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630|回复: 0
 飞翔 发表于: 2022-7-18 05:35:5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 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复制链接]
源自:人民日报  : 张晓山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更大决心、更精准思路、更有力措施,采取超常举措,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我们党确立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工作目标,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五个一批”,实行“军令状”式责任制,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党和人民发扬钉钉子精神,披荆斩棘、栉风沐雨,敢于啃硬骨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经过8年持续奋斗,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这些重要经验和认识,是我国脱贫攻坚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看,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要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制度机制,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振兴乡村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整体素质。发展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有效破解农产品供销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农产品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活力,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返乡创业、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培育各种服务性机构,提供有关市场营销、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
  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使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建立相应制度安排,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农民从生态保护中得到实惠。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健全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打通农村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推动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5:01,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