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375|回复: 0
 灰大狼 发表于: 2022-4-29 09:03:33|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2年] 说暗语、用比特币,日趋隐蔽的涉网新型毒 品交易如何遏制?

 [复制链接]
源自:红星新闻
  福禄寿乐队成员杜雪儿网络搭线毒 品卖家获刑,说暗语、用比特币……日趋隐蔽的涉网新型毒 品交易如何遏制?
  日前,福禄寿乐队成员杜雪儿因走私毒 品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的消息引发关注。根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开的判决书显示,杜雪儿2021年1月联系境外卖家购买新型毒 品“LSD”邮寄入境,随后被警方查获。
24a8-528953729b7a8394649dc5e341984c67.jpg
  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截图
  北京市检察院第四分院起诉书指控,2021年1月4日,杜雪儿通过微信联系境外卖家,从美国购买邮票状“LSD”9张,通过邮寄方式走私入境。警方从其的微信聊天记录中发现,她不仅购买了新型毒 品“LSD”,还曾购买大麻。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判决书显示,研究生学历的杜雪儿是在国内的知识分享社区──知乎上接触到的毒 品卖家。
  4月26日下午,知乎发布社区公告作出回应称:“平台在第一时间对全站涉‘LSD’的内容展开清查。清查结果显示,站内涉‘LSD’的内容为科普内容,部分用户在科普之外,从第三方平台进行私域引流,于线下开展违法违规的交易活动。”
cc1c-de5bfeea7e8c407c1193591c6f88cb0c.jpg
  知乎发布的清查涉“LSD”信息的公告
  2021年6月23日,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发布的《新型毒 品犯罪典型案例白皮书(2018-2020)》显示,新型毒 品犯罪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女性、高学历涉新型毒 品现象较同期毒 品犯罪凸显,而且通过网络、寄递和跨地域贩运毒 品形式日趋隐蔽。
  对此,多位专家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于日趋隐蔽的新型毒 品犯罪,各平台应当积极履行对于发布内容的审查监管责任,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多家网络平台成为牵线搭桥工具,专家称平台应履行审查义务
  红星新闻记者检索了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开的刑事案由的毒 品犯罪案件,发现6份涉“知乎”关键词的判决文书。
  上述的6篇涉“知乎”关键词的判决书裁判时间均在2020年。这6份判决中的涉案人员存在部分重合,其中毒 品交易依靠网络,案件发生地包括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扬州市、福建省龙阳市长汀县等地。如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黄某辉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 品罪,判决书显示,黄某辉于2019年2月至5月间,以牟利为目的,在知乎、百度贴吧等平台发布药品信息。
  以2020年4月10日作出判决的(2019)粤0306刑初4086号刑事案件为例,被告人在校学生杨某是在2019年3月左右通过知乎网站了解到有人出售俗称“聪明药”的阿莫达非尼(新型毒 品),并通过QQ得知有人有购买需求,遂萌生贩卖牟利念头。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理事、内蒙古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曹春风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根据法律和国家网信办以及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网络社交和自媒体平台对平台使用者发布的信息、评论等负有审查的法定义务,尤其是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涉黄、赌、毒等违法、犯罪信息,如果平台不对可能涉及毒 品违法、犯罪的非法药物交易、交流信息进行严格审查并进行屏蔽、促使了非法毒 品交易的滋生和蔓延,那么平台方将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没能履行审查义务,甚至还有可能涉及共犯的嫌疑。
  “我们通常将此类行为认定为放任状态。我国刑法里规定的共同犯罪,即明知是犯罪行为并会产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那就是故意犯罪。”曹春风说道。
  但如果平台对相关信息进行严格审查,情况则会不同。北京普盛达律所的郭永满律师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社交平台,只要其尽到了事前监督及事后及时止损的义务,便没法苛责。
  郭永满讲述了一件自己代理的案件。案件中,毒 品买家与卖家在自愿加入的戒毒所相识,离开戒毒所之后,其中一方便向另一方询问是否有毒 品货源。
  “在这样的案件中能指责戒毒所吗?显然是不能的。戒毒所是正面且积极的机构,但是如果被不法分子利用,便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郭永满表示,毒 品需求方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很难主张充当信息中介作用的平台去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

比特币交易、用国外社交软件、说暗语
涉网毒 品交易日趋隐蔽

  公开判决显示,除了知乎,百度贴吧、QQ群、闲鱼、Telegram(国外社交软件)等也都曾是涉毒 品买卖双方搭线、沟通、交易的平台。而毒 品犯罪对不同平台和工具的选择,表现出日趋隐蔽和“与时俱进”的特征。
  如早些年,QQ联系曾是毒 品交易中最常见的一种交易方式。2016年之前,毒 品交易双方甚至会不对毒 品产品的名称进行隐匿,直接交易。随着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通过,社交平台开始落实实名制,社交软件上的直接交易开始暴露在监管之下,受到严厉打击。
  红星新闻记者检索发现,借助QQ沟通联系的毒 品犯罪数量自2017年起开始回落。2017年,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相关判决书达2075篇,而到了2021年,公开的判决书数量仅为376篇。
  取代QQ群中直呼毒 品“大名”这一交易方式的,是说暗语、黑话。公开的判决书显示,杜雪儿在走私毒 品与卖家沟通时,便使用了“裙子表情包”“咖啡”“真咖啡”“假咖啡”“邮票”“集邮”等内容代指其他违禁品和“LSD”。
  据光明网报道,2019年10月初,浙江省瑞安市公安局在工作中发现,有人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一些奇怪的信息,内容全是叶子、气球、药丸、闪电等奇怪图案,没有任何文字。仅需一个汉字和一个叶子图案,毒 品交易双方便完成了暗号的对接,也躲过了社交软件对涉毒 品销售关键词的审查。
67fe-d6b071ba77aeab8e371ef866da38c71c.jpg
  公安机关侦破的某走私“LSD”毒 品案模拟对话
  同时,比特币交易,使用有用户匿名、阅后即焚功能的国外社交软件等隐蔽方式,也进入了毒 品交易视野。
  如Telegram是公开走私毒 品案中最常见的国外社交软件,它在通讯中能实现用户匿名、信息端对端加密、聊天信息定时销毁、“阅后即焚”等功能。值得关注的是,威胁女性(包括未成年人)作为性奴役对象、并在房间内共享非法拍摄的性视频和照片的韩国“N号房”案件,便是在Telegram这一社交软件上发生的。
  以(2021)川01刑初125号走私毒 品罪一审刑事判决书为例。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呼某在一个名为“广林聚叶堂”的网站上发现“LSD”片剂的信息,遂按照网站指引下载Telegram软件,通过软件联系到卖家。呼某选好“LSD”片剂后向一个账户名为“张超”的账户转款10700元人民币用于购买比特币,又通过另一APP将比特币支付给卖家。
  “黄和毒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在具体案件中,毒 品和艾滋病总是相伴相随,”曹春风如是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分享了一个近期代理的案件,当事人在浏览黄色网站时关注到了有治疗失眠功效的管制类精神药品信息,选择接触卖家、买回药物供失眠的妻子使用。杜雪儿所走私的新型毒 品“LSD”便是管制类精神药品。

“LSD”的影响
易产生被迫害妄想,表现出攻击性

  公开资料显示,“LSD”致幻剂,俗称邮票或毒邮票,通过将致幻剂浸泡到指甲盖大小的纸片上制成,药物含量以微克为单位,却能产生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幻觉。“LSD”常见于娱乐场所,披头士乐队就曾是“LSD”的使用者,但早在1968年,生产“LSD”在美国就被定为非法。在已经侦破的毒 品走私案中,毒邮票常常附着在如爆米花等物品上进行寄递和跨地域贩卖。
9675-1b770355d5ff053c63a801ac3d79f565.jpg
  深圳海关查获的“邮票”(资料图)
  根据《2020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时有发现,花样不断翻新,包装形态不断变化,有的甚至伪装成食品饮料,出现“毒邮票”、“毒糖果”、“毒奶茶”,极具伪装性、隐蔽性、诱惑性。
  曹春风介绍,我国现阶段对毒 品犯罪的打击囊括了三代毒 品。第一代毒 品是由植物自然提取的传统毒 品,如鸦 片、吗 啡、海 洛 因和可卡因;第二代毒 品是包括冰 毒、摇头丸在内的化学合成毒 品;第三代则是以合成大麻素类、芬太尼类、色胺类、卡西酮类等为代表的新型毒 品,又被称为“新精神活性物质”或者“策划药物”,因为绝大多数新精神活性物质都在实验室研究与合成的也可以称为“实验室毒 品”。“LSD”它的中文名字叫麦角酸二乙酰胺,是“迷幻药之王”早已经被我们国家精神药品目录中列管为一类精神药品被严格管制,它会对人的情绪、精神状态等造成严重影响。常常会被伪装在糖果、吸水纸等载体上,以“邮票”形式存在的情况比较常见,极具伪装性和隐蔽性。
  “一方面,疫情发生以来的防控流调公开使得毒 品交易容易暴露。另一方面,国家对毒 品的刚性打击力度始终在加大,第一、二代毒 品供给都受到了严厉打击。有毒 品需求的人便会转向第三代毒 品和以“邮票(LSD)”“开心水”“神仙水”等为代表的伪装性比较强的毒 品,作为前两种常见毒 品的替代。”曹春风如是说。
  曹春风介绍道,“LSD”属于成瘾性极强的精神药物,具有很强的致幻作用,使用后会产生幻觉。“你想是孙悟空就是孙悟空,你想做玉帝就做玉帝”。
  曹春风说,“LSD”使用者很容易产生被迫害妄想,对周围人表现出攻击性,衍生出暴力性犯罪和其他类型犯罪。

公安部已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寄递渠道贩 毒活动
  打击高度隐蔽的新型毒 品,成为当下毒 品犯罪打击中的重点。
  据公安部消息,2021年全国破获毒 品犯罪案件5.4万起,缴毒27吨。在禁毒综合整治上,开创寄递涉毒问题治理新模式。针对一段时间寄递渠道贩 毒活动突出的问题,公安机关会同国家邮政局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行业监管和破案攻坚,有力防范和遏制了“互联网+寄递”涉毒活动。在此期间,共破获寄递渠道毒 品犯罪案件170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02名,缴获毒 品4.3吨,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60%、110%和740%。
  2021年6月23日,上海市静安区检察院发布《新型毒 品犯罪典型案例白皮书(2018-2020)》,表示新型毒 品交易形式日趋隐蔽,涉网络、寄递和跨地域贩运成为主流。从境外贩运新型毒 品问题显现,存在利用管理漏洞贩卖毒 品现象。
  2021年7月16日,浙江省检察院发布《毒 品犯罪案件专项监督白皮书(2020)》提出深化寄递领域行业治理、大力推动医药行业整治、加大禁毒知识宣传等毒 品案件诉讼监督举措。
  日前,北京市禁毒科技中心发布招录事业编制人民警察公告,面向专业多为生物学、化学、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官方信息显示,北京市禁毒科技中心是北京市公安局所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新型毒 品、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常规毒 品的检验鉴定、监测预警、危害评估,成瘾性及滥用防治研究,以及禁毒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研发等工作。
⊙记者:张炎良 实习生:王辰元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灰大狼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灰大狼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灰大狼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灰大狼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灰大狼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灰大狼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3,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3-12-12 07:02,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