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936|回复: 8
 3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蜀虎 发表于: 2007-8-11 00:45:58|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2006-01-17日:四川省互联网之母:江海云逝世

 [复制链接]
⊙作者:雷康/编

  我,一个平常心的人,十分敬业地、真实地记录下我身边所发生的事,我的口号就是:见证历史,我求真历史,我延续历史。


  看到这个标题,你也许会纳闷,但她确实是四川省的互联网第一人,1995年,她成了四川省英特耐特网络技术公司总裁,1995年5月,她的公司成为四川省的第一个互联网节点,成都市那时就只有通过她的公司才能上网查询资料。此后,她满腔热忱地为互联网的推广和发展而努力工作。
  她更是红极一时的政治人物,“文化大革命”期间,她先后担任著名的四川大学红卫兵组织“8·26”战斗团的政委,1967年底四川大学革命委员会成立任主任。1968-5-31日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任副主任。1973-7-17日任重建的共青团四川省委书记。
  当今天听到江海云忽然离去的消息时,顿感各种滋味涌上心头,感到生命的脆弱,感到她走得太急,还有对她的感恩之情……于是,我赶紧来到她家的楼下拍摄。
  因的家在电子科技大学,从小就听过江海云和蔡文斌的名头。第一次见她是在2001-11-5日下午和小杨琦「因巴蜀网还有一大杨琦」没有经过任何人引见,到设立在冠城大厦的中药通的会客室,当时她任中药通的老总,谈了三个话题,首先是介绍【巴蜀网】;其次是她听完的介绍后,很直接地邀请加入中药通;第三是只同意和她合作,请她免费为【巴蜀网】提供空间,她也很干脆地答应,并从此为【巴蜀网】提供了近四年的网络空间,直到中药通倒闭撤回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科技情报所」。此后,偶尔要到中药通,每次见她,都念念不忘提出想为她拍摄,但都被她婉言谢绝;有时提起“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话题,但她都绝口不谈她曾最为风光的青春时光。
  今年正值“文化大革命”发动四十周年、结束三十周年,江海云的骤然逝世,给“文化大革命”历史的总结与研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无声无息的走了。

【老照片回顾】江海云
地点:欧洲房子·锦官新城·武侯区·成都
时间2004-8-8 15:13:28
摄影胡智林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蜀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蜀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蜀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关于薛涛诗之散吟 高原风光片
2# 四姑娘山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7-8-11 00:47:30|只看该作者
江海云的讣告/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雷康 摄
贴在办公大楼入口处的江海云的讣告
地点: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6-01-17 17:14:05


讣告

  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科技信息研究所数据中心主任,四川英特耐特信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省中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与市场》杂志总编,江海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月16日11时34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60岁。
  江海云同志,女,汉族,1946年5月2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69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1980年9月调入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先后在文献馆、数据中心等部门从事科技文献的收集、加工、科技信息研究、数据库及网络工程建设等科研技术工作。
  江海云同志1987年至1997年主研完成的《国外期刊收藏结构和合理布局研究》、《电子信息系统直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作模式研究》等四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她在科技信息领域的突出贡献,1996年10月被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科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为全国科技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5年5月,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全国省级科技信息所中率先开通Internet节点,江海云同志为此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多次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的表彰。
  江海云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克己奉公,生活上不追求物质享受,艰苦朴素。
  江海云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她心中装的只有工作,唯独没有她自己,过度的劳累,使她积劳成疾。她在患病以后,以超常的毅力同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她长期隐瞒了病情,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倒在了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江海云同志的逝世,我们深感悲痛。她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江海云同志安息吧!
  江海云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8日上午9时在北郊殡仪馆举行。请江海云同志生前友好,届时前往参加。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06年1月16日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敬献的花圈/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雷康 摄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敬献的花圈
地点: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6-01-17 17:08:08

生前好友敬献的花圈/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雷康 摄
生前好友敬献的花圈,附有一首《悼念》的藏名短诗
地点: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6-01-17 17:08:41

水气势磅礴,
洋虚怀若谷,
彩光芒四射,
小精灵浩气长存。

云南省政协主席杨崇汇敬献的花圈/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雷康 摄
云南省政协主席杨崇汇敬献的花圈
地点: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6-01-17 17:09:13

四川省中药通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敬献的花圈/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雷康 摄
四川省中药通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药通」敬献的花圈
地点: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6-01-17 17:10:03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敬献的花圈/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雷康 摄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敬献的花圈
地点: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6-01-17 17:11:52

家属楼前的花圈/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雷康 摄
上面所示的花圈都散放在江海云生前所居住的位于大慈寺路32号的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后面的家属楼前
地点: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6-01-17 17:12:26

质本洁来还洁去
For pure to come, and will pure to go


相关标签
  江海云|四川大学|雷康


提示
  ①以上文字说明中有相关的超链接,可点击进入!
  ②摄影雷康
  ③最佳效果请看主站history/2006/20060117.htm
3# 峨眉山
 爱四川 发表于: 2007-8-11 01:17:04|只看该作者

[转帖]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江海云

⊙ 王恳/文
  1966年夏季,四川大学开锅了!
  “五·一六通知”公布后,大学生群情激愤。热血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四川大学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已无法上一堂安静的课。
  平日里受歧视、受排挤的学生最先“造反”,贴出了炮轰学校党委的大字报,要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校长温建平,外文系英语专业62级的“红心”战斗小组闹得最凶。但这些人平日里在学校影响不大,大多数是“有问题”的学生,一时间还掀不起大风大浪。
  不久,四川省委派以省委秘书长黄流为组长的工作组进校了。刚刚才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学生运动仿佛碰到了寒流,一下子冷了下来。但“造反”的那些学生不肯认输,犹作困兽斗;而工作组和当权派以及他们依靠的骨干学生,摩拳擦掌,准备“秋后算账”,要抓一大批“右派分子”。有一张大字报写到,当前形势与五七年反右何其相似乃尔,要“革命者”擦亮眼睛。大多数学生还是观望派,未敢轻易表态。
  扎根串联是工作组行之有效的老办法。学生会、人事部、组织部一些“根正苗红”的人在工作组的导演下很快汇聚在一起。工作组实行“内外有别”政策,先是培训党员、预备党员、正在争取入党的积极分子,以及革命干部、革命军人等可靠的“红五类”子弟。关起门来传达“党的关怀”,交待“党的政策”,而这些内容,一般学生是不得而知的。
  大概是1966年7月中下旬的一天,四川大学突然贴出了一张震撼人心的大字报。这大字报的矛头直指四川省委派的工作组,质问黄流:“你到底要干什么?”“是何居心?”“为什么你关着门给党员的讲话与五·一六通知背道而驰?”“是相信你还是相信党中央、相信毛主席?”这张大字报公然反工作组,公开把黄流送上审判台。一时间,川大为之轰动。支持的大字报、讨伐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写这张大字报的人就是江海云。那时她是川大数学系64级学生,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那些“造反派”仿佛找到了“知己”,仿佛找到了一面红旗,公然把江海云推为“领袖”,称为“政委”,而工作组则把江海云狠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一边拉,一边推,江海云就这样成了四川大学造反派“江政委”。
  1966年8月26日,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党政负责人在成都市锦江大礼堂接见大专院校学生,当时省、市委负责同志也许是还不理解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意图,还不甚理解“五·一六通知”精神,还站在旧有的思维惯势看问题,讲话偏于保守并略带威胁。而当时的青年学生,在毛主席与“中央文化大革命”的教唆下,已是一心一意想“造反”,惟恐天下不乱。这种矛盾无法解决。会议开始不久,在北京南下串联学生的带动下,四川大学学生首发其难,冲上主席团,造了大会的反,把省市委负责同志赶出了大会。这在过去是一种十足的反革命行为,但在8月26日这一天,却成了青年学生胜利的标志。从这天以后,四川大学成立了“8·26造反团”,其名字的由来就是纪念这天的造反成功。江海云就是这天冲主席团的干将之一。
  这以后,川大“8·26战团”造反一发不可收拾。学生开始了全国的“革命大串联”。坐车、住宿、吃饭都不要钱,走到哪里,造反到哪里,动不动贴上一张大字报,不是“火烧”就是“炮轰”,到一个机关,不问青红皂白就写上一幅对联:“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什么是“妖风”?难道当权派走的都是“资本主义道路”?全都成了“王八”?我敢保证,那时红卫兵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个问题,这种中国毛泽东时代才有的革命大串联,如今青年学生听来,仿佛是天方夜谭。我的孩子就多次问过我“真的可以全国乱跑而不要钱吗?”这种怪现象却是千真万确的。
  破四旧,砸碎一些坛坛坛罐罐,抄家、剃光头、挂牌游斗走资派,胡搞一气。一夜之间学生封了《四川日报》,接管了许多单位的政权,红卫兵确实干了许多可笑可恨可悲可叹的事情。“8·26造反团”喊出了口号:“炮轰省市委,打倒李井泉,改组西南局,解放大西南”,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我也喊过这个口号,现在想来,实在幼稚得可笑。一个青年学生,尚未走入社会,你凭什么去“解放大西南”?
  江海云成了“8·26造反团”的第一把手,人称“江政委”;游寿星是团长,尹正良是川大红卫兵支队长,这就是8·26勤务组的三巨头。
  社会上,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之中,部队里面,有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反文化大革命的力量,也许毛泽东本人当时也认识不足。文化大革命大搞个人崇拜,在“四个伟大”的口号声中,毛泽东已异化成了神,犯了一系列正常人所不应该犯的错误。
  一夜之间,黑云压城城欲摧。从1967年2月17日起的十多天,飞机铺天盖地撒传单,公安、军队走上街头,只听得见他们的高音广播,一片恐怖气氛,这就是所谓的“二月逆流”。“8·26造反团”及“成都工人革命造反兵团”惊恐中不知所措,纷纷逃往北京。
  1967年2月19日,在四川江海云第一个被捕,游寿星逃亡北京。
  江海云关在成都市宁夏街监狱。狱中情况我不得而知。继江海云之后,我是“8·26战团”第二个被捕的。那是1967年2月26日,我在“8·26战团”成立半周年集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慷慨激昂,誓与走资派血战到底。废寝忘食干革命,一天没吃饭,正往九眼桥欲买几个面包,悄无声息地被几个便衣公安抓走了。我关在康定监狱。作为反革命分子,绳捆索绑,挂黑牌子,插标签,到镇反大会亮相,审问、挨打,这一系列“待遇”我都领教了。那年我24岁,身体很棒,饭量很大,监狱里叫我最难受的是肚子饿,平日里吃过的饺子、回锅肉,常在梦中向我飘来。幸好时间不长,只有50多天,“二月逆流”被否定之后,作为代表,我到北京参加解决四川问题的大会。
  江海云也到了北京,是一个重要人物,我看见她,很是意气风发。她和北京红三司的学生造反派似乎很亲近,也颇受重视,常和张国华、梁兴初他们在一起开会,江青、叶群还接见了她,好像还有照片。
左起:蔡文彬、张国华梁兴初
地点:沙河电影院·成华区·成都
时间:1966-7月
 ◎摄影:佚名雷康收藏并翻拍
4# 金佛山
 爱四川 发表于: 2007-8-11 01:24:03|只看该作者

[转帖]质本洁来还洁去(二)──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江海云

⊙ 王恳/文
  四川省革筹及后来的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江海云官运亨通,她成了革委会副主任,后来还当过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团委副书记、省妇联副主席等职务。
  1967年到1968年上半年,四川省革委成立不久,造反派斗争激烈而残酷,抢军队的枪支弹药,武斗盛行,后台仿佛是有政治人物作靠山,社会一片混乱。
  时任省革委主任的张国华同志以稳定大局为重,到处化解各种矛盾。有人别有用心地给张国华送了一个外号:“高级泥瓦匠”,讽刺张国华不讲革命原则,只一味地和稀泥。
  但是,什么是革命原则呢?谁也说不清楚。青年学生红卫兵,一开会就背毛主席语录,仿佛世界上的真理都在他老人家的语录中。现在的年青人,不知道什么叫“打语录战”,那战况煞是好看。笔者就曾在谈判中,一口气背过几十条毛主席语录,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条语录否定那条语录。
  在解决大联合、停止武斗等各种问题时,张国华一定要让“8·26战团”的游寿星团长表态。
  张国华不止一次说过:江海云心口如一,光明正大,不搞两面派,但要防止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在四川省革委许多人心里眼里,江海云为人正直,不搞两面派是有口皆碑的,这并不是说,这个时期江海云就没有错误。
  1968年下半年,田禾垮台,刘结挺、张西挺失势。我是经天宝推荐到省革筹政法组工作的。我和天宝在康定同过牢,去北京开所谓“红十条”会,我向有关领导反映了天宝因支持造反派而坐牢,又亲自打电话给康定军分区司令员孔诚,让天宝到北京开会。后来天宝任省革委副主任,他当时比较倾向所谓的8·26派。我分去四川日报,就是天宝向田禾推荐的。田禾是刘结挺、张西挺集团的人。1968年下半年,田禾在四川垮台,我也去不了四川日报了。当时,我对文化大革命很失望,也很厌倦,于是到甘洛军垦农场去劳动锻炼。两年后,被发配到一个县级中学当了五年体育教师。
  在当中学体育教师时,我已完全脱离文化大革命了,对那些还苟延残喘的口号也不屑一顾。身体太棒,精力太充沛,时间又多,我就到处找书读。
  这个时期读的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未加标点的古书,如《史记》、《汉书》、《聊斋》等,一个准右派分子语文教师教我断句和古文今译,无形中对我1978年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起了作用。一种是当时的所谓的“内部读物”,要一定的干部级别才有这类书,如尼克松的《六次危机》,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以及他人的如《格瓦拉传》、《第三帝国的兴亡》等等。江海云就有这类书,我是从她那里秘密借阅的。
  当时江海云夫妇还住在省团委的一幢公寓里,除了“8·26战团”这层关系外,我和江海云丈夫刘安聪是初中同班同学,江海云对我虽说不上热情,但也还客气。
  江海云是学数学的,如今又当了官,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不关心文学的,大概也很少读文学作品吧。但有一天晚上,我在她家,她却一反常态,主动热情地和我讨论起《红楼梦》来。
  “王恳,你大概读过《红楼梦》吧?”江海云问我。
  “开玩笑,文科大学生怎么能不读《红楼梦》?博学多才的我不但读过,还颇有研究。”年青时处事张扬的我,颇为傲气地回答。
  “吹牛!不愧是8·26战团的油嘴。”江海云讽刺我。
  我们8·26战团的学生,大多有绰号,江海云叫“根号2”极言她个子不高,我叫“油嘴”。
  于是,我们在一起讨论《红楼梦》。江海云说,她最喜欢林黛玉,最欣赏“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句话。“作为一个国家干部,能正大光明地来,干干净净地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江海云如是说。
  我习性难改,借题发挥:“林黛玉是十二金钗之首,是曹雪芹最心慕、最敬重的人物。林黛玉是一个战士,她以柔弱之躯,反对那么强大的封建社会,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林黛玉是一个执着的追求者,她追求爱情,不惜以眼泪,以吐血,以焚稿为代价;林黛玉是一个英雄,她同恶势力势不两立,绝不妥协,绝不投降。她喊出了至今古今文学形象中最为高昂的一句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这誓言,比那些高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的烈士所高呼的xxx万岁的口号更叫我深深地震憾。这就是林黛玉的人格,这就是林黛玉的价值观。”
  江海云似乎感动了,我看见她眼中闪着泪光,轻轻地重复着这句誓言:质本洁来还洁去……
5# 华蓥山
 爱四川 发表于: 2007-8-11 01:27:54|只看该作者

[转帖]质本洁来还洁去(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江海云

⊙ 王恳/文
  文化大革命中有一句特别反映这个时代特点的口号:“七亿人民都要成为批判家”。谁来搞生产呢?谁来搞建设与发展呢?谁来搞科研与文化呢?毛泽东只关心夺权和个人崇拜,也许他压根儿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大批判仿佛是一种毒瘤,流毒全国。中毒最深者,就是以江青为代表的“中央文化大革命”,当然还有那些别有所图的造反派。
  文化大革命后期,中国像发了疯似地搞批判,批右倾翻案风,批林批孔,批克己复礼,批《水浒》,批宋江,以及各个省在当地寻找突破口的大批判,不胜枚举。当时四川就在大搞批“二赵”,即批四川省公安厅长,省政法委书记赵苍壁,批省委书记赵紫阳。”
  然而,这时候别有政治企图的大批判,已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俨然不似文化大革命之初的批刘少奇了。但是还有一些造反派以为机会来了,蠢蠢欲动,上串下跳。我敢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群众是不支持的,或是沉默以对,或是公开反对,特别是事涉批周恩来与邓小平。在四川,批“二赵”也几乎没有市场,当然还是有一些人是不甘心的。
  在各种场合,在各种会议上,特别是在省、市委一级会议上,江海云同一些造反派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保邓小平,保赵紫阳。江海云公开说过:“我看赵紫阳就是一个好同志,老百姓说‘要吃粮,找紫阳’。我坚决反对把四川搞乱,我保赵紫阳!
  这在当时的会议记录上有据可查,在当时参加过会议的同志中,有人作证。
  于是,造反派中传出了一个信息:江海云是投降派!江海云是宋江!江海云已‘背叛’了文化大革命,投靠了赵紫阳。
  江海云最引以为自豪的,最光荣的事并不是她曾经当过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当过各种各样的官,也并不是当过“8·26战团”的“江政委”,而是她当过两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党代表。第一次是第九次全国党代会,江海云是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名的党代表;第二次是第十次全国党代会,她是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亲自圈定的党代表。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能两次当选共产党的全国党代表,这是何等殊荣!江海云将此视为比生命更重要的荣誉。
  随着“四人帮”跨台,造反派、红卫兵成了不得人心的政治身份,在政治处境中颇为尴尬,在领导职务上更是混不下去了。许多造反派、红卫兵作为“5·16分子”受到审查,被捕、自杀、受处分的人比比皆是。随后的“伤痕文学”中,为老干部、知识分子、知青、革命群众诉苦的文学作品铺天盖地,但却没有一本小说写到过真实的红卫兵小将,仿佛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就没有伤痕,最不值得同情。
  平心而论,我就是一个造反派分子,我就是一个红卫兵,在心灵上,在经历中,伤痕累累。我认为,对文化大革命认识最深刻,最痛切的人是红卫兵。我曾经为文化大革命出生入死,是最狂热分子之一,而现在,我最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坦白地说,我对毛泽东实在爱不起来,除了成立新中国一事之外,我真的说不出他老人家到底“伟大”在哪里。我想,在红卫兵中,有我这样经历、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
  江海云还算“平安”,只是没有权力而已,只是丢掉了官职而已。当初省委考虑要“区别对待”,曾想让江海云、蔡文斌下放到一个农业县去当县委副书记。蔡文斌去了蒲江县,江海云拒绝了。她说,自己对基层党的工作不熟悉,又不懂农业,履行不了责任。她主动要求到一个科研单位去作点管资料图书的工作。这样,1980年江海云被分配到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当资料员。
  江海云忘掉昔日的辉煌,拼命地学英语,学资料管理,学科学技术,希望在平凡的工作中尽自己的一点力量。经过顽强拼搏,终于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获得了各种荣誉(详见讣告)。
  不久,社会上传出大新闻,江海云创办了四川省第一个互联网站,甚至有消息说,江海云发了大财。
  省市委许多干部听江海云讲过课,讲电脑,讲互联网站,许多干部还请江海云帮过忙,为他们上网服务。
  随着否定文化大革命潮流的深入,对江海云打击最大的是被开除了党籍!
  江海云不服气,据理力争。她问,我到底犯了什么罪,开除我党籍?违犯了党章哪条哪款?贪污腐化、权钱交易,她都沾不上边。有关人士说,她只是预备党员,不允许转正,不允登记。
  江海云说,我是九大党代表、十大党代表,我没转正,预备党员能当党代表吗?全国党代表大会有资格审查委员会,他们干什么去了?
  无言以对。
  然而,江海云的党籍最后还是被开除了。江海云拒不签字。不过,不签字又有什么用呢?
  据说,开除江海云党籍的原因,只因为她是红卫兵领袖,而红卫兵领袖将一无例外地清除出党。北京五大学生领袖不是判了十八年徒刑么?对你江海云,还算是客气的了……
  革命干部,特别是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不公正待遇的老干部,视江海云为代表的红卫兵为洪水猛兽,他们仇恨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整个与文化大革命不可分离的红卫兵。
  造反派视江海云为投降派,是宋江,他们不满意的是,江海云没有和他们一起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江海云在精神上被枪决了。她彻底孤独了……
  孤独是一种生命状态,孤独是与人群分离,是被人抛弃与误解,被社会遗忘;孤独是想说话,却不知道对谁说,到哪里去说。
6# 青城山
 爱四川 发表于: 2007-8-11 01:32:45|只看该作者

[转帖]质本洁来还洁去(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江海云

⊙ 王恳/文
  祸不单行。精神上被摧垮的江海云,身体也垮了。她患了癌症。
  她开始并不知道是癌症。病与痛,她都强忍着。
  江海云不接受同情,装着没病的样子坚持上班。她太要强,无论多大痛苦,她就是不吭一声。实在疼痛难忍,她丈夫刘安聪就替她按摩以减轻痛苦。全身浮肿,腹腔积水的她,为了让人不知道她患病而可怜她,她便穿了一件大棉衣把自己厚厚地包裹起来。
  她不让丈夫去上班的地方接送她,也不让儿女去搀扶她,从办公室走回家,一步一步,咬着牙,短短几百米路,她往往一身大汗,痛得脸都变了色。
  她的丈夫刘安聪常常在窗帘后看着痛苦的江海云一步一步地走回来,泪如雨下。而面对着江海云,还强作欢笑,用江海云的话说,不要让她觉得她可怜。
  病拖到最后,实在支持不住了,江海云不得不给领导打了一个电话,要求去医院作个检查。这样,江海云才被送进省人民医院治疗。
  会诊后,医生说,为什么不早来呢?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已全身扩散了。
  在医院第三天,江海云去世了。死前只有她丈夫和儿女在身边。江海云没掉一滴泪,没哼过一声。她示意要纸笔,写了一句话:“我极度难受。”这就成了江海云的绝笔。她示意丈夫靠近她,对丈夫说了一句话:“质本洁来还洁去。”这就是江海云告别人生的遗言。
  2006年1月16日,江海云病逝。她已不是省市领导干部,当然不会由省市领导部门来给开追悼会。但她所在的单位基层组织的领导干部和群众,对江海云评价不错,还给她发了一个“讣告”,下面是“讣告”全文,从这份讣告中,我们大可以窥见江海云的工作与为人。
贴在办公大楼入口处的江海云的讣告
地点: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情报所」·锦江区·成都
时间2006-01-17 17:14:05



讣告

  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四川省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科技信息研究所数据中心主任,四川英特耐特信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四川省中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与市场》杂志总编,江海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月16日11时34分在四川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60岁。
  江海云同志,女,汉族,1946年5月23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69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1980年9月调入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先后在文献馆、数据中心等部门从事科技文献的收集、加工、科技信息研究、数据库及网络工程建设等科研技术工作。
  江海云同志1987年至1997年主研完成的《国外期刊收藏结构和合理布局研究》、《电子信息系统直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工作模式研究》等四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她在科技信息领域的突出贡献,1996年10月被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科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为全国科技信息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5年5月,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在全国省级科技信息所中率先开通Internet节点,江海云同志为此呕心沥血忘我工作,多次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省科技厅的表彰。
  江海云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克己奉公,生活上不追求物质享受,艰苦朴素。
  江海云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她心中装的只有工作,唯独没有她自己,过度的劳累,使她积劳成疾。她在患病以后,以超常的毅力同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她长期隐瞒了病情,仍然坚持工作,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倒在了自己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江海云同志的逝世,我们深感悲痛。她对工作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江海云同志安息吧!
  江海云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8日上午9时在北郊殡仪馆举行。请江海云同志生前友好,届时前往参加。

四川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06年1月16日
  江海云走了一年多之后我才知道消息,心里总还想着当年的“根号2”。2007年春节我从深圳回成都,特意去看望刘安聪,陪同我去的还有前成都市锦江区教委主任廖晓。
  刘安聪给我讲了江海云的具体情况,特别是被开除党籍,江海云生病的细节。说到动情处,刘安聪泣不成声,我也泪雨滂沱。
  文化大革命确实是大错特错了。然而,这责任该由红卫兵来背负么?红卫兵能扛得起这沉重的罪山么?
  我问刘安聪,江海云有什么遗嘱。刘安聪说,正式的,没有。但有几件事情,江海云死前交代得十分清楚。
  第一件事是对孩子讲的,要他们光明正大地做人,要自强不息,做到质本洁来还洁去。
  第二件事是她创办的那个互联网站,决不许家人从中得任何一点名与利,她当初是为单位创办的,死后也交还给单位。
  刘安聪家在一个旧的宿舍楼里,没买过一套房子,更说不上车子。家徒四壁,以深圳的标准来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委实寒酸,传言江海云发了大财,看来完全是子虚乌有了。
  第三件事是丧事从简,尽可能低调,不开追悼会,不接受悼念。既不接受干部的悼念,也不接受“8·26战团”的悼念。
  江海云就这样走了,轰轰烈烈地活过,悄无声息地去了……
  青年学生永远是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任何镇压学生运动的行为,从历史来看,都是错误的。把红卫兵作为一代人来抛弃是一种缺乏远见的短视行为,是不理解一个民族的生命过程。事实证明,红卫兵不但能“造反”,也能做学问,搞科研,也能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正如红卫兵江海云……
7#
 爱四川 发表于: 2007-8-11 01:34:19|只看该作者

[转帖]网上对江海云病逝的零星文章荟萃

根号2传奇

  当年在四川乃至全国,文化大革命的风云人物中,四川大学的江海云不能不算一个。其实江本人可以说是人不出众,貌不惊人,且身材矮小,只有一米四多一点,因此而得一雅号:根号2。
  文化大革命初起,四川大学成立造反组织“川大8·26”,江海云任政委,“二月逆流”中,江海云被抓入狱,渡过了一段难忘的铁窗生活。后来“川大8·26”与“重大8·15”反目,支持重庆的“砸派”,于是有人根据她的这一段经历,以调侃的笔法,写了一个短小的电影脚本,名曰《根号2在狱中》并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布出来,我也曾经看到过这个“剧本”。不过江海云也确因这一段铁窗生涯的经历而捞取了一笔可观的政治资本。随着“二月逆流”的失败,江海云出狱之后,当然也就成为了有名的文化大革命英雄,后来又被江青接见,并且得到了站在江青身旁照相的殊荣。能与“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放手”站在一起照相,这在当年可以说是仅次于站在毛主席身旁照相的殊荣。据说当年江海云在多种场合下,都会有意无意在拿出那张自己站在江青身旁的照片来,看者当然也是肃然起敬,羡慕之极。

也说几句关于江海云

  很奇怪,江海云这样一个人,就这样默默的去世,在网上用各种搜索引擎都很难搜到关于她去世的消息。好不容易找到两条,还“找不到服务器”,这篇文章是在一个博客里发现的。
  文化大革命中我见过江海云,那时我11岁,是一个不能参加红小兵的黑五类小崽子。在川大的校园里看见比那时的我高不了多少的短发女孩江海云,一身标准红卫兵装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讲话发言、喊口号、跳忠字舞。说实话,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后来,听说她坐牢,再来后来她当了省委领导。再后来,她什么也不是了,在我父亲工作的单位作一个默默无闻的资料员。那时候,看见她,一个普通的小个子女人,默默工作,荣辱不惊的样子。有时还和邻居小孩大声吵架,甚至气哭。这时候的她其实应该是比较可爱的。
  95年,她成了中国科技网成都接口的网络公司负责人。“据说,成都使用因特网早,得益于她领导的公司。”这话是有根据的,当时我打工的美国公司老板希望我们的公司上网,成都那时就只有她那一个门户。近50岁的江海云这时仍然是意气风发,她满腔热忱地为互联网的推广和发展工作,奋斗。应该说她是一个有抱负和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
  2000年,我有幸为她打工一段时间,参加了“中药通”的筹备工作。对她的工作方法和一些观念我不敢恭维。但是她身上确实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不得不佩服。03年我还在她的热情邀请下参观过“中药通”公司,虽然后来这个公司没有存活下来。
  春节期间,一个她单位的人见到我说:江海云死了你知道吗?我听了很吃惊,因为没有任何相关的消息,况且她的年龄和精神状态都让人不敢相信她会走!听说去世前两年她就知道她患的什么病,但她一直瞒着所有人包括她最亲的人,一个人忍受着常人不能想象的痛苦一直工作到去世的前一天,那天她连公司的电梯口都迈不出去。第二天就去世了。一个朋友听说她的这样的活法和死法,感叹说:虽然对造反派没有好感,但不得不说江海云是个“超人”。
  其实从我11岁第一次远距离看到她到后来较近距离看她,我都不喜欢这个人。但是公平的说,文化大革命10年,她从一个21岁的学生领袖到省委领导再到普通百姓;改革开放25年,她从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到对四川科技建设有重大贡献的人,这个人确实是一个坚强的有顽强意志的有抱负的了不起的人。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她应该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吧?
  因为江海云这个人物是有争议的人,特地把这些东东放在“龙门阵”,欢迎拍砖。

嘉木法《西部知青论坛》“龙门阵”栏目

2006-2-17凌晨
江海云病逝

我见过江海云,时间地点都记不清了,记得那时江海云短发,一身典型的红卫兵装束,个子是小,像个孩子(“根号2”是对立面叫出来的吧);确实也记得带着那个时代常常可见的一种狂热,却真是单纯、干净的神情。如果没有那狂热,单看那个头,那味道,有些像后来歌星陈琳刚出道时唱熊猫咪咪的样子。文化大革命中,川大826多处于受压状态,江海云的不屈不挠执著坚定使她成了许多大中学生的偶像。我们一帮女生,就是想见见她就跑去川大了,挤着去看,看见后还有一点失望呢。还记得826文工团节目演得好,大概是他们最早把《东方红》里《抬头望见北斗星》唱成“826战士想念亲人毛主席”来煽情,后来凡是感觉受委屈的都唱这歌,只把“8·26”改成别的战斗队名,赚了许多人的眼泪。那些愚蠢的眼泪哟!

许多年后,一位到成都打工的同学回来跟我说,你知道我和谁共事么?江海云呀!你知道她什么样么?还那样小一个,却穿鲜艳的超短裙。跟我说,你知不知道我是哪个?我是江海云呀。意思是她会惜名,讲信用。

看来,她还是热情努力,与时俱进,有意思的是,不像一些有名的造反派头头埋名隐姓,她爽气地把过去的名气转化成今天事业的资源。

文化大革命的风云人物,母校不肯贴她的悼词,是不肯认这个学生?表示与江海云划清界限?这样就显得自己干净?就远离了文化大革命罪恶?都是猜测。但人事部不知道她,一定是现在的干部太年轻了,不知道母校的历史,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

讲校史,都喜欢讲光荣,讲成绩,但痛苦的、尴尬的、羞耻的历史不可以删呵!如果不老老实实对待历史,保不住那些痛苦、尴尬和羞耻还会重演;而受苦的,还是我们的后代,我们的亲人。讲历史,不要把那些痛苦、尴尬和羞耻全都讲到个人头上,这样不公正。而且,从江海云个人来看,她在更长的时间里,用了更多的努力来做一个正常的建设性的科技工作者,做出了成绩。据说,成都使用因特网早,得益于她领导的公司。

江海云校友,安息吧!

2006-2-19日0:07
我接触的江海云

  江海云无声无息的走了。走得忽然,走得年轻。人一逝,其情可鞠。从她发迹的文化革命到她消失的科技情报所,老马不死旧性在,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大约在2001年,我和她因为网络的关系有段时间经常往来。一天我请她在海上海吃饭,我点了漾澄湖的大蚱蟹。看见蟹出来,她就激动了。她给我说,我老家这个东西多得很,成都的太贵了。其样子完全是年轻姑娘的味道了。
  江很矮,是众人都知道的。但江在改革开发后的打扮未必大家都知道。她喜欢穿特高的高根鞋,喜欢穿年轻人穿的花衣服,喜欢对业务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她绝不谈她独领风骚的那几年。
  今天无意在这里看见江走的消息,心里只是在说,逝者如斯夫。江女士你走好。不管好与坏,你都给成都的我们这代人留了印象。
8#
 蜀中客 发表于: 2007-8-13 16:21:37|只看该作者
  去年初就得知江海云病逝的消息,我的感觉是文化大革命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一些当年的风云人物已随风而逝。看了王恳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文,算是对江海云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江曾与文化大革命紧密连在一起,文化大革命初期我在北京时就知道四川有个大名顶顶的造反派头头──江海云,后来下乡与成都知青在一起,更听到不少有关江的传闻。前几年单位组织到省科情所学习网络,曾见过江海云两面,听她介绍网络公司的情况,从她的干脆的话语中似乎能领略文化大革命时她叱诧风云的风采。对文化大革命造反派的处理并不错,江能摆脱阴影干出一番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才是值得人们钦佩和纪念的。站长和楼上的各篇文图窃以为是对江最好的纪念了
9#
 株椤纪恐龙 发表于: 2007-8-25 13:08:31|只看该作者
往事如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1:51,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