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6443|回复: 68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6-5-14 15:28:01|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技术] 韩春雨自称代笔论文收七千 还欲组织学生买卖论文

 [复制链接]
  韩春雨,男,1974年1月11日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
  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论文发表后,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关注,甚至被部分媒体誉为“诺奖级”实验成果。但此后不久,该论文内容就陷入争论:有人提出韩春雨的试验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彼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最新声明指出,该期刊已获得有关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的新数据,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声明称,韩春雨团队主动申请撤回其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朝明志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朝明志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朝明志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不取 发表于: 2018-9-10 20:01:02|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韩春雨自称代笔论文收七千 还欲组织学生买卖论文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韩春雨自称“代笔博士论文收费七千”,还欲组织学生买卖论文

J-mI-fzrwica3044783.jpg
韩春雨 资料图
  发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因发表一年多仍未有机构实现“重复实验”而在2017年8月主动向期刊撤回论文。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公布于2017年8月启动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的结果,称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同时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澎湃新闻掌握的材料则显示,韩春雨自曝曾通过代写学位论文牟利,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学位论文买卖活动,并欲以版面费为条件换取其妻子在他人论文中的署名。
  2016年5月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NgAgo论文后,“非知名学者”身份、“世界级科学发现”,这一巨大的反差让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立刻受到了热捧,一度被视为中国冉冉升起的科学新星。
  根据韩春雨论文描述,NgAgo是一项和目前主流的“基因魔剪”CRISPR拥有同样效率的基因编辑技术,能高效地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然而,1年多过去后,作为一项方法学的生物技术,全球没有一家实验室宣布能完整重复韩春雨的NgAgo实验。
  2017年8月3日,论文发表后第15个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的社论,并宣布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已撤回。
  “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韩春雨团队在撤稿声明中表示。
  此前,在陷入期刊漫长调查期的同时,韩春雨在河北科技大学的新实验室已经“开张”并得到了“扩张”。
  2016年11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看到,河北科技大学中校区南门边的一栋五层旧楼的大门腰封已经改为“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该腰封后被撤去)”,大货车在门口卸货,搬往韩春雨团队位于4楼的新实验室。该楼3层的数间屋子被划到韩春雨团队名下使用,一度重新装修,用作韩春雨学生的宿舍。而4楼的新实验室在2017年农历新年过后就运作起来,只是4楼的楼梯口安装上了玻璃门禁,通行的电梯也需要刷卡,楼道里还有监控。
  在此前外界质疑论文是否有问题,韩春雨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时,韩春雨对媒体公开表示,请大家放心,他很珍惜自己的“学术羽毛”。不仅如此,韩春雨强调他们家风都是“严以修身”,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们家三位教授,我很珍惜名誉。”

自曝曾代写论文
  在澎湃新闻从相关渠道独家获得的一份录音资料中,韩春雨表示,博士毕业后,因为“没钱挣”,他与人一起代写论文,“一个博士论文收费7000(编注:单位为人民币),一个硕士论文收费是4000-5000(编注:单位为人民币)”,到高校工作后“还有人找”。
  代写论文的收益,每篇都接近韩春雨的名义月收入。据《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6月3日的报道,韩春雨每月“工资7000元”。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在线发表论文后不久,2016年5月16日,韩春雨接受《河北日报》采访时说,他对物质要求不高:自己月薪“几千块”,但觉得“够用”,他习惯“安贫乐道”的生活。
  但澎湃新闻获得的资料显示,韩春雨认为代写论文赚钱的方式“没问题”,并自曝曾实施过这种行为。韩春雨在录音中提到:“我可以给别人弄虚作假,没问题。但是不署我名,我可以卖给别人,这东西。”他还表示代写SCI论文的“市场需求很大”,“最便宜的五六万”,说:“过去我和王超(音)就干这个,一年做两篇文章,够买一辆好车了。”
  韩春雨在录音中透露,王超(音)是韩春雨的“第一个徒弟”。而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指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在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检索工具之一,其收录的论文覆盖了全球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这份录音资料的形成时间为2014年。其时韩春雨为河北科技大学教职工。

“你到外面买,我不放心”
  录音中,韩春雨还试图组织手下学生进行论文买卖活动,且具有半强制性质。他对学生表示,若想拿毕业证,需要花钱买毕业论文,并指明要从高峰、武永强处弄来代写的论文,理由是“你到外面买,我不放心”,而高峰和武永强“弄的东西我信得过,而且他们的结果也是真的。而且该写哪儿、不写哪儿、不该写哪儿,都心里很清楚”。
  澎湃新闻发现,录音中韩春雨提到可代写论文的高峰、武永强分别正是以韩春雨为通讯作者、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关于NgAgo技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四作者,第一作者高峰更是韩春雨的得意门生。
  韩春雨曾在媒体前夸奖高峰“绝对不计较功利,一心想把事情做好,长本事,做有用的人”,并称高峰满足了韩春雨选择“徒弟”的三个标准:品德、热爱科研、勤奋。据石家庄新闻网报道,论文发表后,河北科技大学决定聘请高峰为老师,并于2016年5月18日签了合同。在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官网,高峰的名字同韩春雨一起,列为生命系师资队伍。
  第四作者武永强在2011年被河北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2014年毕业,2016年准备参加博士考试,偶尔还会去韩春雨的实验室帮忙。2017年8月,澎湃新闻记者在韩春雨的新实验室见到了武永强。

欲用版面费换取论文同署其妻之名
  此外,韩春雨在录音中表示,因为对他的妻子在评职称时“有点用”,学生在期刊发表文章时,“要是将来联名作者是我媳妇的,我给你出版面费。”
  版面费是指学术期刊刊用作者的文章后所收取的费用,一般为数千元。河北科技大学近年出台过一项不成文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发表过国内核心期刊文章。一位接近河北科技大学的科研工作者告诉澎湃新闻,实验室学生发表期刊文章所需要的版面费,一般由导师从课题费中抽取,无需学生承担。而在韩春雨口中,学生要想免于这笔费用,只有在联名作者中加上韩春雨妻子的名字才行。
  澎湃新闻从接触过韩春雨的人处获悉,韩春雨的妻子叫韩秋悦。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澎湃新闻记者在以韩春雨为通讯作者的两篇论文中看到“韩秋悦”出现在作者一栏中。在2011年发表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的《HeLa细胞中INI1通过与E2A作用下调CD117》一文中,韩秋悦为第二作者。在2012年发表于《遗传》期刊的《BEX2与INI1/hSNF5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功能鉴定》中,韩秋悦为第一作者。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显示,韩秋悦和韩春雨的邮箱地址一致,都为以韩春雨的拼音全拼设置的雅虎邮箱。上述两篇论文,除了韩秋悦的所在机构为石家庄市第九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之外,其余作者皆为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
  澎湃新闻还查询到韩秋悦在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就读时的学位论文。论文显示,这篇题为《HGR13与SMARCB1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周期中功能鉴定》的学位论文在2013年6月完成。论文末尾的“个人简历”显示,韩秋悦于1974年出生,和韩春雨同岁,本科就读于承德医学院临床医疗系。1998年至2012年,韩秋悦供职于石家庄市第九医院,后转至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9年至2013年为河北医科大学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位论文的“发表论文”一栏,列出的论文正是上述以韩春雨为通讯作者的两篇期刊论文。
  在线医疗健康咨询服务平台“春雨医生”的网页显示,韩秋悦为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的主治医师,和论文信息中对韩秋悦“主治医师”的介绍相符。认证为“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在2016年年5月18日推送了一篇文章,称呼韩秋悦为“内科专家”。2016年11月,澎湃新闻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眼院院区的工作人员处证实,确有一位“韩秋悦”在该院区的内科工作。

学术论文的相关国家规定
  此前在接受《河北日报》采访时,韩春雨曾表示,“我享受这里宽松的科研环境。河北科技大学给了我潜下心来做事儿的机会。”韩春雨说,“如果换成某些高校,十年不发论文,恐怕早被扫地出门了。”
  从韩春雨自曝的内容来看,他不仅代写学位论文,还意图组织学位论文买卖活动,这与国家教育部《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中所界定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相符。
  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五种行为可被视为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其中包括: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伪造数据的;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
  上述《办法》指出: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人员,属于在读学生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属于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其所在学校或者学位授予单位可以给予开除处分或者解除聘任合同。
  此外,根据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规定,买卖论文、为他人代写论文、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或学术论文上署名的构成学术不端行为。《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获得有关部门、机构设立的科研项目、学术奖励或者荣誉称号等利益的,学校应当同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由NgAgo技术带来的荣誉与学术诚信冲击
  与这些学术不端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6年韩春雨因为发表一篇“重要论文”收获接踵而来的荣誉。
  自2016年5月关于NgAgo技术的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之后,韩春雨本人当上了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河北最美教师,并候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于2017年1月落选)”和“长江 学者奖励计划(于2016年12月落选)”。在NgAgo技术能否重复尚陷学界质疑沼泽时,韩春雨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年共100万元的资助,河北科技大学项目估算总额为2.24亿元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也已得到河北省发改委的批复,1958万元的进口仪器设备已经完成招标。
  扬名之后,韩春雨接受了《河北日报》采访。报道称,韩春雨多次仿照周星驰电影中的台词表示,“其实,我是一名科学家。”在报道中,韩春雨这样对记者解释,这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我不是‘野鸡大学’的‘草根学者’,我是百分百的纯正科学家”,第二层意思是:“我是一名科学家,请不要用科学研究之外的标尺来审度我。”
  然而,面对学术界以及媒体对实验无法重复的询问时,韩春雨并没有按照学术的规范,以科学家的准则作出回应。2016年10月8日,当《科技日报》记者建议在监控的环境下公开重复实验时,韩春雨拒绝,并表示“我这个实验已经有人重复出来,连《自然》的记者David都调查过了,我为什么要自证清白,自己有病吗?”
  由于始终未正式回应质疑,韩春雨的学术诚信持续受到冲击。
  2016年10月10日,13位中国生物学家通过澎湃新闻和中国青年报公开实名质疑NgAgo技术,呼吁河北科技大学及相关机构启动学术调查。2016年10月1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邵峰在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上,公布了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孙鹤旭的一封信,信中建议“河北科大按照国际惯例成立由校内和校外相关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认真仔细核实韩春雨的研究成果”,并呼吁“在进一步实验验证其正确与否之前,各方(包括河北科大)宜谨慎对待韩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不宜给予过高或不必要的支持”。
  2016年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学就舆论质疑韩春雨成果一事发出书面材料予以回应,表示:“已经有独立于我校之外的机构运用韩春雨团队的NgAgo技术实现了基因编辑,该机构与韩春雨团队的合作正在洽谈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校方的回应中,前述机构是匿名状态。校方只是在回应中称,“具体信息我们会适时向社会公布”。校方强调,“一项新的科学发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验证周期,尤其是在成果的初创阶段。”
  2016年11月11日,南通大学副教授刘东等人在国内期刊《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发表题为《基于NgAgo的fabp11a基因敲低引起的斑马鱼眼睛发育缺陷》的“致编辑信”文章,表示在使用NgAgo之后,没有发现任何基因编辑的现象。
  2016年11月16日,来自国内外20家实验室的负责人联名撰写文章《Questions about NgAgo(关于NgaAgo的疑问)》,以学术通讯的形式在线发表在国内期刊《Protein&Cell(蛋白质与细胞)》上,质疑韩春雨NgAgo实验的重复性。
  2016年11月29日,《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Stephen C Ekker团队、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细胞与基因治疗研究所负责人Toni Cathomen团队、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基因编辑中心金镇洙(Jin-Soo Kim)团队针对韩春雨课题组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的评论通信文章,表示利用NgAgo技术未能检测到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
  与此同时,《自然-生物技术》还发表了一篇“编辑部关注”,用来“提醒读者对原论文结果(韩春雨课题组论文)的可重复性存有担忧”,并表示:“让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对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担忧展开调查,并补充信息和证据来给原论文提供依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将继续与原论文的作者保持联系,并为他们提供机会,以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调查。届时,我们会向公众公布最新进展。”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言人就韩春雨课题组“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论文发表最新声明,表示“期刊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当日,韩春雨对澎湃新闻表示,“(数据)是我们给他们提交的”。被问到提交的是不是原始数据时,韩春雨说:“不是。是……这样,按照我们学校规定,我不能回答记者问题。”
  2017年8月3日,论文发表后第15个月,《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的社论,并宣布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已撤回。
  “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韩春雨团队在撤稿声明中表示。
  同日,河北科技大学在其官网刊发《韩春雨团队发布声明》,声明提到:“鉴于该论文已撤稿,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声明中提及:“韩春雨团队同意按学校安排选择一家第三方实验室,在同行专家支持下开展实验,验证NgAgo-gDNA基因编辑的有效性,并将实验结果公布,以回应社会关切。”
  宣布启动学术评议逾1年之际,2018年8月31日,外界终于等来曾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震动的韩春雨事件调查结果。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不足600字的《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关键字是“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2018年9月1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韩春雨就公布撤稿论文调查处理结果表态》。该文中,韩春雨表示,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在经历了质疑、撤稿和调查之后,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深刻地认识到,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论文的发表给国内外同行学者造成了误导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论文发表后,面对媒体和同行的质疑,未能冷静理性对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纷扰。
  对此,韩春雨表示了歉意,并对同行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表达了感谢。

新闻附件:录音实录
  因为你来了以后,你以为你在干活帮忙,实际上你在添乱。因为你跟我的要求不一样,对吧。咱们两个要求不同。
  那你要拿那个证(编注:毕业证),你也得买,对不对。你也得付出,就这个意思,明白了吧?我给你明示就是,论文,从高峰、武永强那来,明白了吧?你到外面去买,我不放心,因为我怕你白花钱,你懂吗?过去我就干过这个。我专门,我过去,博士毕业的时候,没钱挣的时候,我跟那边那个我第一个徒弟王超(编注:音),一个博士论文收费7000(编注:单位为人民币),一个硕士论文收费是4000到5000(编注:单位为人民币)。
  那你,那你,有的是。我跟你说我离开那,(编注:来)高校工作了,还有人找。不要以为……一篇核心期刊收费是10000到20000(编注:单位为人民币),一个那个什么是……那是连版面费啊。你不会啊,你不得求人嘛。那你找工作,你这样可要想想看,你是买个毕业。你去医大问问去,找导师不光是这些东西要自己掏钱。然后最后还有毕业,你还得喂足了导师,最后才能放你走。因为他捏着你呢,对不对。说白了,我要是不签这个字,谁也放不了你。我是痛痛快快签这个字,但那个东西你必须得负责弄好了,就得找高峰、武永强。你也不能把这……这东西必须是……这东西毕竟它是高脑力含量的劳动,对不对。你也不能太不尊重人了,是不是。
  所以就弄一个毕业论文,弄一个那个……那个我不强求你。你愿意到外边买,随便。只要你不写我名就行了,明白了吗?我可不是说要挣你这个钱啊,我可缺钱了,但是你得弄个……你不能弄得不像话了。你弄那个,你不写我名,你随便。其实你要硕士的论文,我不是以前也和你说过吗,你只要硕士论文没我名,随便在外边买。或者你和哪个导师说好了。因为你毕业实际上有一个……你有一个空可钻。你是生物工程的,你可以写任何一个的导师。你只要和他说好了,名是他,我都同意,明白了吗?那样就可以不花很多钱。比如你可以花钱更少,比如你1000块钱跟XX×(编注:听不清)说通了,让他帮你这个忙,那就行了,明白了吗,我不拦你了。他要打电话问我,我绝对不拦你。这个你放心。你只要能找好了就行,明白了吗?
  因为说实话,我为什么给你指这个,因为他们两弄的东西我信得过,而且他们的结果也是真的。而且该写哪儿、不写哪儿、不该写哪儿,都心里很清楚,对吧。你不能写写,把咱们实验室机密给泄露了,这可不好了,是不是?也就是说,你给多少我,花个钱去毕个业,够可以了的吧。(笑)够合算。
  这一年你都可以出去挣钱去,这些时间能挣多少钱啊。去卖烤串,一个月就挣回来了,你说是不是?你可以在家,回家给……那样你就可以回家给爸妈帮忙去,明白了吧?你看,你要回家帮忙,你得这样想,你虽然花钱,四五千买篇论文,可中间这时间你回家帮忙,比如说你帮忙开个饭店或者其他什么也好,你能挣多少钱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不取 发表于: 2018-9-9 14:01:00|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科大让韩春雨事件谜团加深:有疑似处理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河北科大让韩春雨事件谜团加深:未定学术不端,但有疑似处理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低调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下称“《调查和处理结果》”),试图以不足600字的一份结论结束关于韩春雨是否造假长达2年多的质疑。
  韩春雨事件的结论究竟是什么?这目前仍是“悬案”,河北科技大学在结论中对韩春雨是否“学术不端”并没有明确认定。相较之下,另一所高校武汉大学在1月29日回应该校李红良团队被举报学术造假时,直接认为李红良“不存在学术造假行为”。尽管如此,李红良学术造假事件当下仍有争议。
  澎湃新闻在调查中发现,校方对韩春雨是否“学术不端”并未做明确认定,但是相关的“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实际上是按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五章处理部分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的处理之一。
  澎湃新闻试图从调查主体河北科技大学处获得关于调查的详细内容,但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永琪和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均多次拒不接听电话。另外,河北科大官网上已将该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全部清空,相关网页点击进去只保留标题而无名单内容。
  鉴于韩春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撤稿论文《NgAgo-gDNA为导向的基因编辑技术》在大热的基因编辑领域曾引起巨大轰动,在韩春雨反复强调“能够重复”的情况下,上百家实验室耗时、耗力、耗经费地为此验证,《调查和处理结果》实际上早已不再单单事关韩春雨和学校自身的利益及名誉,调查结果更事关对学界的影响。
  “个人觉得调查的目的只是想找个说法应付过去,实验错误可以存在主观和客观,但造假就是造假,没有主观客观之分。”浙江大学一位研究方向包括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改良与应用的教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如此表示。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对韩春雨事件的普遍看法。
  此外,曾于2016年10月、11月参与实名质疑并联名撰写文章《Questions about NgAgo》(《关于NgaAgo的疑问》)的一名研究人员近日向澎湃新闻透露,国家自然基金委专门组织专家开过一次听证会,韩春雨出席了该次听证会。不过,这场听证会在学术圈内并未广而告之。澎湃新闻邮件联系相关专家,也未得到回复。
  目前,针对韩春雨的这份处理让外界觉得韩春雨本人仅仅是回到了论文发表之前的状态,“毫发无损”。有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如果是学术造假,那这样的处理显然说不过去,如果不是学术造假,那对韩春雨和学校都是好消息,也没有不公布的道理。”

调查过程不公开,学校拒谈
  按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高等学校是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而依据《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应当依法设立学术委员会,以学术委员会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
  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显示,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在校学术委员会章程框架下统筹行使我校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坚守学术专业判断,恪守学术道德。”
  据澎湃新闻了解,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由校党委常委胡永琪担任,该职务由校长提名,全体委员选举产生。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由校长聘任。
  据河北科技大学独立学院理工学院网站介绍,胡永琪于1983年7月毕业于河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后转为任课教师。1988年6月获得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工学硕士学位,1998年6月获得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10月赴日本名古屋大学能源科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2年,胡永琪进入河北科技大学,曾任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院长、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在科研方面,胡永琪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催化反应过程与工艺。
  有消息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除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之外,“胡永琪还负责组织第三方的调查。”不过,在校方出具的结论中,学术委员会调查组人数和人员组成、第三方等这些在处理结果中通常会对外公布的基本细节目前均无从得知。
  为试图还原调查流程,澎湃新闻于9月5日多次电话联系胡永琪,但对方均未接听。同样拒不接听的还有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提供的学术委员会秘书处联系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澎湃新闻在河北科技大学官网查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时,该标题下的页面并不存在名单,而是显示空白。
  另外,澎湃新闻在对比《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5号)和《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时留意到,在运行制度章节中,《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规定,“凡校学术委员会会议上确定需要保密的内容,委员必须保密,并执行和维护学术委员会的审议或评议结果。”而《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中并没有此项规定。
  同时,上述两份文件的运行制度章节均规定,“学术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应当予以公示,并设置异议期。在异议期内如有异议,经1/3以上委员同意,可召开全体会议复议。经复议通过的决定为终局结论。”
  但河北科技大学关于韩春雨事件的做出的决定在其官网显然事先未曾公示,据澎湃新闻接触到的校内人士表示,“在学校内也没看到过任何关于此事的公示”。而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0号)中也规定,如果有明确举报者的,处理结果还必须送达举报者手中,并保留10天的提出异议或申诉期。

被要求公开的原始数据
  根据《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调查组应当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的确认、调查过程、事实认定及理由、调查结论等。
  目前河北科技大学给出的这份不足600字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对照上述调查报告要求显然缺少很多要素。
  从公布的结论可以看到的是,对于此前科学家呼吁要公开的实验原始数据,调查组称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实际上,这些原始数据曾被质疑NgAgo技术的科学家们强调要求对外公开。
  早在2016年7月21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基因学家盖坦布尔焦(Gaetan Burgio)在推特上发布长文《我的NgAgo经历》,即要求韩春雨公开所有原始数据和实验条件。
  2016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等13位中国生物学家联名在媒体上公开发声,他们无法重复该实验结果,同时一致表示希望韩春雨能公开所有原始数据,韩春雨所在河北科技大学及其他相关单位(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学术调查。
  但韩春雨始终未公开原始数据,彼时坚称“会用会通过学术期刊给予回应的”。
  除原始数据外,外界最为关注的“可重复性”,处理结论仅提到委托第三方开展重复验证试验,并未明确交代验证试验的结果。结论中用到的措辞为,“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那么,“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是什么?“主观造假”是什么?不存在主观造假那团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调查结论里面完全没有说明错在哪个环节、哪一步、什么时候,之前韩说能重复的是重复出什么,这些都没有提到,这谈不上是一份调查。”前述浙江大学教授直言。
  另一名学术界人士则对澎湃新闻表示,作为科研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这次下的结论“太不严谨了”,“你只说个结论,称没有主观造假,这样似是而非的结论是很不科学的。”参考国际类似学术造假质疑案例的调查处理,科学的做法是针对同行质疑之处一一作出调查过程描述和最后的认定。
  实际上,除目前这份在外界看来依旧云里雾里的结论之外,学校内部此前还流传着另一版本。一名接近韩春雨团队的河北科技大学校内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此前老师之间传的结论和现在出来的不太一样,之前说是能做出来,但效率很低。”该人士还提到,“调查早就出结论了,并不是最近得出的。”
  不过,上述说法目前尚无法从胡永琪或学术委员会秘书处得到证实。
  不仅此番处理手法让外界无法信服,此前韩春雨和河北科技大学的一些做法或承诺也让外界一再等待落空。
  就NgAgo的工作效率,韩春雨在去论文合作者沈啸所在的浙江大学做报告时,曾调侃说,“在我们实验室,这个成功率在90%以上,十盘儿有一盘儿污染也就算了,因为我们那儿有雾霾”。
  而2016年6月22日至2016年10月14日这短短的不足4个月之内,韩春雨对外宣称能成功重复其实验的实验室从20家逐渐减少至1家。即使只有1家,也未有实验室公开认领过,韩春雨也以不愿对方受到骚扰为由,一直拒绝公开。
  另据新华网2016年8月报道,对于国际上一些科学家要求公布原始数据的要求,河北科技大学当时表示,在1个月左右时间后,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结果,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不过,校方至今未兑现当时的承诺。

国家自然基金委曾召开听证会,韩春雨出席
  除学校学术委员会组织展开的调查之外,韩春雨因论文发表后申请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还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听证答辩。
  曾于2016年10月、11月参与实名质疑并联名撰写文章《Questions about NgAgo》(《关于NgaAgo的疑问》)的一名研究人员近日对澎湃新闻表示,“之前国家自然基金委专门组织专家开过一次听证会,韩春雨参加了答辩。”
  2016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显示,韩春雨作为项目负责人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探究》项目获批100万元,项目起止年月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
  基于上述项目获批发生在韩春雨论文之后,其此前发明的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的真实性和这笔资助是否成立直接挂钩。《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规定,应当认定为构成学术不端行为的情形即包括“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此外,或还关系到韩春雨撤稿论文中涉及的另一笔资助。论文“致谢”中提到,该篇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为“31270950”的项目支持。该项目名称为“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细胞外源性抗原递呈的影响及其生理意义”,批准金额为80万元,依托单位为浙江大学,起止时间是2013年1月至2016月12月。项目负责人是撤稿论文的第二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沈啸。
  不过,沈啸曾对媒体表示,“我标注了我的基金,韩春雨没有基金。但这个研究基本上是韩春雨通过各个渠道自筹的,我的资金没有投入实验部分。”
  澎湃新闻目前邮件联系了2名参与听证会的专家,截至发稿均未收到回复。
  前述浙江大学的教授表示,“如果国家自然基金委召开这样的听证会,按理应该广而告之,表明要调查学术诚信的态度。”
  按照目前河北科技大学公布的结论,有关方面“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但具体的“有关方面”指谁、收回科研经费(部分或已使用)如何实施均不明晰。

未定“学术造假”,但处理符合“学术造假”相关条款
  除撤回论文本身的调查结果让外界存疑外,河北科技大学此番对韩春雨本人的处理结果也颇为含糊。
  处理结果称: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照这份处理结果,韩春雨本人在经历2年多的被喝彩、被质疑的大起大落之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并没有受到额外的惩罚。
  同时,如果未主观造假,取消韩春雨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科研项目等的依据又在哪里?这恐怕需要学校进一步解释,韩春雨团队在认定的“未主观造假”之外,究竟存在什么问题?
  而对照《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第五章处理部分,“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是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的处理之一。其余还包括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开除或解聘;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如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还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被认定为情节严重。处理应该给予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开除或解聘。
  另外,韩春雨在论文发表后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0万元的资助外,最受关注的莫过于,2016年8月,河北省发改委“原则同意”总投资为2.24亿元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项目,资金由省财政性资金安排。这笔巨资也让外界认为河北科技大学和韩春雨之间的利益和名誉均紧密捆绑在了一起。
  2016年9月21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在石家庄开标,其中预算金额为1958万。
  目前,这笔最受关注的巨资如何收场?河北科技大学及河北省发改委均未公布明确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科技大学的这份结论让学术界充满疑惑之外,也倍感失望。有研究人员表示,“这个调查结果有悖于科技部出台的有关学术诚信零容忍的精神。现在搞不清楚为啥造假的仍然还能继续从事学术工作,学术界应该真正做到‘零容忍’”。
  对国内学术环境困惑的不止一人。据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日前报道,8月26日离开北京大学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执教的“80后”数学家许晨阳在临行前接受采访时谈及国内科技界存在三大问题,其中就包括“学术造假得不到惩罚”。
  许晨阳说,“让人吃惊的是,涉嫌造假的事情被曝光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处理的消息,更谈不上具体的惩罚措施。”
  “如果‘零容忍’最后变成‘零作为’或者‘不作为’,就会让许多人误认为:我们的制度不惩罚或惩罚不了学术造假。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影响是很坏的。”许晨阳提到。
  目前看来,2017年8月学校宣布启动调查至今,真相并没有离公众更近一步。
 chuanyezf 发表于: 2018-9-4 17:01:00|显示全部楼层

光明网谈韩春雨事件:该反思的还有谁?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光明网:韩春雨事件,该反思的还有谁

  “光明网”微信公号9月4日消息,日前,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发布了题为《学校公布学术调查和处理结果》的新闻。结果中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同时表示正在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
  从不少学者的反馈来看,这份结果尚难令人满意。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说:“要么造假要么不造假,哪有主观不主观之分!”诚如斯言,如果没有“主观造假”,难道存在“客观造假”?这仿佛是个“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的命题,“主观造假”也好“客观造假”也好,到底是不是造假?
  韩春雨团队的荣誉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当为其造势时唯恐不够声势浩大,对于韩春雨本人来说,挂上河北“最美教师”称号,就任河北省科协副主席,而同时,其就职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曾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复的经费超过2亿元、包括管理及保障用房及公用配套用房等在内的建设工程项目,该校投入超过2000万元为该中心采购科研仪器;当对其处理时又唯恐不够轻描淡写,用“主观造假”一词来打下擦边球,用“对论文发表所造成的误导表示了歉意”的说法,意思仿佛该事件只是“误导”等。
  无论前后两幅“面孔”呈现怎样的反差,恐怕都缺了点实事求是的态度,都有一股功利主义的气息。当初在缺乏充足论证的情况下,各路资源迫不及待地一拥而上,要将其捧上神坛;现在又诸多细节尚未解释清楚,仿佛就要盖棺定论。
  无论韩春雨团队是否造假,他们都需要深刻反思。回望该团队在2016年5月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学术成果,一度被称为“诺奖级成果”,却在3个月后遭遇无法重复该论文结果的质疑。即便如此,这本身也并非不可饶恕之事。平心而论,科学探索本身就是个充满错误的过程,一丁点科学成就,都奠基于海量的科学失败之上。韩春雨及其团队也是青年团队,依然有着广阔的空间。
  令人五味杂陈的,是相关单位对学术政绩的急不可耐,导致该事件一度呈现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因为过多学术体系之外的因素介入,过早的高调拔高,使科学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变得不容质疑,使正常的同行评议反倒感觉令人难堪,使原本大方承认错误的事变成了需要拿相关单位公信力为其背书的公共事件。
  在韩春雨团队成果遭受质疑没多久,河北某新闻网站甚至刊发了一篇文章──《“科研英雄”背后社会舆论的悲哀》,用非学术语言为韩春雨团队辩护,称“韩春雨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给任何人透露核心技术”,“从一个中国人的身份来看待这件事情,也不应该如此轻易去质疑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同胞”。这种话,既玷污了科学精神,也轻薄了民族大义。正常的学术讨论,一度变成了这样一副面孔,该反思恐怕不只是韩春雨团队,那些一心只想让科学为政绩镶边、无视求真精神的相关单位,才更应该检讨、反思。
  虽说韩春雨团队的调查和处理结果,仍有可以完善之处,但也不可否认,这大体上回应了社会质疑。可能会有人觉得惋惜,但其实这没什么,相比少一个学术成果,丢掉了科学精神,才是一个社会难以承受的重大损失。
源自:“光明网”微信公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9-3 10:42:01|显示全部楼层

韩春雨事件:调查结果难服众,学界期待用证据说话

源自:新浪科技-自媒体综合
源自:中国科学报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发布了题为《学校公布学术调查和处理结果》(以下简称“结果”)的新闻。点开链接,这正是学术界期盼已久的对韩春雨团队的调查结果。
  结果中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同时表示正在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
  对此,《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多名科学家,包括当时公开实名质疑韩春雨论文结果的13名科学家,他们均表示对于韩春雨论文事件的调查结果难以信服,期待公布调查细节,用证据说话。

调查结果缺乏证据
  2016年5月,河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河北科大”)副教授韩春雨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其在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上获得的进展。经媒体报道后,韩春雨“一鸣惊人”地成为一名“逆袭”的成功者。不久后,河北科大组织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一时间,韩春雨成为全科技界的榜样。
  和这件事开始时的声势浩大截然不同的是,对这件事的调查结果却悄悄地在河北科大的网站上线。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曹则贤很快注意到一个用词──主观造假。“要么造假要么不造假,哪有主观不主观之分!”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调查委员会成员都是谁,委托的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哪家,这些具体信息起码应该公布。”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河北科大官网首页上点击新闻标题后,链接至该校发展规划与政策法规处网站,学术委员会相关内容也在这一站点显示,“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一栏为空。记者拨通该网站上显示的该校学术委员会秘书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志伟也表示:“这份调查结果只是给出了一个非主观造假的结论,却没有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等于什么都没有说,让人难以接受,看起来像在推脱。”
  河北科大发布新闻同时公布了对此事的处理结果,即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荣誉和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报》记者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到,目前,韩春雨因发表论文获得了河北“最美教师”称号,其就职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曾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复的经费超过2亿元的建设工程项目,该校亦投入超过2000万元为该中心采购科研仪器。
  该结果并未对如何合规、合法追回或处置上述荣誉和经费作进一步解释。记者尝试电话联系河北科大宣传部,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此外,对于2017年1月河北科大与丹麦诺维信公司就NgAgo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签署协议一事,该结果没有涉及。9月1日,记者拨通此前诺维信公司中国媒体联络人陈冬益手机。陈冬益表示:“我从诺维信离职,新招的人还没有到位,目前该公司在中国没有媒体联络人。”记者向丹麦总公司的致信询问至截稿时未收到回应。

小同行表示失望
  作为韩春雨的小同行,黄志伟表示,他迫切希望看到的是韩春雨论文结果无法重复的确切原因。“需要解释清楚,这个东西(记者注:NgAgo有效的结果)为什么所有人都出不来,包括他自己都出不来,原因到底是什么?”黄志伟说。调查报告需要列出详尽的原始数据,以及第三方实验室在重复实验上开展了哪些工作。“韩春雨论文中所述的30%的剪切效率原始数据摆出来,就是一个很直接的证据。”
  2016年10月,距离韩春雨“一鸣惊人”论文发表仅仅5个月时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的倡议下,包括黄志伟在内的13名中国生物学家实名发声,呼吁相关机构启动对韩春雨的调查。
  9月1日~2日,记者分别向上述13名实名发声的生物学家致信、致电。作为实名发声呼吁调查的倡议者,魏文胜在电子邮件中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之前已经表达过自己的看法,“没啥可说的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大力在电话中也表示“没什么可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教授熊敬维则在电话中表示,他已经通过发表论文证实韩春雨论文无法重复,不再关注此事。
  截至记者发稿时,其他实名发声的生物学家未对此结果进行回应。

诸多教训和启示
  如果用“一鸣惊人”来形容韩春雨事件的开头,用“一地鸡毛”来形容其结尾再恰当不过。在许多科学家看来,这一事件发展至今暴露出当今中国科技界的诸多问题,值得反思。
  “‘韩春雨事件’暴露的是我们的极端功利主义科学观。”中国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扬宗撰文称。他强调,韩春雨的荣誉晋级之速,令人叹为观止。这所展现的科学与政治、地方或部门利益及单位利益的高度紧密结合,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一旦出了问题,总是捂盖子,实在捂不住,就要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王扬宗期待,在科学事务中,我国科学家和学术共同体应当更加主动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学术生态的重塑。
  对科学家个体而言,在科学上做得更严谨、专业,则是“独善其身”之道。“严谨对待实验,是每一名科学家必须严格恪守的准则。”黄志伟说。而如何处理好质疑,与科学共同体一起前行,则是年轻科学家必修的功课。
  曹则贤则表示,“可重复”是做科学实验的通则。“严格说你的结果没经自己重复,你就不该发表,你发表你就必须有义务把它重复出来。只有按照专业的标准去做学术,中国的科学才有未来。”
  当然,如果说沸沸扬扬的韩春雨事件还有一点好处,那便是:NgAgo用来切割DNA这条路走不通,全世界科学家都知道了,并开始尝试开发其他用途。
  截至发稿时,韩春雨本人未接听记者的电话。
 妙娴 发表于: 2018-9-3 00:26:00|显示全部楼层

韩春雨团队不存在主观造假

源自:南方日报
  新华社石家庄9月1日电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备受舆论关注的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相关情况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河北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2016年5月2日,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发表了《NgAgo—gDNA为导向的基因编辑技术》论文,引发科学界和舆论广泛关注,被称作是“诺奖级成果”。随后,一些科学家质疑韩春雨的论文实验存在“可重复性”问题,引发持续关注。2017年8月3日,韩春雨团队主动撤回该论文。
  河北科技大学通报表示,学校对此事件高度重视,按照学术、行政两条线进行了全面核查。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调查期间,韩春雨及其团队积极配合,对同行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表示感谢,对论文发表所造成的误导表示了歉意。学校将支持和鼓励广大师生探索科学未知、服务社会民生。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学校调查处理结果公布后,韩春雨就公布撤稿论文调查处理结果表态,表示其团队接受国家级实验室独立第三方验证实验结果、校学术委员会调查结论和有关方面的处理意见。
  一些网民表示,应当把科学研究中的探索、失误与恶意主观造假区分开来,鼓励探索创新、宽容失误失败,营造宽松容错的氛围。同时,对投机取巧、主观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应严厉打击,为我国科研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妙娴 发表于: 2018-9-2 20:26:00|显示全部楼层

韩春雨事件暴露的是我们的极端功利主义科学观—新闻—科学网

源自:科学网
  8月31日晚间,河北科技大学──这所因韩春雨而知名的大学,在其官网首页贴出题为“学校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的报道;第二天上午,该校及其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贴出了“韩春雨就公布撤稿论文调查处理结果表态”的信息。至此,一年前河北科技大学声明称“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终于有了“调查和处理结果”。
  选择这个人们即将进入梦乡的时刻和休息日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和韩春雨的表态,河北科技大学可谓用心良苦,显然就是要将此事的反应尽可能降低。当晚官网贴出的报道在新闻栏目内的标题甚至简化为“学校公布学术调查处理结果”,没有提及韩春雨的名字。刚到第二天午间,这两条新闻在该校官网已经下沉难寻。
  然而,即便如此操作,河北科技大学和韩春雨“借助”网络的力量,即刻再度成为科技、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的报道,学校对韩春雨撤稿事件进行了学术和行政两条线进行了核查。在学术方面,“校学术委员会成立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结论是:“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这个调查结论,立即引起人们新一轮的强烈质疑,种种批评铺天盖地而来。事实上,早在去年河北科技大学启动调查之前,经过一年多的验证和讨论,韩春雨这一成果的性质早已水落石出,其个人的学术信誉在应对质疑危机的过程中已经破产。现在河北科技大学“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的调查结论,只会激起人们的强烈不满。可以预期,至少在舆论层面,河北科技大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期望落空了。
  对于行政方面调查的结果,该校报道称:“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也就是说,除了个别社会任职还在按程序办理撤销之外,其它的诸如“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均已取消或收回。这可视为对韩春雨的行政处理或处分,韩春雨似乎可以平稳回归到了发表撤稿论文之前的普通教师行列。
  回想两年前,韩春雨的“诺奖级”撤稿论文问世、声誉鹊起不久,即发现实验无法重复等问题,遭到学术界的广泛质疑,然而各种荣誉依然纷至沓来。仅2016年5月至9月,据报道的至少有:
  5月24日,某部领导接见韩春雨,高度评价其成果与精神。
  7月7日,韩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学推荐为“长江 学者”候选人。
  7月13日,韩春雨被推举为河北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
  8月9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获批复,项目估算计划总投资2.24亿元。
  9月7日,河北科技大学的生物工程(基因编辑)被纳入河北省高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
  9月30日,韩春雨被河北科技大学推荐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候选人。
  ……
  韩春雨的荣誉晋级之速,令人叹为观止。这方面的推手,当然不是韩春雨个人,韩春雨不过随波逐流、乐于配合而已。在人们质疑韩春雨个人的学术道德的时候,似乎对这方面的问题关注不多,讨论不深。而恰恰是这一方面所展现的科学与政治、与地方或部门利益、与单位利益的高度紧密结合,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任何可能有一定重要性的科技成果,不管相关不相干,总是要上升到民族、国家利益的高度,夸大其词包装宣传;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立即借机打造政绩,攫取经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个人扬名,领导有方,利益均沾,皆大欢喜,不亦乐乎?!这种模式的科研成果宣传,至今仍充斥于种种媒体,大家已经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了。而一旦出了问题,总是捂盖子,实在捂不住,那也要想方设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科学与政治无小事,部门和单位利益不容损害等等堂而皇之的理由,免除了推手们的责任。这一次如果焦点不是韩春雨这样科学界的小人物,也许针对这一事件的种种声音早就消弭于无形了。学术规则在权力和利益面前毫无招架之力。结果损害的不仅是学术,也让权力部门和有关单位甚至更高的政治利益承受了不应有的代价。这种体制性的问题由来已久,其根源或在于我们所秉持的极端功利主义科学观,扭曲了科学精神,误导了相关政策。
  从一百七八十年前魏源、林则徐倡导“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上世纪末科技体制改革中一度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功利主义科技观在我国根深蒂固。如果说在开眼看世界的时候和改革开放初期这种科技观具有一些积极意义的话,其实早在清末就被其实践者李鸿章们自认属于“裱糊匠”级别,不足以救中国,稍后蔡元培、陈独秀等先贤将赛先生与德先生并举,引领中国走向现代社会。到了21世纪,我们实在不需要让科技担负其可不承受之重。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减少权力对学术的过度干预,让学术共同体在学术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国学术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这次河北科技大学刻意低调公布了“调查处理结果”,而没有按照学术调查的通常做法,公布调查的细节或调查报告的全文。这难免引起人们的不满,事件是否到此为止仍有待观察。不过,学术界的批评质疑毕竟没有完全落空,这或许是韩春雨事件带给科技界的积极信号。在科学事务中,我国科学家和学术共同体应当更加主动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学术生态的重塑。
  (王扬宗)

※ 注释
  文章为编者所加,原题目为“‘韩春雨事件’余波未了,重塑学术生态任重道远”
 nekoda 发表于: 2018-9-2 17:26:01|显示全部楼层

诺维信公司目前无法回应韩春雨撤稿论文调查结果—新闻—科学网

源自:科学网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上公布了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涉及韩春雨所获荣誉称号、科研经费、科研绩效奖励等处理事宜,却未提及与丹麦诺维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术的应用与开发的合作协议。
  为此,记者第一时间拨通此前诺维信公司中国媒体联络人陈冬益手机。陈冬益表示:“我从诺维信离职,新招的人还没有到位,目前该公司在中国没有媒体联络人。”同时,他建议记者与丹麦总公司致信。
  记者已向丹麦总公司致信询问,至截稿时未收到对方回应。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新闻称,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丹麦诺维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达成合作,并签署协议。
  新闻中称,NgAgo-gDNA基因编辑技术工具在诺维信公司的真菌表达系统中已经展现出潜力。诺维信公司对进一步开发NgAgo基因编辑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有浓厚兴趣。近日,诺维信公司与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在上述技术的合作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针对具体合作事务,双方一致同意,在已达成合作条件的前提下共享各自的NgAgo技术成果,并在未来共同致力于该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双方对尽快合作推动该成果的产业化实现充满信心。
  2017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论文后,丹麦诺维信公司发表声明称,公司已注意到《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关于韩春雨论文的评论。近几个月来,该公司一直致力于进一步探索NgAgo技术的有效性。但截至目前,他们的研究结果与之前的测试没有明显改善,该项技术还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有待进一步验证。
  这份声明中,诺维信公司表示:“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我们将继续关注包括NgAgo技术在内的,任何对我们的工作有潜在积极影响的技术发展。”
  (详见:韩春雨论文被自然子刊撤稿:作者主动撤回)
  诺维信公司是全球工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的主导企业,据称拥有超过40%的世界市场份额,总部设立丹麦。诺维信中国诺维信集团在中国建立的全资子公司,是在华投资最大的丹麦企业之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chiaki 发表于: 2018-9-2 14:46:00|显示全部楼层

河北科大发布调查结果:韩春雨团队不存在主观造假

源自:《财经》杂志
  昨日,针对曾经轰动整个学术圈的“韩春雨事件”,河北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最新调查结果,称该校副教授韩春雨在此前的争议论文中不存在“主观造假”,并且该争议论文已经不再具有重新发表的基础。

  今日上午,韩春雨也通过学校对此调查处理结果表态,称:“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在经历了质疑、撤稿和调查之后,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深刻地认识到,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论文的发表给国内外同行学者造成了误导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论文发表后,面对媒体和同行的质疑,未能冷静理性对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纷扰。”在声明中,韩春雨表示了歉意,并对同行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表达了感谢。
  图丨韩春雨的表态(来源:河北科技大学)
  根据该公告,河北科技大学针对此事成立了调查组,本着“依法依规、严谨规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认真核查了该论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实验资料,并委托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复验证实验,按照学术、行政两条线进行了全面核查。

  公告显示,该论文发表后,韩春雨的个人住房、职称、工资待遇等均未发生变化。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图丨河北科技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来源:河北科技大学官网)
  时间回到约 2年半之前,当时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的名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Argonaute》的论文被《自然》杂志的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刊发。论文中韩春雨提出,NgAgo 这种酶能够剪断像剪刀这样的 DNA 序列以修饰基因组。而几年前,科学界才刚刚开始使用另一种酶──Cas9~来切割基因组序列,这样的操作理论上可以识别致癌基因甚至适用于“设计”婴儿。
  韩春雨则在他的研究中声称,NgAgo 比 Cas9 更有效和精确。这个研究甫一发表,在中国整个社会和国外学术圈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为该项目的领导者,韩春雨也很快被誉为中国的“科学巨星”。有说法甚至认为,他可能成为中国的下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NgAgo-gDNA 系统:NgAgo 是一种格氏嗜盐碱杆菌(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中的 Argonaute 蛋白,它可以用作核酸内切酶,在向导 DNA(guide DNA,gDNA)的引导下,在人细胞中进行基因组编辑。

  Cas9-sgRNA 系统:Cas 是 CRISPR 相关蛋白的简称,在实际应用时,人们可以将 tracrRNA 和 crRNA 作为两种向导 RNA(gRNA)或者融合在一起形成单向导 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并被用来引导酶 Cas9 结合到靶 DNA 序列上并进行切割,其中 Cas9 与 sgRNA 一起被称作 Cas9-sgRNA 系统。
  图丨韩春雨在《Nature Biotechnology》刊登的争议文章(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简单来看,韩春雨因这个研究成果成为 2016年中国科研界最炙手可热的生物学家,原因有二:首先,该成果对目前热火朝天的 CRISPR-CAS9 技术提出了挑战。他独创的 NgAgo-gDNA 系统相较于现有的 Cas9-sgRNA 系统,在保持了切割效率的同时,具有更宽广的应用潜力和更小的靶序列限制,;其次,他作为“非著名大学的非著名副教授”,漂亮地完成了这场科研界的“逆袭”。

  但是,科学界很快就有了质疑声,而且随着实验无法被越来越多的团队重复,韩春雨和他的这个学术成果一度面临岌岌可危的信任危机。
源自:Twitter)

  最大的质疑集中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论文的实验方法并没有带来细胞中基因编辑的高效结果:有人提出韩春雨的基因组编辑结果无法重复,有人说可以重复但效率低,彼此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而在距韩春雨论文发表后的两个月,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者盖坦·布尔焦(Gaetan Burgio)此前称能重复该实验结果,但 7月 29日,他发长文质疑 NgAgo 结果,称尽管他和同事在过去的一个月做了多次尝试,但最终发现,NgAgo 无法进行基因组编辑。
  他说:“与此同时,我从我的 Twitter 帐户、TAGC 大会、E-mail、Google 讨论群的多次讨论中发现,很多人都尝试着利用韩春雨的实验步骤对人类细胞株、小鼠或斑马鱼进行基因组编辑,但是不论是使用 NgAgo 的 DNA,mRNA 还是蛋白质,他们都未能检测到基因组编辑”。有鉴于此,他呼吁《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介入,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

  该公开信一出,立即引起了相关领域科学家的关注和讨论。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ISTT)在其 Twitter 上推送了布尔焦的文章以及数位科学家的实名评论。多位科学家都认为,《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应当要求韩春雨公开原始数据和具体实验条件。整个事件的质疑可以说在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并且是全球范围内的。
  图丨 Gaetan Burgio 的推文(来源:Twitter)
  有关此事的报道一直层出不穷,但韩春雨方面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正面回应。与此同时,韩春雨受邀到中国的顶尖高效发表演讲,获得了多项特殊奖励和津贴。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来自组织的荣誉以及一些大型的国家科研项目:韩春雨当选河北科协副主席,学校也入选“双一流”、获两亿投资;河北科技大学的党委也授予他五四青年奖章,这是 14 至 40 岁年轻人的最高荣誉,而韩春雨当时已经 42 岁。
  到了 2017年 8月,正在众人仍在为真相到底是什么而争论的时候,韩春雨方面先后撤下了相关的论文和专利。河北科技大学官网也发布声明称,已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这样的“以退为进”让此事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黯然退出了公众视野。

  直到 2018年 8月 31日,我们才最终看到了此次事件的调査结果声明。
  图丨《Nature Biotechnology》的撤稿页面(来源:《Nature Biotechnology》)
  回顾这场已经接近尾声的科学事件,韩春雨从“非主流大学”的无名之辈,到众星捧月的“中国下一个诺奖获得者”,再到撤稿甚至是被认为是“学术骗子”,最后以一个含糊其辞的“非主观造假”收尾,其背后有着大量值得我们所有人思考的警示意味。
  在科学研究上,一旦仅仅依靠时间去证明某件事的对与错,难免会留有事后难以弥补的遗憾。诚然,任何科学的发现都应当十分严谨。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这可能关系到未来由原发技术延伸出的一系列应用和临床实践。因此,无论是实验数据的可重复性还是技术细节,都应经得起反复推敲。这就要求科研人员能够对自己的结论负起责任,在论文发表前对所做的实验结果多角度求证,而不应当是在遇到无法重复实验结果时才回想起忽略的细节。
  另外,任何刊发的论文都是通过同行评议制度审核通过的。即使审核制度耗时耗力,但仍存在弊端,导致如此次事件的发生。一些学者认为应当成立一个第三方组织,公开论文评议过程,将流程更改为出版后同行评审。美国加州的PubPeer 是这方面的先驱。但 PubPeer 的新流程也引发了新的问题讨论。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究竟怎样的审稿流程才更科学还需要长期讨论。
  而在科学发现辐射至整个社会的过程中,舆论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面对这种仍处于“襁褓期”、未经初步实践检测的新兴技术,或许一开始就期待或者赋予其太过惊心动魄的故事并没有那么重要,也没有那么必要。
源自:deeptech。作者:hs、Daisy)
 zhenshiyaya 发表于: 2018-9-2 14:26:00|显示全部楼层

韩春雨就公布撤稿论文调查处理结果表态 称接受处理意见

源自:新京报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俊)昨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关于韩春雨撤稿论文调查和处理结果,今天(9月1日),据河北科大官网,韩春雨团队做出表态,称接受国家级实验室独立第三方验证实验结果、校学术委员会调查结论和有关方面的处理意见。
  韩春雨表示,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在经历了质疑、撤稿和调查之后,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深刻地认识到,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论文的发表给国内外同行学者造成了误导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论文发表后,面对媒体和同行的质疑,未能冷静理性对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纷扰。对此,韩春雨表示了歉意,并对同行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表达了感谢。
⊙编辑:艾峥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9-2 08:42:00|显示全部楼层

追问韩春雨事件调查报告的四大痛点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源自:科学网

  昨天夜里,河北科技大学发布了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千呼万唤始出来。
  一天不到,这条本该置顶的消息迅速被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本科暑期招生录取、教师党支部培训班等新闻覆盖,沉到下面。
  要知道,当年公布“一鸣惊人”好消息的时候,可是声势浩大地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啊!
  这个报告有必要如此低调吗?
tF-1-hinpmnr3259560.jpg
  在我们以字句为单位对这份语焉不详的处理结果做分析时,发现了这四个大问题:
  1、科学问题到底是什么?
  2、撤回韩春雨基于论文的所得是否合规合法?
  3、除了韩春雨之外,其他人在这件事上的获利,又应如何追回?
  4、调查报告没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与诺维信的合作,然后呢?

科学问题到底是什么?
⊙原文:“认为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按照我们的理解,发表论文的基础首先要实验是真的、数据是真的,还需要前人没有研究过,也就是说有创新性。
  NgAgo当然是创新成果,那么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问题就出在真实性上了。
  “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
  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第三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学术上的调查结果是什么?
  据此前《中国科学报》报道,针对韩春雨论文的质疑集中在论文中的第四部分结果上,即证明NgAgo能否编辑内源人类基因组。

撤回韩春雨基于论文的所获是否合规合法?
⊙原文:“在调查过程中,韩春雨主动要求退回基于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项目、绩效奖励、荣誉称号、社会任职等。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

  也就是说,韩春雨在论文发表之后获得的一切和这次发表牛论文完全挂钩?撤回合规合法吗?
  根据此前的公开报道(“校科研绩效奖励”我们尚未获得公开资料),在NgAgo论文发表后,韩春雨得到了这些:
  (1)河北“最美教师”(2016年8月)。
  按照河北省教育厅、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关于印发〈“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评选展示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称,“存在弄虚作假、失职渎职、借机牟利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撤回“最美教师”,到底是哪类行为呢?
  (2)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2016年8月)
  这是河北省发改委批复的项目,总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包括科研用房、大型仪器设备公共用房、管理及保障用房及公用配套用房等。
  是否已经动工?经费如何追回?
LSjQ-hinpmnr3259652.jpg
  (3)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2016年8月~9月)
jqbE-hinpmnr3259724.jpg
  有报道称,这次招投标存在评委故意让高价公司中标和明显围标现象而遭到竞标公司质疑。
  这笔已经花出去买了仪器的钱,怎么追回来?
  当然,上述两项可能会被认为不属于学校公告中所谓的“科研项目”。
  (4)任河北省科协副主席(2016年7月)──“个别社会任职正在按法定程序办理”。拭目以待吧!
  今天,韩春雨发布公告致歉:
  在国际前沿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域,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在经历了质疑、撤稿和调查之后,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指导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深刻地认识到,撤稿论文的实验设计存在缺陷、研究过程存在着不严谨的问题,论文的发表给国内外同行学者造成了误导和人力物力的浪费。论文发表后,面对媒体和同行的质疑,未能冷静理性对待,发表了一些不当言论,给社会公众带来了不必要的纷扰。对此,韩春雨表示了歉意,并对同行学者和社会的关注表达了感谢。

除了韩春雨之外,其他人在这件事上的获利,又应如何追回?
  上述分析中我们看到,在2016年5月论文发表后仅仅两三个月时间,“韩春雨论文”事件就不再是韩春雨一个人的事,主角队伍不断扩大,学校、地方政府悉数登场。
  闹剧落幕,账要怎么算?

调查报告没有涉及的事件,河北科大与诺维信的合作,然后呢?
  2017年1月19日,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与丹麦诺维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达成合作,并签署协议。
  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及其相关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
  2017年8月3日,诺维信公司回应《中国科学报》:科研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我们将继续关注包括NgAgo技术在内的,任何对我们的工作有潜在积极影响的技术发展。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吗?

重要事件节点
  2016.05.02
  《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韩春雨团队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被媒体以“甘坐冷板凳、十年憋大招”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原型炒作,而一炮走红。
  2016.05.20
  原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在微博上首先提出论文结果可重复性的问题,受小范围关注。
  2016.05.26
  “未名空间”论坛上出现了“纯从科学角度分析韩春雨的文章”的帖子,认为韩春雨的论文从Ago理论上看行不通。
  2016.06.07
  韩春雨在北京参加主题为“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香山科学会议,做了会议报告。面对国内基因编辑大咖们的面对面质询,他未直接回应,并提前离会。
  2016.07.06
  《中国科学报》报道该事件。记者调查结果显示,针对韩春雨论文的质疑集中在论文中的第四部分结果上,即证明NgAgo能否编辑内源人类基因组。一名不愿具名的院士表示“不能重复不能证明作假”。(大家质疑韩春雨什么?)
  2016.07.31
  来自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等国的科学家陆续在其社交平台上指出,无法重复韩春雨NgAgo的基因编辑结果。
  2016.08.03
  《中国科学报》发表评论《科学结论应得到理性讨论》,针对事件进程中相关领域科学家匿名发表质疑的现象,批评“专业意见的沉默助推了此次争议变味”,而鼓励科学家公开讨论此次争议。“无论韩春雨的实验最终被证明能够或者不能重复,都是基因编辑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前提是科学家用实验来充分论证其中的科学问题,而不是以人身攻击、恶意揣测对科学家本人开展‘口水战’。”
  2016.10.10
  由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组织和发起,来自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学家实名发布声明,“没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呼吁有关方面组织第三方介入调查”。11月17日,实名质疑的科学家团体增加到20人。
  2017.05.09
  《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布声明,韩春雨论文的调查还在继续中。
  2017.08.03
  《自然-生物技术》发表题为《是该数据说话的时候了》社论,并宣布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
8idc-fyrkuxs738907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8 16:28,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