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石榴,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37|回复: 0
 踏浪无波 发表于: 2023-4-28 09:08: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3年] 车展新能源车爆火,锂电产业链业绩却崩了?

 [复制链接]
源自:BT财经V
  “
  新能源车和背后的锂电企业正上演冰火两重天。
  ”
  热搜不断、持续“霸屏”的上海车展,成为了今年初春最受瞩目的行业盛会。千余家车企齐聚一堂,在电动车领域大放异彩的国产品牌铆足了力气“秀肌肉”。
  比亚迪推出的高端品牌“仰望”自立展台门户,和保时捷、宾利等豪车比邻;小鹏带来全新扶摇架构下首款SUV G6;蔚来首次展出了新款高端中型SUV ES6;长城携哈弗、魏牌、欧拉、坦克、长城炮五大品牌近30款产品亮相……
  除了密集发布的新车,宝马MINI“冰激凌事件”、特斯拉缺席等事件也数次冲进舆论中心,给车展再添了不少热度。
  不过,“冰火两重天”的是,整车企业在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爆火,它们背后的锂电产业链却跌进了冰冷的深渊。
  上游的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价格距离高点已经不止“腰斩”,中游环节的六氟磷酸锂等材料价格也被带崩。相关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哀鸿遍野”,4月25日,A股锂电板块集体跳水。
  上海车展的热闹背后,谁来给锂电企业擦擦辛酸泪?
  1
  落寞的锂电产业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在新能源车和它背后的锂电池产业链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仅仅一年前,车企还在为高昂的电池成本叫苦不迭。据《中国日报》当时的报道,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吐槽”道,动力电池成本高,车企简直是“在为宁德时代们打工”。
  不过那时候,宁德时代(300750.SZ)为代表的电池企业们,也并非油水丰厚。当年宁德时代的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153.97%,但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23.62%~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宁王”也是给别人打工的?车企没赚钱、电池厂也没赚钱,那利润跑到哪里去了呢?
  原来,当时的利润都继续沿着产业链向上转移,来到了手握锂矿资源的原材料供应商手里。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游锂盐上市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天齐锂业(002466.SZ)实现净利润大增近120倍,融捷股份(002192.SZ)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了令人惊叹的4000%多,天华新能(300390.SZ)当时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也超过了1000%……
  参考下面这张兴业证券整理的关系图,图中最上面一行、手握矿产资源的企业,在当时“卖方市场”的格局下拥有强势的定价权,吃下最丰厚的利润。
f76e-980d7ce8d5b764f9933646e919f5b225.png
  碳酸锂之所以成为有价有市的“香饽饽”、身价能够一路飙升到每吨50万元上下,是因为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热情高涨,且购置补贴还没有退坡。叠加下游的新能源车企们都在拼命冲销量,即便卖一辆亏一辆,也要把市占率先抢到手。
  但“躺着数钱”的好日子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随着2022年底电动车的需求在补贴退坡前集中释放,2023年的头几个月里,电车销量势头明显放缓。中汽协的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6.3%,虽然在2月和3月这个指标迅速转正、回升到+55.9%和+34.8%,但和之前的增速相比,也仍是放缓了不少。
e82a-587f15872c913c20959cf5e4ac59ac14.png
  随电动车销量增长的势头降温,电池级碳酸锂等上游原材料、六氟磷酸锂等中游材料的价格,开启了跳水模式。
  更令市场震惊甚至恐慌的是,虽然料到了这些材料的价格会下跌,但没料到跌势竟然这样迅猛。来看下面的图,直观感受一下。
be3f-38804392b60481b38a61fe9707c2f5d0.png
  以行业上游的电池级碳酸锂为例,据BT财经统计,在2022年11月它的价格来到每吨59万元的高点后,用了46天跌穿50万元关口、50天跌破40万元关口、22天跌破30万元关口、19天跌破20万元关口……从曲线上来看,更是肉眼可见地加速俯冲,从“腰斩”跌倒“脚踝斩”。
  往行业中游看,锂电池电解液关键原材料“六氟磷酸锂”价格也持续下跌。隆众资讯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六氟磷酸锂市场价格跌破10万元/吨,年内已经跌了超60%,和2022年同期相比更是暴跌近80%。据《中国能源报》,诸多六氟磷酸锂生产企业已经被迫降低生产负荷以控制亏损,行业一夜入冬、进入深度去库存状态。加上这种材料保质期较短,且保存条件严苛推高了库存成本,企业的焦灼可想而知。
  曾经叫苦不迭的电池企业和车企如今得以松一口气,有机会迈回盈利区间。
  这样轮动的背后,是从上游锂矿企业、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原材料,到中游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中间材料,再到下游的电池厂、整车企业这条产业链利益的流动和分配。
  2
  业绩跟价格一起崩
  4月25日,可以称得上A股锂电板块的“黑色星期二”了。因为多家位于产业链中上游的锂盐材料生产企业一季度净利超预期下跌。
  早晨一开盘,长远锂科(688779.SH)就大跌13%,天力锂能(301152.SZ)低开6%、江特电机(002176.SZ)低开超7%。
  业绩方面,江特电机2023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7亿元,同比减少48%;归母净利润为5064.8万元,同比缩水超92%……长远锂科一季度营业收入19.34亿元,同比下降42.99%;归母净利润更惨,录得92.94万元,同比跌了99.69%……
  还有一家上述提到的六氟磷酸锂头部企业深圳新星(603978.SH),4月16日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为-5200万元到-4200万元,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对六氟磷酸锂、原材料氟化锂计提了5992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同样对六氟磷酸锂业务进行了相关存货计提减值的,还有天际股份(002759.SZ)。具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生产能力的多氟多(002407.SZ)也在3月下旬公告,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合计约3.2亿元,预计对归母净利润的影响为-1.76亿元。
  令市场担忧的是,跌势一时半会可能还难以止住。
  鑫椤资讯的报告指出,六氟磷酸锂市场情况不太乐观,部分企业低负荷运行,部分企业还出现了停产。目前市场仍以消化库存为主,下游客户的采购周期压缩。
  “草原上狮子比斑马多”,多氟多总经理李云峰在3月下旬也指出,无论是作为原料的碳酸锂、还是作为产品的六氟磷酸锂,价格都尚未到底。“目前国内六氟磷酸锂生产企业共有48家,有产能的电解液企业大概在15家……我估计未来几年这48家里面有40家会赔钱”,不过李云峰也有信心地表示,“行业里也就一两家企业挣钱,而多氟多就是其中之一”。
  隆众资讯电解液分析师邵健则对媒体分析,六氟磷酸锂的价格降幅已有明显放缓,预计二季度会缓慢下跌或震荡运行为主。这样看来,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可能难以触底反弹。
  不过也有相对乐观的声音。鑫椤锂电研究员钱艺4月下旬对媒体表示,市场需求并没有市场渲染的这么差。且4月下旬后,有风向标意义的无锡电子盘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吨价一周反弹了6万元左右。
  3
  供需失衡何解?
  无论是上游材料,还是中游产品,供需失衡都是导致近期价格大幅波动的最重要原因。
  从供给来看,从2020年下半年电动车和锂电池风口启动以来,需求爆发刺激锂电池材料短期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丰厚的盈利、甚至堪称暴利吸引来了众多企业投资扩产。
  当时跨界投资新能源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有调侃道“做劳保手套的、做水泥的、做房地产的,都来做锂电材料了”。BT财经翻阅历史报道发现,当时切入新能源赛道的,既有调整产品方向的化工企业,也有完全“不沾边”的公司,见诸报端的就有主营液晶材料的八亿时空(688181.SH)、生产防护手套的康隆达(603665.SH)、水泥行业的金圆股份(000546.SZ)、羊绒生产商中银绒业(000982.SZ)、医药行业的海辰药业(300584.SZ)、搞房地产的宋都股份(600077.SH)……
  当时监管也频频发函,要求上市公司说明跨界布局的必要性。但不管怎么说,当时只要蹭上了“新能源”的概念,公司股价也一飞冲天了。
  入局的上市公司众多,也加速了碳酸锂产业链价格的溃败。民生证券金属高级研究员张航分析道,一些上市公司面临一季报的业绩压力,在3月猛烈抛售,结果发现“越抛售价格越低”。
  “赤手空拳上去很危险,考验之下新入局者也必将成为率先出局的”──狂热时期的忠告成了耳旁风,如今却一语成谶。
  招商期货新能源研究员颜正野以六氟磷酸锂为例,分析道,这一产品扩产周期约为1.5年,2022年第二季度后行业迎来了产能释放。供给端起来了,但需求端下去了,电动车市场受短期因素影响销量下降,六氟磷酸锂价格因此见顶回落。“在此期间,有少部分厂商亏损离场,缓解了部分产能过剩压力。”
  想要稳定供需,锂电龙头宁德时代也曾经“绞尽脑汁”,但成效目前来看并不算成功。此前为了稳定产业链的定价、保证供应链稳定,宁德时代推出“锂矿返利”计划,意在用产业联盟+长协的机制,推进与长期战略客户的沟通,并让原材料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据《澎湃新闻》,哪怕是宁德时代也没预料到碳酸锂价格遭遇大溃败,跌破了其给定的20万元/吨的价格锚点。《界面》亦发文,锂价雪崩,宁德时代“锂矿返利”还有诱惑力吗?
  行业老大出面也搞不定,那成熟的金融期货工具可以帮助抚平价格剧变吗?恐怕也有点难。2022年金融市场上演了一场史诗级的多空大战,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交易的镍价两天连续暴涨近250%,而镍和钴、锰一起,是构成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元素,因此这一事件当时对电动车行业也产生了影响。可见,期货交易也并非“最优解”。
  行业的苦日子恐怕还要再熬一熬,就像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3年的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主题演讲中指出,2023年,将经历整车价格竞争与汽车产业链转型阵痛。
  目前市场上继续看空锂价的观点不少,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曾经对媒体表达过观点,将锂价下看到10万元/吨,于3月底表示:“按照目前情况,年底碳酸锂价格可能会跌至15万元/吨以内。10万元/吨以下对产业链是比较友好的。”
  欧阳明高近期给出的看法是,碳酸锂价格在10到20万元/吨相对合理。即便电动车需求高涨,全世界的锂资源也足够供应。他指出,全球锂盐储量有9600万吨,足够做70多亿辆车,并且随着开发技术的进步,可开采储量还会涨。
  而面对棘手的供需失衡和价格剧变,最有效的应对之道恐怕还是最简单的那条:尊重市场规律,放弃投机倒把的歪心思,不轻易闯入不熟悉的领域。
  4
  “走出去”是破局之道吗?
  除了收缩产能、调整供需、把价格稳住之外,锂电产业链上的企业也在找寻其他出路。
  目前来看,最有眉目的方向是出海。据央视等媒体报道,2023年一季度,出口“新三样”──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表现非常亮眼。数据显示,宁波口岸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一季度出口分别同比增长了143.4%、22.8%和145.4%,深圳口岸的上述三个指标分别同比增长13.8倍、85.9%和75.3%。
  已有头部企业瞄准了海外市场,着手布局。多氟多总经理李云峰近期透露,公司已走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六氟磷酸锂稳定出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还和国外电池企业建立了合作。
  孚能科技(688567.SH)董事长王瑀则看到了一些出海的风险,近期他在媒体访谈中指出,电池企业出海挑战巨大,尤其是时间节点上,国外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
  欧洲的审查机制和整个时间节点和中国完全不一样,王瑀以德国为例,土地使用权的变更要经过议会的审批、听证会等多个环节,接下来还有建筑、环保的审批,等走到实操阶段,可能三五年就过去了,没有经验的厂商在出海策略上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
  他也提到了可以用投资购买现有的厂房等方式来缩短投产时间,或将前期生产环节布局在国内、运到欧洲再组装等。
  BT财经还发现,锂盐的大幅波动并没有影响上游原材料商和下游车企的“抱团”合作,例如孚能科技公告与戴姆勒合作顺利。不少锂矿企业也在加快全产业链布局,锂业“双雄”中,赣锋锂业表示会继续完善上下游一体化生态来应对锂价波动,天齐锂业会继续战略布局新能源材料和下一代电池技术……
  总而言之,产业链价格滑坡惨归惨,但擦干了泪,路还是要接着往前走的。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踏浪无波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踏浪无波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踏浪无波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踏浪无波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踏浪无波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踏浪无波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3,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3-9-30 14:45,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