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155|回复: 0
 偶尔呡一口 发表于: 2023-2-8 09:22: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 川渝联合发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十大典型案例

 [复制链接]
c2c7-773691144c9cf7c252be4c7937e685db.jpg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现场(四川省司法鉴定协会供图)
⊙记者:兰楠 底伊乐

  2月7日,四川省司法厅、重庆市司法局、四川省司法鉴定协会、重庆市司法鉴定协会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船舶废油损害环境 司法鉴定及时止损”等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十大典型案例。据悉,近年来,川渝两地切实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区域合作,努力构建川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共同体”。

案例1:
船舶废油损害环境,司法鉴定及时止损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跨区域调查、跨部门联动的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案件,案件的顺利解决,为多部门联合办理环境损害案件提供了有益经验。废油中含有多种有强烈毒性的成分,处置不当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案在第一时间收集相关证据与鉴定材料,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对涉事固体废物危险特性予以认定,为后续责任认定和后续环境修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案例2:
村镇厂房散发异味,司法鉴定捕捉“元凶”二次铝灰

  危险废物的危害性较大,且与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二次铝灰已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具有反应性和毒性的危险特性,属于危险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要求,妥善进行贮存、收集、转移、利用和处置等。对此类案件进行鉴定,能够严厉打击非法倾倒或贮存铝灰等危险废物的行为,提高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案例3:
超标排放二氧化硫损害大气环境,司法鉴定助力重现蓝天白云

  大气污染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感受最直接的环境问题之一。但是,由于大气污染物流动性大、稀释速度快、提取固定证据困难,往往给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施带来较大困难。本案通过对比企业排污许可证、排放月表和在线数据报表,明确涉案企业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总量,再根据虚拟治理成本法计算生态环境损害数额,实现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

案例4:
设施故障致二氧化硫排放超标,司法鉴定为大气环境污染损害溯源

  在当下环境污染区域性、结构性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碳减排,以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为抓手,对促进生态环境由量变向质变改善有着重要意义。在大气环境污染及相关案件中,大气环境污染损害的溯源一直是一个技术难点,本案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相应技术导则推荐的预测模式,为环境管理、环境司法等提供技术支撑。

案例5:
养猪场超标排污致养鱼场鱼苗死亡,司法鉴定明确超标排污因果关系

  本案通过污染物迁移路径的合理化论证,明确了污染行为与生物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养殖行业规范化运行起到了警示作用,为类似排污案件造成的间接环境损害鉴定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为执法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环境污染的后期修复提供了有力支持,维护了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公共利益,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提供了司法保障。

案例6:
非法直排污水281吨难定损,虚拟治理成本法科学测算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高速推进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工业生产带来的高污染排放让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本案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进行鉴定,对非法排放污水入市政管网导致生态环境损害的数额进行了测算,并将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实物量化,对于准确地定量评估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案例7:
电镀作坊私排废水入河,司法鉴定助力打击犯罪修复环境

  本案系非法排放废水污染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件。涉案电镀小作坊虽已关停、拆除,潜在的环境风险仍不可忽视。根据鉴定专家提出的环境修复建议,以及相关单位提出的环境修复指导意见,涉案区域生态环境风险得以顺利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得以较快、全面恢复。本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第三批)”。

案例8:
油罐车侧翻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多种鉴定手段抽丝剥茧定损

  该案例系突发环境事件,且涉及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多个领域,鉴定过程十分复杂。本案借鉴了国内外的相关标准,结合了调查单位出具的初步调查结果,参考了中科院关于地下水恢复工程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土壤和地下水工程修复以及跟踪监测等恢复生态土壤和地下水服务功能的措施。该案例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可为类似案件的鉴定提供参考。

案例9:
20余人在河滩地非法采砂,司法鉴定科学量化损害价值

  河砂是宝贵的矿产资源,不仅包括河道内的砂石,也包括河滩地的砂石,归国家所有,未经许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未经环境评价和科学论证的非法采砂行为不仅会破坏矿产资源,也会严重损害生态环境。本案例从事实出发,明确了司法鉴定要点、程序和主要的鉴定内容,对于今后类似非法采砂司法鉴定案件具有重要的参考指导作用。

案例10:
村民捕杀野生动物制成熏肉,DNA检测验明正身助力科学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将依据相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本案的司法鉴定实践,针对嫌疑人猎杀动物除去皮毛,分解肢体并制成烟熏制品,动物形态已经完全破坏,不能进行形态鉴定的情况下,探索采用DNA检测验明正身,为量刑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遏制并严厉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势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偶尔呡一口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偶尔呡一口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偶尔呡一口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偶尔呡一口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偶尔呡一口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偶尔呡一口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3,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3-3-21 00:42,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