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7750|回复: 56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老乡亲 发表于: 2016-5-20 08:22: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悬崖村搬家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样本

 [复制链接]
  “悬崖村”是个俗称,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现存有19个“悬崖村”。
  本“悬崖村”名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尓莫乡,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近1,000米。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钢)梯。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区”,是全国、全省最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大凉山远远不止一个“悬崖村”。
  2016年5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表态修建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2016年11月19日,连续阶梯最长达105级、最短只有4级,总共约1,000级台阶的钢梯工程竣工,住在山顶勒尔社的孩子首次攀爬完工后的新天梯,安全回到“悬崖村”。
  2017年6月23日,通信铁塔在阿土列尔村特土社建成,盼了10年,悬崖村终于有信号了,实现了通讯信号无缝覆盖。2017年11月5日,村里的进山货运索道进入调试运行。
  阿土勒尔村拥有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目前,成都一家旅游集团已入驻,拟投资3亿元,打造“悬崖村—古里大峡谷”景区。以后,村民们不搬迁,在村里就能实现挣钱的梦想。

☆ 同名“悬崖村”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老乡亲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老乡亲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老乡亲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李克强:五年内将通过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 划归成都托管简阳将成交通枢纽 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
56#
 原滋缘味 发表于: 2020-5-15 09:55:55|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悬崖村搬家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样本

源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原文标题:悬崖村搬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样本

在搬下山之前,阿土列尔村村民只能通过宽1.5米、总长度2.8公里的钢铁“天梯”进出。图为村民们背着背篓攀爬钢梯。新华社记者 薛晨摄

  5月14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在这个被人们称为“悬崖村”的地方,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在3日内完成了搬迁,住进了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家。
  从5月12日一早开始,就有要搬迁的村民穿上干净整洁的民族服饰,背上收拾好的行装,陆续赶往阿土列尔村山脚。村民们聚拢在一起,有说有笑,翘首盼望迁入新居。等待他们的,是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从藤梯到钢梯
  “悬崖村”地处大凉山古里大峡谷深处,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战争年代,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势保护,一代代居民在此生息繁衍,过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生活。
  然而,对阿土列尔村村民来说,险要地势造成的出行艰难,成了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也给自身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阿土列尔村有4个村民小组,其中3个都在半山腰。从山脚到山顶的位置最高处,垂直高度相差约800米。2016年11月以前,村民走向外部世界,全部依赖一座摇摇晃晃的“天梯”──一条由藤条、木棍编成的藤梯,架设在悬崖峭壁之上。村民们出村进村,必须攀爬步步惊心的218步藤梯,“悬崖村”也因此备受关注。
  1996年至1999年间曾担任过代课老师的村民莫色子哈回忆说:“那时候太辛苦了。学生跟我们要走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
  “我小时候读书时,经常是爸妈背下去。”村民杨军杰谈起读书时的情景说,“凌晨四点就起床走去学校,一个星期才能回来一趟。看到大车就往它的后面抓,能挂一点就挂一点,因为腿太软了,走得太远了。”
  不仅仅是孩子上学,当地人的婚嫁也遇到了难题。“村里面一个人结婚,要十三四个人背上来。”30年前,21岁的巴耕阿里嫁来“悬崖村”时,就是这样被14个人接力背负着,从山脚到了山顶。“我结婚的时候都哭了。”当时的一幕幕场景在她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如昨。
  2015年12月,昭觉县委选派驻村工作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队员逐户走访,与村民逐一交流,记录并梳理需求、问题与建议,对贫困户再建档、再分析,分类制定脱贫方案。
  2016年5月,凉山州和昭觉县共拨款100万元,将昔日的藤梯升级为钢梯。不久,一段宽1.5米、总长度2.8公里的钢铁“天梯”正式建成。站在山脚仰望,2556级钢梯蜿蜒而上,成为悬崖峭壁上的一道别样风景。
  “用钢梯打通上下山的通道,这是‘悬崖村’后来建设各种基础设施、发展多种产业的基础。对于村民来说,这就是村里的‘高速公路’。有了它,电杆、光缆线这些大型物资才能进来。”支尔莫乡乡长、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告诉记者。
  此外,互联网的接入,大大缩短了“悬崖村”与外界的空间距离。年轻的杨军杰就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当起了主播。“我直播是带直播间的哥哥姐姐们看一下我们凉山,主要是我们的生活,还有风景。”很多年轻人像他一样,纷纷开始网络直播。一时间,慕名而来的游人越来越多。莫色子哈说,钢梯修好以后,自己除了种地,还可以养牛、养猪、养鸡,同时卖点东西接待游客。
  2019年4月,又一个好消息传至“悬崖村”:村里的贫困户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迁入县城的集中安置点。

从钢梯到楼梯
  “悬崖村”下辖勒尔、特土、牛觉和古曲洛4个村民小组。此次搬迁,4个村民小组均有涉及。按照“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思路,村民们分路线、分批次搬迁至集中安置点。自5月10日起,来自昭觉全县92个边远山村的1.8万余人,陆续搬迁到这里,住进一排排6层高的崭新楼房里。
  5月12日,居住在山脚下的26户贫困户,成为“悬崖村”的第一批搬迁者,由服务车队统一送至县城集中安置点。村民吉克曲俄就是在这一天搬进新家的。
  吉克曲俄一家四口,分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里面还配备了沙发、电视、洗衣机等“九件套”。“说实话,我没想到自己能住上这么一个好房子!我真的非常高兴,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吉克曲俄告诉记者,“以前为了生活,有时会去外面打工,但放心不下家里的老婆孩子。下雨天,房子一直都在漏雨。大风天,房子一直都在漏风。我在外面,心里都很不踏实。”
  “搬进新家,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和新的幸福生活,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吉克曲俄激动地说,自己过一阵会去打工,但这几天并不想离开,“我还舍不得我的新房子,想先在家里住几天。我还没感受够住新房的感觉呢!”
  5月13日和14日搬迁的,是居住在高山区的贫困户。他们采取“人走钢梯、行李走索道”的方式下山,之后再集中乘车进城。
  “我们村民和乡干部、村干部都是一起配合的,互相帮助一家一家地搬。”“悬崖村”党支部副书记吉克拉则告诉记者,对于在外打工来不及回村或是家中有老人的贫困户,乡村干部和其他村民都会帮忙一起搬。
  12日当天,吉克拉则从早上9点开始帮助村民搬家,一直忙到晚上10点。次日早上8点,他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尽管如此,吉克拉则却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每一个人都很高兴,这是大好事啊!这也是我们村干部应该做的。”
  据吉克拉则介绍,这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集中安置点共有4个,采用抽签分房形式,以保证公平公正。新房面积标准为人均25平方米,根据家庭人数进行分配。为方便村民集中搬迁,一些大件家具和部分家电由政府统一配置发放,或者以补贴形式鼓励村民购买。
  当然,搬迁工作也并非没有遇到困难。2016年,村里开始征求村民意见,但当时大部分贫困户并不愿意离开。帕查有格表示,情况是慢慢改变的,特别是听说在县城周边地区或城郊安置后,愿意搬迁的村民就越来越多了。
  过去,村民某色拉博也不愿意搬家。“如果能通公路的话,谁都不愿意走。要是去县城的话,我们没有地,得考虑怎么生活。”26岁的某色拉博对记者说,“后来,‘悬崖村’路修不了,难度太大了。我们看到别人在县城分了新房子,才知道县城的房子那么好,就觉得我们这里路都通不了,不知道还会不会等到这么好的房子。”
  三个月前,某色拉博等到了政府的通知,可以搬到县城去。“孩子也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每天都要爬‘天梯’,上学先要下山。现在搬到城里来了,以后小孩上学方便多了。”
  集中安置点内,很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都已设置,包括社区医院、学校、幼儿园、活动区域等。据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子阿牛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在设计和规划上,充分考虑了搬迁群众就医、子女就学等需求。目前,安置点附近正在建设7所学校、扩建3所医院。

5月13日,阿土列尔村村民某色拉博和孩子们在县城集中安置点新房阳台上。尹钢 摄  57b6-itriats2026620.jpg  保存到相册

“搬得出”还得要“稳得住”
  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离不开易地扶贫搬迁这一路径。“搬得出”只是第一步,要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还得要“稳得住”。
  “针对进城的人,我们主要是培训、劳务输出,外出务工有奖补,这也是当前贫困户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老家的土地依然是他的,他随时可以回老家管理经营。如果没时间或不想回去种,可以将其流转给别人经营,或者入股合作社统一经营,也能得到一份收入。”凉山州副州长、昭觉县委书记子克拉格表示。
  结合独特的地理条件,旅游产业也是当地发展的重要方向。搬迁后的房屋收回,将按照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方向重新规划打造,或拆除、或改建、或新建。“悬崖村”及古里大峡谷将开启新一轮旅游开发,修建民宿,设计徒步游路线,建设通向山顶的索道。“老人和孩子在安置点居住、读书,青壮年在村里发展产业、搞旅游,既要搬家,也要致富。”帕查有格介绍。
  “悬崖村”所在的昭觉县,是四川省最后7个将要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昭觉县这次搬迁涉及4个安置点,共有4057套安全住房,安置了包括“悬崖村”在内的贫困户一共3914户超1.8万人。这也是四川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同样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雨拖村坐落在金沙江畔高山河谷地带,平均海拔3700米。穷山沟中的雨拖村长期处于路、电、水、电话、电视几乎不通的“五不通”状态,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125人。村民原本依山而居,最远居住点距离公路有48公里,“五通”设施改造极为艰难。为实现整体脱贫,雨拖村决定整村易地搬迁。
  起初,大多数群众都不愿意离开世代生活的这片土地,搬迁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有着47年党龄的老党员泽登占玛站了出来,率先同意搬迁,并与村中其他12名党员一起,分组入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最终,村民们放下陈旧观念,同意易地搬迁。2017年11月,在村干部带领下,该村117户共523人整村搬迁,住进环境舒适的二层藏式楼房,“五通”项目顺利落地,雨拖村的蝶变由此开始。
  在村党支部动员下,部分群众自愿将各自所占土地用于村集体产业建设,着力打造集农家体验、农业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半年时间内,党员示范项目获利20万元,更多群众参与到美丽新村与观光农业相互匹配的融合产业发展之中。村民都说,自从搬到了集中安置点,生活就大变了模样。
  随着“悬崖村”在内的这一批搬迁,四川省总规模达136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接近尾声。但是,脱贫攻坚的路仍需要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村子一步一步、一点一滴地在变化。现在跟几年前相比,村民的思想意识、认识习惯等各方面进步特别明显。”帕查有格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担任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到2016年媒体报道村子的故事,再到如今贫困户搬迁,自己刚好见证了这个过程,“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从步步惊心的藤梯到抬脚能迈的楼梯,从漏雨漏风的土坯房到坚固宽敞的新楼房,“悬崖村”村民跨过悬崖、越过时空,在生活的变迁中感受着脱贫攻坚的时代脉搏。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是重中之重。只有绷紧弦、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才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告别“悬崖”不是目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只有奋勇拼搏,跟上时代脚步,才能在新的起点赓续奋斗,拥抱新的幸福生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付筱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5#
 奶茶好喝 发表于: 2020-5-15 06:44:00|只看该作者

村民走出“悬崖村”不是扶贫的终止

源自:中国青年报
原文标题:村民走出“悬崖村”不是扶贫的终止

村民走出“悬崖村”不是扶贫的终止
  马涤明
  5月12日,四川凉山“悬崖村”──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批26户贫困户开始搬家,住进县城的新房。
  这个“悬崖村”,据村民口口相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而它为外界所关注,源于5年前的一篇题为《悬崖上的村庄》的报道。5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都不够“弹指一挥”,但对于这个曾经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来说,却经历了沧海桑田之变。巨变的背景,是扶贫战略在各地的精准实施。
  海拔1400多米,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藤梯长度约100米,没有藤梯的崖壁更危险。上山下山险途中,曾有多人摔死摔伤……200年前,悬崖村的祖先选择在这里定居,应该有不得已的原因,但今天,村民没有理由不想走下山,融入现代社会。那一壁悬崖,成了“悬崖村”与现代社会的“最遥远的距离”。
  据报道,当地政府从未放弃过对包括阿土列尔村在内的“悬崖村”的帮扶,曾筹划修一条通向山下的路,但所需资金只能筹到一半。凉山地区属于贫困山区,政府财力十分有限,而“与世隔绝”的村庄和村民的财力就更不要说了。不管是靠地方政府筹资,还是加上村民自筹,修路都是无法实现的“奢侈目标”。
  而现在,村民们终于开始走下山崖,一步就迈进现代社区。与其说这是奇迹,不如说,这是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地区的民众融入现代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悬崖村”的搬迁,是易地扶贫政策的典型样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扶贫理念的具体体现。
  实际上,搬迁一个或多个“悬崖村”,以及其他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贫困村落,技术操作上并不存在太大问题。主要问题是财力、土地、就业安排,这些问题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来解决。山崖上的村庄难进难出,但毕竟有养育村民的一方水土,让他们走出深山,就必须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像“悬崖村”这样需要实施易地扶贫的贫困村落,大凉山地区就不止一个,全国就更多。每一个贫困村落的搬迁,都不是简单的“盖房”和“搬家”。舆论为之欢呼的同时,也要清醒:移得出,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能否稳得住,才是村民彻底融入现代社会的更关键问题。
  报道说,当地政府在搬迁点附近创建农业产业园和开发公益性岗位,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同时,还为搬迁村民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引导劳动力外出务工,并按照务工地距离和务工时间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交通补贴和稳岗补贴──“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同步进行。从长远来说,造血扶贫的成效,是决定“悬崖村”易地扶贫后能否稳得住的关键。
  换句话说,村民走出“悬崖村”,并不意味着扶贫的终止,而是扶贫方式由“授鱼”到“授渔”的转折点的开始。
  而村民搬出“悬崖村”,也不等于告别“悬崖村”。悬崖上的村子,不适合日常生活却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有些村民早已在接待旅游服务中获得收益。村民已探索出一条依靠旅游业的脱贫路径,整体搬迁后,进一步发展壮大“悬崖村旅游业”,将“悬崖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实现扶贫与发展同向而行,也是值得探讨的。
  实施易地扶贫,除了财力与资源问题,有些村民故土难离,也是一个难点。而贫困村落的旅游和历史文化价值若能得到开发利用,村民搬迁不意味着告别、断根,不但能使搬迁更顺利,还可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既解决生存、脱贫问题,也体现出人文情怀,达到易地扶贫的理想境界。
  马涤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0年05月15日 02 版
54#
 格尼薇儿 发表于: 2020-5-13 20:31:34|只看该作者

5G见证悬崖村“搬家” ,四川移动搭建信息“天路”助力凉山精准扶贫

源自:人民邮电报
  “在山上住了几十年了,没想到今天我能住进城里人的大楼房,房子装修得好,移动公司还帮我们提供了宽带,真的太安逸了,卡沙沙!”四川凉山“悬崖村”──阿土列尔村村民某色作格搬进昭美社区1号安置点的新家后激动地说。

网络宽带就位,保障扶贫搬迁安置
  为了帮助贫困户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就业机会、更好地融入社会,5月10日起,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开始正式搬迁入住。该安置点将安置3900余户1.8万余人,涉及28个乡镇92个行政村,这也是四川全省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百兆光纤入户、高清电视进家……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力做好偏远山区搬迁群众网络服务。一是提前网络保障。提前制定4G新建站选址方案和建设方案,新建4G基站4个,扩容4G小区60个,努力为安置区居民提供优质网络服务。二是开展志愿帮扶。主动对接县政府扶贫办认领志愿者帮扶工作,协助做好入户登记、新房钥匙发放工作,主动帮助贫困户搬运家电、家具及生活用品等。三是提供宽带电视服务。志愿者们通过深入了解贫困户需求,积极帮助贫困户推荐最合适的宽带电视方案,通过提供宽带电视服务,确保扶贫安置点“宽带电视全覆盖,入住即可看电视、用WiFi”。截至5月13日,安置点周围网络信号良好,累计为超1000户贫困户提供志愿者服务,为800户贫困户提供宽带电视支撑。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工作人员为迁入安置点的老乡调测宽带电视  0739-itriatr6736969.png  保存到相册

  5月13日,“悬崖村”84户精准贫困户从此告别钢梯,入驻安置点,中央电视台对搬迁过程进行高清直播,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提供了全程提供5G+4K高清直播网络服务。
  据悉,为支撑社会综治,确保悬崖村学生上下钢梯安全,中国移动四川公司专门为悬崖村配备了8台“千里眼”高清视频设备,搭建了天梯、村口、全景等8个图像点位。此次央视直播在“千里眼”高清视频点位优化升级的基础上,通过5G技术实时传输4K信号确保了直播图像、音频数据传输流畅。

互联网+精准扶贫,开启贫困户智慧生活
  凉山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一直以来,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积极开展对偏远地区贫困村的网络扶贫,特别是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超6亿元,开展凉山电信普遍服务工作,重点攻坚偏远行政村的通信网络覆盖,着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让贫困地区群众共享信息社会发展红利。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网络建设人员在悬崖村调测“千里眼”设备  4222-itriatr6737100.jpg  保存到相册

  砥砺攻坚,全力推动网络建设。在凉山,不少山村和悬崖村一样,由于住户零散、村落布局不规则,宽带施工难度远远高于城镇。自开展电信普便服务建设以来,中国移动四川凉山分公司组织了400余支施工队伍、300多台施工车辆、3000人次参与建设。在昭觉、布拖、木里等地,由于山路崎岖,车辆无法直接到达施工点位,通信设备运输基本依靠人背马驮、肩挑手扛这些原始方式。经过不懈努力,截至2020年4月底,中国移动四川凉山分公司完成了凉山17个县市州的3639个行政村宽带网络光纤到村建设和升级改造工作,覆盖率达96.71%;累计为全州17个县市州3706个行政村开通了4G网络,覆盖率达98.48%。
  信息化支撑,开启智慧扶贫模式。为让贫困户能够“用得起”手机和宽带电视,中国移动四川公司针对凉山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推行个人和家庭专属扶贫资费,截至目前已惠及凉山8.9万贫困户。同时,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在贫困地区引入智慧教育、医疗、旅游等信息化服务项目,助力脱贫攻坚。其中,面向教育行业累计投入1.43亿元,开通800多所学校基础网络,全州学校开通率达50%以上,并捐赠200余间多媒体教室;面向医疗行业投入5600万元,为全州560个乡镇卫生院开通卫健专网,并提供基卫系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化服务;面向旅游行业持续投入超1200万元,助力3000余个相关企业进行资源推介。
  驻村帮扶,践行初心实干为民。除了在投资、产品上加大精准扶贫帮扶力度,按照地方政府要求,公司落实精准扶贫“暖冬关爱”,出资13万余元,购置粮油棉被等日用品,为帮扶点500余户贫困村民送去关爱,并选派了25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到政府指定的精准扶贫目标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承担扶贫攻坚、驻村帮扶等工作任务。截至今年4月底,驻村帮扶的15个村中已有8个已脱贫,并顺利通过省政府的验收。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下一步,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将秉承“红色通信”本色,在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网络+电视+信息化“扶贫模式,以更强的政治责任感、更实的攻坚举措,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更大贡献。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3#
 豆包七 发表于: 2020-5-13 11:34:42|只看该作者

走下2556级钢梯 "悬崖村"31户村民下山搬进县城新房

源自:成都商报
原文标题:走下2556级钢梯!“悬崖村”31户村民下山进城,搬进县城新房

  5月13日清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社薄雾环绕,宛如人间仙境。这个村庄,还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名字──悬崖村。

  曾经因进出村要借助17段藤梯,攀爬落差达800米的山崖,“悬崖村”全国闻名。2017年,通往山上勒尔社的2556级钢梯建成,村民出行的时间大大缩短。

  5月13日,天刚蒙蒙亮,“悬崖村”勒尔社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早早的起来洗脸,穿上民族盛装,打包收拾衣服、被褥等物品。

  上午9时许,村民背着行李,陆续走出家门,与世代生活的“悬崖村”挥手告别,他们沿着悬空的钢梯下山,搬迁到昭觉县城的安置点,开启全新的生活。

  据了解,此轮搬迁,“悬崖村”4个村民小组均有涉及,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344人,陆续搬迁至位于昭觉县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的新家。当地政府为村民配备了沙发、电视等“九件套”,村民可以拎包入住。

  5月12日,“悬崖村”搬迁工作正式启动,首批26户村民搬迁至县城安置点,主要是山下牛觉社的村民。5月13日,山上勒尔社的31户村民搬迁,村民们走钢梯下山,下山后将集中乘车至昭觉县城安置点。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悬崖村”84户村民整个搬迁工作将在明日完成。
52#
 玲系我心 发表于: 2020-5-11 20:05:57|只看该作者

“悬崖村”84户村民将搬进县城 原址进行旅游开发

源自:人民网
原文标题:“悬崖村”84户村民将搬进县城 原址进行旅游开发

  5月10日上午,凉山州的“悬崖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给乡们带来了好消息,“12号开始搬新家,从今天开始,大家抓紧收拾家里东西。”
  此轮搬迁,“悬崖村”4个村民小组均有涉及,84户村民需在5月14日前完成搬迁。帕查有格介绍,12日开启的搬迁工作首先将从山下交通便利的牛觉组开始,而后两天再是山上的村组,“新家都是新家具,大家只需要带些干净衣服和被褥就能入住。”
  帕查有格介绍,村民下山进城后,“悬崖村”及古里大峡谷将开启新一轮旅游开发,沿山而上将计划架设旅游索道,村民们原有的土坯房也将纳入旅游开发的大盘子,“大家到时也可以选择再到村里,一起继续搞旅游。”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1#
 戏网 发表于: 2020-4-26 10:56:00|只看该作者

四川最大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今日选房!“悬崖村”将整体搬迁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四川最大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今日选房!“悬崖村”将整体搬迁

:4月26日~29日,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将面向搬迁群众开始分房。2019年昭觉县筹建4个集中安置点共建设安全住房4057套,其中安置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3921户18547人,总占地面积581亩,总建筑面积398860平方米,为四川省内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工程。
  搬迁的建卡贫困户来自全县28个乡96个边远山村,本次有1200多套房分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搬迁居民以抽签形式抽取住房。同时,安置点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学校等配套设施,以及农业产业园区正在紧张有序建设中,确保实现贫困户在6月30日之前全部搬迁入住。
以“悬崖村”闻名的阿土列尔村的84户将整体搬迁,但青壮年还要留在悬崖村搞旅游开发。预计村里将修建45套民宿,开发大峡谷溶洞、温泉,设计徒步游路线,还在规划修建2条观光缆车,搞“云端游”。预计今年上半年阿土列尔村将实现脱贫。(总台央视记者 庞丁 张力)
50#
 搜索浪漫 发表于: 2020-1-26 16:44:00|只看该作者

【新春走基层】正月初一不闲着, “悬崖村”村民直播卖蜂蜜

源自:国际在线
原文标题:【新春走基层】正月初一不闲着,“悬崖村”村民直播卖蜂蜜 来源:四川日报

(陈古吉的孩子展示野生蜂蜜。受访者供图)
  川报观察记者 何勤华
  走访对象
  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村民陈古吉
  “朋友们过年好,正宗的野生蜂蜜,只剩30多瓶了,有需要的赶紧联系吧……”1月25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在欢度节日的同时,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村民陈古吉不忘在直播平台晒自家采的野生蜂蜜。
  阿土列尔村更为大众熟知的名字是“悬崖村”。因进出村要借助10多段藤梯,攀爬落差达800米的山崖,2016年5月,在媒体聚焦下,这个大凉山深处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引来社会广泛关注。2016年开始,凉山州、昭觉县两级统筹投入资金,实施“钢管天梯”工程,建成了2550根钢管构成的“钢梯路”,村民出行难、出行险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杀鸡宰羊、腌晒猪肉、制作荞粑粑……彝历新年刚过不久,又迎来农历春节,这个位于海拔2500多米的高山村落,散发着浓浓的节日氛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网络直播,现在几乎成为陈古吉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我的孩子们,他们过年可高兴了!看,他们在放鞭炮。”在大年三十的直播中,陈古吉还将镜头对准自己的几个孩子,胆大的点鞭炮,胆小的在一旁捂着耳朵,孩子们都非常开心。看到孩子们快乐成长,陈古吉也十分欣慰。他说,2019年孩子们变化都很大,两个孩子上初中了,老大陈心明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在家里也是爸妈的小帮手。
  “现在的日子很好了,就像每天都在过年啊。”40多岁的陈古吉和记者熟悉起来后,打开了话匣子。
  陈古吉说,不管是直播卖蜂蜜,还是家里收入增加,都得益于2017年6月“悬崖村”通信铁塔的建成──通信信号实现全覆盖,稳定流畅的4G网络通到村里。
  “悬崖村”气候环境好,每年都会开很多野花,野蜂是这里的常客。以前,村民采收的蜂蜜只能自产自销,就是运下山也卖不起价。随着“悬崖村”名气越来越大,陈古吉也瞄准商机,成为村里第一个采集并出售野蜂蜜的人。
  2018年开始,陈古吉在网上卖野生蜂蜜,当年就卖出50多斤。去年,受天气影响,他收获的蜂蜜只有30多斤,目前已销售一半,收入3000多元。“这要是在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陈古吉说,几年前,一家人在山上居住,很少下山,收入微薄,更别说用智能手机在网上卖农特产品了。现在,只要有陌生人进村,陈古吉就会主动和对方攀谈,互加微信,推荐自己采的野生蜂蜜,他的朋友圈目前有1000多个好友。在25日的直播中,他不仅展示、推介自己采集的野生蜂蜜,还特别向网友们介绍了彝历新年。
  “以前一家人一年的收入才几千块钱,现在光蜂蜜就可以卖近万元。”他说,现在的生活和前几年相比,“真是幸福极了,像蜜一样甜。”
  不久前的彝历新年,陈古吉家宰了一头100多斤的年猪。除夕当天,他家又宰了一头小猪,制作了一桌美食。未来,他希望更多游客到“悬崖村”体验民族风情,感受这里的高山峡谷,他和村里人一定会热情接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9#
 李雪 发表于: 2019-12-24 10:36:00|只看该作者

“悬崖村”吃上“旅游饭”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悬崖村”吃上“旅游饭”

  新华社贵阳12月24日消息,题:“悬崖村”吃上“旅游饭”
  新华社记者李凡
  今年45岁的“光头河鱼庄”老板刘毅常常会在“朋友圈”晒晒他家餐厅人气“爆棚”的动态和村里的山水风光。“我是因为跟着村里的发展才享了福。”他说。
  刘毅的家乡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民习惯把化屋村叫作“化屋基”,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中意为“白岩脚下的寨子”。“顾名思义,村子在悬崖之下,曾是个偏僻之地。”新仁苗族乡党委书记罗玉鹏介绍说,化屋村位于乌江上游六冲河的岸边,周围是险峭的群山,整个村子被大自然的天险包围,多年来很少有人踏足。
  “以前外出,如果要图方便的话,我们都会翻过一个叫‘手扒岩’的几十米高的悬崖,勉强站得住脚,手要拉着崖边的树藤、石缝才能避免摔下去。”刘毅回忆起以前家乡的出山路,很是感慨。“曾经还有村民从悬崖上摔下来,因为危险,有的村民两三年都难得出一次门。”
  数代化屋村的村民渴望有一条通畅的出山之路。2007年,化屋村借助民建中央帮扶资金支持,开始修建村里到当地乡镇集市约14公里的通村油路。两年后,化屋村打通了与外界的交通连接。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中,化屋村人沿着打开的出山路,利用险峻的自然山水做起了“旅游文章”,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当地政府撬动社会资金修建了沼气池和小水窖,并进行民居改造、绿化整治和旅游码头修建等工作,化屋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变。同时,村里还发展起了樱桃、枇杷等1000多亩经果林产业和特色乌鸡养殖产业,建起了露营基地和苗圃基地等,村里的旅游有了产业支撑,不断有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常年在外打工的刘毅是村里最先“嗅”到商机的人。村里发展旅游后,他和妻子回老家在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利用周末节假日的客流,主打农家菜,生意越做越红火。“现在一年收入十多万元,看着我们经营好,村里其他十多家农户也都开起了农家乐。”刘毅说。
  而另一位苗家汉子赵云则做起了村里的“文化生意”。化屋村保留着淳朴的苗家歌舞文化,有了村里旅游人气的带动,在外挖到第一桶金的赵云,两年前回村组建苗族歌舞表演队,今年他注册成立的一个旅游开发公司也开门迎客,组织村民表演芦笙舞、板凳拳舞、苗家歌曲等节目。
  “我们不仅表演传统文化,也编排新的歌曲、舞蹈,让游客真真切切感受我们苗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向世人展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赵云说。
  今年10月,化屋村正式开通“乌江源百里画廊水上旅游路线”,村里多栋精品民宿也同时开业,与周围区县的景点实现旅游联动,游客量大大增加。“光是今年国庆假期,村里旅游综合收入就达到了500万元。”化屋村村支书张玉芝说。
  “吃上了‘旅游饭’,我们还要念好‘旅游经’。”谈到长远打算,张玉芝说起了化屋村人的新想法:保护好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依托这方山水,打好乌鸡养殖、苗族刺绣文化等“产业牌”,让更多群众实现更多增收。
48#
 孽角 发表于: 2019-11-20 08:22:39|只看该作者

中国脱贫传奇:悬崖村的2556级钢梯

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原文标题:悬崖村的2556级钢梯

钢梯修建前通往悬崖村的路。拉博摄

钢梯修建后通往悬崖村的路。拉博摄于2017年夏

过去悬崖村的藤梯。拉 博摄

村民陈古吉和娃娃们在新修的钢梯上玩自拍。陈古吉供图

悬崖村的幼教点。本报记者 叶晓楠摄

村民拉博观赏悬崖村的日出。拉 博供图
  25岁的彝族小伙拉博住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阿土列尔村勒尔社,这里在网上有另一个名字──“悬崖村”。
  悬崖村有多高?
  村子与山下地面垂直距离是800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
  悬崖村的路有多险?
  以前,进村要爬17条藤梯,多处梯子倾斜60度以上,最险的一段接近90度,几乎紧挨崖壁,别说走,看着就吓人。
  拉博当过放羊倌,背土豆苞谷下山去卖,同样的东西,收购商偏要给他压压价。
  为啥子?
  “人家晓得你从那么高的山上背下来,哪个瓜娃子会再背回去哟!硬是要贱几块钱。”拉博说。
  不甘心,也没得办法。
  村民陈古吉的三女儿,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她在回家路上拼力攀爬藤梯的倔强模样,谁见了都心疼。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况,感到很揪心。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钢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
  新钢梯有多长?
  2556级。
  2015年,县上派来第一书记帕查有格,他泡在村里,整天跟着翻山越岭,琢磨脱贫有啥子新招。
  大家都讲话:“来了个愿意爬悬崖的书记。”
  第一件大事,就是修路。
  州上县上拨来100万元。但因为是悬崖峭壁,只能修钢梯,难度可想而知。
  “路这么险,还要担心工人安全,从西昌找到成都,再找到重庆、云南,没得一家公司答应干。”帕查有格直挠头。
  有困难,钢梯还修吗?
  大家坐一起合计,有点子力气的都上,不怕钢梯修不成。
  请了3位云南来的技术师傅做指导,村里人背钢管、打钻、焊接,120多吨钢管,大伙一步步背上山,干得挺像样。
  冬去春来,几个月后,钢梯修好了!钢管用了差不多6000根,刷上防锈漆,银光闪闪,村民走在上头,别提多兴奋。
  老藤梯,就这样告别了悬崖村。
  新钢梯,让村民们从此开了眼。
  路好走了,水电、通讯都有了保障,幼教点、医疗点也有了,小娃娃在村里免费进幼教点,大娃娃到山下读小学,条件不比县城差。
  村里大棚好几亩,种的不是土豆和苞谷,而是三七,还用了滴灌技术。“三七好卖,我们这的三七品质好,销路根本不愁。”
  油橄榄、野蜂蜜、养山羊……致富路子好些条,条条都能挣着钱。
  游客越来越多,开农家乐、小卖部的村民们盘算着各项收入,猪啊鸡啊的,再也不用背下山去卖,游客早就预订了。
  旅游火了,村里想着培养一批山地导游。拉博等5个年轻人被送到成都跟专业教练学攀岩。山里人从小就在岩壁上耍,学起来进步神速,没几天就赶上了教练水平。
  回村后,拉博当上攀岩领队,每月工资最高能拿到四五千元。
  村里还出了不少网红,家家有WiFi,手机信号好,悬崖村的直播视频一个赛一个火。
  11月17日凌晨,拉博又趁着天刚亮拍云海去了。过一会儿,他熟练地在快手上发布了一条新视频,标题是“云端上的生活”。
  视频里,人们爬上钢梯,聚在悬崖村的山顶,眼前云海翻腾,群峰壮美,视频下面点赞一片。
  “村子还是有看头,钢梯修得好巴适,日子也过得瓦吉瓦(彝语,意即“好得很”)。”拉博告诉记者。
  村里的彝族老少热热闹闹录了个视频:
  年轻人对着镜头笑:“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干!”
  娃娃们脆生生地喊:“习爷爷,您放心!”

“那么小的娃娃上学要走这么难的路,哪个家长不心疼?”
  说是“悬崖村”,其实是一个村民小组,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是狮子山脚下阿土列尔村的勒尔社。63户村民,住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半山台地上,从下面仰看,上去的路就像挂在悬崖上一样,所以得了个名字叫“悬崖村”。
  悬崖村有年头了,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是昭觉县派到村上来支援的干部,一待就4年多。据他估算,至少600年前,彝族的先祖们就找到这个地方定居下来,虽是悬崖顶上,可土地肥沃,气候巴适。
  悬崖村那么高,几百年来怎么上去?
  帕查有格跟记者讲了三条路:
  一条是顺着山下的峡谷向上走,但夏季和雨季,古里拉达河水涨得很高,人过不去,即使是枯水期也有危险,经常有飞石滚砸,是猴子和岩羊寻食时擂下来的;
  第二条是从后山另外两个村绕过来,路不算陡,却很绕,来一趟要走六七个小时,太远了;
  第三条就是藤梯路,由土路和17条藤梯组成,不好走,可是近啊,大家走得最多,本地村民一般花1个半小时能爬上来。
  17条藤梯拉在最险的路段,要想上去,只能手脚并用地爬,一边是窄窄的山路,一边是紧挨大峡谷的悬崖,吓死个人。
  过去,娃娃们到山下的小学上课,都得爬藤梯,那么小的娃娃要走这么难的路,哪个家长不心疼?
  拉博家只有兄弟俩,之前原有5个哥哥姐姐,生下来没多久就都夭折了。
  “听爸说,哥姐是生病了没及时送去医院。还有我嫂子,生娃难产,我们背着她往山下走,嫂子在路上就断了气,留下的娃也只活了8个月。”
  “我叔叔早年来过这,他形容是‘猴子待的地方’。”帕查有格说。他在悬崖村爬了一年多藤梯,问村里人:是想搬出去,还是原地修条路?
  “祖祖辈辈住这,地里产苞谷,山上能放羊,搬出去说不定还不如这。”很多村民有顾虑。
  “我年轻时在3个地方讨过生活,只有到悬崖村,算是不挨饿,我不搬!”一位70多岁的老人态度硬蛮。
  议来议去,还是希望修条路。
  可是,钱呢?修路的人呢?
  2016年,悬崖村的出行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州里和县里拨来100万元,为村里修钢梯。州县干部也常来悬崖村,帮着解决困难。
  接着是找施工队,从西昌、成都找到重庆、云南,没一家公司肯干,都嫌活儿险。村里人一跺脚:自己修!
  某色苏不惹年纪轻,有力气,是修路队员,记者问他搬钢管啥感受,他说:“愿意得很呐,一来对村里是好事,二来也能挣点工钱。”
  “1.5米的钢管,背一根工钱10块,6米的每根60块。路远的,工钱还高些。”帕查有格说。
  苦干了几个月,2556级钢梯修成了,近6000根的钢管,足足有120多吨。村民抢着走上去,比谁速度快。
  爬山能手拉博,上山纪录半小时,下山15分钟,发个小视频,点赞一大片。
  10月下旬,记者沿着这条钢梯,一步一步爬上悬崖村,用了3个半小时。
  钢梯稳不稳当?
  记者试了试,发现钢架深深扎进岩壁,咋推都不动。每级台阶由两三根钢管组成,踩上去一点不来回滚,钢管之间的接榫也焊得牢,只要握住扶手,稳当得很。
  2017年,拉博结了婚,大女儿出生时,他提前就把妻子顺着钢梯送下山住进县医院。现在,刚满两个月的儿子也是在县医院出生的,大人娃娃都平安。

“国庆节前家里还有40多只鸡,过完节就剩下15只了”
  钢梯修了,路好走了,悬崖村就富了吗?
  真不一定,天上不会掉馅饼。好在村里头脑灵光的不少。
  42岁的某色曲日,就是一个脑子活络的返乡创业者。
  十七八岁时,他连句普通话都不会说,最远只去过昭觉县城。后来,因为不想守在山上种一辈子土豆,他第一个外出打工。20多年间,某色曲日跑过西昌、广东,干过保安、厨师、流水线工人,还把村里的年轻人带出去一些。
  某色曲日经常想家。2017年,悬崖村修钢梯的消息传来,他一听就来了劲:“政府帮扶力度这么大,还是回家有干头!”
  回村做啥子?见过世面的某色曲日对村民说:“祖祖辈辈都种土豆、苞谷,收成本来就一般般,再背下山运进城,我不信能卖得过外面的人!”
  “不种土豆和苞谷,还能种什么?”村民不服气。
  “村里以前试种过三七,说明这能种得活。”
  “你说种三七,你会种吗?”村民翻他白眼。
  其实到底咋种,某色曲日也没数。他叫上个伙伴,跑到云南的三七种植户家去学技术,第一趟就碰了一鼻子灰,人家一看他俩糙头土脸的,懒得搭理。
  一趟不行跑二趟,他们穿戴得干干净净,再把情况一五一十讲清楚,终于打动了人家,教给他们种植技术。
  会种还得有地,在村里帮衬下,某色曲日组成农村合作社,流转了六七亩坡地,搭起大棚,在网上学了新的滴灌技术。现在,他种的三七拿到了成都一家公司的检验证书,乐意参加的村民也越来越多。
  种核桃、花椒、药材,养山羊、蜜蜂……村里人学某色曲日,各找各的致富门路。
  旅游也是一门好生意。
  深秋的川西南,暖和得很,天天都有游客来悬崖村爬钢梯玩。
  老谭来自西昌市,爬钢梯爬出一头汗,索性把上衣脱下,边爬边跟同伴互相招呼着“当心”。他们前一天傍晚上山,在村里住了一宿。
  “钢梯爬得哪么样?”记者问。
  “还要得嘛,爬上来太不容易了呦。习总书记都挂念悬崖村,我们也想来看看嘛。”
  “昨晚住得哪么样?”记者问。
  “屋里头收拾得蛮干净的,住一晚再加两餐饭,我们两个人才花了200多块钱,太值喽。”
  27岁的俄木以伍,是嫁进悬崖村的一位外来媳妇,她家就能做农家乐。
  过去,靠地里种点苞谷、土豆、黄豆,再种点青菜,也见不着啥子外人。如今游客一拨接一拨,全冲着钢梯来的,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甚至外国的游客,她都接待过。
  今年国庆节,俄木以伍想歇歇,没主动揽生意,可“自己撞上门来的游客,都让家里头挣了两三千块”。
  正聊着,她家的鸡扑腾飞过,俄木以伍告诉记者:“国庆节前,家里还有40多只鸡,过完节就剩下15只了,卖给游客吃喽,矿泉水都卖掉了4箱。”
  村里开起8家小卖部,山上办了农家乐,山下有了苞谷酿酒作坊。几乎家家户户墙上都刷着“小卖部”三个字,挂二维码,微信支付省心得很。
  帕查有格估算过,来村里的游客,每天都有四五十人,多的时候几百人也是有的,好多村民把房子腾出来搞民宿。俄木以伍家没有多余的房子改成民宿,但是提供睡袋和帐篷,她笑:“搞不懂哦,有的客人就喜欢晚上这样在外面看星星。”

“现在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越多,越想让娃多念点书”
  山高路险,悬崖村在互联网上却成了“网红”。
  拉博、某色苏不惹、陈古吉……这儿的网红都挺有名。
  有关悬崖村的视频里,钢梯最热门。
  拉博出名早,粉丝多。这个彝族小伙曾是个放羊倌,现在做视频,当导游,还上过新闻联播。他拍钢梯、拍悬崖,近来又开始拍云海、拍日出,条条视频受欢迎。
  9月29日,拉博拍了村民们站在钢梯上,挥舞着小国旗唱红歌,配乐是《我和我的祖国》,五星红旗在大山深处飘扬,钢梯上的歌声也在大凉山深处回响。
  “我最初的梦想是村里能通路,等建好钢梯后,又学习了攀岩,现在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很牛的教练,保护好每个来悬崖村的客人。”
  别看拉博这么火,开头也不顺。信号差是个难题。2017年6月,悬崖村建成了通信铁塔,互联网自此为悬崖村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刚直播那会儿,村里人不理解拉博在对着手机讲什么,说他“像疯子”。现在,全村人都爱用自拍杆,直播在悬崖村变得很平常,许多短视频的浏览量都达到几十万人次。有了微信,野蜂蜜、山核桃能卖到全国各地。
  某色苏不惹今年25岁,是村里另一个“网红”。
  从OPPO手机开始,某色苏不惹换了好几部手机用于直播。在一个视频中,某色苏不惹背着一台洗衣机顺着钢梯往上爬,足足有上百万的点击量。
  直播中,老有人问拉博:为啥子他们不离开村子?
  “我们村在这里世代相传住了几百年,早就适应了环境,这边除了交通难,其他什么都还好。”
  拉博从小穿梭在峡谷、溶洞、藤梯间,最喜欢山顶的大平台,那里冬天可以看到雪,傍晚站在平台上远望,群山在云中时隐时现,美得像幅画。
  有了钢梯,有了互联网,悬崖村的人惦记念书的事。
  过去,只有少数重视教育的村民愿送娃上学,“现在大家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越多,越想让娃多念点书”。
  事实上,钢梯修成,村里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原先交通不便,特别小的娃上小学前多半是跟着父母生活,没地方学普通话,上学后想取得像样的学习成绩,得花几倍的努力。2016年,山顶的村民小组里新设了幼教点,3到5岁的娃娃都可以免费入学。2017年,中国电信还给幼教点配了一套远程网络教育平台。
  下午3点多,从昭觉县城来当老师的甲拉曲洗在教20多个娃娃用普通话唱“小星星”的歌,平时,娃们在这学说普通话,画画、写字、做算术、看动画片,中午免费吃饭,然后在小床上午休。
  年满6岁的娃就下山了,到山脚的勒尔小学读书。
  为了让娃娃们少上下山,勒尔小学实行寄宿制,只在彝族年等重大节假日和寒暑假放假,其他时间全部住校,每年爬山回家的次数减到过去的1/10,父母们平均每隔两周下山来看一次娃。
  这所村小的条件不逊于县城学校,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电扇、饮水机,还开通了网络教室,与县城优质小学实现了远程在线教学。
  不止一位村民对记者说:政策好,娃娃们念书,家里都不用出钱,对党和政府要讲声卡莎莎(彝语,意即“谢谢”)。
  某色苏不惹说:“就恨自己当年不好好上学,我三个娃可要多读书,再大点到县里上中学,多学本事,过上更好的生活。”
  陈古吉有6个娃,老大老二已从勒尔小学毕业,在县城里读初中,小学时她俩成绩特别好,在班上能排前三名,现在到了县城,俩娃学习勤奋得很,英文书写也相当工整。
  在陈古吉的算盘里,底下几个小的也要加紧念书,有了爱心人士的资助,他想让娃们尽力考上大学。
  站在悬崖顶上,也能连接世界。帕查有格对未来还有不少设想:
  除了钢梯之外,将来打算修一座可供人乘坐的索道,这样,不管是村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很方便地进村,连钢梯都不用爬了;
  正在给村民设计新房,打算买些砖瓦把土房子改造一下,盖成有彝族特色的砖瓦房,配套一个洗澡间,房间除了一部分自家人住,留出一部分做农家乐,朝向都对着大峡谷,云雾缭绕,游客肯定喜欢;
  除了民宿,村里还在勘探周边的山洞,大家盘算着,要发展山地攀岩度假、森林探险休闲等新业态,打造悬崖村的旅游品牌……
  11月20日,彝历新年开始了,外出的村民都回来过年。
  怎么庆祝?
  “杀头猪呗!”俄木以伍有些腼腆地说。
  很多村民跟她一样,日子美了,感觉每天都像过年。

记者手记
盼更多的“悬崖村”走出新路

  对悬崖村,外界的人看了第一眼,往往是惊叹:太险了!下一句话紧跟着就是:既然这么难,为什么不搬出来?
  这样的疑问,记者曾有过。事实上,当记者来到钢梯底下,面对一眼望不到头的梯子时,也心里打鼓腿打颤。
  经过一整天的采访,记者发现,这里土地还算肥沃,冬暖夏凉,村民吃住基本有保障,与其他一些极度贫困村比起来有一定优势。村民最大的心愿就是交通方便些,如果搬出去,一方面舍不得祖辈传下的老家,另一方面也担心不如眼前的耕作条件。
  悬崖村有几百年历史了,想当初,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自然环境,符合那时人们的需求。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这种封闭的生存状态已远远落后于现代文明步伐。如今的悬崖村,更希望融入山下的社会、山外的世界。
  悬崖村的故事,折射出大凉山扶贫的急与难,也成为观察中国精准脱贫的一扇窗口。记者在村子里看到,虽然交通状况仍有待改进,但村子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让孩子求学的愿望、年轻人与时代同步的渴望都十分强烈,也开始主动探试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脱贫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
  全面小康路上,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都不会被忘记。随着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政府不断加大对贫困山区投入,着重解决像悬崖村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相信有各方大力支持,更多“悬崖村”将走出自己的新路,在2020年圆了脱贫梦。(本报记者 叶晓楠)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7#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9-30 12:52:42|只看该作者

日媒:脱贫让中国乡村大变样 “悬崖村”正铺设5G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日媒:脱贫攻坚让中国乡村大变样“悬崖村”正铺设5G网络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 近日,日媒记者走访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阿土列尔村,关注到中国政府在脱贫攻坚上取得的成就。
  据日本《朝日新闻》9月25日报道,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的阿土列尔村俗称“悬崖村”,由于自然环境严酷和交通不便,这里曾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而如今,当地陡峭的绝壁上已经建成了由钢管焊接而成的钢梯,宛如一道天梯。在花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登上2556级阶梯后,记者来到了海拔1600米的山顶上的一座小村庄。
  在一间被玉米地围绕的土坯房前,一位身着彝族服装的女子以云霞间若隐若现的山峰为背景,对着智能手机边挥手边说“你好”。
  她叫吉黑伍洛,今年22岁。“我正在直播村里人的生活,粉丝越来越多了,希望能靠这个挣点钱。”吉黑伍洛与23岁的丈夫和1岁的女儿生活在一起,在种植橄榄、花椒等作物卖钱之外,还想利用空余时间增加收入,于是用起了手机APP进行网络直播。
  报道称,悬崖村里实现了4G网络全覆盖,而且信号极佳。吉黑伍洛用在直播中收到的粉丝赠送的礼物兑换现金。在开始直播洗衣做饭这些家务活儿没多久后,她就拥有了大约300个粉丝,现在每天能收到价值几十元人民币的礼物。
  她说:“在网络世界中,深山里的悬崖村本身就是品牌,这已经成了我们的优势。”
  报道称,村里正在进行5G网络的铺设。开通后就可以和城里的医院联通,开展远程医疗,并且已经预订开展无人机运送药品和食品的服务。
  悬崖村与山脚的垂直距离有1000多米。过去,村民只能通过用绳索和藤条编成的梯子上下悬崖,前往山脚的学校或是商店。
  作为扶贫工程,政府为钢梯的建设投入了100万元。钢梯完工后,村里开始有了游客,越来越多的村民还开起了专门接待游客的小餐馆和小卖部。
  报道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约九成人口都是农民。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一直备受重视。
  报道指出,政府应对贫困问题的措施也是多管齐下:义务教育、免除基本医疗费用、住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等。国家和省级的扶贫支出逐年增加,2018年合计达到4770亿元。
  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报道称,为实现这一目标,一个重点政策就是“集体搬迁”。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就有着一些被称为“移民村”的地方。在距离市中心大约30分钟车程的移民安置区,整齐排列着全新的白色建筑,一派田园风光。2017年以来,有1300人从330公里以外的深山整体搬迁到此。新房子里电气、自来水一应俱全,由当地政府承建,移民家庭每人只需缴纳3000元建房自筹款。
  一名63岁的受访者告诉记者:“在我们以前居住的村子,想喝水要去几公里以外的水源地,虽然离开家乡有点伤感,但是什么也比不上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
  报道称,中国政府计划在2020年到来前,完成1000万人的集体搬迁。
  报道称,政府还在下大力气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政府还在推进农业土地的集约化和农业经营的现代化,喊出了“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的口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02:26,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