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9640|回复: 3
 王德奎 发表于: 2022-7-13 11:47:04|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自然科学] 圈量子引力与形式本体论之门三旋

 [复制链接]
圈量子引力与形式本体论之门三旋
──形式本体论复杂性初探量子引力
王德奎(四川绵阳
摘要:正是第二次的弦圈之争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哲学的物质无限可分及层子理论,与量子论及盖尔曼等的夸克理论之争的这一巨潮,使我国古代传统比类取像的形式本体论和现代形式本体论得以沟通和理顺,我们在欧几里德对点定义的基础上补充了“圈与点并存且相互依存、圈比点更基本、物质存在有向自己内部作运动的空间属性”三条公设,将圈的“三旋”──体旋、面旋、线旋,视为这个几何空间的自然属性,创立了自己的三旋理论公理化体系。即“三旋理论”可以诠释为“圈比点更基本”的几何学。
关键词:圈量子引力、弦论、形式本体论、三旋理论、虚粒子
0、引言】
圈量子引力的主要物理设想都以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 而不附加任何额外的结构。作为一个数学上严格的不依赖于背景的理论框架,它成功地贯彻了广义相对论的本质思想,导出了时空的不连续性,与物质场的藕合给出了不发散的结果,并且提供了研究量子黑洞物理和量子宇宙学的严格的理论框架。
由于所触及问题的根本性和复杂性,这一领域的研究依然有待取得更大的进展。研究的核心是该理论的低能近似和量子动力学问题。引力量子化问题是当今国际理论物理学界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困难的研究课题,该问题的解决无疑会带来时空观和量子观的一场新的革命。当前影响最为深广的是圈量子引力 此途径的研究自1986年阿什提卡(Ashteka)等人提出引力的联络动力学理论起,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有上百人,以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的引力与几何研究所、德国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所和加拿大圆周研究所为中心分布于世界各地。
正是第二次的弦圈之争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哲学的物质无限可分及层子理论,与量子论及盖尔曼等的夸克理论之争的这一巨潮,使我国古代传统比类取像的形式本体论和现代形式本体论得以沟通和理顺,我们在欧几里德对点定义的基础上补充了“圈与点并存且相互依存、圈比点更基本、物质存在有向自己内部作运动的空间属性”三条公设,将圈的“三旋”──体旋、面旋、线旋,视为这个几何空间的自然属性,创立了自己的三旋理论公理化体系。即“三旋理论”可以诠释为“圈比点更基本”的几何学。
1形式本体论的规则之门
有人说,所谓的“形式”,是有歧义的,形式的复杂性,只是没有搞清楚这种歧义而已,所以说看形式本体论的文章没意思。
这说了些实话,但也不尽然。“形式”和“物质”比起来,“形式”的歧义性小得多,形式本体论所说的“形式”更比“物质”的歧义性小。首先这里说的“形式”不是与内容主义相对立的“形式主义”,而类似形式化或形式语言、形式逻辑中的“形式”,也接近“物质”定义中包含的可视可感的形象、符号那部分事物为基础的图式。
形式本体论只不过越过“物质”定义中包含的可视可感的形象、符号那部分事物为基础的图式这个界限,延伸到还包括以此可视可感的形象、符号那部分事物为基础的图式的先验图式,而有形成规则,有从形式变换的出发点的公式、公理,有变换规则,属于一种人工认知语言的仅从形式结构入手寻找正确进行科学或人文形象概念的推理、判断规律和规则的科学。“物质”的歧义来自对完整准确理解经典著作的不够。如有人问:物理学的所谓“虚时间”有否“物质”基础?还是象“虚数”那样只是技术上的逻辑虚构?
这里指的是霍金在《果壳中的世界》中提到的那个“虚时间”。我们的回答是: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哲学为指导,如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基础。即使如此,从“物质”的基础是实物出发,“物质”也是实物概念的抽象和延伸。以此为基础,物理学的所谓“虚时间”也是有“物质”基础的。例如,在机械传动学中,变速箱中的齿轮传动,在两个齿轮之间是靠介轮传动的。如果把这两个齿轮看成是安装在“实数”或“点外空间”界面,把这个介轮看成是安装在“虚数”或“点内空间”界面,那么,这个介轮就类似所谓“虚时间”,它可以类似介轮反转一样,使“时间”倒流;又因为它是在“点内空间”界面,所以“看不见”。
这就是霍金在《果壳中的世界》中提到的那个“虚时间”,这也类似解读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虚时间”的“时间”打折图。
这里,已不说“虚数”只是像技术上的逻辑虚构,而已经是以列宁的“物质”定义为基础的解读;只是因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许多同志把列宁的“物质”定义球量子化了。例如,新出版发行的《宇宙解的构思》一书,仍就有这种倾向。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也会有球量子与环量子之争。球量子与环量子之争也称弦圈之争。
第一次的弦圈之争可追溯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玻尔兹曼的原子论与庞加莱的庞加莱猜想之争。玻尔兹曼是物理学家,他的原子论实为先验图式“乌托子球”的数学球面,能解释从气体的变化到大自然为什么不允许导致熵的事件减少。但庞加莱是数学家,庞加莱虽不反对“乌托子球”的数学球面,然而他作为是拓扑学的创始人之一,从拓扑学出发,他发现时空和物质的形式本体论只有两种先验图式──球面和环面可供选择。即球面与环面在拓扑学上是不同伦的,所以庞加莱对玻尔兹曼“乌托子球”的单一形式本体论有意见。
但作为物理学家,玻尔兹曼难以理解庞加莱的拓扑学思想,加之马赫和奥斯特瓦尔德等人的长期攻击,玻尔兹曼以自杀捍卫自己的思想。而第一次公开化的弦圈之争也标志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革命阵营开始进入分裂时代,战争崛起派压倒了和平崛起派,科学也随之分裂,庞加莱遭到革命派的重炮“轰击”。庞加莱和玻尔兹曼本来是朋友,弦圈之争使庞加莱成了两面不是人,他只得把庞加莱猜想只以正定理的形式献给后人,其实,如果说庞加莱猜想正定理是弦论、球量子论,那么可以说庞加莱猜想逆定理就是圈论、环量子论。
反过来看“物质”的《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定义:一说“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面占有空间的东西”,一说“独立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这两说都是以经典著作为基础的解读,核心是体现“物质”与“精神”概念的对立,但在西方的现代物理学中,不少专著把量子现象也看成是有“量子意识”;还有现代生物学专著把精神现象,也看作是“微粒生泡”现象。
即在微观领域“物质”与“精神”概念的对立发生了歧义,而且“物质”与“能量”概念也发生有歧义。例如有人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矛盾出在对“测量”概念的歧义上,这可具体到光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如果光子是最小的量子,不可分,单独一个光子不能同时通过A和B两条狭缝;而“测量”观察,不但是观察要放出粒子,也要吸收被观察对象放出的粒子。A和B双缝干涉实验到A或B缝边的单个光子不可分,又被“测量”观察吸收,光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就可以成为“瞎说”。如此推理,薛定谔猫佯谬实验、EPR效应超光速实验,也可以成为“瞎说”,从而使用“测量”的物质定义概念,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就没有矛盾。这是典型的非形式本体论解释。
其实完整准确理解经典著作的物质定义概念,独立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并不排除延伸到还包括以此独立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为基础的图式的先验图式,如旧社会剥削和压迫的客观存在,这是社会的经验图式,从这种客观存在的经验图式延伸中,被剥削和压迫的阶级以及追求“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人都向往“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革命阵营以此作为号召力的旗帜,但这只是一种先验的社会图式,经典作家把它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然后经典作家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奋斗实践时,却也是包含了社会的经验图式和先验图式的。
革命派的科学家玻尔兹曼从身边大量物体分立个体近似球面的客观存在,自然全息延伸出“乌托子球”式的原子论,这也类似“乌托邦”实为先验图式,即那时“乌托邦”和“乌托子球”两者都是没有人见到的东西,但经典作家支持玻尔兹曼的“乌托子球”,这也是正确的。但革命派的科学家马赫和奥斯特瓦尔德攻击“乌托子球”式的原子论,是没有实验的证实是先验图式,不符合物质定义的独立存在于人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经验图式,是错误的。
然而经典作家的职业毕竟还是政治家和革命领袖,不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庞加莱相信球面与环面在拓扑学上是不同伦的数理形式本体论,即能量与物质的先验图像和经验图像的玻尔兹曼“乌托子球”与庞加莱的“乌托子环”图式,两者都是成立的,但20世纪革命阵营和科学阵营的分裂,迫使经典作家也难完整准确理解自己的物质定义概念,庞加莱被同和马赫等一锅熬了。
“乌托子球”和“乌托子环”还只属于非对易几何,它冲击着机械唯物论;但在数学中还有非对易代数,它是实数与虚数之间的“不同伦”,也同时冲击着唯心论的辩证法。例如辩证法讲正反同时对称和一分为二,这没有错,但联系物质定义,有正物质必然就反物质,这也对,但辩证法的正反对称和一分为二,在微观世界却出现对称破缺,如反物质中有负正物质、虚物质,虚物质还有正虚物质和负虚物质,反物质同时可以有三种情况。如果数理形式本体论学懂非对易代数,其实也可以理解。然而经典作家的职业毕竟是政治家和革命领袖,不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们的政治和革命辩证法,并没有给出微观世界反物质辩证法的数理形式本体论的说明。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2-7-13 11:47:36|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例如,实数和虚数在零才可以会合,如果把“乌托子球”和“乌托子环”的非对易几何图像与物质一分为二的质量与能量匹配对应,以乌托子球代表质量,乌托子环代表能量,另从希格斯质量场看物质,再把质量类比蜂王,能量类比蜂王外的蜂群蜂子,物质一分为二分为质量与能量的匹配,光子是静止质量为零,是净能量,即如乌托子环的能量图像加为零的乌托子球质量图像。但在宏观世界,相对静止的物体如子弹,就与微观粒子的质量与能量的匹配不同。
其情况大致是:原子系统的总质量是10乘11次方eV,组元的动能是10乘3.5次方eV;原子核系统的总质量是10乘11次方eV,组元的动能是10乘7次方eV;质子系统的总质量是10乘10次方eV,组元的动能是10乘10次方eV;夸克或轻子系统的总质量是10乘10次方eV,组元的动能是10乘15次方eV。如果把相对静止的子弹看成是净质量,那么它相对静止的能量匹配,也可以看成等于零,即是为零的乌托子环能量图像加净质量的乌托子球图像。
电子与光子不同,电子有静止质量。现在我们来看电子的小孔衍射实验。电子从源发出,电子希格斯质量场发生扩散,到屏遇到小孔,振荡第一次发生庞加莱猜想收缩,成为第二次“源点”。但出了小孔,又重复电子希格斯质量场扩散,此称小孔衍射。现在来看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电子从源发出,电子希格斯质量场发生扩散,到屏遇到双缝,这是两个小孔,电子也类似人有思维,要解决庞加莱猜想,答案是不能收缩为一点,只能一分为二:一部分匹配能量随质量体通过一条狭缝,另一部分匹配能量穿过另一条狭缝。
这类似一笼蜂子,蜂王类似质量体,蜂王外的蜂群蜂子类似匹配能量,穿过双缝,蜂子要归笼。这是其一;其二,穿过双缝,质量体通过的那条狭缝成为的第二次“源点”要扩散,另一部分匹配能量穿过的那条狭缝成为的第二次“源点”也要扩散,这要产生干涉,也要发生振荡。第三,这种振荡是由于一分为二的两个“源点”变化的希格斯质量场的扩散,弱的“源点”要影响强的“源点”,也要复归强的“源点”;强的“源点”也要影响弱的“源点”,振荡由此循环发生,直到收归探测器;而且这种振荡使质量体原来的路线和落脚点,发生随机偏移。这就是微观粒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干涉图样。而光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也与此没什么不同,一是零质量的“蜂王”可单独过一条狭缝,二是净能量的“蜂群”也可以同时分群过双缝,由于双缝的振荡作用存在,也会出现干涉图样。
这种实数与虚数分别与零相加的物质定义概念,联系一个人与他的名片效应就更好理解了。活人自身类似净质量的乌托子球图像,他的名片效应类似为零的乌托子环能量图像。这里名片是可以克隆的,而真实的人是不可克隆的。联系“乌托子球”和“乌托子环”的自旋克隆,微观乌托子球的内禀自旋不可克隆,但微观乌托子环的内禀自旋──三旋更不可克隆。这种托子环的内禀自旋不可克隆,正是所谓EPR效应超光速实验的基础,而且还是费米子和玻色子区分的缘由。
众所周知,指南针在地球各地除两极外,都能定向相同指向南方。这个道理很简单,是因为地球磁场对指南针的作用引起的。因此也说明如航天飞机或人造卫星离开地球,或在受磁性材料干扰的地方,用指南针定向是不适用的。但科学家们找到了一种陀螺罗盘,不需靠磁力线的作用来定向,而是利用陀螺本身的多层自旋来定向的。这种自旋定向的原理,揭示了自然界中自旋调制耦合功能的EPR效应普遍存在。然而在宏观物体身上是很难做到。
非粒子量子圈态线旋客体,因为三旋是它的自然属性,因此是一种天然的超级陀螺罗盘。在EPR实验中之所以曾经耦合过的光子,在分开以后还会出现整体效应,这正是因为像陀螺罗盘在出发之前经调制一样,耦合过的光子,它们像经过调制的陀螺一样,离开地面的陀螺罗盘的方位测量,是跟它调制配对时的陀螺罗盘的方向测量一致的,因此在EPR测量中,两者的量子效应是一样的。
再看薛定谔猫进行量子信息处理,在信息传送和存贮的过程中,既具有量子相干的基本特性,又具有宏观物体的“经典”特征,不易被外界的观察和测量所破坏,从而可以避免信息读出导致的退相干。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因为薛定谔猫的“量子处理器”──放射源衰变发生,是一个真正具有概率出现状态的处理器。薛定谔设计的称为“薛定谔猫佯谬”的理想实验,不在于“哥本哈根解释”关于量子力学测量问题类似电脑信息论的“对与错”。因为如果一只“宏观的猫”处在死态和活态的相干迭加上,猫的死活不再是一种独立于观察者主体的客观存在,是由于它满足量子力学的微观粒子组成的“量子处理器”的要求,合乎“结构信息”的量子不可克隆定理;而对宏观物体认知有效的是可克隆的“交换信息”,这实为依赖于观察者的测量。
即在某人往盒内看个究竟以前,不幸的猫继续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非死非活状态之中,是“结构信息”的“客观存在”;而决定打开盒子后的“观察”,是“交换信息”,是克隆问题。
2球面与环面不同伦奠定了现代形式本体论
一个现代国家如果它的长期高度统一发达的教育事业,造成90%的国民不知道什么是球面与环面不同伦,80%的科学人文学者不知道如何区别球面与环面不同伦,70%的物理学家不知道如何分析球面与环面不同伦,60%的数学家不知道如何推证球面与环面不同伦,它能获得较多的科学诺贝尔奖吗?它的高度统一发达的教育丰收难道没有缺失吗?有学者说,中国有“国学自然”,这没有错;但又提出要封闭独立发展“国学自然”,这就有问题了。
中国古代如中医的一些传统的比类取像方法和理论,正是我国古代本土的原始的朴素的形式本体论,它是人类文明大爆炸在四川上古盆塞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产生的人类顶尖文明,在上古四川盆地干涸后转移到我国中原及东部,以农耕文明形式实践保存和发展下来的。而 球面与环面不同伦奠定的现代形式本体论,则是这种人类顶尖文明转移到西方外土,以海洋文明形式的实践和斗争发展演变下来的,因此显得更年青、精炼、明白。但两者是可以沟通理顺的。
如我国古代的元气学说,有学者认为它与西方现代物理学中的量子场论和基本粒子理论是对应的,这当然有一些道理,但这还只是一种形式逻辑的推论,不是形式本体论的推证。从球面与环面不同伦的现代形式本体论来说,我国古代的元气学说更类似乌托子环先验图式的自旋,以此来看元气学说中类似子午流注的质量、能量、信息运动,确实类似环量子及其转座子的流形和涨落。
现在我们来看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马丁•波乔瓦尔德在《自然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他称宇宙并不是无中生有诞生的,它还有“前世”;但他同时又认为量子振动在大爆炸之后的减弱,大爆炸之前的宇宙状态所包含的精确信息可能永久地丢失了,人类将无法通过实验来完全重现宇宙的初始状态。波乔瓦尔德的模型是以“圈量子引力论”为基础建立的,但已变成一个十分简单的模型,如不包括宇宙中的星系和辐射,它认为宇宙由微小的类似泡沫的时空单位组成,不会出现广义相对论的奇点问题,因为每个单位所包含的能量是有限的。
在这个简单的圈量子理论模型的帮助下,宇宙大爆炸就变成了“大反弹”,即初始宇宙先在自身的引力下坍塌,再逐渐膨胀,直至成为现在的状态。这是一个机械的说明,只能发现在大反弹之前所发生的这些量子振动会一直持续下去,影响大反弹之后的宇宙情形。大爆炸很可能是前一个宇宙的灭亡所触发的,与我们正在加速膨胀的宇宙不同,大爆炸开始之前,宇宙的“前世”处于收缩状态,计算表明它并不能收缩成一个没有体积的“奇点”,因为当温度和压力变得极大时,引力会变成斥力,阻止宇宙进一步收缩。
根据计算,由于积蓄的引力能量非常大,宇宙收缩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大反弹”。“大反弹”触发了当前宇宙的膨胀,在我们这个宇宙中还有可能找到其“前世”遗留下来的痕迹。看来波乔瓦尔德所意味的大爆炸不是时间的开始,宇宙可能有着无限的过去与未来,只是这个类似泡沫时空的模型顺理成章的推论和自圆其说,如圈量子引力论没有奇点,是球面与环面不同伦数学的一个自然推论,不是波乔瓦尔德的惊人发现,也不影响球面宇宙有奇点。
既然波乔瓦尔德的论文是以“圈量子引力论”为基础,而圈量子引力和超弦理论都是一种试图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理论,那么如果都回归爱因斯坦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原始的数学方程演算,也许就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例如圈量子引力和超弦理论由于在时空处理上着手方向不同,超弦理论把时空当作物理学研究的背景,而圈量子引力理论则直接建立与背景无关的量子引力理论。
超弦理论是球面奇点数学,认为宇宙约是137亿年前诞生,这个被称为宇宙大爆炸的事件是一切的起点,包括时间和空间,在大爆炸开始的瞬间,宇宙中的一切都被压缩在一个奇点──体积为零、密度无限大的点中。在大爆炸之前,没有物质、空间和时间。波乔瓦尔德的环面数学推论与此不同,就并不奇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2-7-13 11:49:50|显示全部楼层
321世纪形式本体论的无之书
当前宇宙模型已有数种,如霍金果壳状膜宇宙模型、斯坦哈特-特鲁克火劫/循环膜宇宙模型、兰德尔-桑德拉姆膜宇宙模型;波乔瓦尔德的宇宙前世模型和斯坦哈特-特鲁克的火劫/循环膜宇宙模型有相似之处,所以也没有什么错。但如果我们都回到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为共同基础的数学方程,那么波乔瓦尔德的“圈量子引力论”也有一些可商榷的地方。
如说通过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允许物质和能量无限地紧密,这会形成一个数学上的奇点,因此它对于研究宇宙的大爆炸起源是无能为力的。这其实是一个不实之辞。广义相对论虽然也可是球面数学,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数学设定;如果把环量子研究引出的“点内空间”也看作它的一个数学设定和21世纪“第三次超弦革命”的一部分,那么要回答宇宙怎么产生?“点内空间”联系当代科学对“无”的研究,“点内空间”类似“无”的一个系综,因此从非对易代数也能够推证宇宙是无中生有。如从数学中的零到空集,从物理学中的以太到量子真空,从宇宙学中的大爆炸到暴胀宇宙,“无”始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中心话题。“无”是人类思想中一个玄秘深奥、难以捉摸而又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对“无”的本质、性质和它既能突然变化又能缓慢变化的倾向有一个正确概念是很重要的,这就是联系“点内空间”,也许它类似我们说虚数存在于“点内空间”,但是负数也可存在于“点内空间”,例如我们说负时间也是进“点内空间”的。
即“无”联系类似真空零中隐含的正、负、虚、实数的缠结与交叉。“无”的形式本体论就类似“乌托球”和“乌托子环”的先验图式,并且有可分可合的缠结。零和正、负、虚、实与强电场产生的光子、正电子、电子对应,这还是现实宇宙真空中发生的现象,那么在大爆炸之前的宇宙中,即在"超零"的真空中还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例如,空间在从t=-μ到t=0的过程中一直在不断膨胀。然而这种包含类似零中正、负、虚、实的宇宙,仅是可能出现的最简单的宇宙形态,正是在朝着t=0的方向扩张的过程中,正、负、虚、实的宇宙时空的曲度变得越来越大,结果导致了温度和能量密度的显著增加,这些粒子诞生时携带着巨大的动能,结果导致宇宙的温度逐渐上升,这与认为粒子的产生和温度的升高发生在膨胀结果之后的标准大爆炸理论是正好相反的。例如宇宙“有生于无”,宇宙之前是“点内空间”,“点内空间”是虚数,是“无”,如人死之后、人生之前一样。
为什么虚数会进入实数,是因为虚数轴与实数轴在零点有交叉,这里虚数与实数缠结的量子涨落起伏,有概率产生从零向实数轴正方向的实数“大爆炸”。与牛顿理论不同的是,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大爆炸不是起源于一个点,而是所有的点,所有的点同时爆炸,就像一个微小的气球一开始被突然充气一样,球面上所有的点都飞速离开其它的点。爱氏的著名方程就预言这样的大爆炸。
这里发生的机制是,实数轴从负数经零到正数的大小序列箭头方向,与时间大小序列箭头方向的一致,使宇宙大爆炸有了发生之前的研究。即我们的宇宙从大爆炸开始,经历过暴胀期、静止期、匀速膨胀期、减速膨胀期,加速膨胀期。其证明是,把大爆炸之前看作“无”,看作“点”,看作“点内空间”,这是一种“超零”真空或“零点能”,是实、虚、正、负、零五元数量子源和量子共振腔的确定与模糊的缠结状态。例如,零和正负,与强电场产生的光子、正电子、电子对应,这正是现实宇宙真空中发生的现象,我们可以拿此类比,那么在大爆炸之前,即在“超零”的真空中,如果还有与现在宇宙真空中的光子、正电子、电子类似的零点能起伏的话,它们也是可以存在和虚拟生存的量子“起伏”,也永远不可能保持经典意义上的真空状态,而是由无数自发地冒出,而后又消失在实、虚、正、负、零五元数的“超零”的“虚”粒子构成的翻腾的大海中,这也就含有无数的能量。
这种量子“起伏”造成的实、虚、正、负量子源组合的对称破缺和非局域性不平衡,它们可以从实验或理论得出的一次几率是,正、负实数的“超零”量子局域与正、负虚数的“超零”量子局域分离,并且前者达到可能的极大值;与此同时,前者中,正实数的“超零”量子局域与负实数的“超零”量子局域分离,并且这个后者也达到可能的极大值,从而引发穿过零点场的宇宙大爆炸和宇宙暴胀期,直到这种“点内空间”关闭,实数的“超零”量子局域与虚数的“超零”量子局域暂时分界平衡,宇宙暴胀速度急剧下降,而出现宇宙静止期、匀速膨胀期、减速膨胀期。
但不管是“点内空间”还是“点外空间”,实、虚、正、负、零五元数的“超零”真空的量子“起伏”海洋的翻腾不会停止,特别我们宇宙进化产生了“黑洞”,巨大的星体物质返回“点内空间”,使实数的“超零”量子局域与虚数的“超零”量子局域出现逆转的更大远离平衡,产生了对“点外空间”更大的拖拽力,这就是“暗能量”,同时引起我们的宇宙加速膨胀。
4大爆炸时间起点与宇宙前世时间概念不同
借助庞加莱猜想熵流,用空心圆球不撕破和不跳跃粘贴,能把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可证时间之箭的起源,在此还能把热力学与量子论、相对论、超弦论相联系。即如果我们假想把空心圆球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变换成的“热扩散”图相,而把内“起点”和外“起点”看成是两端分离的两个装有相同气体分子的容器,容器中分子运动产生的密度或压力,还可转换成温度。由于两端容器的连通,密度、压力或温度不同,还可转换成“温差”或温度梯度。
两端的“温差”是靠连通它们之间的“转点”──即“庞加莱猜想球”的自旋,特别是体旋反馈或自组织的。但“时间”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清楚说明。克劳修斯认为,耗散使得热和功之间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不对称性──熵,而与时间之箭发生联系;按他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说法,在可逆过程中熵改变是零,而在不可逆过程中熵总是增加的;是熵把系统拖向平衡。但普里高津的非平衡热力学给出了两个分支:线性分支描述接近平衡的系统的行为,非线性分支处理系统远离平衡时的情况。热扩散说明在不可逆的、非平衡态过程中,也可以产生出有序性,这样时间箭头就和可能出现的结构联系。
众所周知,温度梯度会给该系统一个推力,因而可以被描述为如同一种热力学力;这力造成了热量流和质量流。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是熵直接联系无序;热扩散表明,有序的组织可以自发地从无序状态中形成。庞加莱猜想球模型,代表的是一种“开弦”和“闭弦”空间运动,包含了卷缩的额外维空间。“转点”通道的庞加莱猜想球,虽然不是曲点、闭弦,但它起的交流作用,客观上类似“闭弦”的线旋。
用自旋分析的“开弦”和“闭弦”粒子的复杂程度值,它对应热力学的不可逆方程,首先要了解玻尔兹曼的一个关键性近似,即分子混沌假说──他认为分子在快要碰撞之前是彼此不相关的,但在碰撞之后它们就变得彼此相关了。因为它们的轨道由于碰撞而发生了改变,以及这个分子混沌假设是时间不对称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玻尔兹曼方程描述了不可逆的时间演化。联系空心圆球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模型的“转点”之奇,而不同于数学空间的数值点、原点、奇点、焦点、鞍点、结点、中心点等标点,是它能把彼此不相关的正负、虚实空间中的循环运动、对称运动、无序运动等轨道运动联系起来,并用不可逆的概率统计的自旋运动,把这些运动轨道砸碎,这就把正负、虚实空间相关之后的循环运动、对称运动、无序运动等轨道运动与时间联系起来,而具有了一种世界性、宇宙性,压倒了任何时间。
众说纷纭的宇宙大爆炸,只是一种数学推导模型,它所具有的时间起源性质,是人为加上去的,不具有热力学不可逆性质的数学推导,所以才有霍金的南极之外无南极的这种不漂亮,也不完备的宇宙开端之前无时间的证明。如果把宇宙大爆炸的数学推导模型和庞加莱猜想证明运用的空心圆球不撕破和不跳跃粘贴,能把内表面翻转成外表面方法的数学模型联系来,宇宙开端之前无时间的证明才是完备的。
宇宙大爆炸本身用来解释时间的起源,是球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连续收缩都是对称的,但如果内表面翻转为外表面,就有不对称;这联系时间的起源,是相对于球内表面信息储存,外表面的时间总是有的,而这与波乔瓦尔德说的宇宙前世的时间概念计量是不同的。
宇宙前世的时间概念属于负无穷大数列,只是与宇宙大爆炸相比较的一个时间概念,并不能作出自己独立的时间数列的计量。宇宙大爆炸的时间概念不同,它有绝对的起点,但它又与公历的时间纪年不同,公历的时间纪年有公元前和公元前之分,它是一个派生的时间概念,而宇宙大爆炸的时间是一个形式本体论概念,它受类似非对易几何和非对易代数的规则之门的制约。一般不提虚时间或点内空间,宇宙大爆炸的时间并没有宇宙大爆炸之前的说法。这个说法一般来自坚持机械唯物论和唯心辩证法的地区,那里在社会科学领域虽反对迷信和灵魂不死说,但在自然科学领域却坚持类似物质存在的人不会死的实数无限可分说,产生有严重的国际自然科学失语症。
例如,快子与慢子,国际上是个通用的称呼,快子指超光速粒子,是虚数粒子,类似“点内空间”或环量子;慢子是实数粒子,类似“点外空间”或球量子。所以快子与慢子,类似点内空间和点外空间,或者环量子和球量子,是类似非对易几何或非对易代数的一对形式本体论的结合。但实数无限可分说者的快子与慢子,都是同一种类型,如或是球量子,或是点外空间,都是实数粒子,只是快子大于光速实数,慢子等于或小于光速实数。当然这和波乔瓦尔德的宇宙模型一样,可以作为一种学术存在,长期争论下去,因为它们本身也是一种形式本体论的形式。如波乔瓦尔德自己也说:“如果情况确实如此,那么我们可能无法确定宇宙的精确起源。它将永远是一个哲学情境”

 楼主|王德奎 发表于: 2022-7-13 11:50:31|显示全部楼层
5、结束语:形式本体论有没有意思
综上所述,形式本体论所指的“形式”类似用图像作类比解释,其规则之门类似非对易几何和非对易代数的结合,并无多大歧义;其复杂性来源于形式本体论所走的道路曲折和所处的环境差异较大。
一些学人对形式本体论不感兴趣,觉得“形式”这个概念太普通,没有多大意思,其实不然。例如我们小时候,觉得“空间”和“时间”概念太平常,直到上了高中都还觉得没多大意思,后来(1965年)读了邓乃平先生著的《空间和时间的故事》一书,知道爱因斯坦正是用我们觉得没多大意思的空间和时间,做出了大学问,才知也许我们人类觉得最没意思最平常的概念,可能还包含着不少的秘密。现在看来“形式”,正是这种最没意思最平常的概念,但它比“物质”概念的歧义少,更容易把我们人类带出困境,所以说,看没有多少形式本体论的文章,才没大意思。
圈量子引力在普通人的脑海中,宇宙是一个整体。可是,有一些“疯狂”的科学家现在却宣布,宇宙是破碎的,我们的世界,包括空间和时间,是由无数的微小“积木”搭建而成。随手拿起一张白纸,我们会发现,它的表面很光滑,光线照射在上面,甚至会反射出光泽。好,现在,让我们拿起放大镜,再次观察这张白纸,我们会发现,这张纸的表面其实并不那样光滑,它是凹凸不平的。
如果我们放大镜的质量,乘上的放大倍数很高,我们甚至能看到,纸其实是由许多的木质纤维组成,这并不奇怪,纸就是木材被加工后得到的。再放大一些怎么样?从这张白纸上撕下很小很小的一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我们会发现这张纸竟然漏洞百出。
请不要责怪造纸厂偷工减料,所有的纸通过显微镜观察,都是这副模样。如果我们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足够高,我们甚至能看到在纸上散步的细菌。假如仪器允许我们看得更细,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纸也好,纸上的细菌也罢,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依然可以划分为更小的物质。似乎,我们可以看到无限小的物质,只要我们的仪器能让我们看清楚。可是,如果我们把仪器对准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空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空间,我们能看到什么呢?如果可能,把我们的仪器对准时间,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如果我们把无比精密的显微镜对准原子和原子之间的空隙,我们将看到,空间是由一块一块的小空间组成的,同样我们把仪器对准时间去观察,将发现时间也不是连贯的,它也是一段一段拼合成的。
不必惊讶,这就是关于时空的新理论──圈量子引力理论告诉我们的。这个理论预言,我们周围的空间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它是离散的,有最小的组成体积,空间不会比这个体积更小了。打个比方,用杯子盛满水,倾斜杯子,使水缓慢流出,肉眼告诉我们,水连续地流淌着。这好比我们从前理解的连续空间。把杯子里的水用绿豆代替,再度倾斜杯子,使豆子洒出来,我们看到一粒粒豆子从杯中滚出,这好比新理论告诉我们的空间,空间不是连续的,而是一粒一粒的。
这些小“绿豆”,即空间的最小单元,它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用一个非常小的量来度量,即普朗克长度。普朗克长度非常小:10∧33厘米;因此,空间的可能的最小面积,大约是普朗克长度的平方,即10∧66平方厘米。同理,空间可能的最小的体积,大约是普朗克长度的立方,也就是10∧99立方厘米。
这一粒粒组成空间的 “绿豆”是如此地渺小,在1立方厘米的空间中,含有10∧99个小“绿豆”。要知道,我们宇宙的体积,也不过是1立方厘米的10∧85倍。在圈量子引力理论中,时间同样不是一条连续流淌的长河,而是如时钟的滴答声一般,每“滴答”一次,就大约是一个普朗克时间:10∧43秒。
说得更准确一些,在我们的宇宙中,时间就是以数不清的时钟滴答声来流动的;时间滴答滴答地跳过10∧43个最小时间(普朗克时间),我们的手表指针刚好走过1秒。宾夕法尼亚物理学家阿贝•阿什提卡称:“尽管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解释宇宙方面表现出众,甚至可以描述到接近宇宙的起源,但是在接近宇宙大爆炸时,物质密度变得极大,相对论就不再适用了。要解释大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我们就得应用量子理论,而在爱因斯坦时代这种理论还没有出现”。
6、结束语】
阿什提卡和他的两位博士后研究员托马斯•保罗斯基和帕姆普里特•辛格,试图用量子理论解释大爆炸前的宇宙形态。
他们也使用这种叫做圈量子引力的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可以直接描述宇宙大爆炸,甚至解释大爆炸前的情景。另一方面,阿什提卡说:在大爆炸之前存在着另一个时空几何的宇宙,与现在的宇宙十分相似,只是它不是在膨胀,而随着时间逐步缩小。他还说,其实宇宙的变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爆炸,实际上是一次量子跳跃。
圈量子引力被认为是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相统一的最有效手段,由宾夕法尼亚州重力物理与几何学院始创,由阿什提卡牵头。
“这种理论假定时空几何本身有离散的‘原子’结构”,阿什特卡解释说:“与我们熟悉的时空连续性不同,空间是由一维量子构成,在接近大爆炸时,这种构造被剧烈地打破,量子自身的属性使得物质引力相互排斥,而非相互吸引。尽管早些时候就已经有大爆炸前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设想,但是用数学模型来系统描述‘前宇宙’的存在并推断它的时空几何还数首次”。阿什特卡说:“我们起初的工作是模拟出一个与当今宇宙同质的宇宙,我们对圈量子引力理论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完善这个模型,以便更好地描述出我们已知的这个‘前宇宙’,并且更好的理解量子引力的特点”。
(节选自2008年《河池学院学报》增刊第1期发表的《形式本体论复杂性初探》)
参考文献
[1]白德凡,量子引力:下一场物理学革命,环球科学,2022年第6期;
[2]王德奎,解读《时间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9月;
[3]陈超,量子引力研究简史,环球科学,2012年第7期;
[4]王德奎,三旋理论初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5月;
[5]孔少峰、王德奎,求衡论──庞加莱猜想应用,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
[6]王德奎、林艺彬、孙双喜,中医药多体自然叩问,独家出版社,2020年1月;
[7]乌达明,质子时空元素的量子色动化学初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全息交叉探索(3),Academia Arena,May25, 2022;
[8]习强,弦论的胜利,Academ Arena,June 25, 2022;
[9]刘月生、王德奎,观控相对界与信息范型──纪念刘月生教授诞辰84周年整理原文重发,AcademArena,June 25, 2022。
[10]邓乃平,空间和时间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65年2月;
[11]王德奎,形式本体论复杂性初探,2008年《河池学院学报》增刊第1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8:27,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