛岸英和高瑞欣壮烈牺牲。


  这张珍贵的合影拍摄于1950年10月16日,是毛岸英在国内留下的最后影像。


  站在毛岸英身旁的人叫徐亩元,当时和毛岸英一起同在志愿军司令部,徐亩元担任作战参谋。在那次惨烈的空袭中,刚跑出作战室不远处的徐亩元,也被强大的气浪冲倒。
  这件首次公开的珍贵物品,就是毛岸英与徐亩元曾经共同使用过的,专门用来装重要文件和电报的小牛皮箱。在亲眼目睹毛岸英牺牲后,徐亩元将它珍藏了一辈子。它见证了毛岸英作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的最后时光。


  毛岸英牺牲当天,彭德怀专门向中央军委作了汇报。这封短短的电报,彭德怀足足写了一个多小时。
  据时为毛泽东卫士李家骥回忆:
  主席听到后很突然,又拿烟,又把烟丢那儿。回过头,他又点烟。本来那个火柴盒就在他前面,他不知道,还在口袋里找。泪汪汪的,但是不明显地让你看出来他在哭,但是我们心里明镜得很,他的泪水比我们还要多,还要疼,那是他最亲爱的儿子。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1951年3月,毛泽东在与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讲道:“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这封首次披露的信件是毛岸英牺牲后,周恩来写给毛泽东的亲笔信。在信中,周恩来提到“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他建议“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乘专机前往朝鲜访问。其间,周恩来专程来到位于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于此的志愿军烈士。周恩来总理手持花圈,和陈毅元帅、粟裕大将亲手为志愿军烈士献上了花圈,默立良久。


  在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17#
 和硕贝勒 发表于: 2020-10-23 19:06:00|只看该作者

彭德怀:毛岸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源自:环球时报
原文标题:彭德怀:毛岸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

  1950年10月7日晚上,毛泽东设家宴为彭德怀送行,毛岸英作陪。吃饭的时候,毛岸英对彭德怀说,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彭德怀曾经说过,毛岸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英雄儿女)

  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16#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6-8 10:21:53|只看该作者

毛岸英:“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到处有青山”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毛岸英:“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

  新华社长沙6月8日电(记者:帅才)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矗立在墓前,正面刻着“毛岸英烈士之墓”;背面刻着:“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毛岸英,1922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以后,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
  1936年,毛岸英被安排到苏联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开始在军政学校和军事学院学习,后来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曾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岸英遵照毛泽东“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的要求,在解放区搞过土改,做过宣传工作,当过秘书。解放初期,任过工厂的党委副书记。他虽然是毛泽东的儿子,但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相反,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请求入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俄语翻译和秘书。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迅速熟悉了机关业务。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强忍丧子之痛,缓缓地说:“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六位亲人。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作为毛泽东长子的毛岸英在危险的异国前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他对人民的大忠大义、勇于奉献的品格是家乡人民的骄傲,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湘潭市地方史志研究学者何歌劲这样评价毛岸英同志。
15#
 无筝123 发表于: 2019-1-4 05:10:55|只看该作者

表舅向三立索厅长位置 毛岸英回信:非常替他惭愧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我决不能也决不愿违背原则做事”

毛岸英
源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三立同志:
  来信收到。你们已参加革命工作,非常高兴……
  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为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国之所以不同於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於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於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於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於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根本的胜利。而对於这一层舅父恐怕还没有觉悟。望他慢慢觉悟,否则很难在新的中国工作下去。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不成的。我准备写封信将这些情形坦白告诉舅父他们……
  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她也许现在在骂我“不孝”骂我不照顾杨家,不照顾向家;我得忍受这种骂,我决不能也决不愿违背原则做事。我本人是一部伟大机器的一个极普通平凡的小螺丝钉,同时也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的事。至於父亲,他是这种做法的最坚决的反对者,因为这种做法是与共产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是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水火不相容的,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
  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群众观点与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个人观点之间的矛盾正是我们与舅父他们意见分歧的本质所在。这两种思想即在我们脑子里也还在尖锐斗争着,只不过前者占了优势罢了。而在舅父的脑子里,在许多其他类似舅父的人的脑子里,则还是后者占着绝对优势,或者全部占据,虽然他本人的本质可能不一定是坏的……
  关于抚恤烈士家属问题,据悉你的信已收到了。事情已经转组织部办理,但你要有精神准备:一下子很快是办不了的。干部少事情多,湖南又才解放,恐怕会拖一下。请你记住我父亲某次对亲戚说的话:生活问题要整个解决,不可个别解决。这里所指的生活问题主要是指经济困难问题,而所谓整个解决主要是指工业革命、土地改革、统一的烈士家属抚恤办法等……
  你现在可能已开始工作了罢。望从头干起,从小干起,不要一下子就想负个什么责任。先要向别人学习,不讨厌做小事,做技术性的事,我过去不懂这个道理,曾碰过许多钉子,现在稍许懂事了──即是说……不仅懂得应该为人民好好服务,而且开始稍许懂得应该怎样好好为人民服务,应该以怎样的态度为人民服务了。
  为人民服务说起来很好听,很容易,做起来却实在不容易,特别对於我们这批有小资产阶级个人英雄主义的,没有受过斗争考验的知识分子是这样的……
  祝你健康!
  岸英 上
  10月24日
  这是毛岸英写给向三立的一封信。向三立是杨开慧的表弟,即毛岸英的表舅。毛岸英的童年曾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外祖父杨昌济家里人口不多,外祖母向家人口较多,毛岸英兄弟与向家亲戚相聚很多,感情深厚。在杨开慧牺牲前后,向家对毛岸英及其外婆还有较大帮助。
  1949年10月,时值我们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新中国之际,也正是党和国家需要大批干部的时候,表舅向三立来信“要求照顾”,并提出毛岸英的亲舅舅杨开智(杨开慧哥哥)当官的希望。10月24日,毛岸英在给表舅向三立的回信中,阐发了共产党人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思想,坚持原则,理直气壮地拒绝了舅舅的不正当要求,同时对表舅也作了一番批评教育。
  在这封信中,毛岸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他既没有半点优越感,更没有搞什么特权。其中清楚表达了他对共产党人的品格、人情世故、当官发财等的正确认识。其一,共产党人历来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说,“新中国之所以不同於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於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於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於蒋介石的子女妻舅”,一个原因就是:“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他提出,“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每个人都要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其二,共产党人从不否定对亲人的挚爱,但从来不能因为爱亲人而牺牲集体主义原则。他写道:“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是,共产党人讲的人情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戚在内,但并不讲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当然,对于自己的近亲有一层特别感情的,一种与血统、家族有关的人的深厚感情的。这种特别感情,共产党不仅不否认,而且加以巩固并努力于倡导它走向正确的与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径。但如果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共产党是坚决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即使“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他认为,扶助亲戚高升,是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水火不相容的。其三,烈士家属的抚恤要由组织部门统一办理。他说,关于抚恤烈士家属问题,事情已经转组织部办理,但不可能一下子就办好。他要求亲戚记住毛泽东的教导,“生活问题要整个解决,不可个别解决”。字里行间,通篇反映出的是毛岸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自律、坚持原则,秉承热爱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人民利益第一的精神,毫无私心,毫不以特殊的地位去给予亲戚格外的照顾。
  毛岸英短暂的一生,有如燧石,愈遇敲打,愈是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时隔60多年,特别是放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这封信读来更加让人感动。当前,我们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面对金钱和美色的诱惑,面对一些人别有用心的“围猎”,面对自己的私心杂念,假如领导干部及其家属,都像毛岸英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利益第一,不搞优亲厚友,遇到问题严格要求自己,遇到诱惑坚决守住底线,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富力)
14#
 你不在 发表于: 2017-11-25 21:08:00|只看该作者

毛岸英牺牲67周年:毛泽东曾珍藏其遗物26年

源自:军报记者
原文标题:为毛岸英烈士转发!67年前的今天,他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

今天这个日子,想起了这对父子的故事
  1950年10月19日,毛岸英作为第一批入朝志愿军的一员随部队进入朝鲜。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遭遇美军空袭,担负值班任务的毛岸英在空袭中牺牲,年仅28岁!

  时隔32年后,再回到故乡湖南韶山冲,面对故园,心情难以平复的毛泽东写下了这么一首诗: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2年前,当他离开故乡的时候,他们都还在;32年后,当他再次回到故乡,山河仍在,可是那些他生命中的至亲却不能再回来。
  “为有牺牲多壮志”,“牺牲”两个字如此豪迈,可是那一刻他的心里有多痛。“敢教日月换新天”,一个“敢”字,把多少风云一笔带过的背后,又有多少的锥心之痛。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么一个故事:1990年,中央警卫局在一次清理毛泽东留下的遗物时,工作人员在仓库的一个柜子箱底发现一批衣物。这些衣物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却被叠的整整齐齐。两件衬衫,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这些衣物已然有些破旧,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工作人员都知道毛泽东一贯简朴,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但是毛泽东却瞒着所有人将这些物品珍藏了整整26年,这些不是一般的物品,而是他的儿子,毛岸英的遗物。
  按照毛泽东故乡湖南韶山的风俗,逝者生前的遗物,特别是衣服往往是要烧掉或者送给他人,以免生者睹物伤心,并没有保存遗物的习惯。
  并非风俗,也非习惯。
  但是在毛岸英牺牲以后,这些遗物却被毛泽东收藏起来,一藏就是26年。
  当这些衣物呈现在人们眼前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默默的压在记忆的深处。他要接受儿子再也回不来的事实,在毛泽东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儿子是无尽的愧疚。童年时颠沛流离,相聚短短几年,这回又是阴阳相隔。
  在每一个曾经翻身起来的深夜,他是否会像每一位失去孩子的父亲一样,把这些衣物,一件一件拿出来,轻轻抚摸。我们不知道,我们不敢深究,我们不忍细想。


  在公开的出版物中,我们多多少少会了解毛泽东家庭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牺牲,而在毛泽东所有亲人中,毛岸英无疑是遭受最多苦难的人,命运并没有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而特别眷顾,相反却给了他很多波折。
  1922年10月24日,29岁的毛泽东迎来了他与杨开慧的第一个儿子毛岸英。幸福在这个家庭接踵而至,不久,第二个儿子毛岸青,第三个儿子毛岸龙相继出生。投身革命事业的毛泽东,身边多了几分童趣与嬉闹。为了革命事业,毛泽东必须东奔西走,与妻儿更是聚少离多。

这张照片是毛岸英、毛岸青两兄弟与母亲杨开慧唯一一张合影。依靠杨开慧身边的是毛岸英  9zO0-fypatmw6045075.jpg  保存到相册
  8岁时,由于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毛岸英也被关进牢房。杨开慧牺牲后,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来到上海。后来,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毛岸英兄弟流落街头。他当过学徒,捡过破烂,卖过报纸,推过人力车。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苏联学习。
  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他曾和毛岸英一起看《三毛流浪记》时的情景。刘思齐回忆道:“我们结婚后,岸英曾带我去西四胜利影院看电影《三毛流浪记》。当时,他触景生情,非常激动。电影结束了,影院里的人都走空了,他还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中。母亲被枪杀那一年,他才八岁,在妈妈被押赴刑场时,抱着妈妈的腿不放,他知道,妈妈这一走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他和弟弟在上海流浪的经历与三毛非常相似,三毛所吃的苦他都吃了。和三毛不一样的,就是他没有给资本家当过干儿子,没有偷过东西。”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毛泽东抱病到机场迎接,分离19年的父子两人终于再次相见。据中央机关工作的老同志回忆,毛泽东的心情和身体一下子好了许多。

  然而父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毛泽东便要毛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毛岸英来到延安后不久,毛泽东就发现,由于长年生活在苏联,毛岸英对中国的国情和文化,对中国的农民和农村,都已经变得有些陌生了。毛泽东让毛岸英脱掉了苏联的军服,换上了中国的装束。为了让毛岸英补上中国革命这一课,毛泽东送毛岸英上“劳动大学”,拜延安劳模吴满有为师,学习种地干农活。毛岸英很快适应了艰苦的生活环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学会了干全套农活。
  三
  在影像书本中,毛岸英一直都是能理解父亲,听话的好孩子,然而毛岸英也曾因为一件事而“顶撞”父亲。

毛岸英与刘思齐  BGhs-fypathz5830609.jpg  保存到相册
  中央机关从陕北、晋西北转战到晋察冀边区的西柏坡以后,毛岸英与刘谦初的女儿刘思齐在农村土改工作的接触中产生了感情,经邓颖超和康克清的帮忙,在得到毛泽东同意后,两位年轻人确定了恋爱关系。鉴于自己快25 岁了,想早点解决婚姻大事,毛岸英想找父亲说说自己结婚的事。
  但得知刘思齐还有两个月不到结婚年龄时,毛泽东拒绝了毛岸英想结婚的请求。
  对于毛泽东的反对,毛岸英是不理解的,他从来我从来都是听爸爸的,但是在结婚这件事上,他觉得不到结婚年龄结婚的人多了去了,为什么他就不可以?
  “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几近于“吼”的声音对他说,“我们的纪律你不遵守?我再说一遍,思齐结婚年龄就不许你们结婚!”
  几个星期后,毛泽东在村边散步时碰到从邻村下乡回来的毛岸英,毛岸英想避开父亲,被毛泽东叫住了。
  “你不要躲我,结婚的事想通了吗?”
  “想通了,是我不对。”毛岸英低着头。
  当1949年11月15号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时,距离他们第一次要求结婚时过去了整整两年。婚礼当晚,毛泽东在菊香书屋的西屋里准备了一桌饭,宴请的宾客也只有邓颖超、周恩来、蔡畅、李富春等人。毛泽东送了一件呢子大衣给儿子做结婚礼物,这件大衣还是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订做的一件大衣,而且是毛泽东最好的一件衣服,拳拳爱子心,全倾注在这件呢子大衣上。


  岸英走了,但没有一个人告诉我,没有一个人通知我,我还一直在等待着他的归来。我思念着他,等待着他。我想象着他回来时将怎样欢迎他,想象着我们将像以往一样在星期六一起去看望父亲、一起去逛北海、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在东四牌楼下漫步回家,想象着他又会同他的弟弟在我们那小小的卧室里下棋下到天亮,两人为一步棋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但是这一切都是梦,是我清醒时做的梦。
──刘思齐


  结婚后,只要毛岸英在北京,每一个周末都会带着刘思齐到中南海看望父亲。此时,也许是毛岸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美丽温柔的妻子陪在身边,父子关系融洽,但这样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多久,他的人生轨迹,就又一次因为战争发生了转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毛岸英便和指挥所的几位工作人员一起随彭德怀飞往了沈阳。临行前,毛岸英托毛泽东办公室的一个同志转告刘思齐,说组织上派他出差去了。10月13日,毛岸英回到家方知,在他走后,刘思齐得了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北京医院。毛岸英在医院里陪了刘思齐两夜,1950年10月15日早晨,毛岸英在医院里告别了妻子刘思齐。毛岸英这一别从此便音讯杳然。
  多年后刘思齐老人回忆毛岸英和他告别时的那一刻,依然难掩悲伤:去朝鲜的事,他一直瞒着我,最后告别时,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瞪着两只眼睛直直地看着我,然后转身就走。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木呆呆的,根本不理解他为什么会那么激动。每当回忆起这个情景,我都非常痛心和内疚,他抱着这种心情告别,而我就淡淡的,什么也不懂……其实就算我知道他去打仗,也不能改变什么,留是留不住的,但至少我能对他多表达些,不至于带着如此强烈的内疚生活了。
  而身处异国战场的毛岸英,也在时刻惦念着刘思齐。
  据当时和毛岸英同寝室的赵南起回忆:跟岸英住一起的时候,我发现,他的上衣口袋中总是装着一张女同志的照片,空闲时他就会拿出来看上几眼,晚上睡觉前更是小心翼翼地将照片放在枕头旁边。我不知道他已经结婚,就问道:“是你的对象吧?”毛岸英非常自豪地说:“不是对象,是老婆。”说着,把照片递给我,“看看,怎么样,漂亮吧?”后来我才知道,他没告诉妻子自己要到朝鲜去,只说“我这次出门时间长一点”。入朝后,虽然志愿军司令部和国内的电报往来不断,国内来人也不少,可他一直没给她写信。他感到,不告诉她不好;告诉她,又怕她担心。


  对于童年颠沛流离而又英年早逝的儿子,毛泽东是充满愧疚的。在1954年12月志愿军总部发电询问毛岸英遗骨是否运回北京时,毛泽东只说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就这样,父亲把儿子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永远地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有一次刘思齐去看望毛泽东,一进门就看到毛泽东盘腿坐在床上静思。刘思齐开玩笑的说:“爸爸,您还会打坐啊?”毛泽东看了刘思齐笑了笑,然后慢慢地说道:“你说,岸英要是活着,今天他会干什么呢?”说完泪就落下来了。
  毛岸英牺牲后,毛泽东对他的思念从来没有停止过,直到逝世前,他都深深痛苦,但是他从未后悔过让自己的儿子上战场。
  1951年3月毛泽东和老友周世钊谈话中说道:你说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鲜战场,他就不会牺牲,这是可能的,也是不错的。但是你想一想,打仗总会要死人的,派谁去呢?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的。如果人人都不派自己的儿子去战场,那还有谁愿意去战场打仗呢。

  天下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今天在这个普通的日子,谨以此文纪念一名志愿军烈士和他的父亲,而在他们的背后,那些忠诚与祖国并奉献与祖国的人们,祖国终将记住他们,我们终将缅怀他们!
  盛世又今朝,不见青山老,但愿国泰民安,不负先烈所愿!
13#
 嗨哟嗨哟 发表于: 2017-11-23 07:28:02|只看该作者

哪些人访问朝鲜时曾代表中国看望毛岸英?

源自:政知道
原文标题:哪些人代表祖国看望毛岸英?

  中联部部长宋涛的访朝之行有新消息披露。
  据新华社11月22日的报道,宋涛在回国前一日(11月19日)前往平壤友谊塔和平安南道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代表祖国祭奠长眠他乡的先烈们。宋涛一行在墓园内的毛岸英烈士墓前默哀,随后逐一走到烈士墓前,躬身捧酒洒在墓碑上,用带来的国酒祭奠志愿军先烈。

宋涛在墓园内的毛岸英烈士墓前默哀  4Gkz-fynwxum9869565.jpg  保存到相册
宋涛在一尊烈士墓前躬身祭酒  7FC6-fypatmw5589198.jpg  保存到相册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多年来,赴朝鲜访问的中国高层多次到访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到志愿军墓前凭吊是“常规动作”。

“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国人民来看望你”
  宋涛一行到达的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访问朝鲜时也曾专程来到此地凭吊。
  当年10月5日,温家宝向志愿军战士铜像敬献花圈后,来到毛岸英烈士墓前献上花束。“岸英同志,我代表祖国人民来看望你。祖国现在强大了,人民幸福了。你安息吧。”他对着毛岸英的塑像说。在一个个志愿军烈士墓前,温家宝向他们表达了祖国人民的思念。

温家宝在毛泽东主席长子毛岸英墓前凭吊  SgMd-fypatmw5589200.jpg  保存到相册

  事实上,60多年来,祖国人民的思念一直伴随着这些长眠异国的烈士。
  1958年2月,在桧仓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建成次年,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军访问朝鲜期间,冒着纷纷扬扬的飞雪到此地献花圈。
  2000年10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率领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全体成员到此凭吊烈士,时任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等献的花圈安放在志愿军烈士陵前。

迟浩田上将率领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全体成员凭吊  b8ov-fynwxum9869589.jpg  保存到相册

  2013年7月,国家副主席李源潮访问朝鲜并出席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时也前往这里凭吊包括毛岸英烈士在内的众多志愿军烈士并敬献花圈。
  除了平安南道桧仓郡的志愿军烈士墓和毛岸英烈士墓,中国领导人常去的纪念地点还有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安州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等。
  2015年10月11日,正在朝鲜访问的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专程赶赴安州祭扫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敬献花篮并默哀。

在朝志愿军烈士陵园的管理和修缮
  这里需要交代下背景。
  除韩国在京畿道坡州市建的墓地以外,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境外的烈士墓地都在朝鲜。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阵亡烈士大部分在战场附近就地安葬。战事稳定后,志愿军各军师团方开始建立本单位的烈士陵园和墓地。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齐德学曾介绍,1954年5月,志愿军总部专门成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建委员会,大规模修建、迁葬、整理烈士陵园和墓地,相对集中安葬烈士。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官网看到,目前,朝鲜境内共建起7座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分别是: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安州志愿军烈士陵园、上甘岭志愿军烈士陵园、兄弟山志愿军烈士陵园、罗盛教烈士陵园、云山志愿军烈士陵园。
  关于前文提到的中国领导人前往的两座烈士陵园。公开资料显示,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平壤以东约100公里桧仓郡的一座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曾在此驻扎。它于1957年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当地群众共同建成,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通过塑像、碑文、浮雕、绘画等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形象,是朝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志愿军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包括毛岸英烈士在内的134名志愿军烈士。
  刘云山前往凭吊的安州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位于安州市境内的史元厚山上,共安葬志愿军烈士1156人。

刘云山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扫  Hn_Z-fynwxum9869594.jpg  保存到相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朝两国政府一直合作修缮、管理好这些志愿军烈士陵园。2012年中朝两国有关方面共同实施了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2014年9月,安州和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工程动工,目前这些修缮工程已经竣工。201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工作的意见》,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积极稳妥推进境外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多次参拜
  志愿者陵园可以说是中朝两国“鲜血凝成的友谊”的象征,多位朝鲜最高领导人曾多次前往敬献花圈。
  2010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率25名朝鲜党军高层领导人前往桧仓,向志愿军烈士墓及毛岸英烈士墓敬献花圈。当时,现在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和父亲同行。
  同年11月25日,在毛岸英烈士牺牲60周年纪念日,时任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永春次帅代表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和时任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以及朝鲜人民武力部向毛岸英陵墓敬献了花圈。花圈的缎带上写着“毛岸英同志永垂不朽”。金永春次帅表示,金正日总书记高度评价毛岸英的国际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毛泽东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朝鲜战场,与志愿军战士们一起为捍卫和平洒下热血,对此,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三年后的2013年,在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之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前往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凭吊志愿军烈士。他与随同人员一起悼念毛岸英。以他的名义和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名义敬献的花圈分别摆放在毛岸英墓前。

2013年,金正恩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凭吊  ILq1-fypatmw5589210.jpg  保存到相册

  据报道,金正恩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显示了朝中两国人民为共同事业并肩作战的战斗友谊,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朝中友谊的象征。金正恩还回忆起2010年10月26日陪同朝鲜时任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前来烈士陵园的情景,表示要重新修缮朝鲜各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墓。
  两年后,金正恩派人向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在献花圈的两天前,他刚刚在第四次老兵大会上向志愿军烈士和老兵表示崇高敬意,这在当时被认为是在向中国释放积极信号。中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随后回应表示,对金正恩同志以及朝鲜党、政府、军队不忘历史、继承传统的决心表示赞赏。
  而今,又一个两年过去了。
12#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5-5-8 13:47:00|只看该作者

俄儿童院披露毛岸英往事:曾收到斯大林赠送手 枪

源自:法制晚报
在俄学校排演 毛岸英故事成话剧
  70年来,有一批中国革命家的后代及家属,常常以"伊万诺沃人",或"国际儿童院人"被统一称呼。这其中就包括刘少奇女儿刘爱琴、朱德女儿朱敏以及李富春女儿李特特。
  二战时期在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长大的孩子们,如今都已年逾古稀。不过,在接受法晚记者专访时,他们对儿童院的回忆却依然清晰。从这里出去挖战壕,去不远处的医院护理伤员以及一起种蔬菜的画面在几位老人的描述中,几乎是相同的。
  明日俄罗斯将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法晚特派莫斯科记者特地前往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揭开尘封的记忆。虽然时隔数十年,无论是儿童院的办公室,还是其博物馆,都珍藏着大量与这些中国人有关的影像资料。
  "我们最近在排演一部话剧,儿童院的孩子们将扮演当年的毛岸英以及朱敏。他们将通过这样的演出,试着加深对这场战争的了解。"儿童院话剧老师斯维特兰娜说。

库兹涅佐娃老师给记者展示俄语版《我的父亲刘少奇》  U11414P1T1D31809118F1394DT20150508133820.jpg  保存到相册

330个孩子有些因战乱成孤儿 绘画纪念"战士"前辈
  莫斯科当地时间7日,当地举行了胜利日阅兵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当天,乘坐火车经过长达7个小时的路程,法晚记者来到了这个位于莫斯科东北方向287公里处的伊万诺沃市。
  一大清早抵达,四下里的寂静也让这个小城显得格外冷清。不远处几个老妇人在公交车站等车,偶尔几辆陈旧的公交驶过,仿佛来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略有不同的是,路旁早餐店里的饭桌都没有椅子,所有的客人只能站着吃饭。5卢布一次的洗手间里,也并没有马桶圈。
  与记者一同前往的俄罗斯留学生说,俄罗斯很多地方,人们长久以来都习惯了"扎马步"式的如厕方式。
  火车站前的这个早餐店门口,几辆老式"拉达"出租车停靠在那里。司机招呼记者上车,并直言不用打表,步行大概40分钟的路,150卢布(折合人民币约18.5元)可以送到儿童院门口。
  路上这个司机说,时至今日,伊万诺沃人的收入水平还是差距很大,不过平均下来也只有15000卢布,折合人民币约1850元。
  大约10分钟,出租车便到达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院里橘红色和白色的楼房有三四层高,每栋前面都是大片的绿地。而当记者在走廊穿行,经常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跟老师或在绿地旁,或在水池边做着游戏。
  儿童院现任院长加琳娜告诉记者,现在儿童院里共有11栋楼,330个孩子,他们大多来自俄罗斯,也有从叙利亚和其他战乱的地方来的。其中一些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开了人世,有的则是兄弟姐妹一起来到这儿的。
  加琳娜介绍,目前儿童院11个年级的课程都有,孩子们一方面不用担心自己受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也不至于因为此前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孤独。
  记者在儿童院二楼的一个走廊两侧看到,展板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一名叫纳斯嘉的13岁小朋友画了两个穿着70年前战士服装的年轻人。教画画和话剧的老师斯维特兰娜最后把它拿来贴在了展板唯一的空白处。她说,孩子们画下这些,是为了纪念那些从儿童院毕业离开,也曾参加战争的前辈。

二战胜利65周年时制作的纪念册《未来之路》上有毛岸英等人资料  U11414P1T1D31809118F23DT20150508133820.jpg  保存到相册

排练话剧 毛岸英请战经历成话剧脚本
  一本因被人反复翻而边角多有破损的书和一个泛黄的花名册,在儿童院两位老师眼中都被视为"珍宝"。
  斯维特兰娜拿出这本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时出版的《未来之路》解释说:"现在这个书之所以成了这样,就是因为我在上课的时候会拿其中的人物经历做脚本,让孩子们排演话剧。"她随即翻开有毛岸英和朱敏照片的几页说:"你们知道吧,当年毛岸英在战争来临时曾英勇地请战,后来还被送去军事中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他甚至收到了斯大林送给他的手 枪。"
  斯维特兰娜称,她会让孩子们表演关于毛岸英和朱敏桥段的话剧。尽管那段卫国战争期间的故事并不欢乐,但是在战争中受的苦以及结下的友谊,如今让孩子们再通过这种方式去体会,有着独特的意义。
  "我们希望孩子们能记住过去并防止法西斯复燃,不要忘记战争的危害。"斯维特兰娜告诉记者。
  如今这些儿童院里的孩子们,对这些中国前辈都已十分熟悉。因为排演话剧前,这些日积月累的阅读资料反复被记忆。
  儿童院的三个孩子扬起中俄国旗。他们会主动跟记者说中文的谢谢。中国国旗在这90个国旗中位于正中间

库兹涅佐娃向法晚记者介绍当年泛黄的花名册上,毛岸英来时记录的细节,第四行为毛岸英、第五行毛岸青  U11414P1T1D31809118F21DT20150508133820.jpg  保存到相册

中国印记 入学花名册至今保存清晰标明家庭情况
  这些中国老兵的故事在儿童院被以各种形式珍藏,包括书籍、杂志、电影、档案和老物件。
  儿童院博物馆馆长库兹涅佐娃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6年,听说中国记者前来采访,她兴冲冲地取出当年记载了毛岸英、毛岸青入学的花名册。泛黄的花名册上偏靠后的一页中的第四行,清晰地写着毛岸英和他的出生日期,以及来到儿童院的时间,父亲为毛泽东。
  库兹涅佐娃说,一直以来在儿童院流传的故事都说,当时谢廖沙(毛岸英俄语名字)很不一样,他相当刻苦勤奋,而且心智成熟得也早。库兹涅佐娃清晰记得,那会儿毛岸英就开始读哲学方面的书了,说着她竖起了大拇指,眉毛也随之挑高。
  当然,那会儿的趣事也不少。库兹涅佐娃带记者来到儿童院的博物馆。对着门的位置,摆放着一个黄色皮的枕头。“这是毛岸英用过的枕头,”她把手伸到里面说,“那会儿要求晚上定点睡觉,但是毛岸英也很聪明,他会把耳机一头插着广播,再用枕头埋住线,另一头压在耳朵下,好可以多听一会儿。”

重温旧事 刘爱琴儿时玩具小熊珍藏于院内博物馆
  库兹涅佐娃给记者找出来厚厚的一沓信封,“这些很少拿出来,这是所有中国孩子的资料卡,信封上写着来去年月日,里面很多都装着几张历史照片。”而记者发现其中一个信封上面写着:朱敏(赤英),生于1926年4月4日,并介绍了其第一次和第二次到儿童院的日期以及1949年8月30日最终离开。
  信封里是两张朱敏的老照片。记者注意到,在博物馆里大约有三张朱敏的照片贴在了展板上。其中,朱敏和捷克朋友的合影让人印象深刻。
  刘爱琴跟同时期进来的孩子们可能玩儿过的玩具小熊,现在也珍藏在博物馆。这只棕色小熊摆在毛岸英的枕头旁展览。库兹涅佐娃拿起桌子上的布娃娃告诉记者,这是孩子们的作品。而这个由一个长者怀抱三人的布娃娃其实花了不少心思──中间和右边的小孩分别代表欧洲和非洲,而最左边的孩子就代表中国。
  库兹涅佐娃向记者展示了一组老照片,在精心排版在相册卡纸上,刘少奇儿子刘允斌以及《国际歌》编译者肖维佳老人儿时的生活照,都贴得仔仔细细。她将这些收藏至今并视为“价值连城的宝贝”。

这是毛岸英在儿童院用过的枕头  U11414P1T1D31809118F1395DT20150508133820.jpg  保存到相册

特殊情结 儿童院孩子学中文黑板上写下“谢谢”
  时至午休,孩子们在主楼大厅的90面国旗里,从第二排正中间找到了中国国旗。库兹涅佐娃把它放到最前方第一排,与唯一的俄罗斯国旗并列摆放,并让三个孩子拿起照了张相。跑开时,孩子们还跑向记者,用中文说了句“你好”。
  而在一年级的教室,库兹涅佐娃在黑板上写下中文“谢谢”的俄语发音,全班20个左右的孩子一起学习。
  这里的老师至今记得,1998年,最后四名中国学生从这里毕业了。库兹涅佐娃告诉记者,如今儿童院不仅仅有众多书本供孩子们学习,这里还专门设置了汉语课,还有两名汉语教师,还会与中国高等院校进行交换项目。
  70年过去了,中国的记忆依然在这里完好保存。用加琳娜的话说,这里的为师者在张开双臂拥抱所有来的人,同时也珍藏所有孩子在这里留下的人生足迹。文/本报特派莫斯科记者张秀晨本版摄/特派莫斯科记者张秀晨吴海浪
11#
 今日雨又风 发表于: 2013-10-30 10:42:01|只看该作者

毛岸英朝鲜作战会叫板彭德怀:我看应进攻

⊙口述:成普整理 | 成曦 密巍

  现场目击者见证
  毛岸英牺牲真相


  本文作者成普是毛岸英牺牲时的现场目击者。1972年,他给中央专案组的材料中专门写了有关毛岸英牺牲情况的回忆,对当时的背景和情况作了清楚的阐述。1995年,成普在给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的信中就毛岸英牺牲的一些具体细节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有的书籍中描写的“毛岸英炒鸡蛋”的情节,成普给予了驳斥,还以历史本来面目。

毛岸英作战会上与彭德怀叫板
  1950年11月19日上午,朝鲜北部大榆洞中国志愿军总部,志愿军的党委常委们,正在举行一次极其重要的作战会议。
  从鸭绿江北岸隐蔽渡江入朝的志愿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初战告捷,于11月5日结束了第一战役,共歼敌15800余人。只是由于战役之初我军的一支穿插部队没有到达指定位置,因而使美骑兵第一师和英联邦师漏网逃走,这一仗只打痛了李承晚伪军,而没有打痛美国人。骄傲的麦克阿瑟错误地判断中国不过是“象征性的出兵”,仍不把志愿军放在眼里,叫嚣一定要在圣诞节(12月25日)以前结束朝鲜战争,继续指挥军队全线向北推进。
  敌人的轻敌、冒险,为我军创造了一个作战的良机。彭总及时捕捉了这一战机,决定再给美军更加沉重的打击。这时召开的正是第二次战役的部署会议。会议不是在彭总作战室的木板房内召开,而是在木板房下边半山腰的一排砖木结构的平房西头一间较大的房内召开。因为木板房坐不下这么多人,这排平房曾是志愿军司令部工作人员的宿舍和吃饭的地方。
  坐在东窗下的,是彭德怀司令员,他的左右,是邓华和洪学智副司令,他的对面是韩先楚副司令和解方参谋长,南北两侧,是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彭总作战室主任成普,还有一位比成普个头略高又显得更年轻些的军人,这正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
  彭总说:“这一次,我看应是先退。让麦克阿瑟以为我们怕他,这样他就会更猖狂,造成前军突出,我们就可以寻找破绽,相机歼敌!”
  毛岸英听着听着,有点沉不住气了,老总的开场白一完,他就急得站了起来,并且离开了会议桌,走到老总对面板壁上的那幅大作战地图前,指着地图说:“我看应该向敌人进攻!敌人不是跑了吗?不是败了吗?我们为什么不接着进攻,而先要后退?”
  毛岸英的直接上级、作战室主任成普,这时急得手心直冒汗。成普想:岸英啊,你初出茅庐,勇敢精神可嘉,但未免过于幼稚。你怎么能匆匆忙忙提出与彭总相左的意见?彭老总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就在几天前召开的第一次战役总结会上,老总不是还对穿插不力的那个军的指挥员大发其怒吗?“那里敌人空虚,你们为什么慢慢腾腾,这样迟缓?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违背军令,贻误战机,按律当斩。我身为志愿军的司令兼政委,有权惩罚一切违反军令军纪的人。我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彭总一顿狠批军指挥员。
  成普猜错了,彭老总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心平气和地听完了毛岸英的意见,然后顾盼左右地说:“你们看看,毛岸英同志的意见怎么样啊?”
  邓华副司令员说:“敌人疯狂得很,并不因为受一次挫折而消其锐气。如果硬碰硬顶,要吃亏啰!我同意老总的意见,先示弱于敌,将计就计,既避其锐气,又能枪打出头鸟,断其一指。”
  不谋而合!彭老总又征求了其他几位副司令的意见后,说:“好,我们后退30公里,打打退退,在运动中寻机歼敌。要打起来,我用老办法再试一次,还让那个军打穿插,给他们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成普,原名穰澄浦,1919年生于湖南省衡山县
  1935~1937年在南岳岳云中学第一期求学
  1937年底,为抗日救国,投奔陕西西安八路军办事处
  1938年4月入中国共产党,后入抗大学员连队任政治指导员
  1940年6月调延安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直属政治部任组织科员,从事干部的历史审查工作
  1941年6月调至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当胡耀邦部长秘书
  1943年1月调中央军委军政研究室当研究员
  1944年8月调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室任军事报导员兼作战参谋,负责定期向军委首长作全军战况综合汇报,兼国内外的军事报导
  1946年6月任中央军委作战部作战室的作战组长
  1948年4月随中央前委机关进驻西柏坡村,任中央军委作战室作战科长,为中央各次军事会议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提供作战参谋服务
  1949年6月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进入北平,担任中南海作战室主任
  1950年10月6日奉命担任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的作战指挥所主任,随彭入朝作战
  1953年回国后在总参谋部任职,曾两次参加总参工作组赴西藏平叛,后又参加草拟新中国的兵役法
  1955年2月,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1959年7月,庐山会议后,被诬为彭德怀的“亲信”,受批斗降职
  1963年~1964年调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
  1966年6月下放到陕西省榆林军分区为副司令员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批斗,“文化大革命”后得到平反,恢复名誉,经总政治部批准,恢复了军级干部职务,享受九级干部待遇
  1976年离休,1983~1984年,调到军事科学院,参加《军事百科全书》《毛泽东年谱》的编审工作
10#
 现代家里蹲 发表于: 2013-8-21 12:35:01|只看该作者

钩沉:毛泽东为何两次阻止毛岸英结婚

本文摘自:《毛泽东传》
⊙ 作者:特里尔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导语:罗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最被推崇、最畅销的作品之一。主要从思想、政治角度记叙毛泽东一生的角度,保持了优美流畅、生动自如的风格,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为敏锐新颖,更多地关注毛泽……

毛主席与毛岸英、刘思齐,中为李讷  U617P112T3D523589F48DT20130821120325.jpg  保存到相册

  在政治上,毛泽东仍然是一个家长式的统治者。中国过于落后,不可能稳定地一跃而进入现代社会。要达到毛泽东信奉的民主与平等这两个价值观,的确是很复杂的。
  一部婚姻法和一部土地法,不可能一夜之间就结束旧中国顽固的社会差别。对社会进行监护仍然是当时要做的事。
  意识形态至少赢得了中国的词语。“人民”终于当家做主了。和平到处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苏联是世界上“民主”的展示窗。《毛泽东选集》的第一卷在1951年印了200万册,它提供了这些固定的提法。嘴皮子上,如果不是灵魂上的话,达到了协调一致。
  在几十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人民共和国的样子,在1950年就基本成形了。属于二元统治的舞台道具已经搭好。在前台位置的,是适于生活中每个舞台和阶层的组织:妇联、共青团、工会、少先队。在后台位置,是共产党──它无处不在,而且是有武装的。
  去开会成为一个人新生活的标志。一些厌倦开委员会会议的人,或许会哭笑不得地注意到在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一段话。“如今是委员世界呀,”毛泽东引用一个地主在1927年抱怨新的农民协会时说的话,“你看,屙尿都碰了委员。”[20]
  “哲学”,每个书店都有一个部分标着这样的标签。在它后面是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著作。新中国成立以后,哲学还能意味着别的什么东西呢?探索已经结束,答案都在书架上。
  在四川省的某些地方,1948年后期,人们还从没听说过毛泽东。尽管毛泽东已经通过控制部分华北地区15年而提前走了一步,但是,由于中国非常庞大,要想把统治网覆盖全国,仍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毛泽东把邓小平派去负责四川和西南其他省份的事务。
  在上海一次没完没了的里弄会议上,一位文盲老妇被要求就新宪法草案发表看法。在上海话里,“宪法”和“戏法”的发音几乎是一样的。对这位老妇来说,讨论似乎是关于“支持新的戏法”。当急切的共产党员催促她发言时,她鼓起勇气宣布:“我活了73年,我记得只看过一次戏法。人民政府现在要表演新戏法,因此我支持。我一定要去看看。”主持人气愤极了,会议一直开到半夜,直到这位老妇说出了一些热情支持宪法的话为止。[21]
  “人到老年就要死亡,”毛泽东庄严地对着一批党内听众说,“党也是这样。”[22]这个自明之理可能使一些人吃惊。死亡并不总是一个礼貌的话题,在共产党人中间就自己的党谈论这个问题,尤其如此。
  “革命的专政和反革命的专政,性质是相反的,”毛泽东在提到他引入的阶级制度时说,“而前者是从后者学来的。”[23]确实是这样,那么前者都会是好的吗?是不是毛泽东对他青年时期留在长沙的无政府主义,仍然有一点留恋不舍呢?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们来看毛泽东。“要有较多的独立性。”毛泽东告诉他们,虽然他们周围的每一个声音都似乎在说相反的话。“革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带来一个坏处,”他大声说,“就是大家太积极太热心了,以致过于疲劳。”他命令他的来访者确保“学生的睡眠时间再增加一小时”。[24]
  委员会确实是太多了?毛泽东接着说的就是这一点:“积极分子开会太多,也应当减少。”
  这些年轻的干部给他看一份他们提出的团章草稿。有一条说:“不要背后乱讲。”已经对纸面规定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差别有了解的这个人忠告说:“不准人家在背后骂一句话,事实上办不到。”
  “群众对领导者真正佩服,”他说道,“是在通过革命实践过程对领导者有了了解之后。”那么,既然革命的战斗都已经打赢了,年轻的干部们怎样才能建立信誉呢?
  成功改变了毛泽东领导的性质。矛盾之处在于,当共产党控制了中国以后,毛泽东发现,党本身却难以控制了。在延安和内战期间,在他亲自领导的意义上说,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我们一进城,”几年以后毛泽东在事后说,“就四分五散,各管一方。”[25]
  “我在北京,差不多听不到什么,”毛泽东不久就抱怨说,“以后还要出外走走。”[26]治理一个将近6亿人的国家的工作量,需要在毛泽东和基层之间有迷宫般的中间层次。其条块的划分,让毛泽东觉得他正在失去控制。
  在胜利前夕,毛泽东欣然谈到“一切权力”将落入“中国人民的手中”[27]。“一切权力”,被证明是个难以捉摸的东西,“人民”也不容易界定。1949年的毛泽东,绝没有预见到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总体的局势。
  第一个使他强烈吃惊的,是朝鲜战争。1950年6月很热的一天,毛泽东就强加给中国的“两个关”发表讲话。[28]“战争一关,已经基本上过去了。”他在长时间讲到土地改革这第二关之前说道。第二天,他推动同一个政府讨论会通过了一项关于让战士复员回到家乡省份的决议。
  就在第二天,北朝鲜的军队进入南朝鲜。两天以后,杜鲁门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决心抗击对南朝鲜的进攻,并且派第七舰队保卫台湾海峡。
  西藏和台湾是毛泽东仍然期望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两个地方(海南已经在当年春天的一次干净利落的两栖作战中拿下)。在紧靠朝鲜的东北地区,还没有整装待发的解放军部队可以随时投入作战。
  不过,从1950年春天,毛泽东就已知道金日成进攻南朝鲜的计划,并心怀同情。“我们应该帮助一下金日成。”他在莫斯科对斯大林说。[29]虽然他从危机一开始,就准备把中国军队投入朝鲜,但是这样做的时间和条件,都受到他与莫斯科关系的很大影响。虽然斯大林从1948年以来一直强迫毛泽东对美国更强硬些,但是莫斯科不想直接涉足朝鲜战争。“对你们(中国人)来说,是有可能帮助朝鲜人民的,”斯大林在中国军队准备进入朝鲜时对周恩来说,“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不可能,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好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30]毛泽东很有理由对朝鲜进行干涉,但是他处境复杂,希望在行动之前得到斯大林的支持。斯大林希望金日成进攻南方,但只是在毛泽东参与其中的情况下。
  毛泽东认为朝鲜这块地方和中国一样同受日本的蹂躏,而且从1945年起,也是杜鲁门一心要在中国家门口叮当作响的链条上的又一个环节。[31]
  毛泽东认为对中国的利益而言,它还是个重要的地方。地理位置使其如此──中朝边界沿着鸭绿江和图们江蜿蜒达800公里。
  当麦克阿瑟将军在战争目的上变得雄心勃勃时,毛泽东通过印度驻北京大使向美国转达了他的立场。[32]虽然不带有鹰派味道,但立场是明确无误的:如果麦克阿瑟把战争打到中国边境或者跨过中国边境,中国将介入。
  然而这是战略性的。周恩来通过印度转达的警告,则意在让中国对朝鲜的介入具有防御性形象。在美军的仁川登陆使战况对金日成不利之前,而且肯定是在美国军队到达鸭绿江之前,毛泽东已经被金日成和斯大林拖入得很深,中国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毛泽东1950年5月在北京秘密地会见了金日成。到8月,他在给彭德怀的一封电报里要求他准备好12个军,以备“机动用途”[33],显然他心里想的是朝鲜。在仁川登陆以前,毛泽东在鸭绿江边有25万人的部队。在这段时间里,斯大林一直在催促毛泽东进入朝鲜,并暗示苏联会供应武器,而且给予空中支援。美国军队在10月1日跨过鸭绿江的主要后果是,金日成原本对中国直接介入持犹豫态度,现在他希望中国这样做了。骰子已经掷出。在政治局决定性的会议上,毛泽东举着斯大林的电报说:“老人家(斯大林)发文要我们行动。”[34]毛泽东投入行动以后,斯大林用军事援助支持了他。
  在准备进行干预的过程中,毛泽东考虑到既要支持金日成的革命目标,也要关心他自己和斯大林的关系,还要照顾到意识形态信念,即中国革命的巩固需要革命的外交政策。他必须在这三者之间搞好平衡。他没有寻求和美国打仗,在同意金日成向南进攻的计划时,他认为华盛顿不会干涉,至少他是这样告诉斯大林的;同时希望斯大林相信,当毛泽东采取行动解放台湾时,华盛顿也不会进行干预。[35]
  但是基本事实是,尽管北京许多高级同事有疑虑[36],而且苏联并没有提供所希望的空中掩护,毛泽东还是在朝鲜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他的决心,部分地是由于他害怕朝鲜冲突会给中国自己引来“反革命”的威胁。“如果我们不派军队,”他说,“当敌人的军队逼近鸭绿江时,国内外的反革命就会头脑发热。”[37]他给当时在苏联的周恩来发电报,强烈地表示要进行干预:“总之,我们将要而且必须参加这场战争。这样做将会特别有好处,不这样做会特别有害处。”[38]
  毛泽东对朝鲜的战斗实行事必躬亲的领导。他非常焦虑,在五天时间内,向在前线的彭德怀发去了不下18封含有详细指示的电报。在朝鲜战争期间,毛泽东的烟灰缸每两小时就得清空一下。
  毛泽东的大儿子岸英,在毛泽东开始与江青的新生活时,与贺子珍和他那精神有毛病的弟弟一起去了莫斯科。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岸英都是学生。他试图让自己适应苏联的生活(虽然他不是跟苏联人而是跟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路易吉?隆哥的儿子住一个房间),他的继母在精神病院度日,而他弟弟岸青,则大部分时间跟一位金发碧眼的俄国女郎一起下棋和嬉戏。
  岸英1945年回到中国。毛泽东认定他对书本知识已经懂得够多了,但是对农活儿懂得不够。因此,岸英离开北京,在河南省的一个村庄干起了拉粪肥的农活儿──铲起粪肥装进袋子,并赶着驴子运送散发着恶臭的袋子。
  毛泽东很高兴地看到他儿子学着做他自己在成为学生之前被要求做的杂活。毛泽东对待岸英的方式,有毛泽东的父亲对待毛泽东方式的影子。
  岸英遇到了一位姓傅的漂亮女孩,希望和她结婚。虽然有江青为他说情,毛泽东还是反对。“见了漂亮的就都动心,这一条我就不敢理解你了。”他说,“婚姻对你来讲,既是婚姻大事,也关系着我们的革命事业。”[39]后来在西柏坡,岸英遇到了他希望迎娶的另一个女孩。毛泽东假装同意,但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他又阻止了这个婚姻,理由是女孩才18岁,太年轻了。父亲和儿子发生了激烈的争辩,结果毛泽东气喘吁吁,浑身发抖,岸英则痛哭一场。毛泽东问警卫员:“你看我对谁更亲啊,是我的儿子,还是你?”[40]
  毛泽东觉得,他儿子既应该学习养猪,也应该学习打仗。他要彭德怀将军把岸英带到朝鲜前线去做中俄文翻译。有一天,美国飞机轰炸了设在朝鲜山区的人民志愿军第二军的司令部。由于直接命中,大部分工作人员阵亡了。岸英躺在血肉模糊的尸体中间,壮烈牺牲。听到这个消息,毛泽东一整天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坐在沙发上一根接一根地抽烟。
  在拉锯战之后,到1952年,情况变得很可能任何一方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取得朝鲜的统一。然而,毛泽东对同意停战是否英明存有疑问。“我告诉斯大林和金日成,”他说,“如果我们坚持再打一年,美国人将会失败,朝鲜就会统一。他们将什么也得不到。大老板(斯大林)和金日成都想停战。我能怎么办?只得停战。”[41]不过,在停战协议签署的那天,毛泽东走出办公室,扯着嗓子高兴地唱了一段京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0:48, Processed in 0.2964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